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题库17-0-8
中医内经试题及答案

中医内经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中医内经是中医学的基础,全名为《黄帝内经》,它始于哪个朝代?A. 北宋时期B. 秦朝时期C. 南宋时期D. 西汉时期答案:D. 西汉时期2. 《黄帝内经》是由几部分组成的?A. 两部分B. 三部分C. 四部分D. 五部分答案:C. 四部分3. 下列哪个选项不是《黄帝内经》的四部分之一?A. 《灵枢》B. 《素问》C. 《金匮》D. 《难经》答案:D. 《难经》4. 《黄帝内经》的主要内容是关于中医的哪个方面?A. 针灸疗法B. 草药治疗C. 病因病机理论D. 推拿按摩答案:C. 病因病机理论5. 《素问》是《黄帝内经》的哪一部分?A. 第一部分B. 第二部分C. 第三部分D. 第四部分答案:B. 第二部分二、填空题1. 中医内经认为人体的生理活动主要由“气”来调节,其中包括“阳气”和“阴气”,这个理论被称为〔----------------〕。
答案:阴阳学说2. 中医内经强调〔----------------〕的观念,即人体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并保持平衡。
答案:天人合一3. “藏象学说”是中医内经中用以解释人体〔----------------〕和〔----------------〕的理论。
答案:脏器功能,形态变化4. 《黄帝内经》中的《灵枢》部分主要阐述了人体的〔----------------〕和〔----------------〕。
答案:经络系统,神经系统5. 中医内经提出的“寒热湿燥风火土”是用来描述〔----------------〕。
答案:病因病机的特点三、简答题1. 请简述中医内经认为的五脏的功能及其与人体的关系。
答案:中医内经将五脏(心、肝、脾、肺、肾)视为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脏器都有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例如,心主血脉、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肺主呼吸、肾主生殖和排泄。
这些脏器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调节,共同维持着人体的生理平衡。
2. 请简述中医内经的“阴阳学说”及其在中医治疗中的应用。
内经考试试题与答案

B、精神充沛不妄耗
C、顺应四时
D、面部安祥
E、起居有常
17、《素问·上古天真论》认为影响寿命最主要因素是:
A、肾气
B、父母精血
C、环境
D、七损八益
E、精神
18、按《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药食之"气厚"者,其性能是:
A、发散
B、发泄
C、通利
D、涌泄
E、以上都不是
19、《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清阳发腠理"之"清阳"是指:
A、人体正气
B、水谷精气
C、药食之气
D、药物的四气
E、天地之精气
6、《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天癸"的含义是
A、精血
B、男子的精液,女子的月经
C、泛指先后天之精
D、具有生殖作用的物质
E、肾精中具有促进生殖机能作用的物质
7、《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养生的重要原则,除下列哪一项以外均是:
A、法于阴阳
B、和于术数
C、起居有节
D、延年益寿
E、食饮有节
8、《素问·上古天真论》主要论述了什么内容?
A、藏象
B、经络
C、阴阳
D、气血
E、养生
9、《黄帝内经》汇总成编的大约时代是:
A、春秋战国
B、战国秦汉
C、秦汉时期
D、西汉中后期
E、东汉前中期
10、下述不属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言感邪伏而后发的病证是:
A、飧泄
B、温病
E、林亿
14、《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飧泄是指:
A、大便稀溏
B、泄泻无度
C、大便完谷不化
D、下利脓血
E、痢疾
内经学研究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章节课后题库2024年浙江中医药大学

内经学研究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题库2024年浙江中医药大学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气薄则发泄”指出气薄之药的功效为()答案:泄汗2.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病位在下的治宜()答案:引而竭之3.据《灵枢·经脉》,欲知经脉病变之虚实,当察其盛衰的是()答案:气口###人迎4.《灵枢·营卫生会》提出老人“昼不精,夜不瞑”是因为()答案:气道涩###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气血衰5.根据《素问·脉要精微论》“平旦诊脉”的原因()答案:饮食未进###气血未乱###络脉调匀###阴气未动###阳气未散6.根据《素问·五脏别论》论述,具有“藏于阴而象于地”特征的脏腑是()答案:肾###胆###髓###脾###脑7.《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
”之“能”与下列何字通借()答案:胎8.据《素问·咳论》,有关咳嗽的论述正确的是()答案:五脏六腑皆令人咳###治腑者,治其合###治脏者,治其俞###咳嗽“聚于胃,关于肺”9.《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䐜胀”的病机是()答案:胃气上逆不能降10.《素问·五脏别论》中“魄门亦为五脏使”的“魄门”指:()答案:肛门11.《素问·生气通天论》指出导致“大筋緛短,小筋弛长”的病因是()答案:因于湿12.《灵枢•百病始生》认为清湿之邪容易侵犯的人体部位是()答案:下13.据《灵枢·本神》篇所述,脾气实的症状是()答案:腹胀、二便不利14.《素问•生气通天论》薄厥的病机是()答案:阳气逆乱15.《素问•热论》所谓“两感”是指()答案:表里两经同时受邪16.《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气虚宜掣引之”,“掣引”是指()答案:益气升提之法17.《素问·水热穴论》中“胃之关是”()答案:肾18.《素问·五藏别论》中称为“传化之腑”不包括下列何项:()答案:胆19.据《素问·热论》,“身热少愈”是由于()答案:阳明病衰20.《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代脉病变是由于()答案:气衰21.《素问·金匮真言论》认为“身之本”是()答案:精22.《素问·至真要大论》:“诸病胕肿,疼酸惊骇”。
内经考试试题

内经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经典著作,其主要内容包括:A. 医学理论B. 临床实践C. 药物配方D. 医学伦理2. 下列哪项不是《内经》中提到的“五味”?A. 酸B. 苦C. 甘D. 咸E. 辣3. 《内经》中提到的“四气”是指:A. 春、夏、秋、冬B. 寒、热、温、凉C. 风、暑、湿、燥D. 火、土、金、水4. 根据《内经》理论,下列哪项不是“五脏”之一?A. 心B. 肝C. 脾D. 肺E. 胃5. 《内经》中提到的“精、气、神”三宝,其中“精”指的是:A. 人体之精华B. 呼吸之气C. 精神活动D. 食物营养6. 下列哪项不是《内经》中提到的“六淫”?A. 风B. 寒C. 暑D. 湿E. 火F. 热7. 《内经》中提到的“五行”理论,火对应的是:A. 心B. 肝C. 脾D. 肺E. 肾8. 根据《内经》理论,下列哪项不是“七情”?A. 喜B. 怒C. 忧D. 思E. 悲F. 恐G. 惊9. 《内经》中提到的“三焦”是指:A. 心、肝、脾B. 肺、肾、胃C. 上焦、中焦、下焦D. 大肠、小肠、膀胱10. 下列哪项不是《内经》中提到的“八纲”?A. 阴B. 阳C. 表D. 里E. 虚F. 实G. 寒H. 热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1. 《内经》认为,人体的健康状态是“________”的平衡状态。
12. 《内经》中提到的“五行相生”是指:木生________,火生________,________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13. 《内经》中认为,人体的生命活动与自然界的________密切相关。
14. 《内经》中提到的“五脏六腑”中,“六腑”指的是胆、胃、小肠、大肠、膀胱和________。
15. 《内经》中提到的“经络学说”认为,人体的经络系统是________和________的通道。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6. 请简述《内经》中“阴阳”理论的基本含义。
内经选读试题与答案

内经选读试题与答案《内经选读试题与答案》传统中医学中的内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医学典籍,它包含了丰富的医学理论和实践经验。
通过深入学习内经,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医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下面是一些内经选读试题以及详细的答案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内经的知识。
1. 内经是什么?它的作者是谁?答案:内经,全名《黄帝内经》,是一部古代医学典籍。
它是由数位医学家共同编纂而成,主要作者为黄帝和扁鹊。
2. 内经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答案:内经分为两部分,分别是《素问篇》和《灵枢篇》。
《素问篇》主要讨论医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阴阳学说、气血理论、病因病机等。
《灵枢篇》主要介绍了针灸、推拿等具体的治疗方法。
3. 内经强调了哪些基本理念和方法?答案:内经强调了“天人合一”的观念,认为人体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疾病的产生与身体与环境的关系密切相关。
内经还注重辨证论治的方法,即根据不同的病情和身体表现,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4. 内经对调理生活有什么建议?答案:内经提倡均衡的饮食,适度的运动以及良好的情绪调节。
例如,内经建议人们食用新鲜、多样化的食物,避免过度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
内经还强调保持适度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
另外,内经认为情绪不良会影响身体健康,建议人们保持愉快的心情。
5. 内经对预防疾病有什么观点?答案:内经认为预防疾病要从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开始,如保持适度的作息时间、合理饮食和锻炼等。
内经还强调注意环境卫生,避免生活在不洁净的环境中。
另外,内经推崇“未病先治”即通过调理身体,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发生。
6. 内经如何对待疾病?答案:内经认为疾病的产生与人体的阴阳失衡有关,治疗疾病要从调节阴阳平衡,恢复身体的正常功能开始。
内经主张辨证论治,即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特点,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草药、针灸、推拿等。
通过上述试题和答案,我们可以初步了解内经的基本内容和思想。
深入学习内经,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医学知识,还可以指导我们养生保健,预防疾病。
内经选读试题及答案

内经选读试题及答案《内经选读试题及答案》一、简答题1. 请简述《内经》在中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内经》是中医学的经典著作之一,被誉为中医学的根本经典。
其包括《黄帝内经》和《难经》两部分,涵盖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诊断与治疗原则等方面。
《内经》通过系统论述人体运行规律和健康的方法,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对中医诊疗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内经》中的“阴阳”概念是什么意思?它在中医理论中的作用是什么?答:《内经》中的“阴阳”是指宇宙万物存在的两个相对和相互依存的方面。
阴阳相对而非绝对,二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形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在中医学中,“阴阳”既是理论基础,也是诊断和治疗的指导思想。
通过阴阳的平衡与调整,可以维护人体的健康状态。
3. 简述《内经》中“五行”理论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
答:《内经》中的“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元素。
这五行之间相生相克,表达了事物的相互制约和相互关系。
在中医学中,“五行”理论被应用于诊断和治疗中,通过分析五行间的相生相克关系,可以判断疾病的发生、变化和病因,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二、名词解释1. 请解释“气”的概念在《内经》中的含义。
答:在《内经》中,“气”是指宇宙间存在的一种客观物质形态,也是构成人体的重要物质基础。
它包括天地间的自然气体和人体内的各种生命活动所产生的精气、营气、阴阳气等。
《内经》中强调气的运动和变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提出了“气”在人体内部运行的理论基础。
2. “脏腑”是指什么?它与中医诊断和治疗有什么关系?答:在中医学中,“脏腑”是指人体内部的器官系统。
脏腑包括心、肺、肝、脾、胃、肾等,它们分别担负着不同的生理功能。
《内经》中将脏腑视为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脏腑的运行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
通过观察和分析脏腑的功能变化,可以辅助中医诊断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三、论述题按题目中要求,本节不提供小节标题。
《内经选读试题及答案》是一份以题目形式呈现的试题和答案汇编。
内经考试题及答案

内经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 《内经》中“阴阳者,天地之道也”出自哪一篇?A.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B.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C. 《素问·生气通天论》D. 《素问·金匮真言论》答案:A2. 《内经》中提到“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是在哪一篇?A. 《素问·五脏生成篇》B. 《素问·宣明五气篇》C. 《素问·玉版论要篇》D. 《素问·金匮真言论》答案:B3. 《内经》中“治未病”的概念最早出现在以下哪一篇?A.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B. 《素问·上古天真论》C.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D. 《素问·玉版论要篇》答案:B二、多选题4. 《内经》中提到的“四气”指的是哪些?A. 风B. 寒C. 暑D. 湿答案:ABC5. 《内经》中提到的“五味”包括以下哪些?A. 酸B. 苦C. 甘D. 辛答案:ABCD三、判断题6. 《内经》中认为“心为君主之官”,是五脏六腑之主。
(对/错)答案:对7. 《内经》中提到“肾为先天之本”,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
(对/错)答案:对四、填空题8. 《内经》中提到“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也”。
其中五脏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心、肝、脾、肺、肾9. 《内经》中提到“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
其中十二经脉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五、简答题10. 简述《内经》中“阴阳”的概念及其在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性。
答案:《内经》中的“阴阳”是指自然界和人体生理、病理变化中的两种基本属性和作用。
黄帝内经题库

黄帝内经题库一、选择题A1 型题(单选题,每题有一个合适选项)1. 被历代医家尊为“医家之宗”的医学著作是:A.《本草纲目》B.《金匮要略》C.《黄帝内经》D.《伤寒论》E.《温病条辨》2. 《黄帝内经》汇总成编的大约时代是:A.战国时代B.明清时代C.黄帝时代D.秦汉时代E.西汉中后期3. 《黄帝内经》书名最早见于:A.《史记》B.《伤寒杂病论》C.《甲乙经》D.《汉书•艺文志》E.《隋志》4. 最早注释《素问》的作者是:A.全元起B.杨上善C.张景岳D.王冰E.张志聪5. 历代医家保存整理《素问》功劳最大的当推:A.南朝全元起B.西汉李柱国C.明代张景岳D.隋朝杨上善E.唐代王冰6. 现在通行的《灵枢经》是:A.李柱国的校勘本B.林亿等的校正本C.史崧校正家藏本D.马莳的通注本E.张志聪的集注本7. 现在所见的《素问》其版本来源于:A.杨上善撰注本B.李柱国的校勘本C.全元起的注本D.《素问识》E.林亿等的校本8. 下述各种哲学思想中,对形成《内经》理论体系影响最大的是:A.兵家B.墨家C.道家D.名家E.法家9. 下述道家理论对《内经》影响最大的是:A.“道”是道路B.道法自然C.阴阳备物,变化乃生D.道贵常存E.道无鬼神10. 《素问•上古天真论》论养生的目的是:A.顺天守时B.志闲而少欲C.把握阴阳D.尽终其天年E.去世离俗11.《素问•上古天真论》认为调养神志要做到“志闲而少欲”,必须:A.德全不危B.食饮有节C.节制嗜欲D.形劳而不倦E.法于阴阳12. 《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述“肝气衰”的病理表现是:A.筋脉不利B.筋骨痿软C.筋脉横解D.筋屈不得伸E.筋不能动13. 《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述“五脏皆衰”的病理表现是:A.天癸尽B.气血衰少C.精少D.阳气虚衰E.阴气衰14. 《素问•上古天真论》说明顺应自然的养生原则是:A.春夏养阳B.秋冬养阳C.法于阴阳D.服天气E.去世离俗15. 《素问•上古天真论》的“真气”是指:A.宗气B.肾气C.营气D.正气E.卫气16. 《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言“天癸”,其合理解释是:A.肾精B.肾水C.肾气D.月经E.肾中具有促进生殖功能的物质17. 《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谓“地道不通”是指:A.小便不通B.六腑气机不通C.大便不通D.月经闭止E.三焦气道闭塞18. 《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地道不通”的原因是:A.三阳脉衰于下B.阳明脉衰C.天癸竭D.肝气衰E.阳气衰竭于上19. 《素问•上古天真论》“肾气平均,筋骨劲强,真牙生而长极”见于:A.女子二七B.女子四七C.男子三八D.男子四八E.男子二八20. 《素问•上古天真论》“三阳脉衰于上,面始焦,发始白”见于:A.男子六八B.女子七七C.男子五八D.女子五七E.女子六七21. 《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女子五七”的外貌特征是:A.面皆焦,发始白B.面始焦,发始堕C.面焦,发鬓颁白D.发鬓颁白,身体重E.发长极,身体盛壮22. 《素问•上古天真论》“肾者主水”是指:A.主水液的蒸腾气化B.主天癸C.主藏精D.主水道通调E.主骨生髓23. 《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决定人体生长壮老已的是:A.心气B.肝气C.脾气D.肾气E.肺气24. 《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言的“生气”是指:A.营卫之气B.呼吸之气C.生命之气D.肾中精气E.水谷精气25. 《素问•生气通天论》重点讨论的是:A.无味与五脏之关系B.阴精与阳气的关系C.四时与五脏的关系D.阳气的重要性E.阴精的重要性26. 《素问•生气通天论》认为阴阳平衡的关键是:A.阴气充沛B.阳气强盛C.阴阳俱盛D.阴气平顺E.阳气固密27. 《素问•生气通天论》认为“阴气乃绝”的主要机理是:A.阳不胜其阴B.阴不胜其阳C.阴阳失调D.阴阳俱衰E.阳强不能密28. 《素问•生气通天论》“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主要说明:A.阴精阳气的平衡协调B.阴精阳气的对立消长C.阴精阳气的相互转化D.阴精阳气的相互制约E.阴精阳气的互根互用29. 《素问•生气通天论》谓“精神乃治”的关键是:A.真气从之B.正气存内C.阳气固密D.独立神守E.阴平阳秘30. 《素问•生气通天论》“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A.神B.精C.真气D.气血E.阴阳31. 《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述“精气乃绝”的主要机理是:A.阳不胜其阴B.阴不胜其阳C.阴虚阳亢D.阳虚阴胜E.阴阳离决32.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反作,病之逆从”是指哪种病机:A.清气在下,浊气在上B.清气在上,浊气在下C.寒热格拒,清浊相干D.阳胜则热,阴胜则寒E.寒极生热,热极生寒33.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明阴阳互根的主要经文是:A.阴阳者,天地之道也B.阳化气,阴成形C.阳生阴长,阳杀阴藏D.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E.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34.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治病必求其本”的“本”是指:A.病因B.病机C.气血D.正气E.阴阳35.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主要说明了:A.阴阳的消长关系B.阴阳的升降运动C.阴阳的对立关系D.天地的阴阳属性E.阴阳的互根和转化36.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阴阳之征兆”的是:A.左右B.上下C.水火D.血气E.内外37.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药食气味中气厚的功能是:A.宣散发表B.助阳发热C.涌泄邪气D.通利小便E.补益精血38.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先肿后痛者”的原因是:A.寒伤形B.热伤气C.气伤形D.形伤气E.湿伤形39.《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五气所伤所胜的论述,热邪的致病特点是:A.热伤气B.热伤血C.热伤神D.热伤心E.热伤形40.《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五气所伤所胜的论述,寒邪的致病特点是:A.寒伤神B.寒伤肉C.寒伤血D.寒伤筋E.寒伤肾4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五气所伤所胜的论述,湿邪的致病特点是:A.湿伤筋B.湿伤肉C.湿伤骨D.湿伤气E.湿伤肾4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五气所伤所胜的论述,风邪的致病特点是:A.风伤筋B.风伤肉C.风伤皮D.风伤气E.风伤骨43.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经文“精不足者”的治法是:A.补之以气B.温之以气C.补之以形D.补之以味E.补之以精44.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经文“形不足者”的治法是:A.补之以气B.温之以气C.补之以形D.补之以味E.补之以精45. 下述哪一条是对《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经文的错误引用:A.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B.审清浊而知病浅深C.视喘息,听声音而知所苦D.观权衡规矩而知病所主E.按尺寸,观浮沉滑涩而知病所生46. 下述哪一条是对《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经文的错误引用:A.气虚者宜掣引之B.血实宜攻之C.其实者,散而泻之D.中满者,泻之于内E.阴病治阳47.《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形之不足,温之以气”所主治的病证是:A.阴虚阳亢B.肾精亏虚C.阴血亏虚D.阳气虚衰E.肺气虚弱48. 《素问•六节藏象论》所言的“藏象”,其正确的解释是:A.五脏的生理功能B.五脏的形象C.六腑的生理功能D.六腑的形象E.脏居于内,象应于外49. 《素问•六节藏象论》指出肝为:A.神之变B.魄之处C.魂之居D.营之居E.精之处50. 据《素问•六节藏象论》,十一脏的生理功能取决于:A.肝B.心C.脾D.肾E.胆51. 《素问•六节藏象论》心者,其华在:A.毛B.发C.面D.爪E.唇四白52. 《素问•六节藏象论》肺者,其华在:A.毛B.发C.面D.爪E.唇四白53. 《素问•六节藏象论》肾者,其华在:A.毛B.发C.面D.爪E.唇四白54. 《素问•六节藏象论》肝者,其华在:A.毛B.发C.面D.爪E.唇四白55. 《素问•六节藏象论》脾者,其华在:A.毛B.发C.面D.爪E.唇四白56. 《素问•六节藏象论》心者,其充在:A.皮B.血脉C.筋D.骨E.肌57. 《素问•六节藏象论》肺者,其充在:A.皮B.血脉C.筋D.骨E.肌58. 《素问•六节藏象论》肾者,其充在:A.皮B.血脉C.筋D.骨E.肌59. 《素问•六节藏象论》肝者,其充在:A.皮B.血脉C.筋D.骨E.肌60. 《素问•六节藏象论》脾者,其充在:A.皮B.血脉C.筋D.骨E.肌61. 《素问•六节藏象论》所述,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A.生之本B.气之本C.封藏之本D.罢极之本E.仓廪之本62. 《素问•六节藏象论》所述,肺的主要生理功能是:A.生之本B.气之本C.封藏之本D.罢极之本E.仓廪之本63. 《素问•六节藏象论》所述,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A.生之本B.气之本C.封藏之本D.罢极之本E.仓廪之本64. 《素问•六节藏象论》所述,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是:A.生之本B.气之本C.封藏之本D.罢极之本E.仓廪之本65. 《素问•六节藏象论》所述,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A.生之本B.气之本C.封藏之本D.罢极之本E.仓廪之本66. 据《素问•六节藏象论》所述,心气:A.通于秋气B.通于春气C.通于冬气D.通于夏气E.通于长夏气67. 据《素问•六节藏象论》所述,肺气:A.通于秋气B.通于春气C.通于冬气D.通于夏气E.通于长夏气68. 据《素问•六节藏象论》所述,肾气:A.通于秋气B.通于春气C.通于冬气D.通于夏气E.通于长夏气69. 据《素问•六节藏象论》所述,肝气:A.通于秋气B.通于春气C.通于冬气D.通于夏气E.通于长夏气70. 据《素问•六节藏象论》所述,脾气:A.通于秋气B.通于春气C.通于冬气D.通于夏气E.通于长夏气71. 据《素问•六节藏象论》所述,具有“生血气”功能的脏腑是:A.心B.脾C.肝D.胃E.中焦72. 据《素问•五藏别论》,五藏的基本功能是:A.象于地B.属阴C.藏而不写D.满而不能实E.藏精气而不写也73. 据《素问•五藏别论》,六府的基本功能是:A.天气之所生B.属阳C.写而不藏D.实而不能满E.传化物而不藏74. 据《素问•五藏别论》,五藏的生理特点是:A.天气之所生B.实而不能满C.写而不藏D.满而不能实E.藏精气而不写也75. 据《素问•五藏别论》,六府的生理特点是:A.象于地B.藏而不写C.实而不能满D.受五脏的浊气E.传化物而不藏76. 《素问•脉要精微论》“五脏者,中之守也”是指:A.五脏内藏五志B.五脏内藏气血C.五脏内守中气D.五脏内藏精气神E.五脏内藏魂魄77. 《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言,“水泉不止”指:A.小便失禁B.小便不利C.汗出淋漓D.口渴欲饮E.呕吐不止78. 据《素问•脉要精微论》腰为何脏之腑:A.肝B.心C.脾D.肾E.肺79. 据《素问•脉要精微论》,何者为血之府:A.心B.脉C.经络D.肝E.脾80. 据《素问•脉要精微论》,春夏秋冬对应的正常脉象是:A.规、矩、权、衡B.规、矩、衡、权C.衡、权、规、矩D.权、衡、规、矩E.矩、规、衡、权81. 据《素问•脉要精微论》,诊得细脉说明病人:A.心痛B.烦心C.气病D.气少E.血少82. 据《素问•脉要精微论》,诊得长脉说明:A.气衰B.气虚C.气盛D.气治E.气滞83. 据《素问•脉要精微论》,诊得代脉说明病人:A.气衰B.气盛C.气滞D.气陷E.气脱84. 据《素问•脉要精微论》,“烦心”之症应见何脉:A.数B.弱C.细D.大E.洪85. 据《素问•脉要精微论》,“病进”者可见何脉:A.数B.弱C.细D.大E.洪86. 据《素问•脉要精微论》,“涩”脉所主的病证是:A.头痛B.胃痛C.心痛D.心烦E.腹胀87. 据《素问•脉要精微论》,上盛之脉所主的病证是:A.喘满气高B.胸胁满闷C.胸脘痞痛D.胸腹胀满E.脘腹胀满88. 据《素问•脉要精微论》,下盛之脉所主的病证是:A.喘满气逆B.胁肋胀痛C.小便不利D.大便秘结E.腹部胀满89. 《素问•经脉别论》“浊气归心”的含义是:A.邪毒归心B.热陷心包C.痰浊蒙闭心窍D.心血瘀阻E.水谷精微注入心脉90. 据《素问•太阴阳明论》,脾主四肢的生理基础是:A.脾气主升B.脾统血C.脾主运化水湿D.脾为胃转输水谷精气E.脾属土治中央91. 据《素问•太阴阳明论》,四肢不用的病理是:A.胃病不能受纳水谷B.脾不主时C.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D.脾不统血E.脾为湿困92. 据《素问•太阴阳明论》,“四肢皆禀气于胃”但必因于:A.肺B.心C.脾D.肝E.肾93. 据《素问•太阴阳明论》,“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产生的症状是:A.身热B.不得卧C.四肢不用D.腹满E.喘逆94. 《素问•热论》把寒邪引起的外感性热病称为:A.中风B.伤寒C.湿温D.热病E.温病95. 《素问•热论》:“今夫热病者,皆……之类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经题库17-0-8
问题:
[单选,A1型题]据《素问·玉机真藏论》的内容,心的真脏脉为()
A.中外急,如循刀刃责责然
B.坚而搏,如循慧苡子累累然
C.大而虚,如以毛羽中人肤
D.搏而绝,如指弹石辟辟然
E.以上都不是
问题:
[单选,A1型题]据《灵枢·百病始生》的内容,七情在病机上伤害人体的部位一般是()
A.五脏
B.六腑
C.经脉
D.气血
E.络脉
问题:
[单选,A1型题]《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细脉主病是()
A.气病
B.气少
C.气衰
D.气胀
E.血瘀
/ 德甲赛程
问题:
[单选,A1型题]《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水泉不止"的原因是()
A.肺气不固
B.卫气失守
C.门户不要
D.膀胱不藏
E.脾气不足
问题:
[单选,A1型题]《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脉应"中权"的季节是()
A.春
B.夏
C.秋
D.冬
E.长春
问题:
[单选,A1型题]《素问·痹论》认为,针刺治疗六腑痹时,可取的穴位是()
A.井穴
B.荥穴
C.经穴
D.合穴
E.输穴
问题:
[单选,A1型题]据《素问·痿论》五脏合五体的理论,肝之所合为()
A.皮毛
B.血脉
C.肌肉
D.筋膜
E.四肢
问题:
[单选,A1型题]据《素问·痿论》,肺热而致的痿证,可出现的症状是()
A.色白而毛败
B.色赤而络脉溢
C.色黄而肉蠕动
D.色苍而爪枯
E.以上均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