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备课1 课 2课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下册语文备课教案

三年级下册语文备课教案

三年级下册语文备课教案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三年级下册语文备课教案,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三年级下册语文备课教案1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本课的11个生字,掌握“介、订、纠、迈、寿、攻、吨、矿、妻、岩、临”等11个生字。

2、阅读课文,知道矿矿是怎样查阅资料完成他关于“蓝鲸”的研究的,了解矿矿写的论文的大致内容。

3、从阅读“矿矿的研究”中,使自己生发感慨、感悟,甚至研究与创造的冲动。

过程与方法目标: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各种朗读训练,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增强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从阅读“矿矿的研究”中,使自己生发感慨、感悟,甚至研究与创造的冲动。

策略与方法: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教学准备:教师和学生提前准备黄全愈的。

资料。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首先向孩子介绍黄全愈,而后过渡到他在国外上小学的孩子。

黄全愈,美籍华裔教育的学者。

20_年出版《素质教育在美国》,成为当年国内非文艺类的第一畅销书。

20_年,黄全愈又推出了“新书”《生存教育在美国》和《“高考”在美国》。

其他的请学生介绍。

2、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问同学、等。

2、用生字卡片出示文中的生词,指明读,开火车读。

3、这些词语在小组内解决,解决不了的全班交流。

比如:“纠缠”;另外“迈阿密大学”可以看图片或由教师介绍;(除了要求认的字、词语外,学生还有可能提出“抱怨”等,教师给予及时解决)4、检查读文情况:教师指名学生读课文,听者可以习惯性的进行评价。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只有读正确、读通顺才能更好的理解课文。

三、师生对话、品悟诗情。

1、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2、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进行交流,即文中语言文字的品位与理解。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本文档旨在为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集体备课提供指导。

以下是备课内容的建议和步骤。

一、课程目标第一单元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研究基础的语文知识和技能,包括字的书写、拼音的准确发音、词语的辨认和理解,以及简单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二、课程安排本单元的课程安排如下:第一课:字的书写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教授学生正确书写汉字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示范和练,学生能够掌握一些基本汉字的写法和结构。

第二课:拼音发音本课程旨在教授学生正确地发音,研究音节的组合和拼音的基本规则。

通过听、说、读、写的练,学生能够准确发音并辨认常见的字音。

第三课:词语辨认本课程将教授学生如何辨认和理解常见的词语。

通过阅读和练,学生可以掌握一些基本词语的意思和用法,并能运用在简单的句子中。

第四课:阅读理解本课程将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阅读理解练。

学生将学会通过阅读短文或图片,回答一些基本的问题,培养对文字和图像的理解能力。

第五课:写作练本课程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通过模仿和创作,学生可以逐渐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并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三、教学方法为达到课程目标,建议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系统化教学:按照课程安排,有条理地逐步进行教学,确保学生能够逐步掌握知识和技能。

2. 互动教学:通过互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提高他们的研究积极性。

3. 多样化教学:运用多种教学资源和方法,例如图片、游戏、绘本等,以增加研究的趣味性和多样性。

4. 分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鼓励他们互相研究、交流和合作,提高研究效果。

四、评估方式为了评估学生的研究效果,可以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 课堂观察: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情况,评估他们的研究进度和理解程度。

2. 练作业:布置适当的练作业,通过批改作业,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3. 小组合作评价:鼓励小组合作,通过小组内互评和评价,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研究和互相帮助。

三年级上册语文1课、2课、3课同步练习+第一单元试卷

三年级上册语文1课、2课、3课同步练习+第一单元试卷

1、我们的民族小学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课文里所提到的少数民族吧!dǎi傣族pō景颇族chāng阿昌族áng德昂族学习新生字,并帮它们找个好伙伴。

坪坝戴招蝴蝶孔雀舞铜粗尾要牢牢记住刚学的词语哦!坪坝穿戴打扮欢唱招呼飘扬敬礼蝴蝶好奇孔雀舞游戏招引热闹古老铜钟粗壮凤尾竹洁白摇晃你会用下面的词造句吗?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

造句:有……有……有……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造句:向……向……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深入理解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

大家一起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哪个句子描写窗外十分安静呢?请用“____”把它找出来吧!最有趣的是,跑来了几只猴子。

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同学们读课文。

1、“好奇”是什么意思?2、好 hào( )hǎo( )看拼音写词语。

píng bà chuān dài dǎ bàn huān chàng zhāo hupiāo yáng jìng lǐ hú diã hào qí kǒng quâyóu xì zhāo yǐn râ nào gǔ lǎo tóng zhōngcū zhuàng jiã bái yáo huàng第一课同步练习改错(把错的圈出来,正确的写在横线上)。

小学语文人教三年级上册(统编)第一单元-第2课《花的学校》教案1第1课时

小学语文人教三年级上册(统编)第一单元-第2课《花的学校》教案1第1课时

《花的学校》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本文的2个生字,会写8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2.诵读课文,感悟、积累语言。

3.感受花孩子的活泼、调皮,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美。

3.从文中描绘的情景,感受大自然的花富有的灵性、童真童趣。

教学重难点1.识字与写字,朗读背诵课文。

2.学生对花的学校的了解,对诗句意思的理解。

教学时数:2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导入学生畅谈自己的学校的样子。

师:你们可知道不但我们有学校,连花儿也有学校呢,今天学习第二课《花的学校》,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作者简介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年-1941年),印度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

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飞鸟集》、《眼中沙》、《四个人》、《家庭与世界》、《园丁集》、《新月集》、《最后的诗篇》、《戈拉》、《文明的危机》等。

1861年5月7日,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富有的贵族家庭,13岁即能创作长诗和颂歌体诗集。

1878年赴英国留学,1880年回国专门从事文学活动。

1884至1911年担任梵社秘书,20年代创办国际大学。

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1941年写作控诉英国殖民统治和相信祖国必将获得独立解放的遗言《文明的危机》。

2.自读课文,划出生字词。

润.(rùn)湿罚.(fá)臂.(bì)萧.(xiāo)碰.(pèng)触衣裳.(shang)猜.cāi出原野狂欢急急忙忙2.听课文朗读录音,认真听生字的读音。

3.检查生字学习的情况。

4.学习词语库中的词语。

润湿:潮湿润泽。

原野:宽广平坦的地方。

欢:纵情的欢乐。

急急忙忙:心里着急,行动加快。

三、再读课文:1.同桌合作读文。

2.汇报朗读,点评。

3.全班齐读,熟悉课文。

四、学写生字:1.出示今天要写的8个生字,观察每个字的特征。

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单元备课

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单元备课
习作单元
习作主题
表达训练要素
三上
第五单元
观察
仔细观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三下
第五单元
想象
展开大胆的想象写故事,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
四上
第五单元
写事
写一件事情,把事情写清楚。
四下
第五单元
写景
学习按浏览的顺序写景物。
五上
第联的核心要求:
【阅读与鉴赏】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3.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4.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表达与交流】
写物
搜集资料,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介绍清楚一种事物。
五下
第五单元
写人
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把人物特点写具体。




观察是发现、思考和表达的前提,一切科学的产生和发展都建立在观察的基础上。三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正处于“观察力”发展的关键期,尤其是对事物的特征与变化具有特别的敏锐感,他们热心观察周围事物,初步掌握了一些观察的方法,对于本单元的学习有了较好的铺垫,学习起来应该比较容易接受。本次习作,旨在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学会调动多种感官进行综合观察,观察时注意事物的变化,在此基础上,把自己的观察所得形成一篇有条理的习作。《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的习作要求“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观察力的培养势在必行。对于他们的教学,苍白、空洞的说教会使学习因缺少抓手而不落地。因此以课文为例展开教学,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能够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掌握观察的方法,提升观察能力。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单元备课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单元备课

第一单元(单元备课)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想象生活”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大青树下的小学》《花的学校》和《不懂就要问》3篇课文组成。

目的引导学生学会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和想象童年生活的美妙,热爱学习生活,积极向上。

本次口语交际是以“我的暑假生活”为交际内容。

重点是选择别人感兴趣的内容讲清楚,恰当使用图片和实物。

本次习作以《猜猜他是谁》为题目,重点是抓住人物的显著特征去写。

本次学习园地主要内容是学会积累词句,学习成语,练习感情朗读,创造名字,理解积累古诗《所见》。

重点是积累词句、成语、古诗,会感情朗读。

二、单元重难点(1)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学会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

(2)学习书面表达,体会习作的乐趣。

学会先说后写,抓住人物主要特点写,学习习作的格式。

三、单元课时安排《大青树下的小学》 2课时《花的学校》 2课时《不懂就要问》 1课时口语交际 1课时习作一2课时语文园地 2课时第二单元金秋时节(单元备课)一、教材分析秋天是美丽的季节,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秋天给人带来美的感受,秋天给人以丰收的快乐。

本单元围绕“秋天”为专题组织课文,从多角度描写秋天,有的表达了秋天里自己对家乡、亲人的怀念;有的记叙了孩子在秋天活动的快乐;有的描写了秋天美丽的景色。

本单元《古诗三首》《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三篇课文都是精读课文,《听听,秋的声音》是略读课文。

本组课文作者抓住了秋天的特点,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读懂、读通课文,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

本单元还包含“习作”及“语文园地”,其中“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四个版块。

二、单元教学目标1.认识34个生字;会写39个生字;正确读写“水泥、亮晶晶、图案、排列、规则、迟到、颜料、丰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古诗三首》、《秋天的雨》第2自然段。

默写《山行》。

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三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三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教学过程学习任务一:边读边想小学描写的景象仔细读课文,边读边想,本文描写了这所小学怎样的景象呢?有不懂的问题及时记录下来,与老师和同学们讨论解决。

1.认真阅读第1自然段,想想这所学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请你勾画相关语句与同学交流。

(1)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并相机指导。

(2)交流要点:从“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可知,这所小学的小朋友从不同的地方来上学。

从“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可知,学校里有很多来自不同民族的学生。

从“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

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可知,这所小学是一所美丽而团结的小学。

(3)除了“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和“德昂族”,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还有苗族、藏族、土家族、彝族、白族、维吾尔族等等。

(4)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

“绚丽多彩”是什么意思?你能用其他四字词语替换它吗?“绚丽多彩”意思是各种各样的色彩灿烂美丽。

可以用“五彩斑斓、五彩缤纷、五光十色、万紫千红”等词语来替换它。

2.读2—3段,想想上课时、下课时出现了什么样的场景?(1)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并相机指导。

(2)交流要点:上课时,教室里不同民族的小学生齐读书发出好听的声音。

小动物们被这声音吸引过来安静地听着。

下课时,同学们尽情玩耍、游戏,引来小动物们观看。

(3)“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跑来了两只猴子”这是用了衬托的手法,突出了上课时“安静”的美、和谐的美,同时衬托了同学们读书声音的好听。

3.你想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第4自然段呢?(1)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并相机指导。

(2)交流要点:自豪、开心的语气。

因为“我们”很喜欢这所小学,为自己在这所可爱的小学学习而骄傲。

学习任务二:体会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特别之处联系自己的学校生活,对比体会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特别之处。

提示:可以从“上学路上”“上课时”“下课时”“学生服装”“学校环境”“周围环境”几个方面进行对比,体会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特别之处。

2023年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人教版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二次备课(通用15篇)

2023年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人教版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二次备课(通用15篇)

2023年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二次备课(通用15篇)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二次备课篇一1、理解诗歌内容,通过幻想和想象,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2、学会本课九个生字和新词,认识八个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这首诗。

重点:了解我的小小愿望。

难点:大胆想象,在正文第三段后再补一段。

1、理解诗的内容,了解“我”的小小的愿望。

2、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

1、观看美丽景色的画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教师说:当同学们看到鸟语花香、绿树成荫、蓝天白云这些美丽的景色时,想到了什么?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的作品中,去品味生活。

3、板书课题。

1、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把生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下来。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纠正读音,你认为哪些字的读音应注意,提醒大家注意。

“哇”读“wa”,轻声。

“汲取”中的“汲”读ji4、老师简要介绍。

高洪波:1951年生于内蒙古自治区开鲁县,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

出版有儿童诗集《大象法官》《我喜欢你,狐狸》等。

儿童诗《我像》获全国作家协会第一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5、指名读课文第一至四节。

1、从第一至第四节中选择你喜欢的一节分组学习。

自学提示:(1)我想变成什么?为什么?(2)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小组讨论。

(3)用读或演的形式汇报。

2、交流汇报。

(1)交流第一、二节内容。

(2)学习第三节。

指名读第三节。

启发学生想象:“我把眼睛装在风筝上,飞上高高的蓝天,望啊望——能望到什么?鼓励学生充分说。

解决疑难:为什么说“蓝天是我的课堂”?(3)、学习第四节。

一起读第四节。

让学生谈论蒲公英和柳絮。

启发学生想象:遥远的地方会是哪里?飞到那里干什么?3、学习第五节。

(1)指名读第五节。

分组讨论:“我”要和爸爸妈妈商量什么?(2)交流汇报。

1、配乐,同桌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互相评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从课文的学习中,你感受到了柱柱和妈妈什么样的感情?
](四)总结课文
小柱柱在比较困难的环境里,仍然像我们所有的小朋友一样渴望上学、热爱读书,妈妈也因此而感到肩上的责任,要培养孩子学习知识,健康成长。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学生回答
1、学生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将不认识的字作上记号,在有疑问的地方划上问号。
鼓励学生发挥想像,描述葡萄叶。
4、葡萄叶的梦是什么?它的梦实现了吗?
(1)引导学生找到文中的句子读一读,了解葡萄叶的梦是“果实累累”,它的梦实现了:“这时叶子悄悄地笑了,滴滴露珠是开心的泪。”
(2)我们在赞美葡萄的甜美时,不会忘记葡萄叶为了它所付出的努力。它是怎样为了实现果实累累的梦而努力的呢?
5、学习诗歌的二、三节。
2、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黎明”是什么时候?课文里讲了黎明中发生的什么事情?
黎明:天快要亮或刚亮的时候。
3、引入课文。
黎明的时候,柱柱跟着妈妈也开始了一天的奔波……
(二)初读读通课文
(三)检查自学字词情况
1、在本课中,你找出了哪些生字?
(五)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默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通过第一自然段,你了解了些什么?
2、指名回答。
(柱柱已经六岁了,跟爸爸妈妈来北京两年了,爸爸妈妈在北京打工,柱柱跟妈妈在黎明中去早市卖菜。)
3、课文中的柱柱和妈妈是什么样的人呢?我们下一课时再一起学习这篇课文。
课文写了哪两个人物?讲述了黎明中的一件什么事?
(柱柱和妈妈,在去早市卖菜的路上,妈妈教柱柱念了第一课,妈妈决定送儿子上学。)
引导诵读诗歌:“薄薄的叶片,像……”
(四)引申拓展
1、你喜欢这篇课文中的葡萄叶吗?为什么?它有什么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2、这首诗歌像其他诗歌一样,也很压韵,它的韵脚是什么?
好好读一读,体会这首诗的韵脚——翠、被、美、、醉、肥、泪。
1、学生翻书到第1页,一边看课文一边听老师读课文
3自由读课文。自由选择方法识字。可边读课文边将不认识的字划记出来,借助课后的生字表读准字音。也可以先读课后的生字,读准字音,再读课文。如果课文中除了生字还有不认识的字,可请教同学或老师。
薄薄的 浅绿色的 翡翠 芳香 获取
营养 果实 累累 赞美
教师适时评价,注意鼓励。
这首诗一共有几节?你最喜欢读哪一节,多读几遍,想想读懂了什么。
(四)指导学生写字
(五)理解课文,感悟朗读
1、过渡:葡萄叶在春天里,做了一个甜美的梦,那是一个果实累累的梦。经过了一个夏天的酿造,这个梦在秋季到来的时候变成了令人喜悦的现实。
3、学习课文,通过重点词句读懂课文,了解人物思想感情。
4、体会父母对子女的责任,体会浓浓的母子情。
教学重点、难点
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重点词句,读懂课文,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执教中修正
(一)解题引入。
1、板书课题:黎明
2、你喜欢葡萄叶吗?你喜欢它的什么?(葡萄叶的形美,葡萄叶的梦美,葡萄叶的付出美。)
(1)拿出准备好的葡萄叶片,让同学们观察,说一说葡萄叶片的颜色、形状。
(2)诗歌中是怎样描写葡萄叶片的?找出诗句来读一读。
“薄薄的叶片,像浅绿色的翡翠;软软的叶片,是小蝈蝈的棉被。”
指名读,集体评价,指导读出葡萄叶之美。你能够仿照诗句,用自己的话描述葡萄叶片的美吗?
4、同桌互相听读课文,将课文读准读通。
5、检查生字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3、检查评价,请学生朗读这首诗歌
2、自由书空写一写
3、朗读感受葡萄叶的形美。
找出诗句来读一读。
(1)跟同桌一起研读这两节,想想葡萄叶的奋斗。
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2)葡萄叶是怎样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的?
自由有感情地练读课文。
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培养生的自学能力
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作业布置
背诵这首诗
板书设计
1、葡萄叶的梦
从阳光里
向秋风中果实累累
让 每一
……
教学后记
备课教师
郑翠玲
执教教师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黎明》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现在谁能说一说,柱柱是个什么样的孩子?(懂事的孩子,心疼他*的孩子,热爱学习的孩子,渴望上学的孩子。)
5、他*的心情怎么样呢?
(1)默读课文,把描写妈妈心情的句子画下来,想想妈妈心里想什么。
(2)填一填:
妈妈赞叹一声,心里想:里想:。
妈妈感到喜悦,也感到了责任,心里想:。
“从阳光里寻找糖,向秋风中获取醉。让每一滴雨水,每一声鸟啼,每一道霞光,每一缕花香,都沿着叶脉,变成营养果实的肥。”
你从这两句中感受到了什么?(葡萄叶坚持不懈地努力。葡萄叶不放过任何一个实现梦想的机会。)
再读这一节,体会用词的准确。
(3)多么可敬的叶啊!它“用整个夏天,酿造芳香和甜美。”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一节,表达我们对它的敬佩和祝福。
4、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为理想而努力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会认7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这首诗。
3了解诗歌内容,体会葡萄叶为了理想奋斗的快乐和收获的幸福。培养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的意识。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执教中修正
(一)激趣引入课题
板书设计
2、黎明
柱柱爱妈妈
帮妈妈推车赞叹
看书喜悦
请教责任
(二)抓重点词句,学习课文
(1)在对比中感悟朗读。
“上坡时,柱柱见妈妈太费劲,就腾地跳下车,跑到车后,双手用力推起车来。”
“上坡时,柱柱见妈妈太费劲,就跳下车,帮妈妈推。”
分男女生读这两句,体会画线词语的好处。
这些连续的动作,表现了柱柱很爱自己的妈妈,是个懂事的孩子。同时,这些动词,也能很形象很具体地表现柱柱天真活泼的样子。
备课教师
郑翠玲
执教教师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1、《葡萄叶的梦》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会认7个生字,学习多音字“累”,会写8个字,能参照本课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3、了解诗歌内容,感受葡萄叶的美丽,感受葡萄叶为了梦想而付出努力的可贵精神。体会葡萄叶奋斗的快乐与收获的幸福。
在语境中进一步体会“责任”的意思。
责任:是指分内该做的事。在课文中,妈妈要为柱柱的成长做什么呢?如:送儿子上学学习,教育孩子等等,这些都是他*的责任。
那么,我们现在上学,有哪些责任?(好好学习,做好自己负责的事情,等等。)
6、“柱柱把圆圆的小脸贴在他*的背上……”,他这时会想些什么呢?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母子情
(2)体会人物感情读。
A、妈妈一字一顿地念:“上、学、去。”
B、“噢,上、学、去!”
指名读,集体评议,读出顿号的停顿,体会柱柱的情感。
妈妈是怎样念的,柱柱的态度怎样?(妈妈为了让儿子听清认准,所以一字一顿地念,教得认真,而柱柱很喜欢读书,很渴望上学,所以念的又认真又有感情。)
通过对比朗读,读出人物的语气。
1、板书课题:1、葡萄叶的梦
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葡萄叶是什么样子的?它的梦是什么样的?)
3、《葡萄叶的梦》是一首很美的诗歌。同学们的疑问会在学习这首诗歌时自己解决,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吧
2、听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吗?!
(三)再读课文,把诗歌读流利
将生字回到课文中,读一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学生读生字
2、交流识字方法。指导识记难点字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说一说柱柱在路上都做什么了。
2、汇报交流。
3、画一画相关的词语和句子,体会柱柱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
分角色读课文
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培养上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作业布置
写本课生字有感情的读课文
(4)有了这样的坚持与付出,葡萄叶的梦想终于实现了,丰收的喜悦让它变得更美丽。指名读第三节,读出喜悦和赞美。
6、讨论学习第四节。
猜一猜:为什么“这时叶子悄悄地笑了”?为什么说“滴滴露珠是开心的泪”?
引导学生充分想像当梦想实现后,葡萄叶会对葡萄说些什么。
齐读第四节,读出葡萄叶的幸福。
(六)感情朗读,背诵诗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