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规划设计说明案例
某村庄建设规划说明书完整

A县B镇B村村委会C村村庄建设规划说明书2013年3月目录一、规划背景与规划依据 (3)(一)规划背景 (3)(二)规划依据 (3)二、现状概述 (3)(一)现状区位 (3)(二)现状村庄概况 (3)(三)规划区概况 (4)三、规划目标及规划原则 (4)(一)规划目标 (4)(二)规划原则 (5)四、人口与用地规模 (5)五、规划定位 (5)(一)规划关注的重点 (5)(二)规划定位 (5)六、功能结构 (6)七、道路与交通规划 (6)八、景观环境规划 (6)九、公共设施规划 (6)十、竖向工程规划 (7)(一)现状分析 (7)(二)参照规范 (7)(三)道路规划采用的技术标准 (7)(四)规划原则及规划思路 (7)(五)本次道路规划成果的主要技术指标 (7)十一、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7)(一)给水工程规划 (7)(二)排水工程规划 (8)(三)供电工程规划 (9)(四)弱电系统工程规划 (9)十二、建筑风貌引导 (9)(一)建筑户型 (9)(二)建筑风貌引导 (10)(三)户型分布 (10)十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0)一、规划背景与规划依据(一)规划背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完善农村发展机制体制,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其“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5句话20个字的要求,不仅包含了生产力的发展,而且包含了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的综合概念。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它直接关系到新时期农业现代化发展和农村经济持续繁荣,关系到广大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关系到全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全面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大问题。
姜巷村保留村庄规划设计说明

姜巷村保留村庄规划设计说明姜巷位于高新区西南,由原旗南、五四、姜巷3个村合并而成。
姜巷村下辖11个自然村,总计612户,规划仅保留姜巷自然村(142户)。
一、村域土地利用规划根据昆山市城市总体规划,姜巷村苏州绕城高速公路以东区域为第二产业集聚区;312国道南侧、新城南路两侧区域为弹性用地,规划作为居住区和城市发展备用区;村域其他区域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结合农业开发观光农业、生产体验、户外康体等项目,发展第三产业,实现“一三互动”。
村域东部和北部区域存有500kv、220kv、110kv高压线,规划结合道路防护绿带和农用地设置高压走廊。
二、村域规划布局结构规划形成:一个核心、两条防护绿带、多个功能组团的空间布局结构。
一个核心:即在保留点设置的包括公共服务中心、文化展示中心、村口绿化等在内的为整个村域服务的公共服务核心;两条防护绿带:即苏州绕城高速公路总宽约500米的防护绿带,312国道总宽约130米的防护绿带;多个功能组团:包括苏州绕城高速公路东侧的产业功能组团,新城南路两侧的城市生活功能组团以及其他农业生产、休闲体验、户外康体等功能组团。
三、村域道路交通规划312国道改线段从村域中部和西部沿现有312国道支线和界浦河西侧高架穿过;古城路远期改造成快速路,与312国道交叉口处设置互通;新城南路远期按照54米红线控制;村域范围内设置慢行道路,将保留村庄与村域内其他农业生态空间联系起来。
四、保留村庄规划总平面(1)规划在村庄东北预留异地新建区。
(2)现状幼儿园和小学远期搬迁,幼儿就学问题可在312国道南侧商住地块的配建幼儿园解决;小学根据昆山市教育设施规划统一布局。
(3)在原小学位置规划新建文化展示中心,展示书法、青团制作工艺、传统“竹”文化以及姜巷历史传说和历史遗迹(如慈云庵、姜妃等)。
(4)减少村庄面向312国道支线的开口,仅保留一个车行入口;减少村庄面向新城南路的开口,仅保留一个车型入口,其他均为人行入口。
(精选)沈家店村农居点计划设计说明中国淳安千岛湖

淳安县左口乡桥西村村落计划说明书(2010—2020)前言村落计划需要解决的要紧问题是交通、建筑、环境和基础设施。
“关于一样村落,主若是梳理村落道路框架和排水系统,解决好交通及排水问题;统筹考虑茅厕、垃圾箱(房、池)等环境卫生设施,解决好环境卫生问题;统筹考虑水、电、通信、广播电视等其他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效劳设施,提高村落的设施配套水平;充分利用房前屋后、路边村角等闲置土地,增强绿化等环境建设,改善村落环境;在计划中提出衡宇屋顶和立面改造整治方案,统一建筑风格和大体魄调,改善村落景观风貌;同时,计划新区建设与旧村改造相结合,通过慢慢过渡、置换的方式,保障村落建设按计划顺利实施。
”第一章概述1·1 大体概况桥西村地处淳安县中部,距淳安县千岛湖镇千米。
东邻奎星桥,西毗雅山村;南面是千岛湖,北靠王阜乡,是个优美的依山傍水型自然生态村。
淳安县左口乡桥西村由叶琪、上栏坞、下栏坞、下山村、毛岭、龙坑坞、乌石底、鱼坑坞、丰坪九个自然村组成。
本村依山而建,村内有一河流经过。
村落要紧过境道路宽米和米,村落散布相对分散,部份自然村位于山岭之上,各自然村之间相距较远,村落格局都是靠山面水,建筑朝向不是很理想。
村庄共有211户,694人,人口自然增加为0‰,也无外来人口,整体人口增加为0‰。
本村林业资源丰硕,经济作物最主若是山核桃,茶叶、板栗、青枣等。
村落内部要紧存在着大部份住宅建筑质量较差,基础设施不全,环境差,道路网杂乱,狭小,设施掉队,缺少绿化等一系列的问题。
1·2 自然资源和经济进展条件一、自然资源方面桥西村境内地貌以山地为主,兼有农林之利。
在气候、水文方面,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因此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适宜。
村落林业资源丰硕,经济作物有山核桃、茶叶、板栗、青枣等。
二、经济进展条件桥西村经济条件良好,其收入要紧来自农业、种植等传统产业,在经营形式上以农人自主经营为主。
农人要紧依托出售山核桃、茶叶等特色农产品取得收益。
银杏村设计说明范文

银杏村设计说明范文一、设计目标1.保护自然环境:将生态保护作为设计的核心原则,保护银杏树和其他当地生态资源,使其与建筑和景观相互融合,并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发展乡村旅游:借助银杏的美景和独特魅力,吸引游客前来欣赏,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增加村庄的收入和就业机会。
3.传承文化遗产:将设计融入当地的历史和文化,突出银杏村的独特性,帮助居民传承和发扬自己的传统文化。
4.提升居民生活质量:通过设计创造出更美好宜人的居住和生活环境,改善村庄居民的生活质量。
二、设计内容1.区域规划:将银杏村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包括银杏景区、农田、村庄居民区、旅游配套设施区等。
合理规划各个功能区的位置和布局,使其相互便捷连接,方便游客和居民的出行。
2.景观设计:在景区和村庄周边种植更多的银杏树,形成一片绿色的银杏林。
同时,设计小径和游览路线,供游客观赏和体验银杏的美景。
保留自然景观的同时,引入适宜的园林景观,如花坛、小桥流水等,增加景区的观赏价值。
3.建筑设计:在景区内设置服务中心和游客接待中心,提供停车、导览、商店等服务设施,方便游客的出行和购物需求。
在居民区内设计符合当地建筑风格的民居,保留传统村落的特色,同时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
4.农田规划:在银杏村周边的农田中合理规划农作物的种植,如稻谷、蔬菜等,不仅能够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还能为游客提供更多的农田观光体验。
5.生态保护:加强对银杏树的保护和管理,定期检查树木的健康状况,修剪枝叶,防治病虫害,保证树木的生长和繁衍。
同时,加强对地下水和土壤的监控,保证生态环境的稳定。
三、设计效果2.促进当地文化发展:将银杏村的独特文化融入设计中,通过传统手工艺品的展示和文化活动的举办,帮助居民传承当地的传统文化,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3.改善生态环境:加强生态保护工作,保护银杏树和其他生态资源,提高当地生态环境质量,使银杏村成为一个宜居宜游的地方。
4.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提供更好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董家河乡睡仙桥村庄建设规划-设计说明

董家河乡睡仙村村庄建设规划(2006—2020)设计说明一、规划背景3、强化用地的空间——时序配置原则:规划布局要同时考虑土地开发的空间安排和中共中央在十六大《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推动小城镇经济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时序安排,以保持各阶段用地布局的相对完整与集中,以及对发展机会的适应性。
以及提出全面建设小康和谐社会,并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4、方便的原则:村民主要的行为包括生产、生活、休憩、居住等,应在空间布局上给城乡建设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董家河乡的新农村建设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体现方便性、丰富性、实用性等原则。
按照国务院和建设部关于积极发展小城镇的有关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现(三)规划目标代化农业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设施建设,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能力,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民收入,是我国现阶段解决三农在2006到2020年间,依托新农村建设的政策优势,发挥自身潜力,把董家河乡睡仙问题的主要手段。
睡仙桥村急需一个科学、合理的发展建设蓝图予以引导,这是社会主义桥村建设成为一个以高效农业、高附加值乡村企业、经济农作物种植等为基础的农业经济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村民建设自己家园的需要,集约居住,方便公共设施的改进,改善居型中心村;建设成为一个功能结构合理,环境优美,适宜人居的聚居地。
住环境的需要。
(四)规划期限基于上述发展背景和条件,受信阳市规划管理局浉河分局委托,武汉大学设计研究总近期2006—2010年院承担了此次村庄建设规划编制的任务。
远期2011—2020年二、规划总则(一)规划指导思想三、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根据十六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2、《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加快发展速度,提高发展3、《村庄及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质量,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全国村庄规划示范案例富泉村村庄规划

全国村庄规划示范案例富泉村村庄规划富泉村村庄规划示范案例1. 引言富泉村位于中国某省某市,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遗产的村庄。
为了保护和传承村庄的独特魅力,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富泉村进行了全面的村庄规划。
本文将详细介绍富泉村的规划案例,包括规划目标、规划内容和实施效果。
2. 规划目标富泉村的规划目标是实现村庄的可持续发展,保护和传承村庄的历史文化,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具体目标包括:- 保护和修复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提升村庄的文化价值和旅游吸引力;- 改善基础设施,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和便利的交通条件;- 促进农村产业发展,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改善居民生活质量。
3. 规划内容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富泉村进行了全面的规划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历史建筑保护与修复富泉村拥有许多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建筑,规划中对这些建筑进行了保护和修复。
通过修复古老的建筑,保留历史风貌,增加了村庄的文化氛围和吸引力。
3.2 乡村旅游开发富泉村规划了乡村旅游项目,利用村庄的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吸引游客前来观光和休闲。
规划中包括建设旅游接待中心、开发特色民宿和农家乐,举办传统文化活动等。
3.3 基础设施改善为了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富泉村进行了基础设施改善工作。
规划中包括修建道路、改善供水和排水系统、建设学校和医疗设施等。
这些改善措施提高了居民的生活品质和便利性。
3.4 农村产业发展为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富泉村规划了农村产业发展项目。
规划中包括发展特色农产品种植、农业观光和农村电商等。
这些项目带动了农民增收和村庄经济的发展。
3.5 居住环境改善为了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富泉村进行了居住环境改善工作。
规划中包括改善住房条件、提供公共绿地和休闲设施、改善垃圾处理和环境卫生等。
这些改善措施提升了居民的居住体验和生活质量。
4. 实施效果富泉村的规划实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通过保护和修复历史建筑,富泉村的文化价值得到了提升,成为了一个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
黄路村和余家村规划设计说明

文县玉垒乡黄路村味子坪社和余家村张家山社灾后重建规划设计说明一、前言“5.12”四川汶川大地震波及甘肃文县,致使20个乡镇普遍受灾,49.8万多间房屋受损,其中倒塌11.3万间。
95%土木结构的房屋成为无法维修、无法居住的危房,70%以上的房屋倒塌。
受甘肃省建设厅委派,为文县的灾后村庄建设编制规划,我院特派两个工作小组赴文县进行实地踏勘,收集资料,并根据现状情况及收集资料,结合新农村建设出具相应的规划成果,以指导灾后重建,尤其是农宅建设的工作。
二、概述1、规划依据:《镇规划标准》 GB 50188-2007《甘肃省新农村建设规划导则》(试行)《甘肃省村镇规划标准》(试行)DB62/T25-3034-20062、现状条件:玉垒乡位于文县东南部,白水江中游,地处沿江川坝。
东与碧口镇相邻,西接横丹乡,南北均为高山。
味子坪社和张家山社均处于白水江沿岸, 212国道穿境而过,村庄零星分布在国道北侧。
味子坪社现有人口113人,共24户,零星分布在周边各个山坡上。
现有乡村小学一座,共70名学生左右,三个班级;张家山社现有人口110人,共22户,也是零星分布在周边,没有供村民集中使用的公共活动设施。
在本次地震灾害中,味子坪社和张家山社受灾较为严重,除个别建筑物受损较轻外,其余大多数均遭到破坏,无法使用。
该行政村沿国道而建,内部道路均为1-2米宽的宅间巷道土路,无车辆通行的道路。
生活用水为山上流下的泉水经管道接入住户家,排水为无组织排水。
用电由一路10KV高压电经变压后供给,电力充足。
燃气为沼气和液化气相结合使用。
3、存在的主要问题该村的房屋受损较为严重,而且布局零乱分散,如何将现有住户集中整合从而成为一个整体,以达到公共活动设施和市政设施的集中使用是本次规划的重点。
三、规划内容1、基本原则:为灾后村民尽快组织建设,以恢复正常的生活生产提供依据;在现有基础上,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从实际出发,确定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措施;明确当前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注重实效,不劳民伤财,不增加农民负担,最大可能地提高当地农民的生活生产的建设标准,向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方向靠拢;坚持节约用地的原则,保证耕地的数量,以满足农民的生产生活需求。
新农村规划设计说明书

新农村修建性规划设计说明一、项目概况地处豫西浅山丘陵区,位于距洛阳市以西25公里处,东西长57.5公里,南北宽50公里,总面积167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8125公顷,境内交通发达。
焦枝铁路洛宜支线直抵城郊,宜故、郑卢两公路分别沿洛河两岸纵贯东西,南阎公路横跨县境南北,另有数十条乡村公路与全县各地相通。
新农村寺位于城西7.5公里处的洛河南岸,系熊耳山余脉,海拔500米,面积约7.5平方公里,翠柏满山,丛林森然。
此山又名凤凰山,新农村寺原名报忠寺,传说凤凰山为周灵王葬处,因而得名新农村,寺又因山得名新农村寺。
新农村项目用地总面积约660亩,包括90亩前进小区、290亩新农村小区、60亩灵秀小区和196亩龙泊水岸四大块,,其中西部退河堤线50米,占地24亩。
项目用地北侧为洛河和莲花公园,东南侧为新农村寺景区,西侧为陈宅河,南侧为安虎公路,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新农村小区用地整体呈矩形形状,总计290亩,包括北侧预留用地面积约2.31万㎡,即35亩;南边沿安虎公路商住楼用地面积约1.05万㎡,即15亩;一期安置用地面积240亩,即16.34万㎡,计划安置约2100人。
龙泊水岸用地呈L形状,总计196亩,包括沿街商业26亩。
二、新村定位新农村定位为新农村小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项目,依托新农村镇旅游项目新农村寺景区和新农村莲花公园,把新农村打造为新农村镇“最美乡村”的旅游目的地。
三、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3、《河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庄建设规划导则》4、《住宅设计规范》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6、《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7、国家及洛阳地区相关规划、建筑设计规范和法规等四、设计理念(1)“人性化”理念规划设计贯穿空间环境满足人的活动要求、生态环境要有益于人的生理需求、文化环境要达到陶冶人的要求、人文环境要照顾人的交往要求、管理环境要符合人的方便需求等“人性化”理念,创造舒适宜人的住区环境和高性能的商业空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村庄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说明目录第一章规划设计说明........................................- 3 -一、项目背景及村庄概况......................................................... - 3 - (一)项目背景................................................................. ...- 3 -(二)村情简介................................................................. ...............- 3 -(三)新建区选址............................................................- 3 -二、规划设计依据................................................................. .................... - 3 -三、村庄区位与现状分析................................................................... - 4 -(一)区位分析................................................................. ......- 4 -(二)现状分析................................................................. ........- 4 -四、村庄存在问题及发展优势....................................................... - 5 -五、村庄特色分析................................................................. ............. - 6 -(一)区位特色................................................................. .....- 6 -(二)人文特色................................................................. - 6 -(三)建筑特色................................................................. .............- 6 -(四)产业特色...........................................................- 6 -六、村庄建设目标及定位......................................... - 6 -七、规划指导思想及规划原则.............................................................. - 7 -(一)规划指导思想................................................................. ...- 7 -(二)规划设计原则...............................................- 7 -八、老村落提升改造................................................................. ........... - 8 -(一)提升改造原则...............................................................- 8 -(二)提升改造重点容.........................................................- 8 - (三)民居建筑提升改造方案............................ - 8 -(四)公厕、垃圾池、消防水池规划............................................... - 8 -(五)村排水沟渠及设施的改建.................................................. - 8 -十、环境景观规划......................................................... ................ - 9 -十一、植物种植意向......................................................... ......... - 10 -十二、道路交通组织.......................................................... - 10 -(一)老村落道路交通组织.......................................- 10 -(二)新建区道路交通组织....................................................- 10 - 十三、竖向设计......................................................... .............. - 11 -十四、基础设施规划.......................................................... - 11 -(一)给水工程.................................................. - 11 - (二)排水工程......................................................... .......- 12 -(三)供电工程......................................................... ...- 12 -(四)通信及弱电工程..............................................- 12 - (五)环境卫生设施................................................- 12 - 十五、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12 -十六、产业发展规划......................................................... - 12 -十七、建筑设计......................................................... ....... - 13 -十八、综合防灾规划.............................................. - 13 - (一)消防规划........................................................- 13 -(二)抗震规划......................................................... ...- 13 -(三)防洪规划................................................- 13 - 十九、村庄重点建设项目一览表........................................- 14 -第二章、投资概算 (1)第三章、规划设计图件 (17)(六)村容村貌整治..................................- 8 -九、总平面布置规划......................................................... ...... - 9 -设计总说明第一章规划设计说明因该村老村落布置于山坡地上,受地形影响,村中已无适合建房的建设用地.一、项目背景及村庄概况(一)项目背景指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以人为本、改善民生、彰显特色、构建和谐“特色村庄”建设的总体要求,努力改善农村地区居住条件和环境面貌,不断完善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功能,切实提高农村民房抗震防灾能力,彰显地方区域和民族特色,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随着特色村庄示村建设的稳步实施,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提升县人居环境,改善城乡发展面貌,扎实推进“美丽乡村”示村建设,建设幸福家园,结合县实际,村被某某县列为 2014年农村安居工程特色村庄(美丽乡村)示村,建设类型为提升改造和新建型,建设计划为异地新建 25 户,提升改造 23 户。
本规划由此诞生。
(二)村情简介村庄布局紧凑,道路狭窄,很多地方车辆无法通行,居民生活不便。
为更好的改善村民生活条件,根据该村所处位置及村民意见,将新建区建设用地选址于距离村庄 2.5公里处的8888旁,因该位置紧,各项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周边自然环境优美,同时可依托8888在此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农家乐,既改善村民的居住环境,又为村民提供一条致富道路。
二、规划设计依据1、《中华人民国城乡规划法》;2、《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GB 50220-95;3、《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CJJ83-99;4、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修建性详细规划容要求;5、《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50522-2005;6、《建筑设计防火规》 GB50016-2006;7、《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JGJ26-95;8、《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GB50015-2003 ;9、《室外给水设计规》GB50013-2006 ;10、《室外排水设计规》GB50014-2006 ;1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JGJ16—2008;12、《村庄整治技术规》GB50445-2008;16、县美丽乡村工作实施方案;17、镇政府及某某箐村村民的发展思路和建设意见;18、与本规划相关的文件和基础资料。
三、村庄区位与现状分析(一)区位分析8888村位于村委会,地处县城东南面半山坡上,该村距离村委会 3 公里,距离镇政府 6 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