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字气诀”-太上玉轴六字气诀
六字诀

所谓六字诀,即六个字“嘘、呵、呼、呬、吹、嘻”,对调理人体状态,尤其是五脏六腑,是很有效的,而且简单易行。
六字诀于同治六年丁卯(1867年)河北省永年县马同文从姨丈李亦畲处抄此歌诀,流传很广,很多太极拳名人也用于作拳势呼吸。
六字气诀,最早见于梁·陶弘景《养性延命录·服气疗病篇》,唐·孙思邈将其运用方法详细地载入《千金要方》中,宋人又据以编成歌诀,后世流传甚广。
明、清的气功养生著作如《修龄要旨》《遵生八笺》《夷门广牍》《赤凤髓》《类修要诀》《勿药元诠》等均有类似歌诀,实际证明六气歌诀早以被历代修炼家所运用。
六字诀的视频资料,大家可以去电驴网站、迅雷网站下载。
五行、五脏六腑与六字诀对应表1、六腑:除上表中的胆、小肠、胃、大肠、膀胱外,还有三焦。
六腑是这六个内脏的合称。
2、三焦的含义:横膈以上的部位,包括头部、胸、上肢和心肺叫上焦。
横膈以下脐以上的上腹部,包括肝胆、脾胃叫中焦。
脐以下的部位和有关脏器,如小肠、大肠、肾和膀胱等叫下焦。
3、三焦的生理功能:一为通行元气,二为水液运行之道。
4、六字诀功法除上表中对应五行五脏的“嘘、科、呼、谢、吹”外还有“希”字功(见上图中间)。
这个“希”就是理三焦的。
六气歌诀汇总四季行功养生歌春嘘明目木扶肝,夏至呵心火自闲。
秋呬定收金肺润,冬吹水旺坎宫安。
三焦长宫嘻除热,四季呼脾上化餐。
切忌出声闻两耳,其功自能保神丹。
六字行功赞效歌嘘属肝兮外主目赤翳昏蒙泪如哭只因肝火来攻上嘘而治之效最速呵属心兮外主舌口中干苦心烦热量疾深浅以呵之喉舌口疮并消灭呬属肺兮外皮毛伤同咳嗽疾如胶鼻中流涕兼寒热以呬治之医不劳吹属肾兮外主耳腰膝酸疼阳道痿微微吐气以吹气不用求方需药理呼属脾兮主中土胸膛气胀气如鼓四肢滞闷肠泻多呼而治之复如故嘻属三焦治壅塞三焦通畅除积热但须六字以嘻之此效常行容易得附录《张三丰太极行功歌》两气未分时,浑然一无极。
阴阳位即定,始有太极出。
人身要虚灵,行功主呼吸。
太上玉轴六字气诀

六字法是结合脏腑、祛除病邪的一种以炼呼为主的吐纳法。又称“祛病延年六字诀”、“六字延寿诀”、“太上玉轴六字气诀”等。此功法是通过口呼,结合默念嘘、呵、呼、呬、吹、嘻字音,以影响各该脏腑:嘘肝、呵心、呼脾、呬肺、吹肾、嘻胆或三焦。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此气诀的为陶弘景《养性延命录》及《太清道林摄生论》。据《太清道林摄生论》及《备急千金要方》卷二七,具体治病方法为:若患心冷病,气即呼出;若热病气即吹出;若肺脏病者,嘘气出;肝脏病者,呵气出;脾脏病者,唏气出;肾脏病者,呬气出;冷病者,大呼三十遍,细呼十遍。呼法:鼻中引气入,口中吐气出,当令声相逐呼字而吐之;热病者,用大吹五十遍,细吹十遍;肺病者,用大嘘三十遍,细嘘十遍。肝病者,用大呵三十遍,细呵十遍。脾病者,用大唏三十遍,细烯十遍;肾病者,用大呬五十遍,细呬三十遍。此类内容在以后的文献记载中比较多,六字字音与脏腑的相关,通过实践也有变动。
呼有六,曰呵、呼、呬、嘘、嘻、吹也,吸则一而已。呼而六者,以呵字治心气,以呼字治脾气,以呬字治肺气,以嘘字治肝气,以嘻字治胆气,以吹字治肾气。此六气诀,分午至亥为六阴时。如阳时则对东方,勿尽闭窗户,然忌风入。乃解带正坐,叩齿三十六以定神;先搅口中浊津,漱炼二三百下,候口中水成清水,即低头向左而咽之,以意送下;候汨汨至腹间,即低头开口,先念呵字,以吐心中毒气,念时耳不得闻呵字声,闻即气粗,亦损心气也;念毕,仰头闭口,以鼻徐徐吸天地之清气,以补心气,吸时耳亦不得闻吸声,闻即气粗,亦损心气也。但呵时令短,吸时令长,即吐少纳多也。吸讫,即又低头念呵字,耳复不得闻呵字声,呵讫,又仰头以鼻徐徐吸清气,以补心气。亦不可闻吸声。如此呵者六次,即心之毒气渐散,又以天地之清气补之,心之元气亦渐复矣。
再又依此式念呼字,耳亦不可闻呼声,又吸以补脾,耳亦不可闻吸声,如此者六,所以散脾毒而补脾元也。
六字诀

“六字诀”属于吐纳类功法,是中国传统气功经典性功法之一,主要用于养生康复。
基本法则是鼻吸口呼,在呼气时默念嘘(xu)、呵(he或ke)、呼(hu)、四(si)、吹(chui或fu)、嘻(xi)六字,以对治肝、心、脾、肺、肾、三焦和胆系的疾病,故通称“六字诀”或“六气法”。
此法来源甚古,因其治病效果显著,故历代养生名家多重视之,至今仍盛行不衰。
这里所载三法皆出于汉代,是“六字诀”的早期文献,从中可见“六字诀”之原本。
为省烦累,不列原文,不加注释,而是直接用现代汉语译出。
有关学术问题和实践问题,均在“解说”中以明之。
一、六气法纳气有一,即吸气。
吐气有六,即吹、呵、嘻、呼、嘘、四,皆是呼气。
平时人的呼吸都是用鼻一呼一吸,呼吸均匀,但六气法就要用鼻微微吸气,用口慢慢呼气,这叫做“长息”。
它的方法和作用是:时寒可默念“吹”字呼气,时温可默念“呼”字呼气。
用“吹”字呼气能去寒;用“呼”字呼气能去热;用“嘻”字呼气能去病,又能去风;用“呵”字呼气能去烦躁,又能使气下行;用“嘘”字呼气能消散淤滞,用“四”字呼气能解除疲困。
所以老子说:“从早到晚,经常练习不懈,就能健康长寿。
”解说:本条出自《太清金液神丹经•注序》,又见《养性延命录》、《神仙绝谷食气经》、《服气杂法秘要口诀》等。
六气法,又称“六气诀”、“六字诀”,属于行气、服气的吐纳治病健身之法,起源甚早。
《老子》二十九章有“或嘘或吹”之说,河上公注:“嘘,温也。
吹,寒也。
”《庄子•刻意》有“吹四呼吸,吐故纳新”之说,“四”即张口嘘气。
老庄之说虽不足以证明春秋战国时就有“六气法”,但从西汉河上公注中已见有与《太清金液神丹经•注序》的相同内容,这至少可以肯定在西汉时就有“六气法”的萌芽。
《太清金液神丹经•注序》是东汉五斗米道创始人张道陵的弟子赵升、王长所撰,其书为晋代葛洪整理。
由此可以肯定:“六气法”在东汉时就已流行,并受到了著名养生家的重视。
今之学者在提到“六气法”时皆肯定它的作用,这是对的,但把其起源说得过晚则有失恰当。
孙思邈

“健身气功·六字诀”功天地之间人为贵,头象天兮足象地,父母遗体宜保之,箕裘(1)五福(2)寿为最。
卫生切要知三戒,大怒大欲并大醉,三者若还有一焉(3),须防损其真元气。
欲求长生先戒性,火不出兮神自定。
木还去火不成灰,人能戒性还延命。
贪欲无穷忘却精,用心不已失元神。
劳形散尽中和气,更信何能保此身。
心若太费费则竭,形若大劳劳则怯,神若大伤伤则虚,气若大损损则绝。
世人欲识卫生道,喜乐有常嗔怒(3)少,心诚意正思虑除,顺理修身去烦恼。
春嘘(4)明目本扶肝,夏呵(5)心火可自闭,秋呬(6)定收金肺润,冬吹(7)肺肾得平安,三焦嘻(8)却除烦热,四季常呼(9)脾化餐,切忌出声闻口耳,其功尤胜保神丹(10)。
发宜常梳气宜炼,齿宜频叩津宜咽。
子欲不死修昆仑,双手指摩常在面。
春月少酸宜食甘(12),冬月宜苦不宜咸(13),夏月增辛减却苦(13),秋月辛省便加酸(14),冬月少咸甘略戒,自然五脏各平安。
若能全减身康健,滋味偏多多病难。
春寒莫放绵衣薄,夏月汗多宜换著,秋冬衣冷渐加添,莫待病生才服药。
惟有夏月难调理,伏阴在内忌凉水,瓜桃生冷宜少餐,免致秋未成疟痢。
君子之人守斋戒(15),心旺肾衰宜切记。
常令充实勿空虚。
日食须当去油腻,太饱伤神饥伤胃。
太渴伤血并伤气,饥餐渴饮勿太过,免致膨脝(16)伤心肺。
醉后强饮饱强食,未有此生不成疾。
人资饮食以养生,去其适者自安适。
食时徐行百步多,手摩脐腹食消磨。
夜半灵根灌清水(17),丹田(18)浊气切须呵。
饮酒可以陶性情,大饮过多防有病。
肺为华盖(19)倘受伤,咳嗽劳神能损命。
慎勿将盐去点茶,分明引贼入肾家。
下焦虚冷令人瘦,伤肾伤脾防病加。
坐卧切防脑后风,脑内入风人不寿。
更兼醉饱卧风中,风才一入成灾咎。
雁有序兮犬有义,黑鲤朝北知臣礼,人无礼义反食之,天地神明俱不喜。
养体须当心五辛,五辛不节反伤身,莫教引动虚阳发,精竭容枯病渐侵。
不同在家并在外,若遇迅雷风雨至,急须端肃敬天威,静室收心须少避,恩爱牵缠不自由。
练六字气诀的方法

练六字气诀的方法六字气决的练习方法、常年练对身体是有好处的。
1、嘘字诀对应着(肝):用口长吐气的同时,默念嘘字,圆睁双目,呼气进,即双目微闭,用鼻吸气,同时噫想有气从双足大指指尖的后内侧沿足厥阴肝经上行入肝再从肝返回脐下丹田,如此口吐气,默念嘘字,圆睁双目,鼻吸气,沿肝经入肝返回丹田,双目微闭,一呼一吸为一次,共做六次。
2、呵字诀(心):用口长吐气的同时,默念呵字,呼气进,用鼻吸气,同时噫想有气从双手小指末端内侧沿手少阴心经上行入心再从心返回脐下丹田,如此口吐气,默念呵字,鼻吸气,沿心经入心返回丹田,一呼一吸为一次,共做六次。
3、呼字诀(脾):用口长吐气的同时,默念呼字,呼气进,用鼻吸气,同时噫想有气从双足大指端内侧足太阴脾经上行入脾,再从脾返回脐下丹田,如此口吐气,默念呼字,鼻吸气,沿脾经入脾,返回丹田,一呼一吸为一次,共做六次。
4、四字诀(肺):用口长吐气的同时,默念四字,呼气进,用鼻吸气,同时噫想有气从双手拇指绕侧沿手太阴肺经上行入肺,再从肺返回脐下丹田,如此口吐气,默念四字,鼻吸气,沿肺经入肺,返回丹田,一呼一吸为一次,共做六次。
5、吹字诀(肾):用口长吐气的同时,默念吹字,呼气进,用鼻吸气,同时噫想有气从双足小指尖沿足少阴肾经上行入肾,再从肾返回脐下丹田,如此口吐气,默念吹字,鼻吸气,沿肾经入肾,返回丹田,一呼一吸为一次,共做六次。
6、嘻字诀(三焦):用口长吐气的同时,默念嘻字,呼气进,用鼻吸气,同时噫想有气从双手无名指末端尖沿手少阳三焦经进入丹田,如此口吐气,默念嘻字,鼻吸气,沿三焦经入丹田,一呼一吸为一次,共做六次。
提示:1、月经来时不能练,气虚体弱的时候,大病初愈的时候都不行。
2、八个节气这一天不能练吹,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3、雷雨暴风天气不能练、心不静不能练、生气之后不能马上练,生一次气,至少一个星期白练。
提示;有不明白的地方听岳奇峰老师讲座。
太上养生六炁诀--云石居士

太上养生六炁诀--云石居士太上养生六炁诀云石居士撰先说经论依据,此法源自道家《太上老君养生诀》。
现将其中有关六炁诀的部分摘录于下:呬字,呬主肺,肺连五脏,受风,即鼻塞有疾,作呬,吐纳治之。
呵字,呵主心,心连舌、五脏,心热舌干有疾作呵,吐纳治之。
呼字,呼主脾,脾连唇。
论云:脾温即唇焦有疾,作呼,吐纳治之。
嘘字,嘘主肝,肝连目。
论云:肝盛即目赤有疾,作嘘,吐纳治之。
吹字,吹主肾,肾连耳。
论云:肾虚即耳聋有疾,作吹,吐纳治之。
嘻字,嘻主三焦,有疾,作嘻,吐纳治之。
次说修法:盘腿,单盘,左腿在上,双手握固,大拇指触无名指根部,其余四指握住。
持于两膝。
脊柱正直,头顶悬,下颌微收,双目微闭,自然呼吸,调息至于虚灵。
1、以大拇指尖点中指末端关节,内视心脏,吸气不要吸满,略停闭气,再吸气,此“吸-闭-再吸”为一个吸气。
然后,用口呼气,发“呵”音,呼气时仍然是“呼-闭-再呼”为一个完整呼气。
然后,内视肝脏,依然用上述呼吸法,只是呼气时,口发“嘘”音.2、以大拇指尖点小指末端关节内侧,内视肾脏,用上述呼吸法,只是呼气时,口发“吹”音。
3、以大拇指尖点无名指第三节,内视胆腑,依上述呼吸法,只是呼气时,口发“嘘”音。
4、以食指尖点大拇指末端关节内侧,内视脾脏,依上述呼吸法,呼气时,口发“呼”音。
然后,手印不变,依上述呼吸法,内视肺脏,呼气时,口发“呬”音。
5、两手环抱,掌心朝内,中指尖相接,持于小腹前。
内视肚脐内丹田,依上述呼吸法,呼气时,口发“嘻”音。
最后,注意上述每次内观一脏,均用所述呼吸法,呼吸六次。
养生气功六字诀详解

养生气功六字诀-----详解养生气功六字诀-----详解2013-01-17 12:13:39| 分类:康健人生|字号订阅以六个字的读音与意守、体势相结合进行呼吸锻炼,以调整内脏功能为主的气功功法。
又称“六字气诀”、“六字延寿诀”、“祛病延年六字诀”和“六字呼吸法”等。
本法始见于南北朝时期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中,尔后历代养生文献多有记载。
南宋时期的《太上玉轴六字气诀》对此功法有较详细的记述。
一、六字诀功法的起源六字诀功法历史久远,流传广泛,从文献考证的依据看,六字诀最早见于南北朝时期梁代陶弘景所着的《养性延命录》。
陶弘景是当时着名的道家修炼人士,同时也是一位着名的中医学家。
陶氏夙好养生,收集和整理了南朝以前历代有关养生的论述,辑成《养性延命录》。
在《养性延命录》中的“服气疗病”部分记载:“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唏、呵、嘘、呬,皆出气也…… 委曲治病,吹以去热,呼以去风,唏以去烦,呵以下气,嘘以散寒,咽以解极。
”书中还指出:“心脏病者,体有冷热,吹呼二气出之;肺脏病者,胸膈胀满,嘘气出之;脾脏病者,体上游风习习,身痒痛闷,唏气出之;肝脏病者,眼疼愁忧不乐,呵气出之。
”这些记载即后世六字诀或六字气诀的起源。
二、六字诀功法的历史演化自陶弘景之后,历代都有关于六字诀的记述,在六字的发音及与脏腑的配合上,也有不少发展变化。
其中较有代表性的如隋代高僧智顗的《修习止观坐禅法要》、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宋代邹朴庵的《太上玉轴六字气诀》、元代邱处机的《摄生消息论》、明代龚廷贤的《寿世保元》、清代尤先洲的《寿世青编》、近代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等。
其中尤以宋代邹朴庵论述最详,他不但对呼吸和读音方法提出具体要求,“念时耳不得闻声”,“念闭低头闭口,以鼻徐徐吸天地之清气”,“吸时耳亦不得闻声”,还加了叩齿、搅海、咽津等预备功。
此外,明代以前的六字诀不配合肢体动作,只是单纯的吐纳功夫。
自明代以后,六字诀开始有了肢体动作,将吐纳与导引结合起来。
孙思邈养生六字诀介绍_孙思邈养生十三法介绍

孙思邈养生六字诀介绍_孙思邈养生十三法介绍孙思邈养生六字诀是一套以呼吸为主的养生方法,主要是在呼气时,通过用口呼吸的配合疏通和调节经络和气血,排除身体内所对应的致命邪气,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孙思邈养生六字诀介绍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孙思邈养生六字诀介绍孙思邈养生六字诀是一套以呼吸为主的养生方法,主要是在呼气时,通过用口呼吸的配合疏通和调节经络和气血,排除身体内所对应的致命邪气,已收到有病治病,无病健身的功效。
对冠心病,高血压或低血压,肝肠炎,气管炎等多方面疾病,甚至对癌症都取得了重大的治疗效果。
孙思邈据传享年102或141岁,是个名副其实的百岁老人,他的养生六字诀既能防病治病,又能健身健体,方法简单实用,后来又被称为《太上玉轴养生六字气决》或《六字延寿决》等。
这是孙思邈根据养生家陶弘景《六字气决》改编的,也经过他自己的养生时间,这才流传下来的保健养生方法。
这套六字养生诀主要分为平时练法和四季练法。
平时练法分站式动练法、站式静练法和坐式静练法三种。
主要是以依次练习“嘘、呵、呼、呬、吹、嘻”六字诀为方法,而其中“嘘”字功养肝,对于肝脏虚火旺盛,食欲不振,以及眼睛干涩,头晕目眩都有作用。
“呵”字决补心。
对心悸、心绞痛、失眠健忘等有功效。
“呼”字健脾。
可以治疗脾虚,腹泻腹胀、脾胃不和、消化不良等。
“哂”字润肺,可治疗外感伤风,发热咳嗽等呼吸疾病。
“吹”字强肾。
男子腰腿无力女子宫寒等都有疗效。
“嘻”字理三焦。
主要可对耳鸣、眩晕、喉痛、小便不利有功效。
孙思邈养生十三法介绍孙思邈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他的养生之术非常有名,据说孙思邈活了141岁,是古代追尾长寿的人,人们对他的养生之术非常感兴趣,那么今天小编就给你们介绍一下孙思邈的养生十三法。
发常梳,就是说将手掌搓热然后从前额慢慢经过后脑扫向颈部。
每天分早晚做10次。
这样做的目的可明目祛风,对脑部、耳部都有保健作用。
目常用首先是将手心搓热,敷在眼部几秒,还有就是闭眼再睁开眼睛,眼珠以左上右下打转,重复3次,这样可以强化眼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文
《道藏》有《玉轴经》,言五脏六腑之气,因五味熏灼不和,又六欲七情,积久生病,内伤脏腑,外攻九窍,以致百骸受病,轻则痼癖,甚则盲废,又重则丧亡。
故太上悯之,以六字气诀治五脏六腑之病。
其法以呼而自泻出脏腑之毒气,以吸而自采天地之清气以补之。
当日小验,旬日大验,年后万病不生,延年益
寿。
卫生之宝,非人勿传。
注释
道藏:道教经书总集,在历代帝王支持下由道士汇集编篡而成。
五脏六腑:五脏,心、肝、脾、肺、肾五脏;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
中医学认为
脏腑是胸腹腔中重要脏器。
五味:辛、甘、酸、苦、咸五种味道。
泛指一切饮食。
六欲七情:六欲,泛指人的各种欲望;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活动。
痼癖:痼,日久难愈的顽疾;癖,饮食不消所致的疾病。
太上:1.对太上老君即老子的称呼;2.对得道成仙者的尊称。
非人:非其人,这里的人指能领悟其中妙旨而又能勤而行之的人。
译文
《道藏》中有《玉轴经》这部书,其中说五脏六腑之气,由于饮食的性味长期熏灼导致气血不和顺,又因为有七情六欲,累积日久而生病。
在内损伤脏腑,在外殒及九窍,以致于四肢百骸得病,轻者发生气血的积聚、顽癖,重者导致耳聋目盲,感官及肢体废用,再重者则丧失生命。
所以得道者怜悯苍生,教给六字气诀来治疗五脏六腑的疾病。
该方法用呼气排泻出脏脏之毒气,而以吸气采取大自然的清气而补养脏腑。
运用此法,当天就能小有效验,十多日之后则有显著效验,一年之后则百病不生,延年益寿。
该方法堪称是卫护生命的法宝,如果不是那个能领悟其中妙旨而又能勤而行之的人,就不要轻易传授的。
原文
呼有六,曰呵、呼、呬、嘘、嘻、吹也,吸则一而已。
呼而六者,以呵字治心气,以呼字治脾气,以呬字治肺气,以嘘字治肝气,以嘻字治胆气,以吹字治肾气。
此六气诀,分主五脏六腑也。
凡天地之气,自子至巳为六阳时,自午至亥为六阴时。
如阳时则对东方,勿尽闭窗户,然忌风入。
乃解带正坐,叩齿三十六以定神;先搅口中浊津,漱炼二三百下,候口中水成清水,即低头向左而咽之,以意送下;候汨汨至腹间,即低头开口,先念呵字,以吐心中毒气,念时耳不得闻呵字声,闻即气粗,亦损心气也;念毕,仰头闭口,以鼻徐徐吸天地之清气,以补心气,吸时耳亦不得闻吸声,闻即气粗,亦损心气也。
但呵时令短,吸时令长,即吐少纳多也。
吸讫,即又低头念呵字,耳复不得闻呵字声,呵讫,又仰头以鼻徐徐吸清气,以补心气。
亦不可闻吸声。
如此呵者六次,即心之毒气渐散,又以天地之清气补之,心之元
气亦渐复矣。
再又依此式念呼字,耳亦不可闻呼声,又吸以补脾,耳亦不可闻吸声,如此者六,所以散脾毒而补脾元也。
次又念呬字,以泻肺毒,以吸而补肺元,亦须六次。
次嘘字以泻肝毒,以吸而补肝元。
嘻以泻胆毒,吸以补胆元。
吹以泻肾毒,吸以补肾元。
如此者并各六次,是谓“小周”。
“小周”者,六六三十六也。
三十六而六气遍,脏腑之毒气渐消,病根渐除,
粗气渐完矣。
次看是何脏腑受病。
如眼病,即又念嘘、嘻二字,各十八遍,仍每次以吸补之,总之为三十六讫,是谓“中
周”。
“中周”者,第二次三十六,通为七十二也。
次又再依前呵、呼、呬、嘘、嘻、吹六字法,各为六次,并须呼以泻之,吸以补之,愈当精虔,不可怠废。
此第三次三十六也,是为“大周”,即总之为一百单八次,是谓百八诀也。
午时属阴时,有病即对南方为之,南方属火,所以却阴毒也。
然又不若子后巳前,面东之为阳时也。
如早起床上面东,将六字各为六次,是为“小周”,亦可治眼病也。
凡眼中诸症,惟此诀能去之。
他病亦然。
神呼神呼,此太上之慈旨也。
略见《玉轴真经》而详则得之师授也。
如病重者,每字作五十次,凡三百,而六腑周矣,乃漱炼咽液叩齿,讫复为之,又三百次,讫复漱炼咽液叩齿如初,如此者三,即通为九百次,
无病不愈。
秘之秘之,非人勿传!
注释
子时:夜半23:00-1:00。
巳时:上午9:00-11:00。
午时:中午11:00-13:00.
亥时:晚上21:00-23:00
如阳时则对东方:古人认为,东方为太阳升起的方位,也是阳气升发之所,所以阳时炼锻宜面向东方,采
天地之清阳之气。
汩汩:水流声。
毒气:毒,不正之气,对人体有损伤之气。
毒气,与心气相对,指心中的病气。
讫:完毕。
次看是何脏腑受病,如眼病,即又念嘘、嘻二字: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以五脏为主导的,联络六腑、五官、五种组织等的整体。
比如,中医的肝为五脏之一,与这相联络的六腑是胆,肝所主管的五官是目(所以有
“肝开窍于目”之说)。
所以,中医临床的眼病,其病机多与肝胆失常有关。
当眼睛有病,又特别选取“嘘”
字以治肝,“嘻”字以治胆。
译文
呼气的方式有六种,分别是呵、呼、呬、嘘、嘻、吹,而吸气只是一种方式。
六种呼气法,是以呼“呵”字治理心气,以呼“呼”字治理脾气,以“呬”字治理肺气,以“嘘”字治胆气,以呼“吹”字治理肾气。
所以这六字
气诀,分别主治五脏六腑的疾病。
大凡天地之气,自子时至巳时为六阳时,自午时至亥时为六阴时。
如果是六阳时行功,则面向东方,不要把门窗紧闭,然而也禁忌有冷风吹入。
准备好之后,松解衣带,端身正坐,叩齿三十六次,以安定心神;先用舌在口中搅动津液,反复漱炼二三百下,等到口中唾液尽成清水之后,便微向左侧低头,用意念徐徐送下;等到津液汩汩地降至腹部,便低头开口,先念“呵”字,以吐出心中之病气,念时耳中不能听到自己发“呵”字音,如有听到,说明气息粗重,无益于心气;念完之后,迎头闭口,用鼻缓缓吸入天地之清气,以补充心气,吸气时也不能听到吸气声,听到即说明气息粗重,也对心气有损伤。
呼吸时要注意,呼气发“呵”音时务必短促,而吸气时务必深长,即呼少吸多。
吸气完毕,接着又低头念“呵”字,耳中同样不能听到发音,念呵完毕,又仰头,用鼻缓缓吸清气,以补益心气,同样不能听到吸气声。
如此这般呵六次,则心中的病气渐渐散除,又用天地的清气补充,那么心中的元气就逐渐恢复了。
再依照此法念“呼”字,耳中同样不能听到“呼”声,然后吸气以补益脾气,耳中同样不能听到吸气声,如此反
复六次,能够散除脾脏中的病气,补益脾中元气。
再发“嘘”字以泻肝脏中病气,吸气以补益肝脏元气。
再发“嘻”字以泻胆腑中病气,吸气以补益胆腑元气。
再发“吹”字以泻肾脏中病气,吸气以补益肾脏元气。
这样每个字操作六次,叫谓“小周”。
所谓小周,就是共六六三十六次。
三十六次呼吸而六个脏腑之气都能
遍及,脏腑的病气逐渐消除,粗重之气逐渐消失。
再看是哪一个脏腑有病。
如果是眼病,就再念嘘、嘻二字,各十八遍,每次呼气之后仍然用吸气法补益脏元,总共三十六遍完毕,叫做“中周”。
所谓“中周”,就是行第二次三十六次呼吸,与前“小周”共七十二次。
然后再依照前面所讲呵、呼、呬、嘘、嘻、吹六字气法,每字再呼吸六次,同样需要以呼气泻病邪,以吸气补真元,就越发精当勤勉了,不能有所惰怠偏废。
这是第三次三十六个呼吸,叫做“大周”,也就是总共
一百零八次呼吸,所以叫作“百八诀”。
中午午时属阴时,如果人有病需炼六字诀,便应对着南方操作。
因为在五行中,南方属火,所以这个方位可以祛除阴毒。
然而总是不如子时以后巳时以前的阳时,以面朝东方操作为好。
例如在晨起坐于床上面向东方,将六字各操作六次,叫做小周,也能治眼病。
大凡眼睛的各种病症,只有这个口诀可以治疗,其它的疾病也是如此。
神奇啊,神奇啊!这真是得道之人对众生的慈悯。
这个口诀,简略的可以见于《玉轴真经》,详细方法则是明师传授的。
如果是病重之人,每一字可练习五十次,共三百次,这样五脏六腑之气就都得以疏通补益了。
然后再漱炼口中唾液、叩齿,完毕后复行操作三百次,之后漱炼口中唾液、叩齿如初,反复进行三次,共为九百次,无病不愈。
慎秘啊,慎秘啊!非得其人,不要轻易传授!
解析
这篇《太上玉轴六字气诀》所载内容,是讫今为止对六字气诀描述最为细致全面的资料,简明易行,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习练六字气诀时,端身静坐,全神贯注,呼吸均匀和缓,有调畅脏腑气机的功用。
又有发音法(使耳能闻),能振动五脏之气。
行功时宜心平气静,诚敬虔恭,反复施行,无所间断,则必有效
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