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三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同步练习B卷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必修3作业与测评:3.8 寡人之于国也 Word版含解析

第三单元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对应学生用书P45语言文字运用限时:15分钟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不违.农时违:耽误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树:种植C.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发:发现D.谷不可胜.食也胜:尽,完答案 C解析发:打开(粮仓)。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意义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3分)()A.请以.战喻B.具以.沛公言报项王C.斧斤以.时入山林D.申之以.孝悌之义答案 C解析A、B、D三项为介词,拿;C.介词,按照,根据。
3.下列对课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孟子是儒家代表人物之一。
《孟子》一书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诸子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
B.梁惠王是战国时期魏国的国君,因为魏国的都城在大梁,故魏国又称梁国,魏惠王又称梁惠王。
C.“河东”指黄河以东的地方,在今山西西南部。
黄河流经山西省境,自北而南,故称山西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为河东。
D.“庠”“序”都指学校,殷商时的学校称为“庠”,周代的学校称为“序”。
“庠序”泛指学校。
答案 D解析殷商时学校叫序,周代学校叫庠。
4.下列对本文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孟子主张用“仁政”去统一天下。
本文倒数第二段的叙述体现了他“仁政”主张的两点具体内容:制民之产,谨庠序之教。
B.孟子可以说是个雄辩家。
他能用巧妙的方法将谈话引入预设的话题,能用连续的反问句揭露对方的破绽,能用形象恰当的比喻说明道理。
本文就是最好的例证。
C.孟子所推崇的理想人格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他认为人格的重要性远远高于财富、权力和地位。
但本文的论述中却强调制民之产。
由此可见,他的“仁政”主张和他推崇的理想人格是互相矛盾的。
D.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点,鲜明地反映了他的民本思想;但是本文的叙述没有反映他的这种思想。
答案 A解析B.本文只能说明孟子能用形象恰当的比喻说明道理;C.两者是不矛盾的;D.本文的叙述反映了孟子的民本思想。
人教版语文高二第三册第三单元第八课《寡人之于国也》课堂测试题B卷

人教版语文高二第三册第三单元第八课《寡人之于国也》课堂测试题B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21题;共61分)1. (2分)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词类活用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 .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B .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C . 履至尊而制六合D . 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2. (2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在儒家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①既有《论语》,则有《孟子》。
②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他们的宗旨也始终相配合。
③今人冯友兰,也把孔子比做苏格拉底,把孟子比做柏拉图。
④既有大成至圣,则有亚圣。
⑤《史记》说:“孟子序诗书,述仲尼之意。
”A . ④②①③⑤B . ①②④⑤③C . ①④②③⑤D . ④①②⑤③3. (2分)与“未之有也”句式相同的一句是()A . 树之以桑B . 申之以孝悌之义C . 微斯人吾谁与归D . 王道之始也4. (2分)选出对下列句子中句式相同能归类在一起的一项()①是亦走也②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③王道之始也④树之以桑⑤申之以孝悌之义⑥未之有也⑦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A . ①②③⑥B . ②④⑥C . ②④⑤⑦D . ③⑥⑦5. (2分)下列划线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 无乃尔是过与且尔言过矣B . 则将焉用彼相矣相夫子C . 固而近于费江山险固,沃野千里D .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曹刿请见6. (2分)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 求人可使报秦者B .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C .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D . 无乃尔是过与7. (2分)阅读《寡人之于国也》,对文章所表现出的作者的思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 孟子重点批评了梁惠王在荒年所采取的移民移粟的政策。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课后同步练习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含答案)

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躬行仁义方可“王天下”一、语言积累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曳.兵/拖拽.数.罟/蹴.踏洿.池/纨绔.B.鱼鳖./弊.端效.仿/发酵.空旷./粗犷.C.河豚./馄饨.狗彘./雉.鸡庠.序/搔痒.D.孝悌./兄弟.饿莩./俘.虏皎.洁/打搅.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树:种植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穿C.申.之以孝悌之义申:反复陈述D.斯.天下之民至焉斯:这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义,与现代汉语的词义相同的一项是()A.黎民..不饥不寒B.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C.七十者可以..食肉矣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4.对下面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或百步而.后止②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③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④河东凶亦然.A.两个“而”相同,两个“然”也相同。
B.两个“而”相同,两个“然”不同。
C.两个“而”不同,两个“然”相同。
D.两个“而”不同,两个“然”也不相同。
5.下列句子中,不含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C.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6.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申之以孝悌之义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C.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D.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二、一法一练——翻译句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王祎,字子充,义乌人。
幼敏慧,及长,身长岳立,屹有伟度,以文章名世。
睹元政衰敝,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
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
隐青岩山,著书,名日盛。
太祖征江西,祎献颂。
太祖喜曰:“江南有二儒,卿与宋濂耳。
学问之博,卿不如濂。
才思之雄,濂不如卿。
”太祖创礼贤馆,召置馆中。
累迁侍礼郎,掌起居注。
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赐金带宠之。
太祖将即位,召还,议礼。
洪武元年八月,上疏言:“祈天永命之要,在忠厚以存心,宽大以为政,法天道,顺人心。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必修3课时作业+8寡人之于国也+Word版含解析

课时作业8寡人之于国也[基础演练]1.下面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涂有饿莩而不知发B.属予作文以记之C.数罟不入洿池D.才美不外见解析:A.“涂”通“途”,B.“属”通“嘱”,D.“见”通“现”。
答案:C2.下面各句中加点的字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河内凶.B.邻国之民不加.少C.勿夺.其时D.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解析:A.古义:庄稼收成不好。
今义:心肠狠,暴躁。
B.古义:更加。
今义:增加。
C.古义:耽误、错过。
今义:抢、强取。
答案:D3.下面各项对加点字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A.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胜:尽)B.河内凶.(凶:庄稼收成不好)C.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发:打开)D.王无罪.岁,则天下之民至焉(罪:罪过)解析:罪:归罪,归咎。
答案:D4.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数.罟不入洿池(读shǔ,计算)B.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仅、只,副词)C.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违抗)D.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没有)解析:A.读cù,密,细密;C耽误;D同“毋”,不要。
答案:B5.下列各句中,对“于”字的意义和用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在)(3)地利不如人和(4)失道者寡助亲戚畔之天下顺之(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课内精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9.与“谷不可胜食也”一句中“胜”字意思、用法相同的一句是()A.予观夫巴陵胜.状B.驴不胜.怒,蹄之C.日出江花红胜.火D.不胜.枚举解析:D项和例句的“胜”都是“尽”的意思。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课后同步练习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含答案)

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躬行仁义方可“王天下”一、语言积累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曳.兵/拖拽.数.罟/蹴.踏洿.池/纨绔.B.鱼鳖./弊.端效.仿/发酵.空旷./粗犷.C.河豚./馄饨.狗彘./雉.鸡庠.序/搔痒.D.孝悌./兄弟.饿莩./俘.虏皎.洁/打搅.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树:种植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穿C.申.之以孝悌之义申:反复陈述D.斯.天下之民至焉斯:这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义,与现代汉语的词义相同的一项是()A.黎民..不饥不寒B.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C.七十者可以..食肉矣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4.对下面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或百步而.后止②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③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④河东凶亦然.A.两个“而”相同,两个“然”也相同。
B.两个“而”相同,两个“然”不同。
C.两个“而”不同,两个“然”相同。
D.两个“而”不同,两个“然”也不相同。
5.下列句子中,不含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C.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6.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申之以孝悌之义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C.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D.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二、一法一练——翻译句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王祎,字子充,义乌人。
幼敏慧,及长,身长岳立,屹有伟度,以文章名世。
睹元政衰敝,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
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
隐青岩山,著书,名日盛。
太祖征江西,祎献颂。
太祖喜曰:“江南有二儒,卿与宋濂耳。
学问之博,卿不如濂。
才思之雄,濂不如卿。
”太祖创礼贤馆,召置馆中。
累迁侍礼郎,掌起居注。
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赐金带宠之。
太祖将即位,召还,议礼。
洪武元年八月,上疏言:“祈天永命之要,在忠厚以存心,宽大以为政,法天道,顺人心。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同步练习8.寡人之于国也(附答案)

寡人之于国 课练一、 孟子,名_____,字_____,战国时邹人。
他受业于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弟子,是儒家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______”。
他提出“民贵君轻”的主张,反对“霸道”,提倡以“仁”、“义”为中心的“仁政”、“王道”。
《孟子》是先秦诸子杰出的散文著作,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学说、政治活动、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
《孟子》与《论语》同是_______散文,《孟子》比喻准确形象,语言犀利酣畅,感情洋溢饱满,说理深刻透彻。
二、字音移粟.( ) 弃甲曳.( )兵 饿莩.( ) 鸡豚.( )狗彘.( )之畜.( ) 数罟..( ) 洿.( )池 庠.( )序 孝悌.( ) 然而不王.( ) 养生丧.死( ) 三、基础选择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B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C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D .谨庠序之教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无罪.岁 罪:归咎,归罪 B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兵:兵器、武器 C .数.罟不入洿池 数:多次 D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发:指打开粮仓,赈济百姓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 .①河东凶亦然. ②填然.鼓之,兵刃相接B .①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②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C .①邻国之.民不加少 ②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D .①西丧地于.秦七百里 ②寡人之于.国也4.下列加点词活用情况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填然鼓.之 B .树.之以桑 C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D .谨.庠序之教 5.下列句子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B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C .申之以孝悌之义D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6.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材木不可胜用也.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B.⎩⎪⎨⎪⎧斧斤以.时入山林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C.⎩⎪⎨⎪⎧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以其无礼于.晋 D.⎩⎪⎨⎪⎧申之以孝悌之.义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7.下列有关文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梁惠王认为自己在治理国家方面已经费尽心力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8寡人之于国也》同步练习及答案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使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8寡人之于国也》同步练习及答案第三单元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他是第一个能够正视权贵的智者,“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他的卓识;他力劝国君“与民同乐”“仁民爱物”“乐以天下,忧以天下”;他不忍看百姓“妻离子散”;他希望明君能够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他深知“地利人和”的至理;他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他警示国君们要牢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他就是被称为亚圣的孟子。
美尊王言必称尧舜,忧世心同切禹颜。
字体赏美文孟子的强势做人——坚守本心在孟子看来,低调做人,返璞归真,大智若愚,才是真正的强势人格。
社会从来都以它的强势引领着人们,只有用超常的性情和意志去抗拒世俗社会的复杂和丑陋的诱惑,坚守善良的本性,才能保持人的善性。
而这,就需要“仁”和“智”,二者之结合,才能达其极境即“圣”。
孟子曰:“仁且智,夫子既圣矣。
”(《孟子·公孙丑上》)这种智慧,就是做人的智慧。
所以,强势人格绝不是盛气凌人,相反,强势人格需要的是低调做人。
有一些人,做一些事情偶有所得,他的存在让你感到压力,他的行为让你感到自卑,他的言论让你感到渺小,他的财富让你感到愤怒;一句话,他的自我使别人无处藏身。
这不是强势人格,这是以强凌弱。
强势人格在坚持自强不息之时,同时也要坚守善良的本性。
这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大隐”。
“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
”“大隐”不同于“中隐”“小隐”,就在于“大隐”不依赖环境,“大隐”更多的依靠自我的坚守。
人在社会上生活,与动物一样,也有一个生存竞争的问题,因此,人也不可能一味地天真下去。
这就决定了本心退化之无奈。
但我以为我们应该感到幸运的是:人类社会毕竟不同于动物世界。
人类之间有竞争,却也有协调。
这个协调,有法律的力量,更有道德的感化;这种道德感,就是强势人格打造的“仁者爱人”,这就决定了人的本心不致消亡。
有句时髦的话:除了诱惑,我什么都能抵抗。
2019-2020学年语文必修三人教版检测:8 寡人之于国也-课内 Word版含解析

第三单元古代议论性散文8寡人之于国也课内自我检测一、积累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洿.池(wū)纨袴.(kuà) 垮.台(kuǎ)夸.父(kuā)B.庠.序(yánɡ)手痒.(yǎnɡ)打烊.(yànɡ)祥.和(xiánɡ)C.孝悌.(tì) 宅第.(dì) 睇.眄(dì) 线绨.(tì)D.鸡豚.(tún) 豕.突(zhǔ)追逐.(zhú) 遂.心(suì)解析:选C A项,袴—kù;B项,庠—xiánɡ;D项,豕—shǐ。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好战,请.以战喻请:请允许我B.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接:接触,交锋C.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夺:错过D.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检:检察,规范解析:选D D项,“检”应为“制止,约束”。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河东凶.亦然凶:战乱②填.然鼓之填:拟声词,模拟鼓声③数.罟不入洿池数:众多④养生丧.死无憾丧:为……办丧事⑤非我也,岁.也岁:年成,收成⑥王无罪.岁罪:不好的A.①③⑤B.②④⑥C.②④⑤D.①⑤⑥解析:选C①“凶”应是“荒年”;③“数”应是“细密”;⑥“罪”应为“归罪”。
4.下列句子中,不含实词活用的一组是()①谨庠序之教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③五亩之宅,树之以桑④五十者可以衣帛矣⑤百亩之田,勿夺其时⑥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⑦斯天下之民至焉⑧移其粟于河内A.⑤⑦⑧B.①③⑤C.③⑥⑦D.②④⑤解析:选A①“谨”,形容词作动词,认真从事;②“王”,名词作动词,为王;③“树”,名词作动词,种植;④“衣”,名词作动词,穿;⑥“生”“死”,动词作名词,活着的人,死了的人。
5.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国(现山东邹县东南)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三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同步练习B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0题;共20分)1. (2分)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A . 秸秆/结实罪愆/悭吝久假不归/假公济私B . 料峭/悄然天堑/纤夫重足而立/老成持重C . 贿赂/炮烙肉袒/忐忑飞来横祸/横冲直撞D . 嫡亲/锋镝征辟/庇佑哄堂大笑/一哄而散2. (2分)下列句子的句式与“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相同的一项是()A .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B . 夫晋,何厌之有C . 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D .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3. (2分) (2015高三上·湖州期中)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 .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B .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C .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D .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4. (2分)选出句式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例:长余佩之陆离A . 秋以为期B . 群臣侍殿上者C . 毋从俱死也D . 若属皆且为所虏5. (2分)对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②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③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④其孰能讥之乎A . ①和②用法相同,③和④用法也相同B . ①和②用法相同,③和④用法不同C . ①和②用法不同,③和④用法相同D . ①和②用法不同,③和④用法也不同6. (2分)对“许”字意思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 .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书愤》(答应)B . 曰‘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则王许之乎?”(赞许、同意)C . 潭中鱼可百许头。
《小石潭记》(表示约计的数量)D . “三年不治,臣请死之。
”景公许之。
《晏子治东阿》(同意、答应)7. (2分)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 ①项王则夜起,饮账中②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B . ①下令如流水之原②无坠天之降葆命C . ①太史公执迁手而泣曰②日夜跂而望归D . ①我以其壁与圭归,以俟尔命②以一仪而当汉中地8. (2分)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摄行事当国当:执掌B . 郑之执政侈侈:奢侈C . 晋国其萃于三家乎萃:聚集D . 北过徐君过:探望9. (2分)“何”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 .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B . 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C . 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D .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10. (2分)下列句中加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 填然鼓之/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B . 求人可使报秦者 / 蔺相如者,赵人也C . 师不必贤于弟子 /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D . 以勇气闻于诸侯 /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二、文言文阅读 (共4题;共38分)11. (6分)(2016·金华模拟)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题。
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
争则乱,乱则穷。
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
(《荀子•礼论》)(1)“人生而有欲”是荀子的人性论学说“________”的根据。
(2)简单概述“礼”产生的缘起。
12. (13分)(2017·和平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顾恺之字长康,晋陵无锡人也。
恺之博学有才气,尝为《筝赋》成,谓人曰:“吾赋之比嵇康琴,不赏者必以后出相遗,深识者亦当以高奇见贵。
”恺之好谐谑,人多爱狎之。
后为殷仲堪参军,亦深被眷接。
仲堪在荆州,恺之尝因假还,仲堪特以布帆借之,至破冢,遭风大败。
恺之与仲堪笺曰:“地名破冢,真破冢而出。
行人安稳,布帆无恙。
”还至荆州,人问以会稽山川之状。
恺之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
草木蒙笼,若云兴霞蔚。
”恺之每食甘蔗,恒自尾至本。
人或怪之,云:“渐入佳境。
”尤善丹青,图写特妙,谢安深重之,以为有苍生以来未之有也。
恺之每画人成,或数年不点目睛。
人问其故,答曰:“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恺之每写起人形,妙绝于时。
尝图裴楷象,颊上加三毛,观者觉神明殊胜。
恺之矜伐过实,少年因相称誉以为戏弄。
又为吟咏,自谓得先贤风制。
或请其作洛生咏,答曰:“何至作老婢声!”义熙初,为散骑常侍,与谢瞻连省① ,夜于月下长咏,谢每遥赞之,恺之弥自力忘倦。
瞻将眠,令人代己,恺之不觉有异,遂申旦而止。
尤信小术② ,以为求之必得。
桓玄尝以一柳叶绐③之曰:“此蝉所翳叶也,取以自蔽,人不见己。
”恺之喜,引叶自蔽,玄就溺焉,恺之信其不见己也,甚以珍之。
初,恺之在桓温府,常云:“恺之体中痴黠各半,合而论之,正得平耳。
”故俗传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
年六十二,卒于官,所著文集及《启蒙记》行于世。
(《晋书·顾恺之传》)【注】①连省:官署相连。
②术:法术。
③给:欺骗。
(1)对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 不赏者必以后出相遗遗:舍弃B . 人多爱狎狎:亲近C . 恺之与仲堪笺曰笺:信纸D . 恺之矜伐过实伐:自夸(2)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 仲堪特以布帆借之人或怪之B . 遂申旦而止合而论之C . 少年因相称誉以为戏弄以为求之必得D . 本无关于妙处妙绝于时(3)下列句子分编四组,全都能够体现顾恺之“痴黠”性格特点的一组是()①地名破冢,真破冢而出②恺之每食甘蔗,恒自尾至本③恺之每写起人形,妙绝于时④恺之不觉有异,遂申旦而止⑤尤信小术,以为求之必得⑥恺之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
草木蒙笼,若云兴霞蔚。
”A . ①②③④B . ②③⑤⑥C . ①②④⑤D . ①③⑤⑥(4)对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 顾恺之幽默风趣,与人相处很有亲和力。
B . 顾恺之是当时著名的画家,画人能够画出人的神韵。
C . 顾恺之喜欢自夸,少年时常常让人夸奖他来玩耍。
D . 顾恺之才华卓绝但是也痴愚天真留下很多趣闻轶事。
(5)翻译句子①恺之每画人成,或数年不点目睛。
②恺之信其不见己也,甚以珍之。
③夜于月下长咏,谢每遥赞之,恺之弥自力忘倦。
13. (11分) (2015高二上·连江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何攀,字惠兴,蜀郡郫人也。
仕州为主簿。
刺史皇甫晏为牙门张弘所害,诬以大逆。
时攀适丁母丧,遂诣梁州拜表,证晏不反。
故晏冤理得申。
王濬为益州,辟为别驾。
濬谋伐吴,遣攀奉表诣台,口陈事机,诏再引见,乃令张华与攀筹量进时讨之宜。
濬兼遣攀过羊祜,面陈伐吴之策。
攀善于将命,帝善之,诏攀参濬军事。
及孙皓降于濬,而王浑恚于后机,欲攻濬。
攀劝濬送皓与浑,由是事解。
除廷尉。
时廷尉卿诸葛冲以攀蜀士,轻之,及共断疑狱,冲始叹服。
迁散骑侍郎。
杨骏执政,多树亲属,厚封赏,欲以恩泽自卫。
攀以为非,乃与石崇共立议奏之,奏曰:“今承洪基,此乃天授。
至于班赏行爵,优于泰始革命之初,不安一也;今恩泽之封,优于灭吴之功,不安二也;今之开制,当垂于后,若尊卑无差,有爵必进,数世之后,莫非公侯,不安三也。
臣等敢冒陈闻。
窃谓泰始之初,及平吴论功,制度名牒,皆悉具存。
纵不能远遵古典,尚当依准旧事。
”帝不纳。
以豫诛骏功,封西城侯,邑万户,赐绢万匹。
攀固让所封户及绢之半,余所受者分给中外宗亲,略不入己。
征为扬州刺史,在任三年,迁大司农。
转兖州刺史,加鹰扬将军,固让不就。
太常成粲、左将军卞粹劝攀莅职,中诏又加切厉,攀竟称疾不起。
及赵王伦篡位,遣使召攀,更称疾笃。
伦怒,将诛之,攀不得已,扶疾赴召。
卒于洛阳,时年五十八。
攀居心平允,莅官整肃,爱乐人物,敦儒贵才。
为梁、益二州中正,引致遗滞。
巴西陈寿、阎义皆西州名士,并被乡闾所谤,清议十余年。
攀申明曲直,咸免冤滥。
攀虽居显职,家甚贫素,惟以周穷济乏为事。
(选自《晋书·何攀传》,有删改)(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 辟为别驾辟:征召B . 当垂于后垂:留传C . 以豫诛骏功豫:参与D . 将诛之诛:惩罚(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何攀“居心平允”的一组是()①遂诣梁州拜表,证晏不反②攀善于将命,帝善之③攀以为非,乃与石崇共立议奏之④攀固让所封户及绢之半⑤攀不得已,扶疾赴召⑥攀申明曲直,咸免冤滥A . ①③⑤B . ②④⑥C . ①③⑥D . ②④⑤(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王濬谋划讨伐吴国,派遣何攀带着奏章到中央口述计谋,皇帝又召见何攀,命令他与张华筹划讨伐事宜。
B . 何攀与石崇的奏章提出即使不能遵循远古的典制,也应当依照泰始初及平吴时的封赏旧制的建议,皇帝没有采纳。
C . 何攀在改任兖州刺史、加封鹰扬将军的时候,他坚决推辞;有人劝他就职,皇帝也下诏催促,他竟然声称自己有病而不赴任。
D . 陈寿、阎义等都是西州名士,被乡里诽谤,何攀任梁州、益州中正的时候,为他们辩明曲直,引荐他们担任官职。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时攀适丁母丧,遂诣梁州拜表,证晏不反。
②攀虽居显职,家甚贫素,惟以周穷济乏为事。
14. (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庄暴见孟子孟子庄暴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
”曰:“好乐何如?”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今之乐犹古之乐也。
”曰:“可得闻与?”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
”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
”“臣请为王言乐。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疾首蹙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蹙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
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1)下列实词解释有错的项是()A . 暴未有以对也对:回答。
B . 今王田猎于此田:“田”通“畋”,打猎。
C . 举疾首蹙而相告曰疾:疼痛。
D . 直好世俗之乐直:直接。
(2)下列各组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 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王之好乐甚B . 则齐国其庶几乎王变乎色C .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既来之,则安之D . 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莅中国而抚四夷也(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 庄暴见孟子,把齐王好乐自己不能回答的事告诉了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