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第一章复习题(参考)资料
课后复习题(1)

课后复习题(1)第一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一、名词解释国民生产总值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名义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政府转移支付二、判断是非题(答案仅供参考)1、宏观经济学以收入和就业为分析中心,故又可称收入理论或就业理论。
(v)2、GNP被定义为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产品的市场价值。
(x)3、一个在日本工作的美国公民的收入是美国GDP的一部分,也是日本GNP的一部分。
(x)4、GNP中扣除资本折旧,就可以得到NNP。
(v)5、个人收入即为个人可支配收入,是人们可随意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
(x)6、三部门经济的投资储蓄恒等式为I=S+(T-G)。
(v)7、GNP折算指数是实际GNP与名义GNP的比率。
(x)8、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将GNP作为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
(v)9、政府转移支付应计入国民生产总值GNP 中。
(x)10、若某企业年生产50万$的产品,只销售掉40万$的产品,则当年该企业所创造的GNP 为40万$。
(x) 11、某出租车司机购买了一辆产于1992年的小轿车,该司机为此付出的10万¥的购车费应计入1996年的GNP中。
(x)12、用支出法核算GNP时,政府公债利息不应计入GNP中。
(v)13、用收入法核算国民生产者总值时,资本折旧应计入GNP中。
(V)14、只有经济处于充分就业时,I=S恒等式才成立。
(x)三、选择题(答案仅供参考)1、用支出法核算GNP时,应包括的项目有ACA 居民消费支出B 政府转移支付C 政府购买D 居民对债券的支出2、以下不能计入国民收入(NI)的有ACDA 政府转移支付B 工资C 资本折旧D 间接税3、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中心是ABA 收入及增长分析B 收入与就业分析C 失业与通货膨胀分析D 通货膨胀与增长分析4、下列产品中不能计入当年GNP的有ABCA 纺纱厂购入的棉花B 某人花10万元买了一幢旧房C 家务劳动D 某企业当年生产没有卖掉的20万元产品5、属于GNP但不属于NI的项目有(或按收入法计入GNP的有)BCA 政府转移支付B 企业转移支付C 间接税D 直接税6、GNP与NNP之间的差别是 BA 间接税B 折旧C 直接税D 净出口7、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包括如下哪些总量ABCDA GNPB NNPC NID PI8、用收入法核算的GNP应包括ABCDA 工资、利息、租金和非企业主收入B 公司税前利润C 企业转移支付及企业间接税D 资本折旧9、已知C=6亿,I=1亿,间接税=1亿,g=1.5 亿,X=2 亿,M=1.8亿,则 CA NNP=8.7亿B GNP=7.7 亿C GNP=8.7亿D NNP=5亿10、用支出法计算的GNP的公式为 AA GNP=C+I+G+(X-M)B GNP=C+S+G+(X-M)C GNP=C+I+T+(X-M)D GNP=C+S+T+(M-X)11、以下可以计入GNP的有BDA 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B 居民购买粮食C 政府转移支付D 政府购买办公用品12、用收入法核算GNP时,应包括ABDA 折旧B 间接税C 出售股票的收入D 工资13、用支出法核算GNP时,应包括BCDA 政府转移支出B 消费者对消费品的支出C 企业投资D 政府购买14、NI包括的项目有ACA 利润B 间接税C 业主收入D 企业转移支出15、当GNP大于GDP时,则本国居民从国外得到的收入()外国居民从本国取得的收入 AA 大于B 等于C 小于D 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四、计算题填表并计算最终产品毛衣的总增加值是多少?求:1992年实际的GNP4、假定一国有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5、假设国民生产总值是500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100,政府预算赤字是200,消费是800,贸易赤字是100。
最新资料计算机基础知识复习题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复习题四、填空题:1. 作为计算机容量和处理的基本单位是()。
2.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在四十年代,组成该计算机的基本电子元件是()。
3. 二进制数100110010.11转换成对应的十六进制数是()。
4. 与十六进制数(AB)等值的二进制数()。
5. 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由()组成。
6. 在讨论微机时,经常提到的386,486,586指的是()。
7. 实现计算机和用户之间信息传递的设备是()。
8. 描述信息存储容量的单位1MB=()KB。
9. CD-ROM光盘片的存储容量大约是()。
10. 内存储器可分为随机存取存储器和()。
11. “N”的ASCII码为4EH,由此可推算出ASCII码为01001010B所对应的字符是()。
12. ()程序是将计算机高级语言源程序翻译成目标程序的系统软件。
13. 计算机内进行算术与逻辑运算的功能部件是()。
14. 计算机软件一般包括系统软件和()。
15. 在GB2312-80国标码矩阵中每一行称为(),每一列称为()。
16. 计算机中的地址即为存储单元的编号。
要表示一个首地址为1000H,容量为16KB的存储区域,则其末地址应为()。
17. 使用鼠标必须先执行()程序。
18. 如果将一本273万字的《现代汉语词典》存入软盘,那么至少需要()片1.44MB的软盘。
19. 十进制数110.125转换为十六进制数是()。
20. 十进制数183.8125对应的二进制数是()。
21. 内存空间地址段为2001H~7000H,则其存储空间为()KB。
22. 地址范围为1000H~4FFFH的存储空间为()KB,能存储()个汉字。
23. KB、MB和GB都是存储容量的单位。
1GB=()KB。
24. 一台计算机所能执行的全部指令的集合,称为()。
25. 每条指令都必须具有的、能与其他指令相区别的、规定该指令执行功能的部分称为()。
26. 计算机执行一条指令所需的时间称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第1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11)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单项选择(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③)。
A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B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C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 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2)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④)。
A 逐字逐句地熟读马克思主义著作B 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结论C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去检验各种事物D 理论联系实际E 急用先学,立竿见影(3)中国古代哲人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是(④)A 宿命论观点B 唯意志论观点C 机械唯物主义观点D 朴素唯物主义观点(4)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的理论来源是(①)A 德国古典哲学B 古希腊哲学C 中国古代哲学D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论(6)唯心论的基本形态有(②)A 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B 客观唯心论与主观唯心论C 教条主义与经验主义D 相对主义与绝对主义(7)“唯心论是人类认识这棵活生生的大树上开出的不结果实的花”的观点是(①)A 辩证唯物论的观点B 主观唯心论的观点C 客观唯心论的观点D 朴素唯物论的观点(8)“飞鸟之景,未尝动也”的观点属于(③)A 朴素唯物论B 朴素辩证法C 形而上学D 唯心论(9)下列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③)A 物是感觉的复合,存在就是被感知B 心外无理,心外无事C 生死由命,富贵在天D 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1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④)A 可知性B 实物性C 运动性D 客观实在性w ww .k h da w .c o m课后答案网(12)世界的统一性在于(③)A 可知性B 主观性C 物质性D 存在性(13)“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个命题表明(①)A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B 人脑是意识的源泉C 观念的东西与物质的东西没有区别D 意识是人脑特有的物质现象(14)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认为“心不使焉,则黑白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说明意识具有(②)A 客观性B 能动性C 对象性D 任意性(15)电脑“深蓝”打败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说明((②)A 电脑也能进行实践活动B 电脑是人脑的延伸C 电脑具有比人脑更高级的运动形式D 人脑与电脑都是电子运动(18)“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包含的哲理是(④)A 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 物质运动的无限性与时空运动的有限性的统一C 时空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统一D 运动的绝对性与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19)“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的观点属于(③)A 辩证法的观点B 形而上学的观点C 相对主义的观点D 唯心主义的观点(20)“画饼不能充饥”说明(④)A 精神的东西是不重要的B 精神不是物质的反映C 精神是物质的主观映象D 精神不能代替物质(21)“当然,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也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
第一章复习题及答案

1451. 若把电路中的参考点由原来电位较低的点改选为电位较高的点,则电路中各点的电位比原来(A) 升高(B) 降低(C) 升高或降低(D) 不变答:((B) 01456. 下列各图中, 图((B) 10)元件供出15 W功率。
01506. 图(N)所示线性电阻R的伏安特性曲线为图()。
答:((B) 01508. 按照下列各图中标出的U、I、R,可以应用公式IUR=的为图()?答:((B) 01514. 碳膜电阻有 2 W 、1 W 、12W 、14W 、18W各种规格,在阻值相同时,瓦数越大的,价格越高。
现需要用 4.7 kΩ电阻( 电流为10 mA ) ,选用哪种规格的电阻较适宜?º(A) 任选一种都可(B) 2 W (C) 12W(D)18W答:((C) 01569. 在下列各图中,与图( N ) 所示伏安特性相对应的电路是二端网络N的伏安关系如图 2 所示,则N可等效为答:((C) 01664. 图示为某电路中的一个回路,其KCL 方程为(A)R1I1-R2I2+R3I3-R4I4 = U S1+U S2-U S3-U S4(B)R1I1-R2I2-R3I3+R4I4 = U S1-U S2-U S3+U S4(C)-R1I1+R2I2+R3I3-R4I4 = U S1+U S2-U S3-U S4(D)R1I1-R2I2-R3I3+R4I4 = U S1+U S2-U S3-U S4答:((D) 5. 图示为电路的一部分,已知U ab = 30 V,则受控源发出的功率为(A) 40 W (B) 60 W (C) -40 W (D) -60 W答:()01494. 两个有源二端网络用导线如图连接。
如果电压表及电流表(1) 均作正向偏转;(2) 均作反向偏转,试问哪个网络发出功率?网 络 网 络12(1) 网络1供出功率 5(2) 网络1供出功率 501532. 在图示两种情况下,求P点的电位及电阻R的电流I 。
第一章 耕地机械的使用与维修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耕地机械的使用与维修一、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 旋耕机的左、右弯刀在刀轴上交错安装。
()2.有犁铧和犁壁共同构成的犁体的工作(曲)面。
()3.旋耕机的所有左、右刀片都朝向刀轴两边。
()4.尾轮盘平面与铅垂面之间的夹角。
()5.犁在地头入土时,从第一铧开始入土,到最后一铧入土达到规定耕深,犁所前进的距离。
()二、单项选择题1.三角形犁铧的特点是()A、不带刃口B、有三个刃口C、有两个刃口D、只有一个刃口2.犁壁按结构可分为多种类型,其中组合式是为了()A、降低犁的工作阻力B、提高犁壁的刚度C、便于安装D、降低使用成本3.悬挂犁的耕幅调整是通过转动悬挂轴而实现的,悬挂轴的形式是()A、偏心曲拐式B、偏心式C、偏心转轴式D、曲拐式4.使用小前犁主要是为了提高主犁体的()A、碎土质量B、覆盖质量C、耕深稳定性能D、耕宽稳定性能5.使用铧式犁开荒时应采用()A、窜垡型犁体B、通用型犁体C 、翻垡型犁体 D、滚窜结合型犁体6.栅条式犁壁适用于耕()A、粘性土壤B、中性土壤C、沙性土壤D、荒地7.在工作状态时,牵引犁的尾轮()A、与地轮机构不联动B、仅与地轮机构联动C、仅与沟轮机构联动D、与地轮机构和沟轮机构联动8.采用高度机构调节法的铧式犁,其耕深由()A、限深轮控制B、耕深调节手柄控制C、液压系统自动控制D、限深轮和液压系统共同控制9.悬挂犁耕幅调整的目的是为了()A、稳定耕幅B、增加耕幅C、减少耕幅D、保护沟壁10.切削过程有利于切断杂草的旋耕机是()A、弯刀B、直角刀C、刚性凿形刀D、弹性凿形刀11.犁侧板的主要作用是()A、降低犁耕阻力B、提高犁体刚性C、平衡犁体工作时产生的侧压力D、平衡犁体工作时产生的垂直压力12.采用万向节传动的旋耕机,万向节的倾角应()A、小于30度B、大于30度C、大于45度D、大于60度13.国产轮式拖拉机与悬挂犁的联接采用()A、一点悬挂机构B、二点悬挂机构C、三点悬挂机构D、四点悬挂机构14.对于由三个翻垡型犁体构成的三铧犁,如果需要加长犁侧板,则一般是加长()A、最前一个犁体的犁侧板B、前面两个犁体的犁侧板C、中间一个犁体的犁侧板D、最后一个犁体的犁侧板15.国产手扶拖拉机与旋耕机的联接方式是()A、直联式B、悬挂式C、半悬挂式D、牵引式三、填空题1.刀有和两类。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试题《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单元复习题

奋斗没有终点任何时候都是个起点《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单元复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体积很小的物体都可看成质点B.质量很小的物体都可看成质点C.不论物体的质量多大,只要物体的尺寸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可以不略不计, 就可以看成质点D.只有低速运动的物体才可看成质点,高速运动的物体不可看作质点2.在下列物体的运动中,可视作质点的物体有A.从北京开往广州的一列火车B.研究转动的汽车轮胎C.研究绕地球运动时的航天飞机D.表演精彩芭蕾舞的演员E.参加百米跑竞赛的运动员F.在斜下推力的作用下,沿水平而运动的箱子3.甲、乙、丙三架观光电梯,甲中乘客看一高楼在向下运动;乙中乘客看甲在向下运动;丙中乘客看甲、乙都在向上运动.这三架电梯相对地面的运动情况是A.甲向上、乙向下、丙不动B.甲向上、乙向上、丙不动C.甲向上、乙向上、丙向下D.甲向上、乙向上、丙也向上,但比甲、乙都慢4.关于人造地球通讯卫星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地而卫星接收站为参照物,卫星是静止的。
B.以太阳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
C.以地面卫星接收站为参照物,卫星的轨迹是圆周。
D.以太阳为参照物,卫星的轨迹是圆周。
5.下列关于路程和位移的说法正确的是A.位移就是路程B.位移的大小永远不等于路程C.若物体作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位移的大小就等于路程D.位移是标量、路程是矢量6.路程与位移的根本区别在于A.路程是标量,位移是矢量B.给定初末位置,路程有无数种可能,位移只有两种可能C.路程总是大于或等于位移的大小D.路程描述了物体位置移动径迹的长度,位移描述了物体位置移动的方向和距离7.关于时刻和时间间隔的下列理解,哪些是正确的?A.时刻就是一瞬间,即一段很短的时间间隔8.不同时刻反映的是不同事件发生的顺序先后C.时间间隔确切地说就是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反映的是某一事件发生的持续程度D. 一段时间间隔包含无数个时刻,所以把多个时刻加到一起就是时间间隔8.关于速度,下而的说法是正确的是A.通过路程长的物体速度大9.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少的物体速度大C.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长的物体速度大D.运动快的物体速度大10对于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则A.任意2s内的位移一定等于1s内位移的2倍B.任意一段时间内的位移大小一定等于它的路程C.若两物体的速度相同,则它们的速率必然相同,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D.若两物体的速率相同,则它们的速度必然相同,在相同时间内的位移相等10.1.乙两车沿平直公路通过同样的位移,甲车在前半段位移上以v l=40km/h的速度运动,后半段位移上以v-60km/h的速度运动:乙车在前半段时间内以vFlOkm/h的速度运动,后半段时间以vk60km/h的速度运动,则甲、乙两车在整个位移中的平均速度大小的关系是A. vp=rz.B. vi'>vz.C. 因不知为是和时间无法确定11.关于物体的下列运动中,不可能发生的是A.加速度逐渐减小,而速度逐渐增大B.加速度方向不变,而速度的方向改变C.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改变,而速度保持不变D.加速度和速度都在变化,加速度最大时速度最小;加速度最小时速度最大12.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加速度越大,速度越大B.速度变化量越大,加速度也越大C.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则加速度越大D.速度变化率越大则加速度越大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加速度也一定越大B.物体的加速度越大,它的速度一定越大C.加速度就是“增加出来的速度”D.加速度反映速度变化的快慢,与速度无关14.对以a=2m/s”乍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任意1s内末速度比初速度大2m/sB.第ns末的速度比第1s末的速度大2n-lm/sC.2s末速度是1s末速度的2倍D.ns是的速度是n/2s时速度的2倍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里变化的位移相等,则物体的运动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B.加速度大小不变的运动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C.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加速度不变的运动D.加速度方向不变的运动一定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二.填空题1.一质点绕半径是R的圆周运动了一周,则其位移大小是________ ,路程是 _________ 。
计算机网络第一章概述复习题(答案)

第一章概述习题集一、选择题1.随着微型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大量的微型计算机是通过局域网连入广域网,而局域网域广域网的互连是通过____________ 实现的。
A. 通信子网B. 路由器C. 城域网D. 电话交换网2.网络是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多个独立的_________ 的集合。
A. 局域网系统B. 多协议路由器C. 操作系统D. 自治计算机3.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__________ 技术的产物;A.通信技术B.电子技术C.工业技术4. 计算机网络拓扑是通过网中节点与通信线路之间的几何关系表示网络结构,它反映出网络中各实体间的__________ 。
A. 结构关系B. 主从关系C. 接口关系D. 层次关系5.建设宽带网络的两个关键技术是骨干网技术和__________ 。
A. Internet 技术B. 接入网技术C. 局域网技术D. 分组交换技术1.B2.D3.A4.A5.B二、选择1.在OSI 参考模型中,在网络层之上的是________ 。
A. 物理层B. 应用层C. 数据链路层D. 传输层2.在OSI 参考模型,数据链路层的数据服务单元是_________ 。
A. 帧B. 报文C. 分组D. 比特序列3.在TCP/IP参考模型中,与OSI参考模型的网络层对应的是__________A. 主机- 网络层B. 互联网络层C. 传输层D. 应用层4.在TCP/IP 协议中,UDP 协议是一种 ________ 协议。
A. 主机- 网络层B. 互联网络层C. 传输层D. 应用层1.1 答: 什么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与分布式系统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口• 计算机网络凡是地理上分散的多台独立自主的计算机遵循约定的通信协议 ,通过 软硬件设备互连 ,以实现交互通信 ,资源共享 ,信息交换 ,协同工作以及在线处理等功能的 系统.计算机网络与分布式系统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分布式操作系统与网络操作系统的设计思想是不同的,因此它们的结构、工作方式与功能也是不同的。
第一章复习题答案

复习题第一章一、单选题1、当两个异性带电物体互相靠近时,它们之间就会()。
A、互相吸引B、互相排斥C、无作用力D、不能确定2、通过电磁感应现象可以知道,当导体的切割速度和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一定时,导线的切割长度越短,则导体中的感应电动势( )。
A、越小B、不变C、越大D、不确定3、在电路中,电阻的联接方法主要有( )。
A、串联和并联B、并联和混联C、串联和混联D、串联、并联和混联4、一般规定参考点的电位为( )V。
A、-1B、0C、1D、25、已知一部分电路的端电压为10V,电阻为5ΩW,则电流的电流为()A。
A、1B、2C、5D、106、磁感应强度B与垂直于磁场方向的面积S的乘积,称为通过该面积的()。
A、电磁力FB、电场强度EC、磁通量FD、磁场强度H7、在直流电路中,电感元件的()。
A、容抗值大于零B、感抗值大于零C、感抗值等于零D、感抗值小于零8、()是衡量电源将其他能量转换为电能的本领大小的物理量。
A、电流B、电压C、电动势D、电功率9、在感性负载交流电路中,采用()的方法可提高电路功率因数。
A、串联电阻B、并联电阻C、串联电容D、并联电容10、在纯电容交流电路中,电路的()。
A、有功功率小于零B、有功功率大于零C、有功功率等于零D、无功功率等于零11、判定通电直导线周围磁场的方向,通常采用( )进行判定。
A、左手螺旋定则B、安培环路定理C、右手螺旋定则D、楞次定律12、规定在磁体外部,磁力线的方向是()。
A、由S极到达N极B、由N极到达S极C、由N极出发到无穷远处D、由S极出发到无穷远处13、已知一段电路消耗的电功率为10W,该段电路两端的电压为5V,则该段电路的电阻为()W。
A、10B、2C、5D、2.514、三相对称交流电源的特点是()。
A、三相电动势的幅值和频率相等,初相位互差120°B、三相电动势的幅值和频率相等,初相位互差90°C、三相电动势的幅值和频率不相等,初相位互差120°D、三相电动势的幅值和频率不相等,初相位互差90°15、电功率的常用单位符号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复习题
第一节机械制造工业在发展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1、为什么说机械制造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第二节机械制造厂的生产过程和工艺过程
1. 工人在一个工作地对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份工艺过程,称为工序。
2. 工件经一次装夹后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称为。
3. 工步是在、和,都不变的情况下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4. 零件的生产类型可划分为、和大量生产。
5.工件的装夹过程就是和的综合过程。
6.辅助支承可以消除个自由度,浮动支承可以消除
个自由度。
7. 工件以内孔定位常用的定位元件有( )和
( )两种。
8. 一般短圆柱销限制了工件的个自由度,长圆柱销限制了工件的个自由度。
9. 根据六点定位原理分析工件的定位方式分
为、、和
10.请在下图填入必须限制的自由度。
第三节生产类型及其工艺特征
二、单项选择题
1.车削一批工件的外圆时,先粗车一批工件,再对这批工件半精车,上述工艺过程应划分为()
a. 二道工序
b.一道工序
c.尺寸误差
d.位置误差
2.在机械加工中直接改变工件的形状、尺寸和表面性能使之变成所需零件的过程称为( )
a、生产过程
b、切削过程
c、工艺规程
d、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3. 由一个工人在一台设备上的对一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艺过程,称为()。
A. 走刀;
B. 工步;
C. 工位;
D. 工序。
4.划分生产类型是根据产品的()。
A. 尺寸大小和特征;
B. 批量;
C. 用途;
D. 生产纲领。
4.一个工作地点连续加工完成零件一部分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称为()。
A. 安装;
B. 工序;
C. 工步;
D. 工作行程。
5.在同一台钻床上对工件上的孔进行钻-扩-铰,应划分为()。
A. 三次走刀;
B. 三个工步;
C. 三个工位;
D. 一个复合工步。
6.车削一批工件的外圆时,先粗车一批工件,再对这批工件半精车,上述工艺过程应划分为()。
A. 二道工序;
B. 一道工序;
C. 尺寸误差;
D. 位置误差。
7.在车床上加工某零件,先加工其一端,再掉头加工另一端,这应是()。
A. 两个工序;
B. 两个工步;
C. 两次装夹;
D. 两个工位。
8.工序基准定义为()。
A. 设计图中所用的基准;
B. 工序图中所用的基准;
C. 装配过程中所用的基准;
D. 用于测量工件尺寸,位置的基准。
9.定位基准是指()。
A. 机床上的某些点、线、面;
B. 夹具上的某些点、线、面;
C. 工件上的某些点、线、面;
D. 刀具上的某些点、线、面。
A. 六个;
B. 五个;
C. 四个;
D. 三个。
10.基准可分为设计基准和()两大类。
a、工艺基准
b、工序基准
c、装配基准
d、测量基准
11. 在车床上加工轴,用三爪卡盘安装工件,相对夹持较长,它的定位是:()
A.六点定位;B. 五点定位;C. 四点定位;D. 三点定位。
12. 工件在夹具中安装时,绝对不允许采用: ( )
A.完全定位;B.不完全定位;C.过定位;D.欠定位。
13.如图在车床上用两顶尖安装工件时,它的定位是: ( )√
A.六点定位;B. 五点定位;C. 四点定位;D. 三点定位。
14. 工程上常讲的“一面两销”一般限制了工件的( )个自由度。
A、3
B、4
C、5
D、6
15.下面对工件在加工中定位论述不正确的是
A、根据加工要求,尽可能采用不完全定位
B、为保证定位的准确,尽可能采用完全定位
C、过定位在加工中是可以使用的
D、在加工中严格禁止使用欠定位
16. 工件在夹具中安装时,绝对不允许采用:
A、完全定位
B、不完全定位
C、过定位
D、欠定位
17. 基准不重合误差的大小主要与哪种因素有关:
A、本工序要保证的尺寸大小
B、本工序要保证的尺寸精度
C、工序基准与定位基准间的位置误差
D、定位元件和定位基准本身的制造精度
第四节基准
第五节工件的装夹与定位
三、判断题
1. 在加工工序中用作工件定位的基准称为工序基准。
()
2. 直接找正装夹可以获得较高的找正精度。
()
3. 欠定位是绝对不允许的。
()
4. 过定位是指工件实际被限制的自由度数多于工件所必须限制的自由度数。
()
5. 在一个工作地点,对一个或一组零件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艺过程叫做工序。
()
6. 组成工艺过程的基本单元是工步。
()
7.计算生产纲领,确定生产的类型是编制工艺规程的准备工作。
()
8. 工件定位时,若定位基准与工序基准重合,就不会产生定位误差。
( )
9. 在使用夹具装夹工件时,不允许采用不完全定位和过定位。
( )
10. 采用欠定位的定位方式,既可保证加工质量,又可简化夹具结构。
( )
11. 在夹具设计中,不完全定位是绝对不允许的。
( )
12. 组成工艺过程的基本单元是工步。
()
13. 不论何种零件加工,都应采用完全定位.()
四、简答题
1. 什么是定位?什么是夹紧?定位与夹紧的区别什么?
2. 何谓六点定则?
3. 什么是生产过程、工艺过程和工艺规程?
4. 什么是工序、工位、工步和走刀?
5. 单件生产、成批生产、大量生产各有那些工艺特征?
6. 什么是工件的定位?什么是工件的夹紧?它们有什么区别?
7. 什么是工件的欠定位?什么是工件的过定位?试举例说明。
8. 什么是设计基准、工艺基准、工序基准、定位基准、测量基准和装配基准。
9. 什么是过定位?举例说明过定位可能产生那些不良后果,可采取那些措施?。
4.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是指生产过程中,直接改变原材料或半成品的状态(形状、尺寸、材料性质等),使其成为零件的过程。
第五节工件的装夹与定位
3.工件在机床或夹具中的定位可以分为完全定位和不完全定位两类,不完全定位又称为欠定位
5. 分析图示定位方式,说明各定位件所限制的自由度,判断有无欠定位或过定位现象,为什么?
.
6. 分析下图所示在小轴上铣槽保证尺寸H和L时所必须限制的自由度,并选择定位基准和定位元件。
7. 分析如下两图所示定位方案,回答如下问题:
⑴三爪卡盘、顶尖各限制工件的哪些自由度?
⑵该定位属于哪种定位类型?
⑶该定位是否合理,如不合理,请加以改正。
8. 分析下图所示钻夹具的定位情况。
9. 分析如下图所示定位方案,回答如下问题:
⑴带肩心轴、手插圆柱销各限制工件的哪些自由度?
⑵该定位属于哪种定位类型?
⑶该定位是否合理,如不合理,请加以改正。
10. 分析下图所示定位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⑴底面、固定V形块和活动V形块各限制工件的哪些自由度?
⑵该定位属于哪种定位类型?
⑶该定位是否合理,如不合理,请加以改正。
11. 分析下图所示中的一面两销定位,各定位元件起什么作用?并根据分析说明,夹具装配时菱形削边销部位的朝向。
五、分析题
1. 试分析习图1.1所示各零件加工所必须限制的自由度。
图(a)在球上打盲孔φB,保证尺寸H;
图(b)在套筒零件上加工φB孔,要求与φD孔垂直相交,且保证尺寸L;
图(c)在轴上铣横槽,保证槽宽B以及尺寸H和L;
图(d)在支座零件上铣槽,保证槽宽B和槽深H及与4分布孔的位置度。
2. 根据下述各题的定位方案,分析限制的自由度,是否属于重复定位或欠定位,若定位不合理时又应如何改进。
习题图1-10(a)轴类工件在三爪卡盘及前后顶尖中定位;
习题图1-10(c)短圆柱在双V形块上定位;
习题图1-10(g)连杆工件在夹具中的平面及V形块上定位;
习题图1-10(h)T形轴在3个短V形块中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