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
《纪念白求恩》课文教学设计(3篇)

《纪念白求恩》课文教学设计(3篇)布置作业(3分钟篇一1、分小组收集朱德的《纪念白求恩同志》、宋庆龄的《我们时代的英雄》、聂荣臻的《“要拿我当一挺机关枪使用”——怀念白求恩同志》以及其他老一辈革命家写过的纪念白求恩的文章。
2、每个小组根据自己小组收集的文章,写一段不少于200字的推荐语,推荐语中包括文章的内容和主题,重点突出说明赞扬了白求恩同志什么品质。
选出展示的。
人。
3、每个小组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短文,阐述白求恩同志的某一高贵品质在现阶段是否还适用。
做好讨论的准备。
第二课时一、展示交流(20分钟)1、每个小组展示文章推荐语。
2、教师组织讨论:白求恩同志的高贵品质在现阶段是否还适用。
3、学生进行自由讨论。
4、师:在当今时代片面追求金钱、人心浮躁的大背景下,白求恩同志大公无私的品质、对工作的责任感/对同志们的满腔热忱,以及精益求精的职业追求,都有着矫正时弊的价值。
所以,今天的同学们重读这些文章,重温课文所说的,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谆谆教导,不啻一次心灵的洗涤。
二、体会特殊句式(19分钟)1、教师出示句子,屏显:(1)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2)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2、学生朗读。
3、师:请说一说这些句子有什么表达作用。
4、教师指名回答,然后归纳总结。
5、学生再次齐读两个句子。
6、师:请仿照这两个句子,也写两个句子,用上加点的词语。
(屏显:仿写句子,用上的词语)7、学生黑板展示自己的仿句。
三、布置作业(1分钟)去访问你所在地区的一位名人,或者本校一位你不熟悉的教师,列出你的访问提纲。
《纪念白求恩》教案篇二知识与技能学习梳理议论文论证思路的方法;掌握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写法和对比的作用。
纪念白求恩教案(5篇)

《纪念白求恩教案》纪念白求恩教案(一):纪念白求恩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梳理议论文论证思路的方法。
2、掌握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写法和比较的作用。
3、引导学生提高个人修养,学习白求恩的精神。
教学流程一、朗读原文,找出各段的重点句,再参照重点句的意思归纳各段要点(即段意)第一段重点句: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要点:赞扬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
第二段重点句: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此刻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职责,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要点: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第三段重点句: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
要点:赞扬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第四段重点句: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要点: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1、赞扬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
2、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3、赞扬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共产主义精神文章总的结构是:分分分总各段资料要点之间的联系是怎样的文章前三段都是共产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
文章从三个方面阐述了白求恩同志的共产主义精神,在第四段并号召全党向他学习这种真正的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二、概括文章的论证过程三、文章如何运用比较手法的白求恩不少人和一些人对工作对人民对技术说说运用比较手法的好处。
比较方法的好处是,突出了白求恩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强调了向白求恩学习的必要性,明确了就应克服的缺点和今后努力的方向,从而有力的证明和阐述了论点。
四、课堂练习巩固练习:请写出第二自然段的论证过程。
学生问题赏析1、作者回忆了同白求恩同志的交往,写了哪些资料?按怎样的顺序写的?2只见过一面的只字流露出怎样的情绪?之后他给我来过许多信说明了什么?3、我是很悲痛的能够改成我很悲痛吗?为什么?4、向白求恩学习的好处是什么?五个短语一个的人组成排比形式,是从哪几个角度来说的?明确:高尚指人格,纯粹指品质;有道德指修养;脱离了低级趣味指志趣;有益于人民指人生好处。
第13课《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疑难字词的读音和含义,通过搜集资料了解写作背景,初步感知白求恩的形象。
2.理解议论与记叙的区别,能准确找出文中的议论性语句,熟练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梳理课文结构。
3.理解白求恩精神的可贵,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白求恩精神的内涵,学习本文叙议结合、对比的写作手法。
2.难点:体会作者的情感,理解白求恩精神的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投影出示:白求恩大夫在前线抢救伤员的图片。
1938 年,日军疯狂入侵中国,许多外国人纷纷逃离战火纷飞的中华大地,但却有一个人率领一支医疗队“逆行” 前来,他技术精湛,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最后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贡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就是加拿大共产党员——白求恩。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的文章《纪念白求恩》,感受白求恩这位平凡英雄的伟大精神!二、字词积累1.投影出示以下词语,学生朗读:派遣(qiǎn)殉职(xùn)狭隘(ài)晋察冀(jì)热忱(chén)纯粹(cuì)鄙薄(bǐ)拈轻怕重(niān)2.教师讲解重点字词的含义,如“狭隘”“热忱”“拈轻怕重” 等。
三、初读感知1.学生默读课文,对文章圈点勾画,理清文章的思路。
2.提问:文章主要写了白求恩的哪些事迹?明确:文章主要写了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为中国的抗日战争提供医疗援助,不幸以身殉职的事迹。
找出各段的重点句。
明确:第一自然段:“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第二自然段:“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第三自然段:“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
《纪念白求恩》精品教学设计

《纪念白求恩》精品教学设计【导入新课】加拿大女子露易斯说,她在中国旅行时因在旅行包上写了“我来自白求恩的故乡”9个字而备受欢迎:“这几个字简直胜过护照,不管是在机场、宾馆,还是火车上,他们只要一看到包上的字,就立刻投来友好的目光,饭馆老板甚至不肯收我的饭钱。
”白求恩是谁?他有什么样的人格魅力让中国人民如此善待他的加拿大同胞?让我们从毛泽东的《纪念白求恩》中去寻找答案。
【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的生字、生词,了解文章结构,理清各段之间的内在联系。
2、通过分析课文的记叙和议论,理解本文夹叙夹议的手法及议论文中记叙的作用。
3、了解并掌握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
4、学习白求恩的伟大精神,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韶山人。
中国现代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和书法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领袖。
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背景链接】诺尔曼·白求恩(1890-1939),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生。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受加拿大共产党的派遣,白求恩率领由加拿大人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于1938年初来到中国,经延安到达晋察冀边区。
1939年10月,白求恩在医治伤员时不幸手指感染破伤风杆菌,于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省唐县因治疗无效逝世。
白求恩逝世一个月后的12月21日,毛泽东写下了《学习白求恩》这篇文章来纪念白求恩同志。
【知识链接】1、表达方式(1)叙述: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2)描写: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
(3)抒情: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
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4)议论: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2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2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2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第【1】篇〗《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白求恩同志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对技术精益求精的崇高的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精神。
2.帮助学生理解本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特点。
3.引导学生理解并学习运用课文中出现的一些常见的重要词语(尤其是成语);本文句式整齐,节奏明快有力,应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语言的说理力量。
【教学重难点】1.对白求恩同志共产主义精神的理解。
2.对文章雄辩说服力的理解。
具体表现为:事和理、情与理的高度融合;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表达方式;用对比的方式摆事实讲道理;概括而有力的语言。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纪念白求恩》是一篇议论文,可以用形象的方法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通过激情朗诵现代诗人朱子奇先生写的诗歌《白求恩纪念歌》导入。
“秋风吹着细雨,/延水奏着哀曲。
/从遥远的五台山,/传来了悲痛的消息。
/我们用无边的哀悼,/来纪念您!/这里——/河边的石头,/山上的野草,/也在为您流泪。
/但是,亲爱的白求恩大夫。
/您静静地安息吧!/在您的后面,全世界被压迫的兄弟,/已经起来了,/我们将追随您的光辉,/高举新医学的旗帜,/向白求恩开辟的道路,/勇往直前!/……”有条件也可以用多媒体放映电影《白求恩大夫》中白求恩在小庙里给伤员做手术而遭敌机袭击的场景来导入新课。
二、自读课文,扫清障碍,积累词汇,进行语言训练1.学生自读课文,勾画出文中不熟悉的或者认为有价值的字词。
教师帮助整理重点字词音形义:以身殉(xùn)职派遣(qiǎn)狭隘(ài)热忱(chén)拈(niān)轻怕重纯粹(cuì)鄙薄(bó)漠(mò)不关心殉职:为公务而牺牲生命。
狭隘:窄小,也形容心胸、见识不宽广。
鄙薄:轻视。
第13课《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体会运用对比阐述观点的好处和侧面描写的作用,提炼文章的主旨。
(重点)2.学习本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写法,领悟作者运用概括有力的语言增强文章说服力和感染力的方法。
(难点)3.理解白求恩精神的内涵,学习白求恩精神,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重点)二、教学重点1.学习本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写法。
2.理解白求恩精神的内涵。
三、教学难点1.体会运用对比阐述观点的好处和侧面描写的作用。
2.领悟作者运用概括有力的语言增强文章说服力和感染力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重要的文章——《纪念白求恩》。
白求恩是一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他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文章,了解白求恩的事迹,学习他的精神。
(二)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
字润之,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人。
代表作品有:《沁园春·长沙》《清平乐·蒋桂战争》《采桑子·重阳》《忆秦娥·娄山关》《七律·长征》《清平乐·六盘山》《沁园春·雪》《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水调歌头·游泳》《卜算子·咏梅》等。
(三)背景介绍诺尔曼·白求恩(1889-1939),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生。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受加拿大共产党的派遣,率领由加拿大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于1938年初来到中国参加抗日革命。
1939年10月白求恩在涞源摩天岭前线医院医治伤员时,不幸手指感染中毒,由于他坚持工作,肘关节又发生转移性脓疡。
于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省唐县逝世。
他最后一句话是:“努力吧!向着伟大的路,开辟前面的事业!”(四)文体知识1.议论文亦称说理文、论说文,就是讲道理、论是非。
《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

《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习白求恩的共产主义精神。
2.理解夹叙夹议的写法。
3.学习对比的手法。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学习白求恩的共产主义精神。
2.理解夹叙夹议的写法。
2.难点1.学习对比的手法。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分析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介绍白求恩的事迹,引出课题。
2.提问学生对白求恩的了解,激发学生兴趣。
2.作者简介1.介绍毛泽东的生平及主要作品。
3.朗读课文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注意字音、节奏和感情。
2.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4.整体感知1.提问: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学生默读课文,思考问题,然后小组讨论交流。
3.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赞扬白求恩的共产主义精神,批评一些人的不良行为。
5.分析白求恩的精神1.提问:白求恩有哪些共产主义精神?2.学生再次阅读课文,圈点批注,然后小组交流分享。
3.教师引导学生从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等方面分析白求恩的精神。
6.理解夹叙夹议的写法1.提问:课文是如何运用夹叙夹议的写法的?2.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分析夹叙夹议的写法。
3.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记叙是为议论服务的,议论是在记叙的基础上进行的。
7.学习对比的手法1.提问:课文运用了哪些对比手法?有什么作用?2.学生思考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3.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对比手法的作用是突出白求恩的精神,批评一些人的不良行为。
8.拓展延伸1.讨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学习白求恩的精神?2.学生发言,教师点评。
9.课堂小结1.提问: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2.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总结学习收获。
3.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毛泽东的《纪念白求恩》,通过朗读、分析,我们学习了白求恩的共产主义精神,理解了夹叙夹议的写法和对比的手法。
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也能学习白求恩的精神,做一个有道德、有品质的人。
10.布置作业1.写一篇读后感,谈谈你对白求恩精神的认识和感悟。
第13课 《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上册(人教部编版2024)

第13课《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纪念白求恩》是统编版2024新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单元主题为亲情,学习重点是朗读。
是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教读课,本单元的课文,从不同方面诠释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对人物美好品行进行礼赞,彰显出理性的光辉和人格的力量。
此篇文章就是毛泽东对白求恩同志的逝世表示沉痛悼念的纪念性文章,它高度赞扬了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共产主义精神。
革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要责任。
本课重点学习白求恩同志的优秀品德,教学过程中继续学习默读,在课本上勾画出关键语句,通过这些语句,厘清作者写作思路,体会夹叙夹议的写法。
1.培养学生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学习白求恩的精神,明确毛泽东写文章的初衷。
2.培养学生深入分析能力。
引导学生掌握对比手法及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
3.培养学生探究思考能力。
引导学生领悟白求恩精神的时代意义。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学习白求恩的精神,明确毛泽东写文章的初衷。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深入分析能力。
引导学生掌握对比手法及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曾发起了一次十大国际友人的评选活动,评选百年来对中国贡献最大、最受中国人民爱戴或与中国缘分最深的国际友人。
第三名(373万票):萨马兰奇,西班牙人,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为中国成功申办08奥运作出重大帮助。
第二名(409万票):约翰·拉贝,德国人。
在南京大屠杀期间,拯救了超过25万中国人的生命。
第一名(469万票):白求恩,加拿大人,为中国抗战献出生命的加拿大医生。
是什么让白求恩能以压倒性的优势成为对中国而言最重要的国际友人?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纪念白求恩》。
【走近作者】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
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
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
《纪念白求恩》教案
素质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写法。
2.理解文章赞扬了白求恩崇高的精神境界,引导学生追求道德修养的更高境界。
教学重点、难点
1.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写法。
2.运用对比的方法,体会对比的作用。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复习议论文的相关知识
一、论点:概念及提出的方式
二、论据:事实论据、理论论据
三、论证及论证的方法、论证的结构总分总式、总分式、分总式;
板书课题《记念白求恩》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派遣以身殉职纯粹鄙薄狭隘热忱
2.解释下列词语。
派遣:命人到某处做某项工作。
狭隘:局限在一个小范围里,不宽宏大量。
极端:达到极点。
热忱:热情。
忱:真实的情义
麻木不仁:原意是肢体麻木,感觉不灵。
这里指缺乏政治敏感和政治热情,对集体和人民利益不关心。
微不足道:不值得一提。
纯粹:不搀杂别的成分的。
漠不关心:冷淡,不关心。
拈轻怕重: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易的,害怕繁重的。
二、导入
简介白求恩生平和文章写作的时代背景。
白求恩,国际主义战土。
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师。
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支援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他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率领由加拿:大人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到中国解放区,1938年3月到达延安,不久又转赴晋察冀边区工作。
他对工作极端负任,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热忱,以精湛的医疗技术,为中国的抗日军民服务,并培养了大批医务干部,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后因抢救伤员感染中毒,1939年1l月12日在河北省唐县逝世。
白求恩逝世的一个月后的12月21日,毛泽东同志写下《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要求:朗读时要读准字音。
思考:白求恩为什么值得赞扬?我们应该学习他的哪些品质?全文共四段,各段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学生讨论、交流找出各段的中心句,并归纳各段要点。
中心句:第一段:“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
第二段:“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
第三段:“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
”
第四段:“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归纳各段要点如下:
第一部分:赞扬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
第二部分: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第三部分:赞扬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第四部分: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四、学习第一部分
思考问题,学生讨论交流。
1.这段文字分几层写的?各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分三层。
第一层:高度概括白求恩同志的主要事迹。
第二层:高度概括白求恩的思想和行动,点明本文的中心论点。
第三层:引用马列主义观点论述白求恩同志具有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2.文章开头对白求恩同志的介绍包含哪些内容?有于么作用?
明确:他是资本主义国家中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一员;年岁已大,壮心不已;肩负重担,奔赴前线;以身殉职,重于泰山。
扣住国际主义的原则概述白求恩同志的简历,是对逝者的追忆,也是论述白求恩具有国际主义精神的事实依据。
3.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他身上最本质的东西是什么么?用文中的原话回答。
明确:“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
”
五、学生朗读第一段,分叙、议两部分,加深体会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
六、小结
了解白求恩同志共产主义精神的表现之一精神;初步理解议论文中叙述的作用。
七、布置作业
1.探究、练习一。
2.选用随堂练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让学生交流搜集有关白求恩的故事,并让互相评价。
听写词语:派遣、狭隘、热忱、拈轻怕重、麻木不仁、精益求精、见异思迁、鄙薄。
二、学习第二、三部分思考问题,学生讨论交流。
1.白求恩同志的共产主义精神的第二个方面是什么?
作者为了突出这一精神,分几层来写的?
明确:白求恩同志的共产主义精神的第二个方面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分三层写:
第一层:从正面介绍白求恩的这种精神。
第二层:从侧面烘托白求恩的这种精神。
第三层:作者再次号召大家向白求思同志学习。
2.白求恩同志共产主义精神的第三个方面是什么?为什么这一部分内容写得少?
明确:第三个方面是: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白求恩大夫是个杰出的医生,他医疗技术的高超是解放区军民都了解的事,所以作者只用一句话作了概括,而不作多的论述。
3.作者在赞扬白求恩同志共产主义精神的第二、第三个方面时,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三、继续学习第四部分
1.学生朗读第四段,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加以评析。
明确:“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
后来他给我来过许
多信。
”
“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
”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堂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
2.学生当堂背诵最后一段。
四、小结纵观全文,结构上采用了总一分一总的形式。
文章概述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不寻常经历,高度评价了他的国际主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以及对技术精益求精的共产主义精神,并号召每一个共产党员学习他的这种精神。
夹叙夹议是本文语言表达的特点,叙得简明扼要,议得精当恳切,为议而叙,议从叙出,二者有机结合。
板书设计:国际主义精神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纪念白求恩、学习白求恩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共产主义精神
(中心论点)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夹叙夹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