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芝与中国传统文化

合集下载

灵芝的历史与功效

灵芝的历史与功效

灵芝的历史与功效灵芝,这一古老而神秘的生物,自古以来就被视为珍贵的药材和祥瑞的象征。

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同时也拥有着令人瞩目的药用功效。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灵芝的身影早有出现。

早在《神农本草经》中,灵芝就被列为上品,书中描述其“主养命以应天,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轻身益气,不老延年”。

这足以说明灵芝在古代药学中的重要地位。

秦汉时期,灵芝更是被视为仙草,与长生不老、神仙仙境紧密相连。

秦始皇为寻求长生不老之术,曾派遣徐福东渡寻找灵芝。

而汉武帝则在宫中建造了专门用于供奉灵芝的“灵芝殿”,足见当时统治阶层对灵芝的重视和推崇。

到了唐宋时期,文人墨客们也对灵芝多有赞颂。

诗词中常常出现灵芝的身影,将其作为高雅、祥瑞的象征。

明清时期,灵芝在民间的应用更加广泛,不仅用于药用,还被用于装饰、雕刻等艺术领域。

灵芝之所以能在历史中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与其卓越的功效密不可分。

首先,灵芝具有显著的免疫调节作用。

它能够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帮助身体更好地抵御外界的病原体入侵。

对于容易生病、体质虚弱的人群来说,适当服用灵芝制品可以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减少患病的几率。

其次,灵芝对于心血管系统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它能够调节血脂、降低胆固醇,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同时,灵芝还可以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的供血量,对于预防和改善冠心病、心绞痛等心血管疾病具有一定的作用。

在神经系统方面,灵芝具有镇静安神的功效。

对于失眠、焦虑、神经衰弱等症状,灵芝能够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帮助人们改善睡眠质量,舒缓紧张的情绪。

此外,灵芝还有抗肿瘤的作用。

现代研究发现,灵芝中的多糖、三萜类化合物等成分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增强机体对肿瘤细胞的免疫监视功能。

虽然灵芝不能直接治愈肿瘤,但在肿瘤的综合治疗中,它可以作为辅助手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强治疗效果。

不仅如此,灵芝对于肝脏也有保护作用。

它可以减轻肝脏的损伤,促进肝细胞的再生,对于化学性肝损伤、病毒性肝炎等肝脏疾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效果。

古人对灵芝的评价

古人对灵芝的评价

古人对灵芝的评价
1. 古人那可是把灵芝视为珍宝啊!你想想看,就像人参一样,那是极其珍贵的存在呀!传说中白娘子为救许仙去南极仙翁那里盗的不就是灵芝嘛,这足以说明灵芝在古人心中的地位有多高。

2. 灵芝在古人眼里那就是仙草呀!难道不是吗?就如同能让人起死回生的神药一般。

历史上多少帝王都渴望得到灵芝来延年益寿啊!
3. 古人对灵芝的夸赞那可真是毫不吝啬!这不就跟我们现在对超级厉害的东西赞不绝口一样嘛!像秦始皇不就派人到处寻找灵芝。

4. 灵芝啊,古人觉得那可是有着神奇魔力的!你说像不像夜空中最亮的星,让人忍不住去追寻。

据说吃了能长生不老呢,厉害吧!
5. 古人对灵芝的评价高得离谱呀!就好比说它是能打开幸福之门的钥匙,谁不想拥有呢?好多古人都为它着迷呢!
6. 灵芝,在古人心中那绝对是神圣的存在!这难道不像我们心中最崇拜的偶像吗?很多古代的医者都对它推崇备至呢!
7. 古人可是把灵芝当作上天赐予的礼物呢!是不是很夸张?但就像我们得到了最想要的礼物那般惊喜呀!古代不少文人墨客都写诗赞美它呢。

8. 灵芝呀,古人觉得它就是奇迹的象征!跟那雨后美丽的彩虹有得一拼。

好多传说故事里都少不了灵芝的身影。

9. 古人眼中的灵芝那可是超级厉害的宝贝!这就好像沙漠中的绿洲,给人希望。

古代的达官贵人都以拥有灵芝为荣呢!
10. 灵芝,古人对它的评价简直绝了!就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整个夜空。

古代的方士们都为了寻找它而不辞辛劳啊!
我觉得古人对灵芝的评价如此之高,充分说明了灵芝在古代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价值,也反映了古人对健康长寿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灵芝的传说故事

灵芝的传说故事

灵芝的传说故事灵芝,又称灵草、仙灵草,是一种传说中具有神奇功效的草药。

关于灵芝的传说在中国历史上流传甚广,被视为珍贵的药材,并被赋予了许多神奇的传说故事。

据传说,很久以前的一个秋天,有一位仙人漫步于一片茂密的森林中。

他发现一种奇特的草药,形状似乎象征着仙境的灵气,于是仙人将其取名为灵芝。

灵芝的传说故事之一是关于一位年迈的农夫的。

这位农夫生活贫困,身体虚弱。

一天,他在山中采草时偶然发现了一株灵芝。

他听说灵芝有神奇的功效,于是将其采摘回家。

他每天服用灵芝,不久之后就发现自己身体康复了许多,精神焕发。

他把这个奇迹分享给了村中的人们,大家纷纷前来采摘灵芝,并亲身体验了其神奇的疗效。

从此以后,灵芝被广泛采用,被视为一种宝贵的药材。

另一个关于灵芝的传说故事与皇帝有关。

相传,古代有一位年迈的皇帝,他的身体日渐衰弱,无数的药物已经被试过,但没有一个能够让他康复。

绝望之余,有一天一个忍者突然来到了皇宫,为皇帝献上了一颗珍贵的灵芝。

皇帝服用灵芝后,奇迹般地康复了。

感激之情溢于言表的皇帝,决定在整个国家推广灵芝,并将其视为对忍者的感谢。

灵芝的传说故事中,也有关于长生不老的传说。

相传有一位名叫李太白的道士,他潜心修炼数百年,终于研制出了一种特殊的灵芝药丸。

李太白服用药丸后,他的寿命延长了数十年,容颜也没有一丝衰老的痕迹。

他把药丸的秘方传给了自己的徒弟,希望能够让更多的人受益。

从此以后,灵芝药丸成为了追求长生不老的人们梦寐以求的宝物。

这些传说都使灵芝成为了一种神奇的药材,被人们广泛使用。

不仅在医学领域,灵芝也被用于美容养颜和健康保健。

虽然如今科学已经证实了灵芝的一些功效,然而,传说中的神奇之力仍然让人们对灵芝怀有敬畏之心。

无论是传说还是科学,灵芝都是一种令人着迷的植物,它的神奇传说故事也为人们带来了无穷的想象和期待。

自古灵芝的应用宝典

自古灵芝的应用宝典

自古灵芝的应用宝典中医药典中,灵芝最具有传奇色彩,传说中它有长生不老、起死回生的功效,被视为——灵芝仙草。

而与其他美味配伍及其烹饪,那绝对是上好的极品。

灵芝一词最早出现在东汉张衡《西京赋》:“浸石菌于重涯,濯灵芝以朱柯”之中。

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对灵芝的功效有详细的极为肯定的记载。

《神农本草经》把灵芝列为上品,谓紫芝“主耳聋,利关节,保神益精,坚筋骨,好颜色,久服轻身不老延年。

”谓赤芝“主胸中结,益心气,补中增智慧不忘,久食轻身不老,延年成仙。

”自古浪漫传奇第一药灵芝不仅是中药界瑰宝,在传统文化中地位更高。

灵芝文化涉及宗教、文学、建筑学、戏曲诸多领域。

在道家文化看来,灵芝是至上仙丹;文学作品更是将灵芝神话,例如《白蛇传》中的盗仙草;在建筑学中,灵芝是吉祥的图案,古代建筑、天安门华表、如意头部都有灵芝状的“庆云图”;社会学中,灵芝作为祥瑞之物起到权威的象征。

如此盛名,仅此一药。

灵芝百搭,五脏都能补在2000多年前的古代,古人是靠“神农尝百草”的方式,即个人的实践,积累经验而总结出灵芝能补心、肝、肺、脾、肾“五脏之气”、“增智慧,不忘”,“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等精辟论述,一直沿用至今。

现代药物研究表明,灵芝的药理成分非常丰富,其中有效成分可分为十大类,包括灵芝多糖、灵芝多肽、16 种氨基酸等。

因此,灵芝的应用范围也很广泛,中医认为可以入五脏,补益全身五脏之气,无论心、肺、肝、脾、肾虚弱,均可服用。

赤芝、紫芝是上品灵芝族群庞大,品种有200 多种,不是每种灵芝都能药用,医学证明红褐色的赤芝、紫黑色的紫芝药用价值最高。

东汉《神农本草经》灵芝条目记载,“赤芝,主治胸中结,益心气,补中增智慧不忘,久食轻身不老,延年成仙。

紫芝主治耳聋,利关节,保神益精,坚筋骨,好颜色,久服轻身不老延年。

”许多民间服用灵芝治疗肿瘤有效的病例,多是在常规治疗不理想的情况下,抱着试一试的想法,自己服用灵芝。

服用的剂量、疗程长短由患者根据病情、疗效和有无不良反应自己调整,而疗效则多由患者原就诊医院复诊后得出。

灵芝的寓意和象征成语

灵芝的寓意和象征成语

灵芝的寓意和象征成语
灵芝是一种被传统中医认为有益健康的药材,同时在文学和文化中也有一些寓意和象征的成语与之相关。

以下是与灵芝相关的寓意和象征成语:
灵芝走深山:
寓意:形容人们为了追求真理、追求更高层次的境界,不怕困难,勇攀险峰。

象征:象征着追求卓越、不断进取的精神。

灵芝得佳草:
寓意:比喻得到了贤才,或者获得了非常宝贵的东西。

象征:象征着得到了重要资源或人才,有望取得更大的成就。

灵芝宝地:
寓意:形容环境优美,适合居住、发展。

象征:象征着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地方,也可以用于形容一个人的潜力巨大。

灵芝草木:
寓意:指贤才之辈。

象征:象征着具有卓越才华、品德高尚的人。

如鹤如蚌,如灵芝之生:
寓意:比喻在一个和谐共赢的环境中,各方因互相尊重而共同发展。

象征:象征和谐共存,互利共赢的局面。

灵芝出土:
寓意:形容珍贵、罕见的事物或人才得以发现。

象征:象征着重要发现或重大突破。

这些成语中的灵芝多用于比喻,具有正面的象征寓意,代表了人们对于珍贵、宝贵、有益健康的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灵芝典故

灵芝典故

国第一部药物专著《神农本草经》记载:灵芝有紫、赤、青、黄、白、黑六种,性味甘平。

灵芝原产于亚洲东部,中国古代认为灵芝具有长生不老、起死回生的功效,视为仙草。

一、上古至战国后期(前5000~前221年)神农时代就认识到灵芝对强身健体、益寿美颜的神奇作用。

由于对灵芝的崇拜产生了神农季女死后葬于巫山化为灵芝的神话,塑造出代表灵芝文化的艺术形象--巫山神女。

黄帝时代出现大量灵芝图谱。

灵芝形状的美学意蕴启发了黄帝制作车骑把车盖设计成芝形的创意。

灵芝还成为周王室宴会的美食,成为传统神话人物服饵成仙的神草,成为主流社会的时尚物品。

春秋战国时期认识到灵芝丛生于腐朽木材,无花繁殖,一年可采三次的生态特征。

二、秦汉时代(前221~公元220年)秦始皇、汉武帝为求长生不死不惜重金派方士入海上山寻找仙芝奇药,汉武帝更是历时50年之久。

灵芝神仙不死药之说,深得道家的追捧,道教祖师称句曲山有五种神芝。

汉武帝元封二年(前109年)甘泉宫产芝,皇帝的圣旨开启了产芝显符瑞的天人感应之说。

古代唯物主义学者对灵芝的生长环境有进一步的认识。

灵芝开始成为诗歌、曲辞的题材,或表现隐士超凡脱俗的自得,或表达朝臣歌颂皇德的奉迎,或抒发文士孤芳自赏的郁闷,或流露庶民企求身体健康的愿望。

三、魏晋南北朝(公元220~589年)这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混乱、动荡的时期,正统的儒家思想受到严重的冲击和削弱,人性得以张扬,社会崇尚老庄道学,追求长生悠闲自适,回归自然。

"灵芝"、"紫芝"、"芝"等字眼频频出现在这时期的游仙诗、山水诗,田园诗、感怀诗中。

上至皇帝、皇子、朝臣,下至隐士、布衣、道释中人,写此类诗者几乎没有不提到灵芝的,餐芝、玩芝、赠芝、采芝成为当时一种时尚行为。

葛洪的《抱朴子内篇》描写了五大类数十种灵芝的形态、性味、功效和采集方法,葛洪还最早介绍灵芝种植方法。

陶弘景收集编撰的《神农本草经注》令神农时代对灵芝的认识保存至今。

灵芝古籍记载

灵芝古籍记载

灵芝古籍记载(按朝代顺序)【先秦】几千年来,灵芝在中国往往披上神秘的色彩,起民间传说也浪漫动人,《山海经》称,炎帝的女儿瑶姬未到嫁时离世,其心不甘则精魂化为芝草,服之可以梦见与所思念的人见面。

【秦后汉末】灵芝在《神农本草经》中记载:赤芝:主治胸中结,益心气,补中,增智慧,不忘。

黑芝:主癃,利水道,益肾气,通九窍聪察。

青芝:主目明,补肝气,安精魂,仁恕。

白芝:主咳逆上气,益肺气,通利口鼻,强志意,勇捍,安魂。

黄芝:主心腹五邪,益脾气,安神,忠信和乐。

紫芝:主耳聋,利关节,保神,益精气,坚筋骨,好颜色。

灵芝共性:久服轻身不老,延年神仙。

《神农本草经》是最早记载灵芝的中医药学著作,此书记载365种药品,并将所载药品按功效和毒性分为上、中、下三品,上药<主养命以应天,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

因此,上药的主要目的在于强身养命,能轻身、滋补元气、防止老化,不仅可以防治百病,对于一般药物不易奏效的恶疾,又有极佳效果。

更可贵的,是其多服不但无害,反有益身体健康、精神旺盛。

灵芝则位列上药中之最高品目,居十大名药之首,其地位更高于人参。

【汉】《汉武内传》就有灵芝抗老的作用进行了记载:【食芝延年不老,与真人同寿】。

东汉末年,随着道教的兴起,炼制和服食丹药成为了一种时尚。

作为“仙药”中的上品,灵芝开始大量地出现在各种道家典籍之中。

【三国】《魏志-华佗传》也称阿者山中迷路,得仙人指点,服食黄芝之后,得享高龄及精力过人。

【东晋】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仙药》里说:“五芝者,有石芝,有木芝,有草芝,有肉芝,有菌芝,各有百许种也。

”他用大量篇幅描述了各种芝草的形态和功效,总的来说可以归纳为“诸芝捣末,或化水服,令人轻身长生不老”。

【隋唐】道家甚至发展出了一整套采集和服食灵芝的方法,比如成书于隋唐年间的《太上灵宝芝草品》,这本书收录进了道教典籍总集《道藏》中。

从这些典籍的描述中我们可以发现,道家所说的灵芝仍然是一大类形状各异的仙草的总称,并非特指某一种菌类或植物。

灵芝的顺口溜

灵芝的顺口溜

灵芝的顺口溜(最新版)目录1.引言:介绍灵芝的顺口溜2.灵芝的传说与历史3.灵芝的药用价值4.灵芝的食用方法5.灵芝的顺口溜传承与文化意义6.结论:总结灵芝的顺口溜正文【引言】灵芝,被誉为“仙草”,自古以来在我国民间就有许多关于它的传说和神话。

其中有这样一个顺口溜,广泛流传于民间,描述了灵芝的神奇功效和药用价值。

本文将从灵芝的传说与历史、药用价值、食用方法等方面,详细介绍这个顺口溜,并探讨其在文化传承中的意义。

【灵芝的传说与历史】灵芝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关于灵芝的记载,将其列为上品,具有延年益寿、治病养生的功效。

传说中,灵芝是神仙所食,具有神奇的功效,可以起死回生。

因此,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灵芝的传说和故事,使灵芝成为一种神秘而又神奇的植物。

【灵芝的药用价值】灵芝的药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免疫力:灵芝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抵抗疾病的侵袭。

2.抗氧化:灵芝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延缓衰老。

3.抗肿瘤:灵芝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可以辅助治疗肿瘤疾病。

4.保肝护肝:灵芝对肝脏具有保护作用,可以防止肝脏受到毒素的损害。

5.调节神经系统:灵芝对神经系统具有调节作用,可以改善睡眠质量,缓解疲劳。

【灵芝的食用方法】灵芝有多种食用方法,如泡水喝、炖汤、泡酒等。

其中,最常见的食用方法是将灵芝切片泡水喝,既可以品尝灵芝的滋味,又可以充分利用其药用价值。

此外,灵芝还可以与各种食材搭配炖汤,既美味可口,又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灵芝的顺口溜传承与文化意义】关于灵芝的顺口溜,不仅传承了灵芝的神奇传说,也体现了民间对灵芝药用价值的认可。

这个顺口溜在民间广泛流传,不仅具有文化传承的意义,也使灵芝的神奇功效深入人心。

可以说,这个顺口溜是民间对灵芝的一种赞美,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

【结论】总之,灵芝的顺口溜既传承了灵芝的神奇传说,又体现了民间对灵芝药用价值的认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灵芝与中国传统文化
我国古代文献中,有许多论及灵芝的著作。

《神农本草经》约见于公元前一世纪左右,是我国最早的药学著作,也是最早论及灵芝的药学著作。

此书收载365种药品,并将所载药品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药皆为有效无毒者,灵芝则被列为上品。

此书详细论述了灵芝的分类、产地、气味和主治等。

其后,东晋葛洪的《抱朴子》、唐朝苏敬的《新修本草》、梁代陶弘景的《神农本草经集注》和《名医别录》以及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著作均在《神农本草经》的基础上进一步补充、修正了有关灵芝的论述。

随着岁月的流失,还有大量有关灵芝的著作已失传。

对此,我们只能从尚存的文献中,间接了解其内容。

如《汉书*艺文志》载有《黄帝杂子芝菌》十八卷,据传此书是一部介绍“服饵芝菌之法”的专著;《通志*艺文略》“道家服饵类”著有《太上灵宝芝品》一卷;《隋书*经籍志》亦载有《灵秀本草图》六卷,《芝草图》一卷,《种神芝》一卷。

这些著述中对灵芝的描述多带有迷信色彩,认为服食可“延年不终,与真人同(寿)”。

《本草纲目》中也引用了《五芝经》、《彩芝图》等已亡佚的著作。

《神农本草经》根据中医阴阳五行学说,按五色将灵芝分为青芝(龙芝)、赤芝(丹芝)、黄芝(金芝)、白芝(玉芝)、黑芝(玄芝)五类,即称五芝。

此外附紫芝(木芝)。

该书详细地描述了此六类灵芝的产地、气味和主治。

指出:青芝“酸,平,无毒”,可“明目”,“补肝气,安惊魂,仁恕”;赤芝“苦,平,无毒”,主治“胸中结”“益心气,补中,增智慧,不忘”;黄芝“甘,平、无毒”,主治“心腹五邪”,“益脾气,安神,忠信和乐”。

白芝“辛,平,无毒”,主治“咳逆上气”,“益肺气,通利口鼻,强志意,勇捍、安魄”;黑芝“咸,平、无毒”,主治“癃”,“利水道,益肾气,通九窍,聪察”;紫芝“甘,温(平),无毒”,主治“耳聋”,“利关节、保神、益精气,坚筋骨,好颜色”。

还强调此六种灵芝均可“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

《神农本草经》中对灵芝的这些论述,被其后的历代医药学家尊为经典并引证,沿用至今。

一些著名学者还对古籍中有关灵芝的错误观点,特别是封建迷信观点加以评论和批判。

如苏敬针对“青芝生泰山,赤芝生霍山,黄芝生嵩山、白芝生华山,黑芝生常山”的论点,提出“以五色生于五岳。

诸方所献白芝,未必华山,黑芝又非常岳”,实际上是对按五行学说,以“五色”配“五岳”,划分灵芝的产地持不同意见。

在《本草纲目》中,李时珍对按“五色之芝,配以五行之味,盖亦据理而已,未必其气味便随五色也”。

更为重要的是,李时珍在其著作中批判了古代对灵芝的宗教迷信观点,指出“芝乃腐朽余气所生,正如人生瘤赘。

而古今皆为瑞草,又云服食可仙,诚为迂谬”。

关于灵芝药食兼用的特点,有许多论述。

东汉王充在《论衡。

初禀篇》中说:“芝草一年三华,食之令人眉寿庆世,盖仙人之所食”。

李时珍指出:“昔四酷采芝,群仙服食,则芝菌属可食者,故移入菜部”。

陶弘景亦指出:“凡得芝草,便正尔食之,无余节度,故皆不云服法也。

”苏敬则认为:“芝自难得,纵获一二,岂得终久服耶”。

从这些论述中,还不难看出,古代天然灵芝较少,且难得,这不仅提高其价值,而且也限制其更广泛应用。

我国古代学者对灵芝的生物学特性已有了一些初步认识。

《神农本草经》提出:“山川云雨,四时五行,阴阳昼夜之精,以生五色神芝”;东汉王充在《论衡》中指出:“芝生于土,土气和,故芝草生”;陶弘景亦指出“紫芝乃是朽木
株上所生,状如木而”。

这些论述均指出,灵芝生于“朽壤”或“朽木”之上,且需要适宜的生长条件。

《礼记注疏》的“无花而生曰芝而”;〈尔雅注疏〉的“三秀(芝别名)无根而生”以及〈本草纲目〉的“一岁三华瑞草”、“六芝皆六月、八月采”的论述均指出,古代学者已认识到菌类有别于高等植物,没有根、茎、叶分化,不开花,一年可多次采收。

许多古籍中基于对实物观察的基础上,绘出灵芝的形态图。

如《抱朴子内篇》“仙药篇”收载芝草达百种,并绘有图谱。

1979年英国出版的《蘑菇百科全书》还专门选刊了《抱朴子》书中的一幅系带灵芝饰品的艺人图画。

《太上灵宝芝品》的序言中也指出:“芝英形万端,实难辨别,故画图记,著状帖传,请据寻求”。

该书收载芝草103种,绘有图谱。

宋代的《菌谱》亦绘有灵芝图谱。

对灵芝的人工栽培亦早有论述。

《抱朴子内篇》“黄白篇”说:“夫菌芝者,自然而生,而《仙经》有以五石五木种芝,芝生,取而服之,亦与自然芝无异,具令人长生”。

《本草纲目》“菜部。

芝而类。

芝”条中载有“方士以木积湿处,用药敷之,即生五色芝。

嘉靖(公元522—1566)中,王金尝生以献世宗”的记述。

清朝《花镜》中亦有记载:“道家种芝法,每以糯米饭捣烂,加雄黄,鹿头血,包暴干冬笋,俟冬至日,堆于土中自出,或灌入老树腐烂处,来年雷雨后,即可得各色灵芝矣”。

从这些论述中可见,古人已认识到用“药”,即用淀粉、糖类、矿物质和有机氮化合物组成的人工培养料来栽培灵芝。

甚至考虑到在“冬至日”,即低温季节施“药”,以避免杂菌污染。

综上所述,我国古代学者根据实践经验,对灵芝的生物学特性、生长条件、分类、产地人工栽种方法均做了初步的、较为科学的论述,其中许多内容已为现代真菌学研究所证实,这些均指出,我国古代学者对真菌学的发展,对灵芝的研究作出了贡献。

至于《神农本草经》对灵芝的药性、主治和功用的论述,在其后的2000年中进展不大,这可能与魏、晋以后的医药学家以审慎的态度来对待传说中的芝草有关。

加之,当时尚不能大规模人工栽培,灵芝的药源有限,也限制了它作为常用药广泛应用。

50年代末我国用科学方法栽培灵芝取得成功,开始大规模生产,以供药用。

70年代开始,在对灵芝的化学和药理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灵芝的临床研究。

受当时国内形势的影响,灵芝的临床应用“过热”,对它的疗效期望过高,结果反在一段时间内影响了灵芝的研究和应用。

80年代以来,灵芝的研究又步入正轨,我国的药学家、药理学家进一步深入研究了灵芝的有效成分、药理作用及其机制,为灵芝的临床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一些灵芝制剂已用于临床防治疾病。

灵芝作为保健品应用则更为普遍。

总之,通过灵芝的现代研究,初步证明了《神农本草经》对灵芝的药性、功用和主治的论述。

受时代和条件的限制,古代学者对灵芝的认识不可能完全正确,甚至夹杂一些封建迷信观点,但这些并不能削弱他们对灵芝研究所做的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