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数学小刺猬串项链.ppt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教案小刺猬的项链(含课件)

少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教学设计小刺猬的项链(含课件)活动目标:1、喜爱绘本背诵活动,在赏识与叙述中理解绘本内容。
2、学会简单的有规律加权的排序的演算法。
活动准备:1、《小刺猬的项链》 PPT。
2、小动物图片,颜色、大小不一的" 豆子 " 。
活动过程:一、发问导入,惹起少儿兴趣师:今日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在听故事先,我们先认识一下故事的主人公。
它是一个全身长满刺的小动物。
猜猜它会是谁呢?二、播放 PPT,教师针对绘本参照资料,进行有关发问少儿分页赏识,着力点引出排序内容。
(1)挨次出示第一、二、三、四、五页图片,让少儿察看刺猬悲伤的表情,并发散少儿的想象。
师:小刺猬怎么了?教师小结:小刺猬由于没有朋友很伤感,因此很悲伤。
(2)出示第六页图片,指引少儿察看豆子颜色上为幼童的不同样。
师:我们一同看看小刺猬把这些漂亮的豆子,做成了什么?教师小结:拉亚找来了有黄色、绿色的豆子,用它们串成了一处项链。
(3)出示第八页图片,指引少儿发现项链里有规律的颜色排列。
师:小刺猬可喜爱自己脖子上的手镯了,我们看看这项链上都用了什么颜色?它是怎么串的?教师小结:小罗吉兹的项链是依据颜色一个绿一个黄一个绿一个黄有规律的摆列,真漂亮!(4)你们想,丛林里的小动物看到拉亚的漂亮项链,内心会怎么想?从哪里看出来?(5)、出示第十页图片,指引少儿发现小兔子项链体积里有规律的颜色和大小的摆列。
师:我们看一看一同来看看小兔子的项链,你发现小兔项链和兔子小刺猬的项链又有什么不同样呢?(都用什么颜色?怎么串的?)教师小结:小兔的项链里除了有配色的奥密,还有大小的奥密,它们是两个大,一个小,真漂亮。
(6)、出示第十一页图片,指引少儿窥伺小猴项链颜色的奥密,共同串完项链。
师:小猴为何焦急呢?(由于它的项链没串完,只串了一半。
)小动物们要帮小猴子把项链串完,那我们先小猴子项链里的豆子是如何有规律摆列的?(发现规律 -- 请少儿帮着串完)帮小猴串好项链,此刻的小猴子的表情是怎么样的呀?(开心的)三、分构成功进行规律摆列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中班数学《小刺猬的项链》课件

中班数学《小刺猬的项链》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二节《小刺猬的项链》。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认识项链,学习按规律排列物体,掌握AAB、ABB、ABC等简单的排列规律。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使幼儿能够理解项链的概念,掌握按规律排列物体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幼儿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勇于尝试、乐于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项链,学习按规律排列物体。
难点:掌握AAB、ABB、ABC等简单的排列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刺猬的项链图片、各种颜色和形状的珠子、卡片等。
2. 学具:每组一套颜色和形状的珠子、绳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小刺猬的项链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小刺猬的项链特点,激发幼儿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1)出示项链,引导幼儿观察项链的组成,了解项链的概念。
(2)教师示范按规律排列珠子,形成AAB、ABB、ABC等不同规律的项链。
(3)讲解规律,引导幼儿发现规律的特点。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幼儿分组操作,利用学具按照教师给出的规律制作项链。
(2)鼓励幼儿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课题:《小刺猬的项链》2. 在课题下方展示AAB、ABB、ABC等规律的项链图案。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条具有规律的项链,并讲述规律。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针对问题进行个别指导,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寻找规律,激发幼儿对数学的热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 确保幼儿充分理解项链的概念,可以通过实物展示、图片等形式进行直观教学。
小刺猬的项链课件-中班数学:小刺猬的项链

中班:小刺猬的项链(重点领域:数学)活动目标:1. 喜欢绘本阅读活动,在欣赏与讲述中理解绘本内容。
2. 学会简单的有规律的排序的方法。
3. 懂得并感受分享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活动准备:1. PPT《小刺猬的项链》。
2. 排序练习操作纸人手一份。
3. 彩色珠子图片每组一盘。
活动过程:(一)播放PPT,出示封面图片。
教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故事。
在听故事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故事里的主人公。
他是一个浑身长满刺的小动物,是谁啊?1. 出示小刺猬的封面图片。
教师:他就是我们今天故事里的主人公,他的名字叫拉亚。
2.引导幼儿与“拉亚”打招呼。
(二)欣赏绘本故事,根据故事情节出示相应的PPT图片。
教师:小刺猬拉亚生活在美丽的大森林里。
他是一个活泼、善良、喜欢交朋友的小刺猬。
可是,有一件事情总是让他非常得烦恼,因为,森林里的小动物们总是害怕被他身上的刺扎伤,所以,经常离他远远的。
每天,小刺猬拉亚只能孤孤单单地去果园里摘果子;一个人在家里安安静静地用晚餐。
拉亚的日子过得好孤单呀,因为没有朋友的陪伴。
可是,有一天拉亚去果园里找来了许多的小豆子。
(三)教师针对绘本内容,进行相关问题提问。
引出排序内容。
提问:1. 出示第五页图片。
你们看看,这些豆子长得怎么样呢?这些豆子有什么不一样呢?(让幼儿观察豆子,引导其说出颜色、大小的区别)2. 出示第六页图片。
我们一起看看小刺猬拉亚的项链。
你们觉得美吗?美在哪里?(引导幼儿说出项链里藏着的美丽的秘密是按照“绿红绿红”顺序排列的)3. 出示第五页图片。
森林里的小动物看到拉亚的项链,他们是怎样的表情?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4. 出示第五页图片。
谁能发现小兔子的项链里藏着什么秘密?(引导幼儿观察画面,说出颜色和大小的排列顺序)5. 与幼儿一起帮助小猴完成未串完的项链。
(引导他们说出颜色和大小的排列顺序,并渗透一些情感教育)(四)幼儿操作“小动物未做完成的项链”,教师提出串项链要求,并进行巡回指导。
中班数学《小刺猬的项链》第二版微课件

中班数学《小刺猬的项链》第二版微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用《中班数学》教材,以《小刺猬的项链》为主题,主要涉及第二章“形状与空间”中的内容。
本节课将引导孩子们认识和区分不同形状的物体,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二、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认识和区分四种基本形状: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和长方形。
2.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分类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和区分四种基本形状。
难点: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分类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小刺猬手偶、形状卡片、彩纸、剪刀、胶水。
学具:每个学生一份形状卡片、一份彩纸、一把剪刀、一瓶胶水。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小刺猬手偶,讲述小刺猬制作项链的故事,引导学生关注小刺猬项链上的形状。
2. 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四种基本形状(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讲解各形状的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和区分。
3. 动手操作(10分钟)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用彩纸、剪刀和胶水制作属于自己的项链,要求项链上至少包含四种基本形状。
4. 课堂展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其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形状的识别、项链的创意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四种基本形状(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及其特点。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请用彩纸、剪刀和胶水制作一个包含四种基本形状的项链。
2. 找出生活中五个圆形、五个正方形、五个三角形和五个长方形的物品,并拍照记录。
答案:1. 学生的项链作品。
2. 学生拍摄的生活中的形状物品照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对四种基本形状的认识和区分程度较高,动手操作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但在课堂展示环节,部分学生表现出较强的羞涩感,今后需加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生活中更多含有四种基本形状的物品,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小刺猬的项链》幼儿园中班数学课件.

《小刺猬的项链》幼儿园中班数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材第四章《趣味分类与排序》,详细内容为“小刺猬的项链”。
通过故事引入,教导幼儿学习分类、排序、数数等基本数学概念。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理解故事内容,掌握分类、排序、数数等基本数学概念。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分类、排序的数学概念,并能运用到实际操作中。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刺猬玩偶、不同颜色和形状的珠子、PPT课件、故事书。
2. 学具:每组一份不同颜色和形状的珠子、小刺猬卡片、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小刺猬玩偶,讲述小刺猬过生日,收到了一串五彩斑斓的项链,引导幼儿观察项链上的珠子。
2. 例题讲解(10分钟)(1)通过PPT展示,引导幼儿观察项链上的珠子,进行分类、排序。
(2)讲解分类、排序的数学概念,让幼儿理解并掌握。
(3)邀请幼儿上台演示,巩固所学知识。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分组操作,让幼儿用不同颜色和形状的珠子,为小刺猬制作项链。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疑问。
(1)让幼儿展示自己制作的项链,分享制作过程。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小刺猬的项链》2. 内容:(1)分类:颜色、形状(2)排序:从小到大、从大到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为小刺猬制作一串项链,要求至少包含三种颜色和三种形状的珠子。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不同幼儿的学习情况,进行个性化指导。
2. 拓展延伸:(1)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寻找分类、排序的例子,如衣物、玩具等。
(2)鼓励家长参与幼儿的学习,共同完成课后作业。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2024年《小刺猬的项链》幼儿园中班数学精彩课件.

2024年《小刺猬的项链》幼儿园中班数学精彩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件依据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大纲,选取了《小刺猬的项链》这一主题,对应教材的第三章节“比较与排序”。
详细内容包括: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小刺猬项链上不同颜色、形状的珠子,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通过排序活动,使幼儿掌握基本的排序方法,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观察、比较小刺猬项链上珠子的颜色和形状,发展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
2. 培养幼儿运用排序方法,对事物进行有序排列,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增进同伴间的友谊。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排序的方法,能够独立完成排序任务。
教学重点:观察、比较小刺猬项链上珠子的颜色和形状;运用排序方法进行有序排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刺猬的项链》课件、小刺猬玩偶、彩色珠子。
2. 学具:每组一套彩色珠子、排序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小刺猬的项链,引导幼儿观察,激发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a. 教师操作小刺猬玩偶,让幼儿观察项链上的珠子,说出颜色和形状。
b. 教师示范排序方法,引导幼儿学习排序。
3. 随堂练习(10分钟)a. 幼儿分组,每组根据教师提供的排序卡片,用彩色珠子进行排序。
b.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完成排序任务。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小刺猬的项链》2. 板书内容:a. 珠子的颜色和形状b. 排序方法c. 幼儿排序成果展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给小刺猬的项链排序答案:根据珠子的颜色和形状,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排序。
2. 作业要求: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完成作业,培养亲子关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根据教学过程和幼儿表现,反思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a. 在美工区提供彩色珠子,引导幼儿创作属于自己的项链。
b. 组织家长参与课堂活动,共同观察、探讨幼儿在数学学习中的表现。
《小刺猬串项链》幼儿园中班数学课件.

(2)组织幼儿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图形创意活动。
4.总结与评价(5分钟)
(1)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总结图形分类和排序的方法。
(2)对幼儿的表现给予积极评价,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的乐趣。
六、板书设计
1.板书标题:《小刺猬串项链》
2.板书内容:
3.随堂练习:组织幼儿进行动手操作,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分组讨论可以锻炼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促进他们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四、板书设计解析
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师可以利用挂图、磁性教具等辅助工具,将图形分类和排序的方法直观地展示在黑板上。此外,板书还可以加入一些趣味元素,如小刺猬形象、彩色图形等,以提高幼儿的关注度。
2.课堂提问环节,对幼儿的回答反馈不够及时,缺乏针对性指导。
三、改进措施
1.调整时间分配,确保每个环节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
2.提高课堂提问的质量,关注幼儿的回答,及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3.加强课后反思,了解幼儿的学习情况,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1)图形分类: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等
(2)图形排序:从小到大、从大到小、从简单到复杂等
七、作业设计
1.作业题目:用图形卡片为自己设计源自条项链,并拍照分享到班级群。2.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动手操作活动,让幼儿掌握了基本图形的分类和排序,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个别辅导。
五、教学过程
1.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
利用小刺猬串项链的故事,引导幼儿观察故事中的图形,激发幼儿对图形的兴趣。
中班排序《小刺猬的项链》完整版课件

中班排序《小刺猬的项链》完整版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选取了教材《小刺猬的项链》进行排序教学。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二章第三节《比较与排序》,通过故事形式引导学生理解排序的概念,学习按规律排序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按规律排序的基本方法,提高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增强团队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按规律排序的方法,尤其是递增、递减规律的运用。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排序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故事书《小刺猬的项链》。
学具:磁性扣子、彩球、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故事书《小刺猬的项链》引入,让学生帮助小刺猬按规律串起项链。
2. 例题讲解(15分钟)(1)展示按规律排序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规律。
(2)讲解递增、递减规律,并让学生动手操作磁性扣子,体验排序过程。
(3)针对学生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指导。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发放彩球、卡片等学具,让学生分组进行排序练习。
(2)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2)拓展延伸:让学生尝试设计自己的排序规律,并与其他同学分享。
六、板书设计1. 《小刺猬的项链》排序教学2. 内容:(1)排序概念(2)递增、递减规律(3)排序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同学们设计一个有规律的排序,并画出来。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参与度较高。
但在排序方法的讲解中,部分学生掌握不够扎实,需要加强个别辅导。
2. 拓展延伸:在下一节课中,将引入更多有趣的排序规律,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排序现象,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教材的选择与教学内容的安排。
2.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目标的设定需具体、可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