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助于缓解视疲劳功能检验方法

合集下载

亚麻籽油软胶囊缓解视疲劳作用

亚麻籽油软胶囊缓解视疲劳作用

94ku ,含量约占14%;保留时间10.18min 对应松茸多糖分子量约为13.4ku ,但由于此峰存在包裹拖尾现象,经估算其分子量大约介于2ku~18ku 之间,含量约占55%,这说明了松茸多糖分子量分布较宽。

3结论1)本文以本实验室驯化培育的松茸作为原料,应用复合酶法提取松茸多糖,经单因素试验得出最佳酶解工艺为:固定pH 4.0应用2.0%的果胶酶、木瓜蛋白酶和纤维素酶60℃酶解80min 后,多糖收率可达6.5%。

2)对提取的松茸多糖以GPC 法测定了其分子量分布,结果表明:松茸多糖分子量分布较宽,从2ku~410ku 之间均有分布,不同分子量多糖所占比例差异较大。

参考文献:[1]郑必胜,何禄英.广东虫草多糖脱蛋白及凝胶渗透色谱法表征其分子量分布的研究[J].现代食品科技,2009,25(6):707-710[2]王艳,聂志勇,贺瑛,等.超声波协同复合酶法提取姬松茸多糖[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9(21):866-870[3]张民,秦培军,陈倩娟.大蒜多糖提取分离工艺及分子质量分布[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9,35(7):160-163[4]蒋中海.黑龙江0288松茸菌株驯化研究[J].食用菌,2008(5):14-16[5]郑必胜,唐芳勇,闫文娟,等.苯酚-硫酸法测定广东虫草菌丝体多糖含量的研究[J].农产品加工(学刊),2008(8):17-21[6]王文平,郭祀远,李琳,等.考马斯亮蓝法测定野木瓜多糖中蛋白质的含量[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8,29(1):115-117[7]耿安静,陈健,徐晓飞.GPC 法测定香菇多糖的含量及相对分子质量[J].现代食品科技,2009,25(4):458-469收稿日期:2010-06-10亚麻籽油软胶囊缓解视疲劳作用邓乾春1,黄凤洪1,黄庆德1,*,宋毅2,杨金娥1(1.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62;2.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北武汉430079)摘要:为研究亚麻籽油软胶囊对改善视疲劳的作用,开展人群试食试验。

视疲劳测试与评价方法

视疲劳测试与评价方法

视疲劳测试与评价方法视疲劳是现代社会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尤其是在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的情况下。

为了评估和测试视疲劳,科学家们提出了多种方法和技术。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视疲劳测试与评价方法。

一、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是一种常见的视疲劳评估方法。

研究者可以设计一份问卷,通过询问受试者的感受和体验来评估他们的视疲劳程度。

问卷可以包括对眼部不适症状的询问,如眼疲劳、眼干涩、眼痛等。

还可以询问受试者的注意力集中能力、视觉反应速度等。

通过分析问卷结果,可以评估受试者的视疲劳程度。

二、眼动追踪技术眼动追踪技术是一种非侵入性的视疲劳测试方法。

通过追踪受试者眼睛的运动轨迹,可以评估他们的视觉注意力和疲劳程度。

眼动追踪技术可以记录受试者在观看屏幕时的注视点、注视次数和注视时间等。

研究者可以通过分析这些数据来评估受试者的视疲劳水平。

三、脑电图(EEG)测量法脑电图测量法是一种客观评估视疲劳的方法。

通过记录受试者的脑电信号,可以评估他们的神经活动和认知负荷。

研究者可以使用EEG测量仪来记录受试者在观看屏幕时的脑电信号,并通过分析频谱和振幅等参数来评估受试者的视疲劳程度。

四、眼压测量法眼压测量法是一种间接评估视疲劳的方法。

研究者可以使用眼压计来测量受试者的眼压变化。

视疲劳会导致眼部血液循环不畅,进而引起眼压的变化。

通过测量眼压的变化,可以评估受试者的视疲劳程度。

五、眼球运动测量法眼球运动测量法是一种客观评估视疲劳的方法。

研究者可以使用眼动仪来测量受试者的眼球运动。

眼球运动参数包括注视点、注视次数、注视时间、眼球运动速度等。

通过分析这些参数,可以评估受试者的视疲劳程度。

六、瞳孔反应测量法瞳孔反应测量法是一种评估视疲劳的方法。

研究者可以使用瞳孔反应仪来测量受试者的瞳孔直径变化。

视疲劳会导致瞳孔的收缩和扩张受限,进而引起瞳孔直径的变化。

通过测量瞳孔直径的变化,可以评估受试者的视疲劳程度。

视疲劳测试与评价方法多种多样,包括问卷调查法、眼动追踪技术、脑电图测量法、眼压测量法、眼球运动测量法和瞳孔反应测量法等。

视功能检查流程详解

视功能检查流程详解

视功能检查流程详解视功能检查是指通过专业仪器设备对人的视觉功能进行全面评估和量化分析的过程。

主要通过对视力、调节能力、眼球运动、眼位、立体视觉等方面的检测,以了解人眼的健康状况和各种视觉问题的性质和程度。

视功能检查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人们解决视觉问题,并提供相应的治疗方案和辅助措施。

1.病史询问和初步评估:检查前首先对患者进行病史询问,了解患者的过敏史、眼镜佩戴情况、以前的视觉问题等。

同时,医生会对患者的眼镜进行初步测量,评估是否需要进一步的视功能检查。

2.视力测量:视力测量是视功能检查的基本内容。

常见的视力测量方法包括使用近、远视力表对患者的视力进行评估。

通过测量患者的视力,可以初步判断患者有无近视、远视、散光等问题。

3.调节能力检查:调节能力检查主要是对患者的调节功能进行评估。

通过使用调节仪器,医生可以对患者的近距离调节、远距离调节、眼轴调节等功能进行测量和分析。

同时,医生还会检查患者的调节灵敏度和调节幅度,以判断患者的调节能力是否正常。

4.眼球运动检查:眼球运动检查是对患者眼球运动功能的评估。

医生会通过让患者追随移动物体的运动或让患者进行眼球运动训练,来观察患者的外眼肌运动情况。

此外,通过眼电图等仪器的使用,还可以测量和记录患者的眼球运动数据,如眼球位置、眼震等。

5.眼位检查:眼位检查是对患者眼球位置的评估。

医生会通过观察患者的眼球位置、眼球相对位置和移动方向等,来判断患者是否有斜视、偏视等问题。

同时,医生还会对患者的眼位进行定量测量,以了解患者眼球位置的具体偏移程度。

6.立体视觉检查:立体视觉检查是对患者立体视觉功能的评估。

常见的立体视觉检查方法包括立体视觉图形测量、立体视觉颜色测量等。

通过这些检测方法,医生可以评估患者的立体视觉能力,如立体视觉敏感度、立体视觉深度等。

7.结果分析和诊断:医生在完成视功能检查后,会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

通过比较患者的检查结果和正常值,医生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视功能异常或视觉问题,并给出相应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眼肌疲劳试验操作方法

眼肌疲劳试验操作方法

眼肌疲劳试验操作方法
眼肌疲劳试验是一种常用的眼科检查方法,用于测量眼肌的疲劳程度。

以下是眼肌疲劳试验的基本操作方法:
1. 让被检查者坐在舒适的位置上,确保灯光明亮但不刺眼。

2. 让被检查者注视一个明亮、清晰的目标,如一个字母或数字。

3. 通过调整目标的位置,使其与被检查者的眼睛保持适中的距离(通常为40厘米)。

4. 让被检查者在一定时间内(通常为2分钟)持续注视目标,不要让眼睛离开目标。

5. 观察被检查者的眼睛是否出现疲劳的迹象,如眼睛干涩、视觉模糊、眼睛疼痛等。

6. 完成试验后,可以询问被检查者是否有不适感受,如眼疲劳感、视力下降等。

7. 根据被检查者的反馈和试验结果,评估眼肌的疲劳程度。

需要注意的是,眼肌疲劳试验可能对被检查者的眼睛产生一定的刺激和负担,因
此在操作时应尽量掌握适当的时间和力度。

此外,不同的人对眼肌疲劳的感受程度也有差异,因此需要综合考虑被检查者的个体情况进行评估。

如果有任何不适或疑问,建议咨询眼科医生或专业人士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修订发布抗氧化等九个保健食品功能评价方.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修订发布抗氧化等九个保健食品功能评价方.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修订发布抗氧化等九个保健食品
功能评价方法
2012年05月10日发布
为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对保健食品实行严格监管的要求,严格保健食品准入管理,切实提高准入门槛,近期,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修订发布了抗氧化、缓解视疲劳、辅助降血糖、辅助降血脂、改善缺铁性贫血、促进排铅、对胃粘膜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减肥、清咽九个保健食品功能评价方法。

新发布的功能评价方法主要提高了判断标准,完善了动物试验模型,细化了人体试食试验受试人群要求,优化了试验方法等,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方法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自2012年5月1日起,保健食品注册检验机构对申请的保健食品注册检验,应当执行新修订的功能评价方法。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还将陆续修订发布其他保健食品功能评价方法。

自2009年2月以来,为进一步加强保健食品监督管理,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从保障保健食品质量安全的高度,组织开展了保健食品功能评价方法提高工作。

先后组织召开了专家、企业研讨会,邀请了食品科学与工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临床医学、中医学、药学、中药学等相关领域的专家,以及部分国内具有代表性的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和有关研发企业参加,就保健食品功能评价方法及相关指标、判断标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反复论证。

在此基础上,选择具有较高研究水平的保健食品注册检验机构,开展了功能评价方法验证提高工作,并面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

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保健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审核,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修订发布了抗氧化等九个功能评价方法。

保健食品27种功能及试验检测项目

保健食品27种功能及试验检测项目

保健食品主要分为营养素补充剂和具有调节机体功能的功能性产品。

(1)营养素补充剂:指以补充一种或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而不以提供能量为目的的产品。

其作用是补充膳食供给的不足,预防营养缺乏和降低发生某些慢性退行性疾病的危险性。

此类产品仅限于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2)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的保健食品的27种功能:(申请功能数量不受限制)
1、增强免疫力功能15、抗氧化功能★
2、改善睡眠功能16、辅助改善记忆功能★
3、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17、促进排铅功能★
4、增加骨密度功能18、清咽功能★
5、提高缺氧耐受力功能19、辅助降血压功能★
6、对辐射危害有辅助保护功能20、促进泌乳功能★
7、缓解体力疲劳功能◇ 21、减肥功能★◇
8、缓解视疲劳功能☆22、改善生长发育功能★◇
9、祛痤疮功能☆23、改善营养性贫血功能★
10、祛黄褐斑功能☆24、调节肠道菌群功能★
11、改善皮肤水份功能☆25、促进消化功能★
12、改善皮肤油份功能☆26、通便功能★
13、辅助降血脂功能★27、对胃黏膜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
14、辅助降血糖功能★
注:标有★的功能,既需要进行动物功能试验又需要进行人体功能试验。

标有☆功能,只需进行人体功能试验,无需进行动物功能试验。

标有◇的项目需做兴奋剂检测。

拟申请的功能不在以上公布的27种范围内的,申请人应当自行进行动物试验和人体试食试验,并向确定的检验机构提供功能研发报告。

保健食品功能评价规范

保健食品功能评价规范

保健食品功能评价规范第一部分功能学评价程序一、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1、本程序规定了评价食品保健作用的统一程序。

2、本程序适用于评价保健食品的增强免疫力功能,辅助降血脂功能功能,辅助降血糖功能,抗氧化功能,辅助改善记忆功能,缓解视疲劳功能,促进排铅功能,清咽功能,辅助降血压功能,改善睡眠功能,促进泌乳功能,缓解体力疲劳功能,提高缺氧耐受力功能,对辐射危害有辅助保护功能,减肥功能,改善生长发育功能,增加骨密度功能,改善营养性贫血功能,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祛痤疮功能,祛黄褐斑功能,改善皮肤水份功能,改善皮肤油份功能,调节肠道菌群功能,促进消化功能,通便功能,对胃粘膜有辅助保护功能。

3、本程序规定了评价食品保健作用的人体试食试验规程。

二、保健食品功能评价的基本要求1 对受试样品的要求应提供受试样品的原料组成或/和尽可能提供受试样品的物理、化学性质(包括化学结构、纯度、稳定性等)有关资料。

受试样品必须是规格化的定型产品,即符合既定的配方、生产工艺及质量标准。

提供受试样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的资料以及卫生学检验报告,受试样品必须是已经过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确认为安全的食品。

功能学评价的样品与毒理学评价、卫生学检验的样品必须为同一批次(安全性毒理学评价和功能学评价实验周期超过受试样品保质期的除外)。

应提供功效成分或特征成分、营养成分的名称及含量。

如需提供受试样品违禁药物检测报告时,应提交与功能学实验同一批次样品的违禁药物检测报告。

2 对实验动物的要求根据各项实验的具体要求,合理选择实验动物。

常用大鼠和小鼠,品系不限,推荐使用近交系动物。

动物的性别、年龄依实验需要进行选择。

实验动物的数量要求为小鼠每组10-15只(单一性别),大鼠每组8-12只(单一性别)。

动物应符合国家对实验动物的有关规定。

3 对给受试样品剂量及时间的要求各种动物实验至少应设3个剂量组,另设空白对照组,必要时可设阳性对照组。

剂量选择应合理,尽可能找出最低有效剂量。

调节功能的检查及应用

调节功能的检查及应用

调节功能的检查及应用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但这些生活的乐趣大多来自手机、电脑和互联网,而这样每天日复一日的工作娱乐,无形给眼睛都增加了负担,临床上,我们也能经常看到这样的顾客,他们有的视觉问题并不是简单的屈光问题,而是和双眼的近距离长期使用引起的不适,如果我们只是关注与屈光度和视力,很难完全解决这些问题,即使在短期内达到了一定效果,长远看还是得不到满意结果。

所以全面的视觉质量提升不仅靠视力的提升,更要关注各项功能的检查和训练,也就是说视力好不一定视觉功能好,功能好才是真的视觉好。

临床上经常对顾客的调节功能进行评估,从而找到问题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一、调节功能的检查项目调节功能的检查项目主要包括调节幅度、调节反应、正负相对调节和调节灵敏度四项检查。

(一)、调节幅度( Amplitude of Accommodation)调节幅度是顾客具有的最大调节力,指调节远点与调节近点之间的屈光力之差。

因为正视眼的远点在无穷远,所以对于正视眼或屈光不正全矫者而言,其近点距离的倒数即为其调节幅度。

调节幅度主要与年龄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调节幅度会逐渐下降。

当调节功能出现异常时,调节幅度就有可能出现与年龄不相匹配的现象,患者多会伴有视疲劳症状的产生。

临床上检查调节幅度的方法主要有三种:移近法、移远法和负镜片法。

1.移近法(Push-up Method):被检者戴屈光不正全矫眼镜,遮盖其左眼,正常照明。

验光师手持近用视标置于被检者眼前1000px处,让被检者注视其最佳视力上一行视标(通常为0.8一行视标),并以约50px/s的速度将近用视标向被检者移近,直到被检者报告视标开始出现持续性模糊后,退回到最后清晰的位置,用瞳距尺测量此时视标距被检者眼镜平面的距离,该距离的倒数即为被检者右眼的调节幅度。

同样方法检查左眼的调节幅度,而后是双眼调节幅度的检查方法也是一样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4:
缓解视疲劳功能评价方法
试验项目、试验原则及结果判定
Items, Principles and Result Assessment
1 人体试食试验项目
1.1 分别于试食前后进行眼部症状及眼底检查,血、尿常规检查,肝、肾功能检查,症状询问、用眼情况调查;于试验前进行一次胸透、心电图、腹部B超检查。

1.2 明视持久度
1.3 视力
2 试验原则
2.1 受试样品试食时间为60天。

2.2 所列指标均为必做项目。

2.3 在进行人体试食试验时,应对受试样品的食用安全性作进一步的观察。

3 结果判定
3.1试验组自身比较或试验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症状改善且症状总积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

3.2 试验组自身比较或试验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明视持久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平均明视持久度提高大于等于10%。

具备3.1及3.2可判定该受试物具有缓解视疲劳功能。

缓解视疲劳功能检验方法
Method for the Assessment of Alleviating
Eye Fatigue Function
1受试者纳入标准
1.1 18岁-65岁的成人。

1.2 长期用眼,视力易疲劳者。

2受试者排除标准
2.1 患有感染性、外伤性眼部疾患者。

进行眼部手术不足3个月者。

2.2 患有角膜、晶体、玻璃体、眼底病变等内外眼疾患者。

2.3 患有心血管、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等疾病者。

2.4 妊娠或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患者。

2.5 短期内服用与受试功能有关的物品,影响到对结果的判定者。

2.6 长期服用有关治疗视力的药物,保健品或使用其他治疗方法未能终止者。

2.7 不符合纳入标准,未按规定食用受试物者,或资料不全等影响功效或安全性判断者。

3 试验设计及分组要求
采用自身和组间两种对照设计。

根据随机、双盲的要求进行分组,分组时根据症状及视力检查情况,使试食组和对照组的症状及视力水平均衡。

同时要考虑年龄、性别等因素,使两组具有可比性。

试食试验结束时每组受试者人数不少于50例。

4 受试物的剂量和使用方法
试食组按推荐方法和推荐量服用受试物,对照组服用安慰剂。

受试物服用时间为连续60天。

5 观察指标
5.1 安全性指标:
5.1.1 血、尿常规检查,体格检查。

5.1.2 肝、肾功能检查。

5.1.3 胸透或X光片、心电图、腹部B超检查(于试食前检查一次)。

5.2 功效性指标:于试食开始及结束时检查。

5.2.1 问卷调查:症状询问、用眼情况。

5.2.2 眼科检查:包括眼底检查、视力检查(近视、远视、散光等)。

5.2.3 明视持久度(测定方法见附录)。

6 功效判定标准
6.1 症状改善有效率
眼酸痛、眼胀、畏光、视物模糊、眼干涩、异物感、流泪,全身不适8种症状中有3种改善,且其他症状无恶化即判定症状改善。

计算两组症状改善例数和两组症状改善有效率。

症状改善有效率(%)计算方法为症状改善例数/试食例数×100。

将两组症状改善有效率进行统计学检验。

6.2 症状平均积分
计算每位试食者试食前后的症状积分,分别计算两组的平均积分值,并进行统计学检验。

表1 视疲劳症状判定方法(半定量积分法)
注:“偶感”是指1-2次/2天;“时有”是指1-3次/天;“经常”是指>3次/天
6.3 视力改善率
为参考指标。

以试食后较试食前提高两行为改善,统计两组服用受试物后的视力改善率作为参考指标。

参考指标不作为对缓解视疲劳功能是否有效的判定标准。

6.4 明视持久度
试食组自身比较或试食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明视持久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平均明视持久度提高大于等于10%为有效。

7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可用t检验进行分析。

自身对照采用配对t检验,两组均数比较采用成组t检
验。

对非正态分布或方差不齐的数据进行适当的变量转换,待满足正态方差齐后,用转换的数据进行t检验;若转换数据仍不能满足正态方差齐要求,改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

在试食前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的前提下,可进行试验后组间比较。

计数资料可用X2检验。

四格表总例数小于40,或总例数等于或大于40但出现理论频数等于或小于1时,应改用确切概率法。

8 结果判定
8.1 试食组自身比较或试食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症状改善有效率或症状总积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

8.2 试食组自身比较或试食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明视持久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平均明视持久度提高大于等于10%。

具备8.1及8.2且视力改善率不明显降低,可判定该受试物具有有助于缓解视疲劳功能的作用。

附录:明视持久度测定方法
明视持久度测定
此法是用于评价视疲劳的一种方法。

当人大脑皮质兴奋性降低时,视觉分析功能下降,眼睛注视对象物的过程中,不能明视的时间增加,能明视的时间减少。

这种明视时间对注视时间的百分比称为明视持久度,它是综合反映视功能和心理功能的一种指标。

明视持久度的测定方法如下:
在检查表上绘制“品”字形立体方块图,方块每边长1cm,局部照明100 LX-150 LX (可使用专门制作的灯箱)。

测定时,检查表与眼睛的距离应按照受试者视物习惯保持在适当距离不动,规定受试者看到“品”字图像视为明视,倒“品”字时为不明视。

测定时间为3min。

检查时让受试者手持能断续计时的秒表,检查者发出开始的口令后,受试者立即注视方块中的图案(或打开灯箱开关),同时开动手中的秒表计时。

在注视过程中看到倒“品”字时立即按下秒表的暂停开关;看到又呈“品”字图像时再开动秒表,如此反复进行。

测定到规定时间3min结束时受试者听到检查者的口令立即停止秒表,这段时间内秒表走过的读数就是受试者看成“品”字图像的总时间,即明视时间。

明视持久度=(明视时间/注视总时间) 100%
测定时应注意场地和照明,还与受试者受试前的用眼程度有关,实验前应注意。

明视持久度测定用“品”字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