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粒子
微观粒子的散射理论

微观粒子的散射理论微观粒子的散射理论是量子力学中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
散射是指当微观粒子与其他粒子或势场相互作用时,其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过程。
通过研究散射过程,我们可以了解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粒子的性质。
1. 散射理论的基本原理散射理论的基本原理是基于量子力学的波粒二象性。
根据波粒二象性,微观粒子既可以被看作粒子,也可以被看作波动。
在散射过程中,我们可以将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用波函数描述。
2. 散射截面散射截面是描述散射过程中粒子与目标之间相互作用的一个重要物理量。
散射截面越大,表示粒子与目标之间的相互作用越强。
散射截面的计算可以通过量子力学的散射理论进行。
3. 散射振幅散射振幅是描述散射过程中粒子的波函数发生变化的一个重要物理量。
散射振幅可以通过散射理论的计算得到。
散射振幅的大小和相位可以反映粒子与目标之间的相互作用。
4. Born近似Born近似是散射理论中常用的一种近似方法。
Born近似假设散射过程中粒子与目标之间的相互作用很小,可以忽略。
在Born近似下,散射振幅可以通过目标的散射势场和粒子的波函数计算得到。
5. 散射实验散射实验是研究散射理论的重要手段。
通过散射实验,我们可以测量散射截面和散射振幅,从而验证散射理论的准确性。
散射实验可以使用不同的粒子和目标,例如电子和原子核的散射实验。
6. 散射理论的应用散射理论在物理学的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核物理中,散射理论可以用于研究原子核的结构和性质;在凝聚态物理中,散射理论可以用于研究电子在晶体中的散射行为。
总结:微观粒子的散射理论是量子力学中的重要研究领域,通过研究散射过程,我们可以了解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粒子的性质。
散射理论的基本原理是基于量子力学的波粒二象性,散射截面和散射振幅是描述散射过程的重要物理量。
Born近似是散射理论中常用的一种近似方法,散射实验是验证散射理论的重要手段。
散射理论在物理学的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深入研究微观粒子的散射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微观世界的奥秘。
微观粒子运动的三大基本特征

微观粒子运动的三大基本特征速度是描述微观粒子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是指单位时间内微观粒子运动的距离。
速度的大小可以用标量表示,也可以用矢量表示。
标量速度只关注运动的快慢,而矢量速度还要关注运动的方向。
矢量速度常被称为速度矢量。
加速度是描述微观粒子运动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它是指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率。
加速度的大小也可以用标量表示,也可以用矢量表示。
标量加速度只关注变化的快慢,而矢量加速度还要关注变化的方向。
矢量加速度常被称为加速度矢量。
轨迹是描述微观粒子运动路径的几何形状,它是由微观粒子连续运动所留下的轨迹。
轨迹可以是直线、曲线、环形等各种形状。
微观粒子的轨迹可以用数学方法进行描述和分析。
以一维直线运动为例,微观粒子在直线上沿正方向匀速运动,速度的大小不变,加速度为零,轨迹是直线。
当微观粒子在直线上非匀速运动时,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会改变,加速度不为零,轨迹仍然是直线。
若微观粒子在直线上做加速运动,则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会不断变化,加速度不为零,轨迹仍然是直线。
综上所述,速度、加速度和轨迹是描述微观粒子运动的三个重要特征。
除了速度、加速度和轨迹外,微观粒子运动还有其他的特征,如力、能量、动量等,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数学关系,可以通过物理学的公式进行描述和计算。
此外,微观粒子运动还受到各种力的作用,如重力、电磁力等,这些力对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产生重要影响,决定了微观粒子如何运动和相互作用。
总之,微观粒子运动的三大基本特征是速度、加速度和轨迹。
速度描述了微观粒子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加速度描述了微观粒子运动变化快慢的物理量,轨迹描述了微观粒子运动路径的几何形状。
这三个特征共同决定了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和运动规律。
微观粒子知识点总汇

微观粒子知识点总汇一、分子和原子(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1). 分子(1)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特征:①分子有一定的大小和质量;②分子间有间隔;③分子在不停地运动;④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3)应用:①解释物质的变化。
当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不变。
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发生变化,②解释物质的三态变化――分子间有间隔③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如:挥发性、溶解、蒸发等――分子在不停地运动(2). 分子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能否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不能。
物质的物理性质,如熔点、沸点、密度、硬度、状态等,都是该物质大量分子聚集所表现的属性,是宏观现象,单个分子无法表现出来。
(3). 原子(1)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特征:跟分子的特征相似。
原子是不停地运动着的,原子的质量、体积都很小,原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
(3)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每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中子不带电,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为核电荷数。
电子的质量很小,可忽略不计,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4). 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变化,分子中的原子没有改变,这些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二、原子、分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
1、原子的构成(1)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2)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决定元素种类:质子数(核电荷数)(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4)三决定 决定元素化学性质: 最外层电子数(5)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决定原子的质量: 原子核2、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1)表示方法及意义:如Fe 3+:一个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铁离子(2)离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注意:与原子示意图的区别:质子数=电子数则为原子结构示意图原子数≠电子数为离子结构示意图三、元素的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为元素。
微观粒子清单

第一类:纯单个粒子,中微子,电子,大统一粒子,夸克。
第二类:由两个基本粒子合成的粒子,如π介子,W、Z玻色子。
第三类:由三个基本粒子合成的粒子,如:中子,质子及其它强子。
第一类粒子中的大统一粒子不能游离态存在,它们必须二个并存,构成了π介子,和W玻色子。
(特别注意的是,这一点与传统理论完全不同,为什么要这样猜想呢?你如果接着往下看就明白了。
)第一类中的夸克也不能单独存在,它们必须三个并存在,构成了质子与中子等强子二、基本粒子质量关系因此,我们只要分析第一类粒子,就知道第二类和第三类粒子的情况,以下是从粒子的质量着手分析的。
它们之间的质量转换关系式是:大统一粒子二代-sinα→ 夸克-sinα→ 大统一粒子一代-sinα→ 电子-sinα→ 中微子根据复时空理论,sinα为力的作用强度,在这个转换关系式中,由于弱电是统一的,故只存在两种力的作用强度:对于强作用力来说sinα=1-5为了与实验结果相符取为4.7对于弱电相互作用来说:sinα=1/137因为电子的质量是已知的,现在我们来推算其它粒子的质量,电子的质量=0.51Mev通过关系:m中微子=m电子sinα。
(弱电力参与作用过程,故sinα=1/137)1、中微子质量=0.0037 Mev通过关系:m电子=m大统一粒子sinα。
(弱电力参与作用过程,故sinα=1/137)2、大统一粒子一代质量=70 Mev通过关系:m大统一粒子一代=m夸克sinα。
(强作用力参与作用过程,故取sinα=4.7)3、夸克质量=330 Mev通过关系:m夸克=m大统一粒子二代 sinα。
(弱电力参与作用过程,故取sinα=1/137)4、m大统一粒子二代=45Gev合成粒子的质量:由于我们无法观测到大统一粒子一代、二代和夸克的质量,但我们可以得出其合成粒子的质量:π介子质量=2×大统一粒子一代=2×70=140mev中子的质量=3×夸克=3×330=990 mevW、Z玻色子=2×大统一粒子二代=2×45=90Gev考虑到粒子结合后,结合能会消耗部分质量能,所以比实验室测出的真实质量要高。
微观粒子的相互作用与粒子物理学

微观粒子的相互作用与粒子物理学作为物质构成基本单位的微观粒子,其相互作用是粒子物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宏观上,我们看到的物质世界众多现象都是由微观粒子的相互作用所引起的。
本文将从微观粒子相互作用的基本概念开始,探讨其对粒子物理学的意义。
一、微观粒子相互作用的基本概念微观粒子的相互作用是指微观粒子之间的力或作用力。
这些力包括强力、电磁力、弱力和万有引力,它们分别对应了物质世界中不同尺度下的相互作用。
这些相互作用力的不同特性决定了微观粒子的行为和宏观物质的性质。
二、强力与微观世界的统一强力是微观粒子相互作用中最强的一种力,在原子核内起着维持核结构的作用。
近年来,科学家们通过高能物理实验取得了重大突破,发现了一种新的基本粒子——希格斯玻色子(Higgs boson)。
希格斯玻色子的发现,不仅验证了希格斯场的存在,也进一步巩固了标准模型对微观粒子相互作用的描述。
强力的理论研究对于我们理解宇宙起源和物质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三、电磁力与物质间的相互作用电磁力是微观粒子相互作用中最常见和重要的一种力。
它不仅控制着原子间的结合和分离,也是光、热和电信号传播的基础。
在电磁力的作用下,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形成稳定的原子结构。
通过电磁力的操控,我们能够探索材料的性质,开发各种电子设备,并实现通讯、能源等方面的快速发展。
四、弱力与微观粒子衰变的秘密弱力是微观粒子相互作用中的一种力,它揭示了微观领域中粒子衰变的奥秘。
通过观察一些基本粒子在实验条件下的衰变过程,科学家们发现了许多重要的物理现象,如中微子振荡等。
这些发现不仅深化了我们对粒子物理学的理解,也为基本粒子物理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线索。
五、万有引力与宏观物质世界的结构万有引力是宏观物质世界中的一种力,它起着维持星系、行星运动的重要作用。
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理论,万有引力是由于物质扭曲了时空,而在扭曲的时空中物体表现出来的看似吸引力的现象。
通过对万有引力的研究,科学家们发现了黑洞、引力波等重要现象,不仅深化了我们对宇宙结构的认识,也带来了许多技术和应用上的突破。
微观粒子的名称

微观粒子的名称
1.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又包含着带正电荷的质子和
不带电荷的中子。
2.分子:由多个原子组成。
3.离子:由原子或分子失去或获得电子形成。
4.电子:带有负电的亚原子粒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之一。
5.质子:带有正电的亚原子粒子,也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之一。
6.中子:不带电的亚原子粒子,也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之一。
7.夸克:一种基本粒子,也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夸克互相结合,
形成一种复合粒子,叫强子。
8.中微子:不带电,自旋为1/2,质量非常轻,以接近光速运动。
大气中微观粒子的影响及其测量方法

大气中微观粒子的影响及其测量方法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大气污染日益严重,其不仅仅仅是对我们的健康造成了损害,同时也会对我们的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其中,大气中的微观粒子是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之一。
这些微粒子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因此,测量这些微粒子在大气中的浓度和含量也变得格外重要,能够为我们的环境保护和健康管理提供重要的数据和决策支持。
一、大气微观粒子的定义和种类大气微观粒子的定义是包括在大气中,尺寸小于10微米(1微米=10的负6次方米)的固态或液态微粒子。
这些粒子的来源主要包括自然来源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自然来源主要包括风沙、海洋溶解气体、森林林火和植物挥发等;而人类活动的影响主要来自于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城市扬尘、燃烧等活动。
根据其来源和特性,大气微观粒子基本被分类为PM2.5和PM10两类,其中PM2.5是指粒径小于等于2.5微米(μm)的颗粒物质,而PM10则是指粒径小于等于10μm的颗粒物质。
PM2.5相对PM10来说,其粒径更小,但也更危险,因为其能够穿透支气管进入到人体的肺泡。
二、大气微观粒子的影响微观粒子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是显著的。
它们会在大气中随风传播,污染空气并危害人类健康。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大气微观粒子是导致全球各地150万人死亡的主要空气污染因素之一。
此外,微粒子也会对能见度产生负面的影响,导致雾霾和雾气天气。
除此之外,微观粒子也会对环境和生态产生不利影响。
例如,大气中的颗粒物质能够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和物种的生存,并导致土地和水资源的污染和威胁。
三、测量微观粒子的方法测量大气中微观粒子的方法主要包括现场、实验室和遥感三种方式。
现场法是通过在大气中安装特定的仪器设备,测量大气微观粒子的质量浓度和大小等参数。
通常包括开放位置,例如高峰期的公路,也可以包括在工厂附近。
此外,也可以在大气中飞行无人机或载人飞机来进行现场测量。
实验室法通常通过收集和分析采样,即将大气中的空气搜集到一个装置中,并对中的相应粒子进行分析。
第三章 微观粒子

第三章 微观粒子的性质与运动规律§3.1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微观粒子:分子、原子、原子核和基本粒子 光 子:一种基本粒子一、光的波粒二象性光的波动性:干涉、衍射光的粒子性:黑体辐射、光电效应、康普顿散射 (一)光的粒子性 1、黑体辐射问题☆ 黑体辐射问题(研究):辐射(电磁波)与周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的能量按波长(或频率)的分布。
物体对于外来的辐射有反射和吸收作用。
如果一个物体能全部吸收投射在它上面的辐射而无反射,这种物体就称为绝对黑体,简称黑体。
λρ辐射热平衡状态:发射出辐射能量= 吸收辐射能量实验结果→λρ~曲线形状和位置:① 只与黑体的温度有关 ② 与黑体的形状和材料无关实验曲线ρ:能量密度;T :温度λνc=λ:波长; ν:频率; :光速 ; c☆ 理论公式维恩(Wien )公式:()ννννρνd e c d T T c )/(312.−=←短波部分与实验相符合瑞利-金斯(Rayleigh-Jeans )公式:()ννπννρTd kT cd T 238.=←长波部分与实验符合较好 普朗克(Plank )公式:()ννννρνd ec d T Tc 11./312−=←与实验结果符合很好21c c 、为常数、k 为玻耳兹曼常数 ☆ 普朗克假设:黑体是由不同的频率的带电谐振子(作简谐振动的原子、分子)组成,这些谐振子的能量应取分立值,这些分立值都是最小能量νεh n =的整数倍,这些分立的能量称为谐振子的能级。
每个“量子”的能量 νεh n =s J h ⋅×=−34106260755.6←普朗克常数,ν←电磁波频率☆ 普朗克辐射定律 ()ννπννρνd e c h d T kT h 118./33−=T=1646kλ实验(,)T ρλ瑞利-金斯维恩ρ:辐射电磁场能量密度; :光速; s m c /10997925.28×=K J k 023/1038.1−×=:玻耳兹曼常数; T 绝对温度① 当ν很大(短波:0→λ)时,,普朗克定律化为维恩公式:kT h kT h e e //1νν→−()ννπννρνd e ch d T kTh /338.−=; ② 当ν很小(长波:∞→λ)时,,普朗克定律化为瑞利-金斯公式: kT h e kT h /1/νν→−()ννπνννπννρkTd cd h kT c h d T 233388.==; ③ 必须把某些物理量的量子化作为自然界的基本事实来接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观粒子专题复习制卷人实验二中钱强1.在物质的宏观性质、微观组成(或结构)和表示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如图:代表原子的结合),图示中有种分子,该反应属于反应。
3.在高温条件下,A、B两种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应生成C和D。
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①一个A分子中共含有个原子。
②四种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填上图中的字母,下同),可用作燃料的是。
4.如图,两种不同单质的分子A2和B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物质x。
参加反应的A2和B2的分子个数之比为,该化学反应类型为,物质X含种元素。
5.铷(Rb)是一种银白色蜡状金属,质软而轻,其化学性质比钾活泼。
下图表示铷元素的(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结构示意图。
由图可知,铷元素应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周期,硫酸铷的化学式为。
6.微观示意“见微知著”,我们常从微观认识宏观的化学反应,下图是乙烯(C2H4)燃烧的图。
(1)该反应中单质的化学式为;(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两种反应物的质量比为。
7.如图A是镁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图B是该元素形成的一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1)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2)B图中X=_____,B微粒的符号是_____.(3)如图2是镁在点燃条件下与某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后镁的化合价。
(“升高”或“降低”)8.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维方式.根据如图1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①上述示意图1中,共包含种元素,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是不同.②A B C E中属于阴离子的是(填离子符号)③若D表示某元素的原子,则m=,该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容易(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④若D为离子,则B D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9.用“O”和“●”分别代表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这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能发生以下反应,反应前后的微观模拟图如下:(1)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2)据此可知化学反应前后______不变;(3)已知“o”的相对原子质量是“●”的m倍.该反应中生成物与的质量比为______.10.学习化学后,我们学会了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1)已知碳原子和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分别为:两种原子中相等的是(填序号).A.质子数B.电子数C.第一层电子数D.第二层电子数(2)保持一氧化碳化学性质的粒子名称是.(3)如图是一氧化碳与氧气反应的微观模型图,请在如图框中以图示的方式完成该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图中●表示氧原子,○表示碳原子).11.据《自然》杂志报道,科学家最近研究出一种以锶(Sr)做钟摆的钟,它是世界上最精确的钟,锶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右图所示,请回答:(1)锶原子的核电荷数为.(2)锶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为.(3)锶原子最外层容易电子.(填“得”或“失”)12.钙元素是构成人体的重要组分,它使得骨髓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如图①是钙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①中x=(2)图中A、B、C、D四种粒子属于种元素(3)C元素与D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4)A、B、C、D四种粒子中与图①所示的钙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填“A”、“B”、“C”或“D”)甲 乙 丙13.如图中A 、B 、C 、D 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A 中x= ;A 粒子的符号是 ﹣.(2)由B 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B 粒子的名称是 .(3)以上四种结构示意图所表示的粒子中,表示离子的是 (填字母代号).14.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a b c 分别表示三种质子数不同的原子,请回答:(1)图乙中含有的粒子中属于反应生成的有 种粒子(2) 该反应属于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3)写出一个和图中所示相符的化学反应方程式15.下图是表示甲、乙、丙三种粒子的微观示意图,请通过比较,回答下列问题:(1)上图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 。
(2)请利用你在初中阶段学习到的化学知识,在甲、乙、丙中选出一种与其他两种粒子有区别的粒子,并说明理由,你选择的粒子是 (填写甲、乙、丙中的一种),理由是。
16..在点燃条件下,M 和N 反应生成X 和Y 。
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其中”代表氢原子,“ ”代表氧原子)。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1)在该反应中,生成X 和Y 的质量比为(2)M 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在该反应中,M 和N 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7.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习的特点。
(1)下列示意图表示的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2)比较下列两种变化:①水加热变成水蒸气;②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
从微观粒子的角度分析,两种变化的本质区别是_____。
(3)右图是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该反应的实质是_ ____。
(4)A、B、C、D表示4种物质,其微观示意图见下表,A和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和D。
A、B、C、D中属于氧化物的是(填字母序号);若8 g B参加反应,则生成D的质量为g。
18.探究化学反应的规律是化学科学的核心任务。
根据下列微观示意图回答问题。
A B C(1)图A表示的是电解水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在该反应中水分子、氢分子、氧分子的个数比为。
(2)物质之所以发生化学反应,从微观的角度看,是因为反应物的微粒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有效的相互作用,使微粒的结构发生改变,或微粒重新排列组合。
①从微粒的角度说明图B反应的实质是。
②图C所示反应中,发生有效的相互作用而促使反应发生的微粒是(写出微粒的符号)。
(3)在点燃条件下,A和B反应生成C和D。
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数字序号)。
①该反应类型为复分解反应② 4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D③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均未发生变化④若48gB完全反应,则生成C的质量为28g19.在点燃条件下,A和B反应生成C和D。
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请回答以下问题:(1)1个B分子中含有_____个原子。
(2)A中氮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
(3)4种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填图中字母)。
(4)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
(5)在该反应中,生成C和D的质量比为_____(计算结果用最简整数比表示)。
20.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⑴在水、铜和氯化钠3种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________;⑵食醋中含有醋酸(CH3COOH)。
醋酸由____种元素组成,其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
⑶A、B、C、D表示四种物质,其微观示意图见下表。
A和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和D,若16gB参加反应,则生成D的质量为____g。
物质 A B C D ——氢原子——氧原子微观示意图21.若用表示A元素的原子,表示B元素的原子。
某反应前后的物质微观示意图如下。
(1)属于单质的物质是(填化学式,元素符号用A、B表示)。
(2)和中的属于同种元素,这是因为这些原子含有相同的。
(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元素符号用A、B表示)。
(4)该反应前后相同的量有。
a.原子数目b.元素种类c.分子种类d.物质总质量22.自来水消毒过程中常会发生如下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可用下图表示:(O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表示氯原子)(1)上述图中所出现的物质中,共有种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
(2)看图说出一条微观信息。
(3)写出图一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3.若分别用和代表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
这两种元素分别组成的单质在点燃条件下发生反应,反应前后的微观模拟图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物都属于纯净物中的从微观角度角度说明你判断的依据(2)写出一个符合该变化的化学方程式:24.下图是汽车尾气处理过程中使用催化剂发生的某个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图中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元素的原子,三种原子分别是C、N、O。
(1)若你戴上一副能够看清分子、原子等微粒的眼镜,则观察到汽车尾气处理过程中的景象是(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 图所示反应示意图是在加热..的条件下进行的,回答下列问题:(A:B:)(1)用A , B表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比较反应物的分子与生成物分子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各答一点即可)相同点:。
不同点:。
甲乙丙(3)请你从微观角度说明该变化的化学反应实质。
26.(3)汽车尾气是大气污染主要来源之一。
“三效催化转换器”可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处理为无毒气体,下图为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①A 中两种元素质量比为 。
②4种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填图中字母)。
③在该反应中,生成C 和D 的质量比为 (计算结果用最简整数比表示)。
27.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其中“”和“”分别表示两种质子数不同的原子,a 、b 分别表示反应前和反应后的物质。
请回答:(1)a 、b 物质均属于 (填物质分类),从微观角度说明你的判断依据是 ;(2)该反应属于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3)写出符合形式的化学方程式 。
28.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习的特点。
(1)下列示意图表示的粒子中,属于阴离子的是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
A .B .C .D .(2)比较下列两种变化:①水加热变成水蒸气;②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
从微观粒子的.....角度..分析,两种变化的本质区别是_____。
(3)右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从微观粒子变化......的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 . 若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则此溶液中钠离子与水分子的个数比为_____(结果用最简整数比表示)。
29.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习的特点。
(1)上图中A 是_____。
(2)在铜、氯化钠、二氧化碳三种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______。
(3)葡萄糖酸钙【化学式为(C 6H 11O 7)2Ca 】由______种元素组成,其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
(4)下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①该反应中B与D的质量比是______(结果用最简整数比表示)。
②对此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均未改变b.用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物质c.加入催化剂可提高产物质量d.利用此反应可减少有毒气体的排放30.下图为某反应在同一容器中反应前后部分分子种类的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1)氮元素和氢元素的本质区别是,1个A分子中共含有个原子,C代表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