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分光光度计实验报告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一、实验题目:浓度为 0.1%的 TiO2 水悬浮液的光谱剖析二、实验日期:三、实验人员:四、实验目的本实验目的是掌握 TiO2的光学特征,特别是在紫外光区和可见光区的光学特征的检测方法,同时拥有剖析和运用资料紫外光区和可见光区光谱特征的能力。
五、实验原理当光作用在物质上时,一部分被表面反射,一部份被物质汲取。
改变入射光的波长时,不一样物质对每种波长的光都有对对应的汲取程度(A)或透过程度( T),能够作出这类物质在实验波长范围内的汲取光谱曲线或透过光谱曲线。
用紫外 -可见分光光度计能够作出资料在紫外光区和可见光区的对紫外光和可见光的汲取光谱曲线或透过光谱曲线。
利用的是朗伯-比尔定律:A=abc(A 为吸光度, a 为吸光系数, b 是光路长度, c 为浓度)。
六、实验过程1、准备样品:a、粒径为30nm 的锐钛型纳米TiO2 粉末;b、粒径为 13nm 的锐钛型纳米 TiO2粉末;c、以上两种粉末各自配成 0.1%质量比的水溶液,超声分别 15 分钟,使之成为平均分别的悬浮液。
1 / 22、开启计算机和紫外分光光度计。
3、经过计算机页面设置使用参数,确立波长扫描范围。
4、进行标准校订和特别校订。
5、装夹样品,进行样品丈量。
6、进行图谱的办理,打印图谱。
七、实验结果剖析及结论经过两种不一样粒径的纳米 TiO2 在紫外和可见光的波长扫描,能够获得以下结论:1、锐钛型纳米 TiO2 在浓度只是为 0.1%的状况下在紫外区已经表现为优秀的紫外汲取特征,能够此做为涂料改性的功能资料使用。
2、在同样浓度下,纳米TiO2的粒径越小,紫外区的汲取性能越优胜。
附测试图谱2 / 2。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检测实验报告

分子光谱实训报告班级:----------------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2015年10月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检测实训日期______ 年_____ 月 ____ 日教师评定:________________【仪器概况】仪器名称:紫外-可见分光型号:UV1801厂家:北京瑞利编号:090953、【仪器结构】三、【实验项目】波长准确度检查仪器零点稳定性检查光电流稳定度检查吸光度准确度检查紫外区透色比检查杂散光合格性检查吸收池配套性检查皿差四、【仪器及试剂准备单】1、试剂清单(以1个小组6人为例)H2SO3、K2Cr3O7、HCI04、碘化钠、蒸馏水、亚硝酸钠、无水乙醇、苯、硫酸铜。
2、仪器清单(以1个小组6人为例)UV1801紫外分光光度计、烧杯14个、容量瓶9个、玻璃棒、滤纸、洗瓶、错钕滤光片、比色皿、胶头滴管、洗耳球、移液管、表面皿、移液管架。
五、【检测步骤】开机自检(5个ok)(一)、波长准确度可见分光光度(空气)1 、按1、波长扫描;按F1,参数设置(E、波长范围460--680nm、间隔0.1nm、换灯点800nm)按返回键。
2 、按F2,根据显示屏提醒,确定键;出现两个峰,分别记录两个峰值的波长和吸光值。
(重复3次;参比和样品都是空气)。
错钕滤光片1 、按F1,参数设置(A、波长范围500--540nm、间隔1nm换灯点360nm)按返回键。
2 、把错钕滤光片放在第二格,关盖;按F2,根据显示屏提醒,拉入参比,确定键;再拉入样品,确定键;出现一个峰,记录读数。
紫外分光光度1 、按F1,参数设置(A、波长范围200--270nm、间隔0.1nm、换灯点360nm)按返回键。
2 、力口3滴苯在石英比色皿中,盖上比色皿盖,放在第二格,关盖;按F2,根据显示屏提醒,拉入参比,确定键;再拉入样品,确定键;出现五指峰,分别记录五个不同峰的波长和吸光值。
紫外分光光度法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学会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进行物质的定量分析。
3. 了解紫外吸收光谱的特点和应用。
二、实验原理紫外分光光度法是利用物质在紫外光区域(波长范围为190-400nm)对光的吸收特性来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根据朗伯-比尔定律,当一束单色光通过含有吸光物质的溶液时,溶液的吸光度(A)与溶液的浓度(c)和光程(l)成正比,即 A = εcl,其中ε为摩尔吸光系数。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仪器:1. 紫外分光光度计2. 移液器3. 容量瓶4. 烧杯5. 玻璃棒试剂:1. 标准溶液:已知浓度的待测物质溶液2. 水为溶剂3. 乙醇或其他有机溶剂四、实验步骤1. 仪器准备:打开紫外分光光度计,预热10分钟,确保仪器稳定。
2. 空白实验:用移液器取少量溶剂,加入比色皿中,置于紫外分光光度计的样品室,调节仪器至650nm波长,记录吸光度值(A0)。
3. 标准溶液测定:用移液器取不同体积的标准溶液,分别加入比色皿中,重复步骤2,记录吸光度值。
4. 待测溶液测定:用移液器取少量待测溶液,重复步骤2和3,记录吸光度值。
5. 数据处理:以标准溶液的浓度为横坐标,对应的吸光度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根据待测溶液的吸光度值,从标准曲线上查得待测溶液的浓度。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1. 标准曲线: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标准曲线,曲线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²>0.99,说明实验结果可靠。
2. 待测溶液浓度:根据标准曲线,从待测溶液的吸光度值查得待测溶液的浓度为x mol/L。
3. 误差分析: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包括移液器误差、比色皿误差、操作误差等。
通过多次重复实验,可以减小误差的影响。
六、结论本实验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待测物质的浓度,结果表明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度高、重复性好,适用于物质的定量分析。
七、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应保持比色皿的清洁,避免污染。
2.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课紫外实验报告

实验课紫外实验报告一、引言紫外(UV)实验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实验,通过测量物质在紫外光下的吸收和透射特性,可以得到该物质的吸收光谱,进而了解其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
本实验旨在通过紫外吸收光谱的测定,研究物质在紫外光下的吸收特性。
二、实验方法所需实验器材和试剂: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2. 石英比色皿3. 待测物质溶液4. 工作曲线样品溶液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a. 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预热30分钟。
b. 校准分光光度计,设置较低的基准波长,比如190nm。
c. 准备工作曲线样品溶液。
2. 测定待测物质的吸收和透射特性a. 将待测物质溶液分别倒入两个石英比色皿中。
b. 将一个比色皿放入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设置起始波长和终止波长,记录吸收光谱曲线。
c. 将另一个比色皿放入分光光度计,测量透射光强。
3. 制备工作曲线a. 取不同浓度的工作曲线样品溶液,分别倒入石英比色皿中。
b. 分别测量吸收光强,绘制工作曲线。
4. 分析实验结果a. 根据待测物质的吸收光谱曲线,找出吸收峰的波长。
b. 利用工作曲线,通过比较吸光度和浓度的关系,计算出待测物质溶液中的浓度。
三、实验结果通过测量待测物质溶液的吸收光谱曲线,我们观察到在特定波长处有吸收峰。
根据工作曲线,我们可以比较吸光度和浓度的关系,进而计算出待测物质溶液的浓度。
四、实验讨论与分析在本实验中,我们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量了待测物质的紫外吸收光谱,并通过工作曲线计算了待测物质溶液的浓度。
然而,在实际实验操作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待测物质的吸收峰可能出现在较高的波长,因此我们需要确保所选用的分光光度计可以测量更高范围的波长。
否则,我们可能会错过待测物质的吸收峰,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
其次,待测物质溶液的浓度对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有很大影响。
浓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吸收峰的强度不明显,进而影响测量结果。
因此,在进行实验前,我们应该选择合适的样品浓度,避免浓度过高或过低的情况发生。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实验报告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学习操作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并了解其原理和使用方法。
2.通过测量不同溶液的吸光度,了解溶液的浓度与吸光度之间的关系。
3.掌握分光光度计的标定方法。
实验原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是一种常用的光谱仪器,可用于测定溶液吸光度。
其原理是通过将入射光分光为不同波长的光束,经过被测溶液后,测量出透射光强度与入射光强度的比值,即吸光度。
吸光度与溶液浓度之间通常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
实验步骤:1.打开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电源,待仪器启动后进行预热。
2.调节光电倍增管的位置,使得入射光线居中。
3.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波长范围和检测波长。
4.调节样品舱盖,将待测样品放入样品舱内。
5.按下“调零”按钮,将吸光度调零。
6.按下“测量”按钮,记录下测量的吸光度数值。
7.将待测样品取出,用试剂喷洒清洗样品舱。
8.重复步骤4-7,测量其他样品的吸光度。
实验结果与讨论:1.测量了一系列浓度不同的对苯二酚溶液的吸光度,并绘制了吸光度与浓度之间的曲线。
通过拟合可以得到该溶液的吸光度与浓度的线性关系,这为后续测量其他溶液的浓度提供了基础。
2.在测量过程中,注意避免样品舱残留上一次测量的溶液,以免影响测量结果。
3.在选择波长时,应根据被测样品的特性和需要,选择合适的波长范围和检测波长,以提高测量精度。
实验体会:通过这次实验,我初步掌握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和原理,了解了溶液浓度与吸光度之间的关系。
实验中需要注意操作的细节,如样品舱的清洗、选择合适的波长等。
在实验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但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逐渐解决了这些问题。
总的来说,这次实验对我深化了对光谱仪器的理解,并提高了我的实验操作能力。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实验报告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了解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原理和仪器结构;2.掌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操作方法;3.熟悉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进行吸光度测定的实验步骤;4.学会分析吸光度测定结果。
实验仪器与材料: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2.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试剂;3.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标样;4.试管、移液器等实验容器与工具。
实验原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利用光的衰减原理,测定溶液中其中一种物质对特定波长的光的吸收程度。
仪器由光源、单色器、试样室、检测器和记录与处理系统等组成。
光源产生连续的宽光谱光线,通过单色器选择出特定波长的单色光,并通过试样室,溶液吸收一部分光线,剩余的光线由检测器接收并转换成电信号,最后由记录与处理系统记录和处理数据。
实验步骤:1.打开仪器电源,待仪器预热稳定后,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波长;2.使用移液器将待测溶液放入清洁干燥的试管中,确保试管没有漏光现象;3.将试管放入试样室中,确保试管与仪器良好接触;4.调整路径滴定器控制光线穿过参比池和试样池,记录吸光度值;5.移除试管,清洗试样室,确保下一个样品不受前一个样品的污染;6.重复步骤2-5进行吸光度测量,直至所有样品测量完毕;7.关闭仪器电源,整理实验器材。
实验注意事项:1.使用时要小心仪器的光路,避免损坏;2.长时间使用仪器时,应注意避免灰尘进入仪器;3.确保试样室中无杂质或溶液残留,避免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4.测定不同波长时应及时调整单色器,以获得准确的吸光度值。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步骤,我们测得各个样品的吸光度值,通过计算这些吸光度值,可以得到样品的浓度。
进一步分析吸光度值与浓度之间的关系,可以获得样品对特定波长的光的吸光度/浓度曲线。
基于这个曲线,我们可以根据吸光度值推断样品的浓度。
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原理、操作方法以及吸光度测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光度计是化学分析中重要的实验仪器之一,可以用于定量测定样品中的物质浓度。
紫外分光实验报告

紫外分光实验报告紫外分光实验报告一、引言紫外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通过测量样品在紫外光区域的吸收特性,可以获得样品的定量和定性信息。
本实验旨在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某种物质的吸光度,并分析其吸收峰的性质和浓度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紫外分光光度法是基于光的吸收特性原理。
当物质吸收紫外光时,其分子内的电子跃迁至激发态,形成吸收峰。
吸收峰的位置和强度与物质的分子结构和浓度有关。
通过测量样品在一定波长范围内的吸光度,可以得到吸收峰的信息,并进一步推导出物质的浓度。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清洗试管、移液管等实验器材,保证无杂质干扰。
2. 将待测物溶解于适当的溶剂中,制备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
3. 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设置波长范围和扫描速度。
4. 取一定体积的标准溶液,放入试管中,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量其吸光度。
5. 绘制吸光度与浓度的标准曲线。
6. 测量待测物的吸光度,并通过标准曲线计算出其浓度。
四、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测量得到的标准曲线如图1所示。
根据标准曲线,我们可以计算出待测物的浓度。
实验中发现,待测物的吸收峰位于280nm附近,表明其分子结构中存在芳香环。
此外,随着浓度的增加,吸光度也呈线性增加,符合比尔定律。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溶剂的选择对实验结果有较大影响。
不同溶剂对待测物的溶解度和吸收特性有所差异,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溶剂。
其次,实验中需要保持样品的稳定性,避免光解或氧化反应的发生。
最后,实验操作的精确性也对结果的准确性有重要影响,因此需要注意仪器的校准和实验条件的控制。
五、结论通过紫外分光实验,我们成功测定了待测物的吸光度,并通过标准曲线计算出其浓度。
实验结果表明,待测物具有芳香环结构,且吸光度与浓度呈线性关系。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实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如溶剂选择、样品稳定性和实验操作的精确性等。
六、实验总结紫外分光实验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可以用于测定物质的吸收特性和浓度。
分光光度计的使用实验报告

分光光度计的使用实验报告分光光度计的使用实验报告引言:分光光度计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学、药学等领域的实验仪器,它可以测量物质溶液中的吸光度,从而得到溶液中物质的浓度。
本实验旨在探究分光光度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并通过实验验证其在测量溶液浓度中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实验目的:1. 理解分光光度计的工作原理;2. 学习使用分光光度计进行吸光度测量;3. 验证分光光度计在测量溶液浓度中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实验材料:1. 分光光度计;2. 不同浓度的溶液样品;3. 紫外可见光谱分光光度计操作手册。
实验步骤:1. 打开分光光度计,预热5分钟,确保仪器处于稳定状态;2. 根据溶液样品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波长范围;3. 使用试管或石英比色皿,将待测溶液样品装入;4. 将装有溶液的试管或石英比色皿放入分光光度计的样品室中;5. 调节光谱仪的参考光强度,使其与样品光强度相等;6. 记录吸光度数值,并根据标定曲线计算出溶液的浓度。
实验结果与分析:在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三个不同浓度的溶液样品进行测试,分别为0.1 mol/L、0.05 mol/L和0.01 mol/L。
通过测量吸光度数值,并参考标定曲线,我们得到了每个溶液样品的浓度。
结果显示,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加,吸光度数值也随之增加。
这与我们的预期相符,因为溶液中物质的浓度越高,吸光度也会越大。
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分光光度计可以准确测量溶液中物质的浓度,并且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实验中还发现了一些误差来源,如溶液中杂质的存在、光谱仪的校准不准确等。
为了减小这些误差的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使用纯净试剂、定期校准光谱仪等。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分光光度计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并验证了其在测量溶液浓度中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分光光度计作为一种重要的实验仪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快速、准确、可靠的测量手段,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学、药学等领域。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我们仍然需要注意误差来源和影响因素,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UV-2550紫外分光光度计的使用和分光光度法测定对苯二酚姓名:XXX 专业:有机化学学号:312070303004 时间:2012.10.21
1.目的
(1)了解UV-2550紫外光谱仪的基本使用方法。
(2)了解测定对苯二酚的紫外光谱实验方法。
2. 试剂和仪器
2.1试剂:
标准溶液0.10m g/mL,准确称取0.25g对苯二酚溶于25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从中取出10ml于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pH=4.1的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
2.2 仪器:
UV-2550型分光光度计。
3. 实验步骤
3.1 测量波长的选择
用吸量管吸取5.0ml对苯二酚标准溶液于25ml容量瓶中,加入0.5ml pH=4.1的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用二次蒸馏水定容,振荡混匀。
15分钟后用1cm比色皿,275-330nm波长范围, 进行扫描。
从吸收曲线上读出对苯二酚的最大吸收波长λmax。
3.2 对苯二酚含量的测定
(1)标准曲线的制作
在6个25ml容量瓶中,用吸量管分别加入0,1.0, 2.0, 3.0,4.0,5.0ml 对苯二酚标准溶液,加入0.5ml pH=4.1的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用二次蒸馏水定容,振荡混匀。
用1cm比色皿,以试剂空白为参比溶液,在最大吸收波长处,用光度模块作标准曲线。
(2)试样中对苯二酚含量的测定
准确吸取一定体积的样品于40ml容量瓶中,加入0.5ml pH=4.1乙酸-乙酸钠,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在光度模块中直接读出试样中对苯二酚含量。
4. 实验结果
4.1 测量波长的选择
从吸收曲线上读出对苯二酚的最大吸收波长λmax=288.80。
见图1 吸收曲线
4.2 对苯二酚含量的测定
(1)标准曲线的制作
见图2 标准曲线
(2)试样中对苯二酚含量的测定
对苯二酚含量0.354
相对误差为11.5%
图1 吸收曲线图2 标准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