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补液+全胃肠道外营养

外科补液+全胃肠道外营养
外科补液+全胃肠道外营养

外科补液+全胃肠外静脉营养(TNA)一、外科补液:0.9%NS(生理盐水),5%GNS(糖盐),5%GS(葡萄糖)

【原则:液体量、成分(钠、钾、热量)、速度】

正常成年人日常生理需要(液体)量:2000ml~2500ml /天

日需要钠量:4.5g Na+【5% GNS 500 ml或0.9% NS 500 ml可以补足】

日需要(热能)能量:25-30 Kcal / Kg(千卡路里)

任何一种氨基酸含氮量都是16%

临床上:【氮/热量(比):1/100~1/25,按1/100计算为最少日需要氮量】

【1g葡萄糖含4卡路里cal】

【1g蛋白质含4卡路里cal】

【1g脂肪酸含9卡路里cal】

日补液总量=日常生理需要量+额外丢失量(气管切开、出汗)+1/2已丢失量(公式)

钠(17mmol Na+=1gNacl)

补钠公式:简易公式:轻度低钠:0.5g/Kg (假如60Kg体重轻度低钠,需要补30g钠/天)

中度低钠:0.5g~0.75g/Kg

重度低钠:>0.75g/Kg

重度低钠<120mmol/L,中度低钠<130mmol/L,轻度低钠<135mmol/L

(低钠)需补充的钠量(mmol)=【血钠的正常值(mmol/L)-血钠测得值(mmol/L)】×kg×0.6(女性为0.5)(当天先补1/2量+正常日需量4.5g=补钠量)

(临床上常用3% Nacl 250 ml)

(高钠)补水量(ml)=【血钠测得值(mmol/L)-血钠的正常值(mmol/L)】×kg×4

(等渗)补等渗盐水量(L)=HCT红细胞压积上升/HCT正常×kg×0.25

对已有低容量性休克(失血性休克),说明失去细胞外液达5%,血液占细胞外液的1/4,即体重的5%

按60Kg来计算,需马上补充含钠等渗液60Kg×5%=3000g=3000ml(1g=1ml),临床上常用NaHCO3与Nacl、糖的复合液

【休克血压:收缩压<90mm Hg,舒张压<60 mm Hg,脉压差<30 mm Hg】

【失血量(缺氧临界值:HCT30%-35%)】

低于总血量10%=500ml 【可代偿】

达总血量10%-20%= 500-1000ml【根据有无容量不足临床症状,一般可代偿,适当补液】达总血量20%=1000ml 【补液,适当输红细胞】

总血量<30%=1500ml【不输全血】

总血量>30%=1500ml【输全血和红细胞各半】

总血量>50%=2500ml【输大量库存血,其他特殊成分】

【输血并发症-溶血反应】

1)抗休克:晶体、胶体液及血浆以扩容

2)保护肾功能:5%NaHCO3溶液250ml静滴【碱化尿液】

3)DIC明显:肝素治疗

4)血浆交换治疗。

低钾< 3.5mmol/L表现:四肢无力、T波低平或倒置、继续性代谢性碱中毒

高钾> 5.5 mmol/L表现:心脏骤停、T波高尖

补钾原则:不宜过早见尿补钾(有尿或来院前6h内有尿)。

不宜过浓静脉滴注液含钾浓度一般不超过0.3%,即500ml加入10%氯

化钾不能超过15ml。(15ml×10%=1.5g ÷500ml =

0.3%,要补足(一天30ml)需要2袋500ml+ 10%氯化钾15ml)

不宜过快氯化钾进入血液,须经15h左右方可建立细胞内外平衡,成人静脉滴入速度每分钟不宜超过60滴。

不宜过多最好不要超过日补钾量:6g K+

可口服尽量口服,禁止静推!

【低钾血症】

1)一般低钾:日补钾量:6g K+【即60ml 10% Kcl,但只需补1/2,10% Kcl 30ml (3g)】2)较严重的低钾:40-50ml 10%氯化钾溶液可以了1天(3袋500ml,每袋只能含15m1 10% Kcl )

【高钾血症】

高钾:1、停用一切含钾的药物或溶液

2、降低血钾浓度:

(1)促使K+转入细胞内:(临床上一般用5%NaHCO3溶液125ml----高渗)1)先静脉注射5%NaHCO3溶液60-100ml,再继续静脉滴注NaHCO3溶液100-200ml;(5%125ml NaHCO3含钠量=0.9%NS 500ml 4.5g Na+)2)25%葡萄糖溶液100-200ml(25g~50g糖了)(5g糖加入1u正规胰岛素),必要时可以3-4小时重复用药;

3)对于肾功能不全,输液受限,则10%葡萄糖酸钙100ml、11.2%乳酸钠溶液50ml、25%葡萄糖溶液400ml,加入胰岛素20u,作24h缓慢静脉滴注。

(2)阳离子交换树脂

(3)透析疗法(血钾大于6.0umol/L,一般只有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需要)

3、对抗心律失常:10%葡萄糖酸钙溶液20ml静脉滴注。

低钙:10%葡萄糖酸钙10~20ml静推,必要时8~12小时后再重复注射。

高钙:低钙饮食,补充水分

低镁:25%硫酸镁0.25ml / Kg 静脉输注(如60kg=60×0.25=15ml 25%硫酸镁)

高血糖(切记不能降太低)

急症临床上使用胰岛素:静推、静滴、微泵、肌注(看需要)

血糖>14 mmol/L 普通胰岛素6ü

血糖>20 mmol/L 普通胰岛素10ü

低血糖

1)轻者速给糖类食物或饮料

2)不能口服或症状严重者立即:静推50%葡萄糖40ml,继以5-10%葡萄糖滴注。

3)对补充葡萄糖无明显反应者可能为:①长期低血糖;

②低血糖伴有发热者;

③内分泌机能减退的低血糖。

须补充更大量的葡萄糖,并加用氢化可的松100-200mg 与葡萄糖混合滴注,还可用胰高糖素肌肉注射或静推。

酸中毒

补碱公式原则:边治疗边观察,逐步纠正酸中毒

1、5%NaHCO3溶液100-250ml不等(5%NaHCO3溶液125ml),2-4小时后复查血气+电

解质

2、不能测知PH和血气,首次NaHCO3溶液的剂量按1mmol/kg给予,每十分钟给0.5mmol/kg

3、根据血PH+血气分析

当剩余碱SBE达到-10mmol/L以上时,才使用NaHCO3

NaHCO3(mmol)=SBE X体重(kg)/4

碱中毒

血浆HCO3-45-50mmol/L,PH>7.65治疗:0.1mol/L或0.2mol/L盐酸方法:

(1)1mol/LHcl150ml加入1000ml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溶液1000ml中(0.15mol/LHcl)由中心静脉导管缓慢滴入(25-50ml/h)

(2)血气分析+电解质监测

二、全胃肠外静脉营养(TNA):水、电解质、能量(3.0升袋All in one)

例子:男性,40岁,60Kg,胆道十二指肠手术,禁食,尿量1950ml 【注:尿量不算丢失量,是正常排泄】

液体(水):日需要量2000ml ---------------2500ml

电解质:Na+ 4.5g K+ 6g

热量:60Kg ×25 Kcal = 1500 Kcal (其中糖占2/3=1000 Kcal,脂肪酸占1/3=500 Kcal)渗透压: 白蛋白、氨基酸、胶体(糖)

【临床上为什么使用白蛋白效果不明显?

因为没在补足能量(及原料:氨基酸)的基础上使用白蛋白!被消耗!!】

【糖】(4)

【氨基酸】(4)【功能基本忽略不计】

【脂肪酸】(9)

1000 Kcal= 4 ×250 g糖【按需要调整取浓度】50% GS 200ml =200×50%=100g

10% GS 1000ml =1000×10%=100g

5% GS 1000ml = 1000×5%=50g (这里液体总量=1000+1000+200ml=2200ml ,差不多日生理需要量就行)

500 Kcal= 9 ×55 g脂肪酸25%脂肪乳250ml=250ml×25%=62.5 g【差不多就行】

氨基酸:根据氮/热比:按1/100计算:N/1500 Kcal= 1/100,日需要氮N=15g,

15g=氨基酸×16%,氨基酸=100g,100g= 12%氨基酸溶液×ml,就要800ml,一般规格500ml,用500ml就好了!

现在算是All in one总液体量=200+1000+1000+250+500+30【K+】=2980ml【>2000】

50% GS 200ml 25%脂肪乳250ml

10% GS 1000ml 12%氨基酸溶液500ml

5% GNS 1000ml (已含4.5g Na+)10%氯化钾30ml=3g K+(第一天补一半)

50% GS 200ml 25%脂肪乳250ml

20% GS 500ml (改) 12%氨基酸溶液500ml

5% GNS 1000ml (已含4.5g Na+)10%氯化钾30ml=3g K+(第一天补一半)

现在算是All in one总液体量=200+1000+1000+250+500+30=2480ml【>2000,差不多了】

【儿童剂量公式】

1、按年龄计算:

剂量=成人剂量×年龄(岁)/(年龄岁+12)

2、按体重计算:

剂量=成人剂量×体重(kg)/60

根据年龄推算体重:

1-6个月体重(kg)=月龄×0.5+3

7-12个月体重(kg)=月龄×0.6+3

1岁以上小儿体重(kg)=月龄×2+8

3、按体表面积计算

剂量=成人剂量×小儿体表面积(m2)/1.73(m2)

小儿体表面积计算:

1)面积(cm2)=W0.425×H0.725×71.84

W=体重(kg);H=身高(cm);71.84为常数

2)<30kg 体表面积(m2)=体重(kg)×0.035+0.1

3)>30kg 体表面积(m2)=(体重kg-30)×0.02+1.05 十二、小儿每日水的需要量

1岁120-160ml/kg

1-3岁100-140ml/kg

4-9岁70-110ml/kg

10-14岁50-90ml/kg

外科补液汇总

外科补液 一.补液目的 补液疗法是为已存在水电及酸碱平衡紊乱的患者提供维持生理需要的水和电解质,补充已丢失的液体和继续丢失的液体,且在不影响机体水及电解质平衡的前提下导入各种治疗所需的药物。 二.补液的适应症 1.各种原因所导致的缺水 2.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3.各种原因导致的饮食不足进食过少,饮水不足,电解质平衡失调 4.各种原因的中毒食物中毒,药物中毒,农药中毒---排泄毒素,增强集体的解毒和抗毒能力 5.休克 6.需要静脉给药:如治疗感染使用的抗生素、扩血管药,升压药物及激素 7.各种大中型手术围手术期 8.胃肠道疾患导致消化吸收障碍肿瘤短肠综合症等 水的代谢 正常人主要从饮食中摄入水分,在物质代谢过程中也能获得一定量的水,成人每天约饮水1000-1500ml,食物中所含水分约700ml,体内物质氧化代谢后产生的内生水200-400ml,总共每天的摄入水量为2000-2500ml。 机体的排水途径: 1.肾正常人每天随尿液排出的溶质约有600mmol,肾功能正常时尿液浓缩后可含溶质1200mmol/L,要排出600mmol的溶质就至少需要排尿500ml/d.但是长时间尿液的浓缩对肾脏是不利的,因此每天的尿量以维持在1000ml-1500ml为宜。 2.皮肤每天从皮肤蒸发的水分约500ml。但是体温每升高1℃将丢失的水分约为100ml,汗液中所含有所含有Na和Cl都比较低,因此在大量出汗后可能会引起高渗性缺水。 3. 肺:呼出气中带走的水分每天约400ml。但是对于气管切开的病人,每日自呼吸蒸发比正常约多1000ml。 4. 肠道:虽然每天有多达8000ml的消化液进入消化道,但是在正常情况下,其中98%以上的消化液在下消化道左右被重新吸收,从粪便中排除的水分仅占100ml左右。因此正常成年人而言,水的入量和出量基本相等2500ml左右。 在制定病人补液计划时,随即带来了三个问题:补什么液体?补多少量?怎样补法? (一)补什么液体根据病因及临床表现,结合化验来来判断体液失调的性质和程度;如为高渗性脱水,要先补5%葡萄糖液或0.45%氯化钠溶液,尿

肠外营养考题答案

答案 一填空 1.氨基酸, 1 2.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维生素,微量元素 3.胃肠道 4.胃肠营养,全胃肠外营养,全营养混合液 5.葡萄糖,外周静脉 6.十万级,万级,百级 7.任何药物,任何药物 8.化疗药物,肠外营养液 二名词解释 1.肠内营养:经胃肠道以口服或管饲(经鼻胃管,鼻肠管或胃,空肠造瘘管)的方式补充营养物质的营养支持方式,是改善和维持营养的最符合生理,最经济的措施. 2.肠外营养:又称静脉高营养,即不经口也不经胃管或胃肠造口,而是经静脉输注营养液来供应病人所需要的全部营养物质。 3.全营养混合液:将营养要素全部混合于一个容器内,称为TNA或全合一溶液。 4.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是指医疗机构药学部门根据医师处方或用药医嘱,经药师进行适宜性审核,由药学专业技术人员按照无菌操作要求,在洁净环境下对静脉用药物进行加药混合调配,使其成为可供临床直接静脉输注使用的成品输液操作过程。 三问答 1.简述肠内营养的优点 (1)利于维持肠道粘膜细胞结构的完整性和肠粘膜的屏障功能,防止肠道细菌移位。 (2)营养物质经门静脉系统吸收输送到肝脏,有利于肝脏合成内脏蛋白 (3)在同样能量和氮摄取条件下,应用EN营养支持的病人体重增加和保留均优于全静脉营养 (4)技术和设备的要求较低,费用仅为全静脉营养的十分之一 (5)刺激消化液和胃肠道激素的分泌,促进胆囊收缩,减少肝胆并发症 2.简述肠外营养的强适应症 (1)胃肠道梗阻。 (2)胃肠道吸收功能障碍 (3)重症胰腺炎 (4)高分解代谢状态 (5)严重营养不良 3.肠外营养的禁忌症 (1)胃肠道功能正常,适应肠内营养。 (2)心血管功能或严重代谢紊乱需要控制者。 (3)需急诊手术,不因应用TPN而耽误时间。 (4)不可治愈、无存活希望、临终或不可逆昏迷病人。

最全的外科补液(附图)

最全的外科补液(附图) 补液 (一)水的代谢 人体内的体液通过四种途径排出体外。 1、肾排尿:一般每日尿量约1000—1500mL。每日尿量至少为500mL,因人体每日代谢产生固体废物35—40g,每15 mL尿能排出1g固体废物。 2、皮肤的蒸发和出汗:每日从皮肤蒸发的水份约500mL。这种蒸发的水份是比较恒定的,并不因为体内缺水而减少。如有出汗,则从皮肤丢失的水份更多,如有发热,体温每升高1℃,从皮肤丢失的水份将增加100mL。 3、肺呼出水份:正常人每日从呼气中丧失水份约400mL。这种水份的丧失也是恒定的,也不因体内缺水而减少。 4、消化道排水:每日胃肠分泌消化液8200mL,其中绝大部分重吸收,只有100mL左右从粪排出;胃液为酸性,其余为碱性;胃液内钾为血浆中的3—5倍。 以上通过各种途径排出体外的水份总量约2000—2500mL。其中皮肤蒸发(出汗除外)、肺呼出的水一般是看不到的,叫不显性失水。 正常人摄人的水份与排出的水份是相等的,人体每日排出的水量就是需要的水量,约2000—2500mL。这些水份主要来自饮水1000—1500mL和摄入的固态或半固态食物所含的水份。体内氧化过程生成的水份(内生水)约200—400mL。一个不能进食的成人如果没有水的额外丢失,减去内生水,2000mL就是最低生理需要量。 (二)电解质 1、钠离子(Na+):细胞外液主要阳离子,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和容量。肾对钠的排泄是多钠多排,少钠少排,没钠不排。正常成人每日排出钠约4.5—6g,正常需要量也为4.5—6g。 2、钾离子(K+):细胞内液主要阳离子,钾对神经-肌肉应激性和心肌张力与兴奋性有显著作用。细胞合成糖原和蛋白质时,钾由细胞外进入细胞内;细胞分解糖原和蛋白质时,钾由细胞内移出细胞外。肾一直保持排钾状态,虽然在体内钾的含量少时,排泄也减少,但是有限的,每日的排泄钾的量基本接近。正常成人每日排出钾约3—5g,正常需要量也是此数值。 3、氯离子(Cl-):细胞外液主要阴离子。 4、碳酸氢根离子(HCO3-):细胞外液主要阴离子。在细胞外液中的两种主要阴离子,Cl-和HCO3-,常常发生相互代偿作用,如:因大量呕吐丢失Cl-时,HCO3-浓度升高,引起低氯性碱中毒;反之,因大量输入盐水导致Cl-增多时,HCO3-浓度减低,引起高氯性酸中毒。结合前面所说的水的需要量,每日必须补充的液体,不能进食的成人每日需补充生理盐水500mL,10%氯化钾20—30mL,其它液体都可以用葡萄糖补足液体总量,即需5%或10%葡萄糖1500mL。葡萄糖代谢后产生热量,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则从呼吸道呼出,因此可以把葡萄糖液的量按水来计算。 推荐连接https://www.360docs.net/doc/452272096.html,/shop/view_shop.htm?tracelog=twddp ; (三)渗透压 正常血浆渗透压为300mosm/L,渗透压的平衡对维持体内体液容量起决定作用。正常渗透压平衡是通过:①下丘脑-垂体后叶-抗利尿激素系统调节渗透压。渗透压增高时,经过下丘脑-垂体后叶-抗利尿激素系统,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肾小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渗透压回降,反之亦然。②肾素-醛固酮系统恢复血容量。血容量降低时,通过肾素-醛固酮系统,使醛固酮分泌增多,肾对水、钠回收增加,尿量减少,血容量增多,反之亦然。

外科补液

外科(术后)禁食病人----临床补液 病人60kg 应补液体量=生理需要量+丢失量 生理需要量约:40ml/kg 40ml*60=2400ml 发热病人:每升高1℃,多补500ml液体 能量 每天需要量:25~35kcal/kg 以30 kcal/kg计算 应补能量30*60=1800 kcal 分配到糖:脂肪:氨基酸=5:4:1 因氨基酸基本不提供能量,故约等于糖:脂肪=6:4 故应补糖1080 kcal 脂肪720 kcal 而1g糖=4 kcal能量1g脂肪=9 kcal能量 应用糖270g 脂肪80g 临床用5%、10%、25%糖,20%中长链脂肪乳 用10% 糖200ml 25% 糖1000ml 20%中长链脂肪乳400ml 每天氨基酸应补约60mg (1mg/kg.d),约500ml。 电解质 生理需要量:Na 4.5g/d K 4g/d 130~135mmol/L 轻度缺Na (病人感疲乏、头晕、手足麻木、尿中Na减少)

应补0.5g/kg.d 120~130 mmol/L 中度缺Na(恶心、呕吐、脉细、血压不稳定、浅静脉萎陷、视力模糊)应补0.75g/kg.d <120 mmol/L 重度缺Na(神志不清、肌痉挛性抽搐、减反射减弱或消失、木僵、昏迷)应补1g/kg.d 补Na公式=(血Na正常值-血Na测得值)*体重*0.6(女性0.5)当天先补1/2 *正常血Na:135~145mmol/L 以142 mmol/L计算 设测得血Na:128 mmol/L 应补Na==(142-128)*0.5*60=420 mmol/L 以NaCl计算58.5 Na分子量23 Cl分子量35.5 质量/相对分子量=物质的量即g/m=mol g=mol*m 应补NaCl=420*58.5/1000=24.5g 再加上每天生理需要量4.5g 即29g 应补0.9% NaCl 290ml 补钾(见尿补k,每次补K浓度不超0.3%,每天补K<8g/L,速度要慢!)10%KCl 胰岛素:糖=1 U:8~10 g (非糖尿病人)即应加入胰岛素30U 1 U:4 g (糖尿病人)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最全的外科补液

(一)水得代谢 人体内得体液通过四种途径排出体外。 * 1、肾排尿:一般每日尿量约1000—1500mL。每日尿量至少为500mL,因人体每日代谢产生固体废物35-40g,每15 mL尿能排出1g 固体废物、 *2、皮肤得蒸发与出汗:每日从皮肤蒸发得水份约500mL。这种蒸发得水份就是比较恒定得,并不因为体内缺水而减少、如有出汗,则从皮肤丢失得水份更多,如有发热,体温每升高1℃,从皮肤丢失得 水份将增加100mL、 *3、肺呼出水份:正常人每日从呼气中丧失水份约400mL。这种水份得丧失也就是恒定得,也不因体内缺水而减少。 * 4、消化道排水:每日胃肠分泌消化液8200mL,其中绝大部分重吸收,只有100mL左右从粪排出; 胃液为酸性,其余为碱性;胃液内钾为血浆中得3-5 倍。 *以上通过各种途径排出体外得水份总量约2000—2500mL。其中皮肤蒸发(出汗除外)、肺呼出得水一般就是瞧不到得,叫不显性失水。 *正常人摄人得水份与排出得水份就是相等得,人体每日排出得水量就就是需要得水量,约 2000-2500mL。这些水份主要来自饮水1000—1500mL与摄入得固态或半固态食物所含得水份。体内氧化过程生成得水份(内生水)约200—400mL。一个不能进食得成人如果没有水得额外丢失,减去内生水,2000mL 就就是最低生理需要量、 (二)电解质 *1、钠离子(Na+):细胞外液主要阳离子,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与容量。肾对钠得排泄就是多钠多排,少钠少排,没钠不排。正常成人每日排出钠约4.5—6g,正常需要量也为4。5—6g。 *2、钾离子(K+):细胞内液主要阳离子,钾对神经-肌肉应激性与心肌张力与兴奋性有显著作用。细胞合成糖原与蛋白质时,钾由细胞外进入细胞内;细胞分解糖原与蛋白质时,钾由细胞内移出细胞外。肾一直保持排钾状态,虽然在体内钾得含量少时,排泄也减少,但就是有限得,每日得排泄钾得量基本接近。正常成人每日排出钾约3—5g,正常需要量也就是此数值。*3、氯离子(Cl-):细胞外液主要阴离子。 *4、碳酸氢根离子(HCO3—):细胞外液主要阴离子。在细胞外液中得两种主要阴离子,Cl—与HCO3—,常常发生相互代偿作用,如:因大量呕吐丢失Cl—时,HCO3-浓度升高,引起低氯性碱中毒;反之,因大量输入盐水导致Cl-增多时,HCO3-浓度减低,引起高氯性酸中毒。 *结合前面所说得水得需要量,每日必须补充得液体,不能进食得成人每日需补充生理盐水500mL,10%氯化钾20-30mL,其它液体都可以用葡萄糖补足液体总量,即需5%或10%葡萄糖1500mL、葡萄糖代谢后产生热量,生成水与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则从呼吸道呼出,因此可以把葡萄糖液得量按水来计算、 (三)渗透压 *正常血浆渗透压为300mosm/L,渗透压得平衡对维持体内体液容量起决定作用。正常渗透压平衡就是通过:①下丘脑-垂体后叶—抗利尿激素系统调节渗透压。渗透压增高时,经过下丘脑—垂体后叶-抗利尿激素系统,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肾小管对水分得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渗透压回降,反之亦然、②肾素—醛固酮系统恢复血容量、血容量降低时,通过肾素—醛固酮系统,使醛固酮分泌增多,肾对水、钠回收增加,尿量减少,血容量增多,反之亦然。 (四)酸碱平衡

简单外科补液

简单外科补液 一、补液 补液原则:先快后慢、先胶后晶、先浓后浅、先盐后糖、见尿补钾、缺啥补啥。(注:休克时先晶后胶) 补液量=1/2累计损失量+当天额外损失量+每天正常需要量。 粗略计算补液量=尿量+500ml。若发热病人+300ml×n 1.补钾: 补钾原则:①补钾以口服补较安全。②补钾的速度不宜快。一般<20 mmol/h。 ③浓度一般1000ml液体中不超过3g。④见尿补钾。尿量在>30ml/h。 细胞外液钾离子总含量仅为60mmol左右,输入不能过快,一定要见尿补钾。 ⑤低钾不宜给糖,因为糖酵解时消耗钾。100g糖=消耗2.8g钾。 轻度缺钾3.0——3.5mmol/L时,全天补钾量为6——8g。 中度缺钾2.5——3.0mmol/l时,全天补钾量为8——12g。 重度缺钾<2.5 mmol/l时,全天补钾量为12——18g。 2. 补钠:血清钠<130 mmol/L时,补液。先按总量的1/3——1/2补充。 公式: 应补Na+(mmol)=[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0.6 <女性为0.5> 应补生理盐水=[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3.5 <女性为3.3> 氯化钠=[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 ×0.035 <女性为0.03> 或=体重(kg)×〔142-病人血Na+(mmol/L)〕×0.6<女性为0.5>÷17 3.输液速度判定 每小时输入量(ml)=每分钟滴数×4 每分钟滴数(gtt/min)=输入液体总ml数÷[输液总时间(h)×4] 输液所需时间(h)=输入液体总ml数÷(每分钟滴数×4) 4.静脉输液滴进数计算法 每h输入量×每ml滴数(15gtt) ①已知每h输入量,则每min滴数=------------------------------------- 60(min) 每min滴数×60(min) ②已知每min滴数,则每h输入量=------------------------------ 每min相当滴数(15gtt) 5. 5%NB(ml)=〔CO2CP正常值-病人CO2CP〕×体重(kg)×0.6。 首日头2——4小时补给计算量的1/2。CO2CP正常值为22——29%。 如未测定二氧化碳结合力,可按5%碳酸氢钠每次溶液5ml/kg计算(此用量可提高10容积%)。必要时可于2~4 小时后重复应用。 二、20%甘露醇8克静点正常情况下能带出液体为100毫升。 三、热量(能量)的计算 正常成人一般每日约需热量(能量):25——30kcal/kg/日 成人每天基础热量(能量):1kcal×24×体重(kg) 三大产热营养素:蛋白质4.1kcal/g ;脂类(脂肪)9.3kcal/g ;碳水化合物(糖类)4.1kcal/g 注:卡路里(cal)的定义:将1克水在1大气压下提升1摄氏度所需要的热量。 热量单位换算公式:

肠外营养液的配置标准

肠外营养液的配置管理标准 1、用物准备齐全,洗手、戴口罩。配置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 则。操作前治疗室要做好消毒、保持清洁、避免人员流动。 2、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及 药物有效期。 3、严格检查静脉营养输液袋的有效期、外包装、输液袋、输液管道是否 密闭,有无破损等。 4、严格核查药物配伍禁忌。最大程度减少维生素C及其他还原性维生素 的氧化反应,在配置完成以后,要排尽营养袋中残存的空气。 5、在加入脂肪乳前,要仔细观察营养液中是否有沉淀或浑浊现象及加入 后有无沉淀或浑浊现象,如有此现象禁止使用。 6、已破乳的肠外营养液严禁使用。 7、要注意输液速度(特别是氨基酸、脂肪乳单独使用时),开始15-20 滴/分,维持速度35-50滴/分。 8、现用现配,24小时内输完,不用时放入4℃冰箱内保存。为减少光敏 感性维生素的降解,在储存和输注过程中,要注意避光。 9、部位:选择血流速度快,走向直且粗大,远离关节的静脉进行穿刺。首选上肢与远端,下肢静脉不作为优选,但儿童除外。应尽可能避免接受放射治疗侧或乳腺切除术等患侧手臂。 配制步骤: 1、营养液根据当日医嘱配制。 2、混合顺序: (1)将电解质溶液、微量元素、胰岛素先加入葡萄糖或氨基酸溶液中。

(2)再将磷酸盐加入另一瓶氨基酸溶液中。 (3)将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维生素混合加入脂肪乳中。 (4)将氨基酸、磷酸盐、微量元素混合液加入脂肪乳中。 (5)最后将脂肪乳、维生素混合加入静脉输液袋中 (6)轻轻摇动三升袋中的混合物,排气后封闭备用。 (7)电解质不宜直接加入脂肪乳剂中。 (8)避免在肠外营养液中加入其它药物。 注:破乳定义:将脂肪乳加入到全胃肠道营养液中以后,有多种因素可能使脂肪乳的油滴相互融合,粒径增大,继而析出肉眼可见的黄色油滴,发生明显的两相分离,此称为脂肪乳的“破乳”。 通辽市医院护理部 2013年7月29日

外科补液汇总

外科补液汇总 外科补液 一. 补液目的 补液疗法是为已存在水电及酸碱平衡紊乱的患者提供维持生理需要的水和电解质,补充已丢失的液体和继续丢失的液体,且在不影响机体水及电解质平衡的前提下导入各种治疗所需的药物。 二. 补液的适应症 1. 各种原因所导致的缺水 2.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3. 各种原因导致的饮食不足进食过少,饮水不足,电解质平衡失调 4.各种原因的中毒食物中毒,药物中毒,农药中毒---排泄毒素,增强集体的解毒和抗毒能力 5. 休克 6. 需要静脉给药:如治疗感染使用的抗生素、扩血管药,升压药物及激素 7. 各种大中型手术围手术期 8. 胃肠道疾患导致消化吸收障碍肿瘤短肠综合症等 水的代谢 正常人主要从饮食中摄入水分,在物质代谢过程中也能获得一定量的水,成人每天约饮水1000-1500ml ,食物中所含水分约700ml ,体内物质氧化代谢后产生的内生水200-400ml ,总共每天的摄入水量为2000-2500ml 。机体的排水途径: 1. 肾正常人每天随尿液排出的溶质约有600mmol ,肾功能正常时尿液浓缩后可含溶质1200mmol/L,要排出600mmol 的溶质就至少需要排尿500ml/d.但是长时间尿液的浓缩对肾脏是不利的,因此每天的尿量以维持在1000ml-1500ml 为宜。 2. 皮肤每天从皮肤蒸发的水分约500ml 。但是体温每升高1℃将丢失的水分约为100ml ,汗液中所含有所含有Na 和Cl 都比较低,因此在大量出汗后可能会引起高渗性缺水。 3. 肺:呼出气中带走的水分每天约400ml 。但是对于气管切开的病人,每日自呼吸蒸发比正常约多1000ml 。 4. 肠道:虽然每天有多达8000ml 的消化液进入消化道,但是在正常情况下,其中98%以上的消化液在下消化道左右被重新吸收,从粪便中排除的水分仅占100ml 左右。因此正常成年人而言,水的入量和出量基本相等2500ml 左右。

外科补液营养

外科补液原则 一、补液 补液原则: 先快后慢、先胶后晶、先浓后浅、先盐后糖、见尿补钾、却啥补啥。 注: 休克时先晶后胶。 补液量累计损失量当天额外损失量每天正常需要量。 粗略计算补液量=尿量+500ml。若发热病人+300ml×n 1.补钾: 补钾原则: ①补钾以口服补较安全。②补钾的速度不宜快。一般<20 mmol/h。 ③浓度一般1000ml液体中不超过3g。④见尿补钾。尿量在>30ml/h。 细胞外液钾离子总含量仅为60mmol左右,输入不能过快,一定要见尿补钾。 ⑤低钾不宜给糖,因为糖酵解时消耗钾。100g糖=消耗2.8g钾。 轻度缺钾3.0――3.5mmol/l时,全天补钾量为6――8g。 中度缺钾2.5――3.0mmol/l时,全天补钾量为8――12g。 重度缺钾<2.5 mmol/l时,全天补钾量为12――18g。 2.补钠: 血清钠<130 mmol/l时,补液。先按总量的1/3――1/2补充。 3.输液速度判定

每小时输入量(ml)=每分钟滴数×4 每分钟滴数(gtt/min)=输入液体总ml数÷[输液总时间(h)×4] 输液所需时间(h)=输入液体总ml数÷(每分钟滴数×4) 4.静脉输液滴进数计算法每h输入量×每ml滴数(15gtt)①已知每h输入量,则每min滴数=------------------------------------- 60(min)每min滴数×60(min)②已知每min滴数,则每h输入量=------------------------------每min相当滴数(15gtt) 首日头2――4小时补给计算量的1/2。co2cp正常值为22――29%。 如未测定二氧化碳结合力,可按5%碳酸氢钠每次溶液5ml/kg计算 (此用量可提高10容积%)。必要时可于2~4小时后重复应用。 二、20%甘露醇8克静点正常情况下能带出液体为100毫升。 三、热量(能量)的计算 正常成人一般每日约需热量(能量):25――30kcal/kg/日 成人每天基础热量(能量):1kcal×24×体重(kg) 三大产热营养素: 蛋白质4.1kcal/g 脂类(脂肪)9.3kcal/g 碳水化合物(糖类)4.1kcal/g 注: 卡路里(cal)的定义: 将1克水在1大气压下提升1摄氏度所需要的热量。 热量单位换算公式:

肠外营养液有关数据要求

肠外营养液(TPN)有关数据要求 TPN的组成:TPN的一般组成包括糖(5%GS、10%GS、50%GS)、脂肪(MCT、LCT、MCT/LCT、结构脂肪乳)、氨基酸(普通氨基酸、肝安、肾安)、电解质(10%Nacl、10%Kcl、25%MgS04、11.2%乳酸钠、10%葡萄糖酸钙)、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水溶性维生素、复合维生素)、微量元素。处方中不应单用其中几种,特别是不单用脂肪乳或氨基酸。此外,肝素钠、雷尼替丁、磷制剂。 肠外营养液(TPN)有关数据要求: 1、液体量规定:一般方法:液体量:1500ml/20kg体重,体重每增加1kg,一般液体量增加20ml液体。可视临床情况加以调整,鼻胃管引液、腹泻、烧伤、创伤需增加液体量;肝病、肾病、心肺疾病、闭合性脑外伤需减少液体量,但总体积一般不少于1500ml。成人每天需水量30~40ml/Kg/d,儿童每天需水量50~100ml/Kg/d。 2、葡萄糖浓度规定:若液体量需要限制,可以配合使用5%、10%葡萄糖和50%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在TPN中的比例(g/ml)一般应小于23%,最好小于15%,PN稳定,如外周途径则<10%,减少刺激。 3、能量规定和糖脂比:非蛋白质热卡由葡萄糖和脂肪提供,能量的需要量取决于病人的基础代谢和病情需要,一般在1800~4000 kcal,每日推荐供能20~30Kcal/Kg/d。糖与脂肪热量的1:1~2:1,能量供给应循序渐进式,如从20 kcal/kg/日逐增,对于严重应激病人,短期内予以“允许的摄人不足”(permissive under feeding) 反而对病情有利。肿瘤患者糖:脂肪供能少于1:1或倒置,高糖代谢增加脂肪供能,胰岛功能或肺功能受损者,应降低葡萄糖的热卡比;血脂偏高者,应适当降低脂肪乳的热卡比,而脂代谢失常、休克、急性胰腺炎患者要禁用脂肪。非蛋白质热卡中的脂肪与糖的比例:按规范,脂肪供能占PN应<50%,一般30~50%,每日不超过2g/d;糖供能占PN的50%~70%,每日不超过7g/d。 4、热卡计算方法:a)葡萄糖:1g=4Kcal(千卡)b)脂肪:1g=9Kcal(千卡)20%脂肪乳:1ml=2Kcal(250ml=500Kcal);20%橄榄油脂肪乳:1ml=2Kcal(250ml=500Kcal);20%结构脂肪乳:力文:1ml=1.95Kcal(250ml≈500Kcal);20%中/长链脂肪乳:乔光卡路:1ml=1.95Kcal (250ml≈500Kcal);力能:1ml=1.95Kcal(250ml≈500Kcal);ω-3鱼油脂肪乳:尤文:1ml=1.12Kcal(100ml≈100Kcal) 5、氨基酸计算方法:复方氨基酸(18AA-Ⅱ)8.5%(乐凡命)14gN/L(250ml=3.5gN);复方氨基酸(18AA-Ⅲ)10.36% 15.2gN/L(250ml=3.8gN);丙氨酰谷氨酰胺(力太、玺太)32gN/L(100ml=3.2gN);复方氨基酸(9R)5.33%(肾安)8.8gN/L(250ml=2.2gN);复方氨基酸(17AA-H)(绿甘安)13.2gN/(500ml=6.6gN);复方氨基酸(20AA-H)10%(安平)15.3gN/L(500ml=7.7gN) 6、非蛋白质热卡与氨基酸氮比例:非蛋白质热卡包括葡萄糖、脂肪的贡献。非蛋白质热卡与氨基酸氮比例=150~200(Kcal):1g(高应激状况、高蛋白质需要时可达到100:1)。 7、氨基酸规定:1g氮=6.25g蛋白质,正常蛋白需要量约1g/Kg/d,每天需提供的氨基酸量

史上最全的外科补液

史上最全的外科补液(可供参考) 补液 (一)水的代谢 人体内的体液通过四种途径排出体外。 1、肾排尿:一般每日尿量约1000—1500mL.每日尿量至少为500mL,因人体每日代谢产生固体废物35—40g,每15 mL尿能排出1g固体废物。 2、皮肤的蒸发和出汗:每日从皮肤蒸发的水份约500mL.这种蒸发的水份是比较恒定的,并不因为体内缺水而减少。如有出汗,则从皮肤丢失的水份更多,如有发热,体温每升高1℃,从皮肤丢失的水份将增加100mL. 3、肺呼出水份:正常人每日从呼气中丧失水份约400mL.这种水份的丧失也是恒定的,也不因体内缺水而减少。 4、消化道排水:每日胃肠分泌消化液8200mL,其中绝大部分重吸收,只有100mL左右从粪排出;胃液为酸性,其余为碱性;胃

液内钾为血浆中的3—5倍。 以上通过各种途径排出体外的水份总量约2000—2500mL.其中皮肤蒸发(出汗除外)、肺呼出的水一般是看不到的,叫不显性失水。 正常人摄人的水份与排出的水份是相等的,人体每日排出的水量就是需要的水量,约2000—2500mL.这些水份主要来自饮水1000—1500mL和摄入的固态或半固态食物所含的水份。体内氧化过程生成的水份(内生水)约200—400mL.一个不能进食的成人如果没有水的额外丢失,减去内生水,2000mL就是最低生理需要量。 (二)电解质 1、钠离子(Na+):细胞外液主要阳离子,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和容量。肾对钠的排泄是多钠多排,少钠少排,没钠不排。正常成人每日排出钠约4.5—6g,正常需要量也为4.5—6g. 2、钾离子(K+):细胞内液主要阳离子,钾对神经-肌肉应激性和心肌张力与兴奋性有显著作用。细胞合成糖原和蛋白质时,钾由细胞外进入细胞内;细胞分解糖原和蛋白质时,钾由细胞内移出细胞外。肾一直保持排钾状态,虽然在体内钾的含量少时,排泄也减少,但是有限的,每日的排泄钾的量基本接近。正常成人每日排出钾约3—5g,

(完整版)外科补液原则

一、补液 补液原则:先快后慢、先胶后晶、先浓后浅、先盐后糖、见尿补钾、却啥补啥。 注:休克时先晶后胶。 补液量=1/2累计损失量当天额外损失量每天正常需要量。 粗略计算补液量=尿量+500ml。若发热病人+300ml×n 1.补钾: 补钾原则:①补钾以口服补较安全。②补钾的速度不宜快。一般<20 mmol/h。 ③浓度一般1000ml液体中不超过3g。④见尿补钾。尿量在>30ml/h。 细胞外液钾离子总含量仅为60mmol左右,输入不能过快,一定要见尿补钾。 ⑤低钾不宜给糖,因为糖酵解时消耗钾。100g糖=消耗2.8g 钾。 轻度缺钾3.0――3.5mmol/l时,全天补钾量为6――8g。 中度缺钾2.5――3.0mmol/l时,全天补钾量为8――12g。 重度缺钾<2.5 mmol/l时,全天补钾量为12――18g。 2. 补钠:血清钠<130 mmol/l时,补液。先按总量的1/3――1/2补充。 公式: 应补na+(mmol)=[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0.6<女性为0.5> 应补生理盐水=[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3.5<女性为3.3> 氯化钠=[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 ×0.035<女性为0.03> 或=体重(kg)×〔142-病人血na+(mmol/l)〕×0.6<女性为0.5>÷17 3.输液速度判定 每小时输入量(ml)=每分钟滴数×4 每分钟滴数(gtt/min)=输入液体总ml数÷[输液总时间(h)×4] 输液所需时间(h)=输入液体总ml数÷(每分钟滴数×4)

外科补液与肠外营养支持

外科补液与肠外营养支持 一、每日补液量:生理需要量+额外丧失量+已丧失量。 二、补液方案的制定:每日补液总量包括生理需要量、已丧失量和额外丧失量三个部分。还要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和手术创伤的程度,考虑是否给予营养支持。补液成份包括:水、钠、钾、氯、碳酸氢根和能量等。 ⑴生理需要量(全补):补液量2000ml,其中生理盐水或平衡盐溶液500ml,排尿正常者每日补10%KCl 30ml。 ⑵额外丧失量(全补):有无消化液丧失、发热、出汗、非显性失水和多尿等。 ⑶已损失量(先补一半):有无缺水、低钠血症及其程度,根据前述方法补充。 ⑷如患者存在血容量严重不足和酸碱平衡紊乱,应先给予纠正。 三、每天总能量和氮需要量 正常中度增加大量增加 能量(kCal/kg)25 30-35 >40? 氮量(g/kg)0.15 0.2-0.3 >0.4? 四、几类腹部手术后的氮丢失 平均氮丢失(g) 腹股沟疝修补术18 阑尾炎腹腔感染49 胃次全切除术54 复杂胆囊切除术114 溃疡病穿孔修补术136 全胃切除术175 ①氮源(氨基酸):减轻术后负氮平衡,氮供给量为0.25~0.30g/kg/day,热氮比为:100~150kcal:1g,氨基酸一般不作为能量物质来考虑 ②糖的供给:100g葡萄糖已有较理想的节氮效应,200g稍微进一步减少术后氮排出,一般不超过300g/d,1g葡萄糖代谢产生热卡4kcal,必要时加用胰岛素(5~10g:1单位) ③脂肪乳剂:能量密度较高(9kcal/g),是较理想的术后能源,有10%、20%、30%,LCT:常用,防止必需脂肪酸缺乏,MCT/LCT:肝病、危重病等 ④总能量供给:能量的供应要适当,“静脉高营养”的提法已不合理,术后营养总能量供给一般为30~35kcal/kg/day,非蛋白热卡(NPC)25~30kcal/kg/day 五、肠外营养(PN)中的热量分配 非蛋白热卡(NPC):占85% 碳水化合物(糖):占NPC 50-70%(200-300g/d) 脂肪(乳化脂肪):占NPC 30-50%(50-100g/d) 蛋白质(氨基酸):15% (50-80g/d) 热氮比:100-150kCal:1gN 糖脂比:7:3→5:5 其它营养物质Ca、Mg、P 多种维生素:水溶性、脂溶性 微量元素 PN时要增加钾的补充,尤其是应用胰岛素者,一般每供给热卡1000kcal,增加补氯化钾1g 六、病例分析: 女性,42岁。胃癌行全胃切除术后第2天,消瘦,体重45kg,皮肤稍干燥、舌稍干、无

肠外营养液的配制管理规定

肠外营养液的配制管理 规定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肠外营养液的配制管理规定 为规范本院临床科室肠外营养液分散调配操作规程,根据《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质量管理规范》、《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操作规程》及临床《肠外与肠内营养》(第2版),制定本规定。 一、全静脉营养又称肠外营养(PN),即从胃肠道外途径供给患者所需的全部营养成分,其所用的营养液称为静脉营养液,即将机体所需的营养要素按一定的比例和速度,以静脉滴注方式,直接输入体内的注射剂。它可为患者提供足够的热量及人体组织或组织修复所需的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脂肪酸、维生素、电解质、微量元素,使患者在不能进食或高代谢的情况下,仍能维持良好的营养状况,增进自身免疫力,促进伤口愈合,帮助机体渡过危险病程。 二、全静脉营养有单瓶串输与“全合一”营养输注两种给药方式。鉴于“全合一”营养液有利于代谢、输入均匀、使用方便、可减少污染和避免单独输注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诸多优点,应积极推广“全合一”营养药物治疗方式。 三、“全合一”营养液的成分包括水、碳水化合物、氨基酸、脂肪、维生素以及电解质和微量元素。 四、“全合一”营养液的混合配制应设立专用的配制室,配制过程应在100级层流洁净台上进行。 五、要在洁净、无菌的环境中,由经过无菌和“全合一”营养液调配技术培训和取得资格认证的药学或护理人员按照标准流程配制。 六、为了保证肠外营养混合液中各成分(尤其是脂肪乳剂中的乳糜微粒)的稳定性,避免配制过程中的污染,必须建立与遵循完善的配制规则与程序,包括处方规范化书写与核对,配制环境准备、配制药物准备、配制步骤等。

外科补液+全胃肠道外营养

外科补液+全胃肠外静脉营养(TNA)一、外科补液:0.9%NS(生理盐水),5%GNS(糖盐),5%GS(葡萄糖) 【原则:液体量、成分(钠、钾、热量)、速度】 正常成年人日常生理需要(液体)量:2000ml~2500ml /天 日需要钠量:4.5g Na+【5% GNS 500 ml或0.9% NS 500 ml可以补足】 日需要(热能)能量:25-30 Kcal / Kg(千卡路里) 任何一种氨基酸含氮量都是16% 临床上:【氮/热量(比):1/100~1/25,按1/100计算为最少日需要氮量】 【1g葡萄糖含4卡路里cal】 【1g蛋白质含4卡路里cal】 【1g脂肪酸含9卡路里cal】 日补液总量=日常生理需要量+额外丢失量(气管切开、出汗)+1/2已丢失量(公式) 钠(17mmol Na+=1gNacl) 补钠公式:简易公式:轻度低钠:0.5g/Kg (假如60Kg体重轻度低钠,需要补30g钠/天) 中度低钠:0.5g~0.75g/Kg 重度低钠:>0.75g/Kg 重度低钠<120mmol/L,中度低钠<130mmol/L,轻度低钠<135mmol/L (低钠)需补充的钠量(mmol)=【血钠的正常值(mmol/L)-血钠测得值(mmol/L)】×kg×0.6(女性为0.5)(当天先补1/2量+正常日需量4.5g=补钠量) (临床上常用3% Nacl 250 ml) (高钠)补水量(ml)=【血钠测得值(mmol/L)-血钠的正常值(mmol/L)】×kg×4 (等渗)补等渗盐水量(L)=HCT红细胞压积上升/HCT正常×kg×0.25 对已有低容量性休克(失血性休克),说明失去细胞外液达5%,血液占细胞外液的1/4,即体重的5% 按60Kg来计算,需马上补充含钠等渗液60Kg×5%=3000g=3000ml(1g=1ml),临床上常用NaHCO3与Nacl、糖的复合液 【休克血压:收缩压<90mm Hg,舒张压<60 mm Hg,脉压差<30 mm Hg】 【失血量(缺氧临界值:HCT30%-35%)】 低于总血量10%=500ml 【可代偿】 达总血量10%-20%= 500-1000ml【根据有无容量不足临床症状,一般可代偿,适当补液】达总血量20%=1000ml 【补液,适当输红细胞】 总血量<30%=1500ml【不输全血】 总血量>30%=1500ml【输全血和红细胞各半】 总血量>50%=2500ml【输大量库存血,其他特殊成分】 【输血并发症-溶血反应】

外科补液营养

外科补液原则 、补液 补液原则: 先快后慢、先胶后晶、先浓后浅、先盐后糖、见尿补钾、却啥补啥。 注: 休克时先晶后胶。 补液量累计损失量当天额外损失量每天正常需要量。 粗略计算补液量二尿量+ 500ml。若发热病人+ 300ml x n 1.补钾: 补钾原则: ①补钾以口服补较安全。②补钾的速度不宜快。一般v 20 mmol/h。 ③浓度一般1000ml液体中不超过3g。④ 见尿补钾。尿量在〉30ml/h。细胞外液钾离子总含量仅为60mmol 左右,输入不能过快,一定要见尿补钾。 ⑤低钾不宜给糖,因为糖酵解时消耗钾。100g糖二消耗2.8g钾。 轻度缺钾3.0 —— 3.5mmol/l时,全天补钾量为6——8? 中度缺钾2.5 —— 3.0mmol/l时,全天补钾量为8—— 12g 重度缺钾v 2.5 mmol/l时,全天补钾量为12——18g 2.补钠: 血清钠v 130 mmol/l时,补液。先按总量的1/3――1/2补充。 3.输液速度判定 每小时输入量(ml)二每分钟滴数x4

每分钟滴数(gtt/min )二输入液体总ml数—输液总时间(h)x4] 输液所需时间(h)二输入液体总ml数宁(每分钟滴数X4 4?静脉输液滴进数计算法每h输入量X每ml滴数(15gtt)(已知每h输入量,贝S每min 滴数= ----------------------------------- 60(min每min 滴数x 60( min) ② 已知每min滴数,则每h输入量= ----------------------- -每min相当滴数(15gtt)首日头2――4小时补给计算量的1/2。co2cp正常值为22――29%。 如未测定二氧化碳结合力,可按5%碳酸氢钠每次溶液5ml/kg 计算 (此用量可提高10容积%)。必要时可于2?4小时后重复应用。 二、20%甘露醇8克静点正常情况下能带出液体为100毫升。 三、热量(能量)的计算 正常成人一般每日约需热量(能量):25 --------- 30kcal/kg/日 成人每天基础热量(能量):1kcal x 24X1( kg) 三大产热营养素: 蛋白质4.1kcal/g 脂类(脂肪)9.3kcal/g 碳水化合物(糖类)4.1kcal/g 注: 卡路里(cal)的定义: 将1 克水在1 大气压下提升1 摄氏度所需要的热量。热量单位换算公式: 1kcal=1000cal 1000kcal=4.184mj

外科补液

1:给病人补生理需要量时,液体2000--2500ml,具体是补什么?是氯化钠还是Gs 2:等渗性脱水病人是否有口渴的症状? 3:低渗性脱水补液量计算公式 Na量=(Na正常值- Na测量值)x 体重(男)(女为其中Na正常值具体为多少? 4:为什么在尿量40ml时才补钾? 5:补液的原则中是先胶体后晶体还是先晶体后胶体? 1)给病人补生理需要量时,液体2000--2500ml,具体是补什么?是氯化钠还是Gs:补充足够的每日需要的钠良后,就是GS了啊;可以是GNS,或者是GS和NS交叉2)等渗性脱水病人容易厌食,乏力,但是不感到口渴 3)低渗性脱水补液量计算公式:补钠量mmol:[血钠正常值mmol/L- 血钠测得值mmol/L]×体重(KG)×(女性为);补钠后还有补充日需要的液体量2000ml. 正常值在**是135-155mmol/L 4)为什么在尿量40ml时才补钾?钾大都经肾脏排泄,无尿的病人没有钾排出,继续补怕出现高钾血症,危机生命。 5)先晶后胶

1.生理需要量2500ml为糖1500,盐1000 2.等渗性脱水病人无口渴的症状 3.在此公式中,Na正常值按142计算 4.见尿补钾,是为了防止高钾血症的严重后果;有尿就说明肾排泄正常,可排钾,不会出现高钾血症 5.补液先晶体后胶体. 一点小建议: 1、给病人补生理需要量时,因正常**每日从尿中排出Na约77~144mmol相当于~9g。故%NS可以给到500~1000ml,一般给500ML就可以了,肾脏有极强的保钠能力。其余的就可以给GS了,一般禁食病人葡萄糖给予100~150g就差不多了。按这个计算就行。 2、等渗性脱水病人由于体液的渗透压还在正常范围内,早期不会刺激口渴中枢产生口渴表现,但当严重以后,如引起唇舌干燥,血容量下降等表现,有时病人也想饮水。 3、Na离子正常值有一定差异,但一般为135~145mmol/L,在计算补液时Na离子取值是142mmol/L。 4、见尿补钾是因为钾离子主要经肾脏排泄,当尿量少于40ml/h时有效滤过率就

的外科补液

(一)水的代谢人体内的体液通过四种途径排出体外。 * 1、肾排尿:一般每日尿量约 1000—1500mL。每日尿量至少为 500mL,因人体每日代谢产生固体废物 35—40g,每 15 mL 尿能排出 1g 固体废物。 *2、皮肤的蒸发和出汗:每日从皮肤蒸发的水份约 500mL。这种蒸发的水份是比较恒定的,并不因为体内缺水而减少。如有出汗,则从皮肤丢失的水份更多,如有发热,体温每升高1℃,从皮肤丢失的 水份将增加 100mL。 * 3、肺呼出水份:正常人每日从呼气中丧失水份约 400mL。这种水份的丧失也是恒定的,也不因体内缺水而减少。 * 4、消化道排水:每日胃肠分泌消化液 8200mL,其中绝大部分重吸收,只有 100mL 左右从粪排出; 胃液为酸性,其余为碱性;胃液内钾为血浆中的 3—5 倍。 *以上通过各种途径排出体外的水份总量约 2000—2500mL。其中皮肤蒸发(出汗除外)、肺呼出的水一般是看不到的,叫不显性失水。 *正常人摄人的水份与排出的水份是相等的,人体每日排出的水量就是需要的水量,约 2000—2500mL。这些水份主要来自饮水 1000—1500mL和摄入的固态或半固态食物所含的水份。体内氧化过程生成的水份(内生水)约 200—400mL。一个不能进食的成人如果没有水的额外丢失,减去内生水,2000mL 就是最低生理需要量。(二)电解质 * 1、钠离子(Na+):细胞外液主要阳离子,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和容量。肾对钠

的排泄是多钠多排,少钠少排,没钠不排。正常成人每日排出钠约 4.5—6g,正常需要量也为 4.5—6g。 * 2、钾离子(K+):细胞内液主要阳离子,钾对神经-肌肉应激性和心肌张力与兴奋性有显着作用。细胞合成糖原和蛋白质时,钾由细胞外进入细胞内;细胞分解糖原和蛋白质时,钾由细胞内移出细胞外。肾一直保持排钾状态,虽然在体内钾的含量少时,排泄也减少,但是有限的,每日的排泄钾的量基本接近。正常成人每日排出钾约 3—5g,正常需要量也是此数值。 *3、氯离子(Cl-):细胞外液主要阴离子。 *4、碳酸氢根离子(HCO3-):细胞外液主要阴离子。在细胞外液中的两种主要阴离子,Cl-和 HCO3-,常常发生相互代偿作用,如:因大量呕吐丢失 Cl-时,HCO3-浓度升高,引起低氯性碱中毒;反之,因大量输入盐水导致 Cl-增多时,HCO3-浓度减低,引起高氯性酸中毒。 *结合前面所说的水的需要量,每日必须补充的液体,不能进食的成人每日需补充生理盐水 500mL,10%氯化钾 20—30mL,其它液体都可以用葡萄糖补足液体总量,即需 5%或 10%葡萄糖 1500mL。葡萄糖代谢后产生热量,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则从呼吸道呼出,因此可以把葡萄糖液的量按水来计算。 (三)渗透压 * 正常血浆渗透压为 300mosm/L,渗透压的平衡对维持体内体液容量起决定作用。正常渗透压平衡是通过:①下丘脑-垂体后叶-抗利尿激素系统调节渗透压。渗透压增高时,经过下丘脑-垂体后叶-抗利尿激素系统,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肾小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渗透压回降,反之亦然。②肾素-醛固酮系统恢复血容量。血容量降低时,通过肾素-醛固酮系统,使醛固酮分泌增多,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