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检测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紫外吸收测定实验报告

紫外吸收测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仪器结构和工作原理。

2. 掌握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基本概念和知识。

3. 学习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进行样品定量分析的方法。

4. 了解紫外吸收法在生物化学和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ltraviolet-Visible Spectrophotometry,UV-Vis Spectrophotometry)是基于物质分子对紫外光和可见光的选择性吸收而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

当分子吸收特定波长的光时,分子中的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主要用于定量和定性分析,特别是在生物化学和材料科学领域。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样品池、移液器、电子天平、蒸馏水、标准溶液、待测样品等。

2. 试剂:待测样品溶液、标准溶液、无水乙醇、缓冲液等。

四、实验步骤1. 样品准备:根据实验需求,将待测样品溶液稀释至合适浓度。

2. 标准曲线制作:a. 准备一系列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

b. 将标准溶液分别置于样品池中,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特定波长下测定吸光度。

c. 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3. 待测样品测定:a. 将待测样品溶液置于样品池中。

b. 在标准曲线对应的波长下,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待测样品的吸光度。

c. 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待测样品的浓度。

4. 数据处理与分析:a. 记录实验数据,包括吸光度、浓度等。

b. 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如计算标准偏差、相关系数等。

c. 分析实验结果,讨论紫外吸收法在待测样品分析中的应用。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标准曲线: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标准曲线,结果显示吸光度与浓度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²>0.99。

2. 待测样品测定: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待测样品的浓度为X mg/mL。

3. 数据处理与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标准偏差为Y,相关系数为Z。

紫外可见的实验报告

紫外可见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2. 掌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定量分析中的应用。

3. 学会利用标准曲线法测定未知溶液中某物质的含量。

二、实验原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基于物质分子对紫外-可见光的选择性吸收而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

当物质分子吸收紫外-可见光后,其外层电子会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产生吸收光谱。

通过测定溶液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可以计算出溶液中某物质的浓度。

朗伯-比尔定律(Lambert-Beer Law)是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基础,其表达式为:A = εlc其中,A为吸光度,ε为摩尔吸光系数,l为光程长度,c为溶液浓度。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容量瓶、移液管、比色皿、洗耳球等。

2. 试剂:标准溶液、未知溶液、溶剂等。

四、实验步骤1. 标准溶液的配制:准确称取一定量的标准物质,用溶剂溶解并定容至一定体积,得到一系列浓度的标准溶液。

2. 标准曲线的绘制:将标准溶液依次倒入比色皿中,在特定波长下测定吸光度,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3. 未知溶液的测定:将未知溶液倒入比色皿中,在相同条件下测定吸光度。

4. 未知溶液浓度的计算:根据未知溶液的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上查得对应的浓度。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1. 标准曲线的绘制:绘制标准曲线后,发现吸光度与浓度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²大于0.99,说明该实验符合朗伯-比尔定律。

2. 未知溶液的测定:将未知溶液的吸光度代入标准曲线,查得对应的浓度为xmol/L。

3. 实验误差分析: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包括仪器误差、操作误差、环境因素等。

为减小误差,本实验采用以下措施:a. 选用高精度的容量瓶和移液管,确保溶液体积的准确性;b. 严格控制实验环境,避免外界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c. 重复实验,取平均值,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六、实验结论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溶液中某物质的含量,可以快速、准确地得到结果。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检测实验报告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检测实验报告

分子光谱实训报告班级:----------------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2015年10月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检测实训日期______ 年_____ 月 ____ 日教师评定:________________【仪器概况】仪器名称:紫外-可见分光型号:UV1801厂家:北京瑞利编号:090953、【仪器结构】三、【实验项目】波长准确度检查仪器零点稳定性检查光电流稳定度检查吸光度准确度检查紫外区透色比检查杂散光合格性检查吸收池配套性检查皿差四、【仪器及试剂准备单】1、试剂清单(以1个小组6人为例)H2SO3、K2Cr3O7、HCI04、碘化钠、蒸馏水、亚硝酸钠、无水乙醇、苯、硫酸铜。

2、仪器清单(以1个小组6人为例)UV1801紫外分光光度计、烧杯14个、容量瓶9个、玻璃棒、滤纸、洗瓶、错钕滤光片、比色皿、胶头滴管、洗耳球、移液管、表面皿、移液管架。

五、【检测步骤】开机自检(5个ok)(一)、波长准确度可见分光光度(空气)1 、按1、波长扫描;按F1,参数设置(E、波长范围460--680nm、间隔0.1nm、换灯点800nm)按返回键。

2 、按F2,根据显示屏提醒,确定键;出现两个峰,分别记录两个峰值的波长和吸光值。

(重复3次;参比和样品都是空气)。

错钕滤光片1 、按F1,参数设置(A、波长范围500--540nm、间隔1nm换灯点360nm)按返回键。

2 、把错钕滤光片放在第二格,关盖;按F2,根据显示屏提醒,拉入参比,确定键;再拉入样品,确定键;出现一个峰,记录读数。

紫外分光光度1 、按F1,参数设置(A、波长范围200--270nm、间隔0.1nm、换灯点360nm)按返回键。

2 、力口3滴苯在石英比色皿中,盖上比色皿盖,放在第二格,关盖;按F2,根据显示屏提醒,拉入参比,确定键;再拉入样品,确定键;出现五指峰,分别记录五个不同峰的波长和吸光值。

实验一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性能检验

实验一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性能检验

实验一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性能检验 一、实验目的1.掌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性能的检验方法2.学会UV-110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分光光度计的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测定结果的准确程度。

因此,要对仪器进行性能检查,以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三、仪器和试剂UV -110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 石英比色皿(一对) 擦镜纸K 2Cr 2O 7溶液 KMnO 4溶液 蒸馏水四、实验内容及操作步骤1. 比色皿的配对性 将蒸馏水注入到比色皿中,以其中一个比色皿作空白,在 440 nm 波长处分别测定其他各比色皿中的透光率。

2.波长精度的检查 用KMnO 4溶液的最大吸收波长525nm 为标准,在待测仪器上测绘KMnO 4溶液的吸收曲线,若测得的最大吸收波长在525±1nm 以内,则仪器的波长精度符合使用要求。

3. 重复性 以0.02mol/L 的H 2SO 4溶液的透光率为100%,用同一K 2Cr 2O 7溶液连续测定7次,求出极差,如小于0.5%,则重复性符合要求。

4.吸收值的准确度考察 取K 2Cr 2O 7溶液,在以下波长处测定并计算其吸收系数,并与规定的吸收系数比较,如下表所示,其相对偏差在±1%以内,则吸收值的准确度符合要求。

波长/cm 235(最小)257(最大)313(最小) 350(最大) 吸收系数1%1E cm123.0~126.0 142.8~146.247.0~50.3105.5~108.5五、思考题1. 同种比色皿透光度的差异对测定有何影响?2. 检查分光光度计的重复性对测定有什么实际意义?实验二、吸收曲线的测绘及吸收系数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1. 掌握测绘吸收曲线的方法2. 学会测定吸收系数 二、实验原理实验三、分光光度法测定槐花中总黄酮的含量一、实验目的1.掌握用标准曲线法测定槐花中总黄酮含量的方法2.巩固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操作方法二、实验原理黄酮类化合物分子结构中多含有羰基和羟基等结构,这些结构可与金属盐类试剂如铝盐、铅盐等生成有色配合物。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实验报告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实验报告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学习操作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并了解其原理和使用方法。

2.通过测量不同溶液的吸光度,了解溶液的浓度与吸光度之间的关系。

3.掌握分光光度计的标定方法。

实验原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是一种常用的光谱仪器,可用于测定溶液吸光度。

其原理是通过将入射光分光为不同波长的光束,经过被测溶液后,测量出透射光强度与入射光强度的比值,即吸光度。

吸光度与溶液浓度之间通常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

实验步骤:1.打开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电源,待仪器启动后进行预热。

2.调节光电倍增管的位置,使得入射光线居中。

3.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波长范围和检测波长。

4.调节样品舱盖,将待测样品放入样品舱内。

5.按下“调零”按钮,将吸光度调零。

6.按下“测量”按钮,记录下测量的吸光度数值。

7.将待测样品取出,用试剂喷洒清洗样品舱。

8.重复步骤4-7,测量其他样品的吸光度。

实验结果与讨论:1.测量了一系列浓度不同的对苯二酚溶液的吸光度,并绘制了吸光度与浓度之间的曲线。

通过拟合可以得到该溶液的吸光度与浓度的线性关系,这为后续测量其他溶液的浓度提供了基础。

2.在测量过程中,注意避免样品舱残留上一次测量的溶液,以免影响测量结果。

3.在选择波长时,应根据被测样品的特性和需要,选择合适的波长范围和检测波长,以提高测量精度。

实验体会:通过这次实验,我初步掌握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和原理,了解了溶液浓度与吸光度之间的关系。

实验中需要注意操作的细节,如样品舱的清洗、选择合适的波长等。

在实验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但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逐渐解决了这些问题。

总的来说,这次实验对我深化了对光谱仪器的理解,并提高了我的实验操作能力。

分光含量测定实验报告(3篇)

分光含量测定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2. 熟悉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3. 通过实验,学会运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溶液中特定物质的含量。

二、实验原理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利用物质对特定波长光的吸收特性来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根据朗伯-比尔定律,当一束单色光通过一定厚度的均匀溶液时,溶液的吸光度与溶液中吸光物质的浓度成正比。

本实验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溶液中特定物质的含量。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移液管、容量瓶、比色皿、锥形瓶、烧杯、蒸馏水等;2. 试剂:待测溶液、标准溶液、显色剂、缓冲溶液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标准溶液:准确移取一定量的标准溶液于容量瓶中,加入显色剂和缓冲溶液,定容,配制成一系列浓度不同的标准溶液。

2. 测定吸光度:将标准溶液和待测溶液分别置于比色皿中,将比色皿放入分光光度计,设定波长,测定吸光度。

3. 绘制标准曲线:以标准溶液的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4. 测定待测溶液含量:将待测溶液置于比色皿中,按照步骤2测定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上查得待测溶液的浓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标准曲线绘制:以标准溶液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2. 待测溶液含量测定:根据待测溶液的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上查得待测溶液的浓度。

3. 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待测溶液中特定物质的含量,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分析实验误差。

六、实验讨论1. 实验误差分析:实验误差主要来源于仪器误差、试剂误差、操作误差等。

本实验中,仪器误差和试剂误差较小,操作误差主要来自于移液和定容操作。

2. 实验注意事项: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事项:(1)标准溶液和待测溶液应尽量保持相同的pH值;(2)显色剂和缓冲溶液的浓度应适中,避免影响吸光度;(3)比色皿应清洗干净,避免污染。

七、结论本实验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溶液中特定物质的含量,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灵敏度。

紫外仪器分析实验报告

紫外仪器分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紫外分光光度计的仪器结构和工作原理。

2. 掌握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3. 通过实验掌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操作方法。

4. 学习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进行定量分析。

二、实验原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基于物质分子对紫外-可见光的选择性吸收而建立的分析方法。

该方法广泛应用于有机化合物的定性、定量分析以及物质的纯度检验。

紫外-可见光波长范围一般为200-800nm,其中200-400nm为紫外区,400-800nm为可见光区。

当物质分子吸收紫外-可见光时,分子中的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

不同物质的分子结构不同,吸收光的波长和强度也不同。

因此,通过测定物质的吸收光谱,可以实现对物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朗伯-比尔定律(Lambert-Beer Law)是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基础。

该定律表明,在一定波长下,溶液的吸光度(A)与溶液的浓度(c)和光程(l)成正比,即A= εcl,其中ε为摩尔吸光系数。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移液管、容量瓶、比色皿、洗耳球等。

2. 试剂:待测样品、标准溶液、溶剂等。

四、实验步骤1. 标准溶液的配制:根据待测样品的浓度,配制一系列标准溶液。

2. 吸收光谱的绘制:将标准溶液和待测样品分别置于比色皿中,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测定其在不同波长下的吸光度值。

3. 标准曲线的制作:以吸光度值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4. 待测样品的定量分析:将待测样品的吸光度值代入标准曲线,计算其浓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标准曲线的制作:以吸光度值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根据实验数据,标准曲线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²大于0.99。

2. 待测样品的定量分析:将待测样品的吸光度值代入标准曲线,计算其浓度。

实验结果表明,待测样品的浓度为X mg/L。

六、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概述仪器分析是化学和生物技术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使用各种仪器来分析和识别物质的性质、结构和组成,从而为科学研究和工业制造提供数据和信息。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三种常用分析仪器的使用与操作,掌握仪器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实验一: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是一种常用的分析仪器,可以用于测定分子的吸光度,从而确定其浓度。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来测定苯甲酸的吸收光谱,并根据吸收峰的强度和位置,判断苯甲酸的化学结构和活性。

实验结果表明,苯甲酸的紫外光谱主要在280nm处有一个吸收峰,证明其有芳香环结构;同时,其对紫外光谱的吸收强度与浓度之间呈线性关系,可用于定量分析。

实验二:原子吸收光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是一种常用的分析仪器,可以用于分析痕量金属元素的含量。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来测定硬度水样品中钙和镁的含量。

实验结果表明,硬度水样品中钙和镁的含量分别为0.4mg/L和0.5mg/L,与标准值相接近,说明该方法可靠。

实验三: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是一种高分辨率、高灵敏度的分析仪器,可以用于分离和识别化合物中的各种成分。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来分析香料中的各种成分,并通过母离子扫描和碎片离子扫描来确定这些成分的分子结构和特征。

实验结果表明,香料中含有多种成分,其中醛类、酮类和酯类物质含量较高,可以作为该香料的主要特征。

同时,根据高准确度的质谱数据,我们还可以对这些成分的分子结构和碎片离子进行进一步分析,为该香料化学成分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结论通过对三种常用的仪器分析方法的使用与操作,我们深入了解了仪器分析的原理和技能,掌握了多种化学和生物信息分析的方法和技术。

同时,我们还进一步加深了对化学和生物学的认知和理解,为今后的科学研究和实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子光谱实训报告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2015年10月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检测
实训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教师评定:______________ 【仪器概况】
仪器名称: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型号:UV1801
厂家:北京瑞利分析仪器公司
编号:090953
二、【仪器结构】
三、【实验项目】
波长准确度检查
仪器零点稳定性检查
光电流稳定度检查
吸光度准确度检查
紫外区透色比检查
杂散光合格性检查
吸收池配套性检查
皿差
四、【仪器及试剂准备单】
1、试剂清单(以1个小组6人为例)
H2SO3、K2Cr3O7、HClO4、碘化钠、蒸馏水、亚硝酸钠、无水乙醇、苯、硫酸铜。

2、仪器清单(以1个小组6人为例)
UV1801紫外分光光度计、烧杯14个、容量瓶9个、玻璃棒、滤纸、洗瓶、镨钕滤光片、比色皿、胶头滴管、洗耳球、移液管、表面皿、移液管架。

五、【检测步骤】
开机自检(5个ok)
(一)、波长准确度
可见分光光度(空气)
1、按1、波长扫描;按F1,参数设置(E、波长范围460--680nm、间隔0.1nm、换灯点800nm)按返回键。

2、按F2,根据显示屏提醒,确定键;出现两个峰,分别记录两个峰值的波长和吸光值。

(重复3次;参比和样品都是空气)。

镨钕滤光片
1、按F1,参数设置(A、波长范围500--540nm、间隔1nm、换灯点360nm)按返回键。

2、把镨钕滤光片放在第二格,关盖;按F2,根据显示屏提醒,拉入参比,确定键;再拉入样品,确定键;出现一个峰,记录读数。

紫外分光光度
1、按F1,参数设置(A、波长范围200--270nm、间隔0.1nm、换灯点360nm)按返回键。

2、加3滴苯在石英比色皿中,盖上比色皿盖,放在第二格,关盖;按F2,根据显示屏提醒,拉入参比,确定键;再拉入样品,确定键;出现五指峰,分别记录五个不同峰的波长和吸光值。

(二)、透射比的准确度
将参比溶液0.001mol/L高氯酸加入石英比色皿3/4处(润洗3次)放在第一格;将测定液重铬酸钾加入石英比色皿3/4处(润洗3次)放在第二格;调节测量方式T;返回主页面,按2,光度测量;按F1,参数设置(换灯点360nm、波长数4个,入分别调到235nm、257nm、313nm、350nm);按F2,根据显示屏提醒,拉入参比,确定键;再拉入样品,确定键;记录读数。

(三)、吸光度准确度
可见分光光度
将参比溶液1:100硫酸加入石英比色皿3/4处(润洗3次)放在第一格;将测定液硫酸铜加入石英比色皿3/4处(润洗3次)放在第二格;调节测量方式A;返回主页面,按2,光度测量;按F1,参数设置(换灯点360nm、波长数3个,入分别调到650nm、700nm、750nm)按F2,根据显示屏提醒,拉入参比,确定键;再拉入样品,确定键;记录读数。

紫外分光光度
将参比溶液硫酸加入石英比色皿3/4处(润洗3次)放在第一格;将测定液重铬酸钾加入石英比色皿3/4处(润洗3次)放在第二格;调节测量方式A;返回主页面,按2,光度测量;按F1,参数设置(换灯点360nm、波长数4个,入分别调到235nm、257nm、313nm、350nm);按F2,根据显示屏提醒,拉入参比,确定键;再拉入样品,确定键;记录读数。

(四)、杂散光
1、将参比溶液蒸馏水加入石英比色皿3/4处(润洗3次),样品亚硝酸钠加入石英比色皿3/4处(润洗3次)调节测量方式T,返回主页面,按2,光度测量;按F1,参数设置(换灯点360nm、波长数1个,入调成380nm)按F2,根据显示屏提醒,拉入参比,确定键;再拉入样品,确定键;记录读数。

2、将参比溶液蒸馏水加入石英比色皿3/4处(润洗3次),样品碘化钠加入石英比色皿3/4处(润洗3次)调节测量方式T,返回主页面,按2,光度测量;按F1,参数设置(换灯点360nm、波长数1个,入调成220nm);按F2,根据显示屏提醒,拉入参比,确定键;再拉入样品,确定键;记录读数。

(五)、UV1801.零点稳定性的检查
测量方式 A 取样间隔 1nm
波长范围 200nm一780nm A的范围一0.1一0.1
换灯点 360nm 若所测得的|A|≤0.002为合格(六)、光电流稳定性
比色皿较正关波长数 2
入/nm 370 790 时间:0一3min
若T%在99.9一100.1%之间为合格
(七)、皿差
将上述的T数据从大到小排列(最大的放在第一格);调T0和100,调到A,拉杆一次,记录读数(4个读数)。

六、【数据记录及处理】
1、波长准确度检查
⑴紫外区(苯蒸气)
参数设置
结论:
⑵可见区(镨钕滤光片)△入=|入
一529nm|<3nm为合格
max
参数设置
结论:
⑶可见区(空气)
参数设置
在标准波长入1=486.0nm和入2=656.1nm附近分别寻找峰值最大时所对应的的两个波长,|△入|=|入标一入测1|<0.5nm为合格,|△入|=|入标一入测2|<0.5nm为合格。

测测
结论:
4、吸光度准确度检查
⑴紫外区
⑵可见区(以1:100H2SO4溶液做参比,测2%
硫酸铜溶液Array 5、紫外区透射比的准确度的检验
以0.001mol/LHCIO4溶液做参比,测0.006000%K2Cr2O7
溶液,其差值应在0.8%一2.5%内为合格。

七、【结果讨论与实训心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