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教案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教学设计
为了巩固学生对碳及其氧化物知识的掌握,培养其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书面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计算题,涵盖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
-结合课堂所学,绘制碳及其氧化物相互转化的概念图,以直观展示各物质之间的联系。
2.实践作业:
-设计并实施一个家庭小实验,如用醋和小苏打观察二氧化碳的生成,或用碳粉和氧化铜粉末进行一氧化碳的还原实验。
2.利用实验、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对碳及其氧化物的直观认识。
3.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4.注重课堂评价,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四、教学评价
1.知识与技能: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实验报告等评价学生掌握碳及其氧化物知识的情况。
2.过程与方法:观察学生在实验、讨论等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及时给予反馈,鼓励学生发挥潜能,提高学习效果。
-评价作业时,不仅关注答案的正确性,还注重学生的思考过程、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碳及其氧化物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差异;
-碳及其氧化物对环境的影响。
2.汇报交流: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评价。
3.教师点评:针对学生的讨论,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纠正错误观点。
2.学生总结: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强调碳及其氧化物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绿色化学观念,关注气候变化问题。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教案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教案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在引导学生走进化学世界,从化学角度认识了身边的物质,初步了解了物质构成的奥秘,学习了一些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化学技能之后,本单元开始深入、细致地研究碳和碳的氧化物。

本单元包括三个课题。

课题1主要介绍碳的几种单质:金刚石、石墨和C60等。

课题2引导学生探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课题3探究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

在《课程标准》中,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是分散提出的。

例如,知道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初步学习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了解自然界中的碳循环;知道某些物质(如一氧化碳……)有损人体健康;认识物质的多样性等等。

本单元根据全书体系结构的设计,采取了集中编排、集中处理的方式。

这样安排主要基于以下设计思想:第一,碳单质非常重要,有必要介绍。

无论是从教材内容现代化、反映化学学科发展的角度,还是从物质组成多样性的角度都应该介绍碳的单质:金刚石、石墨和C60等。

第二,碳的化合物种类繁多,尤其是有机化合物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碳的氧化物(CO和CO2)不仅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同时也是初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初中化学的许多反应都与碳和碳的氧化物有关。

因此,本单元课题3介绍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可为学生后续阶段化学的学习打基础。

第三,课程改革倡导科学探究。

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

制取气体的实验技能是初中化学实验的重点和难点。

本单元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在学生已学过的氧气的制取的基础上,探究气体的制备问题。

本单元教材具有以下特点:1.注意采用体验学习与探究学习的方式。

例如,课题2在给出了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以后,引导学生在制取氧气的基础上,探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2.教材内容在呈现方式上注意教学情境的创设和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最新版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优秀教案教学设计(6课时,含教学反思)

最新版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优秀教案教学设计(6课时,含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 (1)第1课时碳的单质 (1)第2课时碳的化学性质 (4)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7)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10)第1课时二氧化碳 (10)第2课时一氧化碳 (15)实验活动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18)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第1课时碳的单质【教学目标】三维目标要求知识与技能1.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了解C60分子的结构特点。

3.知道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4.知道木炭和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金刚石、石墨和C60中碳原子排列方式的分析,使学生懂得物质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2.通过木炭、活性炭对红墨水的吸附实验,让学生学会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C60、碳纳米管的发现及研究的介绍,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帮学生树立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的观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金刚石、石墨、木炭和活性炭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难点使学生知道物质的结构与性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碳氏三兄弟”一天碳氏家族的三个兄弟在表功,老大说:“我是天然矿物质中最硬的,我能破石开山”;老二说:“我是天然矿物质中最软的,我很滑,能导电,但我过后留有痕迹”;老三说:“我在当前社会上广泛应用于高科技材料”。

你能总结出它们性质的特点吗?合作探究探究点一碳的单质提出问题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为什么它们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讨论交流阅读教材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1.碳的几种单质:金刚石、石墨和C60。

2.金刚石、石墨和C60的性质比较及用途:课堂讨论1.金刚石和石墨是同一种物质吗?由石墨制造金刚石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2.一种元素只能组成一种单质吗?这些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为什么不同?知识拓展1.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单质。

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章)教材分析本单元包括三个课题。

课题1主要介绍碳的几种单质:金刚石、石墨、与碳60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和碳的化学性质。

课题2引导学生探究实验室中支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课题3通过实验探究碳的氧化物的性质。

学生在学习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和有关氧气的知识后,再学习碳及其氧化物是顺理成章的。

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前几单元里已获得不少有关碳的知识,知道了碳具有可燃性,跟氧气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学习碳的单质的基础上,学习碳的氧化物的性质等,认识碳酸及碳酸盐,为今后学习酸、碱、盐、金属的知识打下一个基础。

本单元在整个教材中占有承上启下的地位,并具有以下特点:(1)注意采用体验学习与探究学习的方式;(2)教材内容在呈现方式上注意教学情境的创设和练习学生的生活实际;(3)紧密联系社会和高新科技;(4)图文并茂,教材中许多内容是以图代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碳及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形成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形成关注社会和环境的责任感。

教学难点: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教学思路:在进行碳的单质时,应注意联系自己生活中用刀或见到的物质以及紧密联系社会和高新科技来分析它的结构、性质及其与用途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学习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时,要积极参与活动与探究,讨论、归纳、总结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与物质状态和性质的关系,学习碳的氧化物时应注意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及社会实际分析归纳碳的氧化物的性质、用途以及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学习本单元时,要“突出典型、体验探究、挖掘本质、揭示规律、掌握类型”这种从个别到一般的科学方法是学习元素化合物的主要方法之一。

教材中的许多内容以图代文,以帮助学生理解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用途及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图形,理解图示涵义,掌握图示有关知识,想象、推测物质的结构、性质、用途、培养空间想象能力,为学习碳和碳的氧化物奠定必备的基础。

初三上册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共6课时)教案

初三上册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共6课时)教案

初三上册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共6课时)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2.知道木炭和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3.知道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金刚石、石墨和C60中碳原子排列方式及空间结构的分析,知道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相互关系。

2.通过木炭(或活性炭)吸附作用演示实验的探究,让学生知道对比实验是研究问题的常用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碳的不同单质具有不同用途的探究,树立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金刚石、石墨和C60中碳原子排列方式的分析。

【教学难点】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物理性质存在差异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铅笔伴你从小到大,你一定不陌生。

你们也许还见过名贵的钻石,但你知道它们其实是〝一家人〞吗?化学世界就是这么神奇!【二】推进新课1.金刚石[提出问题]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不同的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如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那么,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吗?[归纳总结]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如氧气和臭氧(O3)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红磷和白磷都是由磷元素组成的。

[过渡]金刚石、石墨和C60是庞大的碳家族成员,其均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投影展示][归纳总结]纯净的金刚石是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

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故其可用来裁玻璃、切割大理石、加工坚硬的金属等。

2.石墨[过渡]金刚石对光有折射和散射作用,但是同由碳元素组成的石墨,和金刚石相比外表要暗淡许多。

阅读教材第107页石墨的相关内容,归纳出石墨的相关性质。

[归纳总结]石墨是一种深灰色的有金属光泽而不透明的细鳞片状固体,质软,有滑腻感。

[提出问题]生活中常接触到木炭、活性炭、焦炭、炭黑,这些物质的主要成分也是碳单质,它们的结构与石墨类似,它们都具有哪些主要性质呢?[演示实验]实验6-1,在盛有半瓶水的小锥形瓶里,加入一滴红墨水,使水略显红色。

初三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优秀教案

初三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优秀教案

初三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优秀教案初三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优秀教案一、二氧化碳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易溶于水的气体,密度大于空气,不支持燃烧。

2、化学性质(1)CO2 + H2O = H2CO3 H2CO3 = H2O + CO2 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色。

(2)CO2 + Ca(OH)2 = CaCO3 + H2O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温室效应二、一氧化碳1、可燃性: CO + O2 = CO22、毒性:一氧化碳能与人体内血红蛋白结合,使人缺氧中毒。

3、复原性: CO + CuO = Cu + CO2实验活动2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取教学目的:1、知识与才能:学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知道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处。

2、过程与方法:〔1〕通过二氧化碳制取的学习,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2〕通过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过程,学会研究物质性质的根本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步擅长合作、勤于考虑、严谨务实、勇于创新和理论的科学精神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教学难点:探究二氧化碳和水、石灰水的反响原理。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交流教学用具:1、仪器:锥形瓶、长颈漏斗、止水夹、集气瓶、火柴、盖玻片、双孔塞及导管、托盘天平、烧杯、矿泉水瓶、试管。

2、药品及相关物质: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紫色石蕊试液、澄清石灰水、蒸馏水。

教学过程:回忆一下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实验室制氧气的原料?化学方程式?实验装置?通过同学们预习课本知道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料和化学方程式。

〔问〕大家想想:能不能利用制氧气的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呢?〔答〕可以。

因为都是固体和液体反响,而且不需要加热。

问题:怎样判断瓶中是否充满了二氧化碳气体?〔答〕:用燃着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假设燃着的木条熄灭,那么证明搜集满。

动手操作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学生活动〕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1、利用所提供的仪器或者自己选择有关仪器,设计一个简单实验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教案

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教案

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教案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教学目的;1:了解金刚石、石墨、C60的物理性质,并联系性质了解它们的主要用途。

通过单质的性质学习有关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思想教育:通过对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学习,对学生进行共性、个性关系的认识人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与教育。

2:使学生初步掌握碳的化学性质——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思想教育:通过碳与氧在不同条件下反应的产物不同,渗透物质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既决定于物质本身的性质,又决定于反应条件的学习方法的指导。

重点:金刚石、石墨和C60的重要物性和用途;金刚石和石墨物性差异很大的原因。

碳的化学性质---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难点:金刚石、石墨和C60的重要物性,碳的化学性质---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教学过程:[提问] 我们都见过晶莹璀灿的金刚石,也经常使用铅笔、碳棒,冬日里还可用木炭取暖,可你们知道它们各是由什么成份组成的?它们有什么联系吗?[讲解] 铅笔芯、碳棒的主要成份是石墨,金刚石、石墨、木炭,还有活性炭、焦炭等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

这节课主要学习金刚石、石墨及木炭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阅读] 课本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

一、金刚石、石墨和C60的成份、物理性质及用途[讲解] 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上的差异决定了用途上的差异。

1.利用金刚石硬度大、耐高温可做钻探机的钻头;利用硬度大,可做玻璃刀;由于金刚石对光有折射散射作用,可做装饰品。

2.利用石墨质软可做铅笔芯;利用石墨滑腻、耐高温,可做耐高温的润滑剂。

3.石墨可导电,可以做电极,又耐高温可做高温电炉的电极。

4.利用石墨传热性能好,并在温度骤然升高时不易炸裂,可做石墨坩埚。

5.利用石墨耐酸碱的耐腐蚀性强,可做化工管道,耐酸槽、耐碱槽等。

[小结] 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性质上有如此大的差异是由于二者中碳原子的排列顺序不同,即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

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教案(DOC)

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教案(DOC)

九年级化学(上)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备课一、教材简介本单元的学习是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之后的深入、细致地研究具体物质,内容紧密联系社会和高新科技,可以冲淡学生在学习物质构成、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中产生的枯燥感,重新激发起学生对神秘的化学知识的兴趣及热情。

为以后学习燃料及其利用、酸碱盐等重要内容打下一定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本单元的实验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重视学科间的联系、也注重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重点、1.碳及其碳的氧化物的性质。

2.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3.培养学生以发展的观点认识碳的单质。

4.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关注环境的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是:探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三、课时安排建议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2课时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1~2课时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2课时四、教学建议课题1 碳和碳的氧化物课堂要落实的几个要点1、了解金刚石、石墨等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并知道碳单质物理性质差异的原因。

2、知道一种元素可以组成多种单质,领悟物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3、通过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掌握碳在常温下的化学稳定性和高温时的化学活动性。

(二)教学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碳与炭的区别:“碳”是元素名称,指元素;“炭”是指由主要由碳元素组成的无定形碳。

如木炭,活性炭等。

2、木炭和活性炭的吸附作用是将被吸附物(有色液体及气体、有毒气体等)吸附在表面(细管道内),是物理变化。

活性炭的吸附能力比木炭强。

3、在介绍金刚石、石墨和C60分子时,只要说明它们都是碳组成的单质即可,不介绍同素异形体的概念。

4、5、石墨变成金刚石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6、教材110页【实验6-2】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要取得理想的实验效果,应当注意以下几点:⑴氧化铜与碳的配比:由化学方程式计算,氧化铜与碳的质量比应当是13∶1,在实际操作中,氧化铜粉与炭粉的质量比以限制在(9~13)∶1的范围内效果较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种结构很稳定,这决定了碳60具有稳定的化学性质。
【介绍】c60的用途:目前,人们正在进一步地研究c60分子的结构和性质,以及在材料科学、超导体等方面的应用。c60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介绍】除C60夕卜,一些新的单质碳也相继被发现,如:
c70
二:碳的化学性质
复习提问:请写出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常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
教学重点:
了解金刚石、石墨、活性炭、木炭的性质和用途;
了解结构、性质、用途三者的关系。
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阅读、探究、合作交流、演示 教具准备:模型、图片、锥形瓶、木炭、红墨水、试管、
酒精灯、导气管、铁架台、澄清石灰水和氧化铜粉末。
浑浊的气体产生
板书
讲解:①在该反应中,碳得到氧、被氧化生成二氧化碳, 碳是还原剂。氧化铜失去氧、被还原成铜,是氧化剂②单质 碳的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
焦炭可以把铁从它们的氧化物中还原出来:
2c+Fe3o43Fe+2co2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相互转化及热量变化在燃烧的 很旺的煤炉里,添上新煤后,温度为什么会降低?且会有煤 气产生?
导电性
【提问】石墨可做电极,由此推知它具有什么性质? 润滑性
【提问】如果有一把长期不用而生锈的铁锁,怎样轻易 打开它呢?想一想?这个实验留给同学们回家去做。
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设疑】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但它们的物 理性质差别很大,这是什么原因呢?
【指导看图】金刚石和石墨的结构示意图
【讲解】金刚石与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化学性质形 似,如,都具有可燃性,燃烧后的产物都是二氧化碳。
c+Fe3o43Fe+2co2f
c+co22co
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 取co2
【提问】木炭和活性炭来吸附色素和异味是物理变化还 是化学变化?
C60
【介绍】除了金刚石和石墨以外,科学家还发现了一类 新的碳的单质,它就是C60。
【提问】1、观察它的化学式,你认为它是单质还是化 合物?
该物质由哪种微粒构成?
“60”的含义?
【实物演示】C60分子的结构模型,
【讲解】这种分子形状与足球相似,也成为“足球烯”
初三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教案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不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 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了解金刚石、石墨、木炭、活性炭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 途;
知道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了解结构、性质、用途三者的关系。
过程和方法
培养学生实验设计的能力。
[阅读]课本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
一、碳的单质
金刚石
【学生演示实验】用玻璃刀切割玻璃
【提问】1、根据生活经验,你知道玻璃刀切割玻璃的 原理吗?
由此,你可以推断出金刚石的性质吗?
【讲解】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刚石装在钻探机的钻头上钻凿坚硬的岩 层;金刚石砂轮用来磨削硬质合金;
金刚石是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
【讲解】金刚石经过仔细的琢磨加工后,折光性能大大
导电性几乎不导电良好几乎不导电
硬度天然存在的最硬物质质软质脆
导热性很差良好很差
用途钻头、刻刀、装饰品电极、铅笔芯、润滑剂制备新 材料、新配件、医学应用
结论:物质的组成结构物质的性质物质的用途
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可燃性:碳与氧气的反应
c+o2co22C + O2 2CO
还原性:碳与某些氧化物的反应
c+cuocu+co2
讲解:①炽热的碳还能使二氧化碳还原为一氧化碳c+co22co②c+o2co2
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并预习下一节内容
板书设计:
课题一金刚石、石墨和c60
一、碳的单质
名称金刚石石墨c60
外观
纯净的金刚石是一种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的晶体 石墨是一种深灰色有金属光泽不透明的细磷片状的固 体。质软,有滑腻感,分子形似足球状。有金属光泽,其徵 晶粉末呈黄色。
下:
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1、可燃性:
提问:回忆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并写出相关 的化学方程式
讲述:木炭充分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如氧气不足时,
则会生成一氧化碳
小结:碳和氢气一样,都具有可燃性,但在不同的条件
下,其生成的产物不同
还原性
演示实验6-2
讲解:现象是黑色固体变红色,并有使澄清的石灰水变
【提问】它们的物质分类?
【介绍】木炭具有吸附性,吸附颜色、异味,如吸附食 品和工业产品中的色素。
【设疑】为什么木炭具有吸附性?
【展示】因为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能把气体或溶 液中的一些物质吸附在它的表面。
活性炭
【联系旧知】联系我们前面学过的知识,活性炭具有什
么性质?
【演示实验】实验6-1
【讲解】活性炭的用途一防毒面具、制糖工业。
加强,成了商店里价格昂贵的钻石
总结:金刚石的性质和用途
石墨
【过渡】金刚石是碳单质家庭中最璀璨夺目的、最稀有 和昂贵的,而同为碳元素组成的石墨和金刚石相比外表要暗 淡许多,
【指导看图】:书本石墨图
【介绍】石墨是一种深灰色、有金属光泽的细鳞片状的 固体。
【联系生活:】生活中哪些物质中含有石墨?
质软
【设疑】为什么石墨可以用作铅笔芯?
【讲解】石墨也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但跟金刚石相反, 它是硬度最小的矿物之一。
【介绍】由于石墨太软,只用石墨做铅笔芯,易断又易 磨损,所以加入粘土。铅笔是石墨和粘土混合而成的。铅笔 的型号用”H”、和”B”区分。
【联系生活】有人说:“不小心吃了铅笔芯就会中毒, 因为铅笔芯中含有铅。”你同意吗?
学生活动:讨论交流
教学用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提问]我们都见过晶莹璀灿的金刚石,也经常使用铅 笔、碳棒,冬日里还可用木炭取暖,可你们知道它们各是由 什么成份组成的?它们有什么联系吗?
[讲解]铅笔芯、碳棒的主要成份是石墨,金刚石、石 墨、木炭,还有活性炭、焦炭等都是由碳兀素组成的不同单 质。这节课主要学习金刚石、 石墨及木炭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讲解]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上的差异决定了用途上 的差异。
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兀素组成的不同单质,性质上有 如此大的差异是由于二者中碳原子的排列顺序不同,即结构 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
结论:物质的组成结构物质的性质物质的用途
木炭、活性炭
木炭
【介绍】木炭、活性炭都是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 质组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