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营养物质的鉴定

合集下载

初一生物饮食与营养试题

初一生物饮食与营养试题

初一生物饮食与营养试题1.被现代科学家称为人类的“第七类营养素”的是()A.蛋白质B.维生素C.膳食纤维D.无机盐【答案】C【解析】膳食纤维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海藻和粮食等植物性食物中,纤维素等膳食纤维能促进胃肠的蠕动和排空,所以多吃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就会排便通畅、降低人体内过高的血脂和血糖,有利于维护心脑血管的健康,因此膳食纤维被称为第七营养素。

故选:C【考点】此题考查的是膳食纤维对人体的作用。

2.被誉为“第七类营养素”的是()A.蛋白质B.维生素C.胡萝卜素D.膳食纤维【答案】D【解析】人类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等六大类,现在把膳食纤维列为第七类营养元素.膳食纤维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海藻和粮食等植物性食物中,纤维素等膳食纤维能促进胃肠的蠕动和排空,所以多吃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就会排便通畅、降低人体内过高的血脂和血糖,有利于维护心脑血管的健康,因此膳食纤维被称为第七营养素.可见D符合题意.【考点】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什么是第七类营养素。

第七类营养素又称为膳食纤维,据此解答。

3.在食物中含有很多的营养物质,其中能够遇碘酒变蓝的是( )A.淀粉B.无机盐C.水分D.蛋白质和脂肪【答案】A【解析】蛋白质:将少许小麦面粉加水和成面团,用纱布包起来,放在清水中用手揉挤,把纱布内的物质尽量揉挤出去,观察包内是否剩下一些物质,这些物质是否具有面筋的特性.这就是有蛋白质.向黄白色的面筋滴加双缩脲试剂,发现面筋变成红褐色,说明种子里含有蛋白质.淀粉:取面粉一匙,加水和成面团,用纱布包好后置于玻璃杯内的清水中揉洗,观察清水变成乳白色液体;取洗液5毫升放入试管中加热煮成糊状,冷却后加几滴碘酒,观察颜色变蓝色.油脂:取小麦籽粒用火烘烤干后,切下胚,放在纸上挤压,纸上出现透明的油迹.无机盐:取一粒浸软的小麦种子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最后变黑,燃烧,剩下灰白色的灰,证明了小麦种子中含有无机盐.所以能够遇碘液变蓝的是淀粉.【考点】本题考查的是鉴定食物的成分.4.薯类、米饭、面条等食物中含有较多的,它是最主要的;肥肉、花生中含有较多的;鱼肉蛋奶中含较多的。

关于实验三大营养物质鉴定

关于实验三大营养物质鉴定

关于实验三大营养物质鉴定蒋林燕生物组织中的三大营养物质既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

这个生物是高二生物中的第一个实验,它的原理是利用了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首先必须选择良好的实验材料,如还原糖的选择必须要选择含还原糖丰富的生物组织,而且还有很重要的一点这个生物组织必须是颜色白色或者接近白色,所以我们一般会选择梨、苹果等,而象西瓜等就不能选择了。

而脂肪则是选择象花生种子,蛋白质则选择的是含蛋白质丰富的生物组织,比如说豆浆,还有就是蛋白稀释液,在获得蛋白稀释液时,必须要注意的是,不能打碎蛋黄,稀释倍数应该大一点,如果稀释的倍数不够,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后会粘在试管内壁上,使反应不容易,不彻底并且试管也不容易刷洗干净。

学生在实验中应该注意的几点:就是怎么样用徒手切片法制作玻片标本,切片时右手持刀片,刀身放平,刀口向切片者,并将刀柄向后,与刀刃成一钝角,拇指压紧曲折处的上方,食指和中指压紧曲折处的下方。

也可以将刀放在食指上面,用拇指压紧刀身。

现将材料上端不整齐的一段,然后再正式切。

切时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由左前外方向右内方迅速拉切,动作慢了反易厚薄不匀。

如此连续动作,切下许多薄片后,再将这些薄片轻轻放入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备用。

选择好的切片,保持一定量的水,放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做成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比较蒋林燕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分别是在还原糖和蛋白质鉴定实验中用到的试剂,他们都主要有NaOH和CuSO4两种成分配制而成,常用于某些物质的定性鉴定。

然而他们又有着很多的不同之处。

原理不同斐林试剂鉴定还原性糖的原理:还原糖中的醛基能被氧化成羧基,新制的C u(OH)2具有弱氧化性,能使醛氧化成能够相应的羧酸,此反应需加热至沸腾。

此反应中蓝色絮状的Cu(OH)2沉淀被还原称砖红色的Cu2O沉淀,化学上利用此反应原理来鉴定醛类。

双缩脲在碱性环境中能与铜离子结合生成紫红色络合物。

三大营养物质的鉴定例题分析

三大营养物质的鉴定例题分析

三大营养物质的鉴定例题分析作者:赵国军来源:《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7年第36期例题解析:1.将面团包在纱布中,在清水中搓洗,鉴定黏留在纱布上的粘稠物质和洗出的白浆分别采用的试剂分别是()A. 碘液,苏丹Ⅲ溶液B.双缩尿试剂,碘液C.双缩尿试剂,苏丹Ⅲ溶液D.碘液,菲林试剂[解析]:面粉成分为蛋白质(粘稠物)和淀粉(白浆),鉴定上述2种物质采用的分别为双缩脲试剂和碘液,故答案选择B。

2.下述糖类物质中,不能与婓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的是()A.葡萄糖B.果糖C.麦芽糖D.蔗糖[解析]:能够还原婓林试剂或托伦斯试剂的糖称为还原糖,所有单糖(除二羟丙酮),不论醛糖还是酮糖都是,大部分双糖也是,除(蔗糖),故答案选择D。

3.下列糖类中属于可溶性还原糖的是:①葡萄糖②淀粉③纤维素④蔗糖⑤果糖⑥麦芽糖()A.①⑤⑥B.①②C. ①②③④D. ②③④⑤答案:A。

4.鉴定蛋白质时,事先留出一些黄豆组织样液,主要目的是()A. 重复两次,结果准确B.与加入双缩脲试剂后的颜色作对照C. 再用于还原糖的鉴定D.失败后还可重做答案:B。

5.用不同的化学试剂可以鉴定某些物质的存在。

在植物和动物体内,存在着许多物质,用斐林试剂可以鉴定还原糖(葡萄糖、麦芽糖)的存在,用双缩脲试剂可以鉴定蛋白质的存在。

医学上,可用这两种试剂检验尿液以进行疾病诊断。

请分析这两种试剂能够诊断的疾病应该是()A.糖尿病、肠炎B.胃炎、肾炎C.糖尿病、肾炎D.胃炎、肠炎[解析]:糖尿病患者与正常人不一样,因为尿液中有葡萄糖,因此用斐林试剂可以鉴定。

肾小球出问题了,尿液里面就会出现蛋白质等不应该出现的问题,即肾脏出问题了。

用双缩脲试剂可以鉴定其存在,既可以通过检验蛋白质来检验肾脏是否出问题。

答案选择C。

6.鉴定脱脂奶粉是否属于假冒伪劣产品,肯定不需要用到的化学试剂是()A. 双缩脲试剂B.二苯胺试剂C.斐林试剂D.苏丹Ⅲ溶液[解析]:脂奶粉含蛋白质、脂肪和蔗糖等成分,脱脂奶粉含高蛋白,低脂肪,不含蔗糖。

(完整版)鉴定生物组织中的营养成分(糖类、脂质和蛋白质)实验精品习题及解析答案

(完整版)鉴定生物组织中的营养成分(糖类、脂质和蛋白质)实验精品习题及解析答案

鉴定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质和蛋白质1.用下列实验材料做特定实验,那些是可以成功的()①用韭菜叶片做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实验②用蓖麻种子做脂肪鉴定实验③用卵白做蛋白质鉴定实验。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答案】B【解析】此题是要求根据课本实验原理进行拓展和应用,这也是近几年高考的一个趋势。

韭菜在进行光合作用时并不能将光合作用的产物葡萄糖转变成淀粉,因此叶内含有大量的可溶性还原糖,但是,由于叶片中叶绿素含量较多,绿色较深,对于鉴定时的颜色反应起着掩盖作用,导致实验现象不明显,因此不宜用这些单子叶植物作此实验材料;后两个实验材料从理论上说是可行的。

2.将面团包在纱布中在清水中搓洗,鉴定黏留在纱布上的黏稠物质和洗出的白浆用的试剂分别是( ) A. 碘液、苏丹Ⅲ溶液B.双缩脲试剂、碘液C. 亚甲基蓝溶液、苏丹ⅢD.碘液、斐林试剂【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面粉的成分及性质,面粉的成分为淀粉和蛋白质,淀粉没有水解所以没有还原糖。

3.蛋白质的鉴定时,事先留出一些黄豆组织样液的目的是( )A. 与反应后混合液的颜色做对比B.失败后重做一遍C. 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用D. 留下次实验用【答案】A【解析】蛋白质的鉴定时,事先留出一些黄豆组织样液的目的是与反应后混合液的颜色对比,起到对照试验的作用。

4.用斐林试剂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溶液的颜色变化过程为( )A. 浅蓝色→棕色→砖红色B.无色→浅蓝色→棕色C. 砖红色→浅蓝色→棕色D. 棕色→绿色→无色【答案】 A【解析】这个过程中将斐林试剂加入还原糖溶液中显浅蓝色,反应开始时生成的砖红色Cu2O 与藍色Cu(OH)2混合出现棕色,随着反应的进行Cu(OH)2全部被还原砖红色Cu2O沉淀,故颜色变化为藍色—棕色—砖红色。

5.在鉴定可溶性糖的实验中在鉴定可溶性糖的实验中,操作不正确的是( )A. 将这支试管放进盛开水的大烧杯中B.试管底部不要触及烧杯底部C. 试管口不要朝向实验者D. 试管底部紧贴烧杯底部【答案】D【解析】试管底部紧贴烧杯底部,相当于对试管直接加热,直接加热不容易掌握加热程度时间稍长就会使砖红色的Cu2O转化黑色的CuO,就不能再鉴定可溶性还原糖了。

糖类、蛋白质、脂肪的鉴定

糖类、蛋白质、脂肪的鉴定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1.实验原理
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
实验原理
鉴定物质 还原性糖
脂肪
蛋白质 淀粉
试剂 斐林试剂
苏丹Ⅲ 苏丹Ⅳ 双缩脲试剂

实验现象
砖红色沉淀 橘黄色 红色 紫色 蓝色
方法步骤: 1.实验材料、仪器和试剂的选择 2.设计记录表格,记录预测结果 3.检测的方法步骤 (1)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 (2)脂肪的检测和观察; (3)蛋白质的检测和观察;
D、使用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最好是现配现用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网络构建
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的分子组成
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水和无机盐的作用
糖类的种类和作用
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C、H、O、N 种类
20种
氨基酸 脱水缩合 多肽 化学键名称 肽键
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空间结构
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
蛋白质7~10%
显微观察:先在低倍镜下找到已着色的薄片,后用高倍镜观察
现象:有被染成橘黄色(或红色)的脂肪微粒
脂肪的检测结果
3.蛋白质的鉴定
选材与制备 黄豆组织样液(或鸡蛋蛋清稀释液) 组织样液:[黄豆浸泡 →去皮→切片→研磨→过滤→滤液]
显 色 反 应 现象:
(创设碱性条件)
(提供Cu2+)
无色
紫色或紫红色
而后立即使用。
砖 红 色 沉
0.05g/mL

在碱性
NaOH 浓度为
蛋白质 的鉴定
双缩脲试 剂NaOH和
CuSO4
环境下 的Cu2+
0.1g/mL
CuS04 浓度为
先加入Na0H 1mL,然后 再加CuS04 4滴,摇匀。 (不能过量)

食物中营养物质测试实验

食物中营养物质测试实验

食物中营养物质测试实验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关注不断增加,食物的营养价值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重点之一。

为了准确检测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含量,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并整理出以下方法和结果。

实验一:蛋白质含量测试为了测量食物中蛋白质的含量,我们采用了双因子试剂法。

首先,我们准备了一种叫作“试剂A”的溶液,其中包含重氮试剂和硫酸。

接着,我们将不同食物样本和试剂A混合,并观察颜色的变化。

我们发现,如果食物中含有蛋白质,混合溶液的颜色会从蓝紫色变为浅紫色或者无色。

通过比对各种食物样本混合溶液的颜色变化,我们可以粗略估计出食物中蛋白质的含量。

实验二:碳水化合物含量测试为了测量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我们采用了碘滴试剂法。

我们将食物样本与少量水混合,并滴入一滴碘滴试剂。

如果食物中含有淀粉等碳水化合物,溶液会呈现出蓝黑色。

通过观察颜色的变化,我们可以初步判断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的多少。

实验三:脂肪含量测试为了测量食物中脂肪的含量,我们采用了精密天平法。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一个大号的烧杯,并在天平上将其置零。

然后,我们将一定量的食物样本放入烧杯中,并记录其重量。

接下来,我们将烧杯放入微波炉中加热,让其中的脂肪融化。

之后,我们再次称重烧杯。

通过比较两次称重的结果,我们可以计算出食物样本中的脂肪含量。

实验四:维生素含量测试为了测量食物中维生素的含量,我们采用了溶液滴定法。

首先,我们准备了一种叫作“溶液A”的维生素标准溶液。

接着,我们将不同食物样本与溶液A混合,并通过滴定法来测定维生素的含量。

通过观察终点滴定液的颜色变化,我们可以计算出食物样本中的维生素含量。

实验五:矿物质含量测试为了测量食物中矿物质的含量,我们采用了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我们将食物样本置于酸性溶液中,通过原子吸收光谱仪来测量溶液中矿物质元素的浓度。

通过比对不同食物样本的检测结果,我们可以得出食物中矿物质的含量。

通过上述一系列实验,我们可以对食物样本中的营养物质含量进行初步测量。

实验教学设计: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实验教学设计: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实验教学设计: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重点:学生要理解“定型试验”和“定量实验”之间的区别,掌握鉴定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方法。

难点:初中生在实验操作技能方面、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方面还有所欠缺,同时在实验室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教师要注重学生对实验原理和实验操作过程的理解,同时要做好实验前对学生的指导工作,随堂指导和鼓励胆小或比较害羞的学生动手操作实验。

学号:xxxxxxxx78姓名:___专业:生物教学入学年月:2013-12培养方式:全日制课题: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设计理念:本实验课以“教学过程重实践”、“学科素养为核心”为基本教学理念,采用探究性研究,引导学生主导参与探究,形成规范的探究方法。

通过将生物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内容适度结合,加深学生对生物学概念的理解,提升应用知识的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实验课属于高中生物学必修一分子与细胞(人教版2011年7月甘肃第3次印刷)中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中第一节实验部分的内容。

实验学生通过尝试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加深学生对这三大物质的认识。

同时提高学生后面详细研究三种营养物质的兴趣。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要理解“定型试验”和“定量实验”之间的区别,了解日常生活中三大营养物质常用的鉴定方法,以此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学情分析:初中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实验课有很大的兴趣。

但由于初中生物学课程教学中开设的实验较少,学生在实验操作技能方面、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方面还有所欠缺,同时在实验室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因此,教师要注重学生对实验原理和实验操作过程的理解,做好实验前的指导工作,并随堂指导和鼓励胆小或比较害羞的学生动手操作实验。

教学目标:初步掌握鉴定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方法。

三大营养物质的鉴定及例析

三大营养物质的鉴定及例析

三大营养物质的鉴定及例析黄柏丽(河北省滦平县第一中学 生物组068250)一、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蛋白质和淀粉的鉴定及观察试剂:斐林试剂 甲液:0.1g/ml 的NaOH乙液:0.05g/ml 的CuSO4)②甲乙液必须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样液中,现配现用。

③必须用水浴加热试剂: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 的地方清晰,有的模糊。

②酒精的作用是:洗去浮色③使用显微镜观察④使用不同的染色剂染色时间不同颜色变化:橘黄色或红色常用材料:鸡蛋清,黄豆组织样液,牛奶 试剂:双缩脲试剂 A 液:0.1g/ml 的NaOH B 液: 0.01g/ml 的CuSO4 注意事项:①先加A 液1ml ,再加B 液4滴②鉴定前,留出一部分组织样液,以便对比颜色变化:无色→浅蓝色→紫色 常用材料:马铃薯试剂:碘液颜色变化:变蓝三、例题解析:1、将面团包在纱布中,在清水中搓洗,鉴定黏留在纱布上的粘稠物质和洗出的白浆分别采用的试剂分别是()A. 碘液,苏丹Ⅲ溶液B双缩尿试剂,碘液C双缩尿试剂,苏丹Ⅲ溶液D碘液,菲林试剂【解析】:面粉成分为蛋白质(粘稠物)和淀粉(白浆),鉴定上述2种物质采用的分别为双缩脲试剂和碘液,故答案选择B。

2、下述糖类物质中,不能与婓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的是()A.葡萄糖B.果糖C.麦芽糖D.蔗糖【解析】:能够还原婓林试剂或托伦斯试剂的糖称为还原糖,所有单糖(除二羟丙酮),不论醛糖还是酮糖都是,大部分双糖也是,除(蔗糖),故答案选择D。

3、下列糖类中属于可溶性还原糖的是:①葡萄糖②淀粉③纤维素④蔗糖⑤果糖⑥麦芽糖()A.①⑤⑥ B.①②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⑤答案:A。

4、鉴定蛋白质时,事先留出一些黄豆组织样液,主要目的是( )A. 重复两次,结果准确B.与加入双缩脲试剂后的颜色作对照C. 再用于还原糖的鉴定D.失败后还可重做答案:B。

5、用不同的化学试剂可以鉴定某些物质的存在。

在植物和动物体内,存在着许多物质,用斐林试剂可以鉴定还原糖(葡萄糖、麦芽糖)的存在,用双缩脲试剂可以鉴定蛋白质的存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脂肪的检测: 1、切片要尽可能的薄。 2、染色后一定要用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 3、观察时找最薄处,最好只有1—2层细胞。
蛋白质的检测: 1、用鸡蛋蛋白时,一定要加以稀释, 如果稀释不够,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 应后会粘固在试管内壁上,使反应不 彻底,且试管不易洗净。 2、双缩脲使用时,应先加A造成碱性 环境,再加B。
实验
糖类 脂肪 蛋白质 的鉴定
复习: 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和化合物
组成生物体的元素
大量元素 微量元素 铁猛碰→新木桶
C H O N P S K Ca Mg Fe Mn B Zn Mo Cu 基本 主要 元素 元素
水、无机盐 无机化合物: 脂质、蛋白质 糖类、核酸 有机化合物:
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
如何鉴定这些营养物质?
实验原结果
一.实验原理
可溶性还原糖+斐林试剂
脂肪+苏丹III染液 脂肪+苏丹IV染液 蛋白质+双缩脲试剂 淀粉+碘液
50-65℃水浴加热 2min
砖红色沉淀
橘黄色
红色 紫色反应 蓝色
试剂
1、斐林试剂 (等量混合——先配现用) 甲液 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 乙液 质量浓度为0.05g/ mL的CuSO4溶液 2、双缩脲试剂 A液 质量浓度0.1g/mL的NaOH溶液 B液 质量浓度0.01g/mL的CuSO4溶液
三.实验步骤
1、还原性糖的鉴定:
制备组织样液 分别向两个试管中加入2ml组织样液
将0.1g/ml的NaOH溶液与0.05g/ mL 水浴 观察试管中 CuSO4等量混合均匀后,迅速使用,加 入到组织样液中1ml的斐林试剂 加热 的颜色变化
实验结果: 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
2.脂肪的鉴定:
制作临时装片,横切花生
向试管内注入2ml 待测组织样液
加入2滴碘液
观察颜色
实验结果:变蓝
实验注意事项:
糖类的检测: 1、选材要用含糖较高、颜色为白色或近于白色的 植物组织。 2、斐林试剂不稳定,一般配成甲液(NaOH: 0.1g/mL)乙液(CuSO4:0.05g/mL)来保存,使 用时必须将甲、乙两液混合均匀后使用,切勿分 别加入组织样液中进行检测。
二.材料用具
选材标准: 1. 富含该种有机物; 2. 颜色较浅, 3.便宜、容易获得、操作简单
还原性糖的鉴定:苹果、白梨 脂肪的鉴定 富含脂肪(植物油)的种子,如花生、核桃、蓖麻等的种子 蛋白质的鉴定 (1)植物组织样液:黄豆种子(浸泡1-2天), 或用豆浆 (2)动物组织样液:鸡蛋清 蛋清:水=1:10 稀释,搅拌均匀后, 用6-7层纱布过滤
滴一滴苏丹III染液(3分钟) 或苏丹IV染液(1分钟)染 色 观察
用50%酒精漂洗
实验结果:橘黄色或红色颗粒
3.蛋白质的鉴定:
豆浆或 蛋白液 向试管中加入0.1g/ml 的NaOH溶液1ml摇匀
向试管内加入 0.01g/mL的 CuSO4溶液4滴 摇匀
观察颜色变化
实验结果:由蓝色变为紫色
4.淀粉的鉴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