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手册

合集下载

急诊科工作手册

急诊科工作手册

急诊科工作手册关于《制度、职责、流程、预案》修订说明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维权意识也日益增强,急诊科医疗活动正朝着规范化、法制化的方向发展。

目前我科使用的《制度、职责、流程、预案》是2009年护理部根据《四川省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09版(试行)的要求,参照《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并结合我科临床工作实际修订的,随着临床医学发展,知识不断更新,今年护理部按照《卫生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对我科2009年版《制度、职责、流程、预案》进行修订和增加。

修订依据:《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四川省院前急救管理办法(2013年版)》、《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2014年版)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第3号令》、《卫生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四川省三级综合医院相关制度职责(2013年版)》、《四川省卫生厅文件【川卫办发{2012}813号(四川省卫生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急诊急救工作的通知)】等。

人民出版社《急危重症护理学》、《急诊科护理手册》。

修订程序:急诊科根据三基培训老师修订→护士长组织全科护理人员讨论→科室质控人员审阅→制定成册,下发学习执行。

修订后的《制度、职责、流程、预案》由急诊科制度、急诊科工作职责、急诊科危重急症抢救流程、急诊科急诊服务流程、重点病种急诊服务流程、急诊科管理应急预案及程序六个部分组成。

其中急诊科制度55章、急诊科工作职责13章、急诊科危重急症抢救流程32个、急诊科急诊服务流程39个、重点病种急诊服务流程8个、急诊科管理应急预案及程序43章。

在2009年版《制度、职责、流程、预案》基础上新增加的内容有:一、制度1.急诊科护理管理制度2.急诊科值班交接班制度3.“绿色通道”病情分级管理制度4.突发公共事件批量伤员的分诊分类的管理制度5.急诊手术管理制度6.急诊会诊制度7.院前与院内有效链接工作制度8.院前急救与急诊科交接制度9.急诊科与手术室、ICU、病房转接制度10.各部门科室间的应急协调制度11.急诊科紧急状态下人力资源调配原则及指导规定12.医患沟通制度13.急诊收治制度14.急诊清创室工作制度15.急诊输液室工作制度16.急诊注射室工作制度17.急诊须知18.急诊观察病人须知19.请示报告制度20.急诊科腕带标识管理制度21.急诊科设施配置及管理制度22.急诊抢救设备管理制度23.急救药品管理制度24.跌倒、坠床防范制度25.消防与安全管理制度(试行)26.特殊人群、特殊病种、群体性伤害患者医疗救治工作制度27.安全保卫制度28.急诊人员准入制度29.急诊三级查房制度30.急诊死亡病例讨论制度31.急诊科疑难病例讨论制度32.门(急)诊病历书写要求33.出诊的相关规定34.院前急救安全措施35.院前病历书写规范36.急诊科留观病历书写制度37.投诉处理制度及程序38.救护车使用制度39.患者知情同意告知制度(试行)40.急诊分诊标准41.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42.急诊危重病人优先处理制度43.急诊科急诊患者优先住院制度与机制44.急危重患者管理标准及措施45.重点病种患者紧急会诊和优先入院抢救的相关规定46.急诊重点病种绿色通道管理规定47.急诊服务时限48.急诊多发伤、复合伤、疑难病例的抢救治疗多部门、多科室协调机制49.急诊科急诊创伤患者严重程度评估规范50.急危重症患者流向分析制度51.关于急诊留观时间超过72小时患者的管理协调机制52.没有空床或医疗设施有限时的处理制度53.急诊科培训与考核机制二、职责1.急诊科主任岗位职责2.急诊科护士长职责3.急诊医生职责4.急诊科值班医师岗位职责5.急诊科首诊医师岗位职责6.留观室护士岗位职责7.急诊科分诊护士岗位职责8.急诊科调度员岗位职责9.急诊科驾驶员岗位职责10.急诊科护工岗位职责三、流程1.急救通则2.急性气道梗阻抢救流程3.成人心跳呼吸骤停抢救流程4.症状性心动过缓性心律失常抢救流程5.咯血抢救流程6.急性肺栓塞抢救流程7.急性卒中抢救流程8.全身性强直-阵挛性发作持续状态(癫痫持续状态)抢救流程9.急性腹泻抢救流程10.低血糖症抢救流程1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抢救流程12.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综合征抢救流程13.高钾血症抢救流程15.异位妊娠急症抢救流程16.急性致命性创伤抢救流程17.急性呼吸衰竭抢救流程18.中暑的急救流程19.电击伤的急救流程20.溺水的急救流程21.电复律的流程22.颈托固定操作流程四、服务流程1.急诊服务流程2.急诊预检分诊工作流程3.急诊急救病人流程4.急诊危重症患者“急救一体化”救治流程5.急诊、危重病急救患者院内救治流程6.院前急救工作流程7.院前急救环节流程8.急诊入院流程9.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绿色通道”有效衔接工作流程10.急诊绿色通道流程图11.绿色通道抢救流程12.急、危病人入院流程13.急危重病人抢救流程14.严重多发伤、复合伤绿色抢救流程15.急诊科突发事件处理流程16.急诊科群体性伤害患者医疗救治工作流程17.急诊科大规模伤病员处置流程18.急诊科“三五”、特殊病人处理流程19.急诊转诊、转科流程20.急诊科120急救人员交接流程21.急诊科与120急救中心、基层医疗机构急诊患者转接流程22.自贡市第三人民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预约转诊流程23.急诊科留观、输液流程24.急诊科传染性疾病处理流程25.可疑呼吸道传染病隔离患者医疗救治工作流程26.急诊与住院连贯医疗服务流程图27.急诊病人与ICU、手术室、病房交接流程28.急诊手术流程29.急诊腹泻病人就诊流程30.急诊发热病人就诊流程31.急诊妇产科病人就诊流程32.急诊五官科病人就诊流程33.急诊口腔科病人就诊流程34.急诊科危急值管理流程35.急诊驾驶员体检流程36.铲式担架搬运服务流程37.无名氏患者身份识别方法与核对流程38.重大突发事件各科室协调协作流程39.紧急情况下各科室、部门的协调与协作流程39.发生群体突发事件处置预案示意图40.发生火灾事故紧急疏散预案示意图41.急诊科、临床科室、各医技科室、药房等配合流程42.急诊科无空床处理流程43.急诊科医疗设施有限时处理流程44.患者转院制度及流程45.门诊会诊流程图五、重点病种急诊服务流程1.重点病种急诊服务流程2.急性创伤急诊服务流程3.急性脑卒中急诊服务流程4.急性颅脑外伤急诊服务流程5.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服务流程6.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急诊服务流程7.急性呼吸衰竭急诊服务流程8.危重孕产妇急诊服务流程六、应急预案及程序1.用药重点环节管理应急预案与处理程序2.输错液体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3.患者发生输液反应的应急预案及程序4.药物不良反应应急预案及程序5.患者发生输血反应的应急预案及程序6.治疗重点环节管理应急预案及程序7.患者发生化疗药物外渗时应急预案及程序8.患者标本采集错误应急预案及程序9.患者标本被拒收应急预案及程序10.围手术期管理应急预案及程序11.护理安全管理应急预案及程序12.危重患者护理应急预案及程序13.仪器使用中可能出现意外情况的处理预案及程序14.患者住院期间出现跌倒坠床的应急预案及程序15.各种导管脱落时应急预案及程序16.患者突然发生病情变化时应急预案及程序17.中心吸氧装置出现故障的应急预案及程序18.消防紧急疏散患者应急预案及程序19.突然停电应急预案及程序20.设备不足时应急方案21.急诊患者突发呼吸心跳骤停的应急预案22.院内猝死的应急预案23.急诊科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23.成批食物中毒患者救治的应急预案24.大规模伤病员救治应急预案25.多发伤患者救治的应急预案26.关于封存反应标本的应急预案27.病人自杀的应急预案28.工作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应急预案29.灾害事故急救预案29.使用呼吸机过程中突遇断电的应急预案30.洗胃机操作故障的应急预案31.急诊科火灾应急预案32.急诊科失窃的应急预案33.停电和突然停电应急预案34.急诊科人员紧急替代程序与方案35.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36.除颤仪使用过程中突发意外情况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37.心电监护仪意外故障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38.遭遇暴徒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39.医院应急事件报警电话目录1、院前急诊与院内急诊有效链接工作制度2、急危重症患者流向分析制度3、急诊病人入院制度4、医院没有空床或医疗设施有限时的处理制度5、急诊科急诊患者优先住院制度与机制6、急诊多发伤、复合伤、疑难病例的抢救治疗多部门、多科室协调机制7、关于急诊留观时间超过72小时患者的管理协调机制8、急诊与基层医疗机构急诊转接服务机制9、急诊科培训与考核机制10、急诊与120急救中心联动协调机制11、重点病种患者紧急会诊和优先入院抢救的相关规定12、急诊重点病种绿色通道管理规定13、急诊科紧急状态下人力资源调配原则及指导规定14、急诊科急诊创伤患者严重程度评估规范15、急诊服务时限16、急诊与住院连贯的医疗服务标准17、急诊危重病人优先处理制度及流程18、患者转院制度及流程19、急诊科与住院部临床科室患者交接制度与流程20、急诊服务流程21、急诊就诊流程22、急诊科大规模抢救工作流程23、重大突发事件各科室协调协作流程24、医院紧急情况下各科室、部门的协调与协作流程25、急诊科、临床科室、各医技科室、药房等配合流程26、无名患者身份标识方法和核对流程27、急诊科留观流程28、急诊科无空床处理流程29、急诊科医疗设施有限时处理流程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有效衔接工作制度为保障我院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之间的“绿色通道”有效衔接,根据卫生部有关文件精神并结合我院工作实际,特制定本规定。

门诊部常见急诊病例的诊断与处理手册

门诊部常见急诊病例的诊断与处理手册

门诊部常见急诊病例的诊断与处理手册一、病例一:急性呼吸道感染1. 病情描述:病人主诉出现鼻塞、咳嗽、咳痰、咽痛等症状,体温略有升高,但无呼吸困难现象。

2. 诊断与处理:- 初步诊断:急性呼吸道感染。

- 处理措施:- 让病人休息,注意饮食需清淡易消化。

- 建议进行常规血液检测,以排除其他相关感染。

- 口服抗生素治疗,如阿莫西林、头孢类药物等。

- 给予支持性治疗,如退热药物、咳嗽药物等。

- 提示病人多喝水,合理调节室内湿度,避免过度用药。

二、病例二:急性心肌梗死1. 病情描述:病人主诉胸痛、胸闷、气促,可能伴随恶心、出汗等症状。

2. 诊断与处理:- 初步诊断:急性心肌梗死。

- 处理措施:- 立即通知心血管科会诊,并全程监测病人的心电图。

- 给予氧气吸入,以缓解心肌缺氧。

- 快速静脉注射硝酸甘油、阿司匹林等药物。

- 尽早施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恢复血流。

- 积极处理并控制病人疼痛,如使用吗啡等镇痛药物。

三、病例三:创伤性骨折1. 病情描述:病人主诉出现明显疼痛、畸形、肿胀等症状,可能是因为发生了骨折。

2. 诊断与处理:- 初步诊断:创伤性骨折。

- 处理措施:- 快速为病人进行X光或CT检查,确立骨折部位和类型。

- 按照骨科医生的建议,进行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

- 给予适当的止痛药物,如非甾体类药物等。

- 给予充足的休息,并注意病人的营养摄入。

- 加强创伤部位的护理,并进行定期复查以监测骨折愈合情况。

四、病例四:胃肠道感染1. 病情描述:病人主诉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可能伴随发热。

2. 诊断与处理:- 初步诊断:胃肠道感染。

- 处理措施:- 让病人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以防脱水。

- 推荐低脂、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并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

- 建议进行粪便常规检查,以排除其他相关感染。

- 给予口服抗生素治疗,如诺氟沙星、头孢类药物等。

- 提示病人勤洗手、保持个人卫生,并加强环境卫生。

五、病例五:急性溺水1. 病情描述:病人因溺水而导致呼吸困难、面色苍白、意识障碍等症状。

急诊住院医师手册

急诊住院医师手册

急诊住院医师手册
以下是一本急诊住院医师手册的基本框架:
1. 手册简介:简要介绍手册的目的、内容和适用人群。

2. 急诊科概述:介绍急诊科的工作职责、工作特点、常见疾病和紧急情况等。

3.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介绍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构成、运行机制和协作方式,包括院前急救、院内急诊和重症监护等。

4. 急诊临床思维:介绍急诊临床思维的特点、方法和案例分析,培养医师的快速判断和决策能力。

5. 急救技能和操作规范:详细介绍各种急救技能和操作规范,包括心肺复苏、创伤急救、中毒急救等。

6. 常见急诊疾病的诊断与治疗:针对各种常见急诊疾病,从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方案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7. 特殊情况处理:针对特殊情况,如灾难救援、群体伤等,介绍相应的处理原则和流程。

8. 急诊护理与康复:介绍急诊护理的基本原则、护理技能和康复方法等。

9. 急诊医疗质量控制:从制度建设、流程优化、质量监测等方面介绍如何提高急诊医疗质量。

10. 急诊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理:分析急诊医疗纠纷的成因、预防和处理方法,提高医师的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

以上框架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增删和调整。

急诊护理操作手册

急诊护理操作手册

急诊护理操作手册急诊室是医院的重要部门,负责接收和处理各种急危重症患者。

作为急诊护理人员,必须具备高度的急救技能和操作能力,以应对各种紧急情况。

本手册旨在提供一份全面而实用的急诊护理操作指南,帮助护士们提高急救效率,保障患者的安全与舒适。

一、急诊护理准备1. 确认患者信息:首先要核对患者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和过敏史等,以确保给予正确的护理和药物。

2. 急救设备检查:确保急救设备的齐全和工作正常,如除颤器、呼吸器、血压计等。

及时对设备进行校验和维护,保持其正常可用。

3. 通知医生团队:及时通知医生团队到岗,配合抢救工作。

二、急诊护理操作步骤1. 空气way管理:保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包括使用抢救面罩、套管、导管等设备。

根据患者状态选择合适的操作方式,并定期检查和清洁呼吸道。

2. 心脏复苏:在心脏骤停时,要迅速进行心肺复苏。

按照CPR准则,进行有效的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同时,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进行电除颤。

3. 外伤处理:包括创面处理、骨折固定和止血等操作。

根据不同的外伤类型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如使用纱布止血、施行绷带固定等。

4. 患者疼痛缓解: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特点,给予适当的镇痛药物,如阿片类药物、非甾类抗炎药等,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5. 输液与药物给予:根据医生的嘱托和患者的病情,准确计算输液和药物的剂量,并按照正确的途径给予,如静脉推注、皮下注射等。

6. 心电监护与解读:对急性心律失常或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进行心电监护,并及时解读心电图。

对重要的心电变化及时通知医生并进行处理。

7. 体温调节:在急救过程中,要及时对患者的体温进行监测和调节。

可采取物理降温、药物降温或保温等方式,以维持患者的体温平稳。

8. 救护车安全转运:在需要将患者转运至其他科室或其他医院时,要确保救护车的安全和舒适性。

注意固定和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防止二次伤害和并发症。

三、急诊护理操作技巧1. 快速反应能力:对急危重症患者,护士要具备快速判断和反应能力。

急诊科技术操作手册

急诊科技术操作手册

急诊科技术操作手册
1. 简介
本操作手册旨在提供急诊科技术操作的指导,以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2. 急诊科技术操作流程
以下是急诊科技术操作的一般流程:
2.1 患者接待
- 确认患者身份和主诉
- 进行初步评估,包括生命体征测量
2.2 快速干预措施
- 根据患者情况,采取适当的急救措施
- 如有需要,建立静脉通道并开始给予急救药物
2.3 技术操作
- 根据医嘱,进行相关技术操作,如心电图监测、血氧监测等- 操作前确认设备的正常功能和准确性
2.4 心肺复苏
- 如遇到心脏骤停等紧急情况,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操作
- 按照最新的心肺复苏指南进行操作,并及时调用专业人员的支持
3. 注意事项
在进行急诊科技术操作时,请注意以下事项:
3.1 安全措施
- 确保操作环境的安全性,如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无损坏
- 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和口罩,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3.2 操作准确性
- 在进行任何技术操作前,请仔细阅读操作手册并理解操作步骤
- 操作时要细心、耐心,并注意遵循操作流程
3.3 紧急情况处理
- 如遇到紧急情况,应立即采取适当的措施,并及时寻求专业人员的支持和协助
- 保持冷静和有效的沟通,以便迅速解决问题
4. 结论
本急诊科技术操作手册提供了对急诊科技术操作的指导,帮助技术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进行准确和安全的操作。

在操作过程中,请始终遵循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护理和干预。

急诊科工作手册

急诊科工作手册

急诊科工作手册急诊科工作手册第一篇急诊科工作流程急诊科是医院中最忙碌的科室之一,接待了大量突发病患者。

良好的工作流程是确保急诊科有效运转的关键。

下面是急诊科的工作流程:1. 接待患者患者进入急诊科后,首先要有专人进行接待。

接待员应详细询问患者的主诉和病情,并记录相关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联系方式等。

2. 快速初筛接待完成后,患者进入急诊科的快速初筛。

此环节的目的是尽快确定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以便进行相应的处理。

快速初筛主要包括:测量体温、测量血压、了解患者当前症状。

3. 定床根据患者初筛结果以及急诊科的床位情况,进行定床处理。

对于需要紧急治疗的患者,应优先安排床位。

4. 医疗评估定床后,患者进入医疗评估环节。

医生应详细询问患者病史、过敏史、用药史等,并根据患者症状进行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如化验、X光等。

5. 制定治疗方案在医疗评估的基础上,医生需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治疗方案应包括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观察随访等,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

6. 治疗执行根据制定的治疗方案,进行相应治疗。

治疗需要有专人进行监护,避免出现意外情况。

7. 观察随访治疗结束后,患者需进行观察随访,以了解病情的变化和效果的评估。

观察随访应有专人负责,及时记录观察结果和处理措施。

8. 出院或住院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决定是否出院或住院。

对于需要住院的患者,需进行相应的住院安排。

以上是急诊科的工作流程,每个环节都需要有专人负责,并确保各环节之间的衔接和协调。

急诊科的工作的复杂性和紧迫性要求医生和护士始终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和专注度,确保每一位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救治。

第二篇急诊科医生的核心技能急诊科医生是医院中最需要各种技能的医生之一。

下面介绍几种急诊科医生的核心技能:1. 快速初诊能力急诊科医生需要具备快速初诊的能力,即从患者的主诉、病史和症状等信息中迅速判断患者的疾病类型和病情严重程度,以便进行相应的处理。

2. 急救能力急诊科是处理急危重症患者的重要科室,医生需要具备基本的心肺复苏和抢救技术,能够在紧急情况下迅速采取措施挽救患者的生命。

2023年版协和急诊医学手册

2023年版协和急诊医学手册

2023年版协和急诊医学手册1. 引言2023年版协和急诊医学手册是一本为医学工作者和急诊医学学习者准备的重要参考书,它涵盖了临床急诊医学中的基本概念、常见疾病和急诊处理技巧。

本文将对该手册的内容和意义进行全面评估,并探讨其在急诊医学领域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2. 内容和意义评估2023年版协和急诊医学手册的内容涵盖了急诊医学中的各个方面,包括但不限于急诊医学基本原理、常见急诊病例处理、危机管理、创伤护理、急诊各科常见疾病诊治以及急诊医学技能。

该手册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做了全面的覆盖,为医学工作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

在内容方面,该手册通过详细的文字描述、丰富的临床案例和直观的插图,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各种常见急诊病例的处理方法、医学技能技巧等。

从基础知识到临床实践,该手册都有详细的讲解,适合不同阶段的读者进行学习和参考。

而在意义方面,该手册不仅仅是一本传统的参考书籍,更是一本指导医学工作者急诊工作的实用指南。

它的出现填补了国内急诊医学领域的空白,为医务人员提供了急诊救治的重要参考依据。

3. 急诊医学手册的应用和重要性在急诊医学领域,2023年版协和急诊医学手册具有重要的应用和意义。

它为医务人员提供了权威、准确的急诊医学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各种急诊情况。

该手册具有系统性和完整性,可以帮助读者系统化地学习和掌握急诊医学知识,提高应对急诊情况的能力。

该手册的内容通俗易懂,适合不同层次和专业的医务人员进行学习和参考,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实用性。

4.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2023年版协和急诊医学手册是一本在急诊医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的参考书籍。

它不仅仅是一本传统的医学教材,更是一本帮助医务人员提高急诊救治能力的实用指南。

对于我来说,通过学习该手册的内容,我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急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巧,为将来的临床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5. 总结和回顾2023年版协和急诊医学手册是一本内容丰富、系统完整、实用性强的急诊医学参考书籍。

急诊科技术操作手册

急诊科技术操作手册

急诊科技术操作手册1. 简介急诊科技术操作手册旨在提供急诊科技术操作的详细指导,以确保医务人员能够正确、高效地进行急诊医疗服务。

本手册适用于急诊科技术人员,并包含了常见急诊操作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2. 急诊科技术操作流程2.1 患者接诊- 接诊前,确认患者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等。

- 根据患者主诉和病情,进行初步评估,确定优先处理的患者。

- 按照急诊科技术操作流程,进行患者接诊,包括体温测量、血压测量等。

2.2 急救操作- 在急救前,评估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并根据急救优先级进行处理。

- 急救操作包括心肺复苏、止血、骨折固定等。

根据患者病情和医生指示,正确执行急救操作。

2.3 医疗设备操作- 熟悉各类急诊科技设备的操作方法和使用注意事项。

- 根据医生指示,正确操作医疗设备,如心电监护仪、呼吸机等。

2.4 护理操作- 根据患者病情和医生指示,进行基本护理操作,如静脉穿刺、伤口处理等。

- 注意消毒和无菌操作,确保患者安全。

3. 急诊科技术操作注意事项- 严格按照操作流程和操作规范进行操作,确保患者安全。

- 注意个人防护,佩戴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具。

- 注意与医生和其他科技术人员的协作,保持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 操作结束后,及时清理和消毒使用过的设备和工具。

4. 总结急诊科技术操作手册提供了急诊科技术操作的详细指导,包括患者接诊、急救操作、医疗设备操作和护理操作等内容。

医务人员在进行急诊医疗服务时,应严格遵循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快速救治。

通过持续学习和实践,提高急诊科技术操作水平,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诊手册(一)眼部酸碱化学伤抢救标准:1、有酸碱化学物质伤眼史2、视力障碍严重。

3、严重眼疼痛、怕光、流泪、不能睁开眼。

4、眼睑肿胀明显、皮肤起泡或糜烂、结膜明显水肿充血或苍白色坏死、角膜水肿呈灰白色、上皮大部分或全部脱落。

5、前房有纤维素性渗出物。

6、结膜囊内可能有异物存留。

处理要点:1、按急诊处理:现场急救,彻底冲洗。

2、石蕊试纸测定PH值即行急救冲洗,(中和液)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结膜囊穹窿部。

冲洗液体不得少于1000mL.3、结膜下注射中和药物碱性物质用维生素C原液0.5mL酸性用2%SD0.5mL、自家血液或血管扩张剂如妥拉苏林结膜下注射。

4、结膜放射切开及结膜下冲洗,前房穿刺或前房冲洗。

5、控制虹膜反应;6、散瞳处理;7、胶原酶抑制剂的应用0.5%EDTA滴眼每2h1次8、改善组织营养用自家血或血清结膜下注射促进创而愈合;9、预防用抗生素滴眼0。

03%妥布霉素,0。

3%氧氟沙星等,每日4次或每2小时1次。

10、消炎滴眼液可减轻眼部炎症反应,伤后反应严重者第一周内可用复方地塞米松滴眼每日四次;或用0。

5%消炎痛。

0。

1%双氯芬酸钠滴眼液滴眼,每日四次。

11、晚上睡前结膜囊涂0.5%四环素或红霉素眼膏。

12、全身用药(1)受伤严重,反应性炎症较严重者,早期可适当使用消炎药物(如皮质激素)和抗生素冶疗.如地塞米松10mg联合先锋霉素V注射剂2~4g加以5%葡萄糖注射液500mg中静脉滴注,一日一次.但伤后一周避免用皮质激素.(2)营养药物应用多种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B2维生素A丸等.(3)血管扩张剂.复方血栓通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或地巴唑.10mg每日三次.13、注意预防并发症。

抢救成功标准:1、局部炎症反应消失。

2、无明显睑球结膜粘连或其它合并症。

3、角膜恢复透明或上皮已修复,仅遗留轻度混浊。

4、视力较受伤时有所提高。

(二)眼球穿通伤抢救标准:1、有锐器或工具意外刺入眼球或异物碎块急速射入眼内史。

2、视力障碍严重。

3、角膜或巩膜有穿破口、合并有色素膜或玻璃体嵌顿。

4、前房消失或大量积血。

5、眼球变软或有眼内炎表现。

6、必要时X线照片或超声波检查提示眼内有异物存留。

处理要点:1、手术治疗:争取在伤后24小时内进行手术缝合伤口球结膜下注射妥布霉素2万U,双眼加压包扎。

全身及局部大剂量广谱抗生素。

2、非手术治疗:清创处理,轻轻加压包盖双眼,有开放伤口者,结膜囊内不能涂抗生素眼膏。

全身及局部大剂量广谱抗生素。

如妥布霉素160~240mg或氧氟沙星0.4g或头孢呋新3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滴,每日一次。

视情况每日或隔日结膜下注射抗生素,局部用0.3%泰利必妥或0.3%妥布霉素等抗生素滴眼液。

每1~2小时1次。

3、其它对症用药。

对炎症反应重水肿明显者无全身禁忌症可适当应用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10mg滴注;或口服强的松片,消炎痛片. 补充维生素.4、瞳孔处理:伤口在角膜中央者应充分散瞳,伤口在角膜周边部,宜用缩瞳。

5、眼内脱出眼内容物的处理。

6、外伤性白内障的处理。

7、眼内异物的处理。

8、化脓性眼内炎的预防和处理。

9、眼球摘除的指征和处理办法。

10、出据疾病诊断证明;抢救成功标准:1、手术修补伤口愈合良好。

2、视力较术前有所改善或基本恢复正常。

、3、眼部炎症已控制。

4、眼内如有异物存留已取出。

(三)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抢救标准:1、突出发生视力锐减或失明。

2、剧烈眼痛及同侧偏头痛,并且常伴有恶心、呕吐。

3、眼睑肿胀、球结膜混合充血水肿明显。

4、角膜水肿呈雾状混浊、前房变浅。

5、瞳孔扩大呈纵卵圆形、对光反应消失。

6、眼压升高超过40毫米汞柱以上。

处理要点:1、急性发作的紧急处理尽快降低眼压(1)缩瞳剂1~2%毛果芸香碱滴眼液,急性发作期患眼每1分钟1次连续4次;每5分钟一次连续4次;每30分钟一次连续2次眼压下降改2小时1次。

(2)0.5%噻吗心胺滴眼液每日2次。

(3)1%~2%毛果云香碱眼膏每晚一次。

(4)20%甘露醇250me静脉注射,30分钟内注射完。

(5)醋氮酰胺每次0.25g每日2次。

(6)复方地塞米松滴眼液每日4~6次(7)辅助药物,肌苷,维生素B1等口服。

2、降低眼压后,根据前房粘连闭合成都及视盘青光眼凹陷是否存在,以决定选择周边虹膜切除术(激光或手术)或滤过性手术。

3、对侧“键眼”(临床前期或前驱期),原则上应施预防性周边虹膜切除术(激光或手术)。

4、随访。

抢救成功标准:1、经抗青光眼手术或药物治疗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自觉症状减轻或消失。

2、视力有所改善或基本恢复。

3、手术伤口愈合良好、眼球炎症反应消退。

(四)急性前葡萄膜炎抢救标准:1、突然视力减退、甚至眼前指数或光感。

2、明显眼痛、怕光、流泪。

3、明显睫状充血或混合充血。

4、角膜后有大量沉淀物(KP)。

5、前房水混浊、丁达尔氏(Tyndall)现象强阳性或有前房积脓。

6、瞳孔区有大量渗出物或瞳孔缘有后粘连。

治疗:1、积极寻找病因,包括眼局部和全身疾病2、含皮质激素的滴眼液每1~2小时1次.如典必舒,百力特等3、0.1%双氯芬酸钠,0.5%消炎痛滴眼,每日4~6次。

4、2%后马托品滴眼液每日1~2次症减退后改为3~7日1次。

5、夜间含皮质激素眼膏和后马托品眼膏涂眼6、对非常严重的前葡萄膜炎可用1%阿托品滴眼液滴眼或用散瞳合剂0.1me结膜下注射7、口服消炎痛片每日三次,每次25mg,布洛芬每日三次,每次200mg或强的松片8、对有继发性青光眼时给予0.5%噻吗心胺液滴眼或口服醋氮酰胺片。

9、中医中药治疗,热敷治疗。

10、血管扩张剂,维生素类药物应用抢救成功标准:1、视力明显改善或基本恢复正常。

2、炎症基本控制,渗出物吸收,玻璃体混浊消失。

3、眼底视网膜水肿,渗出性炎症消退。

(五)急性视神经炎抢救标准:1、视力急剧下降甚至失明。

2、瞳孔中等度扩大,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

眼底见视乳头充血水肿,边界模糊,视网膜动脉变细,静脉怒张弯曲,视乳头附近有渗出、出血或水肿。

急性球后视神经炎可能眼底早期为正常及眼球转动时有疼痛感。

3、视野有中心暗点或黄斑乳头束暗点,视野缩小等。

处理要点:1、查明病因,治疗原发疾病。

2、皮质激素冲击治疗:注意副作用,甲基强的松龙,每日10~20mg/kg分1~2次静滴5天后改口服的强的松每日1~1.5mg/kg,早餐后顿服,使用2周左右停用。

大剂量使用激素,可口服雷尼替丁,每次150mg每日2次。

3、神经营养药。

可口服维生素B;胞二磷胆碱每次25mg每日一次肌内注射,连续使用10日4、葛根素400mg加入250ml生理补水中静滴每日一次连续10日;复方樟方柳碱每次2me每日一次患眼颞侧太阳穴皮下注射,连续10~14日。

5、血管扩张剂:复方血栓通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复方芦丁C片每日3次每次1片。

6、疑有有感染合并使用抗生素如氧氟沙星100~200mg加入100me生理盐水中滴注。

每日1~2次,连续7日7、中药治疗,针刺治疗。

抢救成功标准:1、视力明显进步或恢复正常。

2、视野恢复正常。

3、眼底改变恢复正常或仅视乳头颜色稍淡。

(六)急性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抢救标准:1、单眼视力瞬间消失或仅有光感,瞳孔散大,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

2、视神经乳头苍白,边界模糊,指压眼球不能引起动脉搏动,视网膜动脉显著变细,呈线状或伴有白线,有的距乳头不远即消失,静脉变细,眼底后极部呈乳白色半透明混浊水肿,黄斑部呈鲜红色所谓“樱桃红斑”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见视网膜动脉不充盈或充盈迟缓,视盘缺血。

处理要点:1、降低眼压、扩张血管:如按摩眼球(至少15min)或作前方穿刺(发病在24小时内);口服醋氮酰胺0.25gBid吸入亚硝酸异戊脂,舌下含硝酸甘油片或心痛定10mg:球后注射妥拉苏林(12.5—25毫克)或阿托品溶液(1—2mg/m10.5ml).2、静脉注射活血祛瘀中药制剂血栓通注射液,口服血栓通胶囊。

3、吸氧或高压氧舱治疗。

吸入95%O2和5%CO2混合体白天每小时1次晚上4h1次每次10分钟。

4、或体外反搏。

5、治疗原发病。

6、按中医辩证论治使用中药。

血栓通注射液5ml加进生理盐水250ml中滴注或口服复方血栓通胶囊抢救成功标准:1、视力部分恢复。

2、动脉阻塞支血流恢复,视网膜水肿消退,贫血改善。

3、眼底血管荧光造影可见受累动脉有荧光素充盈。

(七)急性眼球内出血抢救标准:1、突然出现眼前红视及视力急剧下降。

2、手电光照或裂隙灯下可见前房或玻璃体有鲜红积血或眼底镜下见视网膜有出血灶。

3、眼压正常或不同程度升高。

B.超见玻璃体腔内点状絮状或团块状混浊伴后运动。

处理要点:1、查明病因和治疗原发疾病。

2、玻璃体出血量少,混浊较轻者首选药物治疗:包括止血剂(安络血,云南白药,口服维生素K肌注止血敏或立止血)、抗凝血剂、降低血液粘稠度制剂、出血中期可用氨肽碘滴眼口服复方血栓通肌注安妥碘2ml或透明质酸酶500u每日1次,纤维溶酶剂、碘制剂等,根据疾病不同严重程度和不同时期选用。

3、中药宁血汤、祛瘀汤、云南白药及血栓通等。

4、若药物治疗3—6个月,玻璃体混浊无吸收,眼底看不见,视功能严重损害者则考虑作玻璃体切割术。

5、经治疗好转者作荧光血管造影,并酌情考虑作氩离子激光治疗。

6、眼球穿伤所致大量积血应在2周左右手术,不宜过早除非眼内伴眼内异物或眼内炎。

也不宜太迟,以防发生牵引性视网膜脱离。

抢救成功标准:1、明确了出血的病因。

2、前房、玻璃体及眼底出血基本吸收。

3、视力基本恢复。

4、眼压正常。

(八)绿脓杆菌性角膜溃疡抢救标准:1、有角膜异物伤或其它原因致角膜外伤史。

2、突然发作剧烈眼红痛、怕光、流泪、视力下降、分泌物增多或略带黄绿色。

3、眼睑肿胀、球结膜混合充血水肿严重,角膜有侵润混浊或溃疡形成,表面大量呈黄绿色坏死组织,前房有淡黄色积脓。

4、分泌物涂片或培养找到绿脓杆菌。

处理要点:1、在抗生素治理前,从浸润灶刮取标本作涂片染色找细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2、迅速控制感染,采用广谱抗生素治疗,作球结膜下注射或联合全身使用抗生素治疗常用0.3%妥布霉素滴眼液每30min1次泰利必妥30min1次复方多粘菌素滴眼液每min1次晚上涂眼膏必要时结膜下注射妥布霉素20mg或多粘菌素B50mg3、消炎、散瞳、服用维生素C片A+D丸复合维生素B片治疗和针对并发症治疗避免应用皮质激素。

4、住院患者必须隔离治疗。

抢救成功标准:1、炎症基本控制、眼球反应消退。

2、角膜溃疡愈合,遗留混浊疤痕轻,荧光素染色阴性。

3、视力部分恢复或恢复良好。

4、结膜囊液细菌培养阴性。

(九)眼眶蜂窝织炎1、先有眼外伤或眼眶邻近的皮肤、粘膜的化脓性病灶或全身有感染病灶。

2、突发眼球周围及眼球后疼痛和压痛,眼球转动时疼痛加剧。

3、眼睑红肿,球结膜高度水肿充血,眼球突出运动各方向均受限制或完全固定不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