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基础知识检测(1)

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基础知识检测(1)
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基础知识检测(1)

一.写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20分,每个0.5 分)

1. 秦伯说(通__ __,________)

2.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通___,________)

3.卒起不意,尽失其度(通__ __,________)

4.距关,毋内诸侯(通___,_______ _)

5.要项伯(通_ ___,________)

6.不敢倍德(通__ __,_____ ___)

7.令将军与臣有郤(通__ __,________) 8.燕王拜送于庭(通__ __,________)

9.悟言一室之内(通__ __,________) 10.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__ __,________)

11.山川相缪(通__ __,________) 12.举匏樽以相属(通__ __,________)

13.杯盘狼籍(通__ __,________) 14.士之耽兮,犹可说也(通__ __,________)

15.淇则有岸,隰则有泮(通__ __,________) 16.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通__ __,

________)

17.偭规矩而改错(通__ __,________) 18.忳郁邑余侘傺兮(通__ __,________)

19.何方圜之能周兮(通__ __,________) 20.进不入以离尤兮(通__ __,________)

21.芳菲菲其弥章(通__ __,________) 22.终老不复取(通__ __,________)

23.曲终收拨当心画(通__ __,______) 24.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__ ,_____)

25.涂有饿莩而不知发(通__ __,________) 26.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__ __,________)

27.君子生非异也(通__ __,______) 28.合从缔交(通__ __,________)

29.秦有余力而制其弊(通__ __,________) 30.始皇既没(通__ __,________)

31.而倔起阡陌之中(通__ __,________) 32.赢粮而景从(通__ __,________)

33.或师焉,或不焉(通__ __,________) 34.与旃毛并咽。(通_ __,_____)

35.空自苦亡人之地。(通__,___) 36.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通__,_)

37.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通__ __,______)38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通__ __,________)

39.此小大之辩也(通__ __,________) 40.云销雨霁,彩彻区明(通__ __,________)

二.标出句中古今异义的词语,并解释其在句中的意思。(20分,每个0.5 分)

1.行李之往来(___________ )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__________)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___________)

4.持千金之资币物(___________)

5.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__________)

6.诸郎中执兵(______________)

7.沛公居山东时(______________) 8.约为婚姻(_______________)

9.将军战河北(____________) 10. 而伤长者之意(_________ )

11.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________ ) 12.怨灵修之浩荡兮(__________)

13.吾独穷困乎此时(__________) 14.可怜体无比(___________)

15.本自无教训(___________) 16.感君区区怀(___________)

17.蹑履相逢迎(___________) 18.叶叶相交通(___________)

19.多谢后世人(___________) 20.亦将有感于斯文(___________)

21.徘徊于斗牛之间(___________) 22.于是饮酒乐甚(___________)

23.凌万顷之茫然(___________) 24.于是余有叹焉(___________)

25.因为长句(___________) 26.暮去朝来颜色故(___________)

27.老大嫁作商人妇(___________) 28.凄凄不是向前声(___________)

29.用心一也(___________) 30.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________)

31.古之学者必有师。(___________) 3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___________)

33.吾从而师之(___________) 34.请指示王(___________)

35.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亲戚。(_____)36.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________)

37.武等实在(___________) 38.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___________)

39.汉亦留之以相当(_________) 40.以货物与常(___________)

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基础知识测试参考答案

一.通假字

1.(说,通“悦”)

2.(“振”通“震”)

3.(“卒”通“猝”,突然)

4. (“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

5. (“要”通“邀”,邀请)

6.(“倍”通“背”,背叛的意思)

7. (“郤”通“隙”,隔阂、嫌怨)

8. (“庭”通“廷”,朝堂。) 9.通“晤”,面对面。 10.通“凭”,凭借

11.通“缭”,盘绕。 12.通“嘱”,劝请。 13.通“藉”,狼藉。 14.脱,脱身。

15.畔,边岸。 16.暮,晚,末。 17.措,措施。 18.郁悒,忧愁苦闷。

19.圆,圆形的穿孔。 20.罹,遭受。 21.彰。明显。 22.娶,娶亲。

23.通“划”,用拨子拨。 24.颁,通“斑”,花白。 25. 涂,通“途”,道路。

26. 知,通“智”,智慧。 27。生,通“性”,资质,禀赋。

28. 从,通“纵”。合从,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 29.弊,通“敝”,困顿,失败。

30. 没,通“殁”,死。 31. 倔,通“崛”,崛起。 32. 景,通“影”,像影子一样。

33. 不,通“否”。 34. 旃通毡,毛织的毡毯。 35. 亡通无,没有。

36. 女通汝,你。畔通叛。 37. 禽通擒,捉拿。 38. 闵通悯,忧患。

39.辩通辨,分别。 40.销通消,消散。

二.古今异义

1.(行李:出行的人)

2.(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3.(夫人:那人)

4. 币:礼品

5.偏袒:袒露一只臂膀

6.郎中:宫廷的侍卫

7.山东:崤山以东 8.婚姻:结为儿女亲家 9.河北:黄河以北

10.长者:品德高尚之人。 11. 遇:对待。深:刻毒。 12.浩荡:荒唐,没有原则。

13.穷困:走投无路。 14.可怜:可爱。 15教训:教养。 16.区区:真情挚意。

17.逢迎:迎接。 18.交通:交错相通,连接。 19.多谢:多多劝告。

20.斯文:这篇文章 21.斗牛:斗宿和牛宿 22.于是:在这时

23.茫然:旷远的样子 24.于是:对这件事 25.因为:因此创作。

26.颜色:神态、脸色、姿容。27.老大:年龄大。 28.向前:从前,刚才。29.用心:因为心思。 30.以致:用来招致。 31.学者:求学的人。

32.不必:不一定。 33.从而:跟从并且。 34.指示:指点给……看。

35.亲戚:父母家人。 36.亲近:成为皇帝亲近之臣。 37.实在:确实活着。

38.虚心:不抱成见。 39. 相当:抵押。 40. 货物:财物。

人教版必修五文言文知识梳理

必修五文言文知识梳理 课文篇目《归去来兮辞并序》,《滕王阁序》,《逍遥游》,《陈情表》。一、一词多义 1数 识盈虚之有数(名词,定数) 一曲红绡不知数(名词,数量) 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名词,技术)数吕师孟叔侄为逆(动词,列举罪状,加以斥责) 而公子亲数存之(副词,屡次) 2趋 他日趋庭(动词,快走) 入而徐趋(动词,小步快走表示尊敬)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动词,趋向,奔向) 使者驰传督趋(动词,通“促”,催促)趋令销印(副词,通“促”赶快) 3除 除丞冼马(动词,任命,授职) 攘除奸凶(动词,清除)

4区区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形容词,拳拳) 然秦以区区之地,至万乘之势(形容词,少) 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形容词,诚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形容词,愚拙,凡庸) 5卒 保卒余年(动词,终)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动词,士兵)卒成帝业(副词,终于) 卒然边境有急(副词,通“猝”,突然)6志 舅夺母志(名词,志向) 听臣微志(名词,愿望) 处处志之(动词,做标志) 寻向所志,遂迷(名词,标志) 7应 内无应门五尺之童(动词,照料)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动词,回答)

8危 危乎高哉(形容词,高) 知安而不知危(形容词,危险) 众心危惧,而帝志气益锐(形容词,通“畏”,害怕) 民贫则危乡轻家(动词,危害) 9绝 可以横绝峨眉巅(动词,越,渡) 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动词,断)人武关,秦兵绝其厉(动词,截断)猿则百叫不绝(副词,尽,完全) 佛印绝类弥勒(副词,很,非常)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动词,消失,停止) 10或 所守或匪亲(有的人)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或许,也许)残贼公行,莫之或止(用在动词前,表示不定) 11乎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翻译讲课稿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 文翻译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翻译 小编寄语:关于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文言文的学习有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文言文的翻译,这是老师在进行文言文课文讲解的时候的讲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帮助大家学好高一语文文言文,下面小编为大家提供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翻译,供大家参考。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翻译 ①《赤壁赋》 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苏氏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举起酒杯向同伴敬酒,吟诵赞美明月的诗句,歌唱婉转优美的乐曲。不多时,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在南斗星和牵牛星之间徘徊。白茫茫的水气横贯江面,清泠泠的水光连着天际。听凭小船在茫无边际的江上飘荡,凌于苍茫的万顷江面之上。在天空里乘风浮游,并不知到哪里才会停栖,感觉身轻得似要脱离人世飞去,生出翅膀,飞天成仙。 于是喝酒喝得高兴起来,用手叩击着船边应声高歌。歌中唱道:“桂木船棹呵香兰船桨,用桨板划开澄明的江水,船儿在月光浮动的水面上逆流而进。我的心怀悠远,想望伊人在天涯那方。”同伴吹起洞箫,按着声调和节拍为歌声伴和,洞箫呜呜作声,有如哀怨有如倾慕,既像啜泣也像低诉,尾音婉转悠长,丝丝缕缕缭绕不绝。能使潜伏在深渊的蛟龙闻声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妇为之饮泣。 苏氏的神色严肃起来,整理好衣襟端坐着,问同伴:“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呢?”同伴回答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山河相互环绕,山树茂密,一片苍翠。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战船绵延千里,旌旗遮盖住天空,在江边斟酒,横转长矛吟诗作赋,本是当世的一位英雄人物,而今天又在哪里呢?何况我与你在江边打渔砍柴,以鱼虾为伴,以麋鹿为友,在江上驾着一叶小舟,举起酒器相互敬酒,像蜉蝣一样寄托在天地间,像沧海中的一粒栗米那样渺小。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羡慕长江的无穷无尽。希望与神仙作伴遨游长空,与明月一同长久存在。知道这些终究不能实现,只能把箫声托付给秋风。” 苏氏道:“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逝去的就像流水,却并没有流走;像月亮那样有圆有缺,但始终没有消减或增长。可见,从事物变易的一面看来,天地间没有一瞬间不发生变化;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与自己的生命同样无穷无尽,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何况天地之间,凡物各有自己的归属,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使是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送到耳边便听到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感受这些也不会有竭尽的忧虑。这是上天的无尽宝藏,你我可以一起享用。”于是同伴喜笑颜开,更换酒器重新饮酒。菜肴果品都已经吃完了,只剩下桌上的杯碟一片凌乱。苏子与同伴在船里交错地睡在一起,不知不觉天边已经微白。 ②《游褒禅山记》

高一英语必修4 unit1基础知识测试题(有答案)

高一英语必修4 Unit 1基础知识测试题 姓名____________ 座号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 一. 根据句意及所给单词或汉语提示,写出所缺词的正确形式。(每空1分,满分10分) 1. She spoke in ____________ of the project.(支持) 2. The police man began a __________ to reduce road accidents. (运动) 3. He tried to ___________his house with thick trees.(挡住光线) 4. She ___________ to the subject several times during her speech. (谈到) 5.I'm not going to ___________ with you tonight. (争论) 6. His recent ___________ puzzles me. (behave) 7. Since her ___________ she had wanted to work with animals in the forest. (child) 8. The educated professor is____________. (respect) 9. What made her succeed later on was the ___________ (kind) and _____________ (considerate) she showed to all her patients. 二.完成句子。(每空1分,满分15分) 1. He left America and prepared to_____ _____ _____ ______ 。(过新生活) 2. We've just ______ _______ an old friend.(偶遇) 3. We should not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manual labor.(瞧不起) 4. The chair 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 you, but she took it away. (为……准备) 5. Many uncomfortable thoughts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on her. (涌上心头) 三.单项填空。(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1.Only in this way ______ learn English well. A.I can B.can I C.I do D.do I ()2. Bitten twice,the postman refused to ______our letters unless we changed our dog. A. deliver B. inspire C. behave D. intend ()3. Some of the students have already learned enough English to __________ a conversation with a native English speaker. A.carry on B.keep on C.go on D. hold on ()4.We had wanted to finish our task by noon,but it didn’t quite __________. A.find out B.give out C.hand out D. work out ()5. Lucy has ________all of the goals she set for herself in high school. A.acquired B.finished C.concluded D. achieved ()6. Teachers should be __________ of our students’ feelings. And then they will trust us. A.anxious B.considerate C.delighted D.afraid ()7. Suddenly it ______ me how difficult it was for women to get medical training at that time. A.hit B.knocked C.occurred D. beat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翻译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烛之武退秦师》 1晋文公联合秦穆公围攻郑国,这是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还依附楚国。这时晋军驻扎函陵,秦军驻扎氾水之南。 2佚之狐向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君,秦国军队一定会撤退。”郑文公听了他的意见。烛之武推辞说:“臣在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了什么事了。”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危急时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答应了。 3当夜把烛之武用绳子从城墙上坠下去。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就要灭亡了!如果郑国灭亡对您有好处,那就值得烦劳您的左右。越过其他国家而在远方设置边邑,您知道这是很困难的。哪能用灭郑来加强邻国呢?邻国实力雄厚,就等于您的力量薄弱啊。如果不灭郑国而使它成为您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贵国使臣来往经过,供应他们的食宿给养,这对您也没有坏处。再说您也曾经施恩于晋惠公,他答应给您焦、瑕两地,可是他早晨刚刚渡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那个晋国,哪里有满足的时候?它既以郑国作为东边的疆界,又要扩张它西边的疆界,如果不损害秦国,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呢?损害秦国而有利于晋国,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秦伯很高兴,与郑国订立盟约,委派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自己就率军回国。 4晋国大夫子犯请求袭击秦军。晋文公说:“不可,如不是秦国国君的力量我到不了今天这个地步。依靠过别人的力量而去损害别人,是不仁;失去同盟国,是不智;用冲突来代替联合,是不武。我们还是回去吧。”于是晋国的军队也撤离郑国。 《荆轲刺秦王》 1秦国大将王翦打败了赵国,俘虏了赵王,全部占领了赵国的领土,向北进军侵占土地,直到燕国的南部边界。 2(燕国的)太子丹很害怕,就请教荆轲说:“秦国的军队早晚就要渡过易水,那么虽然想经常侍奉您,又哪里能够呢?”荆轲说:“太子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现在去却没有什么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现在樊将军,秦王用一千斤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作赏格,购取他的头。如果真的能够得到樊将军的头,和燕国督亢的地图献给秦王,秦王必然高兴地接见我,那我就有机会报答太子了。”太子说:“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处境非常困难才来投奔我的,我不忍心因为自己的私仇,却伤害长者的心,希望您再考虑一下别的办法吧!” 3荆轲知道太子不忍心,于是就私下去见樊於期,说:“秦国对待将军,可以说太刻毒了。父亲、母亲和宗族,全被杀戮或没收为官奴了。现在听说购买将军的头,赏格一千斤金、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你)打算怎么办?”樊将军仰天长叹,流着眼泪说:“我每次想到这事,常常痛恨入骨髓,只是想不出一个计策来!”荆轲说:“现在有一句话,既可解除燕国的祸患,又可报将军的仇恨,怎么样?”樊於期走上前说:“怎么办?”荆轲说:“希望得到将军的头用来献给秦王,秦王必然高兴愿意接见我。(到那时)我左手抓住他的衣袖,右手刺他胸部。那么将军的仇报了,燕国被斯侮的耻辱也除掉了,将军有没有这个心意呢?”樊於期脱下一只衣袖,左手握住右腕,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归纳

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知识归纳《归去来兮辞》文言知识归纳一、通假字(1)乃瞻衡宇(衡,通“横”,横木)(2)曷不委心任去留(曷,通“何”,为什么)(3)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二、古今异义1.亲戚古义:内亲外戚;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庭或它的成员2.情话古义:知心话;今义: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3.有事古义:农事;今义:指有事情4.窈窕古义:幽深曲折的样子;今义:指女子文静而美好5.来者古义:未来的事情;今义:来的人 6.征夫古义:行人;今义:出征的士兵7.扶老古义:手杖;今义:扶持老人8.风波古义:指战乱;今义:常用来比喻乱子9.人事古义:指做官;今义:指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调配、奖惩等工作10.去留古义:指生死;今义:离开留下11.寻古义:不久;今义:寻找12.交古义:交互,都;今义:常用义“交友”、“交通”等三、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园日涉以成趣名作状,每日、每天②时矫首而遐观名作状,有时 2.名词作动词①策扶老以流憩名作动,拄着②乐琴书以消忧名作动,弹琴,读书③或棹孤舟名作动,划船④实迷途其未远名作动,误入迷途(二)动词的活用1.动词作名词①生生所资动作名,生活②审容膝之易安动作名,容膝的小屋 2.动词作状语感吾生之行休动作状,将要(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①倚南窗以寄傲形作名,傲然自得的心情②携幼入室形作名,幼儿,儿童 2.形容词作状语心惮远役形作状语,到远处。(四)使动用法①审容膝之易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安乐②眄庭柯以怡颜形容词的使动,使……愉快(五)意动用法①悦亲戚之情话意动,以……为愉快②乐琴书以消忧意动,以……为乐③善万物之得时形容词意动,以……为善四、一词多义1.行Xíng①感吾生之行休《归去来兮辞》(副词,将,将要。)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六则》(动词,行走。)③为吾子之将行也《殽之战》(动词,离开,前往。)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观沧海》(动词,运行。)⑤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师说》(动词,实行,执行。)⑥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庖丁解牛》(名词,行为,动作。)⑦臣修身洁行数十年《信陵君窃符救赵》(名词,品行。)⑧《琵琶行》(行,古诗一种体裁。)háng①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露上青天杜甫《绝句》(量词,排,行。)②蹑足于行伍之间,而崛起于阡陌之中《过秦论》(泛指军队。)③汉天子,我丈人行也《苏武传》(名词,辈分。) 2.引①丁壮者引弦而战《塞翁失马》(动词,开弓,拉弓。)②相如引车避匿《廉颇蔺相如列传》(动词,牵,拉,引。)③引壶觞以自酌《归去来兮辞》(动词,拿来,取来。)④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动词,召请,召引。)⑤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赤壁之战》(动词,避开,退却。)⑥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出师表》(动词,引用,援引。)⑦敢竭鄙怀,恭疏短引《滕王阁序》(名词,前言,序文。)3.乘chéng ①聊乘化以归尽《归去来兮辞》(动词,顺着,顺随。)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动词,骑,坐,驾御。)③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过秦论》(介词,凭借,趁着。)④顾自民国肇造,变乱纷乘《<黄花岗烈士事略>序》(动词,交互,连接)⑤目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动词,冒着,顶着。)shèng①于是为长安君约车万乘《触龙说赵太后》(量词,古代一车四马为一乘。)②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殽之战》(“四”的代称。)4.策①执策而临之《马说》(名词,竹制的马鞭。)②策扶老以流憩《归去来兮辞》(动词,拄着。)③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同“册”,记录。)④蒙故业,因遗策《过秦论》(名词,策略。)⑤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名词,计策,计谋。)5.审①审容膝之易安《归去来兮辞》(动词,明白,知道。)②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察今》(动词,考察,观察。)

基础知识的试题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1测试题(含答案)

基础知识测试人教版数学必修I 测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设集合{}{}{}1,2,3,4,5,1,2,3,2,5U A B ===,则()U A C B =I ( ) A 、{}2 B 、{}2,3 C 、{}3 D 、{}1,3 2、已知集合{}{}0,1,2,2,M N x x a a M ===∈,则集合 M N I ( ) A 、{}0 B 、{}0,1 C 、{}1,2 D 、{}0,2 3、函数()21log ,4y x x =+≥的值域是 ( ) A 、[)2,+∞ B 、()3,+∞ C 、[)3,+∞ D 、 (),-∞+∞ 4、关于A 到B 的一一映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① 一一映射又叫一一对应 ② A 中不同元素的像不同 ③ B 中每个元素都有原像 ④ 像的集合就是集合B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5、在2 21,2,,y y x y x x y x ===+= (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 4个

6、已知函数()213f x x x +=-+,那么()1f x -的表达式是 ( ) A 、 259x x -+ B 、23x x -- C 、259x x +- D 、 21x x -+ 7、若方程0x a x a --=有两个解,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 A 、()0,+∞ B 、()1,+∞ C 、()0,1 D 、 ? 8、若21025x =,则10x -等于 ( ) A 、15 - B 、15 C 、150 D 、 1625 9、若()2log 1log 20a a a a +<<,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 A 、 01a << B 、112 a << C 、1 02 a << D 、 1a > 10、设 1.5 0.9 0.48 14 ,8 ,2a b c -??=== ? ?? ,则,,a b c 的大小顺序为 ( ) A 、a b c >> B 、a c b >> C 、b a c >> D 、 c a b >> 11、已知()()2212f x x a x =+-+在(],4-∞上单调递减,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 A 、3a ≤- B 、3a ≥- C 、3a =- D 、以上 答案都不对 12、若()lg f x x =,则()3f = ( ) A 、 lg 3 B 、3 C 、310 D 、103 二、填空题

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一至五文言文大全

必修一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雨巷》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像梦一般地, 彷徨在悠长、悠长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又寂寥的雨巷,像梦中飘过 我希望逢着一枝丁香地, 一个丁香一样地我身旁飘过这个女郎; 结着愁怨的姑娘。她默默地远了,远了, 她是有到了颓圮的篱墙, 丁香一样的颜色,走尽这雨巷。 丁香一样的芬芳,在雨的哀曲里, 丁香一样的忧愁,消了她的颜色, 在雨中哀怨,散了她的芬芳, 哀怨又彷徨;消散了,甚至她的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太息般的眼光 撑着油纸伞丁香般的惆怅。 像我一样,撑着油纸伞,独自

像我一样地彷徨在悠长、悠长 默默彳亍着又寂寥的雨巷, 冷漠、凄清,又惆怅。我希望飘过 她默默地走近,一个丁香一样地 走近,又投出结着愁怨的姑娘。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再别康桥》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

必修五文言文知识归纳

《归去来兮辞》知识点归纳 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字的通假意义。 乃瞻衡宇衡,通“横”; 景翳翳以将入景,同“影”,日光。 二、找出下列句中含古今异义的词,并解释其古今意义。 悦亲戚之情话。亲戚,古义:指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今义: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成员。情话,古义:指知心话;今义:指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 将有事于西畴。有事,古义:指农事;今义:泛指事情。 既窈窕以寻壑。窈窕,古义:幽深曲折的样子;今义:指女子文静而美好。 觉今是而昨非。是,古义:正确;今义:判断词。非,古义:过错、错误;今义:不。 恨晨光之熹微。恨,古义:埋怨、遗憾;今义:仇恨、怨恨。 策扶老以流憩。扶老,古义,拐杖;今义,扶持老人。 三、找出下列句中的词的词类活用意义。 园日涉以成趣。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时矫首以遐观。时:名词作状语,有时。 携幼入室。幼:形容词作名词,儿童、小孩子。 乐琴书以消忧。琴书:名词作动词,抚琴、读书。 或棹孤舟。棹:名词作动词,划船。 策扶老以流憩。策:名词作动词,拄着。 眄庭柯以怡颜。怡: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愉快。 乐琴书以消忧。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琴书:名词作动词,弹琴,读书。 悦亲戚之情话。悦: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愉快。 善万物之得时。善: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善,羡慕。 四、解释下列句中一词多义词的意义。 引: 引以为流觞曲水。疏导、引来。 引壶觞以自酌。端起。 引而不发,跃如也。拉弓。 相如引车避匿。掉转。 引兵欲攻燕。率领、引导。 秦军引而去。避开、退却。 乘: 聊乘化以归去,乐夫天命复奚疑。顺应。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趁着。 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shèng 量词,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 牛十二,乘韦先。四的代称。 行: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将要。

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基础知识检测

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基础知识检测 一.写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20分,每个0.5 分) 1. 秦伯说(通__ __,________) 2.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通___,________) 3.卒起不意,尽失其度(通__ __,________) 4.距关,毋内诸侯(通___,_______ _) 5.要项伯(通_ ___,________) 6.不敢倍德(通__ __,_____ ___) 7.令将军与臣有郤(通__ __,________)8.燕王拜送于庭(通__ __,________) 9.悟言一室之内(通__ __,________)10.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__ __,________) 11.山川相缪(通__ __,________)12.举匏樽以相属(通__ __,________) 13.杯盘狼籍(通__ __,________)14.士之耽兮,犹可说也(通__ __,________)15.淇则有岸,隰则有泮(通__ __,________)16.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通__ __,________)17.偭规矩而改错(通__ __,________)18.忳郁邑余侘傺兮(通__ __,________) 19.何方圜之能周兮(通__ __,________)20.进不入以离尤兮(通__ __,________) 21.芳菲菲其弥章(通__ __,________)22.终老不复取(通__ __,________) 23.曲终收拨当心画(通__ __,______)24.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__ ,_____) 25.涂有饿莩而不知发(通__ __,________)26.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__ __,________) 27.君子生非异也(通__ __,______)28.合从缔交(通__ __,________) 29.秦有余力而制其弊(通__ __,________)30.始皇既没(通__ __,________) 31.而倔起阡陌之中(通__ __,________)32.赢粮而景从(通__ __,________) 33.或师焉,或不焉(通__ __,________)34.与旃毛并咽。(通_ __,_____) 35.空自苦亡人之地。(通__,___)36.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通__,_)37.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通__ __,______)38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通__ __,________)39.此小大之辩也(通__ __,________)40.云销雨霁,彩彻区明(通__ __,________)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1)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 一.一词多义 “之” ①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 ②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 ③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 ④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 ⑤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⑥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⑦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以”“而” ①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连词,表承接) ②敢以烦执事(介词,拿) ③越国以鄙远(连词,表承接)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连词,表转折) ⑤以乱易整,不武(介词,拿、用) “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何) ③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 ④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 “其” ①以其无礼于晋(代词,郑国) ②君知其难也(代词,这件事) ③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语气) 注:思考练习三中“若、说、辞、鄙、微”自己整理到积累本上。 二.通假字 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 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给) ③秦伯说(同“悦”) ④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 三.词类活用 ①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②既东封郑(封,疆界。这里用作动词,使……成为疆界) ③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⑤越国以鄙远(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 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用法,使……灭亡) ⑦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使……撤兵) 四.古今异义 ①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

牛津译林版必修一 Unit 1 重点基础知识过关默写检测(含答案)

必修1 Unit 1School life 一、高频单词默写 1. vt. 获得; 赚, 挣得 2. adj. 一般的, 普通的; 平均的 3. n. 难事; 斗争; 努力vi. 奋斗, 努力; 挣扎 4. adj. 额外的, 外加的 5. n. & vt. 交换; 交流 6. adj. 极佳的, 非常好的 7. adv. 不知为什么; 不知怎么地 8. vt. 管理; 操作 9. n. 主持人; 主人, 东道主 10. n. 负责, 掌管vt. 使承担责任; 收费 11. vt. & n. 广播, 播放 12. n. (重要)事件; 社交活动; 比赛项目 13. n. 短途旅行, 远足 14. n. 一代, 一代人 15. vt. 选择, 挑选 二、常用单词拓展 1. enjoy v. 喜欢, 享受→n. 享受, 乐趣→adj. 有乐趣的; 令人愉快的

2. experience n. &vt. 经历, 体验→adj. 有经验的→adj. 缺乏经验的 3. respect n. & vt. 尊敬, 敬重; (事物的)方面→adj. 表示敬意的, 尊敬的→adj. 值得尊敬的; 体面的 4. devote vt. 致力于; 献身→adj. 忠实的; 深爱的→n. 奉献; 挚爱 5. challenge vt. & n. 向……挑战; 挑战→adj. 具有挑战性的 6. encourage vt. 鼓励→adj. 鼓舞的→adj. 令人鼓舞的→ n. 鼓励 7. satisfy vt. 使……满意→adj. 满意的→adj. 令人满意的→n. 满意 8. graduate vi. 毕业n. 毕业生→n. 毕业 9. fluent adj. 流利的→adv. 流利地→n. 流利 10. paint vt. 油漆; 绘画→n. 画家; 油漆匠→n. 绘画, 绘画作品 11. donate vt. 捐赠→n. 捐赠→ n. 捐赠者 12. kind adj. 友好的→adv. 友好→n. 善意 13. depend v. 依靠, 依赖→adj. 独立的→n. 独立, 独立性 14. inform vt. 通知, 告知→n. 信息 15. approve vt. &vi. 批准, 通过; 赞成, 同意→n. 批准, 赞成 16. prepare vt. 准备, 筹备→adj. 有准备的→n. 准备, 筹备 三、重点短语默写 1.免费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基础知识检测(附答案)

高中文言文基础知识检测 必修一 1、烛之武退秦师 一、通假字 1.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______”通“_____”,______) 2.秦伯说,与郑人盟(“______”通“_____”) 3.失其所与,不知(“_____”通“______”) 4.今老矣,无能为也已(“_____”同“______”) 二、古今异义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__________ 今义:请客的主人 2.行李 ..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义:_______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3.微夫人 ..之力不及此古义:________今义:对一般人的妻子的尊称 三、一词多义 1.微: (1)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 ) (2)微闻有鼠作作索索(《口技》) ( ) (3)烟涛微茫信难求(《梦游天姥吟留别》)( ) (4)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陈情表》) ( ) 2.若: (1)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3)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 (4)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鸿门宴》) ( ) 3.鄙: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 ) (2)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 ) (3)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 (4)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荆轲刺秦王》) ( ) (5)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 4.图: (1)唯君图之( ) (2)召有司案图(《廉颇蔺相如列传》)( ) (3)而后乃今将图南(《逍遥游》) ( ) (4)不图子自归( ) 5.以: (1)以其无礼于晋 ( ) (2)敢以烦执事( ) (3)越国以鄙远( ) (4)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 (5)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 ) (6)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 ) (7)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廉颇蔺相如列传》) ( )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知识(练习3) 篇目:《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通“缺”,侵损,削减) (5)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 (6)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 2.古今异义 (1)贰于楚也 古义:从属二主,动词今义:“二”的大写,数词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义:使者,出使的人今义: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那个人今义:尊称别人的妻子 3.词类活用 (1) 名词作状语。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在东方、在西方) 夜缒而出(在夜里) 朝济而夕设版焉(朝、夕:在早上、在晚上) (2) 名词作动词。 晋军函陵(驻军、驻扎在函陵) (3) 形容词使动用法。 阙秦以利晋(使……受益) (4) 形容词用作名词。 越国以鄙远(鄙:远方的土地) 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 (5)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邻之厚,君之薄也(变雄厚,变削弱) (6) 动词使动用法。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亡:使……亡)/ 阙秦以利晋(阙:使……损害) 烛之武退秦师(退:使…退却) 4、一词多义

说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欢喜,高兴)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陈述)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杂说,一种文体) 微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没有,如果不是) 则名微而众寡(细小,轻微)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暗暗地)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稍微,略微) 辞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 停数日,辞去(告别) 不辞劳苦(推托) 二、文言虚词 三、文言句式 1.判断句 2.省略句 (1)(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省主语“烛之武”) (2)(晋惠公)许君焦、瑕(省主语“晋惠公”) (3)子犯(晋侯)击之(省动词宾语“晋侯”) (4)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省介词宾语“之”) (5)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之)烦执事(省介词宾语“之”) (6)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省介词“于”) 3.倒装句 (1)以其无礼于晋(于晋无礼,介宾结构后置) (2)且贰于楚(于楚贰,介宾结构后置) (3)佚之狐言于郑伯曰(于郑伯言,介宾结构后置) (4)夫晋,何厌之有(有何厌,宾语前置) 《荆轲刺秦王》——《战国策》 一、文言实词 1 . 通假字 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日以尽矣 (以,通“已”,已经。)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陵,通“凌”,凌辱。) 今日往而不反者 (反,通“返”。)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故振慑(振,通“震”,震慑。) 图穷而匕首见( 见,通“现”。) 卒起不意/卒惶急无以击轲/卒惶急不知所为(卒,通“猝”,cù,仓促,突然。) 秦王还柱而走,( 还,通“环”,绕。) 燕王拜送于庭(庭通廷) 2.古今异义

可打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文言文基础知识点整理梳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 《归去来兮辞》 一、文学常识 1、《归去来兮辞》的作者是时期著名的诗人陶潜,世称先生,他自号。他的代表性作品有 2、辞,是介于与之间的一种文体。因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又称楚辞、楚辞体。又因屈原所作的《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作,故又称。到了汉代,人们常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后人一般也将辞赋并称。这种文体,富有抒情的浪漫气息,很像诗,但押韵和句式都比较自由,比散文整齐,且篇幅,字句较长,句中多以“兮”字来帮助和谐语气,表情达意。辞和赋还是有区别的,一般说来,辞重,而赋重。 二、找出句中通假字并解释 乃瞻衡宇 曷不委心任去留 景翳翳以将入 三、找出句中古今异义并解释 觉今是而昨非 悦亲戚之情话 于时风波未静 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尝从人事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景翳翳以将入 既窈窕以寻壑 策扶老以流憩 问征夫以前路 将有事于西畴

四、词类活用 情在骏奔 策扶老以流憩 或棹孤舟 生生所资 园日涉以成趣 携幼入室 善万物之得时 眄庭柯以怡颜 悦亲戚之情话 乐琴书以消忧 五、指出文言句式类型并翻译 寓形宇内复几时? 遂见用于小邑 既自以心为形役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农人告余以春及 田园将芜胡不归? 奚惆怅而独悲? 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六、翻译 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脱然有怀,求之靡途。 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木欣欣以向荣,。 七、一词多义 1 就 三径就荒 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金就砺则利 2 乘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3 审 审容膝之易安 用意详审 为人主计,莫如先审取舍 孔子如审先知,当早易道 4 将 田园将芜 将信将疑 暂伴月将影 出郭相扶将 将功赎罪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使关羽将三万兵至益阳 5 绝 请息交以绝游 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以小舟至绝壁下 绝不相干 6 委 曷不委心任去留 王年少,委国事大臣 委命下吏 7 引 引壶觞以自酌 引赵使者相如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左右欲引相如去

语文必修一基础知识测试题

必修一基础知识测试题 班级:姓名: 一、选择(36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词语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美姬(jī)鲰生(zōu)以飨士卒(xiǎng)按剑而跽(jì)B.樊哙(kuài)卮酒(zhī)瞋目视之(chēn)目眦尽裂(cì)C.玉玦(jué)参乘(shèng)切而啖之(dàn)不胜桮杓(beī)D.刀俎(zǔ) 彘肩(zhì) 戮力攻秦(lù) 从百余骑(jì)2.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与之相通的字。 例:沛公不胜桮杓,不能辞(“桮”同“杯”) (1)距关,毋内诸侯(2)张良出,要项伯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5)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6)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3.下列对活用情况说明有误的一项是( ) A.吾得兄事之: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 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同上,像翅膀一样 B.籍吏民,封府库:籍,名词用作动词登记在册 沛公军霸上:军,同上驻扎 C.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名词使动用法使……为王 沛公欲王关中:王,同上 D.素善留侯张良形容词用作动词交好 拔剑撞而破之形容词用作动词击碎、击破 4.下列各句中都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①距关,毋内诸侯。②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③范增数目项王。④秋毫不敢有所近。 ⑤张良出,要项伯。⑥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⑦拔剑切而啖之。⑧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A.①②⑤⑥B.②④⑥⑧C.①③⑤⑦D.①④⑤⑧ 5.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组是()(3分) A.晋军函陵,秦军氾南军:驻扎。 B.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发:打开。 C.终已不顾顾:顾得上。 D.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之:到。 6.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用法归类正确的一组是()(3分) ①既东封郑②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③常以身翼蔽沛公④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⑤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⑥使使以闻大王 ⑦籍吏民,封府库⑧此其志不在小 A. ①④⑤⑥⑦/②③/⑧ B. ①⑥/③/④/⑤/②⑦/⑧ C. ①⑥⑦/②④/③/⑤⑧ D. ①④⑥/②③/⑤/⑦/⑧ 7. 下列各句句式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是寡人之过也燕王拜送于庭 B.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急击勿失 C.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若属皆且为所虏 D.夫晋,何厌之有项王曰:“沛公安在?” 8. 下列各句中通假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1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知识点梳理(完整版)

必修1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梳理 教学目标: 1.回顾熟悉课文内容 2.梳理文言知识点并积累记忆 教学内容: 一、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给) 3.秦伯说(同“悦”) 4.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 二、古今异义 1.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 2.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 三、词类活用 1.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2.既东封郑(封,使…成为疆界;东,在东边) 3.且贰于楚也 4.越国以鄙远(鄙,意动,把…当作边邑;远,远地,形作名)5.烛之武退秦师(使动,使…撤兵) 6.共其乏困(乏用—缺少的东西) 7.与郑人盟(盟—订(建)立同盟) 8.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四、一词多义 封 既东封郑(做疆界,动词) 肆其西封(疆界,名词) 若: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假如)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似乎)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你) 望洋向若而叹(海神名) 以为莫己若者(及、比得上) 说: 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杂说”,文体的一种)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陈述) 辞: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 停数日,辞去告辞,(辞别) 鄙: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边远的地方(“以……为鄙”)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浅陋) 我皆有礼,夫犹鄙我(看不起,轻视) 微: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没有)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暗暗的)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稍微、略微) 人微言轻(地位地下,卑贱) 敝: 因人之力而敝之(损害,衰败) 曹操之众,远来疲敝(疲惫) 许: 公曰:“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答应,听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表处所) 杂然相许(赞同) 潭中鱼可百许头(约数) 五、文言虚词 1、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 ②敢以烦执事(拿,用,介词) ③越国以鄙远(表顺承,连词)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表顺承,连词) 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介词) 2、而 ①今急而求子(才,连词,表顺承) ②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 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表顺承,连词)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表转折,连词) 3、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表陈述)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为什么) 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副词,怎么能) ④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兼词,于何) ⑤永之人争奔走焉(兼词,于此) 4.之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夫晋,何厌之有(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是寡人之过也/因人之力而敝之(助词,的) 因人之力而敝之(指代秦君)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代这件事) 将焉取之(代土地) 5.其 以其无利于晋(指代郑文公) 君知其难也(这)

(最新整理)(苏教版)必修五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归纳整理

(苏教版)必修五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归纳整理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苏教版)必修五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归纳整理)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苏教版)必修五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归纳整理的全部内容。

苏教版必修五文言文基础知识归纳整理陈情表 一虚词 1.以 (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连词,因为) (2)猥以微贱,当侍东宫(介词,凭借) (3)臣具以表闻(介词,用) (4)谨拜表以闻(连词,表目的) (5)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介词,用) 2.于 (1)急于星火(介词,比) (2)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介词,对,向) 3.之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助词,的) (2)臣之进退(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二实词 1.通假字 (1)夙遭闵凶(通“悯”,怜悯) (2)零丁孤苦(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3)常在床蓐(通“褥",草席) (4)四十有四(通“又”) (5)五尺之僮(通“童”,童仆) 2.古今异义 (1)九岁不行

古义:不能走路今义:不可以或能力不够 2)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古义:优秀人才 今义:明清两代生员的通称 (3)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古义:报答 今义:向上级报告或刊登在报纸上 (4)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古义:成人自立今义:(组织、机构等)正式建立 (5)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古义:申诉,诉说今义:说给别人听,让人知道 (6)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古义:辛酸苦楚,苦衷今义:身心劳苦 (7)臣欲奉诏奔驰 古义:赶快往前今义:很快地跑 (8)拜臣郎中 古义:尚书部的属官今义:中医医生 3.词类活用 (1)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 (2)臣具以表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知道) (3)且臣少仕伪朝(名词作动词,做官) (4)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5)夙遭闵凶(形容词作名词,忧患不幸的事) (6)臣之进退(动词作名词,是否出来做官之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