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演唱 对花》优质课教案、

合集下载

2024年人音版九年级音乐下册5《对花》优质教案

2024年人音版九年级音乐下册5《对花》优质教案

2024年人音版九年级音乐下册5《对花》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人音版九年级音乐下册第5课《对花》。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分析《对花》的旋律、节奏、和声及演唱技巧;学习歌曲的创作背景和民间音乐特点;掌握歌曲的主题及情感表达。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对花》的旋律、节奏、和声及演唱技巧。

2. 培养学生对民间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3. 通过学习《对花》,引导学生体会歌曲的主题思想,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对花》的旋律、节奏、和声及演唱技巧。

难点:歌曲高音部分的演唱技巧及情感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音乐课本、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民间音乐的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民间音乐的魅力,进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对花》。

2. 新课内容学习(15分钟)(1)介绍歌曲背景,让学生了解《对花》的创作来源和民间音乐特点。

(2)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和声,引导学生跟随老师一起学唱歌曲。

3.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1)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如何通过演唱技巧来表现歌曲的情感。

(2)每组派代表进行演唱展示,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4. 例题讲解(10分钟)针对学生在演唱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逐一讲解和示范。

5.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跟随钢琴伴奏,独立演唱《对花》,老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对花》2. 歌曲背景:民间音乐特点、创作来源3. 歌曲分析:旋律、节奏、和声4. 演唱技巧:高音部分、情感表达5. 课堂小结:学习收获、改进方向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演唱《对花》,并录制视频。

2. 答案:视频提交至老师邮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了解其他民间音乐作品,提高音乐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关于学生了解并掌握《对花》的旋律、节奏、和声及演唱技巧。

人音版九年级音乐下册5《对花》优质优质教案

人音版九年级音乐下册5《对花》优质优质教案

人音版九年级音乐下册5《对花》优质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对花》旋律、节奏和歌词。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认识和鉴赏能力。

3. 提高学生演唱技巧和音乐表现力。

4.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歌曲中一些特殊节奏和旋律掌握,以及歌曲情感表达。

2. 教学重点:歌曲整体演唱效果和音乐表现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音响设备、教学课件、黑板。

2. 学具:音乐课本、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播放一段与《对花》风格相近民族音乐,引导学生关注民族音乐特色。

提问:你们知道这首歌曲名称?它属于哪个民族音乐?2. 新课导入(15分钟)介绍歌曲《对花》背景和创作特点。

播放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旋律、节奏和情感。

分析歌曲旋律、节奏和歌词,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细节。

3. 歌曲学唱(20分钟)分组教学,每组学习歌曲一个部分。

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学唱。

针对学生演唱进行指导和纠正,强调歌曲节奏、旋律和情感表达。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自主练习歌曲,提高演唱技巧和音乐表现力。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汇报演出(10分钟)每组进行演唱展示,其他学生评价、提出建议。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称:《对花》2. 歌曲背景和创作特点3. 歌曲旋律、节奏、歌词分析4. 演唱技巧和音乐表现力要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演唱《对花》歌曲,并录制视频。

答案:根据学生实际演唱情况进行评价。

2. 附加作业:解其他民族音乐特点,下节课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教学效果,学生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民族音乐发展,解不同民族音乐特色,提高音乐素养。

组织学生参加民族音乐活动,如民歌比赛、音乐会等,激发学生学习民族音乐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教学过程中,有几个细节是我需要特别关注。

是歌曲《对花》旋律、节奏和歌词掌握,是歌曲情感表达,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参与度和兴趣。

教案《对花》

教案《对花》

教案《对花》《对花》教案一、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和魅力。

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表现力。

让学生学会演唱歌曲《对花》。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演唱歌曲《对花》。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表现力。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中国传统音乐,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和魅力。

(2)提问学生:“你们知道中国传统音乐有哪些特点吗?” (3)学生回答:“中国传统音乐具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涵、独特的风格和多样的形式。

” (4)教师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中国传统音乐歌曲——《对花》。

”讲授新课(1)介绍歌曲《对花》的背景和特点。

- 《对花》是一首中国传统音乐歌曲,它起源于中国北方的民间音乐。

- 《对花》的歌词简洁明了,旋律优美动听,节奏欢快活泼,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

- 《对花》的演唱形式多样,可以独唱、合唱、对唱等。

(2)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对花》,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3)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对花》的歌词,让学生理解歌词的含义。

(4)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对花》的旋律,让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5)教师带领学生练习演唱歌曲《对花》,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歌曲。

巩固练习(1)教师让学生分组练习演唱歌曲《对花》,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学习。

(2)教师让学生上台演唱歌曲《对花》,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3)教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评价和指导,让学生能够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演唱水平。

课堂小结1. 2. 3. 1. 2. 1. 1. 1. 1.(1)教师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歌曲《对花》的背景和特点、歌词、旋律和演唱技巧等。

(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评价和总结,让学生能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和进步。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继续练习演唱歌曲《对花》,并且让学生收集其他中国传统音乐歌曲,下节课带到课堂上与同学们分享。

初中音乐对花教案

初中音乐对花教案

初中音乐对花教案教案标题:初中音乐对花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音乐对花的概念和特点;2. 学习音乐对花的基本技巧和表现形式;3.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 音乐对花的定义和特点;2. 音乐对花的表现形式;3. 学生合作演奏的能力。

教学准备:1. 音乐对花的示范录音或视频;2. 乐器、乐谱等音乐资源;3. 合作小组。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音乐对花的概念和特点,提问:“你们对音乐对花有什么了解?它有什么特点?”2. 播放一段音乐对花的示范录音或视频,让学生感受和欣赏。

二、知识讲解(10分钟)1. 介绍音乐对花的定义和特点,解释其在音乐中的作用和意义。

2. 分析音乐对花的表现形式,如交替演奏、对位演奏等。

三、技巧训练(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乐器。

2. 分发相应的乐谱,让学生学习和练习音乐对花的技巧。

3. 指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作演奏,注重节奏和配合。

四、合作表演(15分钟)1. 每个小组轮流进行合作表演,展示他们学习和练习的成果。

2. 其他学生可以观察和评价表演,提出建议和改进意见。

五、总结归纳(5分钟)1. 引导学生总结音乐对花的表现形式和技巧要点。

2. 强调合作演奏的重要性和效果。

六、拓展延伸(10分钟)1.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尝试其他音乐对花的形式和曲目。

2. 提供相关资源和指导,让学生进一步发展和提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了解音乐对花的概念和特点,培养了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合作精神。

通过分组合作演奏,学生不仅提高了技巧,还培养了团队合作的意识。

在拓展延伸环节,学生有机会自主探索和发展,进一步提升自己的音乐水平。

对花音乐教案

对花音乐教案

对花音乐教案对花音乐教案第一篇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学生听着熟识的旋律江苏民歌《茉莉花》进教室。

〔二〕、导入新课1、揭示“花〞的主题。

〔由熟识的本地区民歌引出花的主题〕师:同学们,知道这是哪个地区的民歌吗?〔江苏〕它的歌名谁知道?〔茉莉花〕这首歌曾在2002年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唱响,她代表中国向各国健儿发出邀请。

如今她已是家喻户晓,这清爽优美的曲调,委婉含蓄的歌词表达了少女宠爱茉莉的细腻情感。

来!我们一起来跟着唱一唱……2、师生沟通师:你们见过茉莉花吗?谁来说说她的特征?〔学生自由回答〕在大自然中花的品种繁多,形态各异,你还知道哪些花呢?3、猜谜问答师:同学们知道的还真多,每种花都有它独特的外形和生长特征,下面我来考考你,猜猜这是什么花?什么开花白又香?〔茉莉、栀子〕什么开花节节高?〔芝麻〕什么开花红似火?〔山茶花、杜鹃花〕4、节奏问答:把刚刚的猜谜内容用有节奏的语言问答5、总结什么叫“对唱〞〔三〕、新歌教学1、听赏歌曲《对花》A、民歌中有许多这样的对唱歌曲,我们来听一首。

说说歌里唱了什么?B、学生回答,老师同时多媒体展示花卉图片〔菱角花、凤仙花、山茶花、蔷薇、玫瑰〕2、揭示歌名师:这就是我们要学的对唱歌曲北京民歌《对花》3、再听歌曲,说说哪句比较难唱,老师适时用对比法解决附点四分音符的唱法。

4、教唱歌曲A、师生接龙唱B、齐唱歌曲C、利用打花巴掌游戏引出2/4拍的强弱规律,指导唱出强拍D、介绍衬词E、对唱稳固〔四〕、创编歌词1、分组创编歌词,留意压韵2、沟通本组创编内容3、每组采纳不同形式表现自己创编的歌曲。

〔五〕、老师总结,组织下课对花音乐教案第二篇师:同学们,今日我们一起来做一回英勇的解放军,去打击敌人,好吗?〔生:好!〕我们今日的任务有3个,首先要求我们按指定的步伐行军,因为敌人特别狡猾,而这种步伐能混乱他们的视听,第二步就要与我方的地下党员接暗号,取任务,然后就看谁能杰出的完成任务,我们就为他戴上大红花!好吗?〔生:好!〕师:你看,这个就是上级给我们的行军步伐,哪位优秀的解放军能完成?1〕、出示拍手的节奏,请一位学生念念。

2024版《对花》教案

2024版《对花》教案

2024版《对花》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版音乐教科书第五单元《民谣与乡情》中的第二课时《对花》。

本课时主要内容包括:学习歌曲《对花》,了解其创作背景及音乐特点;掌握歌曲中的装饰音、切分音等音乐知识;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和结构。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熟悉《对花》这首歌曲,感受其独特的音乐魅力,培养学生对我国民间音乐的热爱。

2. 通过学习歌曲《对花》,使学生掌握歌曲中的装饰音、切分音等音乐知识,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 培养学生合唱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装饰音、切分音的掌握;合唱部分的处理。

2. 教学重点:歌曲的旋律、节奏和结构分析;歌曲的情感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音乐教科书、歌词单、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一段有关春天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春天的美好,进而引出歌曲《对花》。

2. 歌曲学习:a.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歌词,感受歌词的韵律美。

b. 教师弹奏歌曲,学生小声跟唱,熟悉旋律。

c.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和结构,讲解装饰音、切分音等音乐知识。

d. 学生分组练习,注意合唱部分的和谐与统一。

3. 歌曲演唱:a. 教师弹奏钢琴,学生合唱歌曲,注意情感表达。

4. 随堂练习:a. 学生独立演唱歌曲,教师个别指导。

b. 学生分组演唱,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对花》2. 内容:a. 歌曲背景及音乐特点b. 歌曲旋律、节奏和结构分析c. 装饰音、切分音等音乐知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演唱歌曲《对花》,并分析其音乐特点。

2. 答案:a. 歌曲演唱:注意装饰音、切分音的准确演唱,情感表达要到位。

b. 音乐特点分析:歌曲以五声调式为基础,旋律优美、流畅;节奏丰富,具有民间舞蹈的特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参与度较高,但部分学生对装饰音、切分音的掌握仍有所欠缺,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对花》优秀教学教案

《对花》优秀教学教案

《对花》优秀教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音乐课程标准》中的《对花》章节。

《对花》是一首富有民族特色的歌曲,通过描绘各种花卉的特点,展现了春天的美好景色。

教学内容详细包括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以及相关的音乐知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对花》的旋律、节奏、歌词,并能熟练演唱。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识和欣赏能力,了解歌曲所表达的美好意境。

3. 通过学习《对花》,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歌曲中部分节奏的掌握,如切分节奏、附点节奏等。

教学重点:歌曲的旋律、歌词的演唱及对歌曲意境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学具:音乐课本、歌词单、铅笔、橡皮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的美景,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对花》。

2. 歌曲学习(10分钟)(1)教师示范演唱《对花》,学生跟随学唱。

(2)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

(3)分组练习,互相纠正,提高演唱效果。

3. 例题讲解(15分钟)针对歌曲中的难点,如切分节奏、附点节奏等进行讲解,结合实际演唱进行示范。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歌曲演唱展示(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演唱展示,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六、板书设计1. 《对花》2. 内容:旋律:五线谱、音符、节奏歌词:对照歌词单,标注重点词汇难点:切分节奏、附点节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演唱《对花》,并录制视频。

2. 答案:正确演唱歌曲,视频画面清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课外音乐活动,如合唱团、乐队等,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其他民族音乐,拓宽音乐视野。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歌曲中部分节奏的掌握,如切分节奏、附点节奏等。

人音版九年级音乐下册5《对花》教案

人音版九年级音乐下册5《对花》教案

人音版九年级音乐下册5《对花》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音版九年级音乐下册第5课《对花》。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欣赏歌曲《对花》,了解歌曲的背景及创作特点;学习歌曲中的对花唱法,掌握其音乐表现手法;学习音乐基础知识,如音高、节奏、音色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歌曲《对花》的创作背景,感受其音乐魅力,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2. 通过学习歌曲《对花》,使学生掌握对花唱法,增强歌唱表现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音乐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对花唱法的掌握,以及歌曲中高难度的音高、节奏部分。

2. 教学重点:歌曲《对花》的欣赏与分析,对花唱法的学习与实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音响设备、多媒体课件。

2. 学具:课本、歌词单、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春天的视频,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对花》。

2. 歌曲欣赏:播放歌曲《对花》,让学生跟随音乐感受歌曲的韵律,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

3. 歌曲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音色等特点,探讨歌曲中对花唱法的运用。

4. 歌曲学习:分步骤教学,先教唱歌曲的主旋律,再学习对花唱法,将两部分结合起来。

5. 实践环节: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种对花唱法进行练习,进行展示。

六、板书设计1. 《对花》2. 歌曲背景:人音版九年级音乐下册第5课3. 歌曲特点:对花唱法、旋律优美、节奏明快4. 歌曲结构:ABAB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练习歌曲《对花》,掌握对花唱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歌曲《对花》的学习兴趣较高,但对花唱法的掌握程度不一。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歌唱技巧的指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其他类型的对花唱法,如戏曲中的对花唱段,拓宽音乐视野。

同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好,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对花唱法的掌握2. 歌曲中高难度的音高、节奏部分3. 实践环节的组织与指导4.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一、对花唱法的掌握1. 演唱示范:教师亲自演唱或播放专业歌手的对花唱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其韵律和美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花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黄梅戏的起源、代表作、表演艺术家及其风格特点。

2、学习演唱黄梅戏选段,积极参与黄梅戏的表演,培养学生对黄梅戏的感受能力,丰盛其艺术体验。

3、让学生在欣赏黄梅戏的过程中获得积极、喜悦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黄梅戏的特点,提高学生对黄梅戏的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心爱戏曲音乐的感情。

二、学情分析
当代中学生对戏剧普遍都不感兴趣。

他们所热衷的是一些节奏欢乐的流行歌曲。

因此,提高学生对这堂戏剧表演课的学习兴趣是很严重的。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感受黄梅戏光鲜丰盛的地方色彩及其特点。

2、学唱黄梅戏《对花》及《女驸马》选段《谁料皇榜中状元》。

教学难点:
1、通过听赏、演唱等让学生了解黄梅戏的风格特点。

2、把握黄梅戏歌唱特点,确凿、有韵味地演唱戏曲。

四、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
1、课前播放《唱脸谱》。

2、师生互问好。

活动2【导入】教师提问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戏剧的有关知识。

其中我还给同学们介绍了我国国粹——京剧的有关知识。

京剧起源与安徽,那么除京剧外,中国五大出名剧种中,还有一个剧种它虽不是起源于安徽,但却成长、发展于安徽的,那么它是哪一剧种呢?
活动3【导入】学生回答
黄梅戏
活动4【讲授】新课教学
出示课题:《艺苑撷英——走进黄梅戏》
1、教师请男女两位学生演唱《天仙配》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其他学生认真听赏。

2、黄梅戏有关知识介绍
(1)黄梅戏的起源: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源于湖北黄梅一带的采花歌。

流行于安徽及江西、湖北部分地区,是安徽的地方大戏,也是我国五大戏种之一。

(2)黄梅戏的出名剧目有:《天仙配》、《女驸马》、《打猪草》等。

(3)黄梅戏出名表演艺术家简介:
严凤英
严凤英(1930——1968)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一生对于黄梅戏的发展和提高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她的音色柔美,唱腔美丽沙甜,婉转动听,韵味浓重。

吸收了京剧、越剧、评弹、评剧、民歌等唱腔之长,将他们融会贯通,自成一家,誉为“严派”,广为流传。

她主演的《天仙配》荣获文化部金质奖章。

了解黄梅戏表演艺术家王少舫、韩再芬。

黄梅戏名段欣赏
师:同学们,下面老师将和大家一起来欣赏三段黄梅戏出名的唱段,并请同学们思考:①、黄梅戏的语言有何特点?
②、唱腔有何特点?
③、伴奏乐器用什么?
这三个思考题,并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纸和一支笔做记录。

(1)聆听并观看黄梅戏唱段(ppt 课件)
A、《天仙配》
①教师做剧情介绍
②学生观赏该唱段视频
B、《对花》
①教师做剧情介绍
②学生观赏该唱段视频
思考并回答问题
师问1:同学们,刚才从视频中大家是否听到演员的唱词和普通话读音有区别的地方,请几位同学来说说。

(大家踊跃举手)
生答:有“颗”、“什么”、“矮子”、“灯”、“累”、“乐”、等等。

活动6【活动】总结
同学们回答得都很好!那么,为什们黄梅戏的语言和普通话有如此区别呢?下面就让请大家一起看屏幕:(ppt 显示)分析语言特点:黄梅戏运用安徽安庆一带方言,具有翘舌和平舌不分,前鼻音和后鼻音不分的特点。

老师这里还有几个字例,我想请两位同学分别用普通话和安庆话来读,哪两位同学愿意上来参与呢?同学们纷纷举手。

(ppt 显示字例)例如:普通话与安庆话读音的区别
字例:事路省家街
普通话读音:shi lu sheng jia jie
安庆话读音:si lou sen ga gai
师问2:同学们,黄梅戏的唱腔有何特点呢?老师分别请几位同学来说说。

生答:有开朗欢乐的,也有抒情婉转的。

师总结:唱腔特点,可分为两种,它们是开朗欢乐的小戏和婉转抒情的正本戏两种。

师问3:黄梅戏的伴奏乐器用的是什么乐器?大家听到了哪些乐器在伴奏?
生答:有笛子、锣、鼓、镲、木鱼、小提琴、二胡等。

师总结:同学们说得都很好,聆听得也特别仔细。

黄梅戏的伴奏乐器常用高胡为主伴奏,民族乐器或西洋乐器为辅伴奏。

活动7【活动】黄梅戏名段《仙女四赞》的欣赏
黄梅戏名段《仙女四赞》的欣赏,并学习黄梅戏动作表演
(1)视频欣赏黄梅戏《仙女四赞》唱段。

(2)教师示范黄梅戏“旦角”演员的表演动作,强调“旦角”的“兰花指”,学生模仿做动作。

(3)教师请各小组分别派一位代表上台展示所学的黄梅戏动作,并对学生的表演给予鼓励和积极的评价。

活动8【活动】学唱黄梅戏《女驸马》选段《谁料皇榜中状元》
(1)视频欣赏韩再芬演唱的黄梅戏《女驸马》选段《谁料皇榜中状元》。

(2)教师剧情简介
(3)聆听教师跟伴奏范唱一遍。

(4)学生跟钢琴一句句学唱。

教师提出演唱要求:“同学们,黄梅戏的演唱需要有韵味地唱,还要注意咬字的确凿,请同学们不能唱得太白了,那就不好听了”。

教师对学生的演唱,给予及时地纠正和指导。

(5)请一至两位同学上台来表演唱《谁料皇榜中状元》。

同学们给予热闹的掌声,老师对他们的表演给予鼓励和表扬。

活动9【练习】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请同学们完成下面的思考题,教师进行解答。

(ppt 显示题目)
⑴、黄梅戏发源于中国哪个地方?(A)
A、湖北黄梅
B、安徽安庆
C、北京
⑵、黄梅戏发展壮大哪个地方?(B)
A 、湖北黄梅B、安徽安庆C、北京
⑶、黄梅戏走向璀璨时代的里程碑式的作品是哪一部?(A)
A 、《天仙配》B、《女驸马》C、《打猪草》
活动10【讲授】教师总结
黄梅戏的特点:
通俗易懂的艺术语言
浓重清爽的生活气息
优美动听的曲调唱腔
举手投足间尽是故事
活动11【活动】教师总结
黄梅戏今日风采欣赏
学生视频欣赏慕容晓晓演唱的新歌——《黄梅戏》,感受黄梅戏与流行歌曲相结合的艺术魅力。

教师要求学生可轻声跟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