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御风万里》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御风万里》教案2(合集5篇)

《御风万里》教案2(合集5篇)

《御风万里》教案2(合集5篇)第一篇:《御风万里》教案2《御风万里》一、学习目标:1、聆听《御风万里》,熟悉音乐主题,感受音乐情绪和音乐风格,了解中华民族音乐的元素。

2、通过聆听体验对比分辨中西乐队,比较中西乐队的风格色彩。

了解中华民族管弦乐队的发展概况,简单了解彭修文。

3、展望中华民族管弦乐队及民族音乐的发展。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 聆听《御风万里》的音乐情绪和音乐风格,认识中西合璧的意义。

2、难点: 分辨《御风万里》中的汉藏蒙等民族音调主题。

三、教学内容安排:(一)、导入聆听。

说出传统京剧乐队使用哪些乐器。

(二)、新授课《御风万里》。

1、聆听民乐演奏《御风万里》回答问题。

2、介绍民族管弦乐队发展概况和代表人物。

3、唱《御风万里》主题熟悉作品人,议论有关民族音乐的发展问题。

(三)、做练习进一步巩固。

四、教学资源建议:学生自主查阅中国器乐创作发展概况的相关文字资料和音像资料。

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建议:1、《御风万里》这个作品学生在前面单元里已有接触,以此作品进一步介绍民族管弦乐队以及彭修文概况,可用时较短。

2、播放《御风万里》的各个片断并进行比较,有利于锻炼培养学生的听觉。

3、组织简短的议论:谈谈中国为什么要发展交响乐,引导学生关注怎样借鉴西洋为我所用。

向学生渗透继承和发展民族音乐的意识。

4、视唱乐谱,判断主奏乐器,感受音乐风格,辨别民族归属,领会作曲家引用它们的意义。

六、教学过程:1、播放传统京剧音片段,并向学生提出问题。

2、聆听京剧片断,分辨并写出有哪些乐器。

3、了解传统京剧乐队的构成,为新课作铺垫。

4、依次播放两段音响,要求学生进行比较,找出不同之处。

中西乐结合的《御风万里》导板,聆听作品、熟悉主题。

组织学生交流(事先查找)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器乐曲的创作,讨论交流建国后器乐曲创作以及乐队的发展状况,认识彭修文等课件。

了解民族器乐的发展及在发展过程中老一代音乐家彭修文。

第二篇:御风万里序曲《御风万里》余杭区太炎中学徐蕾【教材分析】交响序曲《御风万里》是郭文景为庆贺香港回归而作,B片段中使用复调的手法将汉、蒙、藏、哈萨克民族民歌融为一体。

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设计:1.4御风万里

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设计:1.4御风万里

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设计:1.4 御风万里一、教学内容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设计:1.4 御风万里。

内容:1. 欣赏《御风万里》的音乐作品。

2. 学习歌曲《御风万里》的旋律。

3. 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和风格特点。

4. 分析歌曲中的节奏和旋律特点。

5. 演唱《御风万里》并掌握正确的演唱技巧。

6. 进行小组合作,编排歌曲的表演形式。

二、核心素养目标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通过学习《御风万里》这首歌曲,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感受音乐的美,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同时,通过学习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1. 歌曲《御风万里》的旋律和节奏学习。

2. 歌曲的演唱技巧掌握。

3. 歌曲的创作背景和风格特点的理解。

难点:1. 歌曲的旋律和节奏的掌握。

2. 歌曲的演唱技巧的掌握。

3. 歌曲的创作背景和风格特点的理解。

解决办法:1. 通过多媒体教学,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 分步骤教学,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演唱技巧。

3. 通过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和风格特点。

4. 提供丰富的练习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5. 组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演唱技巧和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和风格特点。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1. 讲授法:通过教师对歌曲《御风万里》的旋律和节奏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歌曲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3. 案例研究法:提供一些与歌曲《御风万里》相关的音乐作品,让学生通过分析这些作品来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4. 项目导向学习法:让学生分组进行歌曲《御风万里》的表演编排,通过实践来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5.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歌曲中的角色,通过表演来加深对歌曲内容和情感的理解。

《御风万里》教案

《御风万里》教案
2、下面这首歌曲属于哪个民族呢?播放《嘎达梅林》并跳蒙古舞
师:这首嘎达梅林是蒙古人民为了纪念民族英雄嘎达梅林而创作的,它是一首典型的蒙古短调歌曲,具有结构整齐,节奏舒展从容,宽广豪迈的特点。请同学们用肢体语言跟随音乐来感受这种特点。
3、师:听听这首音乐风格又是属于哪个民族的?
师:嗯,真不错,请同学们看老师做了个一什么动作
师:让我们用这个动作跟随音乐来感受再次感受藏族音乐的风格特点
4、师:下面我们来听听这段音乐的所属民族,用舞蹈动作提示
师:对,哈萨克族是新疆的游牧民族,音乐节奏紧奏情绪热烈,洋溢着哈萨克族民歌豪放、宽广的性格特征。
三、赏乐曲
1、师:在97年香港回归之际作曲家郭文景将将汉、蒙、藏、哈萨克民族的民歌融为一体创作了交响序曲《御风万里》播放音乐
自由回答
生:聆听,看旋律走向意境图
自由回答
聆听、回答
聆听、回答
聆听回答动作
分小组展示各民族主题音乐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兴趣。
听辨音乐所属民族,了解汉族音乐特点
听辨音乐所属民族,了解蒙古族音乐特点
听辨音乐所属民族,了解藏族音乐特点
听辨音乐所属民族,了解哈萨克族音乐特点
整体听赏乐曲
得出音乐知识——复调
4、分段听赏各民族主题由什么乐器主奏的,音色有什么特点,怎么演奏的?(视频)
四、赏一赏,演一演
化身小小演奏家,四个大组分别代表四个民族,当自己小组听到所属民族的音乐主题时,用对应的乐器演奏方式表现
五、小结
聆听
思考回答
自由回答
跟随音乐小声哼唱
自由回答
跟随音乐律动,感受音乐特点
自由回答
生:献哈达
生:跟着律动
跟随视频音乐律动

人音版初中音乐☆御风万里教学设计

人音版初中音乐☆御风万里教学设计

人音版初中音乐☆御风万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熟悉汉族民歌《黄河船夫曲》,听辨B段出现的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民歌旋律,感受体验极具民族色彩的交响乐。

2、熟悉双簧管、长笛、圆号、小提琴、短笛的音色。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教学重难点1、聆听《御风万里》能准确辨别四首民歌的出现顺序,并能背唱《黄河船夫曲》、《嘎达梅林》的主题音调2、用线条表示各主题音调出现的顺序,探索作曲者的创作意图。

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初听B段前半部分初听B段前半部分师:同学们老师今天要和大家一起来欣赏一段交响音乐,请仔细聆听!你记住了里边的哪句旋律?能哼唱一句吗?(师在黑板上画出线条谱)生:活动2【讲授】新课教学(测试)1、唱《黄河船夫曲》旋律、听第二乐句出现的次数师:你们听得非常认真!谁来唱唱?非常棒!可以跟琴唱一次吗?大家一起来?(师用琴声带唱),老师还记得有这样一句2525252165612(师范唱),一起来!(师用手势带唱)其实啊这两句旋律来自陕西民歌《黄河船夫曲》,一起来听听,找出我们刚才唱的2525252165612这句旋律出现了几次?(5次)它的结束句是?(师范唱)我们一起来完整的唱一次。

生:(活动)2、划船唱歌词师:唱得非常棒!但是船工们喜欢一边摆渡一边高唱!一起来模仿下,试试歌词!师小结:你们做的非常整齐,希望你们也具有船工一样坚韧不拔、积极乐观的精神。

活动3【练习】初听《黄河船夫曲》乐句初听《黄河船夫曲》乐句师:一起回到刚才的交响乐中,跟老师一起来找出《黄河船夫曲》的旋律?是分句出现的还是整段出现呢?(师带领学生跟着图谱感受旋律),音色和力度有没有变化?生:师:前面是分句出现,后面是整段出现师:力度有变化吗?(由弱到强)什么乐器的加入使力度变强了?(弦乐齐奏、乐队全奏、打击乐的加入)聆听前部分力度加强段。

模仿镲的演奏动作。

师:音色呢有变化吗?在哪变的?一起来听听(复听B段前部分)在图谱上贴乐器图片活动4【练习】在B段前部分找出蒙、藏、哈并表示出来在B段前部分找出蒙、藏、哈并表示出来师:这三位客人啊到母亲家来做客啦!它们是一起来的还是?我们一起来找出答案!(复听师画出出现的顺序)师:(先后、叠置),作曲家巧妙的把四首民歌采用先后、叠置的手法融合到一起,在曲式上我们把这种创作手法称为:复调活动5【测试】听蒙、藏、哈片段听蒙、藏、哈片段师:黄河是中华民族的伟大母亲,今天母亲非常高兴,邀请各族儿女欢聚一堂,听!第一个民族是谁呢?请跟我唱唱旋律!633235616232176,他们生活在辽阔的大草原,他们是马背上的民族,母亲的旋律还记得吗?一起来唱唱,(出示复调乐谱)第二个民族呢?他们带着什么乐器?我们来模仿一下他们的演奏!最后一个民族是?他们的乐器呢?我们来模仿他们的演奏!活动6【活动】听B段后半部分(锣鼓喧天)听B段后半部分(锣鼓喧天)师:刚才我们欣赏到了交响序曲《御风万里》B乐段的前半部分,一起来听听乐曲的后半部分,在力度和情绪上发生了什么变化?表达了什么?你听到了哪些乐器的演奏?(它是为庆祝香港回归而做的,作曲家以汉族民歌《黄河船夫曲》为主线,其它三首少数民族民歌融合交织在一起,寓意着56个民族团结和睦!)生:模仿鼓的演奏活动7【活动】欣赏(活动)6、接下来我要请大家来当主人,欢迎宾客的到来,当听到蒙古族的旋律时请挥手欢迎,藏族模仿他们的乐器演奏(小提琴),哈萨克族(短笛)。

欣赏《御风万里》示范教案

欣赏《御风万里》示范教案

《御风万里》教学方案教学目标1.聆听《御风万里》,熟悉音乐主题,感受音乐情绪和音乐风格,了解中国民族音乐的元素。

2.聆听体验对比分辨中西乐队,比较中西乐队的风格色彩。

了解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发展概况,简单了解彭修文。

3.展望中国民族管弦乐队及民族音乐的发展。

教学重难点1.聆听《御风万里》的音乐情绪和音乐风格,认识中西合璧的意义。

2.分辨《御风万里》中的汉藏蒙等民族音调主题。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聆听教师播放一段京剧,并让学生说出传统京剧乐队使用哪些乐器。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的京剧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新授课《御风万里》1.聆听民乐演奏《御风万里》回答问题:什么是管弦乐及管弦乐队?管弦乐是随着16、17世纪声乐与器乐的发展逐渐形成的,到了18世纪后,海顿确立了管弦乐队编制和主调音乐样式;莫扎特则进一步加以肯定,贝多芬以交响性、戏剧性手法写作管弦乐序曲。

19世纪到20世纪管弦乐发展达到鼎盛时期,一大批优秀作曲家与优秀作品相继出现。

管弦乐队是使交响音乐成为音响现实的工具,一个管弦乐队一般都由四个乐器组组成,它们是弓弦乐器组、木管乐器组、铜管乐器组和打击乐器组。

什么是交响曲?交响曲或称交响乐,源出于古希腊文的“和谐”之意。

它被用为音乐作品的名称,最早出现于十八世纪上半叶,源于意大利歌剧序曲,海顿时定型。

为歌剧的管弦序曲,是管弦乐队演奏的包含多个乐章的大型(奏鸣曲型)套曲。

什么是序曲?序曲指歌剧、舞剧等开幕前演奏的短曲,亦称“开场音乐”,也是管弦乐团音乐会开始前的前奏。

2.介绍《御风万里》背景交响序曲《御风万里》是郭文景在香港回归前夕,应香港特区“庆委会”之约,专门为弦乐队与军乐队而作。

在创作中作者选用了我国多个民族的舞蹈节奏、民族乐器芦笙的和声音响、民歌中能表现中国人民民族情怀的旋律元素。

于1997年7月1日在香港红磡体育馆“回归之夜”的庆典上首演,2001年获首届“金钟奖”交响乐作品铜奖。

《御风万里》教案

《御风万里》教案

最新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上册教案第1单元:《御风万里》教案1第1单元:《御风万里》教案1教材分析:1.、背景资料:交响序曲《御风万里》是郭文景在香港回归之前,应香港特区“庆委会”之约,专门为弦乐乐队和军乐队而作。

2、作者简介:郭文景,作曲家,现任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

3、歌曲分析:《御风万里》是表现了全国人民在香港回归之时,响彻大江南北的兴奋热烈狂欢之声。

全曲曲式结构为“引子+A+B+A1+尾声”,速度上具有意大利式序曲的快慢快的特点。

学情分析:1、聆听《御风万里》,在聆听的基础上,让学生用参与体验式的学习方式。

唱会歌曲以加深对歌曲主题思想的认识。

2、关于这首歌的演出背景可以简单介绍。

借助民族音乐符号向人们传达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五十六个民族永远一家亲的信念。

3、教学中要注意结合分析音乐表现要素,学习音乐表情术语,体验感受作品的内涵。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聆听《御风万里》,熟悉音乐主题,感受音乐情绪和音乐风格,了解中国民族音乐的元素。

二、学习方法目标:视唱乐谱,判断主奏乐器,感受音乐风格,辨别民族归属,领会作曲家引用它们的意义。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聆听体验对比分辨中西乐队,比较中西乐队的风格色彩。

2、了解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发展概况,简单了解彭修文。

教学重点和难点:1、聆听《御风万里》的音乐情绪和音乐风格,认识中西合璧的意义。

2、分辨《御风万里》中的汉藏蒙等民族音调主题。

3、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力,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1、播放传统京剧音乐片段,并向学生提出问题。

2、依次播放两段音响,要求学生进行比较,找出不同之处。

3、聆听京剧片断,分辨并写出有哪些乐器。

4、两者间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不同点?与传统京剧音乐相比你有何感受?5、乐队指挥是谁?6、播放《御风万里》中的几段民歌音频,要求学生找出并哼唱那个重复出现的旋律。

(可链接黄河船夫曲)7、组织简短的议论:1)中国为什么要发展交响乐?2)对采用外来乐器及形式创作民族音乐作品,有什么看法?教学总结:聆听、领会乐曲所要表达的情感对作品形成初步认识,借鉴成熟的西洋乐器和创作经验,为我所用,拓宽民族音乐发展之路。

《第一单元 七子之歌 御风万里》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音乐人音版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七子之歌 御风万里》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音乐人音版八年级上册

《御风万里》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歌曲《御风万里》的背景和含义,了解中国民族音乐的特点和风格。

2. 通过演唱和演奏,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3. 增强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能够准确演奏和演唱。

2. 难点:理解歌曲中的情感表达和民族文化的内涵,能够用自己的方式诠释歌曲。

三、教学准备:1. 准备音乐器械(钢琴、笛子、二胡等),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制作PPT,介绍歌曲背景和民族文化。

3. 安排小组,每组卖力不同的演奏部分,并进行分工。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御风万里》的音乐视频,请学生谈谈听完乐曲后的感受。

2. 简要介绍中国风琴的发展史和《御风万里》的创作背景。

(二)新课教学1. 欣赏《御风万里》的演奏版本,包括管风琴、钢琴、小提琴等不同乐器的演奏版本,感受不同乐器演奏的特色和风格。

2. 引导学生分析乐曲的结构和旋律特点,探讨乐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内涵。

(三)教室互动1. 提出问题:请学生思考乐曲中哪些音乐元素体现了中国风琴的特点,并尝试总结中国风琴的音乐风格。

2. 学生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3. 分享其他民族乐器的演奏版本,引导学生比较不同乐器演奏的异同,加深对中国民族音乐的认识。

(四)小结作业1. 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御风万里》的音乐特点和思想内涵。

2. 安置作业:请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中国民族乐器和民族音乐的发展历史和特点,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五、教学反思1. 评估学生对《御风万里》乐曲的理解水平,检查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2.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和不足的地方,探讨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3. 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和教学评估结果,制定下一步的教学计划和目标。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通过对《御风万里》的欣赏,了解中国风琴曲的特色和风格。

《第一单元 七子之歌 御风万里》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音乐人音版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七子之歌 御风万里》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音乐人音版八年级上册

《御风万里》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近现代民族管弦乐的代表作品《御风万里》的背景和风格;2. 感受音乐中所表达的中华文化精神,培养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3. 学习用乐器演奏《御风万里》,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通过欣赏和演奏《御风万里》,理解乐曲所表达的中华文化精神;2. 难点:学习乐器演奏,尤其是团队协作和协作演奏。

三、教学准备:1. 准备音乐器材,包括钢琴、民族乐器(如二胡、笛子等)以及打击乐器;2. 准备相关视频和图片资料,帮助学生理解乐曲背景;3. 设计教学课件,包括乐曲背景、演奏示范、学生演奏等环节。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组织学生进入音乐教室,并向学生问好。

2. 自我介绍,并让学生简要介绍一下自己。

3. 展示《御风万里》的曲谱,请学生根据曲谱猜一猜这首歌曲的名字。

4. 播放《御风万里》的音频,请学生欣赏。

5. 请学生谈谈听完这首歌曲后的感受,并简要说明理由。

(二)新课教学1. 介绍《御风万里》的创作背景和歌曲主题。

2. 播放《御风万里》的钢琴伴奏,请学生跟唱。

3. 请学生用竖笛演奏《御风万里》,并相互点评。

4. 请学生分析歌曲中出现的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并简要介绍这些乐器的特点和作用。

5. 分小组讨论学习心得,每组推荐一名代表汇报展示。

(三)课堂小结1. 表扬在课堂中表现优秀的学生。

2.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强调需要注意的问题。

3. 提醒学生课后继续练习演唱《御风万里》,并可以将其作为班级合唱比赛的曲目之一。

4.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搜集其他优秀音乐作品,并尝试演唱或演奏其中的一首。

(四)布置课后任务1. 要求学生课后整理课堂笔记,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2. 鼓励学生在课后多参加音乐活动,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和表演能力。

3. 邀请家长共同参与音乐课程的学习,增进亲子关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和欣赏《御风万里》这首音乐作品,了解其音乐风格和背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御风万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御风万里》
教学目标:
1.聆听《御风万里》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和音乐风格。

2.以探究学习方式分析作品《御风万里》的音乐主题、乐器音色、音响等音乐要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作品的感情内涵。

教学重难点:
1、感受作品的音乐风格及了解其创作特点。

2、了解新中国的器乐创作。

3、分析作品音乐主题的创作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997 年7 月1 日,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个激动人心的日子,百年耻辱在这一刻成为历史,香港回到了母亲的怀抱,有一首作品把当时人们那种欢欣激越的情绪表现的淋漓尽致,这就是中央音乐学院郭文景先生创作的交响序曲——《御风万里》
二、教学过程
(一)曲式结构
“引子+A+B+A1+尾声”
(二)整体欣赏
通过聆听分析这两个乐段在节奏和速度上有何不同之处?
(三)分段欣赏
1.聆听B1 乐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选择是那首旋律在贯穿着整个B1 乐段
2.通过延长唱旋律回答是出自那首民歌?
陕西民歌《黄河船夫曲》
3.跟唱歌曲,感受一下歌曲表现了船工一种怎样的精神?
不怕风浪、勇往直前的精神。

(不畏艰险乐观向上)
4.作者巧妙地借助双簧管这件乐器将粗犷豪放的音乐在这里又表现的这样柔和、甜美。

5.这段音乐要结束时有一件乐器跟进来了,并且演奏了另一段旋律——是什么乐器和那首民歌吗?圆号演奏的是蒙古族民歌《嘎达梅林》的一句旋律。

6.跟唱歌曲,下面让我们轻声跟唱歌曲。

7.还有两个主题旋律,我们来听听它们是哪个民族的旋律?
是藏族民歌囊玛。

由小提琴演奏的。

8.还有一个音乐主题,是哪个民族的音乐?又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哈萨克族,短笛,短
笛的音色——清脆、明亮。

)这段音乐节奏紧凑,情绪热烈,洋溢着哈萨克族民歌豪放宽广的性格特征。

9.再次完整地聆听B 乐段,感受各个民族的音乐在音乐中起到的效果?以及考虑作曲家把四首
民歌融合在一起,有什么寓意?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整个作品是以《黄河船夫曲》为主线的,其他三首民歌,无论是蒙古族
的《嘎达梅林》、藏族的囊玛,还是哈萨克族的民歌,都像支流一样汇入到我们的母亲河中,它进一步
说明了中华民族是一个团结的不畏艰险的民族。

当所有四首民歌完全包容在一起后(也就是进入的B2 乐段时),弦乐声部以强力度齐奏
出《黄河船夫曲》的旋律。

我们听这段旋律在情绪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激昂了,气势上刚劲挺拔
势不可挡)那它象征着什么呢?(在各族人民的努力下,我们的祖国发展了,强大了!)10.
聆听第三部分A1
强大了的中国屹立于世界东方,终于迎来了香港的胜利回归。

接下来让我们聆听作品的最后一部分,感受一下它的情绪是怎样的?
这一部分是乐曲第一部分A 段的变化再现,情绪更加热烈奔放,表现人们沉浸在香港回
归祖国的欢乐之中。

11.完整聆听两部分感受乐曲所表达的情绪和情感。

三、小结
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几千年悠久的历史,其中有文明荣耀的辉煌,也有饱受凌辱的苦难。

我们的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了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我们应当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为实现我们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发奋学习,在不久的将来实现你的梦,我的梦,我们的中国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