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 八声甘州

合集下载

柳永八声甘州详细解析

柳永八声甘州详细解析

柳永八声甘州详细解析【原创版】目录1.柳永八声甘州的背景和意义2.八声甘州的词牌特点3.柳永的写作风格和成就4.柳永八声甘州的艺术价值5.八声甘州的影响和传承正文柳永八声甘州详细解析柳永,北宋著名词人,被誉为“词坛破格的奇才”。

他的词作具有浓厚的市民气息,善于运用俚词俗语,表现出真挚的感情。

柳永的词作中,以《八声甘州》最为著名,被誉为“绝艳之作”。

一、柳永八声甘州的背景和意义《八声甘州》是柳永创作的一首抒情长词,词牌名为“八声甘州”,取自唐代甘州边塞曲。

该词以潇潇暮雨洒江天为背景,描绘了一幅清秋景象。

词中表达了柳永对故乡的思念、对佳人的牵挂以及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寄托了词人无尽的离愁别绪。

二、八声甘州的词牌特点八声甘州词牌来源于唐代,原为边塞曲,具有豪放、激昂的特点。

后经过柳永等人的创作,逐渐演变为以描写离愁别绪、表现婉约柔情的词牌。

柳永的《八声甘州》以优美的词句、细腻的情感,使该词牌更具婉约柔美的风格。

三、柳永的写作风格和成就柳永的词作具有浓厚的市民气息,善于运用俚词俗语,表现出真挚的感情。

他的词风优美、细腻、含蓄,以描写自然风光和表现人物感情见长。

柳永的词作,既有豪放激昂的边塞曲风,又有柔美婉约的江南水乡意蕴。

其中,《八声甘州》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绝艳之作”。

四、柳永八声甘州的艺术价值《八声甘州》的艺术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该词运用了大量的自然景象描绘,如“潇潇暮雨洒江天”、“长江水无语东流”等,形象生动,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其次,词中表现了词人深沉的思乡之情、对佳人的牵挂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情感价值。

最后,柳永的词句优美、细腻,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五、八声甘州的影响和传承柳永的《八声甘州》对后世影响深远,许多文人墨客对这首词赞誉有加。

同时,《八声甘州》也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之作,被广泛传颂和传承。

《八声甘州》课件

《八声甘州》课件

修辞手法
该诗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 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 染力。
03 《八声甘州》的影响与评 价
对后世的影响
开启词坛豪放派先河
该词以其豪放洒脱的风格,对宋词的 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豪放派的 代表作之一。
情感表达的典范
该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生感慨, 将深沉的情感融入其中,为后世词人 提供了情感表达的范本。
情感表达
诗人通过《八声甘州》表达了对自 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为诗词创作 者提供了情感表达的参考。
在文学鉴赏中的应用
意境之美
《八声甘州》所呈现的意境之美 ,让读者在鉴赏过程中感受到自
然与人生的交融。
语言艺术
《八声甘州》的语言艺术成就极 高,通过精炼、生动的文字表达
了深沉的情感。
思想内涵
《八声甘州》所蕴含的深刻思想 内涵,引导读者思考人生意义和
这首词是王质怀念友人张安国所作,通过 对张安国的赞美和回忆,表达了对友情的 珍视和对逝去岁月的感慨。
《八声甘州·读诸葛武侯传》
这首词是王质读《诸葛武侯传》有感而发 所作,通过对诸葛亮的赞美和敬仰,表达 了对忠诚、智慧和勇气的崇尚。
《八声甘州·气佳哉烟紫石头城 》
这首词是王质游览南京石头城所作,通过 对石头城的描绘和感慨,表达了对历史沧 桑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历代评价
苏轼赞誉备至
苏轼曾评价该词为“此篇一洗绮 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 ”,对其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后世沿袭与传承
自宋以来,该词一直备受推崇, 被广泛传颂和学习,成为文学史 上的经典之作。
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确立词的地位
该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在文学史上确立了词的地位,成 为文学史上的重要篇章。

柳永《八声甘州》赏析

柳永《八声甘州》赏析

柳永《八声甘州》赏析八声甘州柳永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禺页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赏析…………………………这首传颂千古的名作,融写景、抒情为一体,通过描写羁旅行役之苦,表达了强烈的思归情绪,语浅而情深。

是柳永同类作品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首,其中佳句“不减唐人高处”(苏东坡语)。

开头两句写雨后江天,澄澈如洗。

一个“对”字,已写出登临纵目、望极天涯的境界。

当时,天色已晚,暮雨潇潇,洒遍江天,千里无垠。

其中“雨”字,“洒”字,和“洗”字,三个上声,循声高诵,定觉素秋清爽,无与伦比。

自“渐霜风”句起,以一个“渐”字,领起四言三句十二字。

“渐”字承上句而言,当此清秋复经雨涤,于是时光景物,遂又生一番变化。

这样词人用一“渐”字,神态毕备。

秋已更深,雨洗暮空,乃觉凉风忽至,其气凄然而遒劲,直令衣单之游子,有不可禁当之势。

一“紧”字,又用上声,气氛声韵写尽悲秋之气。

再下一“冷”字,上声,层层逼紧。

而“凄紧”、“冷落”,又皆双声叠响,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量,紧接一句“残照当楼”,境界全出。

这一句精彩处在“当楼”二字,似全宇宙悲秋之气一起袭来。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词意由苍莽悲壮,而转入细致沉思,由仰观而转至俯察,又见处处皆是一片凋落之景象。

“红衰翠减”,乃用玉溪诗人之语,倍觉风流蕴藉。

“苒苒”,正与“渐”字相为呼应。

一“休”字寓有无穷的感慨愁恨,接下“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写的是短暂与永恒、改变与不变之间的这种直令千古词人思索的宇宙人生哲理。

“无语”二字乃“无情”之意,此句蕴含百感交集的复杂心理。

“不忍”句点明背景是登高临远,云“不忍”,又多一番曲折、多一番情致。

至此,词以写景为主,情寓景中。

但下片妙处在于词人善于推己及人,本是自己登高远眺,却偏想故园之闺中人,应也是登楼望远,伫盼游子归来。

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赏析

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赏析

柳永《⼋声⽢州》(对潇潇暮⾬洒江天)赏析⼋声⽢州北宋·柳永【原词】对潇潇暮⾬洒江天,⼀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语东流。

不忍登⾼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想佳⼈妆楼颙望,误⼏回,天际识归⾈。

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注释】⼋声⽢州:简称《⽢州》,⼜名《潇潇⾬》《宴瑶池》,唐边塞曲。

据王灼《碧鸡漫志》卷三:“《⽢州》世不见,今‘仙吕调’有曲破,有⼋声慢,有令,⽽‘中吕调’有《象⼋声⽢州》,他宫调不见也。

凡⼤曲就本宫调制引、序、慢、近、令,盖度曲者常态。

若《象⼋声⽢州》,即是⽤其法于‘中吕调’。

”今所传《⼋声⽢州》,《乐章集》⼊“仙吕调”。

因全词共⼋韵,故称“⼋声”。

九⼗七字,前后⽚各四平韵。

亦有⾸句増⼀韵者。

唐⽞宗时为教坊⼤曲,后⽤为词调。

潇潇:象声词,⾬势急骤的落⾬之声。

霜风:晚秋的风。

凄紧:寒⽓劲疾逼⼈。

关河:旅途所经的关⼝和河道。

残照:落⽇的余辉。

是处:处处,到处。

红衰翠减:意谓花⽊凋零。

李商隐《赠荷花》:“翠减红衰愁杀⼈。

” 苒苒:通作“冉冉”,缓缓移动的样⼦,指光阴流逝。

物华休:指美好的景物凋残。

⽆语:即指流⽔⽆情。

⾼蟾《秋⽇北固晚望》:“何事满江凋怅⽔,年年⽆语向东流。

”渺邈:遥远。

归思:思家的⼼情。

淹留:久留。

顒望:即举头凝望。

颙,头不转动的样⼦。

争:怎,怎么。

恁:如此,这样。

凝愁:愁思凝结不解。

【赏析】本词是柳永抒写羁旅之愁的名作。

在表现⼿法上,其情景分写,界限较分明。

上⽚写黄昏⾬后的秋景,于江天、关河之下,暮⾬、清秋、霜风、残照,成功地渲染出⼀个凄清苍莽的境界。

下⽚写游⼦思乡之情,波澜起伏,转折翻腾,有剥茧抽丝、回环往复之妙。

⽽结句倚阑凝愁,遥应词⾸,⼀切景物,都倚栏所见;⼀切归思,皆愁凝所思,具有⾸尾照应,结构严密的特点。

本词写离⼈愁绪,但调⼦苍凉激越,境界⾼远雄浑。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三句,⽓象阔⼤,被苏轼称为“唐⼈佳处,不过如此。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柳永《八声甘州》翻译赏析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柳永《八声甘州》翻译赏析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柳永《八声甘州》翻译赏析篇一:八声甘州今晚无聊,翻看柳永的词时,因他的《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而特意查了下这个曲牌的来历,居然真的和张掖有关。

百度关于曲牌《八声甘州》的出处就是:《八声甘州》缩写《甘州》。

就是唐玄宗时教坊大曲,就是唐边塞曲,因以边塞地甘州名义,又名《甘州》、《潇潇雨》、《宴瑶池》,后用做词牌。

因全词前后片共八韵,故名八声,属于快词,双调九十七字,仄韵,以柳永词为正体。

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淋江天》全词如下: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遇,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感叹年来踪迹,何事痛淹留?想佳人妆楼j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恨?曾经很喜欢古诗词的我,正好今夜有点小小的郁闷和无聊,而这样的时刻最适合拼凑酸文,不如就来一次无病呻吟附庸下风雅好了。

我也步这个韵仿一首《八声甘州》为善抒情,吧友们不讨厌也别投掷砖头哈,婆婆我人虽旧了还是可以很容易激动几滴……凭窗七度雪雨风霜,哪曾化心愁!看看东西南北,当街顾影,谁更心绪?也羡红妆富贵,也慕神仙游,怎奈红颜旧,又临清秋。

流年堪伤故事,莲子心中苦,谁可与求!怨反问杨春林,缘何不理会?待明天欢颜依旧,本楼主,轻步舞风流。

握别处,烟消云散,我且悠悠~许是流年不利?自12年春节过后至今,烦心事接二连三,让本欲抽身远遁的我总也不曾清静,更莫谈远离是非。

明明夜夜愁绪难消,还得天天笑脸示人,只觉得烦恼惆怅有自个担当就好,没必要让身边的人也跟着不愉快。

若非生计,秋歌我何苦如此愧疚?不过苦中作乐也已惯了,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也经历的多了,生离死别或别的本不该承受的悲伤也承受过了,还有什么能让我不能面对的呢?既然身在江湖,岂可不快意此生?悲也罢,晴也好,此去彼来,总存有破灭的时候。

上小了,还可以存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呢?只要我的眼睛还亮着,心还跳着,我便会笑着继续往前走……篇二:论文-雨霖铃品酒柳永婉约伤感之作――《雨霖铃》――诗人柳永的概述与《雨霖铃》的赏析在高中时就应经学过《雨霖铃》,作为男孩子本应喜欢豪迈雄浑的诗词,而为什么我会选择这首呢?原因原因有三点。

柳永八声甘州详细解析

柳永八声甘州详细解析

柳永八声甘州详细解析
一、柳永简介及八声甘州的背景
柳永,原名永,字耆卿,北宋著名词人。

他的词作以婉约派风格著称,对后世词人产生了深远影响。

八声甘州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词中绝品”。

这首词的背景是柳永在离开家乡谋求仕途的过程中,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二、八声甘州的词牌特点
八声甘州属于长调,共有八十二字。

其词牌特点是:第一句押平声韵,其余句子押仄声韵。

词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排比、设问等,使得词句韵律优美,富有节奏感。

三、词句解析
柳永在八声甘州一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绘,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

如:“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描绘了雨后江天的清新景象,奠定了整首词的基调。

又如:“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形象地表现了离别之情,让人感受到离别时的凄凉。

四、情感意境分析
八声甘州以离别为主题,表达了柳永离别故乡、亲人时的不舍和思念。

词中通过描绘雨后江天、霜风凄紧等景象,展现了离别时的凄凉心情。

同时,词人借酒消愁,抒发了无法回到故乡的无奈和忧伤。

整首词意境深远,情感真挚,令人感慨万千。

五、艺术价值与应用意义
八声甘州一词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价值。

首先,它的词牌特点为后来的词人提供了很好的示范,对后世词坛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次,词中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绘使得整首词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最后,八声甘州表达了离别时的真挚情感,具有广泛的应用意义,可以启发人们在创作中如何更好地表达情感。

诗词赏析: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诗词赏析: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诗词赏析: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宋代:柳永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阑杆处,正恁凝愁!(阑一作:栏)译文面对着潇潇暮雨从天空洒落在江面上,经过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寒凉清朗。

凄凉的霜风一阵紧似一阵,关山江河一片冷清萧条,落日的余光照耀在高楼上。

到处红花凋零翠叶枯落,一切美好的景物渐渐地衰残。

只有那滔滔的长江水,不声不响地向东流淌。

不忍心登高遥看远方,眺望渺茫遥远的故乡,渴求回家的心思难以收拢。

叹息这些年来的行踪,为什么苦苦地长期停留在异乡?想起美人,正在华丽的楼上抬头凝望,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

她哪会知道我,倚着栏杆,愁思正如此的深重。

注释潇潇:风雨之声。

一番洗清秋:一番风雨,洗出一个凄清的。

霜风凄紧:秋风凄凉紧迫。

霜风,秋风。

凄紧,一作“凄惨”。

是处红衰翠减:到处花草凋零。

是处,到处。

红,翠,指代花草树木。

语出《赠》诗:“翠减红衰愁*。

”苒(rǎn)苒:渐渐。

渺邈:遥远。

淹留:久留。

颙(yóng)望:抬头远望。

误几回、天际识归舟: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

语出谢朓《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天际识归舟,云中辩江树。

”争:怎。

恁(nèn):如此。

凝愁:忧愁凝结不解赏析此词开头两句写雨后江天,澄澈如洗。

一个“对”字,已写出登临纵目、望极天涯的境界。

当时,天色已晚,暮雨潇潇,洒遍江天,千里无垠。

其中“雨”字,“洒”字,和“洗”字,三个上声,循声高诵,定觉素秋清爽,无与伦比。

自“渐霜风”句起,以一个“渐”字,领起四言三句十二字。

“渐”字承上句而言,当此清秋复经雨涤,于是时光景物,遂又生一番变化。

这样词人用一“渐”字,神态毕备。

—柳永 《八声甘州》解读赏析

—柳永 《八声甘州》解读赏析

【原文】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一、前言苏轼当初写词的时候,是暗暗将柳永看作竞争对手的。

当他写好《江城子•密州出猎》,第一时间给朋友鲜于子骏写信,得意洋洋地宣称:“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

”柳永的词,在北宋时期广为流传,“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粉丝众多的苏轼自然也会关注同样粉丝众多的“写词歌王”柳永。

在柳永的词中,苏轼最为赞赏的就是这首《八声甘州》,苏轼曾说:“世言柳耆卿曲俗,非也。

如《八声甘州》云:‘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

”著名古诗词研究大家叶嘉莹先生也认为这首词,是柳永写“秋士易感”的内容写得最好的一首词,把兴象高远的秋士之感与怀人念远的儿女之情互相结合了起来。

今天,我们就来品读柳永这首千古以来,众口交誉的词作——《八声甘州》。

二、鉴赏柳永虽然是著名的词人,但《宋史》并没有为他立传。

古籍关于柳永资料真伪难辨,王辉斌《柳永生平订正》一文认为,柳永生于987年,于1031年考中进士,他死后由王安石的弟弟王安礼与陈朝请共同筹划安葬。

柳永结过婚,据康熙《崇安县志》卷七记载:柳永有子名涚,字温之,庆历六年登贾黯榜进士,官至著作郎。

关于柳永死后凄凉无比,由群妓合资安葬以及“吊柳会”,这些都是街谈巷议的以讹传讹。

宋人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说,柳永终职于屯田员外郎,死在行旅中,归殡于润州僧寺。

当时王安礼担任润州太守,四处寻求柳永后人讯息,在没有找到的情形下,就自己出钱将他安葬了。

这首词的创作年代不详,但从词作内容来看,是柳永在羁旅落拓、登高思乡时写下的作品。

全词充满了失意之态,念远之情,情感悲慨,格调俊爽。

词的上片写凄清的秋景,泼洒出寒士的江湖落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柳永八声甘州题解关键词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世称柳七、柳屯田;以词著称;大量制作慢词;多写城市风貌、市民生活和羁旅行役;擅长白描铺叙;音律谐美;有《乐章集》。

内容提示这首词抒写了被萧瑟秋景所触发的羁旅之愁与思乡之情,曲折地透露出词人矛盾痛苦的内心,从一个侧面表现了封建时代中下层知识分子的生活和情绪。

此词为双调。

上阕写景,下阕抒情。

写景层层铺叙,融情入景,情景交融;抒情细腻深婉,穿插想像,曲折有致。

柳永生平简介柳永(?-约1053),北宋词人。

原名三变,字景庄。

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崇安(今属福建)人。

景佑进士。

官屯田员外郎。

世称柳七、柳屯田。

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创作慢词独多。

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

但作品中时有颓废思想和庸俗情趣。

诗仅存数首,《煮海歌》描写盐民贫苦生活,甚痛切。

有《乐章集》。

宋·叶梦得《石林燕语》卷六仁宋时,选人初任荐举,本不限以成考。

景祐中,柳三变为睦州(按:今浙江建德)推官,以歌辞为人所称。

到官才月余,吕蔚知州事,即荐之。

郭劝为侍御史,因言三变释褐到官,始逾月,善状安在,而遽荐论。

因诏州县官,初仕未成考,不得举。

后遂为法。

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三柳耆卿为举子时,多狭邪,善为歌辞。

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

(柳永)死,旅殡润州僧寺。

王和甫为守,求其后不得,乃出钱葬之。

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六仁宗留意儒雅,务本理道,深斥浮艳虚薄之文。

初,进士柳三变好为淫冶讴歌之曲,传播四方,尝有《鹤冲天》词云:‚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及临轩放榜,特落之,曰:‚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景祐元年(1034)方及第;后改名永,方得磨勘转官(按:磨勘,唐宋时定期勘验官员政绩以定升迁)。

其词(按:即《鹤冲天》)曰:‚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饷。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九‚长短句‛《后山诗话》云:‚柳三变游东都南北二巷,作新乐府,骫骳(wěimǐ委曲宛转)从俗,天下咏之,遂传禁中。

宋仁宗颇好其词,每对酒,必使侍妓歌之再三。

三变闻之,作宫词,号《醉蓬莱》,因内官达后宫,且求其助。

后仁宗闻而觉之,自是不复歌此词矣。

会改京官,乃以无行黜之。

后改名永,仕至屯田员外郎。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九‚长短句‛《艺苑雌黄》云:‚柳三变,字景庄,一名永,字耆卿,喜作小词,然薄于操行,当时有荐其才者,上曰:‘得非填词柳三变乎?’曰:‘然。

’上曰:‘且去填词。

’由是不得志,日与儇子(按:指轻薄浮滑的人)纵游娼馆酒楼间,无复检约,自称云:‘奉圣旨填词柳三变。

’呜呼,小有才而无德以将之,亦士君子之所宜戒也。

柳之《乐章集》,人多称之。

然大概非羁旅穷愁之词,则闺门淫媟之语。

若以欧阳永淑、晏叔原、苏子瞻、黄鲁直、张子野、秦少游辈较之,万万相辽。

彼其所以传名者,直以言多近俗,俗子易悦故也。

皇祐中,老人星见,永应制撰词,意望厚恩,无何始用渐字,终篇有‘太液波翻’之语,其间‘宸游凤辇何处’,与仁庙挽词暗合,遂致忤旨。

士大夫惜之。

‛宋·张舜民《画墁录》卷一柳三变既以词忤仁庙(指仁宗),吏部不放改官。

三变不能堪,诣政府。

晏公(指晏殊,晏殊为相在仁宗庆历二年至四年间,也即1042-1044年间)曰:‚贤俊作曲子么?‛三变曰:‚祗如相公亦作曲子。

‛公曰:‚殊虽作曲子,不曾道‘彩线慵拈伴伊坐’。

‛柳遂退。

(《宋人轶事汇编》卷十引)龙榆生《唐宋词格律》八声甘州简称《甘州》,唐边塞曲。

据王灼《碧鸡漫志》卷三:‚《甘州》世不见。

今‘仙吕调’有曲破,有八声慢,有令,而‘中吕调’有《象八声甘州》,他宫调不见也。

凡大曲就本宫调制引、序、慢、近、令,盖度曲者常态。

若《象八声甘州》,即是用其法于‘中吕调’。

‛今所传《八声甘州》,《乐章集》入‚仙吕调‛。

因全词共八韵,故称‚八声‛。

九十七字,前后片各四平韵。

亦有首句增一韵者。

讲析提纲一、上片写景,层层铺叙,情景交融。

起调雄浑苍茫,歇拍蓄势有力。

起调‚潇潇‛、‚洒‛不仅状秋雨之动势,且描绘出雨之声。

‚渐‛领起下三句所绘之景,苍茫辽阔,境界高远雄浑。

这样写景,在词中确为少见。

六、七句的楼头所见,寄寓了词人意气销损,然而又羁旅他乡的心灵苦难。

歇拍两句,以江水流逝做喻为下片直抒胸臆蓄势。

江水之流,前人已有体悟与概括。

《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晚唐诗人高蟾《秋日北固晚望》:‚何事满江惆怅水,年年无语向东流。

‛中唐诗人韩琮《暮春滻水送别》:‚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词人化用这些意蕴,将无限惆怅,万千无奈融入此景。

二、下片抒情,细腻深婉,曲折有致,婉转动人。

前三句写羁旅他乡,欲归不得的痛楚。

接着两句问得最苦。

词人另有《戚氏》一词,直道这一问的个中情景——‚未名未禄,绮陌红楼,往往经岁迁延……念名利、憔悴长萦绊。

‛接下来两句,词面上与温庭筠《望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断肠白蘋洲‛相似,写法上用‚心往彼处驰去,诗从对面飞来‛(清·蒲起龙)的‚对写法‛。

这一写,不仅情感深挚动人,而且使篇制一波三折,摇曳生姿,同时也将羁旅之苦写得更深入一层。

末二句顺势而出又遥应上片,有力而圆整地关合全词。

宋·赵令畤《侯鲭录》苏轼云:‚人皆言柳耆卿词俗,然如‘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唐人佳处,不过如此。

‛(转引自唐圭璋《宋词三百首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按: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六‚黄鲁直词谓之著腔诗‛条,以此语为晁补之评本朝乐府:‚世言柳耆卿词俗,非也。

如《八声甘州》云:‘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此真唐人语,不减高处矣。

‛王国维《人间词话·删稿》长调自以周、柳、苏、辛为最工。

美成《浪淘沙慢》二词,精壮顿挫,已开北曲之先声。

若屯田之《八声甘州》,东坡之《水调歌头》,则伫兴之作,格高千古,不能以常调论也。

俞陛云《宋词选释》起二句有俊爽之致。

‚霜风‛、‚残照‛三句音节悲抗,如江天闻笛,古戍吹笳,东坡极称之,谓唐人佳处,不过如此。

以其有提笔四顾之慨,类太白之“牛渚望月”,少陵之“夔府清秋”也。

其下二句顺笔写之,至结句江水东流,复能振起。

后半首分三叠写法,先言己之欲归不得,何事淹留,次言闺人念远,误认归舟,与温飞卿之“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皆善写闺人心事。

结句言知君忆我,我亦忆君。

前半首之“霜风”、“残照”,皆在凝眸怅望中也。

刘永济《唐五代两宋词简析》此为羁旅离别之词。

盖旅人每遇节候迁移,景物变换,即动归思,而秋气萧索,尤易生人悲感。

故《楚辞·九辩》独于秋生悲。

此词上半阕因秋雨引起离愁。

‚霜风‛三句,乃秋雨望中远景,写得壮阔,故东坡称之。

‚红衰翠减‛,即‚物华休‛,乃秋雨望中近景。

‚长江‛二句,见景物皆变,不变者惟有‚长江‛耳。

下半阕即写引起之归思。

‚年来‛二句,言客中情味索然,以见归之不可缓。

‚想佳人‛以下,又从对面着想,写家人念游人,不知游人此时亦正思家人也。

观‚倚栏干处‛句,知首句‚对潇潇暮雨‛以下所见远近景物,皆倚栏干时眼中之物象也。

全首布置井井,正其巧于铺叙之处。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亦柳词名著。

一起写雨后之江天,澄澈如洗。

‚渐霜风‛三句,更写风紧日斜之境,凄寂可伤。

以东坡之鄙柳词,亦谓此三句‚唐人佳处,不过如此‛。

‚是处‛四句,复叹眼前景物凋残,惟有江水东流,自起首至此,皆写景。

换头,即景生情。

‚不忍‛句与‚望故乡‛两句,自为呼应。

‚叹年来‛两句,自问自叹,与‚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句,同为恨极之语。

‚想‛字贯至‚收‛处,皆是从对面着想,与少陵之‚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作法相同。

小谢诗云:“天际识归舟”,屯田用其语,而加‚误几回‛三字,更觉灵动。

收处归到‚倚阑‛,与篇首应。

梁任公谓此首词境颇似“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说亦至当。

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柳永写了大量羁旅行役的作品,这在柳词中是艺术成就最高的部分。

或写临歧离情,或写凭栏凝思,把他一生所‚谙尽‛的‚宦游滋味‛曲折委婉地表达出来。

如著名的《八声甘州》:……作者通过萧瑟秋景的极力渲染,佳人凝望的曲折描写,抒发了自己一生‚单栖踪迹‛的苦况和‚多感情怀‛的无法排遣,难怪他在另一首词中感叹‚晚岁光阴能几许,这巧宦,不须多取‛([思归乐])了。

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在艺术的成就上,柳永的词,是要以描写旅况乡愁和离情别恨的词为代表的。

在这些作品里,他脱去了那些轻薄的调子,而以美丽的风景画面,深刻的情感,严肃的态度,描写出一个天涯沦落者的心情,表现了很高的抒情技巧。

如《八声甘州》、《倾杯》、《夜半乐》、《诉衷情近》、《卜算子》、《归朝欢》、《雨霖铃》以及《少年游》中的几首,成就很高……这些作品,表现了柳永词的特色。

表现深刻,情绪真挚,音律协婉,辞意妥帖。

羁旅行役之情,沦落漂泊之感,形容曲尽。

语言富于通俗性,同时又富于艺术性,所以感人的力量较为强烈。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在柳永一些较好的作品里,可以体会出这样的感情。

章培恒、骆玉明主编《中国文学史》在艺术技巧方面,柳永词最重要的贡献是成熟地运用了长调词适于铺叙、层次丰富、变化多端的特点,为后人在词中融抒情、叙事、说理、写景于一体,容纳更复杂的内涵,开拓了新路。

前录《望海潮》可为一例,《八声甘州》、《雨霖铃》更具有代表性……另外,柳永词的语言也有特色。

他一方面善于化用以前诗歌中的语汇和意象,如《八声甘州》中‚误几回、天际识归舟‛出于南朝谢朓诗,《满朝欢》中‚人面桃花,未知何处,但掩朱扉悄悄‛,出于唐代崔护诗,以此增添与原诗内涵相关的联想,并达到雅化的效果,但通常不因此而显得深涩;另一方面,他也善于运用口语俚句,如《昼夜乐》‚早知恁地难拼,悔不当初留住‛,《忆帝京》‚万种思量,多方开解,只恁寂寞厌厌地,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等等,虽有时失于粗糙,但也使词更自然流畅。

总的说来,柳永词的语言不以典丽为长,大都写得比较直率明白,很少掩饰假借之处,与其他词人不一样。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他善于巧妙利用时空的转换来叙事、布景、言情,而自创出独特的结构方式。

词的一般结构方式,是由过去和现在或加上将来的二重或三重时空构成的单线结构;柳永则扩展为从现在回想过去而念及现在,又设想将来再回到现在,即体现为回环往复式的多重时间结构,如《驻马听》(凤枕鸾帷)、《浪淘沙漫》(梦觉)和《慢卷 》(闲窗烛暗)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