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米莉·勃朗特诗歌叙事艺术

合集下载

析《呼啸山庄》的叙事时间艺术

析《呼啸山庄》的叙事时间艺术

析《呼啸山庄》的叙事时间艺术
《呼啸山庄》是英国作家艾米丽·勃朗特的代表作,也是英国
古典文学的经典之作。

小说以叙事时间艺术为特色,有着独特的表现手法,使整个小说充满着紧张的气氛和激动人心的戏剧性。

小说采用了“时间跳跃”的叙事手法,以及“跳跃式”的时间展示。

在叙事中,作者采用了“跳跃式”的叙事方式,以一种紧张的节
奏来表达情节的发展,从而使读者更加紧张。

这种叙事方式使得作者能够表达出很多深刻的思想,而不必过多地描述细节。

另外,小说也采用了“过渡式”的叙事手法,以一种舒缓的节奏
来表达情节的发展,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故事背景和人物的内心世界。

作者运用这种方式,让读者更好地体会到小说中的各种情感,更好地理解小说中的人物。

总之,《呼啸山庄》运用了多种叙事时间艺术,使小说充满着紧张的气氛和激动人心的戏剧性,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和故事背景。

探讨呼啸山庄的叙事艺术外国文学史

探讨呼啸山庄的叙事艺术外国文学史

探讨《呼啸山庄》的叙事艺术本文旨在探讨《呼啸山庄》的叙事艺术,从叙事视角、叙述结构和叙事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对外国文学史的影响。

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精心编写的5篇《探讨《呼啸山庄》的叙事艺术》,供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探讨《呼啸山庄》的叙事艺术》篇1一、引言《呼啸山庄》是英国作家艾米莉·勃朗特于 1847 年所著的小说,被誉为英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该小说以其独特的叙事艺术和深刻的人物刻画而广受好评。

本文将从叙事视角、叙述结构和叙事手法等方面探讨《呼啸山庄》的叙事艺术,并分析其对外国文学史的影响。

二、叙事视角《呼啸山庄》采用了多重叙事视角的叙述方式。

小说以洛克乌德先生的视角为开端,通过他在呼啸山庄的所见所闻,引出了整个故事。

接着,小说又以丁奈莉的视角,讲述了呼啸山庄过去的故事。

最后,小说以希斯克利夫的角度,呈现了他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这种多重叙事视角的运用,使得小说的情节更加丰富,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同时也增加了读者的阅读乐趣。

三、叙述结构《呼啸山庄》的叙述结构独具匠心。

小说以洛克乌德先生的视角为开端,通过他在呼啸山庄的所见所闻,引出了整个故事。

接着,小说又以丁奈莉的视角,讲述了呼啸山庄过去的故事。

最后,小说以希斯克利夫的角度,呈现了他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这种叙述结构的安排,使得小说的情节更加紧凑,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同时也增加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四、叙事手法《呼啸山庄》的叙事手法独具特色。

小说采用了回忆录式的叙事方式,将过去和现在相互交织,使得小说的情节更加复杂,人物形象更加深刻。

此外,小说还运用了象征手法,通过自然环境的描写,呈现了人物内心的矛盾和情感。

例如,小说中提到的“狂风”、“暴雨”等自然现象,都象征着人物内心的挣扎和冲突。

五、对外国文学史的影响《呼啸山庄》的叙事艺术对外国文学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小说的多重叙事视角、叙述结构和叙事手法的运用,为后来的作家提供了新的创作思路。

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

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

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导语】:《呼啸山庄》外国文学作品简析作者:[英]艾米莉勃朗特类型:小说背景搜索本书成书于1847年,是英国19世纪著名诗人和小说家艾米莉勃朗特(18181848)惟一的一部小说作品。

试分析艾米莉·勃朗特的诗歌艺术

试分析艾米莉·勃朗特的诗歌艺术

试分析艾米莉·勃朗特的诗歌艺术作者:谢庭玉来源:《赢未来》2017年第04期摘要:时至今日,作家艾米莉·勃朗特为人熟知的作品是她的小说《呼啸山庄》,但是正因为这本小说过于精彩,导致她在其他方面的才华被淹没,使人们对她的诗歌方面的艺术没有全面的认识,为了让大家了解她更多的才华艺术,文章就艾米莉·勃朗特在诗歌方面的叙事、绘画、意象艺术三个方面做了分析,并从诗歌的特色方面对其诗歌方面的造诣和独特的风格艺术就行了探讨。

关键词:艾米莉·勃朗特;诗歌特色;诗歌艺术艾米莉·勃朗特一生中最著名的作品是《呼啸山庄》,同时作为她的代表作,这部小说也是人们研究关注的重点,因此对于她的诗歌方面的造诣,人们关注较少,其实不然,她的诗歌作品有着与小说完全不同的思想内涵,人们只是片面的关注艾米莉·勃朗特,让她的诗歌生活在小说《呼啸山庄》的光环之下,我们应当以一个全面的角度欣赏一个作家。

一、艾米莉·勃朗特诗歌的叙事艺术(一)叙事视角的双重移动叙事视角是一部作品审视世界的角度和眼光,从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作者内心的想法,是一种抒发主观情感的方式。

艾米莉·勃朗特就是应用叙事视角来抒写她的诗歌,她将她所看到的、理解的世界,转化为诗歌叙事世界的角度。

例如她在诗歌作品《贡达尔史诗》中应用的是第一人称叙事视角,将艾米莉·勃朗特自身划定为故事的主角,通过主人公在故事中身临其境的感受,增强文学作品的可信度和认知。

(二)审美视点内外的双重交融审美视点的内外交融指内外视点文学。

视点文学主要是实现诗人和美学之间的一种关系,一般内视点文学是诗以及他的抒情问题,代表类型是抒情诗;外视点是非诗文学,代表类型是戏剧和散文。

其中《贡达尔史诗》就是一部典型的外视点文学,作者利用内外视点的转换,实现了她对于诗歌内容的把握,灵活的表现出她笔下三个情人之间的情感和爱情。

[1](三)叙述者与主人公之间的双重统一阅读过艾米莉·勃朗特诗歌中《贡达尔史诗》这首诗的人,不难发现艾米莉·勃朗特经常以叙述者和抒情主人公之间的双重角色出现在作品中,因为整部史诗的内容和情节都非常复杂,需要对情节的构建非常清晰,使文章情节环环相扣,达到叙述者和抒情主人公有相同情感的作用。

埃米莉勃朗特诗文叙述艺术

埃米莉勃朗特诗文叙述艺术

埃米莉勃朗特诗文叙述艺术19世纪初中期,英国很多女性作家在其文学作品中已开始从不同角度表现出对女性问题的注重和思考。

埃米莉勃朗特是最早在其作品中表达女性意识的女性作家之一。

虽然其一生短暂,没有丰富的阅历和漫长的创作生涯。

不过,埃米莉的诗歌创作无论是题材上,还是诗艺上或表现手法上都展示出相当高的水准。

虽然生活在19世纪,但是埃米莉的创作艺术却和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有很多相似之处。

这不但体现在她的诗歌思想和题材上,也表现在她的诗艺上。

其叙事人称、叙事视角、叙事手法和叙事模式等,都有独到之处。

一多人称的叙事手法多人称叙述手法是埃米莉诗歌的一大特色。

在“贡达拉”诗歌中,她通常采用多人称叙述方法,从第一、二、三人称的角度去描述一个对象,以求得对其全面的立体的反映,让读者从不同角度去了解和感知同一对象,以便作出自我判断。

如第152首:“我没有哭泣,我不会哭泣;我们的母亲并不需要眼泪;你也擦干眼泪,何苦呢多年怀着这样无故的悲伤。

……我们凡人的躯体,那又怎么样?倘若她的手永远再也不能梳捋你那些柔软光滑的丝发……她慈祥的面容再也不能关照你,又如何?请你记住,她还没有亡故,杰拉尔德,此刻她正看着我们,……你知道,把我们留在人间她很可能会感到非常难过,这倒不是她再也不能回来回来和我们分担人间痛苦。

”这首诗就是用了多人称叙事手法,叙述了安奇利加和阿米多斯对已故母亲的怀念。

其中,有人物第一、第二和第三人称。

诗中人物就是阿尔佛雷德的女儿安奇利加和阿米多斯。

在贡达拉故事里,阿米多斯是个忧伤的黑孩子,身份不明,也许是个孤儿,安奇利加收养他为兄弟,后来成为她的恋人。

安奇利加的母亲死后,父亲阿尔佛雷德和奥格斯塔结婚。

此后,安奇利加和阿米多斯受尽奥格斯塔的虐待。

这首诗写的就是他们对已故母亲的思念及悲伤之中相互安慰的情景。

诗歌采用多人称的叙事手法,从不同角度反映不同人物对母亲去世的态度。

除了采用多人称叙述手法,在相关个人感情和人生哲理的诗歌里,埃米莉也采用了作者第一人称,以亲历者的身份来直接叙述,参与或见证相关事件或情景,以“我”的眼光来看待或体验相关事件,并叙述事件发生的过程或抒发自我思想感情。

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的叙事时间特色

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的叙事时间特色

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的叙事时间特色《呼啸山庄》是英国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部充满激情、情感复杂的小说。

该小说以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交替的方式进行叙述,时间线也是错综复杂,融合了回忆与现实,给读者带来了独特的叙事体验。

小说的时间跨度相对较长,从主人公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的童年时代开始,一直延续到他们的子女生长成人。

通过这种长时间的叙事,读者可以清晰地看到主人公们在不同年龄阶段的成长和变化,以及经历了怎样的人生起伏。

小说的时间流逝并不是按照线性的顺序进行的,而是以回忆和闪回的方式展示。

在小说中,第一人称叙述者尼尔利将过去的经历与现在的情节相互交织。

在小说开头,尼尔利回忆起自己童年时在呼啸山庄度过的时光,通过回忆来揭示主人公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的故事。

这种非线性叙事方式增加了小说的复杂性,也使得读者在阅读中需要不断地回顾和联想,更深入地理解故事的发展。

小说的叙事时间也借助季节和天气的变化来表现主人公们的情感和内心变化。

呼啸山庄的荒凉和荒芜的自然环境与主人公们内心的冷漠和狂热相互映衬。

在冬天,寒冷和飓风给人一种压抑和不安的感觉,与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矛盾复杂的感情相呼应;而在夏天,阳光明媚和大自然的繁茂则给人一种活力和希望。

通过天气和季节的变化,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小说的叙事时间还涉及到了不同的视角和声音。

除了主要叙事者尼尔利之外,还有其他人物的叙述和回忆,例如凯瑟琳的日记和希斯克利夫的回忆。

不同的视角和声音让读者能够更全面地了解故事的多个维度和不同人物的感受。

《呼啸山庄》以其复杂的叙述方式和时间特色给读者带来了独特的阅读体验。

通过交替的叙述视角、回忆与现实的结合、季节和天气的变化,读者可以逐渐了解并深入地思考小说中的人物和故事。

这种复杂而又精心构建的叙事时间特色也使得《呼啸山庄》成为经典的文学作品之一。

论艾米莉·勃朗特诗歌的主题

论艾米莉·勃朗特诗歌的主题

摘要:艾米莉平生共创作了193首诗,她的诗分为两种:一种属于贡达尔岛国的虚幻故事,称为贡达尔史诗;另一种是表现她个人感受的抒情诗。

这些诗歌集中体现了艾米莉对压迫和禁锢的叛逆精神,反映了她渴望自由、平等和爱情的理想。

关键词:艾米莉.勃朗特;诗歌;主题艾米莉·勃朗特(emilybronte,1818—1848),是夏洛帝·勃朗特之妹,安妮·勃朗特之姐,从少年时代起就开始写诗,姐妹三人于1846年自费出版了一本诗集,以艾米莉为主。

她的诗在内容题旨和艺术手法上都有着创新和超前,但她的小说《呼啸山庄》掩盖了她诗歌的光芒。

这些诗歌集中体现了艾米莉对压迫和禁锢的叛逆精神,反映了她渴望自由、平等和爱情的理想。

这些诗歌语言精练简洁,节奏韵律自然明快,堪称为“诗作的精英”。

下面就从她诗歌主要的四个主题:荒原、自由、爱情和死亡来赏析这位杰出女诗人的杰出诗才。

一、自由的向往与其说艾米莉挚爱、迷恋荒原,还不如说她是迷恋和向往那种无拘无束与自由自在。

“她在荒凉寂寥的处所找到了许多开怀的乐趣,而她胜过一切,最最热爱的是——自由。

自由是艾米莉鼻息;没有自由,她就毁灭”,“当她从她自己那寂静无声、与世隔绝,然而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换到一种纪律严格、循规蹈矩的生活方式,是她无法忍受的……”就连喜欢那些小动物,也是冲着它们那种自由自在的精神和从不拘束,活得自然,甚至狂野的本性来的。

在她的好些诗歌里都充满了这种对自由的渴望和追求,她说:“我们并没有别的要求,我们只要自己的心和自由。

”这些诗都是她痛苦心迹的真切流露,是她深感生活重压而不自由时灵魂的呻吟和呐喊。

在她与姐姐外出求学和做家庭教师的时间里,经历了受人役使、压迫和偏见的种种磨难,她强烈地感受到了心灵自由的丧失,甚至感觉到整个秩序化的社会都是充满压迫与偏见的束缚她心灵自由的“敌人”,这一切几乎已成为她的精神牢狱和枷锁,在她幻想的贡达尔王国里,她要“砸碎痛苦的锁链/使他的臣民重获自由解放”。

《呼啸山庄》叙事艺术浅析

《呼啸山庄》叙事艺术浅析

《呼啸山庄》叙事艺术浅析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代表作品《呼啸山庄》是不朽的名著,受到全世界各地读者的喜爱,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其独特而具有魅力的叙事艺术。

基于此,本文从叙事视角、叙事系统以及叙事效果三个角度出发,对《呼啸山庄》的叙事艺术特色进行分析,以期丰富现有的对《呼啸山庄》叙事艺术的研究。

标签:《呼啸山庄》;叙事视角;叙事系统;叙事效果一、引言艾米莉·勃朗特是19世纪英国作家与诗人,著名的勃朗特三姐妹之一。

《呼啸山庄》是艾米莉·勃朗特一生中唯一的一部小说。

这部小说围绕希斯克里夫和凯瑟琳的爱恨情仇展开。

故事发生在19世纪,在英国约克郡一个阴沉的荒原上,弃子希斯克里夫被带回呼啸山庄。

山庄主人之女凯瑟琳喜爱希斯克里夫,但同时又无法拒绝拥有优渥生活条件的邻居埃德加·林顿,在两人之中纠结。

希斯克里夫因受辱与恋爱不遂后离去,凯瑟琳也因此嫁给埃德加·林顿。

数年后,希斯克里夫功成名就,衣锦还乡,重回呼啸山庄,开始了复仇之路。

令《呼啸山庄》从维多利亚时期其他作品脱颖而出的是作者与众不同的叙事艺术,书中描写了一个充满诗意与黑暗色彩的虚构世界,任由读者体会欣赏其中的爱恨纠葛。

在纯净的、荒原一般的浪漫风格中,总能找到哥特的、悲剧的死亡色彩。

二、《呼啸山庄》的叙事艺术2.1多元化叙事视角在《呼啸山庄》一书中,艾米莉·勃朗特突破了传统的单一视角模式,采用多种叙事视角,即第一视角与第三视角相结合。

在多元化的叙事视角的影响下,小说全文展现出一种奇妙的戏剧性结构。

2.1.1第一视角尽管艾米莉·勃朗特大幅度使用第一视角进行叙事,但与传统作品不同的是,她并没有就故事主人公展开第一视角,而是以呼啸山庄的拜访者,一个现代文明人洛克伍德来展开第一人称叙事,使这个怪奇荒凉的故事更具神秘感。

由于作者布局宏大,整篇小说时间跨度几十年,要与众不同地展现故事情节,吸引读者注意,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埃米莉·勃朗特诗歌的叙事艺术摘要:埃米莉·勃朗特是19世纪的英国诗人,但她的诗歌创作手法却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有着相通之处。

这不仅体现在她诗歌的思想和题材上,也体现在其诗艺上。

就叙事人称、叙事视角、叙事手法和叙事模式而言,埃米莉·勃朗特的诗歌主要采用:作者第一人称和作者全知式视角直接叙述,白描和细描的叙事手法,顺叙、引叙和倒叙等叙事模式。

关键词:埃米莉·勃朗特;诗歌;叙事艺术中图分类号:i106.2 文献标识码:a19世纪初中期,英国许多女性作家在其文学作品中已开始从不同角度表现出对女性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埃米莉·勃朗特是最早在其作品中表达女性意识的女性作家之一。

虽然其一生短暂,没有丰富的阅历和漫长的创作生涯。

然而,埃米莉的诗歌创作无论是题材上,还是诗艺上或表现手法上都展示出相当高的水准。

虽然生活在19世纪,但是埃米莉的创作艺术却和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有许多相似之处。

这不仅体现在她的诗歌思想和题材上,也表现在她的诗艺上。

其叙事人称、叙事视角、叙事手法和叙事模式等,都有独到之处。

一多人称的叙事手法多人称叙述手法是埃米莉诗歌的一大特色。

在“贡达拉”诗歌中,她通常采用多人称叙述方法,从第一、二、三人称的角度去描述一个对象,以求得对其全面的立体的反映,让读者从不同角度去了解和感知同一对象,以便作出自我判断。

如第152首:“我没有哭泣,我不会哭泣;/我们的母亲并不需要眼泪;/你也擦干眼泪,何苦呢/多年怀着这样无故的悲伤。

//……/我们凡人的躯体,那又怎么样?//倘若她的手永远再也不能梳捋/你那些柔软光滑的丝发/……/她慈祥的面容再也不能关照你,又如何?//请你记住,她还没有亡故,/杰拉尔德,此刻她正看着我们,/……//你知道,把我们留在人间/她很可能会感到非常难过,/这倒不是她再也不能回来/回来和我们分担人间痛苦。

”这首诗就是用了多人称叙事手法,叙述了安奇利加和阿米多斯对已故母亲的怀念。

其中,有人物第一、第二和第三人称。

诗中人物就是阿尔佛雷德的女儿安奇利加和阿米多斯。

在贡达拉故事里,阿米多斯是个忧伤的黑孩子,身份不明,也许是个孤儿,安奇利加收养他为兄弟,后来成为她的恋人。

安奇利加的母亲死后,父亲阿尔佛雷德和奥格斯塔结婚。

此后,安奇利加和阿米多斯受尽奥格斯塔的虐待。

这首诗写的就是他们对已故母亲的思念及悲伤之中相互安慰的情景。

诗歌采用多人称的叙事手法,从不同角度反映不同人物对母亲去世的态度。

除了采用多人称叙述手法,在有关个人感情和人生哲理的诗歌里,埃米莉也采用了作者第一人称,以亲历者的身份来直接叙述,参与或见证有关事件或情景,以“我”的眼光来看待或体验有关事件,并叙述事件发生的过程或抒发自我思想感情。

如第105首:“月复一月,年复一年,/我的琴声忧郁又延绵;/最后琴声又变得欢快起来,/那是欢乐再次校准了琴弦。

/虽然阴沉和灰暗的清晨淹没了/明朗的月光和星辰,可又如何?/它们只不过是夜晚的象征,/而这,我的灵魂,却是白昼。

”除了作者第一人称,埃米莉还用了人物第一人称,以故事中的“我”的眼光来叙述自己的所见所闻,如:“告诉我,看守人,这可是冬天?/请告诉我,我睡了多长的时间?/我离开时,那片树林多么可爱/它是否已经失去了嫩绿的长袍?//清晨是否会姗姗来迟?/而夜晚是否还不愿归去?/告诉我,阴森森的群山/是否因积雪而变得更阴沉?”这是第63首的开头两节,标题为“格兰尼顿的梦”,写的是格兰尼顿被布兰萨达家族关押的情景。

诗中以人物第一人称“我”的身份出现,记述了“我”思念家乡和亲人、不屈不挠、向往自由和发誓复仇的思想。

埃米莉的诗歌无论是采用多人称叙述手法,还是第一人称叙述手法,都与其现实生活和人生体验息息相关。

埃米莉生活在穷乡僻壤之处,兄弟姐妹众多,家境贫困,多灾多难,求学就业坎坷不平,加上性格孤僻、倔犟不羁,因此她更多关注自身的体验,对客观世界大多态度复杂。

这种复杂的世界观,反映了埃米莉矛盾的心理:她一方面渴望摆脱生活困境,向往外界的自由和美好;一方面又因生活挫折,而对外界产生恐惧。

在对面现实生活和客观外界时,她的安危意识总是占上风,她往往从多视角去审视它、从多方面了解它,以评判其可靠性。

这就说明了她为什么在个人感情和人生哲理的诗歌中多采用作者和人物第一人称,而在“贡达拉”诗歌中,采用多人称叙述手法。

二多重复合式的叙事视角就叙事视角而言,埃米莉在诗歌中采用多重复合式的叙事视角,突破了维多利亚文学中作者全知式或人物全知式的叙述视角,采用多人物多角度的叙述方式,让不同人物从不同立场来叙述有关故事,评价眼前人事。

在这种叙事视角中,参与叙述的人数众多,有时也有作者本人。

作者本人在故事中担当一定角色,见证或参与情节的发展,或与其他人物有所接触和了解。

如第143首就是采用了多重复合式的叙述方法:这首诗歌首先由作者叙述安奇利加和道格拉斯闲散地坐在山坡上消磨时光的情景,接着由道格拉斯向安奇利加表白他对她的爱,再下来是由安奇利加回忆和叙述她和奥格斯塔的恩恩怨怨,并要求道格拉斯帮助她把正在山坡上观光消遣的奥格斯塔除掉。

之后,再由作者叙述安奇利加和道格拉斯杀害奥格斯塔的经过,最后由奥格斯塔的侍卫长追忆奥格斯塔的一生。

其中还穿插了奥格斯塔的另一个朋友莱斯利目睹他的女友先于奥格斯塔被道格拉斯刺杀的情景。

作者从不同角度描述了这一事件,并提供了不同立场的语调,把一幕一幕的情景展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从不同角度去了解不同人物及其思想,从而做出自己的判断。

多变人称和多重复合式视角意在设置诸多叙述人物,分别从全知视角、人物视角或外部旁观视角等,来讲述同一个故事,从而形成一种多视点、多侧面、生动流变的叙事风格。

这种不做全知全能上帝、深藏背后和读者疏离的叙事方法,就是现当代文学的叙事方法。

埃米莉在150多年前就采用了这种方法,不能不说是一种创新和超前。

她突破了大多数维多利亚文学的传统叙述视角,采用多变人称和多重复合式视角来叙述同一故事,不同叙述者从各自角度讲述有关故事,对眼中人事作出自己的评价。

在不同叙述视角的使用上,埃米莉有突破和创新的一面,也有继承发扬的一面。

如在有关个人感情和人生哲理的诗歌里,她采用了作者“全知式视角”,把自己放在全知全能的地位。

作品中的人物、事件等无一不处在自己视界之内,直接参与或见证有关事件,以“我”的眼光来审视有关事件,加以叙述抒发。

如第17首:“高地上战斗已经结束了,/夜幕静静地降临了;/天空出现了闪烁的群星,/灿烂的光辉笼罩着一切。

//石楠中和灰色的岩石上/到处都躺着死去的士兵;/天快黑时,垂死的士兵/还在站着最后的一班岗。

”作者的全知式视角往往是以单一视角贯彻前后,力求始终如一,给人以一种叙事自然、真实、可信的感觉。

这种传统叙事视角所叙述的事件通常被认为是作者的承诺,真实可信,而且已经成为一种传统阅读习惯和接受形式。

然而,在埃米莉的诗歌里,她并没有自始至终使用这种叙事方式,而是采用作品人物视角,以作品中人物为叙述者:他既是叙述者又是事件的当事人,参与事件的进程,对所叙述的对象有所了解。

这样,对人物或事件的叙述就更加生动和逼真。

三淡雅细致的叙事方法埃米莉诗歌的叙事方法主要有白描、细描两种。

白描就是素描,是用简练笔墨来勾画人物的轮廓,突出其神韵,有时略施淡墨,有时不着颜色,主要以人物本身简洁的线条唤起观众的联想和想象,以此完善和丰富有关人物的形象。

这种技法不用浓烈的形容词和繁复的修辞语,不事精雕细刻或大加渲染,而是抓住对象主要特征,用准确有力的笔画、简练的语言,寥寥的数笔勾绘出有关人物,或表现出对有关人物的感受。

埃米莉诗歌善于运用白描手法,描写她所见所闻,清晰地描摹有关人物。

通过塑造各种人物、事物的意象,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感。

埃米莉诗歌秉笔直书,不经斧凿,情真意切,直现肺腑。

平淡自然、无须雕饰便是她诗歌的最大特点之一。

埃米莉诗歌中有不少诗歌用白描手法写成,其语言准确凝练,意象清新鲜明,意境悠远,意蕴深邃。

如第20首:“夏天炎热酷暑的日子里/也会有黑暗多云的时候,/风停雨霁,地上静悄悄,/山上更是一片青葱翠绿。

”除了白描,埃米莉有些诗也采用细描,对事物主要特征作细致入微的刻画。

其细描叙事方法文字清新雅丽,往往还运用形容、比喻、拟人、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加以修饰,以达到更强的艺术感染作用。

如第26首:“……清凉的风拂动簇簇玫瑰,/叹息着穿过敞开的窗户/围着她就寝的床铺环绕,/这是个纯真可爱的少妇;//温柔的眼睛亮亮的秀发,/柔嫩的脸颊那样的可爱;/白皙、柔软美丽的双手/合抱着放在雪白的胸前。

//……她兄弟姐妹轻盈的手脚/拂落了芬芳清香的露珠,/她也急急地起身去迎接/那青草、鲜花以及晨曦。

”这首诗用细描的手法描绘了一位美丽少妇清晨起床的情景。

诗中用许多形容词描写早晨的清新和少妇的美丽动人,如宁静的、清凉的、一簇一簇的、温柔的、亮亮的、柔嫩的、温柔的、雪白的和芬芳清香的等。

不过,埃米莉诗歌白描中采用最多的还是拟人。

如诗中的天堂、清晨、森林、歌声、黎明、晨风等都被赋予了人的思想和行为。

埃米莉一生短暂,大部分生活几乎与世隔绝,而生活贫困、家庭不幸、身体虚弱、求学就业挫折,使她性格更加内向,内向得近乎自我封闭,几乎断绝与外人的联系和沟通。

正是艰难处境和与世隔阂,使得她更精于内心世界的探究,更细腻于自我情感的体会,更深刻于人生思索,乃至极致于生活体验和心灵感悟。

埃米莉诗歌无不表现出这些特质。

她诗歌没有深奥的哲理辩白,没有抽象说教,全凭直观和瞬时思想感受,轻描淡写,细腻而精致。

四多变的叙事模式诚如埃米莉的性格孤僻和喜怒无常,她诗歌的叙事模式也是多变的,有顺叙、引叙、倒叙等等。

大部分诗歌通常采用顺叙模式,有些诗歌还采用引叙,直接引用人物话语来参与有关事件的描述。

这种叙事模式在“贡达拉”诗歌里用得最多。

有的诗歌还采用倒叙方法来叙述或追叙有关人物的先前经历或事件本原。

如第9首:“我的腿脚已疲惫,可终于回来了——//……就在那里他躺在鲜花丛中/他的热血染上了更深的颜色,/想到可怕的深色就毛骨悚然/那是来临的死神已笼罩了他——/……他失望和痛苦得几近疯狂/弥留之际他把脸转向我/接着疯狂地叫喊:‘啊/但愿我能再次看一看我的家乡!’”这首诗写的是奥格斯塔多年后回到埃尔诺湖畔悼念埃尔比王亚历山大的情节。

亚历山大是奥格斯塔早年的情人,在和朱利叶斯王的领土争夺战中受伤,死在埃尔诺湖湖畔。

这首诗一共68行,前16行用顺叙模式,叙述奥格斯塔回到埃尔诺湖畔的情景;从第17行开始,诗歌用倒叙方式,追述了亚历山大在奥格斯塔怀里死去的情景。

另外,从叙事结构看,埃米莉诗歌大多篇幅短小,叙事人物不多,情节事件也不复杂。

只要了解她的生活和贡达拉故事,理解她的诗歌并不难,并不像有人认为的那样,她是“说谜语的女巫”和“文学的狮身女怪”;她的作品是“一种不可理喻的自然现象”,多么不可思议和深奥莫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