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青铜工艺之美

合集下载

形容古代青铜器的美

形容古代青铜器的美

形容古代青铜器的美
青铜器历史悠久,是中华文化瑰宝之一。

其制作工艺极为精湛,所表现出来的美感也是不可言喻的。

古代的青铜器不仅令人惊叹于其造型、构造和纹饰的精妙,更是表现出了人们对自然、宗教信仰、历史传承等方面的文化内涵。

青铜器的颜色是一种独特的青色,这种颜色在视觉上特别舒适,能够给人们带来平和的感觉。

古代青铜器上的纹饰,给人一种厚重、沉稳的感觉,同时也展现
了制造者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的造型古朴,落落大方,极具时代气息。

看青铜器,仿佛穿越到古代,感受古人的生活和情趣。

古代青铜器经历了千百年的岁月侵蚀,其表面附着着岁月的沧桑,使得它们更加具有韵味。

随着时间推移,青铜器的色泽逐渐从深蓝色到青绿色,给人一种沉
淀的感觉,成为了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

总的来说,古代青铜器不仅有着无与伦比的美感,还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这些宝贵的文化宝藏,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让我
们更加珍视和传承它们。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8课青铜工艺之美冀美版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8课青铜工艺之美冀美版

青铜工艺之美教学设计《青铜工艺之美》教学设计---小学冀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第八课一、课标分析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也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审美技能。

美术课程带领学生走进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篇章,通过对传统艺术的欣赏、学习来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敬仰之情,提高爱国热情,激励每一个学生在传承中华民族伟大的创造精神的同时,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在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各项技能,提高审美能力,增强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为祖国拼搏奉献!二、教材分析《青铜工艺之美》是冀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第八课,结合教材与课程标准,本课为欣赏评述学习领域,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了解认识青铜器,主要从材质,外形,纹饰,以及铭文方面欣赏中国青铜器。

中国青铜器制作精美,在世界青铜器中享有极高的声誉和艺术价值,代表着中国青铜器发展的高超技术与文化。

教学此课不仅需要教师掌握足够的历史知识,青铜知识,也需要学生提前预习,搜集青铜资料,才能顺利的完成教学内容,所以我安排学生提前自学,提前掌握一部分历史内容,为课堂做好铺垫。

从而引导学生在汲取中华精粹的同时,领悟美术的独特魅力,从认识青铜器,了解青铜器,到因此而为中国民族的伟大创造而感到自豪,主动传承民族文化,达到培养学生爱国热情的目的。

三、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六年级学生,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拓展思维能力,也能自主的利用各种工具搜集一些青铜信息,也具备了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已经怀有深深的民族自豪感,不足的是知识匮乏,因此只要教师综合历史知识,合理引导欣赏思维,及时补充青铜知识,学生通过用心来听,用脑来思考,用智慧来吸收,用勤劳的双手去创造,一定能用知识设计出更美好的梦想。

从而在学习过程中深入了解青铜器的伟大发展历程,和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一定能燃烧起强烈的爱国情怀。

夏商周青铜器的艺术之美

夏商周青铜器的艺术之美

夏商周青铜器的艺术之美古代中国的青铜器铸造,以夏商周三代最为繁盛,铜在当时是一种新元素,古人称为“赤金”,用这种材料制造器物比粗拙的陶石器坚固美观,同时,它作为一种很贵重的金属,除了王侯大贵之家,一般百姓是无力铸造铜器的。

总体来说,青铜器艺术在夏商周三代主要是奴隶主贵族的艺术,它类似于一种图画文字,通过本身的造型、纹样,以及用于记事的铭文和高超的技艺反映奴隶制时代的风尚和阶级的审美观念。

在此,我想讲一下在我看来夏商周三代青铜器的艺术之美。

铜器最早的铸造,相传是始于黄帝,而比较可靠的却是从夏禹时候起,夏铜器种类为最普通鼎彝两种。

商朝大约相当于公元前17世纪至12世纪,这时期的铜器种类和技术已经非常值得称赞,花纹款式也都比较复杂而充满用意。

这之后至周代则更加繁盛,不但种类繁多,而且技术更加精妙。

就艺术风格和审美价值而论,三代青铜器艺术之美有以下两个基本的特征。

一方面,三代青铜器艺术在造型与纹饰上与原始彩陶艺术之间存在着传承性。

事实上,通过从三代中铜器最古老的型式,即三足的“鼎”和“鬲”看,古代铸铜工艺的技术和原始彩陶的艺术是一脉相传的。

到了青铜时代,青铜器艺术达到了比原始陶器要高的技术,奴隶们所铸的铜器中,有多达十种不同的形式,如鼎、鬲、爵、尊、壶、豆、角等。

这些青铜器,首先从造型上看,很容易看出铜器的形状的演变与原始彩陶艺术形式上存在着外在的相似性。

有的由陶器发展而来,有的由原始的竹编器物而来,有的则由石器和骨角器进化而来。

其次,从装饰上看,青铜器上面的动物纹、几何纹、植物纹等更是与彩陶纹样紧密相连。

商代铜器,大多都有繁杂细致的花纹,例如神秘曲折而有方角的螺纹,也称为回纹或云雷纹,象征着雷电或暴风雨云,这种螺纹,很早就已经在原始艺术时期的陶器上。

这种纹饰,最初多为圆形,中间发展过程中,出现两个圆形相联的状况,最后,螺纹由圆形而变为有方角的样式,这种情景在新石器时代马厂彩陶时期开始萌芽,到辛店时期而出现了有连续的圆纹出现,此种圆形的或有方角的螺纹,在新石器时代,主要用以装饰陶器的颈部。

冀美2011版六年级美术上册《青铜工艺之美》说课稿

冀美2011版六年级美术上册《青铜工艺之美》说课稿

冀美2011版六年级美术上册《青铜工艺之美》说课稿一、教材概述本说课稿是针对冀美2011版六年级美术上册中的《青铜工艺之美》一课进行的讲解。

该课程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的青铜工艺,通过学习了解青铜工艺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以及艺术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同时也增进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掌握青铜工艺的制作工艺和相关术语;•学习理解青铜工艺的艺术特点和意义。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创作能力;•增进学生对传统艺术的欣赏和理解。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创造力;•激发学生对美的热爱和追求。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历史发展和制作工艺;•学习理解青铜工艺的艺术特点和意义。

难点:•提高学生对青铜工艺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对传统艺术的认识。

四、教学准备•课件:包括青铜工艺的图片和相关资料;•黑板、彩色粉笔、橡皮擦;•学生绘画用纸、彩色铅笔、水彩笔等;•展示青铜工艺作品的实物或图片。

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与引入(5分钟)1.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引发学生对青铜工艺的兴趣和疑问,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步骤二:知识讲解与学习(20分钟)1.通过展示青铜工艺的实物或图片,向学生介绍青铜工艺的特点和用途。

2.通过课件展示,讲解青铜工艺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引导学生了解青铜工艺在中国古代的地位和意义。

3.讲解青铜工艺的制作工艺,包括选材、铸造、浇注和打磨等过程。

4.解释青铜工艺中常见的术语,如铜器、铸造、青铜等,确保学生对相关概念的理解。

步骤三:艺术欣赏与分析(30分钟)1.分发学生绘画用纸和彩色铅笔,要求学生观察展示的青铜工艺作品,用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2.引导学生分析青铜工艺作品的艺术特点,如造型、纹饰、比例等方面,并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互动交流。

河北美术出版社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 8.青铜工艺之美-公开课比赛一等奖

河北美术出版社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 8.青铜工艺之美-公开课比赛一等奖

课时:第1课时本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青铜器,了解青铜器的种类、名称、器型、用途等相关的知识,感受青铜器的美,为下一课时做准备工作。

过程与方法:通过描述、分析、讨论青铜器,了解青铜器的艺术特征,感受青铜器的独特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对祖国传统艺术的热爱,提高观察力和审美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了解青铜器的种类、名称、器型、用途等相关知识。

难点:通过器型辨别青铜器的种类,了解青铜器的用途,感受并描述青铜器的美。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对美的事物有一定的感知能力,但青铜器对他们来说是一个遥远而陌生的存在,在各种新文化冲击的当下,怎样让学生对传统艺术感兴趣是个不小的难题。

所以在课程设计上,尽量做到贴近学生,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教学过程:导入:播放动画片《哪吒传奇》片头曲,介绍哪吒的时代背景,把时代拉到遥远的殷商末年。

学生分组,并为自己的小组命名。

一、哪吒的乾坤圈活动一:想一想,议一议。

提出问题:生活在殷商末年的哪吒,他的乾坤圈最有可能是什么材质的?小组内部讨论,得出结论并汇报。

教师总结:哪吒的乾坤圈最有可能是青铜的。

活动二:自学资料卡中的知识,完成资料卡后的判断题。

出示资料卡(课本22页对青铜器的简介)学生自学,可向教师提出问题。

出示判断题,随机每小组一道,小组派成员回答。

活动三:青铜器艺术欣赏。

播放图片,学生在悠扬的古曲中欣赏青铜器。

请学生说出自己的疑问和想法。

二、你们好!青铜器,你们的样子好酷!我想认识你们。

(认识青铜器)活动一:你能记住这些青铜器的名称和样子吗?出示图片,介绍鼎、豆、尊、瓶、爵、卣、盂、铙、鼓、编钟、钺十一种典型的青铜器的名称和器型特征。

出示图片,请学生说出青铜器的名称。

活动二:你能猜出这些青铜器有什么用途吗?出示4组图片,小组成员之间讨论这些青铜器的作用。

并汇报小组的答案。

教师总结青铜器的分类。

课外延伸:视频《青铜器的制作过程》总结与评价:1、你学到了什么?2、对自己和自己的学习小组进行评价。

小学美术冀美版六年级上册《8.青铜工艺之美》省级名师授课教案优质课教案获奖教案公开课教案A003

小学美术冀美版六年级上册《8.青铜工艺之美》省级名师授课教案优质课教案获奖教案公开课教案A003

小学美术冀美版六年级上册《8.青铜工艺之美》省级名师授课教案优质课教案获奖教案公开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青铜器的发展历程,认识青铜工艺作品的器形、色彩、纹饰构成、布局形式及表现方法,领悟美术表现空间的开放性。

2、过程与方法:①培养学生利用网络、书籍等渠道查找资料,进行自主性研学的能力,探讨、比较各种青铜工艺的不同特质,获得和发现新的认知,培养研究性学习的乐趣。

②认真观察、仔细体会并能用口头或书面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民族工艺、热爱生活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形成文化传承意识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赏析青铜艺器的艺术文化,用准确的美术语言对纹饰进行分析,了解纹饰的布局,感受青铜器特有的艺术美感。

(三)教学难点:
准确、灵活的运用青铜器艺术特点创意表达及实践。

(四)教学用具
教师准备:自制CAI课件、教师示范作品、学生学习资料袋等。

形容工艺优美的句子

形容工艺优美的句子

形容工艺优美的句子
1、这幅画的工艺之美,让人叹为观止。

2、这个青铜器的工艺精湛,每一处细节都令人赞叹不已。

3、他的书法工艺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举世无双。

4、这个陶瓷作品的工艺精美,每一处细节都呈现出绝妙的手工艺术。

5、这幅刺绣的工艺技巧高超,每一针都显现出工匠的精湛手艺。

6、这个木雕作品的工艺之美,每一处纹路都蕴含深厚的文化内涵。

7、这个瓷器的工艺精致绝伦,每一个部位都呈现出极端的工艺美感。

8、这幅油画的工艺功夫了得,每一个色彩都展现出画家精湛的技巧。

9、这个珠宝设计的工艺精美,每一个宝石都彰显出工匠的精湛手艺。

10、这个铜雕作品的工艺之美,每一个部位都流露出深刻的文化底蕴。

- 1 -。

六年级上册美术第8课青铜工艺之美冀教版

六年级上册美术第8课青铜工艺之美冀教版

青铜器的分类
酒器
水器
食器
兵器
乐器
食器

用来煮或盛放鱼、肉用, 形状大多圆腹,二耳, 三足,也有四足的方鼎, 在商周奴隶社会里,是 统治权力和等级的标志。
食器

音力,炊煮器物,形状 似鼎而空足,《汉书》: “空足鬲”,足中空便 于加热。

音鬼,相当于现在的大碗,形 状一般为腹圆,侈口,圈足,有 无耳,二耳,三耳,甚至四耳, 起标志奴隶主身份的作用。
乐器

铙又称为钲和执钟。 我国最早使用的青铜打击 乐器之一,其最初的功能 为军中传播号令之用。流 行于商代晚期,周初沿用。 铜制圆形的乐器,常和钹配 合演奏。

鼓面边缘略向外延 伸,胸部鼓突,束腰, 空腹,撇足。
编磬
古代一种打击乐器, 悬挂于架子上,可击奏旋 律,常与编钟相配。

古代祭祀或宴
请时用得青铜乐器。 单独悬挂者称特钟; 大小相次成组悬挂者 称编钟,编钟悬挂在 特制的架子上,架子 的横梁称作“笋”。
酒器爵相当于后源自的酒杯,圆腹,前有倾酒 的流,后有尾,旁有 扳,口上有两柱,下 面有三个高足,也有 少数爵为单柱或无柱。

古代饮酒器,形 状似爵,而前后都是 尾,无两柱,一部分 有盖。

音公,古代盛酒
或饮酒器,椭圆形腹或 方形腹,圈足或四足, 有流和扳,有盖,盖常 作成带角的兽头形。

古代用于盛酒,
自主探究
1、找出你所喜欢的器形和纹饰,用手指, 书空的方法,在图片上描一描,感受青 铜器的美。
2、根据器形和纹饰,按照分类猜一猜它是 哪一类的青铜器?做什么用的?
兵器

属“钩兵”,用于钩杀。 由铜制戈头、木或竹秘构成。 戈头刃部称“援”,援末折而 下的部分称“胡”;被木秘夹 住的称“内”;援末和胡上穿 缠秘的小孔称“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青铜工艺之美
【教材分析】
中国古代史以中华文明为基本内容,而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有一半是由熠熠生辉的青铜器“铸造”出来的。

在中国二千多年的青铜器历史长河中,其制品五光十色,其工艺流光溢彩,其制造工艺之先进,形制之美观,纹饰之精美,铭文之劲拔,这是世界青铜族所难以企及的。

要加深学生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本课设置是不可或缺的。

【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美术《中国古代青铜艺术》一课中,已对青铜器有了初步的认识,再加上前面已经学习了夏商西周的历史学生有一些接触,有助于本课的教学。

【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通过阅读知道什么是青铜,我国历史上哪一时期属于青铜时代。

2、大致了解青铜铸造工艺的过程。

3、在想象、思考、讨论的基础上尝试划分青铜器种类。

认识并欣赏部分著名的青铜器,如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面具等,能用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赏析内容。

能力与方法:
注重自主探究式学习,学生在与他人的合作中探讨问题,交流心得,从中体会合作的乐趣。

在识别、欣赏青铜名器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人类文明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初步审美、欣赏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的古代文明是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悠久的,中华民族是有高度智慧的。

商周的青铜文明,的确值得我们引以为自豪。

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情感和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

【教学重、难点】
1、欣赏精湛绝伦的青铜艺术。

2、培养学生的初步审美、欣赏能力。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展示司母戊大方鼎图片的挂图,设疑讲解:不知道同学们是否认识这幅图上的物体?这就是文明世界的我国商朝时期的祭祀器物————司母戊大方鼎,传说是商代的一位君王为祭祀自己的母亲而特制的一樽青铜器。

2、以青铜器为线索,引导学生回顾夏、商、西周、春秋和战国的历史。

(通过回忆知道青铜器在这一时期的生产、生活和军事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二、青铜的冶铸技术
1、请学生说说自己在课前观察到的钢筋混凝土铸模技术的流程。

2、鼓励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回答。

设问:那么你想知道古代青铜是怎么冶铸的吗?现在阅读教材内容,等一会儿,老师要请同学们归纳概括。

3、请学生代表归纳青铜的冶铸技术,适当的时候提示、引导并鼓励。

三、种类繁多的青铜器物
1、谈话过渡:刚才我们一起了解了青铜的冶铸技术,那么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在我国古代社会,到底都制造了那些青铜器物,它们都有哪些种类呢?今天老师就把这些青铜制品请进了教室,请同学们认真观察。

2、播放课件
3、设问:这么多的青铜器,用课本上的一个词概括那就是————?
学生回答:种类繁多
4、承接:是啊,这么多的青铜器,如按照用途划分,有食器、酒器、乐器、车马器、兵器、工具等,像司母戊大方鼎、像四羊方尊,像三星堆出土的青铜树。

那么,这些青铜器有什么价值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阅读教材最后一部分,一定要联系教材上的图。

5、组织学生讨论青铜器的价值,进入学生讨论的行列中,适当的时候提示引导。

6、补充、评价,重点指出其艺术价值即欣赏价值。

四、艺术宝库————三星堆
1、知识连接:了解了青铜器的艺术价值后,老师要向你们介绍一个地方,在那儿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物,而且被认为是古蜀国的都城,这就是三星堆。

同学们去过三星堆吗?她在哪个省呢?
(四川、广汉)
2、播放课件和音乐,向学生详细介绍三星堆的位置、出土文物以及三星堆博物馆。

教师小结本课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青铜工艺之美
朝代
代表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