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新版科学三年级下册9.动物的特殊感官 科学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9《动物的特殊感官》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9《动物的特殊感官》第9课《动物的特殊感官》教学目标:1、能举例说出动物的特殊感官,以及如何通过感官感知周围的环境。
2、了解动物的特殊本领,感受动物世界的丰富多彩。
3、培养探索动物世界奥秘的浓厚兴趣。
重点:认识某些动物是利用特殊感官感知周围环境的难点:说出动物的特殊感官,以及如何通过感官感知周围的环境。
教学过程:一、引入教师:同学们,如果想在野外徒手捕鱼,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虽然我们蹑手蹑脚地靠近水塘边,但是鱼还是会迅速逃离。
水中的鱼是如何感知到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动物的特殊感官》。
二、探索与发现1、探究鱼如何感知危险教师:出示鲫鱼图片,介绍各部分结构名称。
教师:同学们,咱们接下来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一下鲫鱼,用手轻轻拍打水面看看鱼的反应,猜猜它是怎样感知到的。
学生:小组观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教师:出示放大图片,介绍侧线。
教师:同学们,鱼到底是怎样感知的呢?我们一起看一个实验的视频教师:播放实验视频(把两条鲫鱼放入鱼缸,用手轻轻拍打水面,观察;取出一条鱼,用凡士林抹侧线,再放入鱼缸,轻轻拍打水面观察;)教师:通过观察你们有什么发现?学生:鱼是用侧线感知的教师小结:鱼的侧线是一种特殊感官,不仅能感知水体的震动,还能感知水温和水流的方向。
2、了解蝙蝠的神奇感官教师:(出示蝙蝠图片)同学们,蝙蝠总是夜晚出来,而且它的视力不好,那它们是怎样捕捉飞蛾的呢?学生:说一说教师介绍:蝙蝠虽然视力不发达,但是可以借助“回声定位”来捕捉到飞蛾。
想想回声定位需要哪些器官参与呢?学生:说一说教师介绍:喉发出超声波,遇到物体会反弹回来被耳朵听见,这样来判断物体方向和距离。
雷达就是根据蝙蝠的回声定位发明的。
三、拓展应用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响尾蛇的热眼资料。
教师: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几种动物的特殊感官。
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有哪些特殊感官呢?课下继续查阅资料学习吧!。
《动物的感官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冀人版》

《动物的感官》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设计理念本次作业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动物的感官器官及其运作方式,了解动物在自然界中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
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设计内容1. 任务一:观察不同动物的感官器官要求学生选择不同种类的动物,如狗、猫、鱼、鸟等,观察它们的眼睛、鼻子、耳朵、嘴巴等感官器官的形态和特点,并记录下来。
学生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示观察结果。
2. 任务二:实验动物的感官敏感度要求学生设计简单实验,比如观察小鸟对食物的敏感程度、狗对声音的反应等,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展示动物的感官敏感度和适应能力。
学生可以自行选择实验对象和方法,提高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任务三:模拟动物感官体验要求学生选择一种动物,模拟其感官体验,比如闭上眼睛用手指触摸物体、捏住鼻子品尝食物等,感受动物的感官世界。
学生可以写下感受和体验,分享给同学,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4. 任务四:展示动物的感官异能要求学生选择一个有趣的动物,展示其感官异能,比如老鹰的远视能力、海豚的声纳感知等,通过图片、模型、实物等形式展示给同学,激发学生对动物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三、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对自然界的认识和理解。
2.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3.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和交流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技巧。
四、教学步骤1.介绍本次作业设计的主题和内容,引导学生对动物的感官器官进行观察和思考。
2.学生选择感兴趣的动物,并开始进行观察和记录,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3.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结果。
4.学生模拟动物感官体验,写下感受和体验并与同学分享。
5.学生展示动物的感官异能,展示给同学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6.总结本次作业设计的收获和体会,分享感想和心得。
五、评价标准1.观察记录准确、详细,展示形式多样。
《动物的感官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冀人版》

《动物的感官》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将能够了解动物的不同感官及其功能,探讨动物的感官与生存之间的干系。
一、导入1. 通过观察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讨论不同动物的感官器官,如狗的鼻子、猫的眼睛等。
2. 提出问题:为什么一些动物的感觉比人类更灵敏?二、观点诠释1. 动物的感官:动物的感官是指动物利用感觉器官来感知外界环境的能力,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
2. 动物的感官器官:不同动物具有不同的感官器官,如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皮肤等。
三、进修内容1. 动物的视觉:不同动物的视觉能力各不相同,有些动物可以看到红外线或紫外线,有些动物可以看到遥距离或近距离。
2. 动物的听觉:一些动物的听力非常灵敏,可以听到人类无法听到的声音,如海豚和蝙蝠。
3. 动物的嗅觉:一些动物的嗅觉非常发达,可以通过气味来判断食物的新鲜度或寻找伴侣。
4. 动物的味觉:动物的味觉可以帮助它们分辨食物的味道,判断食物的品质。
5. 动物的触觉:动物的触觉可以帮助它们感知外界环境的温度、湿度和硬度等信息。
四、拓展延伸1. 请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不同动物的感官器官对它们的生存有何重要性。
2. 指挥学生观察实验或视频,了解一些特殊动物的感官能力,如蝙蝠的超声波定位能力。
3. 鼓励学生设计实验或观察动物,验证动物的感官器官的功能和灵敏度。
五、总结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应该对动物的感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明白不同动物的感官器官对它们的生存至关重要。
同时,学生也应该明白人类也可以通过对动物感官的了解,改进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技术手段。
六、作业安置1. 请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动物感官的短文,描述一种动物的感官器官及其功能。
2. 让学生收集一些关于动物感官的资料或故事,准备下节课的分享。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进修内容及安排,希望学生能够在进修中积极思考和探索,加深对动物感官的理解。
祝进修愉快!。
《动物的特殊感官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冀人版》

《动物的特殊感官》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 了解动物们与人类不同的特殊感官及其作用;2. 探究动物们如何利用特殊感官适应不同的生存环境;3. 激发学生对动物世界的兴趣,培养动物保护意识。
二、知识点梳理1. 动物的特殊感官包括但不限于嗅觉、触觉、视觉、听觉等;2. 不同动物在不同的生存环境下,其特殊感官会发生相应的进化和适应。
三、学习重点1. 了解不同动物的特殊感官是如何帮助它们生存的;2. 探究这些特殊感官有何进化意义。
四、学习任务1.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不同动物的特殊感官;2. 分组讨论,探究不同动物的特殊感官与其生存环境的关系;3. 撰写小结,总结不同动物的特殊感官的作用和进化意义。
五、学习过程1. 探究不同动物的特殊感官学生阅读相关资料,了解不同动物具有的特殊感官,如鲸鱼的声纳感知、蝙蝠的声波定位、猫咪的夜视能力等。
学生可以结合图片和视频展示,深入理解不同动物特殊感官的奥秘。
2. 分组讨论与总结学生分组讨论不同动物特殊感官与其生存环境的关系,探究这些特殊感官如何帮助动物适应不同的生存环境。
每组选择一个具有特殊感官的动物,进行深入研究,包括其特殊感官的构造、作用及进化意义。
3. 撰写小结学生根据分组讨论的成果,撰写关于某种动物特殊感官的小结。
小结中应包括该特殊感官的作用、进化意义以及对该动物生存的重要性。
六、课堂展示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和撰写小结,展示不同动物特殊感官的奇妙之处。
老师可以设置展示环节,让学生向全班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并进行互动交流。
七、课后拓展学生可以通过观察身边的动物,探究它们具有的特殊感官并加以研究。
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阅读图书或上网搜索更多关于动物特殊感官的资料,拓展对动物世界的认识。
八、思考问题1. 为什么一些动物具有特殊感官,而人类却没有?2. 动物的特殊感官是如何适应其生存环境的?3. 人类是否可以借鉴动物的特殊感官来改善生活质量?九、教师评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动物世界的多样性,认识到不同动物特殊感官的奇妙之处。
《动物的特殊感官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冀人版》

《动物的特殊感官》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背景介绍动物是大自然中的奇特存在,它们拥有各种各样的感官来适应不同的生存环境。
而这些特殊的感官使得动物在狩猎、交配、避开敌人等方面具有奇特的优势。
本次作业设计将通过进修动物的特殊感官,让同砚了解动物的生存方式,增强对动物世界的熟识。
二、设计目标1. 援助同砚了解动物的特殊感官及其作用;2. 激发同砚对动物的爱好,培育同砚对自然界的热忱;3. 提高同砚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认识。
三、作业设计内容1. 同砚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动物,探究该动物的特殊感官;2. 同砚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收集有关动物特殊感官的信息;3. 同砚设计展板或海报,展示所选动物的特殊感官及其作用;4. 同砚进行小组谈论,沟通所学知识,展示效果。
四、作业打算第一周:同砚分组,选择探究对象,确定探究方向;第二周:同砚收集相关资料,整理信息,筹办展示内容;第三周:同砚设计展板或海报,呈现所选动物的特殊感官;第四周:同砚进行小组谈论,沟通效果,总结阅历。
五、作业要求1. 作业效果需要包括动物名称、特殊感官、作用等内容;2. 展示内容需要结构明晰、图文并茂,引人入胜;3. 小组成员需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作业;4. 同砚需要乐观参与谈论,分享所学知识。
六、评分标准1. 作业内容完备、准确,信息丰富,得分占比50%;2. 展示形式美观、明晰,设计机灵,得分占比30%;3. 小组谈论乐观、合作紧密,总结透彻,得分占比20%。
七、老师评语通过本次作业设计,期望同砚能够深度了解动物的生存方式,增强对自然界的敬畏和热忱。
同时,也期望同砚能够培育团队合作认识,提高动手能力。
期望大家能够用心完成本次作业,展示出最好的效果!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动物特殊感官的种类和功能;2. 精通不同动物的感官适应策略;3. 提高同砚的动物观察和思维能力;4. 培育同砚的合作认识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动物的感官种类及功能;2. 不同动物的感官适应策略;3. 动物的感官与生存的干系;4. 环境对动物感官的影响。
《动物的感官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冀人版》

《动物的感官》导学案一、导入你知道动物和人类一样,也有各种各样的感官吗?它们是如何利用这些感官来适应环境和生存的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动物的感官。
二、目标1. 了解动物的感官主要包括哪些。
2. 掌握不同动物的感官特点及其作用。
3. 能够理解动物感官在生存和繁殖过程中的重要性。
三、观点诠释感官:动物用来感知外界事物的器官,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
四、进修内容1. 动物的视觉:不同动物的眼睛结构和功能;2. 动物的听觉:不同动物的耳朵结构和听觉范围;3. 动物的嗅觉:不同动物的鼻子结构和嗅觉灵敏度;4. 动物的味觉:不同动物对味道的感知能力;5. 动物的触觉:不同动物的皮肤结构和触觉灵敏度。
五、进修方法1. 观察:观察不同动物的感官器官;2. 实践:通过实验和模拟动物感官的功能;3. 分析:比较不同动物的感官特点。
六、进修过程1. 观察实验:通过观察蜜蜂采花蜜的过程,了解蜜蜂的嗅觉和视觉在寻找花朵上的作用。
2. 模拟实验:模拟猫咪的听觉范围,让学生闭上眼睛,只凭耳朵来区分各种声音的来源。
3. 比照分析:比较狗和猫对味道的反应,让学生思考不同动物味觉的差别。
七、稳固练习1. 选择题:以下哪种动物对味道感知最敏感?A. 狗B. 猫C. 鱼D. 鸟2. 判断题:以下哪项描述是正确的?A. 猫的听觉范围比狗广。
B. 鸟类的视觉比哺乳动物更敏锐。
C. 狗的嗅觉比猫灵敏。
D. 鱼类的味觉相对较弱。
八、拓展延伸1. 请同砚们调查一种动物的感官特点,并做一次小组展示;2. 通过观察家养宠物的行为,了解不同动物感官的表现和应用;3. 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动物的感官在生存和繁殖中的重要性。
九、总结反思通过今天的进修,我们了解了动物的感官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不同动物在这些感官上有着各自的特点和优势。
动物的感官在适应环境和生存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尊重和珍爱动物的感官,共同维护生态平衡。
《动物的特殊感官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冀人版》

《动物的特殊感官》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不同动物的特殊感官,如视觉、听觉、嗅觉等;2. 探讨动物特殊感官与其生存环境的干系;3. 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判断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动物的视觉感知:比较不同动物的视觉器官结构和功能;2. 动物的听觉感知:了解不同动物对声音的敏感水平和听觉器官的特点;3. 动物的嗅觉感知:探讨动物嗅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展示一些动物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动物感官的兴趣;2. 知识讲解:教师介绍不同动物的特殊感官,包括视觉、听觉和嗅觉;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不同动物的感官与其生存环境的干系,并分享讨论结果;4. 实验活动: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感受动物的特殊感官;5. 情景模拟:通过情景模拟活动,让学生体验不同动物的感官带来的生存优势;6. 总结归纳:学生总结不同动物的特殊感官对其生存的重要性,并展示效果。
四、教学评估:1. 实验报告:学生完成实验后需提交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标、方法、结果和结论;2. 小组讨论表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发言积极性、思维深度等;3. 情景模拟表现:评估学生在情景模拟活动中的表现,包括角色扮演、团队合作等。
五、拓展延伸:1. 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讲座:邀请动物学家或生物学家进行讲座,深入探讨动物的特殊感官;2.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到动物园或野生动物珍爱区进行实地考察,深化对动物感官的理解;3. 制作展板:让学生制作展板展示不同动物的特殊感官,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资源:1. 图书资料:提供相关的图书资料,供学生查阅进修;2. 实验器械:准备实验所需的器械和材料,保证实验顺利进行;3. 视频资料:准备相关的视频资料,辅助教学内容的呈现。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次作业设计方案,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动物的特殊感官,培养对动物的爱护认识和科学探究能力。
同时,通过实验、讨论和模拟活动,激发学生的进修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分析和判断能力。
《动物的特殊感官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冀人版》

《动物的特殊感官》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言动物世界中有许多种类繁多的生物,它们拥有各种各样的感官,帮助它们适应不同的生存环境并进行生存。
本次导学案将介绍动物的特殊感官,让同学们更加了解动物的精彩世界。
二、目标1. 了解动物的不同感官特点。
2. 掌握动物的感官的作用和意义。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动物的行为和生存方式。
三、学习内容1. 动物的嗅觉2. 动物的视觉3. 动物的听觉4. 动物的触觉5. 动物的味觉四、学习任务1.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动物的不同感官特点。
2. 观察身边的动物,分析它们的行为和感官特点。
3. 做一个小实验,测试动物的感官灵敏度。
五、学习策略1. 合作学习:小组合作讨论,分享观察结果和实验成果。
2. 图表整理:将所学内容整理成图表形式,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3. 实践应用: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动物的行为和生存方式。
六、学习总结通过本次学习,我们了解到不同的动物拥有不同的感官,在各种环境中发挥重要作用。
动物的感官让它们更好地适应生存环境,保护自己并寻找食物。
我们也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更深入地了解动物的特殊感官,体验动物的世界。
愿同学们在学习中热爱生物,探索自然奥秘。
第二课时一、导入你是否知道动物有许多我们人类所没有的特殊感官呢?它们能够通过不同的感觉来适应各种环境,保护自己,寻找食物,甚至交流。
今天我们就来探索一下动物的特殊感官,看看它们是如何利用这些感官来生存的。
二、探究1. 动物的特殊感官有哪些?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1)电鱼的电感知:电鱼是一种能够发电的鱼类,通过电感知来探测周围环境和捕捉猎物。
(2)蝙蝠的超声波听力:蝙蝠能够发出超声波并通过回声定位来捕食和躲避障碍物。
(3)蜜蜂的紫外线视觉:蜜蜂可以感知紫外线,帮助它们找到花蜜以及回到蜂巢。
2. 这些特殊感官是如何帮助动物生存的?(1)电鱼可以通过电感知来发现隐藏在泥沙中的猎物,并用电击抓住猎物。
(2)蝙蝠依靠超声波回声定位可以在黑暗中捕食昆虫,避免撞到树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动物的特殊感官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能说出鱼通过侧线,蝙蝠通过喉发出的超声波,响尾蛇通过“热眼”来感知环境。
科学探究:
1.能通过鱼感知环境的现象提出探究性问题。
2.能按照实验方法进行实验,获取鱼通过什么感知环境的事实。
3.能通过查阅资料的方式获取蝙蝠、响尾蛇靠什么感知环境的事实。
4.能利用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得出活动结论。
科学态度:
1.能对探究动物靠什么器官感知环境产生兴趣。
2.能与他人分工合作进行探究学习,分享彼此的想法。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引导:在自然界中徒手抓鱼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即使我们蹑手蹑脚地靠近水塘,鱼儿还是迅速地逃离了。
2.提问:水中的鱼是如何感知危险的?
(二)探究发现,形成知识探究鱼如何感知危险。
(1)观察图片,认识鱼的侧线。
观察鲫鱼的身体,寻找鱼的背鳍、胸鳍、腹鳍、臀鳍、尾鳍,用放大镜观察鱼的侧线。
(鱼的侧线在鱼身体的两侧,由许多小孔组成。
)
(2)实验观察,探究鱼侧线的作用。
①掌握实验方法。
A.将两条鲫鱼同时放入鱼缸中,用手拍打水面,观察两条鱼的反应
B.取出一条鱼,将凡士林涂抹在它的两側側线处,再放回。
C.重复三次用手拍打水面,观察两条鱼的行为变化。
②温馨提示。
A.两条鲫鱼应大小相似
B.前后几次用手拍打水面时应保持用力大小一样。
C.涂抹凡土林时,掌握好用力大小,以免用力过大造成鱼鳞脱落。
D.实验结束后,要及时用温水洗掉涂抹在鱼側线处的凡士林。
⑶学生实验: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11页中。
①得出结论:鱼的侧线是一种特殊感官,不仅能感
知水体的震动,还能感知水温和水流的方向。
2.了解蝙蝠是如何感知环境的。
(1)提出问题:蝙蝠能借助“回声定位”在黑夜中捕捉飞蛾,它是靠什么器官来感知环境的?
(2)阅读资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图片、阅读资料,査找问题的答案。
(3)整理资料:学生根据阅读的结果将蝙蝠“回声定位”的器官画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11页中。
(4)得出结论:蝙蝠在黑夜中捕捉飞蛾时需要喉、耳朵的参与。
一边飞,一边从喉发出一种声音。
这种声音叫作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可以听见。
超声波像波浪一样传播,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可以根据反射回来的超声波感知物体,改变飞行的方向了。
蝙蝠飞行时,常常是张着嘴的,如果堵上它的嘴巴或耳朵,它便会撞到墙上。
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等科技产品。
(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1.提出问题:响尾蛇是怎样敏捷地捕食田鼠和其他小动物的?
2.查阅资料:是不是所有的蛇都有“热眼”?“热眼”在仿生学上有哪些应用?哪些动物可以感受到红外线?
3.得出结论:响尾蛇有一种特殊感官,被称为“热眼”。
不是所有的蛇都有“热眼”,“热眼”的仿生学应用有红外成像仪、红外传感器、响尾蛇导弹等。
绝大多数的变温动物都可以感受到红外线。
(四)课堂小结,评价反馈
1.引导:说说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需要努力的地方,学生进行反思与自评。
2.教师综合评价各组的表现,并对优秀的小组给予表扬。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