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营养物质供能的关系
人体三大营养糖类、脂肪、蛋白质代谢合成、分解、异化相互关系

⼈体三⼤营养糖类、脂肪、蛋⽩质代谢合成、分解、异化
相互关系
⼈体三⼤营养糖类、脂肪、蛋⽩质代谢合成、分解、异化相互关系
⼈体营养能量糖类脂肪蛋⽩质三⼤类相互分解合成同化和异化关系
A 1⾎葡萄糖主要⽤于转换能量氧化分解,摄⼊过量转化为肝糖原储存。
2当⼈体摄取的葡萄糖较多时,使得⾎糖升⾼时,糖酵解可产⽣磷酸⼆羟丙酮,经还原后可形成⽢油。
糖氧化分解可产⽣⼄酰辅酶A,⼄酰辅A是脂肪酸合成的原料,⽢油和脂肪酸合成脂肪。
糖原储存堆积过剩,没机会还原成葡萄糖氧化供能,就会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
3糖类代谢转运异化:糖类物质主要是给⼈体⽣命器官功能、组织结构、肌⾁运动、⼈体保温等通过氧化供能。
在储存过量时可以通过三羧酸循环等过程的中间产物在氨基转移酶的催化下,即通过转氨基作⽤转化成⾮必需氨基酸,糖类转变蛋⽩质的过程是间接地所以是不全⾯的。
特殊情况下把分解中间产物通过氨基转换作⽤形成氨基酸后合成蛋⽩质。
B脂肪代谢转运异化
葡萄糖和脂肪可以相互转化,糖类可以⼤量形成脂肪,脂肪却不能⼤量转化为糖类。
⼈在饥饿状态下,处在低⾎糖时段,脂类在机体能量供应不⾜的情况下,氧化分解可转化为⾎糖(葡萄糖),其原理是脂肪分解产⽣的⽢油和脂肪酸,可沿不同的途径转变成糖⽤来氧化供能产⽣能量⽤来消耗,。
C蛋⽩质异化
1在机体能量供应严重不⾜的情况下或病变情况下,氧化分解,转化为糖类和脂肪,
2或者蛋⽩质摄取过多也会转化为糖类和脂肪储存起来.
3体内糖类积存过多,抑制脂肪和蛋⽩质的氧化分解和转化。
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

三大营养素可在体内氧化供能。
三大营养素各自代谢 途径
共同中间 产物
糖
脂肪
乙酰CoA
蛋白质
共同代谢
从能量供应的角度看,三大营养素可以互相代 替,并互相制约。
一般情况下,机体优先利用燃料的次序是糖原 (50-70%)、脂肪(10-40%)和蛋白质。供能以糖 及脂为主,并尽量节约蛋白质的消耗。
酮体生成增加
糖不足
草酰乙酸 相对不足
高酮血症
氧化受阻
(二)葡萄糖与大部分氨基酸可以相互转变
1. 大部分氨基酸脱氨基后,生成相应的α-酮酸, 可转变为糖 例如: 丙氨酸 脱氨基 丙酮酸 糖异生 葡萄糖
2. 糖代谢的中间产物可氨基化生成某些非必需
氨基酸
丙氨酸
天冬氨酸
糖
丙酮酸
乙酰CoA 草酰乙酸
α-酮戊二酸 谷氨酸
柠檬酸
(三)氨基酸可转变为多种脂质但脂质几乎不
能转变为氨基酸
1. 蛋白质可以转变为脂肪
氨基酸
乙酰CoA
脂肪
2. 氨基酸可作为合成磷脂的原料
丝氨酸
磷脂酰丝氨酸
胆胺
脑磷脂
胆碱
卵磷脂
3. 脂肪的甘油部分可转变为非必需氨基酸
脂肪
甘油
某些非必需氨基酸
磷酸甘油醛
糖酵解途径
丙酮酸
其他α-酮酸
—— 但不能说,脂类可转变为氨基酸。
糖分解增强
脂酸合成增加, 分解抑制
ATP↑
抑制异柠檬酸脱氢酶
(三羧酸循环关键酶)
柠檬酸堆积, 出现线粒体
激活乙酰CoA羧化酶
(脂酸合成关键酶)
二、糖、脂和蛋白质代谢通过中间 代谢物而相互联系
人体三大营养物质(糖类、蛋白质、脂肪)的代谢过程与相互关系

人体三大营养物质(糖类、蛋白质、脂肪)的代谢过程与相互关系展开全文糖又称碳水化合物,包括蔗糖(红糖、白糖、砂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乳糖、麦芽糖、淀粉、糊精和糖原等。
在这些糖中,除了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能被人体直接吸收外,其余的糖都要在体内转化为葡萄糖后,才能被吸收利用。
糖的主要功能是提供热能。
每克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产生4千卡能量,人体所需要的70%左右的能量由糖提供。
人体中的糖大部分由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道的水解作用,以葡萄糖的形式吸收后进入人体,在细胞内经细胞呼吸产生大量能量,为各种生命活动所用;脂肪是人体主要的储能物质,主要是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人体的膳食脂肪来源主要是动物性脂肪和植物性脂肪。
动物性脂肪富含饱和脂肪酸(40%~60%),但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约为30%~50%。
植物性脂肪富含不饱和脂肪酸(80%~90%),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仅为10%~20%。
人体内脂肪代谢的过程可概括如下图:蛋白质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种类最多的有机物,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是食物中的动植物蛋白被水解成氨基酸后,经消化道的吸收进入细胞,再合成各类蛋白质。
在人体细胞内,糖类、脂类和蛋白质具有不同的代谢途径,同一种物质也往往有几条代谢途径,例如,糖、脂质和氨基酸在细胞内部都有各自不同的代谢特点,合成代谢及分解代谢往往在一个细胞内同时进行。
各条代谢途径之间,可以通过一些枢纽性中间代谢物发生联系,或相互协调,或相互制约,从而确保生命活动正常进行。
通常上来讲,营养物质的转化代谢可以分为蛋白质与脂肪之间的转化代谢关系、糖类与脂肪之间的转化代谢关系、糖类与蛋白质之间的转化代谢关系。
下面就对这三大营养物质转化代谢关系做一个具体的分析。
(一)蛋白质与脂肪之间的转化代谢关系正常情况下,人体的蛋白质不会转化为脂肪,但在机体能量供应不足或病理情况下,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在分解代谢过程中,有些中间产物在相关酶的作用下,再转化成合成脂肪的原料,继而合成脂肪。
人体三大营养素供能比

人体三大营养素供能比
一、产能营养素
能够被人体利用的能量只有三种营养素,它们分别为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它们每克在体内燃烧代谢产生的能量分别为4kcal、9 kcal、4kcal,由于体内存在吸收率等情况,所以它们在体外燃烧所产生的热值比体内稍高。
二、产能营养素的单位
卡与国际能量单位焦耳之间的换算:1卡(cal)=4.184焦耳(J)。
相对来说,焦耳比卡小。
1 kcal为1千卡。
三、碳水化合物供能
碳水化合物占人体全天消耗的总能量为55%~65%,精制糖<10%(单糖如葡萄糖、双糖如蔗糖等)。
谷类食物是人类最经济、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四、脂肪供能
脂类占总能量摄入量的20%~30%,其中饱和脂肪酸不超过10%,胆固醇<300mg/d。
各种脂肪酸的摄入比例为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1:1:1,老年群众可适当增加单不饱和脂肪酸比例,相应降低饱和脂肪酸比例。
脂肪在适宜总能量摄入基础上应控制脂肪摄入。
五、蛋白质供能
蛋白质占全天消耗的总能量,在正氮平衡情况下成年人为10%~12%,婴幼儿、儿童、青少年为10%~12%,其中蛋、奶、肉、鱼、大豆等优质蛋白质应大于三分之一。
三大营养物质代谢

【自学导引】一、三大类物质的代谢1.糖类代谢2.脂类代谢3.蛋白质代谢二、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1.糖类、脂类和蛋白质是可以转化的思考:家畜饲养富含糖类的饲料可以育肥,说明糖类可以转化为脂肪。
2.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之间的转化是有条件的。
思考:只有在糖类供应充足的情况下,糖类才有可能大量转化为脂类,说明糖类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而脂肪却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
3.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之间还相互制约着。
思考:三大类营养物质在人和动物体需要能量时,氧化分解供能的顺序是糖类、脂类、蛋白质。
三、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与人体健康1.糖类代谢与人体健康2.脂类代谢与人体健康3.蛋白质代谢与人体健康【思考导学】1.猪的育肥阶段,增加富糖类的饲料,可在短时间内催肥长膘,为什么?答案:在猪体内糖类可以大量转化成脂肪。
2.空腹喝牛奶,为什么营养价值会降低?答案:空腹喝牛奶时,因人体急需能量,氨基酸会通过脱氨基作用被氧化分解放能。
3.用蛋白质饲养患人工糖尿病的狗,经检测随尿排出的葡萄糖会大大增加,为什么?答案:蛋白质能够转变成葡萄糖。
4.偏食的人为什么会导致营养不良?答案:因人体所需的必需氨基酸只能从食物中获得,偏食会导致人体内氨基酸的种类不齐全,进而影响蛋白质的合成,故会导致营养不良。
【学法指导】1.掌握糖元的有关问题糖元是由许许多多葡萄糖组成的大分子多糖,它微溶于水,能通过氧化分解或酵解而迅速释放能量。
糖元除由葡萄糖合成以外,其他单糖如果糖、半乳糖等也能合成。
由单糖合成糖元的过程,就叫糖元的合成。
糖元的合成主要在肝脏和肌肉中进行。
糖元还可以由非糖物质如甘油、丙酮酸、乳酸、某些氨基酸转变而成。
由非糖物质转变成糖元的过程,就叫糖元的异生作用。
糖元的异生作用发生在肝脏中。
上述两个过程可以图解如下:糖元是一种可以迅速利用的贮能形式(脂肪虽然贮能最多,但不像糖元那样能被迅速利用)。
因此,糖元的合成和异生作用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
当大量的食物经过消化,其中的葡萄糖被陆续吸收入血液以后,血糖含量会显著地增加。
人体内三大供能系统

人体内三大供能系统在人体内有三大供能系统,它们是:1、A TP—磷酸肌酸供能系统。
2、无氧呼吸供能系统3、有氧呼吸供能系统。
(1) ATP在肌肉中的含量低,当肌肉进行剧烈运动时,供能时间仅能维持约1~3秒。
(2)之后的能量供应就要依靠ATP的再生。
这时,细胞内的高能化合物磷酸肌酸的高能磷酸键水解将能量转移至ADP,生成ATP.磷酸肌酸在体内的含量也很少,只能维持几秒的能量供应。
人在剧烈运动时,首先是ATP—磷酸肌酸供能系统供能,通过这个系统供能大约维持6~8秒左右的时间.(3) 这两项之后的供能,主要依靠葡萄糖和糖元的无氧酵解所释放的能量合成ATP。
无氧酵解约能维持2~3分钟时间.(4)由于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易导致肌肉疲劳,所以长时间的耐力运动需要靠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来合成ATP.综上所述,短时间大强度的运动,如100米短跑,主要依靠ATP—磷酸肌酸供能;长时间低强度的运动,主要靠有氧呼吸提供能量;介于二者之间的较短时间的中强度运动,如400米跑,则主要由无氧呼吸提供能量。
二、不同活动状态下供能系统的相互关系安静时,不同强度和持续时间的运动时,骨骼肌内无氧代谢和有氧代谢供能的一般特点表现如下。
(一)安静时:安静时,骨骼肌内能量消耗少,ATP保持高水平;氧的供应充足,肌细胞内以游离脂肪酸和葡萄糖的有氧代谢供能。
线粒体内氧化脂肪酸的能力比氧化丙酮酸强,即氧化脂肪酸的能力大于糖的有氧代谢。
在静息状态下,呼吸商为0.7,表明骨骼肌基本燃料是脂肪酸.(二) 长时间低强度运动时:在长时间低强度运动时,骨骼肌内ATP的消耗逐渐增多,ADP水平逐渐增高,NAD+还原速度加快,但仍以有氧代谢供能为主.血浆游离脂肪酸浓度明显上升,肌内脂肪酸氧化供能增强,这一现象在细胞内糖原量充足时就会发生.同时,肌糖原分解速度加快,加快的原因有两点:(1)能量代谢加强.(2)脂肪酸完全氧化需要糖分解的中间产物草酰乙酸协助才能实现.在低强度运动的最初数分钟内,血乳酸浓度稍有上升,但随着运动的继续,逐渐恢复到安静时水平.(三)大强度运动:随着运动强度的提高,整体对能量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但在血流量调整后,机体对能量的需求仍可由有氧代谢得到满足,即有氧代谢产能与总功率输出之间保持平衡。
三大营养物质在正常情况下供能的关系问题

三大营养物质在正常情况下供能的关系问题按照课本内容,三大营养物质供能是有顺序的,先糖类供能,供能不足,再脂肪供能,还不行,最后蛋白质供能。
当然到了蛋白质供能,可能也有糖类和脂肪的功能。
篮球运动是一项集体对抗的球类游戏项目。
它的特点是集体性、对抗性、趣味性。
判定名次和成绩相等判定名次的方法。
径赛项目中,判定运动员到达终点的名次顺序,是以运动员躯干的任何部分到达终点线内沿的垂直面的先后为准。
以决赛的成绩作为个人的最高成绩,而不以预、次、复赛的成绩判定最后名次。
田赛项目中,远度项目以比赛的六次试跳或试掷中最好的一次成绩作为个人的最好成绩,包括第一名成绩相等决定名次赛时的成绩,然后以各运动员的最高成绩排列名次。
高度项目以每名运动员最好一次试跳成绩,包括第一名成绩相等决定名次赛时的成绩,作为最后决定成绩。
全能运动项目,以各运动员全部项目得分的总和排定名次。
如遇两人或两人以上成绩相等,应按下列规定处理:在径赛的预、次、复赛中,按成绩录取最后名次时,有两人或两人以上成绩相等,如对下一赛次或决赛人数没有影响,则成绩相等的运动员都应录取;如有影响,则应抽签决定进入下一赛次的人选。
此种抽签应在有关裁判长领导和组织下,成绩相等的运动员自己抽签决定。
决赛中出现第一名成绩相等,裁判长有权决定这些成绩相等运动员重新比赛,则名次并列。
其他名次相等时,则并列。
田赛高度项目比赛成绩相等的录取办法:在出现成绩相等的高度中,试跳次数较少者名次列前。
如成绩仍相等,在包括最后跳过的高度在内的全赛中,试跳失败次数较少者名次列前。
如成绩仍相等:如涉及第一名时,则令成绩相等的运动员在其造成成绩相等的失败高度中的最低的高度上,每人再试跳一次。
如仍不能判定,则横竿应提升或降低,提升和降低的高度,跳高为2厘米,撑竿跳高为5厘米,他们应在每个高度上试跳一次,直到决出名次为止。
决定名次的试跳,有关运动员必须参加。
如涉及其它名次时,成绩相等的运动员名次并列。
三大产能营养素

目录
• 脂类的生理功能 • 糖类的生理功能 • 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 三大营养素的相互关系 • 三大营养素的摄入建议
01
脂类的生理功能
供能
脂类是人体重要的能源物质,每克脂肪在体内完全氧化可产生37.6kJ (9kcal)的能量,比每克碳水化合物或蛋白质产生的能量高2.2倍。
人体在长时间、低强度的运动中,脂肪成为主要的供能物质,有助于维持 运动耐力。
维持酸碱平衡
蛋白质可以参与酸碱平衡的调节,通过缓冲系统维持 机体的酸碱平衡。
运输和储存
蛋白质可以作为运输载体和储存物质,如铁蛋白、血 红蛋白等。
供给能量
供能物质
蛋白质在能量不足的情况下可以氧化分解,释放 能量供机体使用。
能量来源
在某些情况下,蛋白质可以作为能量的主要来源, 例如在高代谢状态或禁食状态下。
03
适当选择低热量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类等,有
助于控制总热量摄入。
保持营养均衡
保证蛋白质摄入
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应保证每天摄入适量的优质蛋白质, 如鱼、肉、蛋、豆类等。
控制脂肪摄入
脂肪摄入过多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应尽量选择低脂肪的烹饪 方式和食物,如蒸、煮、烤等,避免油炸和煎炸。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03
因此,三大营养素的摄入应保持平衡,以满足身体 的能量和营养需求。
05
三大营养素的摄入建议
控制总热量摄入
避免热量摄入过多
01
热量摄入过多会导致肥胖、心血管疾病等健康问题,
因此应合理控制总热量摄入,保持适当的能量平衡。
合理分配三餐
02 一日三餐应合理分配热量摄入,避免暴饮暴食或过度
节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文档
三大营养物质供能的关系
在生物体内,糖类、脂肪和蛋白质这三类物质的代谢是同时进行的,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形成一个协调统一的过程。
1. 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之间可以转化
三者的关系如下图:
(1)糖类代谢与蛋白质代谢的关系
①糖类代谢的中间产物可以转变成非必需氨基酸。
糖类在分解过程中产生的一些中间产物如丙酮酸,可以通过氨基转换作用产生相应的非必需氨基酸,但由于糖类分解时不能产生与必需氨基酸相对应的中间产物,因而糖类不能转化成必需氨基酸。
②蛋白质可以转化成糖类。
蛋白质卍占丿二「八」「二二花4戈
几乎所有组成蛋白质的天然氨基酸都可以转变成糖类。
(2)糖类代谢与脂肪代谢的关系
①糖类转变成脂肪。
严甘曲一I
糖类[七谢的中间产物一宀脂肪
U脂肪酸」
②脂肪转变成糖类。
脂肪分解产生的甘油和脂肪酸能够转变成糖类。
(3)蛋白质代谢与脂肪代谢的关系
①一般来说,动物体内不容易利用脂肪合成氨基酸。
植物和微生物可由脂肪酸和氮源生成氨基酸。
②某些氨基酸通过不同途径可转变成甘油和脂肪酸。
2. 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之间转化的条件
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之间的转化是有条件的,例如:只有在糖类供给充足的情况下,糖类才有可能大量转化成脂肪。
各种代谢之间的转化程度也是有明显差异的,例如:糖类可以大量转化成脂肪,而脂肪却不能大量转化成糖类。
3. 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之间除了转化外,还相互制约
在正常情况下,人和动物体所需要的能量主要由糖类氧化供给的,只有当糖类代谢发生障碍,弓I起供能不足时,才由脂肪和蛋白质氧化分解供给能量,保证机体的能量需要。
当糖类和脂肪的摄入量都不足时,体内蛋白质的分解就会增加。
而当大量摄入糖类和脂肪时, 体内蛋白质的分解就会减少。
4. 我们从糖类、氨基酸能够转化成脂肪,脂肪、氨基酸也能够转化成糖类,可以看出各种物质代谢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说明人体内的物质代谢是一个完整的统一过程,它使体内的成分不断地进行
新旧更替。
精品文档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