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发展历程.pptppt
合集下载
中国航天的发展史ppt课件

10
11
12
13
15
16
17
18
神舟八号无人飞船,是中国“神舟” 系列飞船的第八艘飞船,于2011 年11月1日5时58分10秒由改进 型“长征二号”F遥八火箭顺利发 射升空。升空后2天,“神八”与 此前发射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 器进行了空间交会对接。组合体运 行12天后,神舟八号飞船脱离天 宫一号并再次与之进行交会对接试 验,这标志着我国已经成功突破了 空间交会对接及组合体运行等一系 列关键技术。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航天员翟志刚、刘 伯明、景海鹏。神七实现了出舱,为后面月球登陆,和建立空间站, 做准备工作。
2011年9月29日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发射成功。它 的发射标志着中国迈入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
2011年11月1日神舟八号无人飞船升空,。升空后2天,“神八” 与此前发射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了空间交会对接。
8
长征三号
长征三号”系列运载火箭是 我国目前承担高轨道发射任 务的运载火箭,目前有“长 征三号”、“长征三号甲”、 “长征三号乙”、“长征三 号丙”等型号。
9
长征四号
“长征四号”系列运载火箭 承担太阳同步轨道和极轨道 的发射任务。目前有“长征 四号甲”、“长征四号乙”、 “长征四号丙”等型号。火箭 神舟飞船系列 将来(奔月·未来空间站)
2
中国航天发展记事
1956年10月8日,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 究院成立
1958年4月,开始兴建我国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场。 1964年7月19日,我国第一枚内载小白鼠的生物火箭在安徽广德发
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神舟九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 升空。
11
12
13
15
16
17
18
神舟八号无人飞船,是中国“神舟” 系列飞船的第八艘飞船,于2011 年11月1日5时58分10秒由改进 型“长征二号”F遥八火箭顺利发 射升空。升空后2天,“神八”与 此前发射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 器进行了空间交会对接。组合体运 行12天后,神舟八号飞船脱离天 宫一号并再次与之进行交会对接试 验,这标志着我国已经成功突破了 空间交会对接及组合体运行等一系 列关键技术。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航天员翟志刚、刘 伯明、景海鹏。神七实现了出舱,为后面月球登陆,和建立空间站, 做准备工作。
2011年9月29日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发射成功。它 的发射标志着中国迈入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
2011年11月1日神舟八号无人飞船升空,。升空后2天,“神八” 与此前发射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了空间交会对接。
8
长征三号
长征三号”系列运载火箭是 我国目前承担高轨道发射任 务的运载火箭,目前有“长 征三号”、“长征三号甲”、 “长征三号乙”、“长征三 号丙”等型号。
9
长征四号
“长征四号”系列运载火箭 承担太阳同步轨道和极轨道 的发射任务。目前有“长征 四号甲”、“长征四号乙”、 “长征四号丙”等型号。火箭 神舟飞船系列 将来(奔月·未来空间站)
2
中国航天发展记事
1956年10月8日,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 究院成立
1958年4月,开始兴建我国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场。 1964年7月19日,我国第一枚内载小白鼠的生物火箭在安徽广德发
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神舟九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 升空。
航天新征程航天发展历程介绍弘扬载人航天精神ppt

中国三十年载人航天发展历程
2003年10月15日:发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我国首飞航天员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飞船在轨飞行14圈,历时21小时23分后安全返 回,实现了“成功发射、精确测控、正常运行、安全返回”的任务目标,标志着我 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005年10月12日:发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
在轨期间,计划实施3-4次出舱活动,并将首次使用梦天实 验舱的货物气闸舱转移物品,航天员的舱外活动范围也更 为广泛,将给他们带来更大的挑战。
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看点
看点二:两个航天员乘组将首度太空“会师”。 神舟十五号、神舟十四号两个乘组6名航天员将 在太空“会师”,“面对面”进行在轨交接, 堪称本次任务的首要看点。在轨交接将是未来 中国空间站运营期间主要的任务交接模式,相 较地面交接更加高效可靠。
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搭乘神舟六号飞船进入太空,于10月17日安全返回,实现了 “成功发射、正常飞行、安全返回、航天员健康出舱”的任务目标,掌握了环境控 制与生命保障、飞行器控制、航天医学保障等载人飞船“多人多天”在轨飞行关键 技术,首次开展了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工程通过实施四次无人飞 行任务,以及神舟五号、神舟六号载人飞行任务,突破和掌握了载人天地往返技术, 使我国成为第三个具有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能力的国家,实现了第一步任务目标。
1999年1Biblioteka 月20日发射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首次飞行,考核了运载 火箭性能和可靠性,验证了飞船关键技术和系统设计的正确性,以及包括发 射、测控通信、着陆回收等地面设施在内的整个系统工作的协调性,标志着 我国载人航天技术实现新的重大突破。
2001年-2002年
发射神舟二号到神舟四号无人试验飞船:2001年1月10日、2002年3月25 日和2002年12月30日,先后发射了神舟二号、神舟三号和神舟四号飞船, 通过系统技术的进一步提高和多项科学实(试)验的在轨完成,为实现载人 飞行打下了坚实基础。
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史PPT课件

一九九0年七月十六日九时四十分,中国新研制
的大推力 运载火箭——长征二号捆绑式运载火
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 射成功,将模拟卫星
送入了预定轨道。这枚火箭是由中国新建 的大
型航天发射设施发射升空的,同时还为巴基斯坦
搭载发射 了一颗小型科. 学试验卫星。
9
.
10
1996年2月15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 3号B火箭发射“国际星7A”失败。中国第一次发射 外国卫星失败。
.
17
.
18
结束
.
19
.
8
一九八八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中国科学院海南探 空火箭发 射场成功地发射了一枚“织女一号” 火箭,至此,中国低纬度 区第一次火箭探空试 验圆满结束。这次为期两周的试验共发射 了四 枚火箭。
一九九0年四月七日,中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三 号”运载 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把美国制 造的亚洲1号通信卫星送 入预定的轨道,首次取 得了为国外用户发射卫星的圆满成功。
.
1
一九五八年四月,开始兴建中国第 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场。
.
2
1958年5月17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共八 大二次会议上 指出:“我们日,周恩来总 理视察酒泉运载火箭发 射基地,观 看中近程火箭发射试验,祝贺发射
成功。
.
4
1966年11月,“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和“东方红一号” 人 造卫星开始研制。 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发射 成功。
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史
一九五六年二月,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国国防航空工业 的意见》。
一九五六年三月,国务院制订《一九五六年至一九六七年科 学技术发展远 景规划纲要(草案)》,其中提出要在十二年内使 中国喷气和火箭技术走 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中国航天科技发展历程讲义(PPT 73张)

载人航天工程:
中国载人航天已经实现航天员出舱活动,进行航 天器交会对接试验;开展具有一定应用规模的短 期有人照料、长期在轨自主飞行的空间实验室的 研制,开展载人航天工程的后续工作。出舱活动 的关键技术包括出舱外航天服、便携式环控生保 系统和载人机动装置的研制。空间交会对接的关 键技术是研制多种测量敏感器和先进的空间对接 机构。载人航天活动要求高可靠性,将按照计划 进度一步一步地走。随着载人航天活动的发展, 不仅要送女航天员上去,还要把一些科学家、哲 学家送上去,也许有一天新闻记者也会被送到太 空。
第一阶段(1956年——1970年)
50年前的10月,第一个导弹火箭研究机 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宣布成立, 这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正式起步。 50年代:做出了发展“两弹一星”的决策。 60年代:做出“八年四弹”的决策:研究 人员用8年时间研制成功了中近程、中程、 中远程、远程液体弹道导弹,并衍生出 “长征一号”、“长征二号”运载火箭。
80年代的成就
1985年,中国正式宣布将“长征”系 列运载火箭投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 1990年4月7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 成功发射美国研制的“亚洲一号”卫星, 截至目前已将27颗国外制造的卫星成功 送入太空,中国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 务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90年代:我国做出载人航天工程的决策。 1990年7月16日,“长征”2号捆绑式火箭首次在西昌发 射成功,其低轨道运载能力达9.2吨,为发射载人航天器 打下了基础。 1992年,中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进行研制,这 项工程后来被定名为“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神 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由“神舟”号载人飞船系统、 “长征”运载火箭系统、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飞船发射场系 统、飞船测控与通信系统、航天员系统、科学研究和技术 试验系统等组成,是中国在20世纪末期至21世纪初期规模 最庞大、技术最复杂的航天工程。随着“神舟”四号发射 成功,“神舟”飞船已成功进行了4次无人飞行,载人飞 行已为时不远。
中国航天发展史 PPT课件

1992-10-06
1994-02-08 1994-07-03 1996-10-20 1997-05-12 1997-06-10
68
69 70 71 72 73
试验卫星-2卫星
实践-7卫星 最新型返回式卫星 最新型返回式卫星 神舟-6载人飞船 遥感卫星-1卫星
2004-11-18
2005-07-06 2005-08-02 2005-08-29 2005-10-12 2006-04-27
航天器展示
表1 中国发射并运行成功的自制航天器一览表
序号
1
航天器名称或类型
东方红-1卫星 实践-1卫星 技术试验卫星 返回式卫星 技术试验卫星 技术试验卫星 返回式卫星 返回式卫星 实践-2、2a、2b卫星
发射时间
1970-04-24
序号
37、38 39
航天器名称或类型
发射时间
祖国航天事业飞黄腾达,永盛不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开始
人类航天鼻祖在中国明代万户火箭飞天
第一个想到利用火箭飞天的人是聪明的中国人——明朝的 万户。14世纪末期,明朝的士大夫万户把47个自制的火箭 绑在椅子上,自己坐在椅子上,双手举着大风筝。设想利 用火箭的推力,飞上天空,然后利用风筝平稳着陆。不幸 火箭爆炸,万户也为此献出了生命。 目前,只有火箭才能把人送上太空。以此为标准,最早 的载人航天应是约600年前的万户飞天。西方学者考证, 万户是“世界上第一个想利用火箭飞行的人。” 万户考虑到上升的工具也考虑到安全下落的降落伞—— 风筝,这都是前所未有的。 为纪念万户,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以这位古代的中国人 命名。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曾将月球表面的一个陨石坑命名为 “万户
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史ppt课件

神舟五号
首次载人飞行,实现了 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
。
神舟六号
首次多人多天飞行,标 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
进入新阶段。
神舟七号
首次太空行走,展示了 中国航天员的太空活动
能力。
航天员选拔与训练
01
02
03
选拔标准
严格选拔具有优秀身体素 质、心理素质和专业技能 的航天员。
训练内容
包括基础理论、航天环境 适应性、航天专业技术、 飞行程序与任务模拟等训 练。
深空探测与星际航行
未来我国将继续加强深空探测和星际航行技术的研究,为 实现载人登月、火星探测等目标奠定基础。
空间科学与应用拓展
随着空间科学和应用的不断拓展,我国将在空间环境利用 、空间资源开发等领域取得更多突破,为人类探索宇宙、 拓展生存空间做出贡献。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意义
共享资源与技术
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可以共享全球航天资源和技术成果,提高我国航天事业的研发水 平和创新能力。
20世纪60年代,为了维护国家安 全和发展需要,我国提出了“两 弹一星”工程,即研制原子弹、
导弹和人造卫星。
科研队伍的组建
为了实施“两弹一星”工程,我国 组建了一支庞大的科研队伍,包括 众多优秀的科学家和工程师。
工程的实施与成果
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我国成功研 制出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并 于1964年、1966年和1970年分别 进行了首次试验或发射。
发展趋势
未来航天技术的发展将更加注重创新、智能化和可持续性,推动航天事业的可 持续发展。同时,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也将更加紧密,共同推动人类探索宇宙 的进程。
06
CATALOGUE
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中国航天发展史演示PPT模板【优质课件】

景海鹏成为中国唯一一个三入太空的人 在经历33天的太空遨游后,于11月18号返回地球
舱内录音首次曝光,景海鹏:爽不爽?陈冬:爽!
根据中国的航天计划,将在2020年前后,建立起自己的空间站 中国的载人登月工程已进入到“嫦娥工程”二期阶段
在此之后,中国2017年还将启动“嫦娥工程”三期行动
中国航天领军人叶培建表示: 中国载人登月工程计划可能在2025年前后实现,
月8日,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 钱学森任院长
这是我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 也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前身
1958年10月20日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正式组建
主要担负火箭、卫星、飞船的测试发射和测量控制任务
是我国组建的 最早、规模最大、技术最为先进 的综合性航天发射中心 同时也是世界大型航天发射场之一
1960年2月 中国迈出了探空火箭技术的第一步
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试验型液体探空火箭 在上海南汇简易发射场首次发射成功,飞行高度8千米
1
迈出了中国探空火箭技术的第一步
8km
1970年4月24日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卫星的主要任务是向太空播放《东方红》乐曲
1984年4月8日 中国第一颗通信卫星升空
4月10日,卫星进入准静止轨道,入轨精度极高 4月17日,卫星通信试验正式开始
5月14日,卫星正式交付使用 中国卫星通信业务由试验阶段进入使用阶段
1999年11月20日 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 飞船准确地按运行轨道在太空飞行14圈,历时21个小时 于11月21日凌晨在预定地区安全着陆
2003年10月15日 我国成功进行了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 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的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 飞船在轨飞行14圈,历时21小时23分后返回地面。
舱内录音首次曝光,景海鹏:爽不爽?陈冬:爽!
根据中国的航天计划,将在2020年前后,建立起自己的空间站 中国的载人登月工程已进入到“嫦娥工程”二期阶段
在此之后,中国2017年还将启动“嫦娥工程”三期行动
中国航天领军人叶培建表示: 中国载人登月工程计划可能在2025年前后实现,
月8日,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 钱学森任院长
这是我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 也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前身
1958年10月20日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正式组建
主要担负火箭、卫星、飞船的测试发射和测量控制任务
是我国组建的 最早、规模最大、技术最为先进 的综合性航天发射中心 同时也是世界大型航天发射场之一
1960年2月 中国迈出了探空火箭技术的第一步
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试验型液体探空火箭 在上海南汇简易发射场首次发射成功,飞行高度8千米
1
迈出了中国探空火箭技术的第一步
8km
1970年4月24日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卫星的主要任务是向太空播放《东方红》乐曲
1984年4月8日 中国第一颗通信卫星升空
4月10日,卫星进入准静止轨道,入轨精度极高 4月17日,卫星通信试验正式开始
5月14日,卫星正式交付使用 中国卫星通信业务由试验阶段进入使用阶段
1999年11月20日 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 飞船准确地按运行轨道在太空飞行14圈,历时21个小时 于11月21日凌晨在预定地区安全着陆
2003年10月15日 我国成功进行了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 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的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 飞船在轨飞行14圈,历时21小时23分后返回地面。
中国航天发展历程[上学期]PPT课件(初中科学)
![中国航天发展历程[上学期]PPT课件(初中科学)](https://img.taocdn.com/s3/m/a1b87c31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06.png)
• 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为执行首次载人航
天飞行任务的航天员杨利伟举行出征仪式,
• 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的“神舟”五
号载人飞船,十五日上午九时整在酒泉卫 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升空。
返航成功
• 10月16日6时23分,
我国第一艘载人宇宙 飞船神舟5号的返回 舱在内蒙古预定地点 安全着陆。
• 1971年3月3日,中国发射了第一颗科学实
验卫星“实践一号”。这颗卫星在预定轨 道上工作了八年。此后又陆续发射了“实 践二号”、“实践三号”、“实践四号” 和“实践五号”,大大推动了中国空间科 学的发展。
1975年11月26日,中国发射了第一颗返回式 遥感卫星,卫星按预定计划于当月29日返回 地面。这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继美国和苏联之 后第三个掌握人造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 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
五号飞船在太空中拍摄的地球景象。
飞热 船烈 神祝 州愿 五我 号国 返首 航艘 成载 功人
!
中国航天发展历程
据史书记载,中 国产生喷气推动 式火箭的年代应 不迟于12世纪, 距今已有800余 年。
火龙出水
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卫星在甘肃酒 泉航天发射基地由“长征一号”火箭发射成功。这 是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 继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第五个自主发 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 1992年9月,中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
划制,这项工程后来被命名为“神舟”号 飞船载人航天工程,为此研制了载人飞船 和可靠性运载火箭,开展了航天医学和空 间生命科学的工程研究,选拔了预备航天 员,研制了一批空间遥感和空间科学实验 装置。
• 1999年11月20日发
射中国“神舟”号 实验飞船的长征运 载火箭是中国目前 推力最大的火箭长 征二号F型火箭 ,其运载能力达8吨 左右。它是在中国 发射成功率达100% 的功劳火箭长征二 号丙的基础上改造 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urse of China’s space development
中国航天发展历程
金宗李制作
-
-
according to historical records,it has been 800 years. 据史料记载,它已有800多年了。
H- uo long chu shui
1970,4,24 The first of artificial satellite: Dong Fang Hong I
实践II号
实践4号
实践I号
实践5 号
-
1975,11,26
Return Type 1 remote sensing satellite(FSW-1)
返回式1遥感 卫星(FSW1)
-
1987, 9, 9
Return Type 1A remote sensing satellite(FSW-1)
返回式1号甲 遥感卫星 (FSW-1)
-
1992, 8,9
Return Type 1B remote sensing satellite(FSW-1)
返回式1号乙 遥感卫星 (FSW-1)
-
188年,
FY-1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
风云1号 气象卫星
1990年
FY-II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
风云2号 气象卫星
-
September 20, 1981, China launched a rocket carrying three satellites.
-
1999-11-20 2- 002-03-25
2001-01-10
2002-12-30 Shen zhou IV
2003-10-15
-
Dong Fang Hong II
-
Dong Fang Hong III
-
March3,1971,China launched the first scientific experimental satellite“one practice.”
1971年3月3日,中国发射了
第一颗科学实验卫 星“实践一号”
China’s first manned space craft Shenzhou-5
-
2005-10-12
Fei Junlong and Nei - Haishen
ShenZhou-6
2008-9-25
ShenZhou-VII
明翟
、志
景刚
海、
鹏刘
-
伯
Ends
-
The DFH-I when fired? 1970, 4, 24
This picture on the satellite's name?
FY-II
Shenzhou 7 astronauts on What? - 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
中国航天发展历程
金宗李制作
-
-
according to historical records,it has been 800 years. 据史料记载,它已有800多年了。
H- uo long chu shui
1970,4,24 The first of artificial satellite: Dong Fang Hong I
实践II号
实践4号
实践I号
实践5 号
-
1975,11,26
Return Type 1 remote sensing satellite(FSW-1)
返回式1遥感 卫星(FSW1)
-
1987, 9, 9
Return Type 1A remote sensing satellite(FSW-1)
返回式1号甲 遥感卫星 (FSW-1)
-
1992, 8,9
Return Type 1B remote sensing satellite(FSW-1)
返回式1号乙 遥感卫星 (FSW-1)
-
188年,
FY-1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
风云1号 气象卫星
1990年
FY-II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
风云2号 气象卫星
-
September 20, 1981, China launched a rocket carrying three satellites.
-
1999-11-20 2- 002-03-25
2001-01-10
2002-12-30 Shen zhou IV
2003-10-15
-
Dong Fang Hong II
-
Dong Fang Hong III
-
March3,1971,China launched the first scientific experimental satellite“one practice.”
1971年3月3日,中国发射了
第一颗科学实验卫 星“实践一号”
China’s first manned space craft Shenzhou-5
-
2005-10-12
Fei Junlong and Nei - Haishen
ShenZhou-6
2008-9-25
ShenZhou-VII
明翟
、志
景刚
海、
鹏刘
-
伯
Ends
-
The DFH-I when fired? 1970, 4, 24
This picture on the satellite's name?
FY-II
Shenzhou 7 astronauts on What? - 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