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本纪知识点归纳检测(附问题详解)
项羽本纪知识点归纳检测附答案

项羽本纪?一、一词多义〔实词〕扛:1、〔gang〕双手举籍长八尺有余,力能扛鼎。
——?项羽本纪?2、〔kang,第二声〕用肩膀承当物体。
扛枪期:1、动词,约定期为三处——?项羽本纪?2、预定的时间,一定的时间期限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史记•涉世家?3、〔ji〕周〔年、月〕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
——?尚书•尧典?4、〔ji〕期服,旧时为亲属服丧一年、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密•情表?穷:1、尽,穷尽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鹊楼?2、阻塞不通,走投无路君子亦有穷乎?史记•孔子世家?3、困,处境困难穷来从我?史记•项羽本纪?4、追究到底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属:1、连接,引申为跟随项王渡淮,骑者属者百余人耳。
——?项羽本纪?2、托付,交给,特引申为交给官吏治罪。
乃以王属吏。
——?史记•高祖本纪?3、嘱托。
属予作文以记之。
——?仲淹•楼记?4、类假设属皆且为所虏。
——?项羽本纪?5、亲属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6、附属,隶属,归属诸侯皆属焉。
——?项羽本纪?拔:1、抽取,抽除项庄拔剑起舞?史记•项羽本纪?2、攻下,攻克已拔,皆坑之史记•项羽本纪?3、突出,越出出乎其类,拔乎其卒〔出类拔萃〕?孟子•公丑上? 纵1、发放莫敢纵兵?史记•项羽本纪?2、耸,向上引将身一纵,轻跳入瀑布泉中?西游记?3、连词,即使,纵然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幸:1、宠爱妇女无所幸,财物无所取?史记•项羽本纪?2、幸运,幸福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论语•述而?3、欢喜妒人之能,喜人之失?骂尸虫文?4、希冀,期望无其人而幸有其功?荀子•君道?持:1、一只手从下托扶左手据膝,右手持颐?庄子•渔父?2、控制,挟制持吏长短?史记•酷吏列传?3、掌握悖乱不可持国?吕氏春秋•察今?4、对之,对峙楚汉久相持未决?吏记•高祖本记?当1.抵挡,抵抗楚战士无不以一当十2.对着,朝着木兰当户织3.主持,执掌北邀当国者相见4.往昔,过去的遥想公瑾当年独1.只有,唯独今独臣有船2.单独,单独盖失强援,不能独完3.难道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引1.借口乃引“天亡我〞2.率领项王乃复引兵而东3.拉开〔弓〕将军夜引弓4.延请引使者蔺相如5.退回,调转相如引车避匿故1、缘固,原因,所以故姓项氏?项羽本纪?2、事,事情讲中外之事?谭嗣同?3、旧,与新相对新故异备?非子?4、老交情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5、衰老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行?6、副词,成心广故数倍欲之,忿圭尉?涉世家?如1、骑皆伏曰:“如大王言!〞〔动词,像,如同〕2、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动词,到,往〕3、先生如其旨,狼于囊〔动词,按照,遵从〕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动词,及,比得上〕5、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连词,假设,如果〕6、其如土石何〔“如……何〞固定构造,表处置之意〕幸1、宠爱妇女无所幸,财物无所取?史记•项羽本纪?2、幸运,幸福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论语•述而?3、欢喜妒人之能,喜人之失?骂尸虫文?4、希冀,期望无其人而幸有其功?荀子•君道?壁1、营垒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2、驻扎项王军壁垓下3、墙壁家徒四壁顾1、回头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2、不过顾吾念之3、拜访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爱惜,顾念矜1、jin怜惜矜愍愚诚2、夸耀自矜功伐伐1、功绩自矜功伐2、讨伐伐无道,诛暴二、一词多义〔虚词〕假设:1、人称代词:你,你的假设不趣降汉,汉今虏假设?史记•项羽本纪?2、像,如同天涯假设比邻?杜少府之任蜀州?3、指示代词:这个,这样假设无罪而就死地?孟子•梁惠王上?之项梁怒之〔代词〕此天之亡我〔取消句子独立性〕非战之罪也〔助词,的〕是何楚人之多也〔这样〕乃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就〕平明,汉军乃觉之〔才〕至城东,乃有二十八骑〔表示围的限定,只、仅仅〕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表转折,但、却竟然〕乃为其骑曰〔于是、就〕以以故,事得已〔因为〕以是知其能〔因此〕以示士卒必死〔用来〕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逐之〔率领〕欲以力征经营天下〔凭借〕而彼可取而代也〔表顺承〕无不膝行而前〔表修饰〕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表转折,但、却〕【为】项氏世世为楚将〔是〕项梁常为主办〔作为〕动词自为诗曰〔创作〕我何渡为〔语气助词,反问语气〕语气助词吾为假设德〔给〕公为我献之〔介词,替、给〕介词愿为诸君快战〔为了〕【且】三、通假字1、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繇〞通“徭〞,徭役2、问一田父:“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称呼3、骑皆伏曰:“伏〞通“服〞,佩服4、乃持项王头视鲁:“视〞通“示〞,出示,展示5. 羽岂其苗裔邪.“邪〞通“耶〞,语气词,吗6、乘埶起陇亩之中:“埶〞通“势〞,形势四、古今异义1、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古义:学习认字与写字今义:学习书本) 2、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古义:指流寓在当地的客民今义:宾朋客人〕〔古义:指当地的土著丁壮今义:儿子兄弟〕3、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古义:身边的下属今义:方位名词〕4、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古义:痛快的打一仗今义:快速战斗〕5、令四面骑驰下,期为三处〔古义:山的东边今义:省〕6、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古义:此处指汉军溃败今义:勇猛无敌〕7、江东虽小,地方千里(古义:土地方圆今义:指一片地域)8、吾知公长者〔古义:年高有德行的人今义:泛指年纪和辈分都高的人〕9、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古义:比喻微小的权势今义:指体量大小〕10、欲以力征经营天下〔古义:治理今义:管理〕11、有美人名虞,常幸从〔古义:歌伎,宫妃今义:美貌女子〕12、于是项王及悲歌大方〔古义:在此,这时候今义:承接连词〔古义:意气激昂今义:大方,不吝啬〕13、鲁父兄乃降〔古义:有时单指兄今义:父亲和长兄,泛指家长〕14、吾闻汉购我头千金〔古:悬赏今义:购置〕15、放逐义帝而自立〔古义:自己立自己今义:靠自己一个人〕16、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古义:才能和勇气今义:才能〕17、皆反,此亦天亡之时也古:大江以西今:省会名,省18、以故事得已古:先例,旧例今:真实或虚构的有人物有情节的事情19、因置以为上将军古:让……成为,把;为;当做,此意指任命为;今:认为20、必尽诛吾父母妻子古:妻子和儿子;今:指丈夫的配偶;爱人。
刺客列传项羽本纪复习检查

1.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2. 今行而毋信,则秦未可亲也。 3. 顾计不知所出耳 4. 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5. 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6.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以次进。 7. 荆轲顾笑舞阳,前谢曰 8. 群臣皆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9. 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 10.轲被八创。轲自知事不就 11.惜哉其不讲于刺剑之术也!
1.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 2.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 3.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 4.荆轲嘿而逃去,遂不复会。 5.稍蚕食诸侯,且至于燕 6.太子丹患之,问其傅鞠武。 7.奈何以见陵之怨 8.对曰:“请入图之。” 9.是谓‘委肉当饿虎之蹊’也,祸必不振矣 10.虽有管、晏,不能为之谋也。
丹终不以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 愿因太傅而得交于田先生 不知吾形己不逮也 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 厌。 5. 赵不能支秦,必入臣 6. 则不可,因而刺杀之 7. 以其间诸侯得合纵 8. 以顺适其意 9. 尽收入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10.微太子言,臣愿谒之 1. 2. 3. 4.
翻译
1. 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 2. 居有间,秦将樊於期得罪于秦王,亡之燕,太 子丹受而舍之。 3. 太子再拜而跪,膝行流涕,有顷而后言曰: “丹所以诫田先生毋言者,欲以成大事之谋也。 4.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 不肯竟学。 5. 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 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6. 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7. 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字音
• • • • • 曩者 惛然 雕鸷 骐骥 偻行 蓟城 以药淬之 淬火 瞋目 箕踞以骂 簸箕 王翦 所戮者 蕲狱掾 掾吏 力能扛鼎 破釜甑 刈旗 田父绐曰 披靡 风靡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奢靡
《项羽本纪》知识点归纳检测[附答案解析]
![《项羽本纪》知识点归纳检测[附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3064bdaaeaad1f347933f0c.png)
《项羽本纪》一、一词多义(实词)扛:1、(gang)双手举籍长八尺有余,力能扛鼎。
——《项羽本纪》2、(kang,第二声)用肩膀承担物体。
扛枪期:1、动词,约定期山东为三处——《项羽本纪》2、预定的时间,一定的时间期限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史记•陈涉世家》3、(ji)周(年、月)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
——《尚书•尧典》4、(ji)期服,旧时为亲属服丧一年、外无期功强近之亲——《李密•陈情表》穷:1、尽,穷尽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鹊楼》2、阻塞不通,走投无路君子亦有穷乎《史记•孔子世家》3、困,处境艰难穷来从我《史记•项羽本纪》4、追究到底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属:1、连接,引申为跟随项王渡淮,骑者属者百余人耳。
——《项羽本纪》2、托付,交给,特引申为交给官吏治罪。
乃以秦王属吏。
——《史记•高祖本纪》3、嘱托。
属予作文以记之。
——《范仲淹•岳阳楼记》4、类若属皆且为所虏。
——《项羽本纪》5、亲属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6、从属,隶属,归属诸侯皆属焉。
——《项羽本纪》拔:1、抽取,抽除项庄拔剑起舞《史记•项羽本纪》2、攻下,攻克已拔,皆坑之《史记•项羽本纪》3、突出,越出出乎其类,拔乎其卒(出类拔萃)《孟子•公孙丑上》纵 1、发放莫敢纵兵《史记•项羽本纪》2、耸,向上引将身一纵,轻跳入瀑布泉中《西游记》3、连词,即使,纵然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幸:1、宠爱妇女无所幸,财物无所取《史记•项羽本纪》2、幸运,幸福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论语•述而》3、欢喜妒人之能,喜人之失《骂尸虫文》4、希冀,期望无其人而幸有其功《荀子•君道》持:1、一只手从下托扶左手据膝,右手持颐《庄子•渔父》2、控制,挟制持吏长短《史记•酷吏列传》3、掌握悖乱不可持国《吕氏春秋•察今》4、对之,对峙楚汉久相持未决《吏记•高祖本记》当1.抵挡,抵抗楚战士无不以一当十2.对着,朝着木兰当户织3.主持,执掌北邀当国者相见4.往昔,过去的遥想公瑾当年独1.只有,唯独今独臣有船2.独自,单独盖失强援,不能独完3.难道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引1.借口乃引“天亡我”2.率领项王乃复引兵而东3.拉开(弓)将军夜引弓4.延请引赵使者蔺相如5.退回,调转相如引车避匿故1、缘固,原因,所以故姓项氏《项羽本纪》2、事,事情讲中外之事《谭嗣同》3、旧,与新相对新故异备《韩非子》4、老交情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5、衰老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行》6、副词,故意广故数倍欲之,忿圭尉《陈涉世家》如1、骑皆伏曰:“如大王言!”(动词,像,如同)2、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动词,到,往)3、先生如其旨,内狼于囊(动词,按照,遵从)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动词,及,比得上)5、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连词,假如,如果)6、其如土石何(“如……何”固定结构,表处置之意)幸 1、宠爱妇女无所幸,财物无所取《史记•项羽本纪》2、幸运,幸福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论语•述而》3、欢喜妒人之能,喜人之失《骂尸虫文》4、希冀,期望无其人而幸有其功《荀子•君道》壁 1、营垒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2、驻扎项王军壁垓下3、墙壁家徒四壁顾 1、回头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2、不过顾吾念之3、拜访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顾惜,顾念矜 1、jin怜惜矜愍愚诚2、夸耀自矜功伐伐 1、功劳自矜功伐2、讨伐伐无道,诛暴秦二、一词多义(虚词)若:1、人称代词:你,你的若不趣降汉,汉今虏若《史记•项羽本纪》2、像,如同天涯若比邻《杜少府之任蜀州》3、指示代词:这个,这样若无罪而就死地《孟子•梁惠王上》之项梁怒之(代词)此天之亡我(取消句子独立性)非战之罪也(助词,的)是何楚人之多也(这样)乃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就)平明,汉军乃觉之(才)至城东,乃有二十八骑(表示范围的限定,只、仅仅)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表转折,但、却竟然)乃为其骑曰(于是、就)以以故,事得已(因为)以是知其能(因此)以示士卒必死(用来)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逐之(率领)欲以力征经营天下(凭借)而彼可取而代也(表顺承)无不膝行而前(表修饰)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表转折,但、却)【为】项氏世世为楚将(是)项梁常为主办(作为)动词自为诗曰(创作)我何渡为(语气助词,反问语气)语气助词吾为若德(给)公为我献之(介词,替、给)介词愿为诸君快战(为了)【且】三、通假字1、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繇”通“徭”,徭役2、问一田父:“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称呼3、骑皆伏曰:“伏”通“服”,佩服4、乃持项王头视鲁:“视”通“示”,出示,展示5. 羽岂其苗裔邪?“邪”通“耶”,语气词,吗6、乘埶起陇亩之中:“埶”通“势”,形势四、古今异义1、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古义:学习认字与写字今义:学习书本)2、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古义:指流寓在当地的客民今义:宾朋客人)(古义:指当地的土著丁壮今义:儿子兄弟)3、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古义:身边的下属今义:方位名词)4、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古义:痛快的打一仗今义:快速战斗)5、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古义:山的东边今义:山东省)6、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古义:此处指汉军溃败今义:勇猛无敌)7、江东虽小,地方千里(古义:土地方圆今义:指一片地域)8、吾知公长者(古义:年高有德行的人今义:泛指年纪和辈分都高的人)9、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古义:比喻微小的权势今义:指体量大小)10、欲以力征经营天下(古义:治理今义:管理)11、有美人名虞,常幸从(古义:歌伎,宫妃今义:美貌女子)12、于是项王及悲歌慷慨(古义:在此,这时候今义:承接连词(古义:意气激昂今义:大方,不吝啬)13、鲁父兄乃降(古义:有时单指兄今义:父亲和长兄,泛指家长)14、吾闻汉购我头千金(古:悬赏今义:购买)15、放逐义帝而自立(古义:自己立自己今义:靠自己一个人)16、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古义:才能和勇气今义:才能)17、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古:大江以西今:省会名,江西省18、以故事得已古:先例,旧例今:真实或虚构的有人物有情节的事情19、因置以为上将军古:让……成为,把;为;当做,此意指任命为;今:认为20、秦必尽诛吾父母妻子古:妻子和儿子;今:指丈夫的配偶;爱人。
项羽本纪 知识整理

《<史记〉选读》文言知识整理项羽本纪一、实词积累1、古今异义词(1)才气..过人:句中古义“勇武有力”今义“才华”(2)期山东..为三处:句中古义“山的东面" 今义“山东省”(3)江东虽小,地方..千里:句中古义“土地,方圆”今义“区域”(4)欲以力征经营..天下:句中古义“统治”今义“筹划管理"3、一词多义属诸侯皆属焉(归属,归顺)骑能属者百余人耳(跟随)独籍独不愧于心乎(难道)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仅)二、虚词积累乃平明,汉军乃觉之(才)乃有二十八骑(才)左,乃陷大泽中(就,于是)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竟然、却)以梁以此奇籍(因为)以示士卒必死(来)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率领)三、词类活用1、使动用法皆沉船,破.釜甑(使……破)2、意动用法梁以此奇.籍(认为……有奇才)3、名词活用为动词毋妄言,族.矣(灭族)楚兵冠.诸侯(位居……之首)项王军壁..垓下(驻军;安营)左.,乃陷大泽中(向左走)项王乃复引兵而东.(向东进军)马童面.之(对面细看)4、名词作状语无不膝.行而前(用膝盖)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在夜里)直夜溃围南.出(向南)豪杰蜂.起(像蜂一样)5、形容词活用为动词项梁怒.之 (对……发火)四、特殊句式1、判断句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怨王侯叛己,难矣尚不觉寤不自责,过矣2、被动句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然今卒困于此3、状语后置句与籍避仇于吴中籍独不愧于心乎乘势起(于)陇亩之中4、定语后置句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5、固定格式汉军至,无以..渡(没有办法)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为什么……呢)乃分其骑以为..四队(以之为、把它作为)五、其他重点词语又不肯竟.学(终、完)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暗中;部署,约束)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即使)九战,绝.其甬道(多次;断)时.不利兮骓不逝.(时运;去,往)项王泣.数行下(眼泪)未尝败北.(失败)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即使,纵使)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遭受)舜目盖.重瞳子(语气词,表推测,大概)及羽背.关怀楚(放弃)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夸耀;施展)。
》选读》《项羽本纪》文言知识汇总

》选读》《项羽本纪》文言知识汇总《项羽本纪》是《史记》中的一篇章节,主要记载了西楚霸王项羽的生平事迹。
以下是《项羽本纪》中的文言知识汇总。
1.大义灭亲在《项羽本纪》中,描写了项羽为了大义,不惜杀死自己的亲人。
文中描写了项羽杀死了母亲和妻子之后的心情痛苦与无奈,展现了古人对于大义和责任的追求。
2.斩蛇起义《项羽本纪》中描写了项羽在夜中斩杀蛇起义的传奇故事。
蛇象征着秦朝的暴虐统治,而斩蛇的义举象征着项羽对于暴政的反抗和为民除害的决心。
3.舍命护殿在汉王刘邦攻入咸阳城之际,项羽舍弃自己的性命,选择护送秦王子婴,保护他的安全。
这一义举展现了项羽忠诚和勇敢的品质,同时也表达出古人对孝道和义务的看重。
4.夜惊破岳阳楼《项羽本纪》中描写了项羽夜袭岳阳楼的战斗,这是项羽在楚汉相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
此处运用了夜袭和突然袭击的战术,展现了项羽作为一位出色的军事将领的智谋和勇猛。
5.救亡图存《项羽本纪》中,描写了项羽在巴蜀地区与秦军激战的场景。
项羽率领楚军,在此次战斗中展现了他对于救亡图存的野心和努力。
此处凸显了项羽为了复兴楚国而不懈努力的精神。
6.气冲斗牛在战斗中,描写了项羽的勇士和战斗力,使用了“气冲斗牛”的比喻,形容其如牛般勇猛的战斗力。
这一表达方式反映了古人对于勇猛和战斗力的赞美。
7.听雁伤心《项羽本纪》末尾,描写了项羽败北后的心情。
项羽曾在战场上作歌伤怀,表达自己的失意和无奈。
其中,使用了“听雁”来表达项羽的伤心和哀思,展现了他壮志未酬的悲苦情怀。
综上所述,《项羽本纪》描绘了项羽的丰功伟绩和屈辱失败,展现了其英勇和聪明的一面,同时也揭示了其个人的姿态和情怀。
阅读《项羽本纪》可以增加对于古代历史和文化的了解,同时也能够领略古人的情感和价值观念。
《项羽本纪》知识点整理

10
• 1、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对……生气发怒, 动词 意动用法)
• 15、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 足王也。 ( 称王,名词作动词)
• 16、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 使……称王,名词的使动用法)
14
四、写出下列古今异义词 的古义和今义
• 1、汉王笑谢曰:“吾宁斗智,不能斗力。” • 2、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 • 3、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 4、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也。”
8
• 1、壮丁苦军旅,老弱罢转漕。(罢”通 “疲”,疲惫)
• 2、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匈 匈”通“汹汹”,动荡不安)
• 3、项王大怒,乃自被甲持戟挑战。( “被” 通“披”,穿上,披上 )
• 4、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 (“面”通“偭”以背相对)
9
三、指出下列句子中的红色字 的词类活用的用法并加以解释。
思考:划线这段叙述的句式、节奏有什么特 点?和这段文字所表达的内容有什么关系?
26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
巨鹿之战
• 提示:这节前面用了直接描写的手 法,句式简短,节奏急促,写出了
势如破竹的气势(所向披靡,无人
能挡),而且抓住战士的心理(破
釜沉舟),展示了他卓越、非凡的
指挥才能。文字虽然不多,但项羽
购:重金收买
德:好处 3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检测:5 项羽本纪 Word版含解析.doc

项羽本纪夏日绝句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内容赏析】李清照这首诗,手起笔落处,端正凝重,力透人胸臆,直指人脊骨。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不是几个字的精致组合,不是几个词的巧妙润色;是一种精髓的凝练,是一种气魄的承载,是一种所向无惧的人生姿态。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一个“不肯”笔来神韵,强过鬼斧神工,高过天地造化。
一种“士可杀不可辱”“死不惧而辱不受”的英雄豪气,力透纸背,令人叫绝称奇!李清照本女儿之身。
一个弱不禁风的女子,一个坎坷漂泊的女子,一个沧桑憔悴的女子。
笔墨所抒人杰之“杰”,高出众人几层之上;鬼雄之“雄”,豪踞鬼神遍及之处。
一个“思”字,标示她的思想所向、志向所指,何等的无畏生死之气。
这是她另一种底蕴的显露,是她另一种气质的光彩,是亡国之悲愤、爱国之强烈、命运之不屈的铮铮风骨和铿锵见证。
[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王翦.(jiǎn) 戮.力(lù) 惮.(dàn) 会.稽(kuài) 瞋.目(chēn) 绐.(dài) 裨.将(pí) 蕲.县(qí) 成皋.(ɡāo) 骓.不逝(zhuī) 披靡.(mǐ) 麾.下(huī) 栎.阳(yuè) 垓.下(gāi) 狱掾.(yuàn) 舣.船待(yǐ) 刈.旗(yì) 自刎.(wěn) 身被十余创.(chuānɡ) 力能扛.鼎(ɡānɡ) 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 (1)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繇”同“徭”) (2)乃持项王头视鲁(“视”同“示”,出示,展示) (3)乘埶起陇亩之中(“埶”同“势”) 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兵⎩⎪⎨⎪⎧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名词,士兵)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动词,兵器)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名词,用兵策略,战略)左右欲兵.之(动词,用兵器杀)兵.旱相乘,天下大屈(名词,战争)(2)书⎩⎪⎪⎪⎨⎪⎪⎪⎧书.足以记姓名而已(动词,认字和写字)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动词,书写)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名词,文字)家书.抵万金(名词,书信)军书.十二卷(名词,名册)昼断狱,夜理书.(名词,文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名词,书籍)《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名词,特指《尚书》)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动词,书写)(3)及⎩⎪⎪⎨⎪⎪⎧及.项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以自立(介词,等到)怀王悔,追张仪不及.(动词,追赶上)自古及.今,未之尝闻(动词,到达)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介词,趁着)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动词,涉及)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动词,比得上)战、守、迁皆不及.施(动词,赶得及)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连词,和)(4)被⎩⎪⎪⎨⎪⎪⎧项王身亦被.十余创(动词,遭受)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介词,表示被动)将军身被.坚执锐(同“披”,动词,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被.发行吟泽畔(同“披”,动词,散开)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名词,被子)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动词,覆盖)被.羽先登(动词,背负)(5)盖⎩⎪⎪⎨⎪⎪⎧舜目盖.重瞳子(副词,大概,大约)日初出大如车盖.(名词,车上遮阳避雨的用具)覆盖.周密无际(动词,遮盖)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动词,超过)盖.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发语词,不译)盖.失强援,不能独完(连词,就因为)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连词,原来是)(6)乘⎩⎪⎪⎨⎪⎪⎧乘.埶起陇亩之中(介词,趁着)乘.犊车,从吏卒(动词,乘坐)自京师乘.风雪(动词,冒着)乘.鄂渚而反顾兮(动词,登上)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动词,驾,坐)兵旱相乘.,天下大屈(动词,相加,接连)三保见敌势可乘.,急挥帜,曰:“开火!”(动词,利用) (7)过⎩⎪⎪⎨⎪⎪⎧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名词,过错)雷霆乍惊,宫车过.也(动词,经过,通过)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动词,超过)闻大王有意督过.之(动词,责备)今公子故过.之(动词,拜访)花过.而采,则根色黯恶(动词,时间过去)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副词,过于,太甚)人恒过.,然后能改(动词,犯错误)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 (1)项梁怒.之(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对……生气 (2)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名词活用作动词)写信 (3)毋妄言,族.矣(名词活用作动词)灭族 (4)梁以此奇.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与众不同(5)皆沉.船,破.釜甑(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下沉/使……破损(6)楚兵冠.诸侯(名词活用作动词)居首位(7)无不膝.行而前(名词作状语)用膝盖(8)项王军壁.垓下(名词活用作动词)驻扎(9)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名词活用作动词)唱楚歌(10)项王乃复引兵而东.(名词活用作动词)往东走(11)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动词的使动用法) 使……灭亡(12)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名词的使动用法)使……称王(13)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名词活用作动词)封邑(14)豪杰蜂.起(名词作状语)像蜂一样(15)奋其私智而不师.古(名词活用作动词)效法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欲以力征经营..天下古义:治理。
高中语文 专题五 课时跟踪检测(十一)项羽本纪(含解析)苏教选修《史记》选读苏教

高中语文专题五课时跟踪检测(十一)项羽本纪(含解析)苏教选修《史记》选读苏教项羽本纪(时间:40分钟 总分值:56分)一、根底知识(25分,选择题每题3分)1.以下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 .又不肯竟.学 竟:完成 B .毋妄.言 妄:狂妄 C .梁以此奇.籍 奇:这里是“认为……出奇〞之意 D .皆已惮.籍矣 惮:敬畏 解析:选B B 项,妄:胡乱。
2.以下句子中含通假字的一项为哪一项( )A .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B .于是项王乃悲歌忼慨。
C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D .所当者破,所击者服。
解析:选 A A 项中“伏〞同“服〞,其他均无通假字,但值得注意的是“忼〞“被〞“当〞,均不是通假字,因为它们本身的意思能满足句子的表意要求。
3.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A.⎩⎪⎨⎪⎧ 封于.项与籍避仇于.吴中 B.⎩⎪⎨⎪⎧ 以是知其.能绝其.甬道 C.⎩⎪⎨⎪⎧ 梁以.此奇籍无不一以.当十 D.⎩⎪⎨⎪⎧ 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是何楚人之.多解析:选C A 项,均为介词,在;B 项,均为代词,他们的;C 项,介词,因为/介词,用,拿;D 项,均为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4.以下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A .①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②项王乃复引兵而东.B .①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②亦足王.也 C .①于是已破秦军.②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 D .①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②及其死,鲁最后下.解析:选C A 项,①名词作状语,向东;②名词用作动词,东行。
B 项,①使动用法,使……称王;②名词用作动词,称王。
C 项,均为一般用法,军队。
D 项,①名词,下面;②名词用作动词,(被)占领。
5.以下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项羽的祖父是楚将项燕,他是被秦将王翦杀死的。
B.项羽学书学剑都不成,项梁后教项羽兵法,项羽很快乐,终于学完了兵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羽本纪》一、一词多义(实词)扛:1、(gang)双手举籍长八尺有余,力能扛鼎。
——《项羽本纪》2、(kang,第二声)用肩膀承担物体。
扛枪期:1、动词,约定期山东为三处——《项羽本纪》2、预定的时间,一定的时间期限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史记•陈涉世家》3、(ji)周(年、月)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
——《尚书•尧典》4、(ji)期服,旧时为亲属服丧一年、外无期功强近之亲——《李密•陈情表》穷:1、尽,穷尽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鹊楼》2、阻塞不通,走投无路君子亦有穷乎《史记•孔子世家》3、困,处境艰难穷来从我《史记•项羽本纪》4、追究到底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属:1、连接,引申为跟随项王渡淮,骑者属者百余人耳。
——《项羽本纪》2、托付,交给,特引申为交给官吏治罪。
乃以秦王属吏。
——《史记•高祖本纪》3、嘱托。
属予作文以记之。
——《范仲淹•岳阳楼记》4、类若属皆且为所虏。
——《项羽本纪》5、亲属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6、从属,隶属,归属诸侯皆属焉。
——《项羽本纪》拔:1、抽取,抽除项庄拔剑起舞《史记•项羽本纪》2、攻下,攻克已拔,皆坑之《史记•项羽本纪》3、突出,越出出乎其类,拔乎其卒(出类拔萃)《孟子•公孙丑上》纵 1、发放莫敢纵兵《史记•项羽本纪》2、耸,向上引将身一纵,轻跳入瀑布泉中《西游记》3、连词,即使,纵然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幸:1、宠爱妇女无所幸,财物无所取《史记•项羽本纪》2、幸运,幸福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论语•述而》3、欢喜妒人之能,喜人之失《骂尸虫文》4、希冀,期望无其人而幸有其功《荀子•君道》持:1、一只手从下托扶左手据膝,右手持颐《庄子•渔父》2、控制,挟制持吏长短《史记•酷吏列传》3、掌握悖乱不可持国《吕氏春秋•察今》4、对之,对峙楚汉久相持未决《吏记•高祖本记》当1.抵挡,抵抗楚战士无不以一当十2.对着,朝着木兰当户织3.主持,执掌北邀当国者相见4.往昔,过去的遥想公瑾当年独1.只有,唯独今独臣有船2.独自,单独盖失强援,不能独完3.难道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引1.借口乃引“天亡我”2.率领项王乃复引兵而东3.拉开(弓)将军夜引弓4.延请引赵使者蔺相如5.退回,调转相如引车避匿故1、缘固,原因,所以故姓项氏《项羽本纪》2、事,事情讲中外之事《谭嗣同》3、旧,与新相对新故异备《韩非子》4、老交情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5、衰老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行》6、副词,故意广故数倍欲之,忿圭尉《陈涉世家》如1、骑皆伏曰:“如大王言!”(动词,像,如同)2、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动词,到,往)3、先生如其旨,内狼于囊(动词,按照,遵从)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动词,及,比得上)5、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连词,假如,如果)6、其如土石何(“如……何”固定结构,表处置之意)幸1、宠爱妇女无所幸,财物无所取《史记•项羽本纪》2、幸运,幸福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论语•述而》3、欢喜妒人之能,喜人之失《骂尸虫文》4、希冀,期望无其人而幸有其功《荀子•君道》壁1、营垒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2、驻扎项王军壁垓下3、墙壁家徒四壁顾1、回头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2、不过顾吾念之3、拜访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顾惜,顾念矜1、jin怜惜矜愍愚诚2、夸耀自矜功伐伐1、功劳自矜功伐2、讨伐伐无道,诛暴秦二、一词多义(虚词)若:1、人称代词:你,你的若不趣降汉,汉今虏若《史记•项羽本纪》2、像,如同天涯若比邻《杜少府之任蜀州》3、指示代词:这个,这样若无罪而就死地《孟子•梁惠王上》之项梁怒之(代词)此天之亡我(取消句子独立性)非战之罪也(助词,的)是何楚人之多也(这样)乃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就)平明,汉军乃觉之(才)至城东,乃有二十八骑(表示范围的限定,只、仅仅)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表转折,但、却竟然)乃为其骑曰(于是、就)以以故,事得已(因为)以是知其能(因此)以示士卒必死(用来)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逐之(率领)欲以力征经营天下(凭借)而彼可取而代也(表顺承)无不膝行而前(表修饰)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表转折,但、却)【为】项氏世世为楚将(是)项梁常为主办(作为)动词自为诗曰(创作)我何渡为(语气助词,反问语气)语气助词吾为若德(给)公为我献之(介词,替、给)介词愿为诸君快战(为了)【且】三、通假字1、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繇”通“徭”,徭役2、问一田父:“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称呼3、骑皆伏曰:“伏”通“服”,佩服4、乃持项王头视鲁:“视”通“示”,出示,展示5. 羽岂其苗裔邪?“邪”通“耶”,语气词,吗6、乘埶起陇亩之中:“埶”通“势”,形势四、古今异义1、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古义:学习认字与写字今义:学习书本)2、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古义:指流寓在当地的客民今义:宾朋客人)(古义:指当地的土著丁壮今义:儿子兄弟)3、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古义:身边的下属今义:方位名词)4、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古义:痛快的打一仗今义:快速战斗)5、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古义:山的东边今义:山东省)6、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古义:此处指汉军溃败今义:勇猛无敌)7、江东虽小,地方千里(古义:土地方圆今义:指一片地域)8、吾知公长者(古义:年高有德行的人今义:泛指年纪和辈分都高的人)9、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古义:比喻微小的权势今义:指体量大小)10、欲以力征经营天下(古义:治理今义:管理)11、有美人名虞,常幸从(古义:歌伎,宫妃今义:美貌女子)12、于是项王及悲歌慷慨(古义:在此,这时候今义:承接连词(古义:意气激昂今义:大方,不吝啬)13、鲁父兄乃降(古义:有时单指兄今义:父亲和长兄,泛指家长)14、吾闻汉购我头千金(古:悬赏今义:购买)15、放逐义帝而自立(古义:自己立自己今义:靠自己一个人)16、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古义:才能和勇气今义:才能)17、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古:大江以西今:省会名,江西省18、以故事得已古:先例,旧例今:真实或虚构的有人物有情节的事情19、因置以为上将军古:让……成为,把;为;当做,此意指任命为;今:认为20、秦必尽诛吾父母妻子古:妻子和儿子;今:指丈夫的配偶;爱人。
2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所以:古:1、缘故(名词);2、表原因的虚词;3、用来,靠它来今: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非常:古:意外事故(名词)今:很,大(副词)22、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古:河之北,河之南;今:省会名,即河北省,河南省23、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古:鱼和肉,意为被欺凌的对象;今:鱼的肉24、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古:①当地的事;②土地方圆;③大地的形状是方的(此外取②意)今:①泛指空间的一部分;②民间;③地区25、约为兄弟古:有时单指兄或弟今:①同辈之间;②旧时军队称呼士兵为兄弟五、词类活用1. 毋妄言,族矣(名作动,灭族)2. 梁以此奇籍(意动,以……为奇)3. 皆沉船,破釜甑(形容词作使动词,使……破)4. 项王军壁垓下(名作动,修筑营垒)5. 无不膝行而前(名作状,用膝盖)6.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名作状,在夜里)7. 项王则夜起(名作状,在夜里)8. 直夜溃围南出(名作状,向南)9. 田父绐曰:“左”(名作动,向左走)10.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名作状,向东)11. 无不膝.行而前。
(名作状,用膝盖)12. 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名作动,向西走)13.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使动,使……为王)14. 马童面之(名作动,背向)15. 为其守礼义,为主死节(为动,为……而死)16. 陈涉首难,豪杰蜂起(名作状,像蜂一样)17.六、特殊句式1、判断句项籍者,下相人也。
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为秦王翦所戮者也。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亚父者,范增也此亡秦之续耳2、省略句以(之)赐公汉王为(之)发哀吾闻之(于)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乘势起(于)陇亩之中3、定语后置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
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
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4、被动句吾属今为之虏矣5、宾语前置乃谓其骑曰:“何如?”籍何以生此大王来何操沛公安在6、状语后置与籍避仇于吴中项王军壁(于)垓下乘势起陇亩之中饮于帐中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状语后置)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状语后置)具告以事(状语后置)7、疑问句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何兴之暴也是何楚人之多也8、固定句式孰与君少长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七、难句翻译1.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每当吴中郡有大规模的徭役或大的丧葬事宜时,项梁经常做主办人,并暗中用兵法部署组织宾客和青年,借此来了解他们的才能。
2.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
在巨鹿城下援救赵国的诸侯军队有十多路,没有人敢出兵。
3.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因此楚军攻破秦军以后,项羽召见诸侯将领,他们进入辕门,无不跪在地上用膝盖前行,没有人敢仰视他。
4.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汉军难道把楚国全部占领了?为何有这么多的楚国人呢?5.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
于是项王就跨上战马,身后跟从着八百多名壮士骑兵,在夜里向南冲决重围,急驰逃走。
6.今日固决死,原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今天本来必定会死,我愿意为诸君打一场决定最后胜败的仗,一定要战胜敌人三次,为各位突出重围,斩杀汉将,砍倒敌人军旗,让各位知道这是上天要亡我,不是我用兵打仗的错误。
7.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项王瞪着眼睛向他怒吼。
赤泉侯连人带马都受了惊吓,躲避出好几里。
8.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并且我和江东八千名子弟兵渡江向西,如今没有一人能够归来,纵然江东父兄可怜我而拥我为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9.王翳取其头,馀骑相蹂践争项王,相杀者数十人。
王翳割取了项羽的头,其余的汉军骑士相互厮杀争夺项王的尸身,自相残杀的有几十人。
10.然羽非有尺寸,乘埶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
然而项羽没有什么权势依凭,乘势兴起于田间,经过三年就率领五路诸侯的军队灭亡了秦朝。
11.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
等到项羽离开关中而怀思楚地,放逐义帝而自立为王,又怨恨王侯们背叛自已,这样想成就大事就难了。
12.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