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验(拟南芥)
拟南芥生活史实验报告

拟南芥生活史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探究拟南芥(Arabidopsisthaliana)的生长和发育过程,包括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开花结实等。
实验材料:
1.拟南芥种子;
2.培养皿;
3.水;
4.营养液;
5.显微镜。
实验步骤:
1.将拟南芥种子放入培养皿中,加入适量的水,使种子完全浸泡在水中。
2.每天更换一次水,并将培养皿放在光照充足的地方。
3.在第三天左右,观察到一些小根从种子底部长出来,说明拟南芥已经开始了萌发过程。
4.继续观察,当幼苗长到一定高度时,可以将其转移到营养液中进行生长。
5.在营养液中,幼苗会继续生长,直到出现第一对真叶。
6.当幼苗长到一定高度时,可以开始观察其开花结实过程。
7.记录下每个阶段的时间和生长情况,并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和组织发育情况。
实验结果:
通过观察拟南芥的生活史过程,我们发现:
1.拟南芥的种子需要在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后才能萌发。
2.幼苗在营养液中生长,需要不断补充养分和水分。
3.南芥的生长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形态的叶子和花朵,这些变化与植物激素的作用有关。
4.拟南芥的花粉可以通过风或昆虫传播,实现繁殖。
5.南芥的生长发育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如光照、温度、湿度等。
实验结论:
通过对拟南芥生活史的实验研究,我们了解到了该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和影响因素,有助于深入理解植物的生命活动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同时,也为进一步研究植物生长发育机制提供了基础数据和参考依据。
拟南芥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拟南芥基因表达调控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2. 掌握利用RNA干扰技术(RNAi)研究基因表达调控的方法;3. 通过实验验证特定基因在拟南芥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功能。
二、实验原理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是一种广泛用于植物遗传学、发育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模式植物。
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基因表达调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RNA干扰技术(RNAi)是一种利用双链RNA(dsRNA)降解特定mRNA,从而抑制目标基因表达的技术。
本实验通过构建特定基因的RNA干扰载体,导入拟南芥,观察目标基因表达受抑制后的表型变化,以研究该基因在拟南芥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功能。
三、实验材料1. 拟南芥野生型植株;2. 目标基因cDNA克隆;3. 载体pCAMBIA1300;4. 实验试剂:DNA连接酶、T4 DNA连接酶、限制性内切酶、pUC18载体、DNA分子量标准等;5. 实验仪器:PCR仪、电泳仪、凝胶成像系统、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等。
四、实验方法1. 目标基因cDNA克隆:利用PCR技术扩增目标基因cDNA,克隆到pUC18载体上,进行序列验证;2. RNA干扰载体构建:利用PCR和限制性内切酶技术,将目标基因cDNA克隆到载体pCAMBIA1300的RNAi表达框中,构建RNA干扰载体;3. 拟南芥转化:采用花序浸染法将RNA干扰载体导入拟南芥野生型植株;4. 表型观察:观察转化植株的生长发育状况,记录表型变化;5. 基因表达分析:采用RT-qPCR技术检测转化植株中目标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目标基因cDNA克隆:通过PCR和序列验证,成功克隆目标基因cDNA;2. RNA干扰载体构建:成功构建了RNA干扰载体,经测序验证无误;3. 拟南芥转化:成功转化拟南芥野生型植株,获得转化植株;4. 表型观察:转化植株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表型变化,如叶片变小、生长缓慢等;5. 基因表达分析:RT-qPCR结果显示,转化植株中目标基因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
植物学实验

Teaching Tools In Plant Biology
© 2012 Hunan Nomal University
• FER 别名TYK3、fer (fps/fes 相关性) 酪氨酸激酶 • 基因表达物fer (fps/fes 相关性) 酪氨酸激酶(磷蛋 白质NCP94) • 定位5q21 • 概述FER基因由1017个腺嘌呤、535个胞嘧啶、 636个鸟嘌呤和762个胸腺嘧啶组成。FER蛋白是 一种FPS/FES类非跨膜受体酪氨酸激酶,其作用 是控制细胞之间的粘连,并且通过生长因子受体 把信息从细胞表面传递到细胞骨架上。
Teaching Tools In Plant Biology
© 2012 Hunan Nomal University
(3)水平或垂直放置于25℃温室中光照培养。
(4)培养一个星期后,观察野生型与突变体植株的
表型。
五、结果与分析 根据fer表型并查找相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料,分析该基因在植 物生长发育中的可能功能。
Teaching Tools In Plant Biology
© 2012 Hunan Nomal University
三、材料、器材和试剂
1、材料
野生型拟南芥种子,fer突变体种子。
2、器材
超净工作台、高压灭菌锅、培养皿、移液器及其
tip头、三角烧瓶。
3、试剂 70%乙醇、15%的Bleach、MS盐、维生素B2、 肌醇、蔗糖、琼脂粉。
(6)吸去管中液体,加入1ml灭菌水,上下震荡1min。
Teaching Tools In Plant Biology
© 2012 Hunan Nomal University
(7)重复步骤(3)4次。 (8)吸去管中液体,加入1ml灭菌水,置于4℃,2~4天
植物DNA提取——拟南芥

【实验目的】1、采用CTAB法从植物叶片中提取基因组DNA,并用PCR方法鉴定T-DNA插入纯合突变体和琼脂糖凝胶电泳。
2、掌握CTAB法从植物叶片中提取DNA的原理和方法。
3、掌握应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的原理和方法。
4、掌握琼脂糖凝胶电泳的操作和原理及分析方法。
【实验原理】DNA是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材料,依不同实验目的采取相应的抽提DNA方法,获取数量、质量不等的DNA。
CTAB(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也称六癸基三甲基溴化铵)是一种非离子去污剂,用CTAB法抽提植物总DNA,操作简便、快速、产量高,但纯度稍次,适用于一般分子生物学操作。
在DNA提取过程中,第一步就是使组织细胞破裂后释放出DNA,第二步就是DNA与其他细胞组分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膜和细胞壁相分离。
在这个方法中,植物细胞首先在液氮中冰冻,然后用研钵或植物粉碎机研磨,使组织细胞破裂后释放出D14A。
研磨好的组织置于预热的1.5×CTAB(高盐1.05mol/L NaCl)缓冲溶液中,加热至65℃。
此时CTAB可与核酸形成复合物,这种复合物在高盐(>0.7mol/L)溶液中是可溶的,并且可以稳定存在,而细胞壁纤维和大部分变性蛋白质则沉淀,从而从DNA中去除污染物,而部分蛋白质及多糖(酶抑制剂)仍溶于溶液中。
β-琉基乙醇可抑制多酚氧化酶的氧化,防止植物组织发黄变褐。
经过初次保温后,氯仿/异戊醇抽提就可除去仍溶于溶液中的蛋白质、多糖,最后用乙醇沉淀DNA(CTAB-核酸复合物在低盐溶液中因溶解度降低而沉淀),并洗去CTAB。
分离纯化核酸总的原则,一是要保证核酸一级结构的完整性;二是要排除其他分子的污染。
抽提的DNA中不应存在对酶有抑制作用的有机溶剂和过高浓度的金属离子,且其他生物大分子的污染应降到最低程度。
Ti质粒和T-DNA:Ti质粒是土壤农杆菌的天然质粒,该质粒上有一段特殊的DNA区段,当农杆菌侵染植物细胞时,该DNA区段能自发转移进植物细胞,并插入植物染色体DNA中。
拟南芥培养

实验目的:拟南芥无菌培养。
实验仪器:光照培养箱,盆.培养皿,超净台,灭菌锅.实验试剂:营养土,蛭石,MS培养基实验步骤:1、配制MS培养基(一般装在三角瓶里,最好只装最大体积的70%以内),高温灭菌(115度15分钟)在未固化情况下,(固化的话可以在微波炉里融化再使用)在超净台里倒入培养皿(一般一个培养皿内装25ml左右培养基,培养皿也是要灭菌的,一般用报纸或者牛皮纸包一排,十几个吧),待充分凝固之后平放密封保存(倒好之后最好静置15-20分钟,然后放在塑料袋里,保存在4度)2、将拟南芥种子用10%消毒水(洗洁精体积分数)浸泡15分钟左右(要保证每粒种子都浸透),无菌水冲洗3遍,加入适量0.12%的琼脂溶液(要灭菌的)用蓝枪头播在之前准备的灭菌MS固体培养基上(要在超净台中操作),点种子大概的确有点难以想象,下次你来拿种子和苗的时候我可以给你演示一下;3、4℃春化2天后转到光照培养间,温度22℃/18℃(日/夜),16h/8h光周期,白炽灯光照培养,光照强度五千Lx。
(也不用这么严格的,一般22-25度,5000-7000lx,差不多就行了)4、大约7-10天后,拟南芥根须和芽均已长出,长到3至4片叶后可以移入土中培养(平板里长太久的话似乎会影响植物以后的生长)。
5、用营养土和蛭石以1:1的比例混合拌匀配制,以保证营养及透气性。
用高温杀菌以杀死土中的害虫。
(我们现在种得多,土都不灭菌的,注意拔拔杂草就行了)6、用镊子小心夹住培养皿中的拟南芥茎处,取出放在土上,卷起根须塞入土中。
避免将叶片带入土里。
放在光照培养间,条件和长平板一样就行了7、在托盘中浇水,通过毛细作用由底部的孔吸收上去,保证土壤湿润。
刚移植的前两天可以用基本上透明的盖子盖住盆顶。
MS培养基的配方是对的单位mg/L大量元素:NH4NO3 1 650KNO3 1 900CaCl2·2H2O 440MgSO4·7H2O 370KH2PO4 700微量元素:KI 0.83H3BO3 6.2MnSO4·4H2O 22.3ZnSO4·7H2O 8.6Na2MnO4·2H2O 0.25CuSO4·5H2O 0.025CoCl2·6H2O 0.025FeSO4·7H2O(27.8)+Na2-EDTA·2H2O(37.3)有机成分:肌醇100烟酸0.5盐酸吡哆醇(维生素B6)0.5盐酸硫胺素(维生素B1)0.5甘氨酸2注意:肌醇一般是要另外分开来独自配成浓缩液,因为它比较难溶,一般配成100倍,而除去肌醇后的有机,还是可以配成1000倍的。
拟南芥的实验方案种植

拟南芥的实验室种植方案————蛭石培养法一.实验原理拟南芥是十字花科植物,个体小,生活周期短,种植和生长不受季节限制,自花传粉,是植物实验常用的模式植物。
蛭石是一种天然、无毒的矿物质,在高温作用下会膨胀的矿物。
它是一种比较少见的矿物,属于硅酸盐。
有离子交换的能力,它对土壤的营养有极大的作用。
栽培介质需要有良好的排水性和透气性,以防止过湿引起真菌和昆虫幼虫的滋生。
使用泥炭土,蛭石,珍珠岩的混合土壤作培养介质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二.实验材料和试剂花盆、铲子、小型喷水壶、薄膜、橡胶手套、尖嘴洗瓶、滤纸、烧杯、营养液、蛭石、泥炭土、珍珠岩、人工培养箱、4︒C冰箱。
三.实验步骤(2)种子处理春化种子:将种子放置于烧杯内,4︒C冰箱下,保持3-4天。
(3)土壤混合物的配置泥炭土:蛭石:珍珠岩=1:1:1。
用铲子放入花盆中,用营养液浇灌至湿润。
2.播种:将种子倒在滤纸上,轻轻震荡纸张,可均匀播撒,用薄膜(既保证所需温度又保证所需湿度)封住花盆口,薄膜扎孔(以便后继浇灌营养液)。
3.培养:(1)人工培养箱,温度23︒C,光强240 µmol·m-2·s-1,16h光照, 8 h 黑暗, 相对湿度60%~70%。
(2)在培养时浇培养液,用尖嘴洗瓶浇灌,1-2天浇一次。
(3)种子发芽后,及时揭开薄膜,幼苗生长过程中及时浇灌营养液和适宜的水分。
四. 实验结果预测3-4天后种子可发芽,此时,及时揭去薄膜,继续培养植株,作实验观察。
五.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佩戴橡胶手套。
(2)幼苗浇灌水分不易过量,以避免根部缺氧死亡。
(3)种子播种时要均匀。
(4)配置土壤混合物时,要保持珍珠岩完整和土质蓬松。
五. 参考文献和资料翟中和,丁明孝,王喜中.细胞生物学(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刘金亮. 拟南芥实验室常用的种植方法.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730070。
张庆友,孙新月,兰伟,许树成,祝雪兰. 拟南芥实验室种植栽培要领. 生物学通报. 2015年第50卷第七期。
预实验一:拟南芥的萌发实验

预实验一:拟南芥种子的接种和春化1.实验品种: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种子2.仪器工具与药品表1 实验用仪器、工具、药品名称数量名称数量磁力搅拌器1套烧杯(500ml),量筒(50ml)各1个PH计1支玻璃棒1个微波炉1台称量纸、滤纸各1套湿热灭菌锅1台蓝盖瓶(200ml)蓝盖瓶(100ml)三角烧瓶(1000ml)1个2个1个紫外线超净台1台小镊子3个冰箱、纯水机各1台报纸、麻绳少许电子天平()1台培养皿2套移液枪(20ul)移液枪(1ml)灭菌枪头(20ul)灭菌枪头(1ml)1只1只1套1套1/2MS培养基蔗糖NaOH、HCl琼脂75%乙醇超纯水2.5%NaClO纳米TiO21.24g15g适量5g100ml1000ml100ml0.75g宽口生态瓶(空)1个方形培养皿(10个)1套3.方法与步骤3.1拟南芥种子的接种(1)称量:称取1/2MS培养基1.24g,蔗糖15g,琼脂5g;量取无水乙醇75ml,NaClO 2.5ml,超纯水200ml和500ml两份。
(2)培养基的制备:将有500ml超纯水的烧杯放入磁力搅拌机上,放入磁石,打开开关;先后加入1/2MS培养基1.24g,蔗糖15g。
(3)调节PH:打开PH计,待其PH稳定后,先用纯水润洗后用纸巾擦干,在放入烧杯中测定,期间用NaOH和HCl调节PH至5.7-5.8。
(4)配置杀菌消毒剂:用超纯水配置75 %乙醇100ml,2.5 %NaClO100ml和200ml超纯水,放入对应的蓝盖瓶中。
(5)转移:将溶解好的培养基倒入1000ml三角烧瓶中。
(6)包扎:将三角烧瓶用塑料纸和麻绳包扎好,将生态瓶中放入少许滤纸,也按上述方法包扎好;将2套培养皿和镊子用报纸和麻绳包扎好,放入湿热灭菌锅中121℃30min。
(7)紫外杀菌:将紫外线超净台的门关闭,开启紫外灯提前杀菌30min。
(8)接种种子:晾凉后(培养基除外),将灭菌锅中的用具放入紫外线超净台,再移入种子、20ul的枪(含枪头)和方形培养皿。
拟南芥转基因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拟南芥转基因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熟悉转基因操作流程,包括目的基因的克隆、转化、筛选和鉴定等步骤。
3. 了解转基因技术在植物基因功能研究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植物模式生物,具有生长周期短、繁殖速度快、基因组序列已完全解析等特点,使其成为研究植物生长发育、基因调控和生物技术的理想材料。
转基因技术是将外源基因导入植物基因组中,使其在植物细胞中表达,从而改变植物性状或赋予其新的功能。
本实验采用农杆菌介导的转基因方法,将目的基因导入拟南芥基因组中。
实验流程包括以下步骤:1. 目的基因的克隆:从基因库或基因组DNA中提取目的基因,通过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片段。
2. 载体构建:将目的基因克隆到载体上,如T载体或pBI121载体。
3. 农杆菌转化:将重组载体与农杆菌共培养,使农杆菌感染拟南芥细胞。
4. 植物再生:将感染了重组载体的拟南芥叶片接种到含有抗生素的培养基上,筛选出含有目的基因的转基因植株。
5. 鉴定:通过PCR、Southern blotting等方法对转基因植株进行鉴定。
三、实验材料1. 拟南芥野生型植株(Col-0)2. 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菌株E. coli JM1093. 目的基因片段4. T载体或pBI121载体5. PCR试剂、限制性内切酶、DNA连接酶等6. 培养基、抗生素、琼脂糖等四、实验步骤1. 目的基因的克隆:根据目的基因的序列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
将扩增产物与T载体连接,转化E. coli JM109感受态细胞,筛选阳性克隆。
2. 载体构建:将目的基因克隆到pBI121载体上,进行酶切和连接反应。
将连接产物转化E. coli JM109感受态细胞,筛选阳性克隆。
3. 农杆菌转化:将重组载体与农杆菌共培养,使农杆菌感染拟南芥叶片。
将感染后的叶片接种到含有抗生素的培养基上,筛选出含有目的基因的转基因植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浇水频率对拟南芥生长的影响作 学者:罗玉玲 号:20102501014专业班级:生物科学 10 生物科学 4 班 课程名称:植物生理学实验 指导老师:叶庆生、黄胜琴、冷佳奕 实验时间:2012-12-6 至 2013-1-10不同浇水频率对拟南芥生长的影响罗玉玲(华南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科学 10 科学四班 广州天河 510631) 摘要:本实验主要探究三个不同浇水频率对拟南芥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处理一、二即分别隔 2 天、4 天浇水一 次,拟南芥生长良好,植株根系发达,茎秆硬直,叶鲜绿、大,含水量高,脯氨酸含量在正常范围之内,无干旱胁迫. 处理三即隔 6 天浇水一次,植株生长明显受到抑制,根系极其不发达,叶片软、薄,含水量少,脯氨酸含量超出正常水 平 3 倍,受到严重胁迫.由此知隔 2~4 天浇水一次有利于拟南芥生长,隔 6 天浇水一次则严重影响拟南芥的生长. 关键词:拟南芥,脯氨酸,浇水,干旱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watering frequency to Arabidopsis’s growthLuo Yu-Ling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Guangdong Guangzhou 510631)Abstract: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influence of three different watering frequency to Arabidopsis’s growth, an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processing one and two namely every 2 days or 4 days watering once, Arabidopsis growth is good. The plant root system developed, stalks hard straight, green, big, high water content and the Proline content in the normal range, no drought stress. Processing three namely every 6 days a water, plant growth obvious is restrained, the root underdeveloped, blade soft, thin, water content, and the Proline content less than normal level 3 times, serious stress. We know every 2 ~ 4 day watering a conducive to Arabidopsis growth, and every 6 days watering is seriously affect the growth of Arabidopsis thaliana. Key words: Arabidopsis thaliana; Proline; watering; drought 水是生命之源,是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
植物的一切正常活动也只有在含有一定量水分的条件下 才能进行, 否则就会受到阻碍, 甚至死亡.陆生植物主要由根部吸收水分, 然后通过地上部分 (尤其是叶片) 的蒸腾作用散失水分,以保持稳态,而叶与根系之间的水势梯度是植物从土壤中吸取水分的动力,当土壤 水势小于叶片水势时,植物便不能从土壤中获得水分,从而影响生长,因此控制植物生长环境中土壤的湿 [1-4] 度很重要 . 拟南芥是十字花科拟南芥属植物,近年来拟南芥以其个体小、生长周期短以及基因组小等特点而成为 分子遗传学研究的模式植物.拟南芥的另一个优点是容易被诱发,目前已经从拟南芥中分离出几千种突变 体,这些突变的获得为揭示植物生长规律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 然而,水分供给对拟南芥的光合作用影 响很大,影响植物有机物的积累,植株的生长。
而当受到干旱胁迫时,植物体内脯氨酸的含量会显著增加。
植物体内脯氨酸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植物的抗逆性,因此可以测定脯氨酸含量作为抗旱育种的生理指 标[6-8] [5].根据以上分析,我们设计了本实验,主要想通过观察不同浇水频率下拟南芥的形态以及测定植物体内的一些生理生化值(含水量、叶面积、叶绿素含量、根长、株高、脯氨酸含量等)来确定最佳的浇水周 期,从而制定出合理的供水方案。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与试剂1.1.1 材料: 哥伦比亚型拟南芥 1.1.2 试剂: 配置 MS 的溶液(大量溶液、微量溶液、有机溶液、铁盐溶液) 、琼脂、2.5%酸性茚三酮、标准脯氨酸 溶液、3%磺基水杨酸溶液、甲苯 1.1.3 仪器用具 一次性杯、拟南芥土、蛭石、天平、电子天平、培养容器、烧杯、量筒、PH 试纸、镊子、标签纸、洗 耳球、钥匙、玻璃棒、VIS-723N 可见分光光度计、AM-300 手持式叶面积仪、HG63 卤素水分测定仪、水浴 锅、离心机、研钵等 1.2 方法 1.2.1 春化种子 取哥伦比亚型拟南芥种子约 80 粒于 1.5mlEP 管,注入蒸馏水,置于 4 度冰箱两天 1.2.2 配制培养基 MS 培养基(每 100ml 培养基:5ml 大量元素、铁盐、维生素、微量元素各 0.5ml、琼脂粉 0.8g) 1.2.3 种子的消毒与接种培养 1.2.3.1 种子消毒 超净台操作:900μ l 蒸馏水+100μ l 次氯酸钠,洗种子并浸泡 10min;用 75%酒精洗,最后用蒸馏水洗 三遍. 1.2.3.2 冲打铺种 将种子均匀铺散在凝固的平板上;平板吹干后,封口膜封好平板,移入培养室培养. 1.2.4 移苗栽培 待苗长出 4 片叶时,选长势相近的苗移出栽培于 24 个装有拟南芥土的杯中,每个杯种一株,并将其分 成三组,每组 8 株,标记:处理一、处理二、处理三,盖上保鲜膜(如图 1) ,培养室培养,两天后揭膜.图 1 移栽完成的拟南芥苗 1.2.5 分组处理 揭膜后,每 3 天浇水一次,直至植株长到 10 叶期(即 1 月 1 日) 。
往后处理一、处理二、处理三,每 2、4、6 天浇一次水,每株浇水 20ml,共栽培 40 天左右,做好记录,拍照。
约 40 天的后,对拟南芥苗的 生理生化进行测定. 1.2.6 观察根部生长情况,测株高、称鲜重 每个处理选取 4 株;将土弄松,轻轻去掉土,然后观察三个处理植株根的生长情况;测量株高,包括 花序茎;称量植株的鲜重(去根). 1.2.7 测量叶面积( AM-300 手持式叶面积仪) 选取三个处理中生长状态一致的叶片,每株取两片进行叶面积测定,最后求测量的总面积,再将其进 行对比分析. 1.2.8 植物组织含水量的测定 选取三个处理中生长状态一致的叶片分别剪碎, 然后放到 HG63 卤素水分测定仪测定组织的含水量, 再 将三个处理下叶子的组织的含水量进行对比分析. 1.2.8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分光光度计法) 选取三个处理中生长状态一致的叶片约 0.5g ,用 95%乙醇通过研磨及过滤提取叶绿素,定容至 10mL, 再稀释 5 倍后在分光光度计下进行比色.根据朗伯—比尔定律,某有色溶液的吸光度 A 与其中溶质浓度 C 和液层厚度 L 成正比,即 A=KCL 式中:K 比例常数。
当溶液浓度以百分浓度为单位,液层厚度为 1cm 时, K 为该物质的吸光系数.通过经验公式 Ca= 13.95A 665 – 6.88A 649;Cb= 24.96A 649 – 7.32A665;CT = Ca+ 1.Cb , 计 算 得 出 叶 绿 素 浓 度 后 , 再 利 用Chl(mg/g ) =求得样品中叶绿素的含量(mg/g).提取液体积 稀释倍数 样品鲜重 叶绿素的浓度 1000 1.2.9 茚三酮法测定脯氨酸 1.2.9.1 绘制脯氨酸标准曲线 吸取脯氨酸标准母液 0 、 0.2 、 0.4 、 0.8 、 1.2 、 1.6 、 2.0 mL 分别放入 7 支具塞刻度试 管,分别加入蒸馏水至 2.0 mL, 其脯氨酸含量分别为 0 、 2.0 、 4.0 、 8.0 、 12.0 、 16.0 、 20.0 μ g 。
分别吸取上述标准溶液 2 mL ,加冰醋酸 2 mL, 茚三酮试剂 2 mL 加入试管中,混匀后加玻璃球塞, 在沸水浴中加热 15 min 。
用分光光度计于波长 520 nm 下进行比色测定,以零浓度为空白对照。
将测定 结果以脯氨酸浓度为横坐标,以吸光度为纵坐标作标准曲线。
1.2.9.2 植株样品液的提取分别选取三个处理拟南芥植株叶片 约 0.2 g ,用 3 mL 80 % 乙醇研磨(放少许石英砂)成浆状最后 定容至 10 mL .100℃恒温水浴中提取 10 min 后将提取液在放有活性炭的滤纸上进行过滤, 重复过滤一次, 除去色素和残渣,将上层液在离心机上离心 10 min ,取上清液备用.最后取 2 mL 上清液置于试管中,再 加入 2 mL 冰醋酸和 4 mL 茚三酮试剂,加盖密封,在沸水浴上加热 60min .在分光光度计上测 520nm 处 各样品的吸光度, 从标准曲线上求出样品溶液中脯氨酸含量.再通过脯氨酸含量=(C×2.5)/0.2 求得材料叶 片中脯氨酸的含量(μg/g).其中 C 为由标准曲线差得的脯氨酸的含量(μg)2.结果与分析2.1 不同浇水频率下拟南芥的生长情况记录图 2 处理前均匀生长的拟南芥图 3 各处理拟南芥的生长情况(处理一周后)图 4 各处理拟南芥茎的生长情况(处理 11 天后)图 5 实验前各处理拟南芥生长情况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对拟南芥进行不同处理前,植株的生长情况一致,处理一个星期后,每个处理的 植株都开始抽薹,其中处理三最先抽薹。
处理 14 天后,处理三的植株的茎明显比处理一、二长.栽培最后.一天,处理三的叶子柔软,萎焉,处理一、二茎秆硬直,叶片大、绿. 2.2 不同浇水频率下拟南芥的生长指标记录表一 各处理下拟南芥生长指标记录 材料 处理一 处理二 处理三 植株平均株高 (cm) 植株平均鲜重(g) 水分百分含量(%) 每株植株平均叶面积 (mm2) 17.32 18.92 19.60 0.81 0.73 0.57 91.45 89.87 87.23 2076 1919 1318表 2 分光光度计下测得各处理拟南芥叶片的叶绿素的吸光值 材料 处理一 处理二 处理三 吸光值(A649) 0.336 0.385 0.361 吸光值(A665) 0.742 0.849 0.793注:处理一取叶片 0.54g,处理二取叶片 0.48g,处理三取叶片 0.50g.2.3不同浇水频率下拟南芥植株的形态差别2.3.1 不同浇水频率对拟南芥生长的影响平均株高 /cm20 19 18 17 16 处理一 处理二 处理三 处理一 处理二 处理三平均鲜重 /g1 0.8 0.6 0.4 0.2 0处理一处理三处理一 处理二 处理三图6 不同处理的植株平均株高图7 不同处理下拟南芥的鲜重叶面积 /mm2百分比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处理一 处理二 处理一 处理三 处理三图9图992.00% 90.00% 88.00% 86.00% 84.00%处理一 处理二 处理三不同处理下植株叶片的水分含量 水分含量图8 不同处理拟南芥植株的叶面积不同处理拟南芥植株叶片的含水量由图 6 可知,三个处理中,处理三的植株长得最高,处理一最矮,原因可能是处理三受到干旱胁迫, 最先抽薹、开花,因此茎长得比其他处理的高. 而图 7 显示,随着浇水频率的较少,植株的鲜重也在减少. 这表明,水分对植物生长影响很大,植物的一切正常活动只有在含有一定量水分的条件下才能进行,否则 就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影响. 由图 8 可得处理一植株的平均叶面积与处理二植株的相差不大,但两个处理 的植株叶面积都比处理三植株的叶面积大,这主要是由于随着浇水频率的减少,植株的光合作用、细胞代 谢、同化物的运输等都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减少,叶片的生长也受到限制. 图 9 表明,随着浇水频率的减少, 植株叶片细胞的含水量也在减少, 实验结果与实验处理完全相一致.植株生长环境中 土壤的水分含量直接影响植株根部的吸水, 进而影响到植株细胞的含水量.植物体内含水量不足会导致细胞 缺水,代谢受阻,严重时会导致植株死亡 2.3.2 不同浇水频率下拟南芥叶片的叶绿素含量结合表 2, 设叶绿素 a、 的浓度分别为 Ca、 b Cb,通过经验公式 Ca= 13.95A 665 – 6.88A 649; 24.96A Cb= 649 – 7.32A665;CT = Ca+ Cb,计算得出三个处理叶片叶绿素浓度如下表所示: 表3 材料 处理一 处理二 处理三 计 算 得 出 叶 绿 素三个处理植株叶片的提取液中叶绿素的浓度Ca 8.04 9.20 8.58 浓 度 后 ,Cb 2.96 3.40 3.21 再 利 用CT 11.00 12.60 11.79 Chl ( mg/g ) =1 叶绿素的浓度 提取液体积 (mg/g) .其中处理 稀释倍数 样品鲜重 ,求得样品中叶绿素的含量 1000 一的叶绿素含量为:1.02mg/g;处理二的叶绿素含量为:1.31mg/g;处理三的叶绿素含量为:1.17mg/g. 由此可知,不同处理中,处理二植株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最高,较利于植株进行光合作用,积累有机物. 2.4 2.4.1 叶片脯氨酸含量测定 脯氨酸标准曲线图OD520nm脯氨酸浓度 μg/ml 2.4.2 图 5 脯氨酸标准曲线图 不同浇水频率下拟南芥叶片中脯氨酸含量 表 4 不同处理脯氨酸含量.处理Ⅰ OD520nm 叶片中脯氨酸含量 μg/g 0.031 39.9处理Ⅱ 0.044 62.1处理Ⅲ 0.601 1012.6脯氨酸的含量是反应植株抗逆性程度的一个指标, 且呈正相关.当植物受到胁迫时, 信号诱导脯氨酸合 成基因的表达, 大量合成脯氨酸以保持膜结构的完整, 调节细胞渗透压, 维持稳态.从表 4 可看出, 处理一、 二的脯氨酸含量均较低,在正常植物体游离脯氨酸含量范围之内,处理三的脯氨酸含量很高,超过正常值 几倍,由此可见处理三受到干旱胁迫最大,抗逆性强.44.1讨论关于实验结果 通过对各处理中植株的表型观察及一些生理指标的测量,可以得出三个浇水频率对植株生长均有一定的影响,其中处理一、二的浇水频率对植株的影响较小,植株根系发达、茎秆硬直,叶片鲜绿、含水量较 多,有机物积累丰富,体内游离脯氨酸含量少,在正常范围之内,表明没有受到干旱的胁迫.处理三植株体 内游离脯氨酸含量很高,受干旱胁迫严重,植株弱小,叶片含水量少,将近萎焉.由此可见,每隔 2~4 给哥 伦比亚型拟南芥浇水是合适的, 6 天才浇一次水就会影响到植株的生长.如果想得到最适的浇水频率, 隔 可 以再调整浇水频率,并且多做重复. 4.2 关于实验安排 我是本实验的主要负责人,实验的方向也是我提出来的,当时一心想着拟南芥的生长周期为一个月多 一点, 也就是一个月就可以观察完植株的生长情况, 且刚好可以在学期末完成本实验.但在实验的过程中发 现对于处理三,实验过程中对植株进行处理仅能浇水 2 次,这对实验有一定的影响,以至于后来各处理之 间的一些指标测量值相差不是很大.我觉做植物生理实验时, 在选材上要注意植物的生长周期及其生长特性 等,选好材,最后才能成功测出相关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