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式小架太极拳歌诀

合集下载

陈氏太极拳密传歌诀【优质】

陈氏太极拳密传歌诀【优质】

陈氏太极拳密传歌诀【优质】陈氏太极拳密传歌诀-——陈有芹陈氏太极拳密传歌诀,是陈家沟太极拳在传延过程中便于记忆的一种教学方式,用地方语言朗读或背诵更是韵味十足,一定些程度上他更象是顺口溜,他象形的将拳式的举动或用法以顺口溜的形式一一释解,足见编写者的聪明才智,足见他为了照顾那些文化程度不高的学拳者的用心良苦. 陈氏太极拳歌诀的出现,彻底的解决了一些读书不多和识字很少的学拳者对拳理不易理解之不足.以前,太极拳和太极拳歌诀只在陈家沟内部和温县少部分地区传承,大多是父传子或娘舅传外甥,按言传身教的方式进行一代又一代延续,正所谓:太极拳学须口授,功夫无息法自修.太极拳歌诀也正式口授的一种,他在后辈们学习和感悟太极拳中起到了主导作用.很长一段时间内只作为口传,为了怕外人偷学都没有以文字记录的形式存世,也正因为这样,太极拳歌诀现在在陈家沟内部也只是这家会三言,那家懂五句,没有一家可以完整的将其背诵下来,时刻面临着失传.鉴于此,我才于1992年用功四个月将其整理并作记录.此次出书也随之奉献给广大的太极拳爱好者,真诚的希望在大家的学拳过程中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哪怕是一点点也好!陈式太极拳口传歌诀金刚捣碓金刚捣碓双手起, 重心右移往后捋,重心右移左脚上, 双手转前向左挤,重心左移右足上,拳击面门膝击裆,烂插衣揽插衣,招式奇,双手互转重心移,忽灵右足右横上,右臂横扫敌难当。

六封之闭六封之闭须放松,肩肘腕手尽显柔,肩靠肘击都用上,占敌位前吾为雄。

单鞭单鞭一势最为雄,左象箭来右似弓,要彼使劲来打吾,引动四两拨千斤。

金刚捣碓接着又来二捣碓,以左带右巧换位,肘膝松合猛震足,力点平稳不伤根。

白鹤亮翅白鹤亮翅用劲巧,左右上下妙在腰,右撑左按少定势,遇顶则丢劲要少。

斜形除了单鞭是斜形,先左后右往下拧,上擒下铲似进步,关键在于不丢顶。

搂膝搂膝只在弹抖中,忽然下沉敌落空,快速弓身抱他膝,前假后真要从容。

上三步紧跟三步进敌身,步活裆园劲要真,右来左挡我右击,要点打击敌首根。

陈氏太极拳的口诀

陈氏太极拳的口诀

陈氏太极拳的口诀太极拳也是最为常见的一种运动养生的方式。

现在我们出去锻炼也会经常看到有人在练习太极拳,那么你知道太极拳练习的要点在哪吗?下面请欣赏小编为大家带来的陈氏太极拳口诀,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1、预备势第一势来并步站,眼要平视松下肩,左胯右抽落右胯,左脚向左跨步来。

预备势来开步站,收心忘事归练拳,呼吸自然内畅长,眼要平视神内含。

2、起势两臂前搓松下肩,与肩同高变下按,右手抹眉两臂展,同时腰带右脚开。

屈膝下蹲两手起,头顶松肩手变按,右手抹眉右脚开,两手翻转抱球来。

3、揽雀尾左朋重心右移腰右转,两手抱球在胸前,提起左脚再左转,胯托左腿向前迈。

重心前移蹬后脚,上下分手左朋生,面向正前眼远视,呼吸自然顶头悬。

4、揽雀尾右朋重心后移左脚扣,重心左移两手随,腰向左转右手引,然后抱球到胸前。

腰向左转带右腿,复向右转迈右腿,重心前移弓步成,屈臂向上右朋生。

前拱后塌裆劲生,屈臂要圆易放松,意要放远内劲涌,身要平正不前倾。

捋:重心略后臂右转,随腰右转两手翻,复向左转坐后腿,手形不变随腰转。

挤:腰带右臂向右转,右臂外撑左手按,松圆远视要进身,外形不动内里转。

按:重心后移两手收,头顶肩松沉下肘,左脚蹬地两手推,上身不俯要收臀。

注意前弓和后坐,头顶收臀腰放松,后坐吸气上下随,前弓呼气上下合。

5、单鞭重心后移身法正,腰胯带动右脚扣,两手平抹向左行,与肩同高眼随行。

两手屈臂向右转,右手后伸要立掌,左手内翻到胸前,腰向左转合起手。

复向左转变勾手,右腿坐稳气下沉,后胯托起左腿迈,弓步按掌单鞭生。

6、提手上势重心后移扣左脚,重心左移松勾手,两臂平展松两肩,腰向左转提右脚。

复向右转送右腿,脚根着地合起手,右手在前与眼平,左手合到右肘下。

7、白鹤亮翅两手下履右靠生,双手翻转到胸前,右手收到小腹上,左手转圆到脸前。

腰向右转带左腿,复向左转向前点,左手下按右手托,上顶下松长身形。

8、左搂膝拗步重心不动腰右转,右手向下复后转,伸臂挑腕收耳旁,左手随腰来转动。

陈氏小架拳谱

陈氏小架拳谱

---❖陈氏太极拳小架一路名称❖---1、预备势2、金刚捣碓3、揽擦衣4、六封四闭5、单鞭6、金刚捣碓7、白鹅亮翅8、搂膝拗步9、初收10、上三步11、斜行拗步12、再收13、上三步14、掩手捶15、金刚捣碓16、披身捶17、背折靠18、青龙出水19、三换掌20、肘底看拳21、倒卷肱22、白鹅亮翅23、搂膝拗步24、收式25、闪通背;26、掩手捶27、六封四闭28、单鞭29、云手30、高探马31、左右插脚32、左蹬跟33、击地捶34、二起脚35、护心拳36、踢一脚37、蹬一跟38、掩手捶39、小擒拿40、抱头推山41、六封四闭42、单鞭43、前招后招44、野马分鬃45、六封四闭46、单鞭47、玉女穿梭48、揽擦衣49、六封四闭50、单鞭51、云手52、摆脚下岔53、金鸡独立54、倒卷肱55、白鹅亮翅56、搂膝拗步57、闪通背58、掩手捶59、六封四闭60、单鞭61、云手62、高探马63、十字脚64、指裆捶65、白猿献果66、六封四闭67、单鞭68、铺地龙69、上步七星70、下步跨虎71、摆脚72、当头炮73、金刚捣碓74、收势陈式小架太极拳对身体各部位的要求头和顶的要求:头自然竖正,头为全体之会,领一身之气,头不合,则一身之气不入。

百会穴要虚领,前顶和后顶要领平,百会穴往前一寸称前顶,百会穴往后一寸称后顶,低头就会失去前顶,会影响内气的形成,前顶是直接和丹田联系着。

低头还会造成腰、颈、椎不直,后背会紧,后背许多经络循环不畅通,尤其颈椎(大抒、风门)二穴会受到压迫,影响气血不能正常通过,宜犯头晕等毛病。

后顶也是非常重要的,后顶统领着后裆,所以后顶也不能失。

什么叫失后顶呢挺胸仰头叫失后顶,后顶失了会造成胸闷,头痛、更谈不上任督二脉循环。

眼的要求:打太极拳眼睛要平视,不准斜视、乱视、眼睛的余光看住手就行了,头如果晃、摇、摆.蓄不住内气。

拳也会打的散乱。

耳的要求:耳朵要内敛,也就是收视反听。

鼻的要求:鼻要自然呼吸,鼻梁和中线始络要保持垂直线。

陈式太极拳十三式口诀

陈式太极拳十三式口诀

陈式太极拳十三式口诀导语:陈式太极拳有陈式老架、新架之分。

老架由清初河南省焦作市温县陈家沟陈王廷所创。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陈式太极拳十三式口诀,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口诀长拳者,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也。

掤、捋、挤、按、采、挒、肘、靠,此八卦也。

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此五行也,『掤捋挤按』,即乾坤坎离四正方也。

『采挒肘靠』,即巽震兑艮四斜角也。

『进退顾盼定』,即金木水火土也。

合之则为『十三势』也。

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

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

精神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虞,所谓顶头悬也。

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所谓变转虚实也。

发劲须沉着松净,专主一方;立身须中正安舒,支撑八面。

行气如九曲珠,无往不利;运劲如百炼钢,何坚不摧。

形如搏兔之鹘,神如捕鼠之猫。

静如山岳,动若江河。

蓄劲如开弓,发劲如放箭。

曲中求直,蓄而后发。

力由脊发,步随身换。

收即是放,断而复连。

往复须有摺叠,进退须有转换。

极柔软,然后极坚刚。

能呼吸,然后能灵活。

气以直养而无害,劲以曲蓄而有余。

心为令,气为旗,腰为纛(轴)。

先求开展,后求紧凑,乃可臻于缜密也。

又曰: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

劲似松非松,将展未展,劲断意不断。

又曰:先在心,后在身,腹松净,气敛入骨,神舒体静,刻刻在心。

切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

牵动往来气贴背,而敛入脊骨。

内固精神,外示安逸。

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

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气,在气则滞。

有气者无力,无气者纯刚。

气若车轮,腰如车轴。

歌诀。

【视频】陈氏太极拳小架一层架(口令)——陈清环

【视频】陈氏太极拳小架一层架(口令)——陈清环

【视频】陈氏太极拳小架一层架(口令)——陈清环陈清环,又名陈执环。

生于1947年,陈家沟陈氏十九世传人。

陈氏太极拳第十代传承人,当代陈氏太极小架拳的优秀代表人物。

曾任陈家沟陈氏太极拳小架研究会会长,安徽临泉市陈氏太极拳小架研究会名誉会长,安徽蚌埠市陈氏太极小架研究会名誉副会长。

太极拳始祖陈王廷之后,太极拳在族内世代相传,名手辈出,各领风骚。

他们尽得先辈拳技并各有创新。

十四世陈有本拳艺炉火纯青,艺精入神,子侄辈多受其教。

陈仲甡、陈季甡、陈清平、等皆有所成,为太极拳流派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十六世陈鑫潜心著书立说,呕心沥血十三载,写成多部拳术理论著作,特别是《太极拳图说》已成为人们学习和研究太极拳的权威性理论依据。

十八世陈克忠赋性耿直,自幼随族祖、近代著名太极拳理论家陈鑫习学陈式太极拳小架十余年,在族祖的言传身教影响下,他刻苦练功,从不间断,拳艺精湛,研讨拳理,理法独到。

深得太极拳、械套路精髓,各项单、双器械,以及推手、散打、点穴、擒拿无不体用精熟,甚为师厚爱。

其师弥留之际,授以有关拳事文稿及《三三六拳谱》,嘱其严守箴规,宁缺勿滥。

忠跪泣受命。

师逝后,其力遵师训,修进功夫,对太极拳奥旨进一步领悟,一时无与伦比。

其授拳因人施教,一丝不苟,使得太极拳小架在陈家沟再一次得以普及和提高。

陈清环因受家传拳术熏陶,幼年即随三伯父陈克忠、四伯父陈克信习练小架,后又受族叔陈伯祥指点,几十年如一日,勤奋刻苦,日夜演练,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其架式低稳,身体中正,拳法细腻,连绵不断,一气呵成。

渐彻悟陈氏太极小架之精要,其太极拳小架、太极推手及各种器械的套路动作、攻防技艺及理论日臻完善。

尤其是小架的五层功夫架套路,动作稔熟流畅,缓急相得,或柔或刚,或含或露,堪称陈氏太极武林之绝。

先后参加过一些武术赛事,参加过中外友人的名家表演,均得到极高的评价。

陈清环八十年代走出家门,先后在博爱、洛阳、焦作、淮南、徐州、浙江台州、福建厦门等地授拳。

陈氏小架拳谱

陈氏小架拳谱

---❖陈氏太极拳小架一路名称❖---1、预备势2、金刚捣碓3、揽擦衣4、六封四闭5、单鞭6、金刚捣碓7、白鹅亮翅8、搂膝拗步9、初收10、上三步11、斜行拗步12、再收13、上三步14、掩手捶15、金刚捣碓16、披身捶17、背折靠18、青龙出水19、三换掌20、肘底看拳21、倒卷肱22、白鹅亮翅23、搂膝拗步24、收式25、闪通背;26、掩手捶27、六封四闭28、单鞭29、云手30、高探马31、左右插脚32、左蹬跟33、击地捶34、二起脚35、护心拳36、踢一脚37、蹬一跟38、掩手捶39、小擒拿40、抱头推山41、六封四闭42、单鞭43、前招后招44、野马分鬃45、六封四闭46、单鞭47、玉女穿梭48、揽擦衣49、六封四闭50、单鞭51、云手52、摆脚下岔53、金鸡独立54、倒卷肱55、白鹅亮翅56、搂膝拗步57、闪通背58、掩手捶59、六封四闭60、单鞭61、云手62、高探马63、十字脚64、指裆捶65、白猿献果66、六封四闭67、单鞭68、铺地龙69、上步七星70、下步跨虎71、摆脚72、当头炮73、金刚捣碓74、收势? ?陈式小架太极拳对身体各部位的要求头和顶的要求:头自然竖正,头为全体之会,领一身之气,头不合,则一身之气不入。

百会穴要虚领,前顶和后顶要领平,百会穴往前一寸称前顶,百会穴往后一寸称后顶,低头就会失去前顶,会影响内气的形成,前顶是直接和丹田联系着。

低头还会造成腰、颈、椎不直,后背会紧,后背许多经络循环不畅通,尤其颈椎(大抒、风门)二穴会受到压迫,影响气血不能正常通过,宜犯头晕等毛病。

后顶也是非常重要的,后顶统领着后裆,所以后顶也不能失。

什么叫失后顶呢?挺胸仰头叫失后顶,后顶失了会造成胸闷,头痛、更谈不上任督二脉循环。

眼的要求:打太极拳眼睛要平视,不准斜视、乱视、眼睛的余光看住手就行了,头如果晃、摇、摆.蓄不住内气。

拳也会打的散乱。

耳的要求:耳朵要内敛,也就是收视反听。

鼻的要求:鼻要自然呼吸,鼻梁和中线始络要保持垂直线。

陈式太极拳小架拳谱

陈式太极拳小架拳谱

陈式太极拳小架拳谱陈式太极拳小架拳谱1、起势 2、金刚捣碓 3、懒扎衣4、六封四闭5、单鞭6、金刚捣碓7、白鹅亮翅8、搂膝拗步9、初收 10、上三步11、斜行拗步 12、再收13、上三步14、掩手捶15、金刚捣碓 16、披身捶17、背折靠18、青龙出水19、三换掌 20、肘底看拳21、倒卷肱22、白鹅亮翅23、搂膝拗步 24、收式25、闪通背26、掩手捶27、六封四闭 28、单鞭29、云手30、高探马31、左右插脚 32、左蹬跟33、击地捶34、二起脚35、护心拳 36、踢一脚37、蹬一跟38、掩手捶39、小擒拿 40、抱头推山41、六封四闭42、单鞭43、前招后招 44、野马分鬃45、六封四闭46、单鞭47、玉女穿梭 48、懒扎衣49、六封四闭50、单鞭51、云手 52、摆脚下岔53、金鸡独立54、倒卷肱55、白鹅亮翅 56、搂膝拗步57、闪通背58、掩手捶59、六封四闭 60、单鞭61、云手62、高探马63、十字脚 64、指裆捶65、白猿献果66、六封四闭67、单鞭 68、铺地龙69、上步七星70、下步跨虎71、摆脚 72、当头炮73、金刚捣碓74、收势陈氏太极拳的拳谱河南省温县陈家沟,陈氏世传之太极拳,取法太极阴阳开合之理,运刚柔化发之劲,为中国武术之上乘者。

其根源可远溯自六百多年前,在明朝洪武七年(公元一三七四年)陈氏先祖自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迁居河南温县常阳村。

后因陈氏宗族生嗣繁衍,遂将常阳村易名为陈家沟。

陈氏族人于世居山西洪洞县之时期便素习长拳,迁居温县后,由始祖陈卜以阴阳开合之理,研究拳法,以授子孙。

历代相传,至九世祖陈王廷,参以戚继光拳经,编造拳套;以其独特缠绕运转之缠丝劲,并配合中医经络学和道家导引、吐纳之术,形成意识、呼吸及动作相互结合之内功拳法。

陈氏拳艺,世代家传,不授外姓,从十四祖陈长兴,方开先例,外传于永年杨露禅,并由杨氏引至京城,变化拳式成杨家太极拳而广为流传。

尔后亦衍生出数家不同之派别。

陈氏太极拳小架一路拳谱

陈氏太极拳小架一路拳谱

陈氏太极拳小架一路拳谱陈氏太极拳现在分为小架(也有的叫陈鑫拳架、因陈鑫所写的太极拳图说就是以小架为原型),大架(也有的叫老架),新架(又叫83式)等三种套路。

新架和老架都有一路和二路(炮锤)。

小架共有8路,第3路为看家拳,全为背式,你没听过吗,那就更没见过了。

也不是只保留了2路,而且小架的二路流传极少,陈公金鳌的弟子之一刘德轩公就会7路(不算器械、散打套路等等),第8路为太极长拳,流传到陕西洪洞。

后来小架剩下5路拳,5路锤,现在看见的是3路拳,一路锤。

现在把这 3路拳,一路锤的拳谱公布一下:陈氏太极拳小架一路拳谱1、起式2、金刚捣碓3、揽擦衣4、六封四闭5、单鞭6、金刚捣碓7、白鹅亮翅8、搂膝拗步9、初收10、斜行拗步11、再收12、前堂拗步13、演手肱捶14、金刚捣碓15、庇身捶16、青龙出水17、肘底看拳18、倒卷肱19、白鹅亮翅20、搂膝拗步21、闪通背22、演手肱捶23、揽擦衣24、六封四闭25、单鞭26、云手27、高探马28、右插脚29、左插脚30、左蹬一跟31、指地捶32、二起脚33、护心拳34、左踢一脚35、右蹬一跟 36、演手肱捶37、小擒拿38、抱头推山39、六封四闭40、单鞭41、前招42、后招43、野马分鬃44、六封四闭45、单鞭 46、玉女穿梭47、揽擦衣48、六封四闭49、单鞭50、云手 51、摆脚52、跌岔53、金鸡独立 54、朝天蹬55、倒卷肱56、白鹅亮翅57、搂膝拗步58、闪通背 59、演手肱捶 60、揽擦衣61六封四闭 62、单鞭 63、云手 64、高探马65、十字脚66、指裆捶67、白猿献果68、六封四闭69、单鞭70、铺地锦71、上步七星 72、下步跨虎73、转身摆脚 74、当头炮 75、金刚捣碓76、太极收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式小架太极拳歌诀陈式小架太极拳歌诀一、金刚捣捶先左后右不为奇,一动一静是围棋。

围到山穷水尽处,突然一捶判雄雌。

二、懒扎衣世人不识懒扎衣,伸者为阳屈者阴。

千变万化由我运,下体两足定跟基。

三、合式(六封四闭)六封四闭捋采变,顺势左捋塌外碾。

上引下松随敌意,跟步双合封中闭。

四、单鞭单鞭一势最为雄,一字长蛇亘西东。

击首尾动精神贯,击尾首动脉络通。

五、第二金刚捣捶第二金刚左转身,周身辗转手足齐。

上接单鞭非无故,下开白鹤格外雄。

六、白鹤亮翅闲来无事看白鹤,右翅舒展又一波。

能会此身转移法,神机变化在其中。

七、搂膝拗步两手平分两足开,右前左后护胸怀。

只要中间身法正,何惧周围一齐来。

八、初收浑身猬缩似纯阴,阴中藏阳任人侵。

徐徐引进人莫晓,不收不见放中巧。

九、上三步(前堂拗步)说放就放连上步,如猫扑鼠步法精。

上纵下行两手缠,下接斜行在前堂。

十、斜行拗步左足斜行开一步,左手搂膝往后行。

眼随右手中指走,搂膝斜行意理同。

十一、再收初收原接搂膝后,再收紧与斜行凑。

前所转圈犹嫌大,此圈转来愈觉小。

十二、上三步(前堂拗步)再上三步把敌追,猛虎下山腹中枵。

一转周身向前堂,遂搦捶头掩右手。

十三、掩手捶忽然有敌自左来,右拳随即向左开。

劝君有力休使尽,剩下余力扫千军。

十四、第三金刚捣捶金刚三捣方称奇,两手循环转如轮。

寂然不动若愚人,谁知阴阳在此身。

十五、披身捶两捶披身势最雄,右拳直往小腹奔。

两手分开皆倒转,一捶击中便伤人。

十六、背折靠右拳落在神庭上,左拳岔住左腰间。

眼神注定左足尖,背折一靠更无偏。

十七、青龙出水顶精领起身法正,裆间撑合半月圆。

右手撤回又一拳,此为太极变中拳。

十八、肘底看捶肘底看捶叶底花,好似仙桃垂肘下。

果能识得拳中趣,三十六宫都是春。

十九、倒卷肱左顾右盼倒卷肱,两手更迭转无声。

退中寓进阴阳变,首莫仰来腿莫颠。

二十、第二白鹤亮翅又展白鹤右翅开,虚擎两手护胸怀。

沉肘压肩蛾眉肖,一点灵机在心裁。

二十一、第二搂膝拗步搂膝拗步今又来,扣合周身护官骸。

两手护膝前后心,四面八方任人侵。

二十二、闪通背前人留下闪通背,右掌劈下大转身。

肩臂何由号闪通,督至长强是正中。

二十三、第二掩手捶举足前进向左催,拳力如风又如雷。

问尔缘何进一步?要为下势伏胚胎。

二十四、第二懒扎衣一主一宾全在心,周身一齐合住劲。

有心无心中间寻,用心太过也为错。

二十五、第二合式(六封四闭)人说此势犹嫌嫩,我谓敛形着最老。

右掌向里指朝天,左掌亦收近乳边。

二十六、第二单鞭中气行于手足中,不刚不柔自雍容。

下接云手是去路,八体*关紧记在心。

*顶裆心眼.耳手足腰二十七、云手两手转环在左右,两足横行步法奇。

来回运气恒不已,足随手运转如神。

二十八、高探马上下手足各相随,后往前转莫迟迟。

只分身法转不转,击搏各有各新奇。

二十九、右擦脚先将左脚往右横,上抬右足面展平。

右手从左先绕转,上打下踢两相迎。

三十、左擦脚右脚踢罢横着落,再飞左脚左手迎。

扣合全身自有力,不偏不倚是英雄。

三十一、左蹬跟踢罢左脚左转身,左脚提起向左蹬。

左右齐舒列两边,身法端庄正无偏。

三十二、上三步此次三步又不同,手脚缠法最要紧。

上下相随一气通,大开大合步法灵。

三十三、击地捶放开左脚往前贪,左拳护在神庭上。

右拳下击真要命,然后转身欲飞天。

三十四、二起脚中气提来臂力刚,连环二起上飞扬。

顶精领起往上升,翻身腾空如飞龙。

三十五、护心捶(兽头式)瞪眼搦拳像最凶,机关灵敏内藏胸。

左足虚点先蓄势,何人识此大英雄。

三十六、踢一脚欲扬先抑养太和,左脚提起往上扬。

若遇英雄初到此,一脚踢倒万重山。

三十七、蹬一跟收回左脚右转身,再将右脚向右蹬。

蹬跟须用后跟力,翻身掩手照胸击。

三十八、第三掩手捶右足转落左足前,再将左足迈向前。

右拳须用膊上力,一击人都乱马蹄。

三十九、小擒打后脚跟随左足前,左脚抬起再往前。

左手提起似遮架,右手一掌直攻坚。

四十、抱头推山转身抱首往前进,双手推入巨涛间。

此身有力须合并,更得留心脊背间。

四十一、第三合式(六封四闭)要想此势合得好,内外三合最紧要。

外若空虚智谋高,半虚半实谁能料。

四十二、第三单鞭若有人兮称刚强,声东击西计最良。

岂知太极元气转,为用全鞭孰敢当。

四十三、前招眼顾左手是前招,上领下打把客邀。

前面有敌前招应,留有余地防后招。

四十四、后招左脚后撤右脚边,随之右脚再往前。

前虚后实身灵敏,右手一掌直攻坚。

四十五、野马分鬃一人独入万人中,野马分鬃入敌群。

两手旋转用穿靠,左右连环破敌欺。

四十六、第三懒扎衣近身屈肘用努力,去远何能不展肱。

况兼敌人来无定,运化全在一心中。

四十七、第四合式(六封四闭)棚履挤按须认真,两手合在胸当中。

人说此中多妙术,浩然一气运天真。

四十八、第四单鞭第四单鞭象坎离,闲拉无事不为奇。

弓弦一卸屈必张,一缕中气随势扬。

四十九、玉女穿梭天上玉女弄金梭,一来一往织绫罗。

谁知太极拳中象,免走鸟飞拟如何。

五十、第四懒扎衣破围全赖懒扎衣,屡次分疏识者稀。

即擒即纵缠丝精,须于此内会天机。

五十一、第五合式(六封四闭)身法端庄正无偏,浩然元气贯中间。

左脚点地虚中实,右脚平踏两膝屈。

五十二、第五单鞭左足从容向左方,转用单鞭一命亡。

果能识得真主宰,人生何处不阴阳。

五十三、第二云手两手往来运一周,上下气机不停留。

自古太极皆如此,何须身外妄营求。

五十四、摆脚跌岔右脚一摆已难猜,又为两翼落尘埃,不是肩肘能破敌,一足蹬倒凤凰台。

五十五、金鸡独立耸身直上手擎天,左手下垂似碧莲。

金鸡宛然同独立,不防右膝暗中悬。

五十六、朝天蹬右足落下左足悬,上伸左掌蹬朝天。

英才若会其中意,仿效金鸡一脉传。

五十七、第二倒卷肱朝天蹬下倒卷肱,左手先回快如风。

左手转毕右手转,退行真是大英雄。

五十八、第三白鹤亮翅第三白鹤羽毛丰,左旋向右术最工。

此中含蓄无限意,又是引人落到空。

五十九、第三搂膝拗步搂膝拗步至第三,回应前伏兴中酣。

四面八方皆有备,功成始悟不空谈。

六十、第二闪通背再将右手御前敌,身后敌人复搂腰,岂知我腰忽弯下,臀骨上挑敌难逃。

六十一、第四掩手捶一声霹雳出尘埃,万物群惊百里雷。

右手自下往左击,如同天上响惊雷。

六十二、第五懒扎衣独伸右手似见龙,左手盘回左面封。

自有太和元气宰,一阴一阴护前胸。

六十三、第六合式(六封四闭)太和元气到静时,不静不见动之奇。

六封似闭谁能喻,唯有达人只自知。

六十四、第六单鞭六次来复运转奇,一点灵气从心起。

此气行于手足中,不刚不柔自雍容。

六十五、第三云手一来一往手再运,旋转与前不差分。

双手循环如转轮,两手领足并步行。

六十六、第二高探马八尺以上马号龙,吴山独立第一峰。

只为欲乘千里疾,高探超奢马服封。

**伯益之后超奢封为马服君六十七、十字脚两面交手较短长,上下四旁皆可防。

山穷水尽疑无路,右脚一扫破铜墙。

六十八、指裆捶左肱右足扫三军,转身右手捣黄龙。

能入虎穴取虎子,敢教英雄不英雄。

六十八九、白猿献果白猿献果礼非轻,右拳直取敌中胸。

上击下打原无样,只此一击定乾坤。

七十、第七合式(六封四闭)自古世事各不同,打拳岂有一样行。

近身屈肘用努力,右肩侧靠左脚跟。

七十一、第七单鞭第七单鞭旨归宗,长蛇一字势若重。

若问此中真消息,须寻脊背骨节中七十二、铺地锦未被人推身落地,如何下体落尘埃。

下惊上取君须记,颔下得珠逞其才。

七十三、上步七星起身上步七星捶。

妙手无处不浑然。

任他四围皆是敌,此身一动悉颠连。

七十四、退步跨虎右手上擎山岭压,左肱下跨虎身牢。

一虚一实足相异,转身一动服儿曹。

七十五、双摆莲右手上托倒转躬,先卸右肱让英雄。

转身两手往左击,右脚横扫夺天工。

七十六、单头炮开合刚柔顺自然,一扬一抑理循环。

当头一炮人难御,动静形消太极拳。

七十七、第四金刚捣捶外保君王内保身,全凭太极真精神。

此中甘苦都阅遍,不愧当今绝妙人。

陈式太极拳小架的特点身法:“身忌上蹿胡乱摆,宁低不高行平线”。

行拳走架身体不可忽上忽下,左右乱摆;意向下沉,重心放低,重心基本保持在一个水平线上(个别动作如摆脚下岔、金鸡独立、铺地龙等除外)。

手法:“双手相合勿翻动,微贯一气指肚间;上行不过眉,下行似松开;内转拇指界中线,外运勿探、沉肘尖;莫贪莫夹、束肋毛肤相挨”。

两手向合,四六阴阳;瓦隆掌,大、小指向合,意贯母、食、中指;手的运动范围以身体中线为界,左、右手各管半边,向上行不超过眉毛,向下行意想松开;出手勿贪,回手勿夹,留有余地,中规中矩。

步法:“脚踏忌八、丁,切记合足尖;内脚掌踏地偏重,大二趾领先;以脚跟转换,步大一腿长,步小一竖脚”。

基于开胯圆裆的需要,要求两脚基本保持平行,忌八字脚、丁字脚(造成两胯根不成窝状,裆部失去弧形,成“人”字裆即尖裆,不能实现圆裆);从胯向下内缠(逆缠),落在脚掌内侧大、二足指上;出步勿贪,伸缩自如,大步不超过一腿长,小步不小于一竖脚。

宁进不退,下在上先”。

重心宁进不退;转换下在上先。

眼法:“神送前手头忌晃动”。

神意在前手,但目光并非死死盯住前手,头也不能随手晃动。

劲法:“裆贵开圆,莫扭莫涮”。

臀部放松,向两侧外泛,使胯从两侧向前、内裹,胯根里掖,形成后开前合,实现圆裆;裆为腰腿之枢纽,在运动旋转中,是由趾而胫而股而会阴,由身(命门)而肩而肱而桡骨、尺骨直缠至指梢的“缠丝劲”,也叫“螺旋劲”;阴阳转换时,胯走后、下弧;胯似托盘,切记不能扭、不能涮;两胯走“∞”劲不断,背丝扣型循环缠;劲需走满,无过无不及。

立圆多、平圆少。

划圈走立圆是为了在松沉圆转的条件下,实现力从脚起,自下而上的传递。

另外,走立圆也容易保持身体的稳定。

所以小架走圆多为立圆,或有小角度的倾斜。

整圆多、弧线少。

整圆是为了劲路的完整,减少不必要地重复蓄劲,实现化、打连贯,出击迅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