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声甘州(柳永)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_宋词鉴赏_宋_柳永

鉴赏
此词抒写了作者漂泊江湖的愁思和仕途失意的悲慨。 词中表达了作者常年宦游在外,于清秋薄暮时分,感叹 漂泊的生涯和思念情人的心情。这种他乡做客叹老悲秋 的主题,在封建时代文人中带有普遍意义。但作者在具 体抒情上,具有特色。
鉴赏
上片描绘了雨后清秋的傍晚,关河冷落夕阳斜照的 凄凉之景;下片抒写词人久客他乡急切思念归家之情。 全词语浅而情深,融写景、抒情为一体,通过描写羁 旅行役之苦,表达了强烈的思归情绪,写出了封建社 会知识分子怀才不遇的典型感受,从而成为传诵千古 的名篇。
鉴赏
“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实际上这是全词中心。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这两句向自己发问, 流露出不得已而长留他乡的凄苦之情,回顾自己落魄 江湖,四处漂泊的经历。扪心自问究竟是为了什么原 因。问中带恨,发泄了被人曲意有家难归的深切的悲 哀。有问无答,因为诗人不愿回答。一个“叹”字所 传出的是千思百回的思绪,和回顾茫然的神态,准确 而又传神。
创作背景
柳永出身士族家庭,从小接受儒家思想文化熏陶, 有求仕用世之志。因其天性浪漫,极具音乐天赋,适 逢北宋安定统一,城市繁华,开封歌楼妓馆林林总总, 被流行歌曲吸引,乐与伶工、歌妓为伍。初入仕,竟 因谱写俗曲歌词,遭致当权者挫辱,而不得伸其志。 他于是浪迹天涯,用词抒写羁旅之志和怀才不遇的痛 苦愤懑。《八声甘州》即此类词的代表作。其具体创 作时间未得确证。
注释
10 淹留:长期停留。 11 佳人:美女。古诗文中常用代指自己所怀念的对象。颙 (yóng)望:抬头凝望。颙,一作“长”。 12 误几回: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只当作心上人的归舟。 天际,指目力所能达到的极远之处。 13 争(zhēng):怎。处:这里表示时间。“倚栏杆处” 即“倚栏杆时”。 14 恁(nèn):如此。凝愁:愁苦不已,愁恨深重。凝, 表示一往情深,专注不已。
北宋-柳永《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原文、译文及注释

北宋-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原文、译文及注释题记:《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
此词抒写了作者漂泊江湖的愁思和仕途失意的悲慨。
上片描绘了雨后清秋的傍晚,关河冷落夕阳斜照的凄凉之景;下片抒写词人久客他乡急切思念归家之情。
全词语浅而情深,融写景、抒情为一体,通过描写羁旅行役之苦,表达了强烈的思归情绪,写出了封建社会知识分子怀才不遇的典型感受,从而成为传诵千古的名篇。
柳永出身士族家庭,从小接受儒家思想文化熏陶,有求仕用世之志。
因其天性浪漫,极具音乐天赋,适逢北宋安定统一,城市繁华,开封歌楼妓馆林林总总,被流行歌曲吸引,乐与伶工、歌妓为伍。
初入仕,竟因谱写俗曲歌词,遭致当权者挫辱,而不得伸其志。
他于是浪迹天涯,用词抒写羁旅之志和怀才不遇的痛苦愤懑。
《八声甘州》即此类词的代表作。
其具体创作时间未得确证。
原文: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北宋-柳永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阑杆处,正恁凝愁!翻译: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面对着潇潇暮雨从天空洒落在江面上,经过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寒凉清朗。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凄凉的霜风一阵紧似一阵,关山江河一片冷清萧条,落日的余光照耀在高楼上。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到处红花凋零翠叶枯落,一切美好的景物渐渐地衰残。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只有那滔滔的长江水,不声不响地向东流淌。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不忍心登高遥看远方,眺望渺茫遥远的故乡,渴求回家的心思难以收拢。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叹息这些年来的行踪,为什么苦苦地长期停留在异乡?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想起美人,正在华丽的楼上抬头凝望,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
【2024版】高中语文课件:-语文版必修三《八声甘州》课件

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 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 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 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 归思难收.叹来年踪迹,何事苦淹 留?想佳人,妆楼顒望,误几回, 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 正恁凝愁.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一番洗清秋
苒 苒 物 华 休
是 处 红 衰 翠 减
唯有长江水 无语东流
归 思 难 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望 故 乡 渺 邈
不 忍 登 高 临 远
叹年来踪迹 何事苦淹留
误 几 回 天 际 识 归 舟
想 佳 人 妆 楼
顒 望
争知我 倚阑干处 正恁凝愁
二﹑ 《八声甘州》分析
❖ 词的上片:描绘登高所见的秋景,用层层铺叙的手法 写出了秋天的旷远﹑阴冷﹑凄寒和寂寥。
三、词的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情景相生 ❖ 抒情的曲折、细腻、深婉
❖思考:
王国维说过:“昔人论 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 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见 《人间词话》)请谈谈《八声 甘州》中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 发是怎样融合在一起的?
先写雨景 再写雨后: 眼下(“当楼”)
近景(“是处”) 远景(“东流”) 景中融进了词人的愁思, 增添了词人的愁思。
❖ 词的下片:写游子思归。先写 自己渴望回家团聚的心思 (“归思”),然后推想家乡 的佳人切盼自己的回归(“误 几回,天际识归舟”),最后 写对佳人的抚慰(“争知我”)
由现实—想象—现实,反映了 词人起伏翻腾的思绪。
八声甘州
柳永
一﹑作者简介
❖ 柳永(987-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 福建崇安人。年青时常出入歌楼酒馆,为歌伎乐 工填词写曲,因此为士大夫们所不耻。柳永是北 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人,以慢词声传一时,以至 于“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词多反映都 市繁荣景象和中下层市民的生活,善写“羈旅行 役”的离愁别恨。他以铺叙见长,善于用 通俗的语言传情状物,雅俗共赏。著 有《乐章集》。
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赏析

柳永《⼋声⽢州》(对潇潇暮⾬洒江天)赏析⼋声⽢州北宋·柳永【原词】对潇潇暮⾬洒江天,⼀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语东流。
不忍登⾼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想佳⼈妆楼颙望,误⼏回,天际识归⾈。
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注释】⼋声⽢州:简称《⽢州》,⼜名《潇潇⾬》《宴瑶池》,唐边塞曲。
据王灼《碧鸡漫志》卷三:“《⽢州》世不见,今‘仙吕调’有曲破,有⼋声慢,有令,⽽‘中吕调’有《象⼋声⽢州》,他宫调不见也。
凡⼤曲就本宫调制引、序、慢、近、令,盖度曲者常态。
若《象⼋声⽢州》,即是⽤其法于‘中吕调’。
”今所传《⼋声⽢州》,《乐章集》⼊“仙吕调”。
因全词共⼋韵,故称“⼋声”。
九⼗七字,前后⽚各四平韵。
亦有⾸句増⼀韵者。
唐⽞宗时为教坊⼤曲,后⽤为词调。
潇潇:象声词,⾬势急骤的落⾬之声。
霜风:晚秋的风。
凄紧:寒⽓劲疾逼⼈。
关河:旅途所经的关⼝和河道。
残照:落⽇的余辉。
是处:处处,到处。
红衰翠减:意谓花⽊凋零。
李商隐《赠荷花》:“翠减红衰愁杀⼈。
” 苒苒:通作“冉冉”,缓缓移动的样⼦,指光阴流逝。
物华休:指美好的景物凋残。
⽆语:即指流⽔⽆情。
⾼蟾《秋⽇北固晚望》:“何事满江凋怅⽔,年年⽆语向东流。
”渺邈:遥远。
归思:思家的⼼情。
淹留:久留。
顒望:即举头凝望。
颙,头不转动的样⼦。
争:怎,怎么。
恁:如此,这样。
凝愁:愁思凝结不解。
【赏析】本词是柳永抒写羁旅之愁的名作。
在表现⼿法上,其情景分写,界限较分明。
上⽚写黄昏⾬后的秋景,于江天、关河之下,暮⾬、清秋、霜风、残照,成功地渲染出⼀个凄清苍莽的境界。
下⽚写游⼦思乡之情,波澜起伏,转折翻腾,有剥茧抽丝、回环往复之妙。
⽽结句倚阑凝愁,遥应词⾸,⼀切景物,都倚栏所见;⼀切归思,皆愁凝所思,具有⾸尾照应,结构严密的特点。
本词写离⼈愁绪,但调⼦苍凉激越,境界⾼远雄浑。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三句,⽓象阔⼤,被苏轼称为“唐⼈佳处,不过如此。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柳永《八声甘州》翻译赏析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柳永《八声甘州》翻译赏析篇一:八声甘州今晚无聊,翻看柳永的词时,因他的《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而特意查了下这个曲牌的来历,居然真的和张掖有关。
百度关于曲牌《八声甘州》的出处就是:《八声甘州》缩写《甘州》。
就是唐玄宗时教坊大曲,就是唐边塞曲,因以边塞地甘州名义,又名《甘州》、《潇潇雨》、《宴瑶池》,后用做词牌。
因全词前后片共八韵,故名八声,属于快词,双调九十七字,仄韵,以柳永词为正体。
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淋江天》全词如下: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遇,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感叹年来踪迹,何事痛淹留?想佳人妆楼j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恨?曾经很喜欢古诗词的我,正好今夜有点小小的郁闷和无聊,而这样的时刻最适合拼凑酸文,不如就来一次无病呻吟附庸下风雅好了。
我也步这个韵仿一首《八声甘州》为善抒情,吧友们不讨厌也别投掷砖头哈,婆婆我人虽旧了还是可以很容易激动几滴……凭窗七度雪雨风霜,哪曾化心愁!看看东西南北,当街顾影,谁更心绪?也羡红妆富贵,也慕神仙游,怎奈红颜旧,又临清秋。
流年堪伤故事,莲子心中苦,谁可与求!怨反问杨春林,缘何不理会?待明天欢颜依旧,本楼主,轻步舞风流。
握别处,烟消云散,我且悠悠~许是流年不利?自12年春节过后至今,烦心事接二连三,让本欲抽身远遁的我总也不曾清静,更莫谈远离是非。
明明夜夜愁绪难消,还得天天笑脸示人,只觉得烦恼惆怅有自个担当就好,没必要让身边的人也跟着不愉快。
若非生计,秋歌我何苦如此愧疚?不过苦中作乐也已惯了,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也经历的多了,生离死别或别的本不该承受的悲伤也承受过了,还有什么能让我不能面对的呢?既然身在江湖,岂可不快意此生?悲也罢,晴也好,此去彼来,总存有破灭的时候。
上小了,还可以存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呢?只要我的眼睛还亮着,心还跳着,我便会笑着继续往前走……篇二:论文-雨霖铃品酒柳永婉约伤感之作――《雨霖铃》――诗人柳永的概述与《雨霖铃》的赏析在高中时就应经学过《雨霖铃》,作为男孩子本应喜欢豪迈雄浑的诗词,而为什么我会选择这首呢?原因原因有三点。
八声甘州(柳永)

伤。那为什么还长年漂泊在外呢?
想佳人、妆楼顒望,误几回、天 际识归舟。
推已及人,本是自己登远眺,却偏想故园之闺中 人,应也是登楼望远,伫盼游子归来。这是更深 • 设想佳人思念游子,登高盼归,转换角度,推 一层写法,由单向思念写为双向思念,情感更深 已及人,以侧笔渲染羁旅之苦。 沉,从表达手法上显得文笔更曲折,引人玩味, “误几回”三字更觉灵动。望、误、识——传神 • 谢眺曾有诗句云:“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 树。”柳永加上“误几回”,焦灼情感较原诗 传情,凝练真切地勾画出妻子的情感变化(盼夫 更强烈。 时的焦急—误认时的惊喜—觉察后的失望) • 温庭筠《梦江南》云:“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 洲。”也可以移来理解佳人长望之情状。
不忍心登上高山下看远方,眺望渺茫遥远的故 乡,渴求回家的心思难以收拢。叹息这些年来的 行踪,为什么苦苦地长期停留在异乡?想起佳人, 正在妆楼上抬头凝望,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 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怎么知道我,倚着栏杆的 时候,正这样的愁思深重。
羁旅漂泊、抒发感慨。 秋色的萧瑟凄凉。 气势磅礴,境界开阔。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为对方设想自己,抒发怀人之情,以增
添一层曲折。
“争知我”三字化实为虚,使思归之苦,怀人 之情表达更为曲折动人。
善于用“领字”生发句意: •“对”字领起,
•“渐”字承上启下。
•“望”字兴起思乡之情,
•又以“叹”字转到自身处境,
•最后从“想”字生发出对方,并对 照自己。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 起句“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以“对“字领 起,写清秋暮雨,清澈如洗。“潇潇”、“洒”不仅状秋 雨之动势,且描绘出秋雨之声。“洗”写秋雨之结果,无 不间接传达出一种笼罩全篇的凄凉的气氛,着力展开了一 幅雨后暮景图。 • 虽然雨后的黄昏天高气清,悲愁却随之袭上心头。
柳永《八声甘州》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柳永《八声甘州》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柳永《八声甘州》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八声甘州柳永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凝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1)此词上片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2)简析“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的意境。
(1)境界寥廓,气势磅礴,绮丽悲壮;景中含情,寄寓离别之情。
(2)遥想佳人在妆楼上天天盼我回家,看到多少次天边驶回的船帆,还以为是我的归舟呢。
从想象对方思念自己的情景落笔,进一步深化了自己的盼归之情。
赏析这首望乡词通篇贯串一个“望”字,作者的羁旅之愁,飘泊之恨,尽从“望”中透出。
上片是登楼凝望中所见,无论风光、景物、气氛,都笼罩着悲凉的秋意,触动着抒情主人公的归思。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三句,在深秋萧瑟廖廓的景象中表现游子的客中情怀,连鄙薄柳词的苏轼也以为“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宋赵令畤《侯鲭录》引。
《能改齐漫录》作晁补之语)。
下片是望中所思,从自已的望乡想到意中人的望归:她不但“归楼颙望”,甚至还“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望穿秋水之际,对自已的迟迟不归已生怨恨。
如此着笔,便把本来的独望变成了双方关山远隔的千里相望,见出两地同心,俱为情苦。
虽然这是想象之辞,却反映了作者对独守空闺的意中人的关切之情,似乎在遥遥相望中互通款曲,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从而暗示读者:其人未归而其心已归,这就更见出归思之切。
另外,此词多用双声叠韵词,以声为情,声情并茂。
双声如“清秋”、“冷落”、“渺邈”等,叠韵如“长江”、“无语”、“阑干”等。
它们间见错出,相互配合,时而嘹亮,时而幽咽。
这自然有助于增强声调的亢坠抑扬,更好地表现心潮的起伏不平。
八声甘州(柳永)

面对着潇潇暮雨从天空洒落在江上,经过一番 韵译 雨洗的秋景分外寒凉清郎。凄凉的霜风逐渐地迫 近,关隘、山河冷清萧条,落日的余光照耀在楼 上。到处红花凋零翠叶枯落,美好的景物渐渐地 衰残。只有长江水,不声不响地向东流淌。
不忍心登上高山下看远方,眺望渺茫遥远的故 乡,渴求回家的心思难以收拢。叹息这些年来的 行踪,为什么苦苦地长期停留在异乡?想起美女, 正在华丽的楼上抬头凝望,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 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怎么知道我,倚着栏 杆的时候,正这样的愁思深重。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 何事——心思?(归也未能归,住又如何住?) 神态?(四顾茫然) 感叹:行踪无定,漂泊流离
悲呼:人生坎坷,仕途失意 心灵上的创伤,肉体上的折 磨难以诉诸言语 ——含蓄动人
想佳人、妆楼顒望,误几回、天 际识归舟。
•推已及人,本是自己登远眺,却偏想故园之闺中 设想佳人思念游子,登高盼归,转换角度,推 已及人,以侧笔渲染羁旅之苦。 人,应也是登楼望远,伫盼游子归来。这是更深 •一层写法,由单向思念写为双向思念,情感更深 谢眺曾有诗句云:“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 沉,从表达手法上显得文笔更曲折,引人玩味, 树。”柳永加上“误几回”,焦灼情感较原诗 “误几回”三字更觉灵动。望、误、识 ——传神 更强烈。 •传情,凝练真切地勾画出妻子的情感变化(盼夫 温庭筠《梦江南》云:“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时的焦急 —误认时的惊喜—觉察后的失望)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 洲。”也可以移来理解佳人长望之情状。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写出高远的景色和开阔博大的形 象,具有盛唐博大高远的气象。以上 写仰望,往下转写俯视。
李白的《忆秦娥》中也有类似意境的诗句 “西风残照,汉家陵阕”,苏轼曾经把二者进 行比较,认为柳词这句不减唐人高处,你认为 它好在哪里? • 楼头所见,寄寓了词人意气销损,然而又 羁旅他乡的心灵苦难。描绘出了苍茫景象 和雄浑意境。 “西风”变“霜风“更有明 显的凄冷感。情景交融,惨淡悲感之情皆 寓其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柳永
柳永(987-1053),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人。 柳生活在北宋仁宗时期,早年曾热衷功名,但仕途坎 坷,屡试不第,于是失意无聊,常浪游于汴京、苏杭 等地,出入歌楼妓馆,与歌妓交往颇多,曾四处飘泊, 饱尝羁旅滋味。世称柳七或柳屯田。 柳永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也 是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他的词多写都市繁华景象或青 楼歌妓生活,特别善于表达羁旅行役之苦,扩大 了词的题材,他还大量制作慢词,对我国词体发展起 到了重要的作用。柳词以铺叙见长,雅俗共赏。有 《乐章集》。
之后柳永流落于汴京、苏州、杭州 等地,每到一地都流连于秦楼楚馆,为 歌伎填词作曲。 最后,他在饱受世态炎凉,“怪胆狂 情”逐渐消退时,才改名柳永,至景佑 元年(1034年)54岁时方才考取进士, 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中。 柳永终客死襄阳,家无余财,群伎合 金葬之南门外。
整体感知:朗诵,体味意境。
词人补叙
柳永大约在公元1 0 1 7 年,宋真宗天禧 元年时到京城赶考。以自己的才华他有充分 的信心金榜题名,而且幻想着有一番大作为。 谁知第一次考试没有考上,他不在乎,轻轻 一笑,填词道:“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 酬。”等了5 年,第二次开科又没有考上, 这回他忍不住要发牢骚了,便写了那首著名 的《鹤冲天》:
鉴赏上片
• • • • • 1.描写了哪些意象? 雨—潇潇 霜风—凄惨 (日)照—残 物华—休
秋—清 关河—冷落 红翠—衰减 长江水—无语
2. 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说说这些意 象组合成怎样意境?
秋天的黄昏,一阵骤雨洒遍江天,骤雨洗过 的秋景更加清冷、凄清,傍晚的江边,寒风渐 起,远处关口渡口苍茫辽阔,一抹落辉斜照在 高楼之上,近处霜叶飘零,落英遍地,满眼残 破景象。江风习习,吹起词人衣襟,偶有江鸟 传来两声鸣叫,越发让人感到几分沉寂,只有 秋江秋水逝者无声,空添几许伤感。 (残秋雨景图)营造了一种萧瑟、清冷、 孤寂的意境。
下片由景入情 • 1.哪些词能准确地描述佳人的情感变化? 怎 样变化的? • “望、误、识”。由全神贯注盼望的焦急, 到误认归舟的惊喜,再到认清不是后的懊丧。 • 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佳人行为的画面。 • 常待闺阁的佳人急切盼望丈夫返回家园,梳 洗打扮,登楼望望,总以为那出现在地平线 上的就是丈夫的归船,等到近头,方才知道 误认了。如此再三再四,仍站楼头凝神观望, 这是何等的深情啊!对一个在外漂泊之人来 说又是多么值得珍惜啊! (佳人望归图 )
登高远望,因景生情,羁旅悲秋 及思乡之情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 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面对着潇潇暮雨从天空洒落在江上,经过一番雨洗的秋景 分外寒凉清朗。凄凉的霜风逐渐地迫近,关隘、山河冷清 萧条,落日的余晖照耀在楼上。到处红花凋零翠叶枯落, 美好的景物渐渐地衰残。只有长江水,不声不响地向东流 淌。
• 3、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此景 中寄寓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 • 羁旅愁思(思乡、思归)、时光易逝、 岁月蹉跎的感慨、漂泊流离的困苦与孤独。
• 4、“一番洗清秋” 赏析“洗”字妙在何 处。 • • 秋之清是由于暮雨洗出来的, 秋本不是实 物,是不可以洗的, 用一洗字,化虚为实, 使人觉得生动、真切,觉得雨后秋空清朗 之状如在眼前。 • 将秋放在暮雨里洗,也写出了暮雨之大, 之透,之充沛,之无边无际。
• 4、“想”字几句是虚写,与上文写自己 形成实虚结合的手法,品味其作用。 • 从对方写起,实虚结合,衬托,情同境异, 既丰富了内容,也深化了思归之情。 • 总结本词的艺术手法。
主旨
词人倾吐了萍踪飘泊的坎坷经历, 表现了因事业无成而生的内心矛盾与苦 闷。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中下层 士子典型的生活遭遇和思想情绪。
八声甘州
柳永 •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 惨,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 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 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顒望,误几 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闲愁。
• 自由诵读,思考全词主要写什么内容。
在金字题名的榜上,我只不过是偶然失去取得 状元的机会。即使在政治清明的时代,君王也会一 时错失贤能之才,我今后该怎么办呢?既然没有得 到失?做一个风流才子为歌姬谱写词章, 即使身着白衣,也不亚于公卿将相。 在歌姬居住的街巷里,有摆放着丹青画屏的绣 房。幸运的是那里住着我的意中人,值得我细细地 追求寻访。与她们依偎,享受这风流的生活,才是 我平生最大的欢乐。青春不过是片刻时间,我宁愿 把功名,换成手中浅浅的一杯酒和耳畔低徊婉转的 歌唱。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不忍心登上高楼下看远方,眺望渺茫遥远的故乡,渴求回 家的心思难以收拢。叹息这些年来的行踪,为什么苦苦地 长期停留在异乡?想起佳人,正在华丽的楼上抬头凝望, 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怎么知道 我,倚着栏杆的时候,正这样的愁思深重。
柳永这首牢骚歌不胫而走,传到了 宫里,宋仁宗一听大为恼火,并记在心 里。柳永在京城又挨了三年,参加了下 一次考试,这次好不容易通过了,但临 到皇帝圈点放榜时,宋仁宗说:“且去 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又把他给勾掉 了。这次打击实在太大,柳永就更深地 扎到市民堆里去写他的歌词,并且不无 解嘲地说:“我是奉旨填词。”
艺术特色
1、善于用“领字”生发句意;
•“对”字领起, •“渐”字承上启下。 •“望”字兴起思乡之情, •又以“叹”字转到自身处境, •最后从“想”字生发出对方,并对照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