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第二单元测试题
哲学与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

哲学与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一、单项选择(每题2分)哪种说法的哲学思想一致B.谋事在人、成事在天、C.存有就是被感知D.天不变、道亦不变2.世界万物形态各异,它们所具有的共同特性是A.看得见、摸得着B.客观实在性C.可知性D.多样性3.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根本属性是A.客观实在 B.发展 C.运动 D.规律4.我国历史上有很多关于月亮的传说,如“嫦娥奔月”,有很多关于月亮的名言佳句,如“露是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而动物只能在月光下从事它们的本能活动。
这说明A.人的意识是从动物的心理发展而来的B.意识活动是人类特有的,它和动物的心理有本质区别C.人能反映事物,而动物则不能 D.一切物质都具有反应特性5.36年改革开放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观点,改变了人们对人对事的态度,对政府的政务由“不知”到“求知”,这反映的哲学道理是①物质决定意识②实践是理解的来源和动力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④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6.民谚“南人不梦驼,北人不梦象”说明了A.意识决定存有的变化 B.意识反作用于存有C.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存有决定意识7. 唯物主义的发展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唯物主义都认为A.物质可归结为某种具体事物 B.物质与运动不可分C.先有物质后有意识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8. 唐代诗人白居易说过:“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
以有时有限奉无极之欲,而法制不生期间,则必物暴殄而财乏用矣。
”自居易的这—理解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想问题办事情要:A.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B.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C.发挥意识对事物的促动作用 D.从主观出发9.古希腊哲学家家泰勒斯提出“水是万物的始基”。
中国春秋时代《管子》一书中也指出“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
他们的观点属于A.唯心主义的观点 B.科学的物质观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10. 某地几年前耗资上百万元修建的喷灌工程因为脱离当地实际,几乎成了摆设,当地群众称之为“废品工程”。
哲学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

哲学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班别:姓名:学号:成绩:一、单项选择题(下列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每题2分,共40分)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其中“客观实在”是从()A.自然界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B.社会事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C.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属性D.万事万物的总和2.对意识的认识是多角度的,下列属于从意识的本质角度看的是一()A.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B.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C.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D.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3.人们对未来的预测,应该这样认识一()①它也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②它是根源于现阶段的客观事物③它有正确和错误的区别④它属于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形式.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 D.②③④4.就其根源讲,意识是.()A人脑的机能,来源于人脑 B.物质的反映,来源于物质C自然界的产物,来源于自然界 D.社会的产物,来源于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几百年来,虽然从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但其社会制度的性质始终是资本主义。
据此回答5^-7题。
5.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以后,已经从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
这一事实蕴涵的哲理是()A.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B.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C.物质的运动具有绝对性D.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6.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几百年来,虽然不断发展,但其社会制度的性质始终是资本主义。
这说明()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B一成不变的事物是存在的C.静止是永恒的、无条件的D.事物在变化发展的过程中有存在着相对静止7.上述事实说明()A.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B.因果联系是普遍存在的C.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物质承担者D.任何整体都是由部分组成的我国著名科学家严济慈在回答发展科学、做学问的主要经验时,经常讲:“敢于好高鹜远,善于实事求是。
据此回答题。
哲学第二单元单元测试

第二单元检测试卷一、单选题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曾经作出过暗能量的假设。
2008年8月23日,一个科学小组在研究中借助美国“威尔金森微波各向异性探测器”拍摄到了宇宙婴儿时期的一张照片,这张照片证实了一个神奇得让人无法置信的图景:用以构成恒星、树木、人类的普通物质只占4%,另有23%的是诡异的暗物质,余下的73%则是暗能量。
另外,中国和意大利的科学家也正在借助粒子加速器实验合作寻找暗物质的粒子。
这些成就在人类探索宇宙奥秘和物质基本结构的道路上无疑是一个光辉的里程碑。
据此回答l、2题。
1.从哲学上看,暗物质和暗能量的发现表明了( )A.自然界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宇宙问根本不存在什么上帝B.新事物总是层出不穷的C.世界的本质只有随着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才能得以被证实D.承认自然的客观性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2.从爱因斯坦的假设到现代科学的证实,暗物质和暗能量的发现过程表明( )A.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看本质D.科学实验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有力杠杆3.2004年8月,中国浙江沿海受到“云娜”台风的侵袭,在当地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奋战下,台风给当地造成的损失被降到最小;一个月后,风暴“珍妮”经过海地,造成600多名海地人丧生。
海地是美洲最贫穷的国家之一,对森林的长期滥砍滥伐使海地承受自然灾害的能力非常脆弱。
中央气象台准确地预报了这次台风,在台风来临之前,浙江全省共转移40多万人.这说明( )A.人们能认识和改变规律B.规律具有客观性C.人们能限制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减少损失D.人们可以利用规律为人类谋福利物理学家把由反粒子组成的物质称作反物质,1928年英国物理学家狄拉克预言反物质的存在。
1997年美国科学家发现在银河系上方约3500光年处有一个喷射反物质的反物质源。
2002年欧洲核子研究中心首次成功地对反物质原子的内部结构和物理特性进行了研究。
哲学生活第二单元检测试卷

第二单元检测试卷(本试卷共100分)第1卷(选择题,共60分)一、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42分) 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曾经作出过暗能量的假设。
2020年8月23日,一个科学小组在研究中借助美国“威尔金森微波各向异性探测器”拍摄到了宇宙婴儿时期的一张照片,这张照片证实了一个神奇得让人无法置信的图景:用以构成恒星、树木、人类的普通物质只占4%,另有23%的是诡异的暗物质,余下的73%则是暗能量。
另外,中国和意大利的科学家也正在借助粒子加速器实验合作寻找暗物质的粒子。
这些成就在人类探索宇宙奥秘和物质基本结构的道路上无疑是一个光辉的里程碑。
据此回答l。
2题。
1.从哲学上看,暗物质和暗能量的发现表明了( )A.自然界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宇宙问根本不存在什么上帝B.新事物总是层出不穷的C.世界的本质只有随着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才能得以被证实D.承认自然的客观性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2.从爱因斯坦的假设到现代科学的证实,暗物质和暗能量的发现过程表明( ) A.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看本质D.科学实验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有力杠杆3.2020年8月,中国浙江沿海受到“云娜”台风的侵袭,在当地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奋战下,台风给当地造成的损失被降到最小;一个月后,风暴“珍妮”经过海地,造成600多名海地人丧生。
海地是美洲最贫穷的国家之一,对森林的长期滥砍滥伐使海地承受自然灾害的能力非常脆弱。
中央气象台准确地预报了这次台风,在台风来临之前,浙江全省共转移40多万人.这说明( )A.人们能认识和改变规律B.规律具有客观性C.人们能限制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减少损失D.人们可以利用规律为人类谋福利物理学家把由反粒子组成的物质称作反物质,1928年英国物理学家狄拉克预言反物质的存在。
1997年美国科学家发现在银河系上方约3500光年处有一个喷射反物质的反物质源。
哲学第二单元测试

哲学第二单元试卷满分100分时间70分钟一、客观题(共60分,每小题2分)1、2010年9月27日,由文化部、山东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三届世界儒学大会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隆重举行。
我们学习和研究儒学文化的目的是A.追求真理B.使人全面发展C.指导实践D.给人智慧2、下列选项中对哲学的认识正确的是( )A.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B.哲学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方法C.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D.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升华3、爱因斯坦说:“如果把哲学理解为在最普遍和最广泛的形式中对知识的追求,那么,显然,哲学就可以被认为是全科学研究之母。
“这说明A.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汇集B.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意义C.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D.哲学是对自然科学的概括和升华4、近代学者王国维把诗歌的意境分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有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据此,下列诗句中属于“有我之境”的是()A.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B.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C.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D.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5、下列观点属于唯心主义的有()①万物皆是一理,有理则有气,天者,理也②天下无心外之物,心包万物,心包万理,万物皆在我心中③人为天命所主宰④理在物先,理在事先,理是万物之本⑤画饼充饥⑥削足适履⑦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A.①②⑤⑦B.①②③④⑤⑥C.①②③D.①②③④⑤⑦6、中国古代有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下列能体现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的是()①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②是非难辨③气者,理之依也④心外无理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7、“几十年的经验使我深刻体会到,学点哲学的确可以使人做事情少犯错误,做研究少走弯路。
下列观点与“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振声的上述感悟相一致的是()A.各门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B.哲学是人类对某一具体领域规律的概括C.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D.哲学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8、“人是一部机器,所以人对自然界的反映是一种照相式活动。
哲学第二单元

测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共40分。
)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这里的“客观存在”是指()A.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B.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C.自然界中可以直接感知的事物D.世界上一切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的总称太空育种大南瓜2.人类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不仅能有意识地获取大自然提供的丰富食物,而且能有意识地进行杂交育种、太空育种。
据不完全统计,自1987年以来,有800多个植物种子乘坐我国发射的返回式卫星进行太空育种试验,培育出一批高产、优质的农作物新品种,产量比原来普遍增长10%~20%。
如太空水稻蛋白质含量比原来提高了8%~12%,还有果大、质优、抗病性强的太空青椒的平均果重较原种提高70%,最大单果重达700克。
太空试验室为人类提供的还远远不止这些,还有新药品、新材料、新物种……这说明()A.人类有意识的活动,已使自然界的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B.自然物人工化的基础与前提只能是人的意识C.人类只要发挥自己的能力,就能有意识地制造出许多自然界原来没有的东西D.人类只能根据自然物本身的属性与规律有意识地利用和改造自然物3.“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
”唐代诗人李贺的这一诗句体现了()A.世界上存在无物质的运动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C.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D.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4.一只虫卵逐渐长成一只笨拙的毛毛虫;毛毛虫慢慢变硬,成为不会动的蛹;成虫成熟后,从蛹中破壳而出,当展开翅膀时,它终于可以自由地飞了。
从蝴蝶成长所要经历的卵、幼虫、蛹、成虫这一过程中,我们认识到()①一切事物的存在与发展,都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②运动是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方式,是静止的特殊状态③辩证的否定就是事物通过自我否定彻底脱离原有的自我④辩证的否定既是事物联系的环节,也是事物发展的环节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5.“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哲学第二单元测试题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检测题(一)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2×30=60)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这里的“客观实在”是( )A.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B.所有有形的物体C.万事万物共同的属性和本质特征D.高山、河流等自然事物2.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这是因为( )①地理环境是客观的②人口因素是客观的③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完全自发的④生产方式是客观的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3.“树欲静而风不止”这句话反映了( )A.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物质的C.自然物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 D.物质就是指树、风等自然物4.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 )A.五种基本运动形式的总和 B.意识以外的所有变化C.自然界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D.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5.正确表述运动、静止、条件之间关系的是( )A.在一定条件下,任何事物都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即特殊的运动状态B.对某一事物来说,运动并不一定是无条件的C.对某一事物来说,静止并不一定是有条件的D.在一定条件下,任何事物都处于运动状态6.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我国唐代著名僧人慧能也有相同的观点。
《坛经》记载:时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一。
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毕尔生和慧能的观点属于( )A.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B.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C.把物质和运动结合起来的观点 D.神创论观点7.下列选项中不能称之为规律的是( )A.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 B.日出东方C.新陈代谢 D.万有引力8.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流行用语不断丰富。
从哲学上看,这一事实说明()A、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B、物质不能离开意识而单独存在C、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D、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9.哈佛商学院的教授曾经将一张图片分给两组学生(图片中的女性既似少妇又像老妇)。
2024届高考《哲学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

2024届高考《哲学生活》其次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共40题,60分)1、(2024·山东卷).图7既可以看成正在对视的两个人,也可以看成一个酒杯。
这表明A.运动是客观事物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B.人们的相识结果是由相识的主题确定的C.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而有选择的D.人们的相识活动可以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2、(2024·北京卷)徐悲鸿偏爱画马,听马蹄得得,看马迎风奔驰,他觉得是一种精神享受,心仿佛在和马一同驰骋。
这表明,作为对世界的一种反映形式的艺术作品A.受到艺术家生活环境的深刻影响B.源自于艺术家的技艺和艺术天分C.离不开艺术家的生活感悟和情感D.取决于艺术家的执着努力和勤奋3、(2024·新课标卷)木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人们对它充溢无限遐想。
为了解木星的形成、进化和结构等,在最新航天科技的支持下,美国预料于2024年8月放射新的木星探测器“朱诺”。
对木星的科学探测活动将进一步佐证①人类的新奇、爱好和遐想是推动有关木星相识的干脆动力②现代科技和探测手段的发展推动有关木星相识的深化发展③实践发展提出的客观须要是推动有关木星相识的根本动力④严密的逻辑和细心的打算能确保木星探测实践的如期成功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4、(2024·全国卷)历史学家通常认为,在谛视困难历史问题时不能轻率地下结论。
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①不同的相识主体对困难历史问题的相识总是不同的②真理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而是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③困难历史问题本质的暴露和呈现必定须要一个较长的过程④人们对困难历史问题的相识受所处社会实践水平的限制A. 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5、(2024·江苏卷)黑格尔说:“真理是在漫长地发展着的相识过程中被驾驭的,在这一过程中,每一步都是它前一步的干脆接着。
”这说明真理①在相识过程中不断被推翻②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超越自身③是详细的、有条件的④在相识中不断超越历史条件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 (2024·全国卷)医学临床实践表明,人的思维活动的敏捷多变性与其大脑的“扣带前回”区域相关联,有人宠爱“钻牛角尖”往往与该区域的“换挡装置”出现故障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检测题一、单项选择题1.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
但孔子的真实形象却无从准确考证,中国孔子基金正式推出“孔子标准像”后,引起了各界很大的反响和争议,有人说像,有人说不像。
这说明A.人们的意识对对象的反映具有主观随意性B.人们认识对对象的过程就是创造对象的过程C.“孔子标准像”的像与不像并无客观根据D.“孔子标准像”是一种有一定历史根据的艺术再现2.孔子关于“民无信不立”“和而不同”等思想精华,对于今天建设和谐社会,增强民族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一论述A.属于唯心主义B.坚持了时间第一的观点C.强调了意识的能动性D.体现了意识的决定作用2011年的下半年,神舟八号和我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陆续发射,并将于2012年完成交会对接试验。
回答3—4题3.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实行“三步走战略”:第一步是发射无人和载人飞船,第一步的任务已经完成;第二步是继续突破载人航天的基本技术,发射神六、神七标志着中国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二步计划;第三步建立永久性的空间试验室。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三步走”战略表明A.事物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B.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C.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 D.量变自然会引起质变4.从“神一”到“神七”,每一次的发射都进一步优化,每一次飞行都有所完善,每一次空间实验都有新的收获。
这说明A.实践不断推动认识向前发展B.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C.意识能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D.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5.“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蕴涵的哲理是A.规律是客观,人能认识和利用规律B.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C.人能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谋福利D.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6.实现未来的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从而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哲学依据是A.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 B.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C.正确对待内因和外因 D.办事情想问题抓主要矛盾7.黑格尔认为,实践就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去“规定”和改造客观世界。
这一观点否认了实践的A.客观物质性B.无限上升性C.主观能动性D.社会历史性8.下图为2011年世界园艺博览会吉祥物“长安花”。
吉祥物的头发像一朵正在盛开的石榴花,显得活泼生动,体现了吉祥物出生地的地域文化和民俗气息,卡通化的面部表情亲切友好,圆圆的大眼睛一眨一眨地欢迎五湖四海的宾客,圆润的身体可爱而俏皮,说明了生活的和谐和美好,微微翘起的小手表达了向全世界游客的欢迎和期待。
吉祥物“长安花”的设计表明①意识的根源在于客观存在②实践决定于认识③合理想象和创造性思维不可分④艺术创作是意识能动性的集中表现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9.下列诗句中,与“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包含哲理相一致的是A.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B.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C.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D.沉盘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10.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这说明①物质和意识不可分②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③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④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1.一些“网瘾少年”,陷于网络游戏中的虚拟世界不能自拔,甚至个别青少年以一些极端的方式去“实现”在虚拟世界里追求的目标。
他们之所以如此做,原因在于A.人们难以认识客观存在的世界B.虚拟世界比现实世界美好C.把思维的结果看成了客观真实的存在D.青少年具有创新精神12.青少年大多也能理性地意识到,网络游戏上瘾,严重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
但仅仅理性地认识到这一点并不能顺利地戒掉网瘾,究竟是今天戒掉还是明天再戒?可不是容易作出决断的事。
于是他们总把戒掉网瘾的最后期限推到明天。
这说明A.人们的理智是靠不住的B.由认识到行动需要决心和毅力C.人们的认识是一个无限反复的过程D.客观因素会妨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中国古典诗词非常注重创造“意境”。
回答13—14题。
13.意境既是诗人个人情感的流露,也是外在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反映和再现,这种情境相融的境界往往使人回味无穷。
意境充分体现了A.主观和客观的统一B.形式和内容的统一C.个人和社会的统一D.自然和社会的统一14.对“造境”而言,无论如何虚构,“其材料必取之于自然,而其构造也亦必从自然之法则。
故虽理想家亦写实家也”。
王国维的这一观点A.否认了事物之间质的区别B.否认了意识的能动作用C.承认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D.承认了意识先于物质而存在15.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通过的“巴厘岛路线图”指出,除非人类认识到气候变化的长期影响并采取切实行动来减缓这种影响,否则人们所熟悉的自然界“将不再存在”。
这提醒我们A.必须尽快地创造和利用自然规律B.必须放弃工业化的发展道路C.必须从根本上控制自然界的运动变化D.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台风是一种破坏力很强的灾害性天气系统,台风过境时常常带来狂风暴雨天气,引起海面巨浪,严重威胁航海安全。
登陆后,可摧毁庄稼、各种建筑设施等,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
回答16—18题。
16.利用气象卫星资料,可以确定台风中心的位置,估计台风强度,监测台风移动方向和速度,以及狂风暴雨出现的地区等。
以上内容A.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正确认识B.是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C.属于真理的范畴D.是正确的世界观17.目前科技无法阻止台风的到来,也无法改变台风行进的路线,但人们可以预测台风的到来并做好防范工作,把损失减至最低。
这表明A.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B.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战胜台风C.客观实际的发展离不开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D.人们只有不断提高科技水平,才能改变台风形成的规律18.由于强热带风暴极大影响了灾区的生产生活,台风登陆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将灾害带来的损失降低到了最低限度。
这反映出A.世界上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B.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D.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19.改革开放以来,解放思想孕育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创造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如果举办我国改革开放成就展,你认为最恰当的主题应该是A.客观决定主观,实践产生理论B.思维决定存在,创新推动发展C.思想引领实践,改革促进发展D.否定带来进步,改革促进发展20.技术创新之所以要注重提高人的观察力、分析力、抽象概括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及创造力、想象力等,是在为A.人的认识能力制约着对真理的认识B.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事物C.能力是人的意识的主要内容D.提高这些能力,就能够实现技术创新二、非选择题21.2011年4月12日,是人类载人航天活动50周年纪念日。
我国家的载人航天还处于发展阶段,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这是我国航天人尊重科学,以科学的精神、科学的理念、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机制推动工作,大胆探索创新、自强不息、勇于超越、埋头苦干的结果。
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探索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和重大科技工程的科学管理模式和方法,积累了新形势下组织实施重大科技工程的重要经验;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证明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计划、程序、步骤等举措是科学的。
(1)结合材料说明我国航天人是如何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的?(2)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成功实施,反映了实践决定认识的哪些道理?22.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过程中产生的伟大理论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丰富发展了这个理论体系,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胡锦涛强调,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运用真理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党对待马思克主义态度的正确性。
23.2011年4月14日,纪念青海玉树强烈地震一周年活动在地震重灾区玉树县结古镇隆重举行。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发表讲话指出,玉树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召开会议,分析形势,周密部署,科学决策,领导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取得了抗震救灾的重大胜利。
并号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为夺取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全面胜利努力奋斗。
(1)结合材料说明党和政府在抗震救灾中是怎样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2)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道理,说明我们应怎样弘扬抗震救灾精神。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检测题参考答案1.D 2.C 3.B 4.A 5.A 6.B 7.A 8.A 9.C 10.B 11.C 12.B 13.A 14.C 15.D 16.B 17.A 18.B 19.C 20.A21.(1)①规律具有客观性,要求我们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我国航天人尊重科学,以科学的精神、科学的理念、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机制推动工作,做到了按客观规律办事。
②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航天人大胆探索创新,自强不息,勇于超越、埋头苦干,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
(2)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载人航天工程的成功实施,探索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和重大科技工程的科学管理模式和方法,积累了新形势下组织实施重大科技工程的重要经验。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载人航天工程的成功实施,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载人航天工程的成功实施,证明了我国探月工程的计划、程序、步骤等举措是科学的。
22.①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是客观的。
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
②真理是具体有条件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我们党根据我国国情和革命与建设的实际,在实践中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发展真理。
我们党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23.(1)①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
党和政府分析形势,周密部署,科学决策,抗震救灾。
②人能动地认识世界。
党和政府及时召开会议,周密部署,有目的、有计划、主动创造性地组织抗震救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