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8课青铜工艺之美冀美版
冀美2011版六年级美术上册《青铜工艺之美》说课稿

冀美2011版六年级美术上册《青铜工艺之美》说课稿一、教材概述本说课稿是针对冀美2011版六年级美术上册中的《青铜工艺之美》一课进行的讲解。
该课程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的青铜工艺,通过学习了解青铜工艺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以及艺术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同时也增进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掌握青铜工艺的制作工艺和相关术语;•学习理解青铜工艺的艺术特点和意义。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创作能力;•增进学生对传统艺术的欣赏和理解。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创造力;•激发学生对美的热爱和追求。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历史发展和制作工艺;•学习理解青铜工艺的艺术特点和意义。
难点:•提高学生对青铜工艺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对传统艺术的认识。
四、教学准备•课件:包括青铜工艺的图片和相关资料;•黑板、彩色粉笔、橡皮擦;•学生绘画用纸、彩色铅笔、水彩笔等;•展示青铜工艺作品的实物或图片。
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与引入(5分钟)1.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引发学生对青铜工艺的兴趣和疑问,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步骤二:知识讲解与学习(20分钟)1.通过展示青铜工艺的实物或图片,向学生介绍青铜工艺的特点和用途。
2.通过课件展示,讲解青铜工艺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引导学生了解青铜工艺在中国古代的地位和意义。
3.讲解青铜工艺的制作工艺,包括选材、铸造、浇注和打磨等过程。
4.解释青铜工艺中常见的术语,如铜器、铸造、青铜等,确保学生对相关概念的理解。
步骤三:艺术欣赏与分析(30分钟)1.分发学生绘画用纸和彩色铅笔,要求学生观察展示的青铜工艺作品,用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2.引导学生分析青铜工艺作品的艺术特点,如造型、纹饰、比例等方面,并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互动交流。
河北美术出版社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 8.青铜工艺之美-公开课比赛一等奖

课时:第1课时本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青铜器,了解青铜器的种类、名称、器型、用途等相关的知识,感受青铜器的美,为下一课时做准备工作。
过程与方法:通过描述、分析、讨论青铜器,了解青铜器的艺术特征,感受青铜器的独特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对祖国传统艺术的热爱,提高观察力和审美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了解青铜器的种类、名称、器型、用途等相关知识。
难点:通过器型辨别青铜器的种类,了解青铜器的用途,感受并描述青铜器的美。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对美的事物有一定的感知能力,但青铜器对他们来说是一个遥远而陌生的存在,在各种新文化冲击的当下,怎样让学生对传统艺术感兴趣是个不小的难题。
所以在课程设计上,尽量做到贴近学生,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教学过程:导入:播放动画片《哪吒传奇》片头曲,介绍哪吒的时代背景,把时代拉到遥远的殷商末年。
学生分组,并为自己的小组命名。
一、哪吒的乾坤圈活动一:想一想,议一议。
提出问题:生活在殷商末年的哪吒,他的乾坤圈最有可能是什么材质的?小组内部讨论,得出结论并汇报。
教师总结:哪吒的乾坤圈最有可能是青铜的。
活动二:自学资料卡中的知识,完成资料卡后的判断题。
出示资料卡(课本22页对青铜器的简介)学生自学,可向教师提出问题。
出示判断题,随机每小组一道,小组派成员回答。
活动三:青铜器艺术欣赏。
播放图片,学生在悠扬的古曲中欣赏青铜器。
请学生说出自己的疑问和想法。
二、你们好!青铜器,你们的样子好酷!我想认识你们。
(认识青铜器)活动一:你能记住这些青铜器的名称和样子吗?出示图片,介绍鼎、豆、尊、瓶、爵、卣、盂、铙、鼓、编钟、钺十一种典型的青铜器的名称和器型特征。
出示图片,请学生说出青铜器的名称。
活动二:你能猜出这些青铜器有什么用途吗?出示4组图片,小组成员之间讨论这些青铜器的作用。
并汇报小组的答案。
教师总结青铜器的分类。
课外延伸:视频《青铜器的制作过程》总结与评价:1、你学到了什么?2、对自己和自己的学习小组进行评价。
小学美术冀美版六年级上册《8.青铜工艺之美》省级名师授课教案优质课教案获奖教案公开课教案A003

小学美术冀美版六年级上册《8.青铜工艺之美》省级名师授课教案优质课教案获奖教案公开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青铜器的发展历程,认识青铜工艺作品的器形、色彩、纹饰构成、布局形式及表现方法,领悟美术表现空间的开放性。
2、过程与方法:①培养学生利用网络、书籍等渠道查找资料,进行自主性研学的能力,探讨、比较各种青铜工艺的不同特质,获得和发现新的认知,培养研究性学习的乐趣。
②认真观察、仔细体会并能用口头或书面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民族工艺、热爱生活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形成文化传承意识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赏析青铜艺器的艺术文化,用准确的美术语言对纹饰进行分析,了解纹饰的布局,感受青铜器特有的艺术美感。
(三)教学难点:
准确、灵活的运用青铜器艺术特点创意表达及实践。
(四)教学用具
教师准备:自制CAI课件、教师示范作品、学生学习资料袋等。
冀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沉雄瑰丽的青铜艺术》课件

兽面纹的特点
以鼻梁为中线,两侧作对称排列,上端第一道 是角,角下有目,形象比较具体的兽面纹在目上还 有眉,目的两侧有的有耳,多数兽面纹有曲张的爪, 两侧有左右展开的体躯或兽尾,少数简略形式的没 有兽的体部或尾部。所有兽面纹基本上是按这一模 式塑造的,只是在表现方法和技巧上,随着时代的 发展而有所不同。
兽面纹(饕餮)示意图
一些典型的龙纹
爬行龙纹(西周早期龙纹簋) 交体龙纹(战国早期交鱼龙纹壶)
双体龙纹(西周早期)
卷体龙纹(西周晚期鱼龙纹盘) 两头龙纹(西周早期)
一些典型的凤鸟纹
多齿冠凤纹(西周早期)
长冠凤纹(商晚期)
花冠凤纹(西周中期)
长颈鹿角鸟纹(商晚期)
虎纹(西周中期四虎钟) 牛纹(商代晚期) 象纹(西周早期)
•
14、抱最大的希望,作最大的努力。2021年4月2日 星期五2021/4/22021/4/22021/4/2
•
15、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他内心缺 少什么 。。2021年4月 2021/4/22021/4/22021/4/24/2/2021
•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21/4/22021/4/2April 2, 2021
青铜器的造型 青铜器的纹饰
青铜器的造型美
虎 食
卣
人
卣
()
商
簋 堇临簋 西周早期
尊 象尊 商周时期
我是小小解说家:
青铜器的铸造工艺
范铸法
失蜡法
青铜器的纹饰美
古代青铜器纹饰的种类
注:下述的青铜器纹饰,主要是指华夏族系统的青铜器纹饰。
兽面纹
龙纹
凤鸟纹
动物纹
兽体变形纹
几何纹
人物画像
冀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美术第8课《青铜工艺之美》

冀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美术第8课《青铜工艺之美》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商代甲骨文的含义,并懂得商朝时期甲骨文的作用,明白商代社会开展的一些根本史实,培养学生对中国早期文字的认识能力,因此了解中国文字源远流长的历史。
2、使学生了解夏、商、西周时期青铜器的开展情况,了解青铜器工艺水平,并了解青铜文明与中国文字完美结合的根本史实。
3、了解三星堆文化遗址的发觉,掌握出土留下的代表作在社会上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以图片写的甲骨文导入新课。
2、以问题法、自由阅读法并与图片结合来讲述本课重点。
3、通过阅读搜集的方法让学生寻觅到重点。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甲骨文与青工艺,让学生了解中国历史的开展史实,明白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演进在历史开展中同等重要。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甲骨文和青铜工艺难点:甲骨文与占卜有关的讲述及其文字的演变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甲骨文的图片让同学们看一看,猜一猜是什么字,导入新课,课件出示课题“第五课甲骨文和青铜工艺〞2、新课教授〔1〕、让同学们阅读“甲骨文〞一框题,并自己总结,依据课件所给出的问题。
〔2〕、师生看后交流,完成问题,并让学生在课本上勾画。
〔3〕、老师总结,课件出示图片“关于甲骨文〞。
〔4〕、师生一起交流商量完成“思考与商量〞。
3、青铜器的精湛工艺〔1〕课件展示“青铜器〞让同学们结合自己的见识,来了解图片是什么名称?用来干什么的?〔2〕课件给出,请同学阅读搜集资料关于青铜器这一框题给出的问题。
〔3〕先由学生先去搜集,教师作肯定的总结,青铜器是从夏代开始,商朝进入了明媚的青铜文明时代,西周时期到达鼎盛时期,共跨越夏、商、周、秦、汉五个朝代,绵延2022年左右的时间。
〔4〕课件展示图片“关于青铜器的〞4、让学生搜集“钟鼎文、金文〞的资料,并说出汉字的演变过程:甲骨文——金——小篆——隶书——楷书。
5、介绍“三星堆文化〞课件出示问题,让学生阅读后答复;6、完成“参与园地〞7、课堂小结:通过课件展示练一练最后来总结本课内容。
六年级上册美术第8课青铜工艺之美冀教版

青铜器的分类
酒器
水器
食器
兵器
乐器
食器
鼎
用来煮或盛放鱼、肉用, 形状大多圆腹,二耳, 三足,也有四足的方鼎, 在商周奴隶社会里,是 统治权力和等级的标志。
食器
鬲
音力,炊煮器物,形状 似鼎而空足,《汉书》: “空足鬲”,足中空便 于加热。
簋
音鬼,相当于现在的大碗,形 状一般为腹圆,侈口,圈足,有 无耳,二耳,三耳,甚至四耳, 起标志奴隶主身份的作用。
乐器
鐃
铙又称为钲和执钟。 我国最早使用的青铜打击 乐器之一,其最初的功能 为军中传播号令之用。流 行于商代晚期,周初沿用。 铜制圆形的乐器,常和钹配 合演奏。
鼓
鼓面边缘略向外延 伸,胸部鼓突,束腰, 空腹,撇足。
编磬
古代一种打击乐器, 悬挂于架子上,可击奏旋 律,常与编钟相配。
鐘
古代祭祀或宴
请时用得青铜乐器。 单独悬挂者称特钟; 大小相次成组悬挂者 称编钟,编钟悬挂在 特制的架子上,架子 的横梁称作“笋”。
酒器爵相当于后源自的酒杯,圆腹,前有倾酒 的流,后有尾,旁有 扳,口上有两柱,下 面有三个高足,也有 少数爵为单柱或无柱。
角
古代饮酒器,形 状似爵,而前后都是 尾,无两柱,一部分 有盖。
觥
音公,古代盛酒
或饮酒器,椭圆形腹或 方形腹,圈足或四足, 有流和扳,有盖,盖常 作成带角的兽头形。
尊
古代用于盛酒,
自主探究
1、找出你所喜欢的器形和纹饰,用手指, 书空的方法,在图片上描一描,感受青 铜器的美。
2、根据器形和纹饰,按照分类猜一猜它是 哪一类的青铜器?做什么用的?
兵器
戈
属“钩兵”,用于钩杀。 由铜制戈头、木或竹秘构成。 戈头刃部称“援”,援末折而 下的部分称“胡”;被木秘夹 住的称“内”;援末和胡上穿 缠秘的小孔称“穿”。
小学美术冀美版六年级上册《8.青铜工艺之美》省级名师授课教案优质课教案获奖教案公开课教案A002

小学美术冀美版六年级上册《8.青铜工艺之美》省级名师授课教案优质课教案获奖教案公开课教案
一、教材分析:
我国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种类繁多,工艺精湛,出现了许多绝世精品。
其造型、纹饰和铭文都非常精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
本课属于“欣赏·评述”领域,旨在让学生通过接触中国古代青铜艺术,感受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古代文明,感悟青铜艺术的特征与独特魅力,在欣赏、评述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拓宽艺术视野,并能用多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对中国青铜艺术的感受。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正处在儿童期向青少年期过渡的阶段,其心理、生理快速成长。
一方面,他们对知识性强、艺术性高的内容特别感兴趣。
另一方面,他们对周围事物、科学、艺术都有了自己的看法和理解,也具备了相当的学习能力,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查找资料,搜寻相关信息,获得对新事物的认识。
但由于受年龄和阅历的限制,他们对众多悠久灿烂的古代文明知之甚少。
本课内容对他们来说是第一次接触,一切充满了神秘、新鲜和好奇,教师可通过设置富有挑战的内容让学生在全新的世界中畅游,让其领略祖先遗留下的青铜瑰宝的无穷魅力。
三、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中具有悠久历史的青铜器有所了解,培。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8课青铜艺术之美冀美版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8课青铜艺术之美冀美版青铜工艺之美一、?教材分析?青铜,是铜与锡的合金。
早在石器时代的末期,就已经出现青铜器了。
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制造与使用已遍布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二、?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青铜器的实用功能、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2、通过欣赏,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青铜美的造型和纹饰,并用?画笔表现出来。
3、感受我国青铜文化的艺术魅力,激发对青铜探究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认识并了解青铜的造型和纹饰?2、探索青铜其艺术性与实用性的完美结合?四、教学准备?教具:课件、青铜器的资料袋、绘画纸、彩色卡纸、刮蜡纸一次性筷子、黑色勾线笔等?学具:收集青铜资料、绘画纸、彩色卡纸、刮蜡纸、一次性筷子、黑色勾线笔?五、教学过程?一、实物导入:?2、你们对我的宝贝好奇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它。
?(课件播放:伏鸟双尾铜虎介绍)?3、同学们,这可是我们江西出土的一件宝贝哟。
现在不仅知道它的名字——伏鸟双尾铜虎,而且知道它是件青铜器。
?4、那!青铜器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又是怎样铸造出来的呢?同学们也跟老师一样,心里肯定有许多疑问,你有什么想知道的吗?大胆地把自己想知道的问题问出来吧!?5、刚刚同学们问了这么多的问题,说明同学们对青铜器很感兴趣很爱思考,现在老师把它归纳一下,发现这些问题是大家很想知道的:?(课件出示):?1)?青铜器是用什么材料做的??2)?青铜器是怎样铸造出来的3)?青铜器是什么时候的人用的??4)?青铜器的用途,有哪些种类5)?青铜器的纹饰有什么涵义??6、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大家一起来“感悟青铜之美”,(课件出示:课题),探究它的奥秘。
(板书课题)?二、欣赏、感悟?1、首先我们看看青铜器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怎么铸造出来的?。
?(播放视频)?2、哦,原来青铜是红铜、锡和铅的合金。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组青铜器。
?(课件分别出示:四羊方尊、司母戊大方鼎)?四羊方尊:?造型与纹样:?器身方形,方口,外沿像个喇叭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
铜
工
艺
之
美
教学设计
《青铜工艺之美》教学设计
---小学冀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第八课
一、课标分析
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学校进
行美育的主要途径,也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实
施素质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审美技能。
美术课程带领学
生走进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篇章,通过对传统艺术的欣赏、学
习来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敬仰之情,提高爱国热情,激励每
一个学生在传承中华民族伟大的创造精神的同时,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在进行自主、合作、探
究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各项技能,提高审美能力,增强想
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为祖国拼搏奉献!
二、教材分析
《青铜工艺之美》是冀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第八课,结合教材与课程标准,本课为欣赏评述学习领域,主要任务是引
导学生了解认识青铜器,主要从材质,外形,纹饰,以及铭文
方面欣赏中国青铜器。
中国青铜器制作精美,在世界青铜器中
享有极高的声誉和艺术价值,代表着中国青铜器发展的高超技
术与文化。
教学此课不仅需要教师掌握足够的历史知识,青铜
知识,也需要学生提前预习,搜集青铜资料,才能顺利的完成
教学内容,所以我安排学生提前自学,提前掌握一部分历史内
容,为课堂做好铺垫。
从而引导学生在汲取中华精粹的同时,
领悟美术的独特魅力,从认识青铜器,了解青铜器,到因此而
为中国民族的伟大创造而感到自豪,主动传承民族文化,达到培养学生爱国热情的目的。
三、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六年级学生,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拓展思维能力,也能自主的利用各种工具搜集一些青铜信息,也具备了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已经怀有深深的民族自豪感,不足的是知识匮乏,因此只要教师综合历史知识,合理引导欣赏思维,及时补充青铜知识,学生通过用心来听,用脑来思考,用智慧来吸收,用勤劳的双手去创造,一定能用知识设计出更美好的梦想。
从而在学习过程中深入了解青铜器的伟大发展历程,和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一定能燃烧起强烈的爱国情怀。
四、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看似简单,却又极具科普性,需要老师做大量的功课,才能系统地普及青铜知识,所以备课时候把青铜器的发展史系统的总结好,授课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通过仿青铜实物和几件精美的青铜器导入。
(二)、系统介绍青铜器的分类及用途。
(三)、从青铜器造型,纹饰,铭文等方面分析几件代表性强的青铜器,带同学们深入了解中国青铜器的精髓之处。
(四)、用线描和新的现代手工来重新演绎青铜的辉煌。
(五)、知识拓展方面把河北本地的镇馆之宝长信宫灯和
错金银四龙四凤铜方案座引荐给同学们,增强自豪感,提升美的升华。
(六)、老师寄语部分充分鼓励学生们一定要不懈努力使中国的明天更加辉煌,为中国梦的伟大实现拼搏,加油!
五、教学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彻启发,引导,探究,合作的教育方针,在讲授知识的同时让每个学生积极讨论,仔细观察,在思考中学到审美知识,提高审美素养,完善审美视角。
通过精美的图片,形象的视频,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了解青铜器的发展史,了解灿烂的中国文化,使每一个学生不仅被中华民族的祖先所震惊,也要为我们日益强大的新中国激情澎湃,提升美的视觉冲击感。
六、课堂部分
(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学习从青铜艺术的造型,分类、纹饰以及铭文等方面来欣赏了解青铜器艺术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能利用网络和书籍来搜
集自己需要的学习资料,实现自主探究学习,获得成
功自信感,也搜集资料的过程中仔细分析中,提取重
点能容,锻炼了学生的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欣赏青铜器艺术的过程
中,认识青铜器艺术在人类文化史上所作出的贡献,增
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学习从青铜艺术的造型,分类、纹样以及铭文的等方面来欣赏了解青铜器艺术的特点,掌握合适的欣赏方法和学会不
同角度欣赏青铜器的中华美。
(三)、教学难点:在欣赏青铜器艺术的过程中,认识中国青铜器艺术在人类文化史上所作出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课前准备:1.教师了解青铜艺术的发展历史。
2.搜集古代青铜艺术的照片供学生欣赏。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仿青铜制品,教师示范作品,同学们自备手工材料
(五)、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青铜工艺之美》这一节课,主要是通过学习让学生感悟中华文明的古老与伟大,体会中国青铜器的制作精美的高超魅力,虽然不能亲自带学生们走进博物馆感受中国青铜文化的博大精深,但是我通过高仿青铜器,精美图片,和影视资料也同样让学生感受到了身临其境的美好,从而使每个学生在欣赏的同时了
解了青铜器的造型,纹饰,铭文等方面的特点。
本课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会在后面的教学中慢慢切磋,使这一堂课越来越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