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装配工艺

机械装配工艺
机械装配工艺

机械装配工艺

第一节机械装配概述

一部机械产品往往由成千上万个零件组成,装配就是把加工好的零件按一定的顺序和技

术连接到一起,成为一部完整的机械产品,并且可靠地实现产品计的功能.装配处于产品

制造所必需的最后阶段,产品的质量(从产品设计,零件制造到产品装配)最终通过装配得

到保证和检验.因此,装配是决定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研究制订合理的装配工艺,采用有BR>效的保证装配精度的装配方法,对保证很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机械装配的基本概念

任何产品都由若干个零件组成.为保证有效地组织装配,必须将产品分解为若干个能进

行独立装配的装配单元.

零件是组成产品的最小单元,它由整块金属(或其它材料)制成.机械装配中,一般先

将零件装成套件,组件和部件,然后再装至成产品.

套件是在一个基准零件上,装上一个或若干个零件而构成,它是最小的装配单元.套件

中唯一的基准零件是为联接相关零件和确定各零件的相对位置.为套件而进行的装配称套

装.套件的主要因工艺或材料问题,分成零件制造,但在以后的装配中可作为一个零件,不

再分开.如双联齿轮.

组件是在一个基准零件上,装上若干套件及零件而构成.组件中唯一的基准零件用于联

接相关零件和套件,并确定它们的相对位置.为形成组件而进行的装配称组装.组件中可以

没有套件,即由一个基准零件加若干个零件组成,它与套件的区别在于组件在以后的装配中

可拆.如机床主轴箱中的主轴组件.

部件是在一个基准零件上,装上若干组件,套件和零件而构成.部件中唯一的基准零件

用来联接各个组件,套件和零件.并决定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为形成部件而进行的装配称

部装.部件在产品中能完成一定的完整的功用.如机床中的主轴箱.

在一个基准零件上,装上若干部件,组件,套件和零件就成为整个产品.同样一部产品

中只有一个基准零件,作用与上述相同.为形成产品的装配称总装.如卧式车床便是以床身

作基准零件,装上主轴箱,进给箱,溜板箱等部件及其它组件,套件,零件构成.

二,机械装配基本工作内容1,清洗

主要目的是去除零件表面或部件中的油污及机械杂质.

2,连接

装配中的连接方式往往有两类:可拆连接和不可拆连接.可拆连接指在装配后可方便拆

卸而不会导致任何零件的损坏,拆卸后还可方便地重装.如螺纹连接,键连接等.不可拆连

接指装配后一般不再拆卸,若拆卸往往损坏其中的某些零件.如焊接,铆接等.

3,调整

包含平衡,校正,配作等.平衡指对产品中旋转零,部件进行平衡包括静平衡和动平衡,

以防止产品使用中的出现振动.校正指产品中各相关零,部件间找正相互位置,并通过适当

的调整方法,达到装配精度要求.配作指两个零件装配后固定其相互位置的加工,如配钻,

配铰等.亦有为改善两零件表面结合精度的加工,如配刮,配研及配磨等.配作一般需与校

正调整工作结合进行.

4,检验和实验

产品装配完毕,应根据有关技术标准和规定,对产品进行较全面的检验和实验工作,合

格后方准出厂.

装配工作除上述内容外,还有油漆,包装等.

三,机械装配精度

1,装配精度内涵

装配精度指产品装配后几何参数实际达到的精度.一般包含如下内容.

(1)尺寸精度指相关零,部件间的距离精度及配合精度.如某一装配体中有关零件间

的间隙;相配合零件间的过盈量;卧式车床前后面顶尖对床身导轨的等高度等.

(2)位置精度指相关零件的平行度,垂直度,同轴度等,如卧式铣床刀轴与工作台面

的平行度;立式钻床主轴对工作台面的垂直度;车床主轴前后轴承的同轴度等.

(3)相对运动精度指产品中有相对运动的零,部件间在运动方向及速度上的精度.如

滚齿机滚入垂直进给运动和工作台旋转中心的平行度;车床拖板移动相对于主轴轴线的垂直

度;车床进给箱的传动精度等.

(4)接触精度指产品中两配合表面,接触表面和连接表面间达到规定的接触面积大小

和接触点的分布情况.如齿轮啮合,锥体,配合以及导轨之间的接触精度等.

2,影响装配精度的因素

机械产品及其部件均由零件组成.各相关零件的误差的累积将反映于装配精度.因此,

产品的装配精度首先受到零件(特别是关键零件)的加工精度的影响.零件间的配合与接触

质量影响到整个产品的精度,尤其是刚度及抗振性,因此,提高零件间配合面的接触刚度亦

有利于提高产品装配精度.另外,零件在加工和装配中因x,热应力x等所引起的变形对装

配精度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无疑,零件精度是影响产品装配精度的首要因素.而产品装配中装配方法的选用对装配

精度也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在单件小批量生产及装配要求较高时,仅采用提高零件加工精

度的方法往往不经济和不易满足装配要求而通过装配中的选配,调整和修配等手段(合适的

装配方法)来保证装配精度非常重要.

总之,机械产品的装配精度依靠相关零件的加工精度和合理的装配方法共同保证.

第九章机械装配工艺

本章主要介绍以下内容:

1.机械装配基本问题概述

2.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

3.装配尺寸链

4.装配工艺规程的制定课时分配:1,4,共一学时,2, 3,各一学时

重点: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

难点:装配尺寸链

9.1机械装配工艺概述

一,机器装配基本概念

根据规定的技术要求,将零件或部件进行配合和连接,使之成为半成品或成品的过程,称为装配.机器的装配是机器制造过程中最后一个环节,它包括装配,调整,检验和试验等工作.装配过程使零件,套件,组件和部件间获得一定的相互位置关系,所以装配过程也是一种工艺过程.

为保证有效地进行装配工作,通常将机器划分为若干能进行独立装配的装配单元.

1, 零件:是组成机器的最小单元,由整块金属或其它材料制成的. (见教材P246)

2, 套件(合件):是在一个基准零件上,装上一个或若干个零件构成的.是最小的装配单元.

3, 组件:是在一个基准零件上,装上若干套件及零件而构成的.如,主轴组件.

4, 部件:是在一个基准零件上,装上若干组件,套件和零件而构成的.如,车床的主轴箱. 部件的特征:是在机器中能完成一定的,完整的功能.

二,各种生产类型的装配特点: (见教材P233表9.1)

三,装配精度与装配尺寸链

1,装配精度:为了使机器具有正常工作性能,必须保证其装配精度.机器的装配精度通常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见教材P233)

(1) 相互位置精度:指产品中相关零部件之间的距离精度和相互位置精度.如平行度,垂直度和同轴度等

(2) 相对运动精度:指产品中有相对运动的零部件之间在运动方向和相对运动速度上的精度.如传动精度,回转精度等.

(3) 相互配合精度:指配合表面间的配合质量和接触质量.

2,装配尺寸链

(1)装配尺寸链的定义:在机器的装配关系中,由相关零件的尺寸或相互位置关系所组成的一个封闭的尺寸系统,称为装配尺寸链.

(2)装配尺寸链的分类: 1) 直线尺寸链:由长度尺寸组成,且各环尺寸相互平行的装配尺寸链.

2) 角度尺寸链:由角度,平行度,垂直度等组成的装配尺寸链.

3) 平面尺寸链:由成角度关系布置的长度尺寸构成的装配尺寸链.

(3)装配尺寸链的建立方法:

1) 确定装配结构中的封闭环;

2) 确定组成环:

从封闭环的的一端出发,按顺序逐步追踪有关零件的有关尺寸,直至封闭环的另一端为止,而形成一个封闭的尺寸系统,即构成一个装配尺寸链.

(4)装配尺寸链的计算: 主要有两种计算方法:极值法和统计法. 前面介绍的极值法工艺尺寸链基本计算公式,完全适用装配尺寸链的计算.

9.2保证装配精度的四种装配方法

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可归纳权为:互换装配法,选择装配法,修配装配法和调整装配法四大类.(见教材P2 34)

互换装配法(见教材P234)

采用互换法装配时,被装配的每一个零件不需作任何挑选,修配和调整就能达到规定的装配精度要求.用互换法装配,其装配精度主要取决于零件的制造精度.根据零件的互换程度,互换装配法可分为完全互换装配法和不完全互换装配法,现分述如下:

1.完全互换装配法(见教材P234)

(1)定义:在全部产品中,装配时各组成环不需挑选或不需改变其大小或位置,装配后即能达到装配精度要求的装配方法,称为完全互换法.

(2)特点:

优点: 装配质量稳定可靠(装配质量是靠零件的加工精度来保证);装配过程简单,装配效率高(零件不需挑选,不需修磨);易于实现自动装配,便于组织流水作业;产品维修方便.

不足之处:当装配精度要求较高,尤其是在组成环数较多时,组成环的制造公差规定得严,零件制造困难,加工成本高.

(3)应用: 完全互换装配法适用于在成批生产,大量生产中装配那些组成环数较少或组成环数虽多但装配精度要求不高的机器结构.

(4) 完全互换法装配时零件公差的确定:

1) 确定封闭环: 封闭环是产品装配后的精度,其要满足产品的技术要求.封闭环的公差T0由产品的精度确定.

2) 查明全部组成环,画装配尺寸链图:

根据装配尺寸链的建立方法,由封闭环的一端开始查找全部组成环,然后画出装配尺寸链图.

3) 校核各环的基本尺寸:

各环的基本尺寸必须满足下式要求: Ao=∑Ai-∑Ai 即封闭环的基本尺寸等于所有增环的基本尺寸之和减去所有减环的基本尺寸之和.

4) 决定各组成环的公差:

各组成环的公差必须满足下式的要求: To≥∑Ti 即各组成环的公差之和不允许大于封闭环的公差.

各组成环的平均公差Tp可按下式确定:

Tp=To/m 式中:m----为组成环数.

各组成环公差的分配应考虑以下因素:

a) 孔比轴难加工,孔的公差应比轴的公差选择大一些;例如:孔,轴配合H7/h6.

b) 尺寸大的零件比尺寸小的零件难加工,大尺寸零件的公差取大一些;

c) 组成环是标准件尺寸时,其公差值是确定值,可在相关标准中查询.

5) 决定各组成环的极限偏差:

a) 先选定一组成环作为协调环:协调环一般选择易于加工和测量零件尺寸;

b) 包容尺寸(如孔)按基孔制确定其极限偏差:即下偏差为0;

c) 被包容尺寸(如轴)按基轴制确定其极限偏差:即上偏差为0.

6) 协调环的极限偏差的确定:

根据中间偏差的计算公式:

△0=∑△i-∑△j

式中:△0---为封闭环的中间偏差,△0=(ES0+EI0)/2;

∑△i,∑△j---分别为所有增环的中间偏差之和,所有减环的中间偏差之和.

求出协调环的中间偏差,再由协调环的公差求出上下偏差为:

ES=△+T/2 EI=△-T/2

应用举例:如下图所示齿轮部件的装配,轴是固定不动的,齿轮在上面旋转,要求齿轮与挡圈的轴向间隙为0.1~0.35.已知:A1=30mm,A2=5mm,A3=43mm,A4=30-0.05 mm(标准件),A5=5mm.现采用完全互换法装配,试确定各组成环的公差和极限偏差. 解:

(1)确定封闭环: 图中尺寸A0是装配以后间接保证的尺寸,也是装配精度要求,所以A0是封闭环.

(2)由份量环查找各组成环,画装配尺寸链图:

(3)校核各环的基本尺寸:

A0= A3-(A1+ A2+A4+ A5) =43-(30+5+3+5) =0 可知各组成环的尺寸准确无误.

(4)确定各组成环的公差:

先计算各组成环的平均公差Tp: Tp=T0/m 因:A0=3+0.35+0.10 mm,所以:T0=0.25mm.

m=5 ,即组成环数.

故: Tp=T0/m=0.25/5=0.05mm 而A4是标准件,其公差值为确定值,其值为T4=0.05mm. 根据加工的难易程度选择公差为T1=0.06mm,T2=0.04mm,T3=0.07mm,T5=0.03mm

(5)确定各组成环的极限偏差: 因A5是垫片,易于加工和测量,故选A5为协调环. A1,A2为外尺寸,按基轴制确定极限偏差: A1=30 0-0.06 A2=5 0-0.04 A3为内尺寸,按基孔制确定极限偏差: A3=4 3+0.07

(6)协调环的极限偏差的确定:

封闭环的中间偏差为:

△0=(0.35+0.1)/2=0.225

各组成环的中间偏差为:

△1=(0-0.06)/2=-0.03

△2=(0-0.04)/2=-0.02

△3=(0.07+0)/2=0.035

△4=(0-0.05)/2=--0.025

由: △0=△3-(△1+△2+△4+△5) 得:

△5=△3-(△1+△2+△4+△0)=0.035-(--0.03-0.02--0.025+0.225)=--0.115

协调环A4的极限偏差为:

ES=△5+T5/2=--0.115+0.03/2=-0.10 EI=△5- T5/2=-0.115-0.03/2=-0.13

所以有: A5=5-0.10-0.13

2.统计互换装配法(不完全互换装配法)(见教材P236) 用完全互换法装配,装配过程虽然简单,但它是根据增环,减环同时出现极值情况来建立封闭环与组成环之间的尺寸关系的,由于组成环分得的制造公差过小常使零件加工产生困难.完全互换法以提高零件加工精度为代价来换取完全互换装配有时是不经济的. 统计互换装配法又称不完全互换装配法,其实质是将组成环的制造公差适当放大,使零件容易加工,但这会使极少数产品的装配精度超出规定要求,但这种事件是小概率事件,很少发生.尤其是组成环数目较少,产品批量大量,从总的经济效果分析,仍然是经济可行的.

统计互换装配方法的优点是:扩大了组成环的制造公差,零件制造成本低;装配过程简单,生产效率高.不足之处是:装配后有极少数产品达不到规定的装配精度要求,须采取另外的返修措施.大数互换装配方法适用于在大批大量生产中装配那些装配精度要求较高且组成环数又多的机器结构.

二,选择装配法(见教材P238)

1, 选择装配法定义:是将装配尺寸链中组成环的公差放大到经济可行的程度,然后选择合适的零件进行装配,以保证装配精度要求的装配方法,称为选择装配法.

适用场合:装配精度要求高,而组成环较少的成批或大批量生产.

2, 选择装配法种类

直接选配法:

(1)定义:在装配时,工人从许多待装配的零件中,直接选择合适的零件进行装配,以保证装配精度要求的选择装配法,称为直接选配法.

(2)特点: 1)装配精度较高; 2)装配时凭经验和判断性测量来选择零件,装配时间不易准确控制; 3)装配精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人的技术水平.

分组选配法:

(1)定义:将各组成环的公差相对完全互换法所求数值放大数倍,使其能按经济精度加工,再按实际测量尺寸将零件分组,按对应的组分别进行装配,以达到装配精度要求的选

择装配法,称为分组选配法.

(2)应用:在大批大量生产中,装配那些精度要求特别高同时又不便于采用调整装置的部件,若用互换装配法装配,组成环的制造公差过小,加工很困难或很不经济,此时可以采用分组选配法装配.

(3)分组选配法的一般要求:(见教材P238)

1)采用分组法装配最好能使两相配件的尺寸分布曲线具有完全相同的对称分布曲线,如果尺寸分布曲线不相同或不对称,则将造成各组相配零件数不等而不能完全配套,造成浪费.

2)采用分组法装配时,零件的分组数不宜太多,否则会因零件测量,分类,保管,运输工作量的增大而使生产组织工作变得相当复杂.

(4)分组法装配的特点:主要优点是:零件的制造精度不高,但却可获得很高的装配精度;组内零件可以互换,装配效率高.不足之处是:增加了零件测量,分组,存贮,运输的工作量.分组装配法适用于在大批大量生产中装配那些组成环数少而装配精度又要求特别高的机器结构.

三,修配装配法(见教材P240)

1,定义:是将装配尺寸链中各组成环按经济加工精度制造,装配时,通过改变尺寸链中某一预先确定的组成环尺寸的方法来保证装配精度的装配法,称为修配装配法.

采用修配法装配时,各组成环均按该生产条件下经济可行的精度等级加工,装配时封闭环所积累的误差,势必会超出规定的装配精度要求;为了达到规定的装配精度,装配时须修配装配尺寸链中某一组成环的

尺寸(此组成环称为修配环).为减少修配工作量,应选择那些便于进行修配的组成环做修配环.在采用修配法装配时,要求修配环必须留有足够但又不是太大的修配量.

2,修配装配法的特点:主要优点是:组成环均可以加工经济精度制造,但却可获得很高的装配精度.不足之处是:增加了修配工作量,生产效率低;对装配工人的技术水平要求高.

3,应用: 修配装配法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中装配那些组成环数较多而装配精度又要求较高的机器结构.

四,调整装配法(见教材P242)

1,定义:装配时用改变调整件在机器结构中的相对位置或选用合适的调整件来达到装配精度的装配方法,称为调整装配法.

调整装配法与修配装配法的原理基本相同.在以装配精度要求为封闭环建立的装配尺寸链中,除调整环外各组成环均以加工经济精度制造,由于扩大组成环制造公差累积造成的封闭环过大的误差,通过调节调整件(或称补偿件)相对位置的方法消除,最后达到装配精度要求.

调节调整件相对位置的方法有可动调整法,固定调整法和误差抵消调整法等三种.

2,调整装配法的特点:主要优点是:组成环均可以加工经济精度制造,但却可获得较高的装配精度;装配效率比修配装配法高.不足之之处是要另外增加一套调整装置.

3,应用:可动调整法和误差抵消调整法适用于在小批生产中应用,固定调整法则主要适用于大批量生产.

9.3机械装配工艺规程设计机械装配工艺规程设计

一, 制定装配工艺过程的基本原则:

1, 保证产品的装配质量,以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

2, 合理安排装配顺序和工序,尽量减少钳工手工劳动量,缩短装配周期,提高装配效率;

3, 尽量减少装配占地面积;

4, 尽量减少装配工作的成本.

二, 制订装配工艺规程的步骤:(见教材P245-247)

1, 研究产品的装配图及验收技术条件:

(1) 审核产品图样的完整性,正确性;

(2) 分析产品的结构工艺性;

(3) 审核产品装配的技术要求和验收标准;

(4) 分析和计算产品装配尺寸链.

2, 确定装配方法与组织形式:

(1) 装配方法的确定:主要取决于产品结构的尺寸大小和重量,以及产品的生产纲领.

(2) 装配组织形式:

1) 固定式装配:全部装配工作在一固定的地点完成.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和体积,重量大的设备的装配.

2) 移动式装配:是将零部件按装配顺序从一个装配地点移动到下一个装配地点,分别完成一部分装配工作,各装配点工作的总和就是整个产品的全部装配工作.适用于大批量生产.

3, 划分装配单元,确定装配顺序:

(1) 将产品划分为套件,组件和部件等装配单元,进行分级装配;

(2) 确定装配单元的基准零件;

(3) 根据基准零件确定装配单元的装配顺序.

4, 划分装配工序:

(1) 划分装配工序,确定工序内容(如清洗,刮削,平衡,过盈连接,螺纹连接,校正,检验,试运转,油漆,包装等);

(2) 确定各工序所需的设备和工具;

(3) 制定各工序装配操作规范:如过盈配合的压入力等;

(4) 制定各工序装配质量要求与检验方法;

(5) 确定各工序的时间定额,平衡各工序的工作节拍.

机械装配工艺标准及方法

机械装配 标准与方法 第一节零部件的清洗 一, 装配前应了解设备的结构,装配技术和工艺要求.对需要装配的零,部件配合尺寸,相关精度,配合面,滑动面应进行复查和清洗处理,并应按照标记及装配顺序进行装配. 二, 清洗设备及装配件表面的防锈油脂,宜采用下列方法: 1,对设备及大,中型部件的局部清洗,宜采用现行国家 标准《溶剂油》,《航空洗涤汽油》,《轻柴油》,乙醇和金属清洗剂进行擦洗和涮洗;金属清洗剂应符合本规范附录十一的规定. 2,对中,小型状较复杂的装配件,可采用相应的清洗液浸泡,浸洗时间随清洗液的性质,温度和装配件的要求确定,宜为2-20min,且宜采用多步清洗法或浸,涮结合清洗;采用加热浸洗时,应控制清洗液温度;被清洗件不得接触容器壁. 3,对形状复杂,污垢粘附严重的装配件宜采用溶剂油,蒸汽,热空气,金属清洗剂和三氯乙烯等清洗液进行喷洗;对精密零件,滚动轴承等不得用喷洗法. 4,当对装配件进行最后清洗时,宜采用超声波装置,并宜采用溶剂油,清洗汽油,轻柴油,金属清洗剂和三氯乙烯等进行超声波清洗. 5,对形状复杂,油垢粘附严重,清洗要求高的装配件,宜采用溶剂油,清洗汽油,轻柴油,金属清洗剂,三氯乙烯和碱液等进行一喷联合清洗. 三, 设备加工表面上的防锈漆,应采用相应的稀释剂或脱漆剂等溶剂进行清洗. 四, 设备零,部件经清洗后,应立即进行干燥处理,并应采取防返锈措施.五, 设备组装时,一般固定结合面组装后,应用0.05mm塞尺检查,入深度应小于0.2mm移动长度应小于检验长度的1/10;重要的固定结合面紧固后,用0.04mm塞尺检查,不得入;特别重要的固定结合面,紧固前后均不得入.六, 带有内腔的设备或部件在封闭前,应仔细检查和清理,其内部不得有任何异物. 七, 对安装后不易拆卸,检查,修理的油箱或水箱,装配前应作渗漏和气密检查. 螺栓,键,定位销的装配 一, 装配螺栓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紧固时,宜采用呆扳手,不得使用打击法和超过螺栓许用应力. 2,螺栓头,螺母与被连接件的接触应紧密,对接触面积和接触间隙有特殊要求的,尚应按技术规定要求进行检验. 3,有预紧力要求的连接应按装配规定的预紧力进行预紧,可选用机械,液

机械零件加工工艺规程方案设计说明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综合训练(三)项目名称:机械零件加工工艺规程方案设计 学生:超强鲁晓帆业鑫世辉 汤龙彪田大江邢永强姬笑歌班级:机自15-4班 学号: 03 05 06 10 15 16 20 22 24 任课教师:宏梅 完成时间: 2018.6.15 工程技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二零一八年二月

综合训练项目三机械零件加工工艺规程方案设计 一、目的 1.使学生具有制定工艺规程的初步能力。能综合运用金属切削原理、金属切削刀具、金属切削机床、机床夹具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合理的制定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包括零件工艺性分析、工艺路线拟定,编制零件加工工艺过程卡片。 2.进一步提高查阅资料,熟练地使用设计手册、参考资料等方面的能力。 3.通过设计的全过程,使学生学会进行工艺设计的程序和方法,培养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二、设计原始条件 1.原始零件图1 2.生产纲领:大批大量生产 三、设计工作容(成果形式) 1.零件图1(比例1:1); 2.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1; 3.设计说明书1份。 四、评价标准 评价表 总成绩:(总分 10%) 指导教师:年月日

摘要 本文是对拔叉零件加工应用及加工的工艺性分析,主要包括对零件图的分析、毛坯的选择、零件的装夹、工艺路线的制订、刀具的选择、切削用量的确定、加工工艺文件的填写。选择正确的加工方法,设计合理的加工工艺过程。此外还对拔叉零件的两道工序的加工设计了专用夹具. 机床夹具的种类很多,其中,使用围最广的通用夹具,规格尺寸多已标准化,并且有专业的工厂进行生产。而广泛用于批量生产,专为某工件加工工序服务的专用夹具,则需要各制造厂根据工件加工工艺自行设计制造。本论文夹具设计的主要容是设计2套夹具。 关键词:加工工艺;加工方法;工艺文件;夹具

机械装配工艺标准

机械结构件装配工艺标准 机械结构装配施工工艺标准 1适用范围 本工艺适用于公司产品机械结构件装配加工的过程,本标准规定了一般机械结构,比如孔轴配合,螺丝、螺栓连接等等装配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机械产品的装配。 2引用标准 (1)JB T5994 机械装配基础装配要求 (2)GB 5226 机床电气设备通用技术条件 (3)GB 6557 挠性转子的机械平衡 (4)GB 6558 挠性转子的平衡评定准则 (5)GB 7932 气动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6)GB 7935 液压元件通用技术条件 (7)GB 9239 刚性转子品质许用不平衡的确定 (8)GB 10089 圆柱蜗杆蜗轮精度 (9)GB 10095 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 (10)GB 10096 齿条精度 (11)GB 11365 锥齿轮和准双曲面齿轮精度 (12)GB 11368 齿轮传动装置清洁度 3 机械装配专业术语 3.1.1 工艺使各种原材料、半成品成为产品的方法和过程。 3.1.2 机械制造工艺各种机械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过程的总称。 3.1.3 典型工艺根据零件的结构和工艺特征进行分类、分组,对同组零件制订的统一加工方法和过程。 3.1.4 产品结构工艺性所设计的产品在能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制造、维修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3.1.5 零件结构工艺性所设计的产品在能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制造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3.1.6 工艺性分析在产品技术设计阶段,工艺人员对产品和零件结构工艺性进行全面审查并提出意见或建议的过程。 3.1.7 工艺性审查在产品工作图设计阶段,工艺人员对产品和零件结构工艺性进行全面审查并提出意见或建议的过程。 3.1.8 可加工性在一定生产条件下,材料加工的难易程度。 3.1.9 生产过程将原材料转变为成品的全过程. 3.1.10 工艺过程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相对位置和性质等,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 3.1.11 工艺文件指导工人操作和用于生产、工艺管理等和各种技术文件。 3.1.12 工艺方案根据产品设计要求、生产类型和企业的生产能力,提出工艺技术准备工作具体任务和措施的指导性文件。

机械加工工艺标准流程过程描述

机械加工工艺流程详解 1.机械加工工艺流程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是规定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工艺文件之一,它是在具体的生产条件下,把较为合理的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按照规定的形式书写成工艺文件,经审批后用来指导生产。机械加工工艺规程一般包括以下内容:工件加工的工艺路线、各工序的具体内容及所用的设备和工艺装备、工件的检验项目及检验方法、切削用量、时间定额等。 1.1 机械加工艺规程的作用 (1)是指导生产的重要技术文件 工艺规程是依据工艺学原理和工艺试验,经过生产验证而确定的,是科学技术和生产经验的结晶。所以,它是获得合格产品的技术保证,是指导企业生产活动的重要文件。正因为这样,在生产中必须遵守工艺规程,否则常常会引起产品质量的严重下降,生产率显著降低,甚至造成废品。但是,工艺规程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工艺人员应总结工人的革新创造,可以根据生产实际情况,及时地汲取国内外的先进工艺技术,对现行工艺不断地进行改进和完善,但必须要有严格的审批手续。 (2)是生产组织和生产准备工作的依据 生产计划的制订,产品投产前原材料和毛坯的供应、工艺装备的设计、制造与采购、机床负荷的调整、作业计划的编排、劳动力的组织、工时定额的制订以及成本的核算等,都是以工艺规程作为基本依据的。 (3)是新建和扩建工厂(车间)的技术依据 在新建和扩建工厂(车间)时,生产所需要的机床和其它设备的种类、数量和规格,车间的面积、机床的布置、生产工人的工种、技术等级及数量、辅助部门的安排等都是以工艺规程为基础,根据生产类型来确定。除此以外,先进的工艺规程也起着推广和交流先进经验的作用,典型工艺规程可指导同类产品的生产。 1.2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的原则 工艺规程制订的原则是优质、高产和低成本,即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争取最好的经济效益。在具体制定时,还应注意下列问题: 1)技术上的先进性在制订工艺规程时,要了解国内外本行业工艺技术的发展,通过必要的工艺试验,尽可能采用先进适用的工艺和工艺装备。 2)经济上的合理性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可能会出现几种能够保证零件技术要求的工艺方案。此时应通过成本核算或相互对比,选择经济上最合理的方案,使产品生产成本最低。

机械设备装配工艺过程及控制要点

机械设备装配工艺过程及控制要点 2009年09月04日星期五19:57 一、装配的概念任何一台机器设备都是有许多零件所组成,将若干合格的零件按规定的技术要求组合成部件,或将若干个零件和部件组合成机器设备,并经过调整、试验等成为合格产品的工艺过程称为装配。例如一辆自行车有几十个零件组成,前轮和后轮就是部件。装配是机器制造中的最后一道工序,因此它是保证机器达到各项技术要求的关键。装配工作的好坏,对产品的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装配的工艺过程 1.装配前的准备工作 (1)研究和熟悉装配图的技术条件,了解产品的结构和零件作用,以及相连接关系。(2)确定装配的方法、程序和所需的工具。 (3)领取和清洗零件 2.装配装配又有组件装配、部件装配和总装配之分,整个装配过程要按次序进行。 (1)组件装配将若干零件安装在一个基础零件上而构成组件。如减速器中一根传动轴,就由轴、齿轮、键等零件装配而成的组件。 (2)部件装配将若干个零件、组件安装在另一个基础零件上而构成部件(独立机构)。如车床的床头箱、进给箱、尾架等。 (3)总装配将若干个零件、组件、部件组合成整台机器的操作过程称为总装配。例如车床就是把几个箱体等部件、组件、零件组合而成。 3.装配工作的要求 (1)装配时,应检查零件与装配有关的形状和尺寸精度是否合格,检查有无变形、损坏等,并应注意零件上各种标记,防止错装。 (2)固定连接的零部件,不允许有间隙。活动的零件,能在正常的间隙下,灵活均匀地按规定方向运动,不应有跳动。 (3)各运动部件(或零件)的接触表面,必须保证有足够的润滑、若有油路,必须畅通。(4)各种管道和密封部位,装配后不得有渗漏现象。 (5)试车前,应检查个部件连接的可靠性和运动的灵活性,各操纵手柄是否灵活和手柄位置是否在合适的位置;试车前,从低速到高速逐步进行。 三、典型组件装配方法 1.螺钉、螺母的装配螺钉、螺母的装配是用螺纹的连接装配,它在机器制造中广泛使用。装拆、更换方便,易于多次装拆等优点。螺钉、螺母装配中的注意事项: (1)螺纹配合应做到用手能自由旋入,过紧会咬坏螺纹,过松则受力后螺纹会断裂。(2)螺母端面应与螺纹轴线垂直,以受力均匀。 (3)装配成组螺钉、螺母时,为保证零件贴合面受力均匀,应按一定要求旋紧,并且不要一次完全旋紧,应按次序分两次或三次旋紧。 (4)对于在变载荷和振动载荷下工作的螺纹连接,必须采用防松保险装置。 2.滚动轴承的装配滚动轴承的装配多数为较小的过盈配合,装配时常用手锤或压力机压装。轴承装配到轴上时,应通过垫套施力于内圈端面上;轴承装配到机体孔内时,则应施力于外圈端面上;若同时压到轴上和机体孔中时,则内外圈端面应同时加压。如果没有专用垫套时,也可用手锤、铜棒沿着轴承端面四周对称均匀地敲入,用力不能太大。如果轴承与轴是较大过盈配合时,可将轴承吊放到80~90℃的热油中加热,然后趁热装配。 四、拆卸工作的要求 1.机器拆卸工作,应按其结构的不同,预先考虑操作顺序,以免先后倒置,或贪图省事猛拆猛敲,造成零件的损伤或变形。

机械装配工艺概述

机械装配工艺概述 1机器装配的基本概念 根据规定的技术要求,将零件或部件进行配合和连接,使之成为半成品或成品的过程,称为装配。机器的装配是机器制造过程中最后一个环节,它包括装配、调整、检验和试验等工作。装配过程使零件、套件、组件和部件间获得一定的相互位置关系,所以装配过程也是一种工艺过程。 为保证有效地进行装配工作,通常将机器划分为若干能进行独立装配的装配单元。 a)零件:是组成机器的最小单元,由整块金属或其它材料制成的。 a)套件(合件):是在一个基准零件上,装上一个或若干个零件构成 的。是最小的装配单元。 a)组件:是在一个基准零件上,装上若干套件及零件而构成的。如, 主轴组件。 a)部件:是在一个基准零件上,装上若干组件、套件和零件而构成的。 如,车床的主轴箱。部件的特征:是在机器中能完成一定的、完整 的功能。 2各种生产类型的装配特点: 3装配精度与装配尺寸链 3.1装配精度: 为了使机器具有正常工作性能,必须保证其装配精度。机器的装配精度通常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 (1)相互位置精度:指产品中相关零部件之间的距离精度和相互位置精度。

如平行度、垂直度和同轴度等 (2)相对运动精度:指产品中有相对运动的零部件之间在运动方向和相对运动速度上的精度。如传动精度、回转精度等。 (3)相互配合精度:指配合表面间的配合质量和接触质量。 3.2装配尺寸链 (1)装配尺寸链的定义:在机器的装配关系中,由相关零件的尺寸或相互位置关系所组成的一个封闭的尺寸系统,称为装配尺寸链。 (2)装配尺寸链的分类: 1)直线尺寸链:由长度尺寸组成,且各环尺寸相互平行的装配尺寸链。 2)角度尺寸链:由角度、平行度、垂直度等组成的装配尺寸链。 3)平面尺寸链:由成角度关系布置的长度尺寸构成的装配尺寸链。(3)装配尺寸链的建立方法: 1)确定装配结构中的封闭环; 2)确定组成环: 从封闭环的的一端出发,按顺序逐步追踪有关零件的有关尺寸,直至封闭环的另一端为止,而形成一个封闭的尺寸系统,即构成一个装配尺寸链。 (4)装配尺寸链的计算:主要有两种计算方法:极值法和统计法。前面介绍的极值法工艺尺寸链基本计算公式,完全适用装配尺寸链的计算。4保证装配精度的四种装配方法 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可归纳权为:互换装配法、选择装配法、修配装配法和调整装配法四大类。

机器装配工艺过程设计

第五章机器装配工艺过程设计 本章要点: 装配方法 装配尺寸链 装配工艺规程制定 自动装配 第一节概述 一、机器装配: 机械装配是按规定的精度和技术要求,将构成机器的零件结合成组件、部件和产品的过程。装配是机器制造中的后期工作,是决定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 二、机器装配基本作业: 清洗 连接 校正、调整与配作 平衡 验收、试验 三、机器装配精度: 相互位置精度 相互运动精度 相互配合精度

四、装配组织形式 第二节装配方法与装配尺寸链一、装配方法:

二、装配尺寸链 装配尺寸链的建立 ?确定封闭环:通常装配尺寸链封闭环就是装配精度要求 ?装配尺寸链查找方法:取封闭环两端的零件为起点,沿装配精度要求的位置方向,以装配基准面为联系线索,分别查明装配关系中影响装配精度要求的那些有关零件,直至找到同一基准零件或同一基准表面为止。所有零件上连接两个装配基准面间的 位置尺寸和位置关系,便是装配尺寸链的组成环 ?装配尺寸链组成的最短路线(最少环数)原则 ?组成装配尺寸链时,应使每个有关零件只有一个尺寸列人装配尺寸链。相应地,应将直接连接两个装配基准面间的那个位置尺寸或位置关系标注在零件图上?又称一件一环原则 装配尺寸链的完全互换法 ?采用极值算法计算装配尺寸链 ?封闭环公差的分配 1)当组成环是标准尺寸时(如轴承宽度,挡圈的厚度等),其公差大小和分布位置为确定值 2)某一组成环是不同装配尺寸链公共环时,其公差大小和位置根据对其精度要求最严的那个尺寸链确定 3)在确定各待定组成环公差大小时,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不同的公差分配方法,如等公差法,等精度法或按实际加工可能性分配法等 4)各组成环公差带位置按入体原则标注,但要保留一环作“协调环”,协调环公差带的位置由装配尺寸链确定。协调环通常选易于制造并可用通用量具测量的尺寸

机械装配工艺

机械装配工艺 第一节机械装配概述 一部机械产品往往由成千上万个零件组成,装配就是把加工好的零件按一定的顺序和技 术连接到一起,成为一部完整的机械产品,并且可靠地实现产品计的功能.装配处于产品 制造所必需的最后阶段,产品的质量(从产品设计,零件制造到产品装配)最终通过装配得 到保证和检验.因此,装配是决定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研究制订合理的装配工艺,采用有BR>效的保证装配精度的装配方法,对保证很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机械装配的基本概念 任何产品都由若干个零件组成.为保证有效地组织装配,必须将产品分解为若干个能进 行独立装配的装配单元. 零件是组成产品的最小单元,它由整块金属(或其它材料)制成.机械装配中,一般先 将零件装成套件,组件和部件,然后再装至成产品. 套件是在一个基准零件上,装上一个或若干个零件而构成,它是最小的装配单元.套件 中唯一的基准零件是为联接相关零件和确定各零件的相对位置.为套件而进行的装配称套 装.套件的主要因工艺或材料问题,分成零件制造,但在以后的装配中可作为一个零件,不 再分开.如双联齿轮. 组件是在一个基准零件上,装上若干套件及零件而构成.组件中唯一的基准零件用于联 接相关零件和套件,并确定它们的相对位置.为形成组件而进行的装配称组装.组件中可以 没有套件,即由一个基准零件加若干个零件组成,它与套件的区别在于组件在以后的装配中 可拆.如机床主轴箱中的主轴组件. 部件是在一个基准零件上,装上若干组件,套件和零件而构成.部件中唯一的基准零件 用来联接各个组件,套件和零件.并决定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为形成部件而进行的装配称 部装.部件在产品中能完成一定的完整的功用.如机床中的主轴箱. 在一个基准零件上,装上若干部件,组件,套件和零件就成为整个产品.同样一部产品 中只有一个基准零件,作用与上述相同.为形成产品的装配称总装.如卧式车床便是以床身 作基准零件,装上主轴箱,进给箱,溜板箱等部件及其它组件,套件,零件构成. 二,机械装配基本工作内容1,清洗 主要目的是去除零件表面或部件中的油污及机械杂质. 2,连接 装配中的连接方式往往有两类:可拆连接和不可拆连接.可拆连接指在装配后可方便拆 卸而不会导致任何零件的损坏,拆卸后还可方便地重装.如螺纹连接,键连接等.不可拆连 接指装配后一般不再拆卸,若拆卸往往损坏其中的某些零件.如焊接,铆接等. 3,调整 包含平衡,校正,配作等.平衡指对产品中旋转零,部件进行平衡包括静平衡和动平衡, 以防止产品使用中的出现振动.校正指产品中各相关零,部件间找正相互位置,并通过适当 的调整方法,达到装配精度要求.配作指两个零件装配后固定其相互位置的加工,如配钻, 配铰等.亦有为改善两零件表面结合精度的加工,如配刮,配研及配磨等.配作一般需与校 正调整工作结合进行. 4,检验和实验 产品装配完毕,应根据有关技术标准和规定,对产品进行较全面的检验和实验工作,合 格后方准出厂. 装配工作除上述内容外,还有油漆,包装等. 三,机械装配精度 1,装配精度内涵

30个机械零件的加工工艺

30个机械零件的加工工艺 1、齿轮 图9- 17所示为一双联齿轮, 材料为40Cr ,精度为7-6 — 6级,其加工工艺过程见表 9-6。 从表中可见,齿轮加工工艺过程大致要经过如下几个阶段:毛坯热处理、齿坯加工、齿形加 工、齿端加工、齿面热处理、精基准修正及齿形精加工等。 r H 口 齿号 I n r H 口 齿号 I n 模数 2 2 基节偏差 ± 0.016 ± 0.016 齿数 28 42 齿形公差 0.017 0.018 精度等级 7GK 7JL 齿向公差 0.017 0.017 公法线长度 变动量 0.039 0.024 公法线平均长 度 21.36 0 - 0.05 27.6 0 - 0.05 齿圈径向跳 0.050 0.042 跨齿数 4 5 动 齿轮的主要加工面 1.齿轮的主要加工表面有齿面和齿轮基准表面,后者包括带孔齿轮的基准 孔、切齿加工时的安装端面,以及用以找正齿坯位置或测量齿厚时用作测量基准 的齿顶圆柱面。 2 .齿轮的材料和毛坯 常用的齿轮材料有15钢、45钢等碳素结构钢;速度高、受力大、精度高 的 齿轮常用合金结构钢,如 20Cr ,40Cr ,38CrMoAI , 20CrMnTiA 等。 Bee 督 -—*

齿轮的毛坯决定于齿轮的材料、结构形状、尺寸规格、使用条件及生产批量 等因素,常用的有棒料、锻造毛坯、铸钢或铸铁毛坯等。 三.直齿圆柱齿轮的主要技术要求, 1 ?齿轮精度和齿侧间隙 GBI0095《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对齿轮及齿轮副规定了12个精度等级。 其中,1?2级为超精密等级;3—5级为高精度等级;6?8级为中等精度等级;9?12级为低精度等级。用切齿工艺方法加工、机械中普遍应用的等级为7级。按照齿轮各项误差的特性及它们对传动性能的主要影响,齿轮的各项公差和极限偏差 分为三个公差组(表13—4)。根据齿轮使用要求不同,各公差组可以选用不同的精度等级。 齿轮副的侧隙是指齿轮副啮合时,两非工作齿面沿法线方向的距离(即法向侧隙),侧隙用以保证齿轮副的正常工作。加工齿轮时,用齿厚的极限偏差来控制和保证齿轮副侧隙的大小。 2 .齿轮基准表面的精度 齿轮基准表面的尺寸误差和形状位置误差直接影响齿轮与齿轮副的精度。因此GBI0095附录中对齿坯公差作了相应规定。对于精度等级为6?8级的齿轮, 带孔齿轮基准孔的尺寸公差和形状公差为IT6-IT7,用作测量基准的齿顶圆直径 公差为IT8 ;基准面的径向和端面圆跳动公差,在11-22卩m之间(分度圆直径不大于400mm的中小齿轮)。 3 .表面粗糙度 齿轮齿面及齿坯基准面的表面粗糙度,对齿轮的寿命、传动中的噪声有一定 的影响。6?8级精度的齿轮,齿面表面粗糙度Ra值一般为0. 8—3. 2卩m基准孔为0. 8 — 1. 6卩m,基准轴颈为0. 4—1. 6卩m,基准端面为 1 . 6?3. 2 卩m,齿顶圆柱面为3. 2卩m= 三、直齿圆柱齿轮机械加工的主要工艺问题 1 .定位基准 齿轮加工定位基准的选择应符合基准重合的原则,尽可能与装配基准、测量 基准一致,同时在齿轮加工的整个过程中(如滚、剃、珩齿等)应选用同一定位基 准,以保持基准统一。 带孔齿轮或装配式齿轮的齿圈,常使用专用心轴,以齿坯内孔和端面作定位 基准。这种方法定位精度高,生产率也高,适用于成批生产。单件小批生产时, 则常用外圆和端面作定位基准,以省去心轴,但要求外圆对孔的径向圆跳动要小,

卡车装配的工艺流程及工艺规定

1、吊放车架于装配线。吊放车架前要检查车架的完整性、表面光洁型;确认无划漆、无雨雪、无锈蚀、无碰伤后,方可把车架吊上线。将车架反放在装配链的枕木上,这样有利于前桥、后桥、传动轴等零部件的装配。 2、以车架为基准装配前后桥 装配时,把前桥、后桥连接销涂上机油使其油槽向下穿入孔中,对准销上的凹槽与支架上的孔,将楔形锁销由前向后穿入孔中,装上弹簧垫圈、扭矩螺母。 3、装贮气筒于支架上 检查贮气筒油漆质量、不得有漏漆、划漆、凸焊螺母焊缝平整、贮气筒不得有明显缺陷。 4、连接传动轴于后桥减速器上。检查传动轴油漆无划伤,将传动轴凸缘上的孔与后桥减速器凸缘上的孔对准,从传动轴方向穿入螺栓、套上弹簧垫圈、扭紧螺母。 5、翻转底盘 首先把后桥垫木夹在后桥上,将翻转底盘夹具夹在车架前、后端,锁住保险销,操纵设备翻转底盘、翻转后取下夹具及垫木。 6、装配转向机及垂臂。检查转向机装配完整性、转向臂轴螺纹不得有损伤;把转向机放在分装夹具上夹好,取转向臂,按标记套在转向臂轴上并压到底,然后套上垫圈和弹簧垫圈(分装工位)取转向机托架,使其孔位与转向机的孔位对准,然后穿上螺栓并套弹簧垫圈,扭紧;把分装好的转向机总成合件用吊具吊起,使托架孔位和大梁的孔位对准,从里向外或从下向上穿螺栓,套上弹簧垫圈,扭紧。 7、装发动机于支架上。检查发动机风扇不得变形,发电机、起动机及各种传感器、警报开关不得变形、碰伤;接线柱螺钉完整;发动机、变速箱油堵处不得有漏油痕迹,表面无明显碰伤。吊起发动机使后悬置软垫的孔位与后支架的孔位对准,从上向下穿螺栓并套上垫圈和弹簧垫圈,在拧上螺母2-3扣;

操纵电葫芦使发动机前悬置软垫的孔位与前悬置托架的孔位对准,从上向下穿螺栓并套上垫圈和弹簧垫圈,在拧上螺母2-3扣;扭紧后支承、前支承的螺栓螺母。 8、装排气管。取排气制动阀,在两端套上垫密圈,再使其夹在消声器进气管前段与进气管后段之间,并使螺栓孔对齐,传入螺栓,套上垫圈、弹簧垫圈并拧上螺母。 9、加注发动机润滑油 取下发动机加油口端,向发动机内加注润滑油,加完后装上油盖,拔出油尺检查加油量,油面不低于下线(2/4),不高于上线(4/4)。 10、装散热器总成 检查散热器片不得有磕碰处,进出气管应平整;在左右纵梁的规定位置放上散热器固定架下垫块总成对准孔(垫块的中间孔大的一侧向上),把散热器总成落下,使水箱固定架的孔与上垫块总成的孔对准,然后在孔中放入套管再套上上垫块总成,取螺栓从下向上穿入对准的孔中,拧上螺母2-3扣并拧紧,然后穿上开口销,并分开尾部。 11、落驾驶室总成 自检驾驶室外观完整性、油漆无划伤。操纵电葫芦,落下驾驶室,使驾驶室后支架落入后悬置横梁上的内外缓冲块之间,前铰接软垫落入驾驶室铰接支架的凸缘面中,取驾驶室铰接软垫盖总成分别盖在左右铰接软垫上,使其上的孔与铰接支架上相应的孔对准,取螺栓套上弹簧垫圈从上向下穿入已对准的孔中2-3扣并拧紧。 12、装车轮。自检车轮气压正常,将车轮套在轮毂,带上螺母2-3扣,用风动气扳机对称交叉扣紧,同时后内、外轮打气咀要错开,也要同刹车毂检查孔错开,避免影响打气和测量蹄片间隙。 13、加注冷却液打开膨胀箱盖、关闭放水开关,向膨胀箱里加注冷却液或水,待冷却液或水液面与溢流管水平为止,扭紧水箱盖。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例子

例1 :试提出小批生产下图所示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从工序到工步)。 [解答]:齿轮加工内容有两端面、内孔、四个小孔、键槽、齿等。为保证A、B面的平行度还需磨削,齿部还需高频淬火。 加工工艺过程 序号工序 安装或工 位 工步走刀 1车第一次安 装 1.粗车端 面A; 2.粗车外 圆; 3.钻孔; 4.粗镗 孔; 5.精镗 孔; 6.精车端 面A; 7.精车外 圆; 8.倒角。 1.两 次; 2.两 次; 4.两次;调头安装 1.粗车端面B; 2.精车端面B; 3.倒角 1.两 次 2钻工位1 工位2 工位3 工位4 钻φ12孔 钻φ12孔 钻φ12孔 钻φ12孔 3插安装一次插键槽若干次4磨平面安装一次磨端面B 5滚齿安装一次1.粗滚;2.精滚。 6齿面高淬火 如上例齿轮,若毛坯为模锻件,试提出小批、成批和大批大量生产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工序到 工步)。 齿轮加工工序安排 工 序号 1234567单车端面A、外圆和钻孔插键槽平面磨滚淬

件小批端面B、外圆、内孔齿火 成批车端面A、内孔车端面 B、 外圆 钻孔插键槽滚 齿 淬 火 大量钻五个孔(多轴 钻床) 拉孔、拉 键槽(拉床) 粗车外圆、 端面(多刀车床) 粗车外圆、 端面(多刀车床) 滚 齿 剃 齿 淬 火 若批量生产时毛坯为锻件,工序1变为两个工序。即,如果在加工端面A和外圆后,就将该工件卸下,换上另一工件,加工其端面A和外圆,一直到一批零件加工完,再调头加工端面B及另一部分外圆,这中间就有了间断,因此就是两个工序。对于大批大量生产,采用拉刀拉孔、多刀车床车外圆(复合工步)等先进工艺,可提高生产率。因此齿轮大量生产和小量生产其工艺有很大差别。 例2:试提出如右图所示小轴的小批、成批和大批大量生 产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并分析每种方案的工艺过程组成。 表1 阶梯轴加工工艺过程(小批生产) 工 序号 工序内容设备 1 车一端面,打中心孔;调头车另一端面,打中心孔车床 2 车大端外圆及倒角;车小端外圆及倒角车床 3 铣键槽;去毛刺。铣床 表2 阶梯轴加工工艺过程(成批生产) 工 序号 工序内容设备1车端面,打中心孔车床 2车另一端面,打中心孔车床 3车大端外圆及倒角车床 4车小端外圆及倒角车床 5铣键槽铣床 6去毛刺钳工台 表3 阶梯轴加工工艺过程(大批大量生产) 工 序号 工序内容设备 1铣端面,打中心孔铣端面打中心孔 机床 2车大端外圆及倒角车床 3车小端外圆及倒角车床 4铣键槽键槽铣床 5去毛刺钳工台 例3:如右图盘状零件,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有如下两种方案,试分析每种方案工艺过程的组成。

机械装配工艺规程是用文件形式规定的装配工艺过程

机械装配工艺规程是用文件形式规定的装配工艺过程。指定装配工艺规程的主要工作是依据产品图样、验收技术条件、年生产纲领和现有生产条件等原始资料,满足优质,高产、低消耗、低劳动强度和无污染等要求,最装配工艺过程进行划分和规定。 广义地讲,产品及其部件的装配图,尺寸链分析图、各种装配工装的设计,应用图、检验方法图及其说明、零件装配时的补充加工技术要求、产品及部件的运转试验规范及所有设备图、以及装配周期图表等,均属于装配工艺规程范围内的文件。狭义上,装配工艺规程文件主要指装配单元系统图、装配工艺系统图,装配工艺过程卡片和装配工序卡片。 □发展中国家的质量观念和错误概念 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已经认识到封闭式经济和缺乏竞争所引发的问题,他们正在采取纠正措施。但是,除市场条件外,还有其他一些同样重要的因素对工业产生影响。这些因素包括:没有成功地使用现代管理工具,以及强调短期而不是长期目标。发展中国家提高质量的最大障碍是制造商缺乏经济效益的意识,质量只被看作一个社会理想的目标,质量给商业利益带来的好处是额外的。这是许多错误概念的结果。 □高质量意味高成本 这是有关质量的认识中最常见的一种。但是,对质量机制和制造工艺的新研究表明,高质量并不意味着高成本。重要的是,我们应懂得在现代化大生产中,质量是如何注入产品的。根据市场需要,质量首先以设计的形式在纸张上确定下来,而后,通过适当的制造工序,转换成实体产品。对更多的资源进行研究和开发(R&D)可以显著地提高质量。同时,改善制造工艺也可以大幅度降低成本。这已被日本和西方国家在工业产品大生产的范围内证实。计算机、消费用电子产品和家用电器的生产是最好的例证。在过去的20年里,这些产品的质量大幅度提高,而成本在一定的时间内有所下降。 强调质量将导致降低生产力 生产部门比较普遍地存在着一种误解,即好的质量应以数量为代价。这是在质量控制还仅处于对最终产品的实物检验阶段时的观点。在那种情况下,越加严格的检验要求只能使产品高比率的拒收。随着质量控制进一步发展,现代质量控制的重点已转移到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的预防方面。这样,从一开始就可以防止生产有缺陷的产品。质量改进通常可以带来较高的生产率,因此,努力提高质量与保证产品数量是相辅相成的。例如,质量保证(QA)的重要活动之一,是在产品生产之前进行设计评审。通过评审可以确定该设计是否能够真正满足用户声明或认定的要求,确定是否可以利用现有的装置和设备很容易地制造出产品来。为了能够使用最经济的制造工艺,必要时,可以对零部件的设计进行改动。另一项重要的质量活动是支架和紧固件的设计,它们是用以保证在一定的公差范围内,精确地制造产品的不同部件。设计适当的支架和紧固件还可以减少工作负荷以及节省装配时间,从而直接提高生产率。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与质量相关的活动可能直接或间接地使生产力得到提高。 □质量受工作文化和劳动力的影响 发展中国家的制造商经常认为其产品的低质量是由于缺乏质量意识和工人们不良的工作态度所致。对此问题的深入研究表明:如果管理者能做到以下几点,工

机械装配工艺规程设计

机械装配工艺规程设计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机械装配工艺规程设计 一、制定装配工艺过程的基本原则 1、保证产品的装配质量,以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 2、合理安排装配顺序和工序,尽量减少钳工手工劳动量,缩短装配周期,提高装配效率; 3、尽量减少装配占地面积; 4、尽量减少装配工作的成本。 二、制订装配工艺规程的步骤 1、研究产品的装配图及验收技术条件: (1)审核产品图样的完整性、正确性; (2)分析产品的结构工艺性; (3)审核产品装配的技术要求和验收标准; (4)分析和计算产品装配尺寸链。 2、确定装配方法与组织形式: (1)装配方法的确定:主要取决于产品结构的尺寸大小和重量,以及产品的生产纲领。

(2)装配组织形式: 1)固定式装配:全部装配工作在一固定的地点完成。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和体积、重量大的设备的装配。 2)移动式装配:是将零部件按装配顺序从一个装配地点移动到下一个装配地点,分别完成一部分装配工作,各装配点工作的总和就是整个产品的全部装配工作。适用于大批量生产。 3、划分装配单元,确定装配顺序: (1)将产品划分为套件、组件和部件等装配单元,进行分级装配;(2)确定装配单元的基准零件; (3)根据基准零件确定装配单元的装配顺序。 4、划分装配工序: (1)划分装配工序,确定工序内容(如清洗、刮削、平衡、过盈连接、螺纹连接、校正、检验、试运转、油漆、包装等); (2)确定各工序所需的设备和工具; (3)制定各工序装配操作规范:如过盈配合的压入力等; (4)制定各工序装配质量要求与检验方法; (5)确定各工序的时间定额,平衡各工序的工作节拍。

机械设备安装工艺标准.

第一章通用设备 1、总则 1.1适用于烧结、焦化、炼铁、炼钢、轧钢等专业的冶金机械设备安装工程。对有特殊要求的冶金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的技术条件应符合设备技术的规定。 1.2设备安装工程必须按设计施工。在施工中,施工人员发现设计有不合理和不符合实际之处,及时提出意见或修改建议,经有关部门研究决定后,按修改后的设计施工。 1.3设备安装工程中的灌浆、装配、焊接、配管等的施工及验收,除本标准外,按国家有关的安装工程工艺标准及设备安装工程验收规范执行。 1.4设备安装工程所用的机械设备,主要材料或用于重要部位的材料,必须符合设计规定和产品标准,并具有出厂合格证。没有出厂合格证或对质量有怀疑时,应进行检验,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 1.5设备安装工程的施工安全技术除应按本标准和公司安全技术规程的规定执行外,并应遵守国务院颁发的《建筑安装工程安全技术规程》,劳动、公安部部门和冶金局颁布的安全技术、劳动保护和防火等的有关规定。 1.6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前对临时建筑、运输道路、水源、电源、蒸汽、压缩空气、照明、安全措施、消防设施、主要材料、主要机具和劳动力等应有充分准备,并作好合理安排,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1.7设备安装工序中有恒温、防震、防尘或防潮等要求时,应在安装地点具备或采取相应措施后,方得进行该工序的施工。 1.8利用建筑结构作为起吊搬运设备和承力点时,必须符合建筑结构允许的负荷量。 1.9设备安装过程中应精心操作,防止损坏设备,并经常检查设备情况,妥善保管和维护。 1.10设备安装施工中应按自检、互检和专业检查相结合的原则,对每道工序进行检验和记录,工程验收时,即以此记录为依据。

机械装配工艺作业指导书.docx

机械装配工艺作业指导书 作业前准备 (1) 作业资料:包括总装配图、部件装配图、零件图、物料BOM表等,直至项目 结束,必须保证图纸的完整性、整洁性、过程信息记录的完整性。 (2)作业场所:零件摆放、部件装配必须在规定作业场所内进行,整机摆放与装 配的场地必须规划清晰,直至整个项目结束,所有作业场所必须保持整齐、规范、有序。 (3)装配物料:作业前,按照装配流程规定的装配物料必须按时到位,如果有部分 非决定性材料没有到位,可以改变作业顺序,然后填写材料催工单交采购部。 (4)装配前应了解设备的结构、装配技术和工艺要求。 1 基本规范 (1)机械装配应严格按照设计部提供的装配图纸及工艺要求进行装配,严禁私自 修改作业内容或以非正常的方式更改零件。 (2)装配的零件必须是质检部验收合格的零件,装配过程中若发现漏检的不合格 零件,应及时上报。 (3)装配环境要求清洁,不得有粉尘或其它污染,零件应存放在干燥、无尘、有 防护垫的场所。 (4)装配过程中零件不得磕碰、切伤,不得损伤零件表面,或使零件明显弯、扭、变形,零件的配合表面不得有损伤。 (5)相对运动的零件,装配时接触面间应加润滑油(脂)。

(6)相配零件的配合尺寸要准确。 (7)装配时,零件、工具应有专门的摆放设施,原则上零件、工具不允许摆放在 机器上或直接放在地上,如果需要的话,应在摆放处铺设防护垫或地毯。 (8)装配时原则上不允许踩踏机械,如果需要踩踏作业,必须在机械上铺设防护 垫或地毯,重要部件及非金属强度较低部位严禁踩踏。 联接方法 (1)螺栓联接 A.螺栓紧固时,不得采用活动扳手,每个螺母下面不得使用 1 个以上相同的垫圈,沉头螺钉拧紧后 , 钉头应埋入机件内 , 不得外露。 B.一般情况下,螺纹连接应有防松弹簧垫圈,对称多个螺栓拧紧方法应采用 对称顺序逐步拧紧,条形连接件应从中间向两方向对称逐步拧紧。 C.螺栓与螺母拧紧后 , 螺栓应露出螺母 1-2 个螺距;螺钉在紧固运动装置或维护时无须拆卸部件的场合,装配前螺丝上应加涂螺纹胶。 D.有规定拧紧力矩要求的紧固件,应采用力矩扳手,按规定拧紧力矩紧固。未 规定拧紧力矩的螺栓,其拧紧力矩可参考《附表》的规定。

机械装配工艺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机械装配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1、装配:按照规定的技术要求,将若干个零件组装成部件或将若干个零件和部件组装成产品的过程,称为装配。 2、零件是组成机械产品的最基本的单元,零件一般装配成合件、组件或部件后在装配到机器上。 3、合件也称为套件,是由若干个零件永久联接而成或联接后再经加工而成。它是最小的装配单元。 4、零件的加工精度是保证装配精度的基础。一般情况下,零件的精度越高,装配出的机械质量,即装配精度也越高。零件加工的精度直接影响相应的装配精度。 5、产品的性能评定与质量标准 产品性能的评定包括:适用性、可靠性、经济性指标。 产品质量的评定技术性文件:质量标准。 6、装配精度的概念: 装配质量:包括装配的几何参数、物理参数 装配精度——装配的几何参数精度,包括:配合精度相互位置精度相对运动精度 7、装配尺寸链:装配过程中,由参加装配零件的相关尺寸或相互位置关系所组成的尺寸链。 8、装配尺寸链的类型 直线尺寸链:尺寸的环均为长度尺寸且互相平行。 角度尺寸链:尺寸的环为角度、平行度、垂直度等。 平面尺寸链:尺寸链为处于同一平面内成角度关系的长度尺寸构成。 空间尺寸链:尺寸链由三维空间的长度尺寸组成。 9、装配尺寸链的计算方法有极值法和概率法。 10、装配的分类:组件装配、部件装配、总装装配 11、装配方法:互换装配法、分组装配法、调整装配法、修配装配法 12、圆柱孔滚动轴承的拆卸方法 (1)机械拆卸法 (2)液压法 (3)压油法 (4)温差法 13、齿侧间隙的检查:压铅丝检验法、百分表检验法 15、常用的装配工艺有:清洗、平衡、刮削、螺纹联接、过盈联接、粘接、铆接、校正等。 16、根据产品的装配要求和生产批量,零件的装配有修配、调整、互换和选配4种配合方法。 17、为保证有效地进行装配工作,通常将机器划分为若干能进行独立装配的装配单元。 18、按照装配过程中装配对象是否移动,分为固定式装配和移动式装配两类。 19、制定装配工艺过程的基本原则 1.保证产品的装配质量,以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 2.合理安排装配顺序和工序,尽量减少钳工手工劳动量,缩短装配周

机械加工工艺流程描述

机械加工工艺流程描述

机械加工工艺流程详解 1.机械加工工艺流程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是规定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工艺文件之一,它是在具体的生产条件下,把较为合理的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按照规定的形式书写成工艺文件,经审批后用来指导生产。机械加工工艺规程一般包括以下内容:工件加工的工艺路线、各工序的具体内容及所用的设备和工艺装备、工件的检验项目及检验方法、切削用量、时间定额等。 1.1 机械加工艺规程的作用 (1)是指导生产的重要技术文件 工艺规程是依据工艺学原理和工艺试验,经过生产验证而确定的,是科学技术和生产经验的结晶。所以,它是获得合格产品的技术保证,是指导企业生产活动的重要文件。正因为这样,在生产中必须遵守工艺规程,否则常常会引起产品质量的严重下降,生产率显著降低,甚至造成废品。但是,工艺规程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工艺人员应总结工人的革新创造,可以根据生产实际情况,及时地汲取国内外的先进工艺技术,对现行

工艺不断地进行改进和完善,但必须要有严格的审批手续。 (2)是生产组织和生产准备工作的依据 生产计划的制订,产品投产前原材料和毛坯的供应、工艺装备的设计、制造与采购、机床负荷的调整、作业计划的编排、劳动力的组织、工时定额的制订以及成本的核算等,都是以工艺规程作为基本依据的。 (3)是新建和扩建工厂(车间)的技术依据 在新建和扩建工厂(车间)时,生产所需要的机床和其它设备的种类、数量和规格,车间的面积、机床的布置、生产工人的工种、技术等级及数量、辅助部门的安排等都是以工艺规程为基础,根据生产类型来确定。除此以外,先进的工艺规程也起着推广和交流先进经验的作用,典型工艺规程可指导同类产品的生产。 1.2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的原则 工艺规程制订的原则是优质、高产和低成本,即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争取最好的经济效益。在具体制定时,还应注意下列问题: 1)技术上的先进性在制订工艺规程时,要了解国内外本行业工艺技术的发展,通过必要的工艺

机械零件加工工艺设计过程的基本知识

机械零件加工工艺过程的基本知识 在制造生产过程中,由于零件的要求和生产条件等不同,其制造工艺方案也不相同。相同的零件采用不同的工艺方案生产时,其生产效率、经济效益也是不相同的。在确保零件质量的前提下,拟定具有良好的综合技术经济效益、合理可行的工艺方案的过程称为零件的工艺过程设计。 一、生产过程和工艺过程 1.生产过程 由设计图纸变为产品,要经过一系列的制造过程。通常将原材料或半成品转变成为产品所经过的全部过程称作生产过程。生产过程通常包括: (1)技术准备过程包括产品投产前的市场调查、预测、新产品鉴定、工艺设计、标准化审查等。 (2) 或工艺过程指直接改变原材料半成品的尺寸、形状、表面的相互位置、表面粗糙度或性能,使之成为成品的过程。例如液态成形、塑变成形、焊接、粉末成形、切削加工、热处理、表面处理、装配等,都属于工艺过程。 将合理的工艺过程编写成用以指导生产的技术文件,这份技术文件称作工艺规程。 (3)辅助生产过程指为了保证基本生产过程的正常进行所必须的辅助生产活

动。 (4)生产服务过程指原材料的组织、运输、保管、储存、供应及产品包装、销售等过程。 2.工艺过程的组成 零件的切削加工工艺过程由许多工序组合而成,每个工序又由工位、工步、走刀和安装组成。 (1)工序指在一台机床上或在同一个工作地点对一个或一组工件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艺过程。划分工序的依据是工作地点是否变化和工作是否连续。 图2-1所示阶梯轴的加工工艺过程见表2-1。

表2一1工序的划分,是由一个人在一台车床上连续完成车两端面、钻两顶尖孔后,便换一个工件加工,重复以上内容,则这部分工艺过程为一个工序。该人又在同一台车床上连续完成粗车各外圆、半精车各外圆、倒角后,便换一个工件加工,重复以上内容,则这部分工艺过程又为一个工序。如果是由一个人在一台车床上连续完成车两端面、钻两顶尖孔、粗车各外圆、半精车各外圆、倒角后再换第二个工件重复这些内容,则这部分工艺过程是一个工序,而不是两个工序。 (2)工步指在一个工序中,当工件的加工表面、切削刀具和切削用量中的转速与进给量均保持不变时所完成的那部分工序。加工表面较多的工序,可分为若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