世界铁路发展历史

世界铁路发展历史

1、英国:铁路的故乡1825年英国

达灵顿---斯托克顿

世界上第一条行驶蒸汽机车的永久性公用运输设施2、外国在华铁路中东铁路(俄)

中东铁路是沙俄为了掠夺和侵略中国,控制远东而在我国领土上修建的一条铁路。中东铁路是“中国东清铁路”的简称,因此亦作“东清铁路”、“东省铁路”。1896-1903年,帝俄筑,以哈尔滨为中心,西至满洲里,东至绥芬河,南至大连。日俄战争后,南段(长春至大连)为日本所占,称南满铁路。民国后改称“中国东省铁路”,简称“中东铁路”。

南满铁路(日)南满铁路原来是中国东北的一条铁路。原属于1897年至1903年由沙俄所筑中东铁路南下支线(哈尔滨至旅顺)的长春至旅顺段。1897年8月与中东铁路干线同时动工,自旅顺向北、自哈尔滨向南同时铺设,1902年12月完工,1903年7月通车。属于宽轨铁路。日俄战争期间,中东铁路支线旅顺至公主岭段被日军占领,改为与日本国内相同的窄轨轨距(1067mm)。(八英尺四英寸)当时所使用的机车有部分后改建为标准轨距后被卖至台湾,供当时兴建中之纵贯线铁路使用(当时被编为80号型,战後改称为CK80型)。1905年日俄《朴次茅斯和约》规定以长春宽城子站为界,以南的铁路交给日本,改称为南满铁路。

胶济铁路(德)

胶济铁路是德国人在中国土地上强行建造的一条殖民者插在被压迫人民身上的吸血管。胶济铁路连接济南、青岛两个超大城市,是横贯山东的

运输大动脉。与邯济线一起构成晋煤外运的南线通道,是青岛、烟台等港口的重要疏港通道,全线属济南铁路局管辖。

安奉铁路(日)

安奉铁路是日本在日俄战争期间,借口战时军运的需要,强筑的轻便铁路。从安东(今辽宁丹东)到苏家屯,长261公里,1904年动工。1905年9月,日本战胜沙俄,于是继续强行修筑安东至奉天间的军用轻便铁道

铁路运输的发展历程

铁路运输的发展历程 铁路运输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在此期间,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现代化铁路系统的国家,铁路运输开始展现其巨大的优势,引领了世界铁路运输的发展。 最早的铁路是用来解决工矿产品的短途运输问题,如火车煤车的运输。当时采用的是人力或动物力量驱动的铁轨,速度较低且只能运输有限数量的货物。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德国工程师Georgii Johann Lankensperger在1835年设计了一种 自动铺轨机,可以大大增加铁轨的铺设速度,为铁路建设的扩大奠定了基础。同时,英国在1830年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公共乘客线路-- 肯特郡的斯托克顿和达灵顿之间的铁路,这标志着铁路运输的全面进入。 随着铁路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意识到铁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运输效率。于是,各个国家纷纷投资兴建铁路,在19世 纪中叶至20世纪初,铁路网开始向全球扩张。其中,美国成 为了最著名的案例之一。1840年代至1850年代,美国开工建 设大规模的铁路道路,连接东部和西部地区。这个大胆的计划打破了地理和经济上的屏障,促进了国家的统一和经济的繁荣。 铁路的发展也推动了许多其他领域的发展。例如,在铁路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强大的转轮机械,其中最著名的是由James Watt 发明的蒸汽机车。蒸汽机车的出现使得铁路运输更加高效,速度也大幅提升。同时,铁路建设还带动了工程技术、材料、机械制造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如铁矿石的挖掘、高速镁石轧制、

道岔、信号系统、车轮和铁轨的制造等。 然而,随着汽车和飞机等交通工具的出现,铁路运输的地位逐渐被取代。但在一些发达国家,铁路依然是一种重要的交通方式。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增加以及交通拥堵问题的加剧,铁路运输再次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许多国家开始加大对铁路基础设施的投资,并引进了高速铁路技术。高速铁路的建设不仅提高了铁路的运输能力,还大大缩短了人们的旅行时间,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出行质量。 总的来说,铁路运输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缩影。从最初的短途运输到现在的全球联通,铁路运输在人们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无论是历史的记忆还是未来的愿景,铁路运输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交通运输的发展史

交通运输发展史 自从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就有人类从事运输活动的记载。原始社会中,我们的祖先为了取得赖以生存的生活资料,搬运及狩猎是必不可少的活动。在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之前,是以肩扛、背驮或以头顶的方式进行运输的;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知道了利用动物来驮运货物来减少人类的负担。利用动物来运输,使运输的发展进入文明时期。到轮轴的发明、车辆的出现,揭开了现代陆路运输发展的序幕。 一、铁路运输 1825年9月27日,世界上第一条行驶蒸汽机车的永久性公用运输设施,英国斯托克顿——达灵顿的铁路正式通车了。斯托克顿——达灵顿铁路的正式开业运营,标志了近代铁路运输业的开端。铁路以其迅速、便利、经济等优点,深受人们的重视。在它的发源地英国自不必说,修筑铁路成为最热门、最时髦的事情。进入19世纪,西欧各国和美国都进入了铁路建设的高潮,横贯美国大陆的铁路就是在这个时期建成的。到19世纪后半叶,铁路热已经扩展到非洲、南美洲和亚洲各国。 在铁路的快速发展下,高铁也开始了它的发展。1964年,日本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速度超过200km/h的高速铁路---东海岛新干线。随后,各个国家也开始了自己国家高铁的发展。 中国铁路迄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从其自办的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1881年通车之时算起,已经有118年了。百余年来,中国的铁路事业经历了新旧两个根本性质不同的社会。无论从政治上还是从经济上,这都决定了它在其发展历程中必然会遭遇到两种迥然不同的命运和前途。新中国的铁路事业虽以

旧中国的铁路设备为其物质基础,但由于在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领导下,一贯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方针,70年代后期以来又贯彻执行改革开放的政策,不仅迅速而彻底地改变了旧铁路的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而且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中国铁路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在新的路线和新的方针、政策指引下,铁路事业推陈出新,突飞猛进。 二、水路运输 水路运输有着悠久的历史。人类还在石器时代,就以木作舟在水上航行,后来才有了独本舟和船。人类在古代就已利用天然水道从事运输。水路运输运载能力大、成本低、能耗少、投资省,是一些国家国内和国际运输的重要方式之一。 中国是世界上水路运输发展较早的国家之一。公元前2500年已经制造舟楫,商代有了帆船。公元前500年前后中国开始工凿运河。唐代对外运输丝绸及其他货物的船舶直达波斯湾和红海之滨,其航线被誉为海上丝绸之路。明代航海家郑和率领巨大船队七下西洋,历经亚洲、非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 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把蒸汽机装在“克莱蒙特号”船上,航行在纽约至奥尔巴尼之间,航速达每小时6.4千米,成为第一艘机动船。19世纪蒸汽机驱动的船舶出现后,水路运输工具产生了飞跃。1872年,我国自制的蒸汽机船开始航行于海上和内河。 水路运输发展的一直很迅速,当今社会各国水路运输正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在船舶方面,主要表现在船舶的大型化,船舶专业化和通用化,以及船舶的高速化和自动化。在港口方面,主要表现在泊位深水化,船头专业化,

铁路运输及发展历史

一、铁路运输 铁路运输,乃一种陆上运输方式,400*888*1061、以两条平行的铁轨引导火车。铁路运输就是其中一种最有效的已知陆上交通方式。铁轨能提供极光滑及坚硬的媒介让火车的车轮在上面以最小的摩擦力磙动。这样,在火车上面的人会感到更舒适,而且节省能量。如果配置得当,铁路运输可以比路面运输运载同一重量客货物时节省五至七成能量。而且,铁轨能平均分散火车的重量,令火车的载重力大大提高。 二、发展历史 希腊就是第一个拥有路轨运输的国家。至少二千年前已有马拉的车沿着轨道运行。 1804年,理查·特里维西克在英国威尔士发明了第一台能在铁轨 上前进的蒸汽机车,但没赚到什么钱。 第一台取得成功的蒸汽机车就是乔治·斯第芬孙在1829年建造的"火箭号"。 1820年代,英格兰的史托顿与达灵顿铁路成为第一条成功的蒸汽火车铁路。后来的利物浦与曼彻斯特铁路更显示了铁路的巨大发展潜力。 很快铁路便在英国与世界各地通行起来,且成为世界交通的领导 者近一个世纪,直至飞机与汽车发明才减低了铁路的重要性。

高架电缆在1888年发明后,首条使用接触网供电的电气化铁路在1892年启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柴油与电力驱动的列车逐渐取代蒸汽推动的列车。1960年代起,多个国家均建置高速铁路。而货运铁路亦连接至港口,并与船运合作,以货柜运送大量货物以大大减低成本。 现时在全球236个国家与地区之中,有144个设有铁路运输(包括全世界最小的国家梵蒂冈在内),其中约90个国家与地区提供客运铁路服务。铁路依然就是世界上载客量最高的交通工具,拥有无法被取代的地位。 中国第一条铁路吴淞铁路建于上海,由英国人兴建,后被清朝地方官员买回并拆毁。而正式使用的第一条铁路与蒸汽机车则就是由李鸿章兴办的开滦公司煤矿所建。

铁路建设的历史意义与影响

铁路建设的历史意义与影响 自从19世纪初铁路系统被发明后,这项技术改变了整个世界。铁路系统推动 了城市的增长和发展,促进了工业的迅速发展,也有很大的政治和经济影响。本文将探讨铁路建设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一、铁路系统的历史 最早的铁路系统建于18世纪,当时是用木板建造的铁路。19世纪初,托马斯·塞姆·林特洛普在英国建造了第一条现代化铁路,在运行33年后被废弃。林特 洛普的铁路系统基于轮轨结构,这种结构至今仍被用于铁路系统中。 20世纪初,随着技术的进步和需求的增加,一些更加高效的铁路系统被创建。其中,美国的铁路系统是最为显著的例子之一。美国的中央太平洋铁路建成后,其经济和政治影响非常显著。铁路连接了东岸和西岸,使得商品和人员的流通变得更加便利。 二、铁路建设的好处 铁路建设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随着铁路网络的扩张,交通流通变得更加便利,这对于改善民众生活、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工业生产力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铁路还是能够大规模运输重量货物的最佳方式之一。架设铁路系统需要大量资金,但这种建设的好处是长期的,并且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铁路建设也有助于改善环境,减少对能源的消耗。相比传统的交通方式,铁路 系统可以更加高效地运输大量的人员和货物,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三、铁路系统对城市和国家的影响 铁路系统对城市和国家的影响非常显著。铁路通常会连接两个或多个城市,从 而使城市之间的经济往来更加便捷,也有助于改善城市间的社会交往。这种连接还

可以促进人口流动,因为铁路系统可以使人们更加容易地到达其他城市,这对于那些寻求新出路的人来说非常重要。 铁路系统也有助于加速经济发展。铁路是可以大规模运输货物的最佳方式之一,因此铁路系统可以促进国家产业增长。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期,铁路和其他新技术的引入共同促进了美国的经济增长。 四、铁路系统在当今的地位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铁路系统被开发出来,这些系统改善了传统铁路系 统的不足之处,使得铁路系统在当今的社会依然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大多数现代铁路系统都采用电力驱动,这种驱动方式比内燃机效率更高,而且 还更加环保。许多公司还在研究使用可再生能源来驱动铁路系统,这将会使铁路系统更加环保。 总之,铁路建设的历史意义和影响是不容忽视的。铁路系统不仅促进了经济和 工业的发展,还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和环境。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铁路系统仍将继续发挥着重要的角色。

世界铁路发展的历程和启示

世界铁路发展的历程和启示 第一阶段:发源与初创期 铁路的发源可追溯至18世纪中叶的英国,当时的火车仍是蒸汽机车拉动,但是速度较慢,运载量也不高。早期铁路主要是连接工厂和港口,使货物运输更加方便快捷。虽然当 时的铁路还无法适应大规模旅客运输,但是这些初创阶段的铁路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 础。 启示:初创阶段是铁路发展的重要阶段,只有在基础打牢的情况下,才能有更大的发 展空间。在其他行业的发展中也是一样,基础打得好就能够支持更大规模的发展。 第二阶段:铁路的繁荣和危机 随着铁路技术的不断发展,铁路行业进入到繁荣期。在19世纪末,世界各地陆续建设了大量的铁路,铁路成为了当时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然而,这个时期的铁路行业也遇 到了很多问题,如经营不善,竞争激烈,设施老化等。很多铁路公司因为管理不善,最终 走向了破产,这也导致了铁路业在一些国家陷入危机。 启示:在行业繁荣的同时,也需要注意管理问题。管理不善有可能成为行业发展的最 大瓶颈。铁路行业的危机也提醒我们,在行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要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浪 费和不必要的风险。 第三阶段:高速列车的出现和新技术的应用 20世纪以来,铁路技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速列车逐渐成为了新的发展方向。高速列车的推出为铁路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目前,许多国家都在积极推广高速列车,以提高 其运输效率和安全性。高科技技术的应用也为铁路行业带来了很多益处,例如智能调度系统、自动化控制设备等。 启示:科技的发展是推动铁路发展的重要因素。新技术的出现可以提高铁路的效率和 安全性,加快其发展。同时也需要注意,只有科技与管理的紧密结合,铁路行业才能够取 得更好的发展。 总结 铁路行业的发展历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行业的发展从无到有,并经历了不同阶段的发展。这些阶段中的经验与教训都对该行业的当前和未来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归纳和总结。 在今后的铁路发展过程中,需要我们更加注意管理问题,注重基础建设,积极应用新技术,并且保证科技与管理的紧密结合,才能够走向更加成熟和发展的铁路行业。

铁路运输及发展历史

一、铁路运输 铁路运输;乃一种陆上运输方式;4008881061.以两条平行的铁轨引导火车..铁路运输是其中一种最有效的已知陆上交通方式..铁轨能提供极光滑及坚硬的媒介让火车的车轮在上面以最小的摩擦力磙动..这样;在火车上面的人会感到更舒适;而且节省能量..如果配置得当;铁路运输可以比路面运输运载同一重量客货物时节省五至七成能量..而且;铁轨能平均分散火车的重量;令火车的载重力大大提高.. 二、发展历史 希腊是第一个拥有路轨运输的国家..至少二千年前已有马拉的车沿着轨道运行.. 1804年;理查·特里维西克在英国威尔士发明了第一台能在铁轨上前进的蒸汽机车;但没赚到什么钱.. 第一台取得成功的蒸汽机车是乔治·斯第芬孙在1829年建造的"火箭号".. 1820年代;英格兰的史托顿与达灵顿铁路成为第一条成功的蒸汽火车铁路..后来的利物浦与曼彻斯特铁路更显示了铁路的巨大发展潜力.. 很快铁路便在英国和世界各地通行起来;且成为世界交通的领导者近一个世纪;直至飞机和汽车发明才减低了铁路的重要性..

高架电缆在1888年发明后;首条使用接触网供电的电气化铁路在1892年启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柴油和电力驱动的列车逐渐取代蒸汽推动的列车..1960年代起;多个国家均建置高速铁路..而货运铁路亦连接至港口;并与船运合作;以货柜运送大量货物以大大减低成本.. 现时在全球236个国家和地区之中;有144个设有铁路运输包括全世界最小的国家梵蒂冈在内;其中约90个国家和地区提供客运铁路服务..铁路依然是世界上载客量最高的交通工具;拥有无法被取代的地位.. 中国第一条铁路吴淞铁路建于上海;由英国人兴建;后被清朝地方官员买回并拆毁..而正式使用的第一条铁路和蒸汽机车则是由李鸿章兴办的开滦公司煤矿所建..

第一次工业革命交通领域的成就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交通领域成就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交通领域的成就可谓辉煌,它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推动了世界的进步。 一、铁路的发展 铁路的发展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交通领域的一大成就。1825年,英国发明家蒂姆·贝克(Timothy Hackworth)发明了第一辆机械蒸汽火车,这标志着铁路的诞生。随后,铁路的发展迅速,在英国、欧洲和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建成了大量铁路线路,使人们可以更快地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例如,1829年,英国开通了第一条铁路线路,连接了伦敦和纽卡斯尔,使得伦敦和纽卡斯尔的距离从原来的8小时减少到只需4小时。 二、蒸汽船的发展 蒸汽船的发展也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交通领域的重要成就。1783年,英国发明家威廉·梅斯(William Meese)发明了第一艘蒸汽船,它使用蒸汽机驱动,推动船只前进。1807年,英国发明家史蒂夫·格林(Steve Green)发明了第一艘可以长期使用的蒸汽船,它使用蒸汽机驱动,每小时可以行驶7英里。蒸汽船的发展大大提高了海上交通的效率,使得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时间大大缩短。例如,从英国到美国的航程,原来需要4周的时间,现在只需要2周的时间。 三、机动车的发展 机动车的发展也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交通领域的重要成就。1885年,德国发明家卡尔·拉格朗日(Karl Benz)发明了第一辆机动车,它使用内燃机驱动,可以达到每小时10英里的速度。随后,机动车的发展迅速,在英国、欧洲和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建成了大量公路,使人们可以更快地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例如,从英国到法国的旅行,原来需要3天的时间,现在只需要1天的时间。 综上所述,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交通领域的成就可谓辉煌,它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推动了世界的进步。它的发展推动了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促进了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使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更加频繁,也推动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铁路在世界历史中的作用与影响

铁路在世界历史中的作用与影响 铁路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其出现和发展对世界历史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从初期的人力车、畜力车,到蒸汽机车、电力机车的出现,铁路向世界展示了自己不可或缺的地位,历经了无数风雨,铁路终究不负时代的发展,在历史上留下了它无与伦比的光辉。 一、铁路的起源和发展 铁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古代埃及,当时人们已经利用木 轨道和滑轮设备进行物品运输。直到公元16世纪,欧洲才开始尝试人力车和畜力 车的使用,但是这些方法仍然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 随着蒸汽机的发明,英国的工业革命也开始了,这使得铁路运输成为可能。1825年,英国的蒸汽火车投入运营。这标志着铁路时代的正式到来。之后,铁路 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蒸汽机车被广泛使用,轨道网络也随之不断扩张,铁路运输成为当时世界上最重要的交通方式之一。 二、铁路对世界经济的促进作用 铁路在世界历史中的作用可以从多个方面来看,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铁路对世 界经济的促进作用。随着铁路的出现和发展,人们可以更加快捷、方便地进行货物运输,这极大地促进了世界各地的经济发展,并且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为发展国家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条件。 造成这种影响的原因是铁路可以避免因为地形、气候和交通设施等多种原因导 致的物流效率低下的问题。铁路连接了各种交通运输,让商品能够“以铁路为骨干,公路、水路、天空和互联网辅佐”进行配送。因此,铁路运输绝对是国家经济发展 的重要因素。 三、铁路减少能源消耗

除了促进经济发展外,铁路还可以减少能源消耗。以内燃机车为例,它们的效 率比传统燃油车效率高出数倍,因为内燃机车消耗的燃料可以直接转化为动力,而不像传统燃油车,在传输过程中有很多能量的浪费。在当前世界上,人们对节能和环保问题的关注越来越高,铁路作为一种非常环保的交通方式,其影响又再次显现出来。 四、铁路连接互通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铁路不仅局限于地面交通方式,其拓展到了空中,海上,甚至空间也可以想象。人们开发出基于空气动力的列车、在侧面装上旋翼的列车或实现真正的高铁列车技术,这一切的发展意味着铁路可以在更广泛的范围内运作和连通。铁路的运输联结,使得货物从目的地的一侧以及全世界的一个地区到另一端都有良好的连接,这从某种意义上改变了世界的地理格局,为经济在不断快速发展的世界中感到不安的人类提供了一种安慰。 五、铁路文化 除了对经济和环境的影响外,铁路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那就是铁路文化传 承和发展。许多国家都有自己的铁路文化,例如中国的“复兴之路”和美国的“取之 于民用,用之于民生”等。铁路作为国家交通方式的标志,作为国家交通系统中的 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被视为一种特殊情感的体现。铁路在世界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它成为社会和文化的源泉,向人们展示了生活和运输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发生变化的事实。 结论 总之,铁路在世界历史中的作用和影响不仅仅体现在经济和环境方面,铁路也 传统和文化的价值,体现在科技创新、物流优化和社会进步方面。铁路是世界各国的重要基础设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国家战略和开展经济的需求。铁路的发展一直在不断吸收新技术,不断完善自身,为世界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做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

欧洲与世界铁路发展史

百余年来,铁路技术已有很大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开创时期、 发展时期、成熟时期和新发展时期。 开创时期一般认为1825~1850年为铁路发展的开创时期。这个时期正值产业革命后期,钢铁工业、机器制造业等已达到一定水平,同时工业发展又有原材料和产品的输送问题需要解决。这样,促使铁路迅速地兴起。1825年英国建成第一条铁路后,美国、德国等相继开始修建铁路。到1850年止,世界上有19个国家 建成铁路并开始营业。 发展时期一般认为1850~1900年为铁路的发展时期。这个时期内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成铁路并开始营业。在这个时期工业先进的国家的铁路已渐具规模,俄国修建的西伯利亚铁路和美国开发西部修建的铁路,都长达数千公里。此外,这个时期在铁路建筑技术和铁路机车制造技术方面也获得了新的发展,如铁路隧道开凿技术方面,1872~1881年建成的圣哥达隧道,长15公里,首次采用上导坑先拱后墙法施工;在铁路机车制造方面,蒸汽机车的性能日趋完善,同时电力 机车和内燃机车先后于1879年和1892年研制成功。 成熟时期一般认为1900~1950年是铁路发展的成熟时期。这个时期内,又有28个国家和地区建成铁路并开始营业。这些新建铁路大部分建在非洲和中东地区,而且大多建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在这个时期内,一些国家因公路和航空等运输方式与铁路开展剧烈竞争,促使铁路提高了行车速度和改进了铁路客、货运输的服务设施,开始采用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来代替落后的蒸汽机车。但由于铁路运输难以同公路运输的方便和航空运输的快速相竞争,逐渐出现萧条景象 ,如美国在1920~1950年拆除9万多公里铁路。 新发展时期一般认为1950年至今为铁路的新发展时期。这个时期原来是殖民地的国家纷纷独立,取得了修建铁路的自主权。铁路的技术改造也获得重大进展,如美、英、法、日本和苏联等国的铁路,牵引动力几乎全部采用内燃机车和

世界铁路发展概况

世界铁路发展概况 铁路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和基础设施,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过去几个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在铁路建设和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本文将对世界铁路发展的概况进行阐述。 首先,铁路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最早的铁路系统主要出现在工业革命兴起的英国。1825年,英国约克郡的斯托克顿和达灵顿开通了世界上第一条公共铁路。这条铁路连接了斯托克顿和达灵顿两个城市,并被用于煤矿运输。随着铁路的出现,大量的工业产品和原材料可以更加高效地运输,从而推动了工业化进程。 在随后的几十年里,铁路建设迅速蔓延到欧洲大陆和美洲。铁路的快速扩张对于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铁路带来了新的商机和就业机会,并促进了城市化和工业地区的发展。铁路的扩张也改变了人们的旅行方式,使得长距离旅行变得更加便捷和舒适。 近年来,尽管铁路行业面临着空中和公路运输的竞争,但全球范围内的铁路发展仍然是一个持续且重要的趋势。许多国家和地区将铁路视为减少道路拥堵、减少碳排放和改善交通安全的重要手段。为了推动铁路的现代化和发展,各国投资了大量资金用于铁路的建设、维护和改进。 中国是世界上铁路发展最迅速的国家之一、中国的高速铁路网络规模破纪录,并继续扩张。中国在铁路技术和设备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成为了全球最大的高铁市场之一 此外,欧洲也在积极发展铁路网,特别是高速铁路。欧洲高速铁路系统(European High Speed Rail Network)已成为国家之间快速连接的重

要工具。这个系统由高速列车组成,使得欧洲各国以更快的速度旅行和交流。 除了发达国家外,一些发展中国家也意识到铁路发展的重要性,并投 入资金用于其建设。在一些非洲和亚洲国家,铁路建设被视为增加经济增长、促进贸易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必要措施。 总的来说,世界铁路发展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铁路作为一种环保、高效和安全的交通方式,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前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各国 政府对铁路的重视,相信铁路将在未来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人民的生活 带来更多便利和更好的经济效益。

简述世界铁路的发展和趋势

简述世界铁路的发展和趋势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和交通运输技术的发展,世界铁路得以迅猛发展。铁路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交通方式,也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从铁路发展的历史、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以及未来的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铁路起源于18世纪末的英国,其初期被用于运输煤炭和原料,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人员和物资的重要运输工具。19世纪中叶,铁路成为世界各国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促进了工业化进程、带动了经济发展、推动了城市化进程。铁路的发展不仅加速了商品和人员的流动,也带来了文化和技术的交流,对国家和地区的一体化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铁路发展的过程中,一些重要的里程碑事件值得关注。首先是美国的“铁路狂热”时期,即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初,美国铁路建设规模庞大,有效解决了国土开发和移民问题。此外,欧洲也有许多重要的铁路发展事件,特别是法国和德国的高速铁路技术的不断提升,进一步推动了欧洲的一体化进程。 铁路的发展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铁路的建设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促进了人们的就业和收入增加。其次,铁路在货运和旅客运输中大大提高了效率,降低了运输成本,促进了商品和资本的流通,对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此外,铁路的建设也带来了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如煤矿、钢铁和设备制造等行业的迅猛发展。最后,铁路的发展对城市化进程有着深远的影响,铁路沿线的城市得以快速发展,提高了城市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世界铁路的未来趋势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首先,高速铁路的发展将成为未来的一个重要方向。许多国家都在积极推动高速铁路建设,以提高交通效率和减少能源消耗。例如,中国的高铁网络已经成为世界上最为发达的,有效缩小了地区之间的距离,促进了经济社会的交流与一体化。其次,新能源技术的应用将为铁路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电动列车、氢燃料列车等新能源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减少能源消耗,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推动绿色发展。此外,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也将为铁路的运营管理提供更高效和便捷的解决方案,提高运输效率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世界铁路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深远。铁路不仅加速了商品和人员的流动,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了城市化进程。未来,高速铁路、新能源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将成为铁路发展的重要方向。铁路的发展将继续为全球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世界高速铁路发展简史

世界高速铁路发展简史 一场世界范围的铁路颠覆性技术革命 作者:沈志云 《光明日报》( 2019年01月24日 16版) 【科学向未来】 1964年日本建成东海道新干线,是世界第一条高速铁路。在既有米轨线以外,另行建立准轨全新高速铁路系统。采用整体道床,成倍加大最小曲线半径,成倍加大隧道截面面积。列车牵引采用动力分散模式,运营时速210公里。所有这些都是当时传统古老铁路所没有过的,在整体上与既有铁路根本不同,是典型的颠覆性技术创新。虽然起步速度偏低,但却立即风靡全世界,开辟了一个全球性的铁路颠覆性技术革命的新时代。 法国动作最快,20世纪80年代初建成从巴黎到里昂的高速铁路,运营时速270公里。后又建成大西洋线及欧洲之星,运营时速提高到300公里。最后建成的巴黎东线和地中海线,运营时速提高到320公里。可惜的是,因为过分强调降低成本,如仍采用传统碎石道床、传统的动力集中等,每车一个转向架也使轴重难于降低。严格说,难以达到颠覆性技术创新的高度。 德国最初的ICE1和ICE2也是采用动力集中,但他们很快发现动力集中对于提高速度不利,从ICE3开始,改为动力分散,运营时速也提高到300公里。对于碎石道床也发现精度不高,在高速下有碎石飞扬的毛病,故开始改用整体道床。可惜的是,他们对于必须形成独立的高铁网认识不足,高铁区段分散建设,只能与传统铁路线联运,而且客货混跑,不能建成独立的高铁网,难于进一步提高速度、发挥更大作用。 应当说法、德两国在研发高铁技术上都下了很大功夫,掌握了很多新的高铁技术,是这场世界高铁颠覆性技术革命的重要战场。但从总体来说,他们仍需继续努力。

我国从1978年开始进行高速铁路颠覆性技术的研发,晚来的中国高铁,却率先取得了这场技术革命的胜利。 1978开始的10年准备期间,通过改革开放,多渠道了解国外情况,分析总结各国经验教训,从理论上提升,形成高速列车大系统动力学,为系统仿真、系统优化、系统控制提供计算方法及软件。调查世界各国用于高速铁路技术的试验情况,为建设高速试验设备做好了充分的准备,1988年国家正式批准开始建设时速450公里的滚动振动试验台。20世纪90年代的十年探索,在原铁道部的统一领导下,各工厂纷纷研制高速列车,型号就有二十多种。这十年,初试锋芒,获取经验,培育人才,为高铁技术攻关打好基础。到了1998年,就进入实战的十年。内部开展采用轮轨技术还是磁浮技术的辩论,最终把轮轨高铁纳入国家规划,通过联合设计制造,创造中国品牌,达到了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最佳效果。 2008年8月1日,中国第一条京津高速铁路终于开通运营,最高运营时速达到350公里。2011年开始研制的复兴号,跑到了350公里的世界最高运营时速,而且在标准化、简统化等方面有很大提高。在高速路网建设方面,更加一日千里,从1.2万公里的四纵四横,发展到2.5万公里的八纵八横,联通所有5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 独立于既有线之外的、全部新建的中国高铁网,采用整体道床,轨道偏差标准达到毫米甚至零点几毫米级。最小曲线半径9000米(日本4500米)。隧道断面面积100平方米(日本64平方米)。高架及隧道占80%以上。以世界最高速度运营的复兴号高速列车,采用动力分散,超稳定(临界时速600公里以上),超平稳(可立硬币),超安全(每亿人次事故死亡率日本高铁0.9人,中国高铁0.2人),超环保(高架占地少),公交化运行,与城市交通连接。 四十年改革开放,造就了四十年我国铁路的颠覆性技术创新。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在进行的世界范围的铁路颠覆性技术革命,我们虽晚到十几年,却后来居上。高速铁路前景无限,让我们继续进行世界铁路颠覆性技术革命!

从世界铁路发展看中国铁路

从世界铁路发展看中国铁路 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通方式,铁路在世界各国的发展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世界上最庞大铁路网络的国家,其铁路建设和发展也备受瞩目。本文将从世界铁路发展的角度来探讨中国铁路的现状和未来。 一、世界铁路发展的历史回顾 铁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当时的英国率先开通了世界上第一条现代 化铁路。随后,铁路逐渐传播到欧洲大陆和美洲,成为了当时最先进的交通方式。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铁路在欧洲、美洲和亚洲各国得到了迅猛发展,成为了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支撑。 二、中国铁路的发展历程 中国的铁路建设始于20世纪初,当时的铁路主要是为了满足国内的交通需求。然而,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铁路的建设得到了迅猛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铁路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和现代化建设,成为了世界上最庞大的铁路网络之一。 中国铁路的发展可以分为几个阶段。首先是20世纪初到40年代的初步建设阶段,当时的铁路主要是满足国内的基本交通需求。然后是50年代到70年代的大规模铁路建设阶段,中国铁路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在这个阶段,中国的铁路建设从东部沿海地区逐渐向内陆地区扩展,为国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交通支持。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铁路进入了现代化建设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国铁路的 技术水平和设施设备得到了大幅提升。高速铁路的建设更是成为了中国铁路发展的新亮点。中国高速铁路的建设速度之快、技术水平之高令世界瞩目,成为了中国铁路的一张名片。 三、中国铁路的现状和挑战

目前,中国铁路已经形成了以北京、上海、广州为中心,辐射全国的铁路网络。高速铁路的运营里程已经位居世界第一。然而,中国铁路的发展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铁路运输的安全问题。尽管中国铁路的安全记录在过去几年有所改善, 但仍然存在一些安全隐患。铁路安全事故的发生对旅客和货物运输都会造成严重影响,因此,提高铁路运输的安全性仍然是中国铁路发展的重要任务。 其次是铁路运输的效率问题。尽管中国高速铁路的建设成就斐然,但在实际运 营中,铁路运输的效率仍然不如其他发达国家。这主要是由于铁路运输的管理和技术水平有待提高。因此,提高铁路运输的效率仍然是中国铁路发展的重要课题。四、中国铁路的未来展望 中国铁路的未来发展前景仍然是乐观的。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 程的加快,对铁路运输的需求将会进一步增长。因此,中国铁路需要进一步加大投资,提高技术水平,以满足未来的交通需求。 在未来,中国铁路的发展方向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加强高速铁 路的建设和运营。高速铁路的建设不仅可以提高铁路运输的速度和效率,还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城市之间的联系。其次是加强铁路运输的安全管理。通过加强安全管理和技术改进,可以有效降低铁路事故的发生率。最后是加强铁路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通过与公路、航空等交通方式的衔接,可以提高铁路运输的综合效益。 总之,中国铁路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通过加 大投资和技术改进,中国铁路有望在未来继续发展壮大,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做出更大的贡献。

铁路的发展历史

825年,用机动车牵引车列在轨道上行驶于城市之间以输送货物或旅客的运输方式在英国出现,这就是铁路史的开始。1825年以前,也曾有过马拉车在轨道上行驶或把蒸汽机装在车辆上以驱动车辆在道路上行驶,但是这些都并非铁路运输方式。 世界铁路的发展百余年来,铁路技术已有很大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开创时期、发展时期、成熟时期和新发展时期。 开创时期一般认为1825~1850年为铁路发展的开创时期。这个时期正值产业革命后期,钢铁工业、机器制造业等已达到一定水平,同时工业发展又有原材料和产品的输送问题需要解决。这样,促使铁路迅速地兴起。1825年英国建成第一条铁路后,美国、德国等相继开始修建铁路。到1850年止,世界上有19个国家建成铁路并开始营业,详见下表:铁路发展史 发展时期一般认为1850~1900年为铁路的发展时期。这个时期内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成铁路并开始营业。在这个时期工业先进的国家的铁路已渐具规模,俄国修建的西伯利亚铁路和美国开发西部修建的铁路,都长达数千公里。此外,这个时期在铁路建筑技术和铁路机车制造技术方面也获得了新的发展,如铁路隧道开凿技术方面,1872~1881年建成的圣哥达隧道,长15公里,首次采用上导坑先拱后墙法施工;在铁路机车制造方面,蒸汽机车的性能日趋完善,同时电力机车和内燃机车先后于1879年和1892年研制成功。 成熟时期一般认为1900~1950年是铁路发展的成熟时期。这个时期内,又有28个国家和地区建成铁路并开始营业。这些新建铁路大部分建在非洲和中东地区,而且大多建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在这个时期内,一些国家因公路和航空等运输方式与铁路开展剧烈竞争,促使铁路提高了行车速度和改进了铁路客、货运输的服务设施,开始采用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来代替落后的蒸汽机车。但由于铁路运输难以同公路运输的方便和航空运输的快速相竞争,逐渐出现萧条景象,如美国在1920~1950年拆除9万多公里铁路。 新发展时期一般认为1950年至今为铁路的新发展时期。这个时期原来是殖民地的国家纷纷独立,取得了修建铁路的自主权。铁路的技术改造也获得重大进展,如美、英、法、日本和苏联等国的铁路,牵引动力几乎全部采用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这些新型机车的优点是能源省、污染少。随着铁路能源形势的变化以及各种新技术的采用,铁路的经济效益有了新的提高。60年代后期,各国铁路建设又有走向兴旺的趋势。1960~1980年世界各国共建成新铁路约4万公里;1980~1981年又有9800公里铁路通车营业。此外,还有45000公里铁路正在进行设计施工,形成铁路发展的新局面。到1981年止,世界各国铁路的总长达到130余万公里。其中欧洲有441600公里,占33.8%;亚洲179900公里,占13.8%;美洲557600公里,占42.6%;非洲80800公里,占6.2%;大洋洲46600公里,占3.6%。完全没有铁路的国家是欧洲的冰岛,亚洲的阿富汗、老挝、也门、南也门、不丹、塞浦路斯、阿曼、科威特、卡塔尔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非洲的尼日尔、乍得、中非共和国、卢旺达、布隆迪、索马里和利比亚以及美洲的格陵兰。 60年代初期,日本建成东京大阪间的东海道新干线,专门行驶旅客列车,最高

世界铁路发展历史

世界铁路发展历史 世界铁路发展历史 1、英国:铁路的故乡 1825年英国 达灵顿---斯托克顿 世界上第一条行驶蒸汽机车的永久性公用运输设施 2、外国在华铁路中东铁路(俄) 中东铁路是沙俄为了掠夺和侵略中国,控制远东而在我国领土上修建的一条铁路。中 东铁路是“中国东清铁路”的简称,因此亦作“东清铁路”、“东省铁路”。1896-1903年,帝俄筑,以哈尔滨为中心,西至满洲里,东至绥芬河,南至大连。日俄战争后,南段(长春至大连)为日本所占,称南满铁路。民国后改称“中国东省铁路”,简称“中东铁路”。 南满铁路(日)南满铁路原来是中国东北的一条铁路。原属于1897年至1903年由 沙俄所筑中东铁路南下支线(哈尔滨至旅顺)的长春至旅顺段。1897年8月与中东铁路干线同时动工,自旅顺向北、自哈尔滨向南同时铺设,1902年12月完工,1903年7月通车。属于宽轨铁路。日俄战争期间,中东铁路支线旅顺至公主岭段被日军占领,改为 与日本国内相同的窄轨轨距(1067mm)。(八英尺四英寸)当时所使用的机车有部分后改建 为标准轨距后被卖至台湾,供当时兴建中之纵贯线铁路使用(当时被编为80号型,战後 改称为CK80型)。1905年日俄《朴次茅斯和约》规定以长春宽城子站为界,以南的铁路 交给日本,改称为南满铁路。 胶济铁路(德) 胶济铁路是德国人在中国土地上强行建造的一条殖民者插在被压迫人民身上的吸血管。胶济铁路连接济南、青岛两个超大城市,是横贯山东的运输大动脉。与邯济线一起构成晋 煤外运的南线通道,是青岛、烟台等港口的重要疏港通道,全线属济南铁路局管辖。 安奉铁路(日) 安奉铁路是日本在日俄战争期间,借口战时军运的需要,强筑的轻便铁路。从安东 (今辽宁丹东)到苏家屯,长261公里,1904年动工。1905年9月,日本战胜沙俄,于 是继续强行修筑安东至奉天间的军用轻便铁道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全球各国高铁40年发展进化史

●全球各国高铁40年发展进化史 ● 1934年,意大利开始研制电气化列车,经过风洞试验而开发的ETR200列车在1937年投入了博洛尼亚-罗马-那不勒斯的电气化铁路运营。在当时ETR200被认为是全欧洲最舒适,速度最快的商业列车。其改进型号ETR212可达到201KM/h的最高时速,打破了当时的世界纪录。这可以被认为是最早意义上的高速铁路。1937年12月,墨索里尼将其送去美国纽约参加世界博览会。 [ 转自铁血社区 ]

现代高速铁路主要分为日本新干线系统、法国TGV系统和德国ICE系统三大类。日本新干线以“子弹列车”闻名,在1964年东京奥运会前夕开始通车营运。第一条路线是连结东京与新大阪之间的东海道新干线。这条路线也是全世界第一条载客营运的高速铁路系统。新干线通车至今从未发生过因人为因素导致有人死亡的事故,因此号称全球最安全的高速铁路之一。其稳定运行全靠日本的良好电力技术,列车可以缩短至3分钟的班距运行,是唯一适合大量运输的高速铁路系统。除此之外由于全面采用动力分布式设计,新干线也是世界上行驶过程最平稳的列车之一。 台湾高速铁路(THSR)由台湾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兴建,后转移给政府继续经营。THSR采用日本新干线系统作为总体基础,不过为了适应台湾的气候环境和轨道状况,部分参考了欧洲高铁所采用的安全措施。台湾高铁线路位于台湾人口最密集的西部走廊,路线全长345公里。于2007年1月5日通车后,逐渐成为台湾西部重要的长途运输工具之一,亦为台湾轨道工业指标。

法国高速列车也称TGV,是日本新干线之后的世界第二条商业运行高速铁路系统。TGV列车系统由阿尔斯通公司和法国国家铁路公司设计建造并由后者负责运营。1981年,TGV在巴黎与里昂之间开通,如今已形成以巴黎为中心、辐射法国各城市及周边国家的铁路网络。 [ 转自铁血社区 ] 2007年4月3日,TGV列车以574.8公里的时速创造了轮轨列车的最快世界纪录。同时,TGV当时世界上定期轮轨客运列车中平均速度最快的。

世界其他主要国家的铁路情况

俄罗斯铁路 俄罗斯联邦国家铁路网在前苏联解体前已经形成,占前苏联整个路网总长度的59.3%。路网布局主要集中分布在人口稠密和经济发达的欧洲部分,约占俄罗斯铁路路网的80%。2011年,俄罗斯铁路运营里程为8.52万公里,以轨距1520毫米宽轨线路为主。其中,电气化线路4.33万公里,电气化率50.8%;复线4.32万公里,复线率50.7%。 2008年,《俄罗斯联邦铁路2030年运输发展战略》规划开始实施。预计到2030年,俄罗斯铁路网将新增线路20550公里,其中具有战略意义的铁路4452公里,具有社会意义的铁路1262公里,高速铁路1528公里,技术性线路8648公里,货物运输线4660公里。规划到2030年铁路建设的预算总投资为13.7万亿卢布(约合0.46万亿美元)。 俄罗斯铁路是国家的交通运输骨干,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铁路运输系统之一。进入21世纪,特别是俄罗斯铁路(股份)公司(РЖД)成立以来,铁路客货运量基本呈保持稳定和增长态势。由于2008年受全球性金融危机影响,之后的两年铁路运量出现不同程度减少,之后又逐步回升。2011年,铁路旅客周转量完成1398亿人公里,货物周转量达到21278亿吨公里,客、货运输周转量市场份额分别为31.5%和43.3%。 日本铁路 日本第一条铁路——京滨铁路(新桥—横滨)于1872年建成,全长29公里。目前,日本铁路网由JRs线路和其他轨道交通方式线路(包括大型民铁、东京地铁、地方交通、公营)组成,其中JRs线路主要是横跨全国的干线铁路,后者则主要为城市或市郊轨道交通线路。截至2011年3月,日本铁路营业里程为27642.8公里,其中JRs线路20142.1公里,占总里程的72.9%。从路网质量来看,2010年日本铁路的电气化率为61.8%(JRs为55.9%),复线率为32.9%(JRs为38.2%)。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