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音乐《对花》教案
《对花》优秀教学教案

《对花》优秀教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对花》,内容包括歌曲学唱、音乐知识和节奏练习。
具体章节为第六单元第一课时,详细内容为歌曲《对花》的歌词学习、旋律练习、节奏掌握和音乐欣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对花》的歌词和旋律,能够熟练演唱。
2. 培养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感知和表现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 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歌曲中节奏的变化和音乐知识的理解。
教学重点:歌曲《对花》的学唱和节奏练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电子琴、音响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音乐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春天的故事,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的美,引入歌曲《对花》。
2. 新课内容展示:播放歌曲《对花》,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3. 歌曲学习:教师带领学生学唱歌曲,注意指导发音、音准和节奏。
4. 节奏练习:分组进行节奏练习,让学生掌握歌曲中的节奏变化。
5. 实践环节:邀请学生上台表演,展示所学歌曲。
6. 例题讲解:讲解音乐知识,如音名、节奏等,并通过例题加深理解。
7. 随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对花》2. 歌曲旋律简谱3. 歌词4. 音乐知识:音名、节奏等5. 课堂练习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抄写歌曲《对花》的歌词,并学唱歌曲。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歌曲学唱和音乐知识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课后欣赏其他民族歌曲,了解我国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
组织音乐实践活动,如合唱、乐器演奏等,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歌曲中节奏的变化和音乐知识的理解。
2. 教学过程:节奏练习、例题讲解、随堂练习。
3. 板书设计:音乐知识的呈现和随堂练习题的设计。
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教学方法调整和音乐实践活动推荐。
湘艺版音乐四年级下册《对花》教案

湘艺版音乐四年级下册《对花》教案一. 教材分析《对花》是一首湘艺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的曲目,它以优美的旋律和生动的歌词展现了春天的美好景象。
这首歌曲通过对不同花卉的描述,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气息和大自然的美丽。
歌曲中的旋律和节奏变化丰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现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能够理解和欣赏简单的音乐作品。
然而,对于这首《对花》这样的具有一定难度和复杂性的曲目,学生可能需要更多的引导和练习。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接受程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活动。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演唱《对花》这首歌曲,并理解其歌词的含义。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表现力。
3.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旋律和节奏较为复杂,学生需要反复练习才能熟练掌握。
2.歌词中的花卉描述可能对学生来说较为陌生,需要教师进行解释和引导。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先进行歌曲的演唱,让学生跟随模仿。
2.讲解法:教师对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进行详细的解释和引导。
3.练习法: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
4.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合唱或表演,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的歌词、旋律图、花卉图片等。
2.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和进行合唱练习。
3.乐器:如钢琴、吉他等,用于伴奏和指导学生演唱。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春天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激发他们对歌曲的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歌曲《对花》的背景和作者,然后演唱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其旋律和节奏。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指导他们掌握正确的旋律和节奏。
对于较难的部分,可以分组练习,或者让学生单独演唱,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合唱练习,让学生在集体演唱中巩固所学。
湘艺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第4课《对花》教案

湘艺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第4课《对花》教案一. 教材分析《对花》是湘艺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第4课的一首歌曲。
歌曲以对唱的形式展开,歌词描绘了春天花开的美丽景象,富有诗意。
歌曲的旋律欢快,节奏明快,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我国的对唱形式,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对音乐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们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模仿能力,能够快速掌握歌曲的基本旋律。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对唱形式较为陌生,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对唱的形式,感受音乐的魅力。
2.培养学生们的音乐审美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通过对《对花》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提高学生们的歌唱技巧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对唱形式的讲解和引导。
2.歌曲中较高音的演唱。
3.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老师或学生代表示范演唱,引导其他学生跟随。
2.讲解法:讲解对唱形式和歌曲相关背景。
3.练习法:分组练习,加强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4.鼓励法:积极鼓励学生,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对花》的旋律、歌词、图片等。
2.教学音频:歌曲《对花》的示范演唱。
3.教学视频:对唱表演的视频资料。
4.教学器材:钢琴、音响设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音频资料,展示春天的美丽景象,引导学生进入音乐课堂。
2.呈现(10分钟)老师演唱歌曲《对花》,让学生初步感受对唱的形式。
随后,讲解对唱的特点和技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对唱练习,老师巡回指导。
在此过程中,老师可适时给出建议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对唱技巧。
4.巩固(10分钟)选取几组学生进行表演,其他学生观看并学习。
老师对表演的学生进行点评,总结他们在对唱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自由发挥,创作属于自己的对唱歌曲。
《对花》教案四

《对花》教案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音乐鉴赏》教材第四章《多彩的民族音乐》,详细内容为“对花”一节。
通过对我国不同地区代表性花卉的赏鉴,让学生了解花卉与音乐之间的关系,学习并欣赏《对花》这首经典民族音乐作品。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花卉在我国民族音乐中的象征意义,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2. 学习并熟练演唱《对花》,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 了解《对花》的创作背景,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花卉与音乐之间的联系,歌曲《对花》的旋律和节奏。
教学重点:掌握《对花》的演唱技巧,理解花卉在民族音乐中的象征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音响设备、教学课件。
学具:歌词单、音乐教材、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不同地区的花卉图片,引导学生了解花卉在我国民族音乐中的象征意义。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花卉与哪些音乐作品有关联吗?2. 新课内容学习(10分钟)介绍《对花》的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分组学习歌词,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3.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花卉与音乐之间的关系。
4. 例题讲解(5分钟)分析《对花》中的典型节奏和旋律特点。
示范演唱《对花》,指导学生掌握演唱技巧。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跟随钢琴伴奏演唱《对花》,注意音准、节奏和情感表达。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花卉在民族音乐中的象征意义。
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与花卉相关的音乐作品?七、板书设计1. 板书《对花》2. 板书内容:花卉与音乐的关系《对花》创作背景《对花》歌词及旋律特点八、作业设计2. 答案要点:花卉象征意义分析歌曲情感表达九、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花卉与音乐关系的理解程度,以及对《对花》的掌握情况。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其他地区的花卉音乐,如《茉莉花》、《玫瑰花》等,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对花音乐教案

对花音乐教案对花音乐教案第一篇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学生听着熟识的旋律江苏民歌《茉莉花》进教室。
〔二〕、导入新课1、揭示“花〞的主题。
〔由熟识的本地区民歌引出花的主题〕师:同学们,知道这是哪个地区的民歌吗?〔江苏〕它的歌名谁知道?〔茉莉花〕这首歌曾在2002年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唱响,她代表中国向各国健儿发出邀请。
如今她已是家喻户晓,这清爽优美的曲调,委婉含蓄的歌词表达了少女宠爱茉莉的细腻情感。
来!我们一起来跟着唱一唱……2、师生沟通师:你们见过茉莉花吗?谁来说说她的特征?〔学生自由回答〕在大自然中花的品种繁多,形态各异,你还知道哪些花呢?3、猜谜问答师:同学们知道的还真多,每种花都有它独特的外形和生长特征,下面我来考考你,猜猜这是什么花?什么开花白又香?〔茉莉、栀子〕什么开花节节高?〔芝麻〕什么开花红似火?〔山茶花、杜鹃花〕4、节奏问答:把刚刚的猜谜内容用有节奏的语言问答5、总结什么叫“对唱〞〔三〕、新歌教学1、听赏歌曲《对花》A、民歌中有许多这样的对唱歌曲,我们来听一首。
说说歌里唱了什么?B、学生回答,老师同时多媒体展示花卉图片〔菱角花、凤仙花、山茶花、蔷薇、玫瑰〕2、揭示歌名师:这就是我们要学的对唱歌曲北京民歌《对花》3、再听歌曲,说说哪句比较难唱,老师适时用对比法解决附点四分音符的唱法。
4、教唱歌曲A、师生接龙唱B、齐唱歌曲C、利用打花巴掌游戏引出2/4拍的强弱规律,指导唱出强拍D、介绍衬词E、对唱稳固〔四〕、创编歌词1、分组创编歌词,留意压韵2、沟通本组创编内容3、每组采纳不同形式表现自己创编的歌曲。
〔五〕、老师总结,组织下课对花音乐教案第二篇师:同学们,今日我们一起来做一回英勇的解放军,去打击敌人,好吗?〔生:好!〕我们今日的任务有3个,首先要求我们按指定的步伐行军,因为敌人特别狡猾,而这种步伐能混乱他们的视听,第二步就要与我方的地下党员接暗号,取任务,然后就看谁能杰出的完成任务,我们就为他戴上大红花!好吗?〔生:好!〕师:你看,这个就是上级给我们的行军步伐,哪位优秀的解放军能完成?1〕、出示拍手的节奏,请一位学生念念。
《对花》音乐教案

《对花》音乐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音乐课程标准》中《对花》这首歌曲。
《对花》是一首富有民族特色的歌曲,旨在让学生了解和体验我国民间音乐的风格和特点。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歌曲的学唱、旋律分析、歌词理解以及相关的音乐实践活动。
具体章节为《音乐课程标准》第三单元“民族音乐欣赏”第二节。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对花》的旋律、节奏、歌词,并能熟练演唱。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3. 通过学习《对花》,使学生了解我国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对花》的旋律、节奏、歌词,能熟练演唱。
难点:理解歌曲的民间音乐风格,体验歌曲的情感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音响设备、黑板、粉笔学具:音乐教材、笔记本、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有关民间对歌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民间音乐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歌曲学习(15分钟)(1)教师示范演唱《对花》,学生跟随学唱。
(2)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讲解歌曲的民间音乐特点。
3. 实践活动(10分钟)学生分角色扮演对歌的双方,进行对歌实践活动,体验民间音乐的韵味。
4.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一道关于《对花》的旋律分析题,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旋律特点。
5.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独立完成旋律分析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对花》2. 内容:(1)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2)民间音乐风格特点(3)实践活动:对歌七、作业设计2. 答案要点:(1)旋律特点:五声性旋律、级进、环绕等。
(2)民间音乐风格:朴实、欢快、对歌形式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对花》的旋律、节奏、歌词,并了解了民间音乐的特点。
但在课堂时间分配上,可以更加合理,增加学生互动环节。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欣赏其他民间音乐作品,如《茉莉花》、《小放牛》等,进一步了解我国丰富的民间音乐文化。
对花教学设计(共8篇)

对花教学设计〔共8篇〕第1篇:对花教学设计学唱黄梅戏《打猪草》选段《对花》教学目的:1、让学生理解黄梅戏分花腔类作品的演唱方法和润腔特色2、理解黄梅戏的地方方言。
3、学唱黄梅戏《对花》教学过程:1、复习旧知识〔上节课我们大致理解了黄梅戏的开展情况〕那么我们谁能列举出几个黄梅戏的代表作?让学生答复生:如:《天仙配》、《打猪草》、《女驸马》、《夫妻观灯》等师:这几出作品同属黄梅戏但也有它的不同。
如:《天仙配》、《女驸马》两出戏都是大段的用于抒情、叙事,唱腔委婉、悠扬、抒情。
而如:《打猪草》、《夫妻观灯》它富有浓重的生活气息和民歌风味,多用衬词呼、嘿、呦之类较多,唱腔圆润且又有一定的限制。
2、这样就分出了黄梅戏的两大类:花腔、平词。
3、让学生展示上节课学习的《女驸马》中的选段《谁料皇榜中状元》4、学习花腔类作品《对花》 1〕播放黄梅戏《对花》1〕提醒学生注意戏词中的方言咬字情况。
2〕让学生找出哪些字是用方言咬字的? 3〕聆听、感受、体验黄梅戏《对花》唱腔特点。
4〕讲解作品内容黄梅戏《对花》是《打猪草》中的一个选段由“二小”组成,人物是陶金花、金小毛,一个打猪草一个看竹笋。
陶金花在打猪草时.拔草用劲过大,不小心碰断了金小毛家两根竹笋,慌忙用草将笋盖上,这时,在树上看笋的金小毛看见了,认为她有意偷笋,踩破了她的篮子。
小姑娘哭着拉他去见妈妈,要他赔篮子。
金小毛无奈,将舅母让他买盐的二百文钱赔她,她知道内幕后不要金小毛赔了,说:“只要心意好,人好水也甜”,金小毛又把断了的竹笋一起送她,陶金花提不动,又帮着她送到家里。
一路上边走边唱盘歌《对花》,什么花都问遍了,终于回到家中,金花妈妈不在家,金花打了三个鸡蛋,泡一碗炒米招待小毛,小戏在欢乐的气氛中完毕了。
四、模拟学唱〔唱黄梅〕1、师:播放《对花》前一段戏词〔采用“听唱”法教学;个别乐句采用“口传心授”法教唱〕师生活动:①、老师范唱一段唱词。
②、跟老师伴奏轻声整体学唱戏词。
《对花》音乐教案

《对花》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对花》这首音乐作品的背景和特点;2. 能够感受和理解音乐所传达的情感;3. 能够演奏《对花》的简单乐谱。
二、教学重点:1. 了解《对花》的音乐特点和表现手法;2. 学会演奏《对花》的乐谱。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并准确表达音乐传达的情感;2. 学会演奏《对花》中的乐谱。
四、教学准备:1. 音乐播放设备;2. 乐谱复印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曾经欣赏过的一首音乐,让他们描述这首音乐给他们带来的情感和印象。
进而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音乐作品《对花》。
2. 学习音乐作品《对花》的背景和特点介绍《对花》这首音乐作品的背景和创作目的。
指导学生仔细聆听音乐作品,感受其中传达的情感,并引导学生分析音乐的曲调、速度和表现手法以达到理解的目的。
3. 学习音乐作品《对花》的乐谱向学生展示《对花》的乐谱,并简要讲解旋律、音符、节拍和连线等基本的乐谱元素。
然后,通过逐小节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逐渐掌握并且学会演奏这首音乐作品。
4. 音乐欣赏与情感表达结合教学过程中对音乐的解析和学习,引导学生再次欣赏《对花》这首音乐作品,让他们感受并理解音乐所传达的情感。
然后,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并鼓励他们运用各种艺术形式来表达这种情感,如绘画、写诗等。
5. 演奏音乐作品《对花》组织学生进行音乐演奏。
首先,要求学生按照乐谱进行个别练习,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熟练地演奏自己的部分。
然后,分小组进行合奏,最终整合全班的演奏成果。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音乐作品《对花》的理解和感受,并鼓励他们将音乐所传达的情感运用到生活中。
六、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们进一步了解音乐作品《对花》的背景和作者的创作理念,扩展他们对音乐的理解程度;2. 引导学生们创作属于自己的乐曲,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音乐才能。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和专注度;2. 评估学生对音乐作品《对花》的理解和感受;3. 评估学生对乐谱的掌握程度和演奏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6月8日第14周星期五下午第三节
四年级音乐下册《对花》教学设计与反思
仁宅小学陈韩英
教学目标 :
1、了解河北民歌,体会华北民歌的地方特色与情绪,能在欢快、热闹的气氛中学会演唱《对花》这首歌。
2、能掌握对唱演唱形式,体验与他人合作的快乐,以及上滑音的唱法。
3、能根据四季中花的种类,创造性的创编歌词。
教学重点 :
学会用富有河北地方特色的音调演唱歌曲《对花》。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河北民歌的地方特色,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创编歌词。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谈话:我们常用花表达自己的感情,劳动人民也一样,他们将花编入歌曲中表达
自己的情感,今天老师这里就带来了一首极具代表性的,有浓郁河北音调的河北民歌《对花》,它属于华北民间音乐,具有豪放、舒展、激昂的特点,与江南民歌的婉转轻盈,含蓄细腻的风格有鲜明的对比,大家来欣赏!
2、了解河北民歌特点(课件出示)
二、学唱歌曲《对花》
1)听赏《对花》:(播放录音,出示全曲)师:刚才这首歌带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受?(这是一首很轻快、热闹、喜庆的歌曲)。
2)分析歌词内容师:歌曲中都唱些什么内容?大家跟随老师一起来轻声的、有节奏的读一读。
3)再次播放录音
师:下面仔细听一遍,请你找出你认为歌曲中最有趣的句子,咱们来唱一唱。
(七拨弄东采东采,八拨弄东采东采;得儿色,得儿色,得儿弄东采东采)
师解释:以上这几句是河北人嬉戏、逗趣、模仿锣鼓的一些衬词,一般民歌中都会有衬
词,这也是民歌的特点之一。
4)师示范衬词部分,生随琴声学唱。
5)学唱歌曲的开头两乐句。
师下面跟随老师的琴声学唱歌曲的第一、第二两乐句
A、上滑音的教学师:同学们,这段歌曲中有个向上的箭号,你们找到它了吗?这个
小记号叫“上滑音记号”。
B、师:解释滑音(课件出示“音乐小知识一”)有了它能让我们的歌声更有特色呢,
听一听(师范唱)
6)师:现在我们把第一段歌词完整地唱一遍,要把这种迎接英雄回来的快乐心情唱出来,好吗?
(生完整演唱第一段)
师:同学们唱的真棒!可是同学们发现没有?平时我们唱的歌曲的演唱形式大部分都是齐唱,而这首歌的演唱形式有什么不同?
师:歌词中像这样两人或者两组人一问一答作对答式的演唱,这种形式称为对唱。
(课件出示“音乐小知识二”)
7)师生对唱:
A、师生用对唱的方式唱唱第一段歌词!师唱甲,生唱乙,
B、生自评演唱情况:
8)学唱第二段歌词:
师:第二段也能唱吗?接下来我们把第二段的歌词也唱一唱。
你们来问,我来答。
(师生对唱第二段歌词)
9)结束句学习:
A、师:同学们注意到没有?第二段的结尾和第一段的不一样,多了一个结束句,这个‘哎’字要唱几拍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生:略。
师:有8拍,同学们要在心里默默地数。
B、师:好,现在我们把结束句唱一唱。
10)完整对唱两段歌词:
师:现在老师想当听众,听你们把两段歌词连起来唱一唱,好吗?男生唱甲部分,女生唱乙部分。
三、拓展、延伸。
1、为歌曲编创歌词。
(1)师提问:歌曲《对花》以问答的形式唱出了春季、夏季励有些什么花儿开,一年四季都有花开,把我们的生活装点得绚丽多彩。
那么春季、夏季里还有什么花儿开,秋季和冬季又有什么花儿开呢?
(2)带着这个问题,生自主编创歌词,分为四组,分别命名为‘春’‘夏’‘秋’‘冬’,各组先讨论,然后派代表上台表演。
(春季有桃花、杏花、丁香花等,夏季有荷花等,秋季有桂花、月季花等,冬季有梅花等。
)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河北民歌《对花》,以后我们还会接触到更多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民歌,了解更多的民歌文化。
教学反思:
《对花》是一首河北民歌,是我国北方广泛流传的一种小调。
通过让学生学习歌曲《对花》,从中了解华北民间音乐的地域风格色彩,使学生了解热爱祖国的民间音乐文化,体现弘扬民族音乐的重要理念。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用有河北地方特色的音调来演唱歌曲《对花》。
本课的两个音乐知识——对唱、上滑音的学习我放在唱歌的教学中,一方面,我要让学生在学习歌曲的活动中去进行对唱,另一方面,两个知识点与对花调的风格形式紧密相关,如:曲调中的上滑音正是凸现了其他地域色彩的装饰,演唱是要准确的把握歌曲的地方风格,就必须唱好上滑音。
本课的教学难点体会歌曲的地方特色,引导学生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创编歌词。
在创编歌词的时候,教师注意做到心中有数,了解一年四季花开的自然生长规律,了解花卉的名字,以免张冠李戴。
在对整个教学过程的把握中,我把歌曲教学做为重点,从初听歌曲时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了解歌曲内容;复听歌曲时找出歌曲中有趣的乐句来唱一唱;再到教学上滑音演唱效果时,教师让学生自主发现乐谱上的记号,从而讲解上滑音,让学生通过对比的演唱加深学生对上滑音的印象;最后引导学生发现歌曲的演唱形式——对唱,在这几个环节的把握上教师注意到语言的的巧妙设计,利用自身的情绪感染学生,环环相扣,水到渠成,顺得地完成了歌曲的教学。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以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
教师还以学生为主体,学习歌曲、创编歌词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