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题库:言语理解与表达—寓言故事类意图题百分作答方案
2015广东省考言语理解寓意题型解答方法

2015广东省考言语理解寓意题型解答方法2015广东省考言语理解寓意题型解答方法主要是通过一些技巧,快速的解答出来。
下面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言语理解寓意解题方法。
所谓寓意,即为寄托或蕴含的意旨或意思。
寓意理解型题目是公务员考试行测片段阅读中的一种特殊题型。
其材料通常为含义深刻的寓言或具有教育意义的小故事。
这些寓言故事中主人公可能是人,也可能是动物及其他生物,语言生动、趣味性强,在轻松的语言背后常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中公教育专家认为,解答寓意理解型题目,可主要采用尾句分析法、对比推导法和排除法这三种方法。
一、尾句分析法寓言一般会通过故事的结局来警示读者,使之获得启迪,多在故事结尾点出寓意。
因此,大部分寓意理解型题目题干材料的尾句多直接或间接点明寓意,抓住了尾句,也就找到了解题的关键。
【例题1】只要生存本能犹在,人在任何处境中都能为自己编织希望,哪怕是极可怜的希望。
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终身苦役犯,服刑初期被用铁链拴在墙上,可他们照样有他们的希望:有朝一日能像别的苦役犯一样,被允许离开这堵墙,戴着脚镣走动。
如果没有任何希望,没有一个人能够活下去。
从文段中可悟出的哲理是( )。
A.生存是第一要义B.理想是生存的精神支柱C.置于死地而后生D.生存的目的在于发展解析:尾句点明寓意。
“如果没有任何希望,没有一个人能够活下去”说明的哲理只能是“理想是生存的精神支柱”。
故B项为正确答案。
【例题2】一个知名企业向社会招聘高级管理人才,面试中有一道试题:“请写出你原来所在单位的最大秘密和对我公司有何价值?”应聘者对此各陈己见,但最后被聘用的却是一位对此题交白卷者。
有人问及原因,老总回答道:“这样的人值得信任。
”应聘者对其试卷交白卷却被聘用,这件事说明了什么?对此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
A.聪明地不做胜过了愚蠢地做B.有创新精神才能出奇制胜C.表现与众不同才能崭露头角D.人格是成功的重要因素解析:尾句点明寓意。
交白卷者之所以“值得信任”,并不是因为他不做、也不是因为他有创新精神,更不是因为他与众不同,而是因为他没有泄露原单位的秘密。
古代中国寓言故事的试题和答案

古代中国寓言故事的试题和答案
试题一
寓言故事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是关于古代中国寓言故事的一些试题,请选择正确的答案。
1. 古代中国寓言故事的主要特点是:
A. 以动物为主要角色
B. 以人物为主要角色
C. 以神仙为主要角色
D. 以植物为主要角色
答案:A
2. 寓言故事的目的是:
A. 娱乐读者
B. 传递道德教育
C. 讲述历史事件
D. 探索人类心理
答案:B
3. 古代中国最著名的寓言故事集是:
A. 《红楼梦》
B. 《西游记》
C. 《水浒传》
D. 《伊索寓言》
答案:D
试题二
请根据下面的寓言故事简述,选择合适的寓意。
故事:《乌鸦喝水》
一只乌鸦口渴了,找到一口水井,但井里的水太低,无法喝到。
它找来几块小石头,一块一块地放入井中,水位逐渐上升,最终乌
鸦喝到了水。
寓意:
A. 聪明才智能够克服困难
B. 勤劳努力能够获得成功
C. 合作共享可以带来好处
D. 谦虚谨慎是成功的关键
答案:A
试题三
请回答以下问题。
1. 寓言故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哪个时期?
2. 请举例说明一则古代中国的寓言故事。
3. 你认为寓言故事在现代社会中是否仍然有重要意义?为什么?答案略。
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言语解题技巧之寓言故事类

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言语解题技巧之寓言故事类在历年行测考试中,言语理解与表达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简单来说,不管各位考生行测其他科目的基础如何,行测要想得到分数,言语必须拿分。
行测要想得到更高的分数,言语也必须拿分,由此可以看出,言语理解与表达这一模块在行测中占据了至关重要的地位。
而在言语中,片段阅读又是重中之重,题量偏多,技巧明显。
因此各位考生一定要把握好片段阅读。
片段阅读包括了主旨概括题、意图判断题、细节判断题、词语理解题、标题填入题,态度观点题六种题型。
在这六种题型中,意图判断题是河北省考当中的必考题型,以主旨概括题为基础,题量基本上保持在两道题左右。
意图判断题包括意在言外和意在言内两种情况,其中意在言外又包括两种情况,一个是意在言外的社会现实类,另一个是意在言外的寓言故事类。
那么接下来就为各位考生分析一下关于寓言故事类的解题技巧。
寓言故事类,文段一般情况下,阐述的是一个寓言或者一个故事。
寓言故事类,这类题目必须要进行推断,一般是考查故事的言外之意。
何为言外之意,就是要跳出故事表面的意思,引出故事之中的道理。
一般要排除过多的纠缠于原文的选项。
因此寓言故事类的选项具有两个特征,一个是关联材料,另一个就是表意深刻。
其中,关联材料是主要考察的知识点。
例:法国著名寓言作家拉封丹有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试,看谁能把一个行路人的大衣吹掉。
北风呼呼猛刮,行路人紧紧裹住大衣,北风无奈于他。
南风徐徐吹动,温暖和煦,行路人解开衣扣,脱衣而行,南风获胜。
这个寓言意在告诉人们( )。
A.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B. 方法得当柔可克刚C.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D.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本题中,由问题可知此题为意图推断题,答案当为寓意深刻的道理。
但是细察诸选项,都是大道理,这时与原文的关联性就是解题的突破点了。
题干讲的是北风和南风比赛的故事,看谁能把行路人的大衣吹掉,题干重点讲述了南风和北风不同的努力方式,南风柔和,北风猛烈,最终南风获胜。
公务员备考技巧: 巧解故事寓言类意图判断题

公务员备考技巧:巧解故事寓言类意图判断题意图判断题是公务员行测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中的必考题型,考点在于需要考生根据上下文内容合理推断阅读材料中的隐含信息,判断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目的等。
其中故事语言类是意图判断题的一个分支,那么如何巧解故事寓言类的意图判断题呢?1、把握选项与文段的关联性2、重点分析导致结果出现的原因3、仅概括文段表面意思的选项一般要排除(并不是所有题目都适用)下面我们通过两道例题来全面的把握故事寓言类意图判断题的解法。
例1、维特根斯坦是剑桥大学著名哲学家穆尔的学生。
有一天,哲学家罗素问穆尔:“你最好的学生是谁?”穆尔毫不犹豫地说:“维特根斯坦。
”“为什么?”“因为在所有的学生中,只有他听课时总是露出一副茫然的神色,而且总有问不完的问题。
”后来,维特根斯坦的名气超过了罗素,有人问:“罗素为什么会落伍?”维特根斯坦说“因为他没有问题了。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A.怀疑和提问是成功的秘诀B.好奇心是研究的动力C.得到赏识是成才的重要因素D.发现问题是不断进步的前提【答案】D【解析】这是一道意图判断题。
文段讲述了一个关于维特根斯坦的故事,发现问题是维特根斯坦进步的原因,罗素被超越是因为他没有问题了。
由此可知,整个故事讲的是发现问题与进步之间的关系,意在阐述发现问题的重要性。
因此,本题答案为D。
纠错:A项中的怀疑在文段中没有依据;B项“好奇心”和“提问”并非同一概念;C项得到赏识在稳重并未体现。
例2、一个年轻人寄了许多简历到一家广告公司应聘,其中一家广告公司写了一封信给他:“虽然你自认为文采很好,但是从你的来信中,我们发现了很多语法错误,甚至有一些错别字。
”这个青年想如果这是真的,我应该感谢他们告诉我,然后改正。
于是他给这个公司写了一封感谢信。
几天后,他再次收到这家公司的信函,通知他被录取了。
这段文字主要想告诉我们:A.机会往往在不经意间获得B.公司招聘时更看重求职者的态度C.谦虚能获得更多知识和别人的尊重D.良好的文字功底是成功求职的前提【答案】B【解析】这是一道意图判断题。
公务员考试行测浅谈意图推断题解题技巧

公务员考试行测浅谈意图推断题解题技巧在言语理解与表达模块中有一种非常重要的题型,即意图推断题,很多考生在做这类题目的时候对题目的把握度不是很好,还有一部分考生没有真正弄懂到底什么样的题目才是意图推断题。
确实,随着公务员考试制度的日趋完善以及公务员考试难度的不断上升,公务员考试的题型也在不断地变化,我们知道,意图推断题就是两种题型,一种是寓言故事类,这类题目必须要进行推断,另一种是社会现实类,这类题目的答案有的需要进行推断,有的不需要进行推断。
考生朋友们在做这类题目的时候就犯难了,不知道到底该不该推。
其实并不是所有的意图推断题都要进行推断,做这类题目的时候我们要结合选项来进行判定,而不是为了推断而推断。
为能解答考生朋友们在做意图推断题尤其是社会现实类题目时的困惑,考德上公培资深讲师周渊带领大家一起来探讨意图推断题中的社会现实类的解题技巧。
首先,要明确意图推断题的题型。
意图推断题的提问方式有以下几种:“这段文字意在说明”、“这段文字意在阐明”、“这段文字意在强调”、“这段文字主要想说明的是”、“从这段文字中可以推出的是”等。
意图推断题的提问方式有几个明显的标志词,如“意在”、“想”、“推出”等,当我们看到提问方式有以上几个关键词的时候我们就要明确这是一道意图推断题。
我们说过意图推断题的解题技巧是要揣摩作者说这段话的意图,先找到文段的主旨,然后沿着文段的主旨做适当的延伸,即通过文段字面语句的表达推出作者的言外之意,同时要排除文段字面含义的选项。
比如下面这道例题。
例:湿地指的是陆地和水体之间的过渡带,和森林、海洋一起并称地球三大生态体系,在维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抵御洪水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1998年那次长江大洪水让人们终于意识到湿地(尤其是和长江相通的许许多多湖泊和沼泽地)能够对洪水起到缓冲的作用。
可是,许多湖泊因为围湖造田的需要而被人为隔离了,只留下一个很少开启的水闸和长江相通。
于是,这些自然形成的水网被拦腰斩断,遇到洪水便无能为力了。
公务员考试意图判断题寓言故事类之新解:原因分析法

公务员考试意图判断题寓言故事类之新解:原因分析法华图教育刘柳豆近年来言语理解与表达中传统重点主旨概括题数量有所下降,意图判断题的题量相应大幅提高,尤其在过去的2013国考年中更是一举成为片段阅读中所占比例最大的题型。
意图判断题虽然和主旨概括题在部分技巧上有所交叉,但是又有自己的一些特点,导致考生在做题时会将两种题型相互混淆,不慎失分。
经过华图教育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分析开发,在意图判断题原有的解题技巧之上研发出一种新的解题方法:原因分析法。
下面详细介绍一下。
意图判断的解题技巧是将题目分为两大类三种小类型,两大类第一种情况为意在言内,就是作者的意图已经表现在字里行间,只需要按照主旨概括题的方法解题;另一种为意在深层,这种情况比较复杂,作者的意图是隐含在文段中的,需要我们在把握文段的基础之上再稍加引申,这时候又分为社会问题类和寓言故事类两种小类型。
社会问题类只要我们优选对策项就可以了,而寓言故事类以前更多的是要求考生自己全面分析文段再总结概括,解题方法比较抽象。
而原因分析法则给寓言故事类提供了一个实际可行的操作方法,下面我们以龟兔赛跑为例详细论述一下。
例:兔子嘲笑乌龟爬的慢,于是他们两个决定来一场跑步比赛,看看到底谁跑得快。
比赛开始后,乌龟拼命的爬,一刻都不停止,而兔子认为比赛太轻松了乌龟根本不是自己的对手,于是他决定打个盹后再比赛。
当兔子醒来继续比赛的时候,乌龟早已经一步一步的爬到了终点,兔子最终输掉了比赛。
可以看出这是一则寓言故事,故事一般分为起因,经过和结果三个部分,这则寓言的起因是兔子和乌龟比赛跑步,经过是兔子打盹半途睡觉,而乌龟坚持不懈继续比赛,结果是兔子输掉了比赛,而乌龟赢得了比赛。
分析最后结果产生的原因我们会发现兔子由于太轻敌,过于骄傲而输掉了比赛,乌龟虚心坚持取得了胜利,在分析结果的原因中实际上我们已经得到了一个道理或者启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而作者也正是想通过寓言或者故事传达一个道理和启示,我们分析的道理正是题目的最终答案。
砖题库:公务员考试笔试辅导:言语的意图判断

公务员考试行测、申论真题、模拟题尽收其中,千名业界权威名师精心解析,精细化试题分析、完美申论范文一网打尽!在线做题就选砖题库:/这段时间是报考了广东省考和深圳市考考生备考的一个关键时期。
如何备考才能脱颖而出?在广东省考中言语理解与表达是行测比较重要的一个模块,总共题量是30题,其中片段阅读是20题,选词填空是10题,而在片段阅读题里意图判断题是很重要的一个知识点,意图判断题分为两类,一类是社会现象类,一类是寓言故事类。
很多同学都跟我反映意图判断题很难,这一类题型训练之后,效果并不明显,让众多考生头疼不已。
本文将针对意图判断题社会现象类的特点,为考生做以下解析,希望各位考生能够从中有所收获。
意图判断题的做题思路其实是在主旨概括题的基础之上做的,第一步同样是找出主题句,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重点句。
找到主题句之后要判断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意图,这是跟主旨概括题一个很重要的区别。
有跟主旨相关的呼吁项我们首选。
如果呼吁项错误或者没有呼吁项我们就选主旨项,此时我们就可以按照主旨概括题的做题方法来做。
具体的我们通过同道例题来详细讲解。
【例1】虽然世界因发明而辉煌,但发明家个体仍常常寂寞地在逆境中奋斗。
市场只认同其有直接消费价值的产品,很少有人会为发明家的理想“埋单”。
世界上有职业的教师和科学家,因为人们认识到教育和科学对人类的重要性,教师和科学家可以衣食无忧地培育学生,探究宇宙。
然而,世界上没有“发明家”这种职业,也没有人付给发明家薪水。
这段文字主要想表达的是( )。
A. 世界的发展进步离不开发明B. 发明家比科学家等处C. 发明通常不具有直接消费价值D. 社会应对发明家提供更多保障解析:本文正解答案为D。
本文是很典型的总分结构,第一句话提出发明家处在逆境当中,后面三句从没有人为发发明家的理想“埋单”和“世界上没有“发明家”这种职业,也没有人付给发明家薪水。
”这两个原因进一步解释发明家为什么处在逆境当中。
所以本文的重点句就是第一句话:发明家处在逆境当中,然而对比四个选项发项D是呼吁项,而且是正确的呼吁项,所以答案选D。
行测备考:意图判断题解题技巧——寓言故事类

意图判断题是国家公务员考试言语部分每年必考的一种题型,在吉林省公务员考试言语部分中它也经常出现,这类题型往往在主旨概括题的基础上,难度稍稍增加。
首先,辨别这类题型的标志是通过设问中的几个词语,即“意、想、启示”,通常出现这几个字即为意图判断题,如“意在说明”、“想表达”、“给我们的启示是”等等。
其次,意图判断题分为寓言故事类和客观事实类,寓言故事重在找到寓言背后的寓意和主题。
最后,寓意故事类在解题时应该注意两个技巧,一个是要注意寓意主题通常就是现象出现的原因,经常出现在文段的3/4或结尾处,考生在没有时间作答时可以及时关注此处来寻找答案;另一个是当四个选项都符合文段主题,即都能够说明文段中所表明的道理时,首选表示对策的选项,即利用道理知道人们具体展开操作,经常带有“应该”、“要”等词语。
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吉林上半年省考中,就出现了多个意图判断题,其中寓言故事类的意图判断题占有两道题,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怎样解寓言故事类的意图判断题。
【例1】《庄子》中有这样一则故事。
庄子找监河侯借粮,监河侯说:“好啊,我很快就要收租税了,到时候可以借给你三百黄金。
”庄子就给监河侯奖了一个语言:我昨天来的时候,半路上听到有呼救的声音。
我回头一看,发现车辙里有一条鲫鱼。
我问它,你喊什么呀?鲫鱼答道,我是东海里的水族,您可有“斗升之水”,来救救我的性命吗?我说,行啊,我正要到南方去游说吴越的国王,让他引“西江之水”救济你。
这条可怜的鱼说,要是那样的话,你干脆到干鱼铺去找我。
下列选项中与庄子所讲的寓言故事用意最为贴切的是( )A.口惠而实不至B.远水解不了近渴C.好钢用在刀刃上D.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答案】B【解析】本文取自《庄子外物》,是说鱼想要一点水救命,而庄子说要引西江之水救济,等水引来鱼早就死了,所以强调的是慢的办法救不了急,因此选B。
注意A项是口头承诺和实践的对比,原文中没有谈实践的对比。
【例2】春秋时期,鲁国上卿大夫季文子掌握国政和统兵之权,却“家无衣帛之妾,厩无食粟之马,府无金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务员考试行测、申论真题、模拟题尽收其中,千名业界权威名师精心解析,精细化试题分析、完美申论范文一网打尽!在线做题就选砖题库:/
首先从这类题型的特点出发,寓言故事类需要各位考生得出的正确答案,往往是我们从文段给出的小故事里得到的启示,所以,寓言故事类正确答案往往是一个寓意深刻的道理。
但是这个道理从何得出,如何归纳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个例子。
法国著名寓言作家拉封丹有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试,看谁能把一个行路人的大衣吹掉。
北风呼呼猛刮,行路人紧紧裹住大衣,北风无奈于他。
南风徐徐吹动,温暖和煦,行路人解开衣扣,脱衣而行,南风获胜。
这个寓言意在告诉人们( )。
A.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 方法得当柔可克刚
C.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D.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四个选项,都是寓意深刻的道理,这个时候需要我们从文段入手,不难发现,在文段中我们可以找到南风北风两种截然不同的结局。
而产生这两种不同的原因即他们采取的方式不同。
那么我们得出的寓意深刻的道理,即是B选项“方法得当柔克克刚”。
由此,我们发现,当在文段中,发现文段中两个不同的结局,或者两个相同的结局,产生的原因往往就是我们要找的寓意深刻的道理。
如下面这道题:
有一次,苏格拉底淌水过河,脚一划,落水了。
他拼命挣扎,大喊救命,不远处有个钓鱼者不但不救他,反而转身就走。
最后是他的学生救了他。
后来那个钓鱼者淌水过河,也落水了,苏格拉底和他的学生正巧在河边散步,便用竹竿把他救了上来。
当学生们知道救上来的就是那个钓鱼者时,都后悔了,但苏格拉底却说:“不对,我们应该救他,这正是我们和他的区别。
”
这段文字告诉我们:
A.莫以善小而不为
B.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C.做人原则应以一贯之
D.普度众生是哲学家的使命
在题干中,我们发现文段中有两种相同的行为,即“学生救了苏格拉底”,后面,“苏格拉底要求学生救坏人”为什么会产生两种相同的行为呢,在于这是应该始终坚持的“做人的原则”,故正确答案为C。
如果考生带着目的去寻找其中蕴含的原因,那么正确答案也就自然而然呼之欲出,非常容易操作。
在这里,希望各位考生,在备考过程中,要通过做题来发现规律,提高做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