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施氮量对川东北地区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合集下载

不同氮肥用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试验总结

不同氮肥用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试验总结

[中图分类号]S5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1650(2015)12-0175-01不同氮肥用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试验总结李淑波1刘翠红1陈俊2侯立志3(1.靖江市斜桥镇农经与农技服务中心,江苏靖江214513;2.靖江市东兴镇农经与农技服务中心,江苏靖江214532;3.靖江市耕地质量保护站,江苏靖江214500)水稻经济合理施用肥料是农业生产中最快和最有效提高产量、增加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出现部分农户过量施肥现象,不仅造成肥料浪费、污染土壤环境,而且增加了农本,不能充分发挥土壤稳定持续的产出潜力。

由于氮肥施用的盲目性和不合理性,导致水稻产量、肥效下降,造成土壤质量退化、环境污染等问题,己成为制约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

通过对水稻主推品种氮肥不同用量肥效试验,来确定我市代表性土壤类型水稻最佳的氮肥施用量,为水稻高产、优质、经济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1.1供试土壤情况斜桥点:水稻土土类、油沙土土种,有机质23.7g/kg,全氮1.325g/kg,有效磷17.2mg/kg,速效钾68mg/kg;东兴点:水稻土土类、薄层淤泥土土种,有机质22.8g/kg,全氮1.287g/kg,有效磷18.6mg/kg,速效钾72mg/kg。

1.2试验设计试验设7个处理,除空白对照外,氮肥设5个水平,分别是N0、N1、N2、N3、N4、N5。

这6个处理的磷钾肥均保持一致。

为了探索我市水稻生产上磷肥的贡献率,增设处理7,氮肥水平为N3,不施磷肥,钾肥用量同其他处理。

试验过程不施用任何有机肥。

三次重复,共21个小区,小区面积0.03亩,小区间筑埂包膜或用扣板隔离,其它农业措施一致。

试验设计如表1。

表1、不同氮肥用量试验方案设计1.3试验情况试验品种:武运粳24,亩用种量5公斤。

斜桥点:海圩村5组,5月23播种、6月7日栽插、10月26日收割;东兴点:旺稼村12组,5月20播种、6月5日栽插、10月25日收割。

不同氮肥用量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不同氮肥用量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验。 1 材 料 与 方 法 1 . 1 、 试 验地基本 情况 : 试 验 地 选 择 在 红 卫 农 场 科 技 园
区水 稻试验 田 , 土壤类型为草甸 白浆土 , 土壤 养分状况属本 场之 间 , 有机 质含 量 4 8 . 9 g / k g , 碱解氮 1 7 2 mg / k g , 速 效磷 3 1 . 3 mg / k g , 速效钾 8 7 mg / k g , P H值 6 . 3 9 。 1 . 2 、 供试 品种 : 空育 1 3 1 。 1 . 3 、 试 验设计 : 试验 以空育 1 3 1 为试材 , 采用小 区随机 区组排列 , 3次重复 , 每处理面积 3 0 m z 。
( % )
9 2 9 1 9 31 5
93 4 6 92 98

5 8 1 3 5 8 3 6
5 85 7 61 2 8
g/ 亩) ( k g / ) 亩
5 8 4 4 9

8 5I
8 4 9 83 l
不 同氮肥用量对水稻产量及产量 性状 的影 响
袁 晖强
摘要 : 通过试验设置不同氮肥用量 5个处理 , 以处理 3当地常规施肥为对照, 进行小区随机 区组试验 , 3次重复 。 试 验结果表 明 , 处理 4平方米穗数 、 千粒重 、 结实率最高 , 产量高 , 表现好 。 关键词 : 氮肥用量 水 稻 产量 产量性 状 氮肥是水稻生长发育的主要营养元 素 ,氮肥可 以提高 水稻群体生物量 , 增加单位 面积穗数 、 穗 粒数 、 千粒重 , 同时 也能增加功能 叶片 的叶绿素含量 , 并能提高光合速率 , 氮肥 对水 稻产量及产量性状 的影响表现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氮 肥用 量的增加而增加 ,超过一定范围内则随着氮肥用量 的 增加 而减 少 ,为了掌握最佳 的氮肥施用量 ,特进行此次试

不同施氮处理对水稻产量、氮素吸收及利用率的影响

不同施氮处理对水稻产量、氮素吸收及利用率的影响

不同施氮处理对水稻产量、氮素吸收及利用率的影响郭晨;徐正伟;李小坤;任涛;吴礼树;邹家龙;李彬;鲁剑巍【摘要】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产量、氮素吸收及利用率的影响,以期为肥料的合理施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处理(CK)相比,各施肥处理均显著提高了稻谷产量,增产率为28.5%~40.0%;不同施肥处理间却无显著差异.施肥处理水稻产量的提高主要归因于有效穗和每穗粒数的增加,增幅分别为5.5%~26.1%,25.2%~57.0%.养分吸收结果表明,施氮处理显著提高了水稻的氮素吸收量,且主要分配于稻谷,所占比例为71.3%~ 79.0%.与习惯施肥处理(T1)相比,优化施肥(T2)、控释尿素(T3)、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配施(T4)处理在减少氮肥用量21.6%的条件下,稻谷产量没有降低,而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以及氮肥生理利用率和氮收获指数都有所增加,分别提高3.2 ~ 6.9 kg/kg、11.7 ~ 15.4 kg/kg、7.0 ~ 30.6 kg/kg、0.04 ~ 0.08,且均表现为控释尿素处理(T3)处理最高.可见,采用合理的肥料及科学的施用方法均可显著提高养分的利用效率.【期刊名称】《土壤》【年(卷),期】2014(046)004【总页数】5页(P618-622)【关键词】施肥;控释尿素;水稻;肥料利用率;产量【作者】郭晨;徐正伟;李小坤;任涛;吴礼树;邹家龙;李彬;鲁剑巍【作者单位】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农业部长江中下游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0;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农业部长江中下游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0;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农业部长江中下游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0;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农业部长江中下游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0;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农业部长江中下游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0;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土壤肥料工作站,湖北荆州434020;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土壤肥料工作站,湖北荆州434020;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农业部长江中下游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1;S147.2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和耕地面积的减少,我国粮食安全与资源消耗和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尖锐。

不同氮肥施用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不同氮肥施用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平均气温∥℃降水量∥mm日照时数∥h511.114.116.525.716.117.244.251.060.2624.117.723.0055.018.768.844.664.8723.720.722.618.375.748.876.721.284.1822.120.921.0 1.610.9 3.997.068.792.5918.514.511.748.917.97.846.085.177.9表12014年4要9月气象资料中国水稻栽培面积占粮食作物面积的30%左右,水稻产量却占粮食总产量的40%以上,而且有全国2/3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1-2]。

黑龙江垦区是寒地优质粳稻主产区,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稻谷商品率高、米质优,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起着重要作用。

氮肥作为水稻生长中的重要元素,研究不同氮肥施入量与水稻产量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提高氮肥利用率,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3-4],现将相关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概况试验地设在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建三江分局农业科研科技园区,该区属寒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区,位于东经132°38″,北纬47°17″,海拔64.8m ,地势平坦,耕层20cm 。

地理条件为寒地,多为井灌,积温区划属黑龙江省三、四积温带,气候条件:生育期短、活动积温少、前期升温慢、高温时间短、后期降温快,低温冷害多。

土壤类型为草甸白浆土,pH 值5.9,土壤有机质含量3.9%,速效氮202.00mg/kg ,速效磷10.784mg/kg ,速效钾141.00mg/kg ,Fe 218.0mg/kg ,Mn 55.0mg/kg ,Cu 3.3mg/kg ,Zn 4.3mg/kg 。

试验水稻品种为龙粳31。

1.2试验设计试验设4个处理,即基肥、蘖肥、穗肥分别施尿素78.0、39.0、58.5kg/hm 2(A );基肥、蘖肥、穗肥分别施尿素78.0、78.0、58.5kg/hm 2(B );基肥、蘖肥、穗肥分别施尿素78.0、97.5、58.5kg/hm 2(C );以常规氮肥施入量(基肥、蘖肥、穗肥分别施尿素78.0、58.5、58.5kg/hm 2)为对照(CK )。

不同氮肥用量对水稻产量及氮磷钾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不同氮肥用量对水稻产量及氮磷钾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不同氮肥用量对水稻产量及氮磷钾肥料利用率的影响摘要采用大田试验方法研究氮肥施用对水稻产量及氮磷钾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氮对水稻产量影响很大,随着施肥量的增加产量不断提高,但是当氮肥的施用量达到一定量后产量不增反减;施用的氮肥越多,氮肥利用率越低,磷钾肥利用率的表现和产量一样到一定量后不增反减。

关键词水稻;氮磷钾肥;产量;肥料利用率氮是限制作物生长和形成产量的首要因素,施用氮肥不仅能够提高农产品的产量,还能有效地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可以说合理地施用氮肥是获得作物高产优质的必要措施[1-7]。

为了在水稻生产中合理施用氮肥来提高氮磷钾肥的肥料利用率,特开展了本试验,以期为水稻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地概况试验选择在惠水县和平镇杨番村某农户家的水稻田进行,东经106°59′58.98″,北纬26°13′27.6″,海拔950 m。

前作为小麦,土壤类型黄潮泥田,试验前取土样化验,化验结果为:pH值5.54,含全氮2.373 g/kg、碱解氮253.654 mg/kg、速效磷98.964 mg/kg、速效钾86.232 mg/kg、有机质37.142 g/kg。

土壤肥力均匀。

1.2 试验材料供试水稻品种为湘优109。

肥料品种分别为尿素(N 46%)、氯化钾(K2O 50%)、普钙(P2O5 12%)。

尿素50%作基肥,40%作分蘖肥,10%作穗肥。

普钙作基肥一次性施用,氯化钾70%作基肥,30%作穗肥。

为保证试验施肥的均匀性,试验地均不施有机肥。

1.3 试验设计试验共设7个处理,各处理的氮肥用量及施肥情况见表1。

3次重复,均为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30 m2。

1.4 试验方法试验于2008年4月24日播种,2008年9月30日收获,常规田间管理。

按常规方法观察记载水稻的各个生育时期生长情况,并进行测产验收。

土壤肥力与肥料利用率呈负相关关系。

即土壤肥力低,供肥量少,作物依赖于肥料供应的多。

施肥方式及化肥用量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施肥方式及化肥用量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Z h o n g f e i n o n g y a o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技术水平的提升,我国的农业发展迈入全新的阶段,对于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以及提升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施肥是比较重要的环节,其方法、用量往往会影响农产品的产量以及质量。

因此,本文就施肥方式及化肥用量对水稻产量和氮肥的利用效率的影响进行研究,为农业发展提供有效的建议以及参考。

农业是第一产业,是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技术水平提升的关键。

化肥是提升农业生产产量的重要物质,对于提升我国农作物的产量以及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国的化肥使用量位居世界第一,但长期、不合理地施用化肥使得土壤酸化、土地结构失衡、耕地退化等生态环境问题愈演愈烈。

因此在进行农业生产的过程中,需要对化肥进行严格的控制,以促进我国农业的健康发展。

一、研究施肥方式以及化肥用量对水稻产量以及氮肥利用的效率的意义水稻是目前阶段我国主要种植的农作物之一,也是我国的战略储备粮食之一,对于农业而言水稻在其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但是,相关部门以及个人为了提升水稻的产量导致水稻的化肥尤其是氮肥的用量超过十亿标准,使得水稻的产量以及农产品的质量受到影响的同时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

另外,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技术水平的提升,我国的劳动力成本大幅度提升,因此在现阶段进行农业生产的时候需要建立精简的施肥方式。

另外,化肥在问世之后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根据数据可知,化肥对于农作物的贡献率为40%~ 60%,但是我国化肥的不合理施用使得我国土地环境被大部分的化学物质污染,使得我国原有的土壤结构进行优化,以及内部的养分失衡,使得农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受到了威胁,因此在现阶段必须对化肥与作物稳产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减少化肥的投入,从而可以促进我国农业的健康发展。

水稻侧深施肥技术就是比较绿色环保的精简化肥施肥方式的技术,可以利用相应的机械设备在进行插秧的同时对肥料定位、定量进行均匀的施在秧苗的侧3cm、深5cm的土壤中,从而可以提升化肥的使用效率,减少化肥对于农业生产的影响,另外这种施肥方式可以有效的减少肥料和劳动力的成本,从而可以提升农业生产的生态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

不同氮肥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及稻田氮元素排放的影响

不同氮肥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及稻田氮元素排放的影响

现代农业科技2020年第21期农艺学摘要本文以南粳5055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氮肥施用量对水稻生长、产量及氮肥当季利用率的影响,同时开展水稻田灌排水氮元素含量监测,摸清稻田养分排放情况。

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氮肥施用量减少30%处理水稻产量减产3.31%,氮肥当季利用率提高2.67%,氮肥农学效率提高31.34%,并减少稻田氮元素排放量14.96%;氮肥施用量增加30%处理增产增排效果不明显。

由此说明,水稻生产中适当减少化肥施用更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水稻;氮肥施用量;产量;氮肥当季利用率;氮元素排放中图分类号S511;S147.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20)21-0022-03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不同氮肥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及稻田氮元素排放的影响许峰张娜季美娣*(常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江苏常州213002)化肥对促进农业生产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也带来了诸如耕地质量下降、水体污染等诸多问题[1]。

“十三五”期间,常州市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强化面源污染防治,把水稻(常州市第一大农作物)作为突破口,开展农业清洁化生产,减少化学肥料投入,降低稻田养分排放。

笔者承担了常州市科技项目(CE20172022),在2018年(项目的第2年)开展了水稻化肥减量施用和灌排水氮元素含量变化的研究。

本文主要研究不同氮肥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和农田养分排放的影响,依据原农业农村部编制的《农田氮磷地表径流流失监测技术规程》,开展水稻田灌排水氮元素含量监测,为面源污染控制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概况试验地点是新北区稻麦原种场,试验地块位于原种场北区,土种为小粉沙土。

土壤有机质含量为35.8g/kg ,有效磷含量21.7mg/kg ,全氮含量1.78g/kg ,速效钾含量为176.6mg/kg ,土壤pH 值为6.0。

1.2试验材料供试水稻品种为南粳5055。

供试肥料品种为常用复合肥(15-15-15)和尿素。

不同氮肥施用比例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不同氮肥施用比例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2 试 验 结果 与 分 析
从 试验结 果 可 知 ( 表 1 , 理 1即 基 、 、 见 )处 蘖 穗 肥 比例 3 ( : ) ( : ) : 2 2 : 1 2 的着 粒 数 、 结实 率 及 千 粒 重 较对 照略有 增长 , 但有效 穗数 较低 ; 处理 2即基 、 、 蘖 穗肥 比例 3 ( : ) ( : ) : 1 2 : 2 2 的有 效 穗数 略 有 增 长 , 但 着粒数 、 实率及 千粒 重有所 降低 ; 结 处理 3即基 、 、 蘖
2 0
现 代 化 农业
2l 0 2年第 2 ( 第 3 1 ) 期 总 9期
不 同氮 肥施 用 比例对水稻 产量 的影响
徐 平
( 黑龙 江省 胜 利 农 场 , 龙 江 饶 河 1 6 2 ) 黑 53 4
摘要 : 氮是 植 物 的 主要 营 养 元 素之 一 , 作 物 的 产 量 与 品 质 关 系极 大 , 称 为 “ 命 元 素” 与 被 生 。在 农 业 生 产 中 , 氮 肥 不 同 用量 和 施 用 比例 对 水 稻 产 量 和 品 质 均 有 较 大影 响 。本 试 验 旨在 通 过 氮肥 基 蘖 穗 肥 不 同施 用 比例 进 行 比 较 ・

入 、 次 2 返 青 后 一 周施 入 , 肥 3 分 两 次 施 一 0 穗 O 入 , 次 1 在 9叶 期施 入 、 次 2 在 9 5I 期 一 0 一 0 . I 施入 ; 处理 2基 、 、 蘖 穗肥 比例 3 ( : ) ( : ) 即基 :12 :22 , 肥施 用 全年 氮肥 的 3 , 蘖肥 3 分两 次 施 入 , O 分 0
1 周施 入 , 穗肥 3 分 两 次 施 入 , 次 2 在 9叶 0 一 O 期 施入 、 另一 次 2 在 9 5叶期 施 入 ; 理 5为对 O . 处 照 , 取常规 施肥 。 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施氮量对川东北地区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王琳;谢树果;竭润生;杜晓秋;何平;彭伟【摘要】针对川东北丘陵部分稻田氮肥用量偏高的状况,选择重穗型品种冈优188(V1)和稳数型品种阳鑫优1号(V2)为试验材料,设置N0、N1、N2、N3等4个施氮水平,2008年~2009年进行了试验,分析不同施氮量对一季中稻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氮量对不同类型品种水稻的产量影响不同:施氮量为N1 (105 kg/hm2)时,冈优188产量为8623.16kg/hm2,达到较高的经济效益;施氮量为N3(195kg/hm2)时,阳鑫优1号产量最高,达8522.49 kg/hm2.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水稻吸收氮素的总量增加,氮素吸收利用率、干物质生产效率、稻谷生产效率随之降低.在同一施氮水平上,冈优188的氮素农学利用率、生理利用率均高于阳鑫优1号,而氮素吸收利用率则低于阳鑫优1号.【期刊名称】《耕作与栽培》【年(卷),期】2014(000)006【总页数】5页(P12-16)【关键词】水稻;施氮量;产量;利用率【作者】王琳;谢树果;竭润生;杜晓秋;何平;彭伟【作者单位】四川省南充市农业科学院,四川南充637000;四川省南充市农业科学院,四川南充637000;四川省南充市农业科学院,四川南充637000;四川省南充市农业科学院,四川南充637000;四川省南充市农业科学院,四川南充637000;四川省南充市农业科学院,四川南充637000【正文语种】中文氮肥是影响水稻生长的重要因素,也是水稻肥料投入的主要部分。

中国是氮肥用量最大的国家,1996年氮肥用量就超过了25×106 t[1],占全球总氮肥用量的30%。

目前,在水稻高产栽培中,氮肥(纯氮)施用量以达300~350 kg/hm2,甚至高达400~450 kg/hm2[2]。

近年来,氮肥的滥用更是使得稻田施氮量远远高于适宜的施氮量。

过量施用氮肥会造成氮素增产效率下降、氮素利用率降低、病虫害变重、水稻生产成本提高、环境污染严重等[3-5]。

因此,合适的氮肥用量对于提高水稻氮肥利用率,增加产量和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作用。

据许宗林[6]等研究发现,目前四川水田的氮素盈余平均每年达到20%左右且仍有增加趋势,川东北地区水田土壤中的氮养分处于盈余状态,合理施用氮肥对于水稻生产来说至关重要。

试验结合川东北地区土壤养分情况,以川东北水稻生态区一季中稻主栽水稻品种为供试材料,研究氮肥需要量和利用率,为川东北地区水稻生产中氮肥的施用提供理论依据。

1.1 试验地点试验于2008—2009年在四川省西充县中岭乡会仙桥村(31°07'N,105°51'E)进行,试验田前作一季中稻,冬闲田,属沙溪庙灰棕紫色水稻土,土壤肥力中等偏上。

试验田在施基肥前(4月15日左右),用五点取样法随机采取5个试验田0~15 cm耕层土壤样本。

测定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及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等主要指标。

本测定在南充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进行,测定结果如表1。

1.2 供试品种供试的品种为重穗型水稻品种冈优188(V1)和阳鑫优1号为穗数型水稻品种(V2)。

1.3 试验设计诸多研究表明,西南稻区无论栽培杂交稻还是常规稻,都以施纯氮150 kg/hm2左右较好,效益经济也较高[7-9]。

试验是根据以往的研究成果,结合川东北地区的土壤养分情况,特设以下几个施氮水平,两年试验设计相同。

施氮水平设为:N 0、105、150、195 kg/hm2 4个水平,以N0、N1、N2、N3表示;3月18日播种,5月5日移栽,采用宽窄行条栽,移栽密度为15万穴/hm2(33 cm×20 cm)每穴栽2株种苗。

试验以氮肥用量为主区,面积40m2;品种为副区,面积15m2,4次重复,共32个小区,随机排列。

各处理施用P2 O5 75 kg/hm2、K2 O75 kg/hm2(磷肥750 kg/hm2、钾肥300 kg/hm2),磷肥全部作基肥,钾肥作基肥和穗肥各占50%。

氮肥分3次施用,60%作基肥,30%作分蘖肥,10%作穗肥。

各小区起埂隔离,埂上覆膜,实行单独灌溉。

田间水分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按当地常规方法进行。

1.4 测定项目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测定:水稻在成熟期对小区实收测产,测定其穗长、每穗粒数、实粒数、千粒重等指标。

氮素测定:用凯氏定氮分析植株的含氮量。

相关参数的计算方法:氮素农学利用率=(施氮区产量-空白区产量)/施氮量;氮素吸收利用率=(施氮区植物总吸氮量-空白区植物总吸氮量)/施氮量×100%;氮素生理利用率=(施氮区产量-空白区产量)/(施氮区植物总吸氮量-空白区植物总吸收氮量);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单位面积植物干物质总量/单位面积氮素积累总理;氮素稻谷生产效率=单位面积水稻籽粒产量/单位面积植株氮素积累总量。

数据采用Excel 2007和spss 19.0进行分析处理。

1.1 不同施氮量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由表2可知,与不施氮肥处理相比,施用氮肥能够显著提高冈优188和阳鑫优1号的产量,但从两年平均值来看,差异不显著。

其中,阳鑫优1号施氮水平在0~195kg/hm2时,产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而冈优188在0、105、150、195 kg/hm2这4个施氮水平上,产量先增加后减少。

阳鑫优1号在施氮量为195 kg/hm2时,产量最高为8 522.49 kg/hm2;冈优188以105 kg/hm2的施氮量产量最高,为8 623.16 kg/ hm2。

不同的氮肥用量对水稻部分产量构成因子产生显著影响(表2),适当提高氮肥水平可以显著增加水稻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然而,也导致了水稻结实率的显著降低。

阳鑫优1号在195kg/hm2氮肥水平下,水稻单位面积有效穗、理论产量都显著高于氮肥105 kg/hm2、150 kg/hm2处理和不施氮处理,但每穗着粒数和每穗实粒数与其他各处理无显著差异。

这说明阳鑫优1号在0~195 kg/hm2氮肥水平上,植株长势明显增强,理论产量显著性提高,但对每穗的发育影响不大,即增施氮肥对穗数型品种的穗子个体无明显影响。

冈优188在195 kg/hm2氮肥水平下,水稻单位面积有效穗显著高于氮肥105 kg/hm2处理和不施氮处理,每穗着粒数和实粒数则以氮肥105 kg/hm2处理最高。

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冈优188和阳鑫优1号的株高均呈现出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当施氮量达到150 kg/hm2时,株高达到最大值。

2.2 不同施氮量对水稻吸氮量的影响水稻地上部分氮素积累量总体表现为随生育期的推移而逐步增加,至成熟期,植株地上部氮素积累量各处理均达到最高值(表3)。

由表3可知,除移栽期外,其他各生育期生育,水稻植株总吸氮量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

两个品种在齐穗期,施氮处理的吸氮量显著高于不施氮处理,但3个施氮处理间的差异性不显著。

在成熟期,植株吸氮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且各处理间的差异性显著,其中冈优188以N3 V1处理吸氮量最高,为210.97 kg/hm2,阳鑫优1号以N3 V2处理吸氮量最高,为219.17 kg/hm2(表3)。

叶片中氮素积累量占植株总吸氮量的百分比以移栽期最高,2个供试品种均能达到65%以上,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由于植株叶片衰老和吸氮能力的降低,叶片中积累的氮素所占植株总吸氮量的比例显著降低,至成熟期,叶片中积累的氮素仅占整个植株的7%~16%,叶片中氮素所占的百分比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冈优188各处理的差异性显著,但阳鑫优1号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齐穗后至成熟期,植株吸收的氮在叶片中积累的比例迅速降低,说明叶片中积累的氮素是穗部氮素的重要来源。

植株吸收的氮素在叶鞘中的分布比例从移栽到齐穗期没有明显变化,齐穗后则大幅度下降,下降幅度在20%~25%(表3)。

说明叶鞘中的氮素在齐穗后开始向穗部转移。

在成熟期,叶鞘中氮素所占百分比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施氮处理显著不施氮处理,各施氮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随着叶片和茎鞘中的氮素以及干物质向籽粒中转移,植株穗部的氮素积累量逐步增加,同时,穗部氮素累积量占植株氮素累积总量的比例也在提高,均在成熟期达到最大值(表3)。

穗部氮素积累量占植株氮素累积总量的比例以不施氮处理最高,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这是因为氮肥施用量高,水稻生育期相对延长,延迟了籽粒的灌浆,因而延迟了叶片和茎鞘中贮存的氮素向穗部的转移。

而植株吸收的多余的氮素累积在茎秆和叶部分,因为没有形成经济产量,而可能造成吸收氮素的浪费。

同时,在低氮条件下,籽粒是最重要的代谢库,而过量施氮则降低了籽粒吸收、利用氮素的能力[10]。

不同生育期水稻各器官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含氮量有所增加。

由图1可知,不同品种的移栽时的初始含氮量不同,冈优188移栽期的叶片和叶鞘的含氮量都明显高于阳鑫优1号;不同施氮量对两个品种各时期叶片的含氮量影响比较明显,其他部位的含氮量影响较小。

从移栽期到成熟期,水稻叶片和叶鞘的含氮量逐渐下降,叶鞘的含氮量下降速度小于叶片,而穗部的含氮量略有增加。

齐穗期以后,叶片中氮含量大幅度下降,说明叶片中的光合产物和氮大量向生殖器官转移[11]。

叶鞘中氮含量以移栽至齐穗期下降幅度明显高于齐穗至成熟期,这说明茎鞘中的化合物也向籽粒中转移,但转移量不高,所吸收的氮主要用于维持自身的生长发育。

叶片因为光合作用的要求需要使用的氮量更大,而穗子与叶片相比需求氮量少。

合适的氮量产量增加的原因是营养体的长势好,穗子数量更多。

2.3 不同施氮量对氮肥利用率的影响表4表明,施氮量为105 kg/hm2时,氮素吸收利用率、农学利用率、生理利用率、干物质生产效率和稻谷生产效率均高于其他施氮处理,其中氮素吸收利用率显著高于其他两个处理,其他则差异不显著。

施氮量在105~195 kg/hm2水平上,两个品种的氮素吸收利用率、干物质生产效率、稻谷生产效率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下降。

氮素农学利用率反映单位施肥量下作物子粒产量的增加情况,是农业生产中最关心的经济指标之一。

试验表明,氮肥对水稻的农学利用率有较大影响,不同品种影响力不同。

数据显示,冈优188的农学利用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减小,且差异较显著;阳鑫优1号的农学利用率受施氮量的影响不大,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无显著差异。

冈优188的生理利用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减小,而阳鑫优1号则反之。

同一施肥水平上,冈优188的氮素生理利用率、干物质生产效率和稻谷生产效率均高于阳鑫优1号,而氮素吸收利用率则低于阳鑫优1号,但差异均不显著(表4)。

表4显示,冈优188在施氮量为105 kg/hm2时,氮素吸收利用率、农学利用率、生理利用率、干物质生产效率、稻谷生产效率均高于其他两个施氮处理,其中氮素吸收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和干物质生产效率均显著高于195 kg/hm2的施氮处理,但与150 kg/hm2施氮处理无显著差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