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基本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两种效用理论的主要区别
2023年中级经济师之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综合练习试卷A卷附答案

2023年中级经济师之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综合练习试卷A卷附答案单选题(共30题)1、金融监管首先是从监管()开始的。
A.银行B.证券公司C.保险公司D.投资基金【答案】 A2、(2021年真题)关于会计报表的说法,错误的是()A.会计报表是包括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书面文件B.会计报表是单位财务人员向管理层报告工作的书面文件C.会计报表是会计循环过程的终点D.会计报表是会计核算的最后一个环节【答案】 B3、从2007年春季开始的美国次贷危机可依次分为()三个阶段。
A.债务危机阶段、流动性危机阶段、信用危机阶段B.债务危机阶段、信用危机阶段、流动性危机阶段C.信用危机阶段、债务危机阶段、流动性危机阶段D.流动性危机阶段、信用危机阶段、债务危机阶段【答案】 A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下列人员中,可以担任有限责任公司监事的是()。
A.公司董事长B.公司高级管理人员C.公司股东D.公司董事【答案】 C5、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我国从2008年第四季度开始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与1998年为应对亚洲金融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不同的是进行了()。
A.全面增税B.全面减税C.结构性减税D.结构性增税【答案】 C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的规定,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是()。
A.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B.限制外地经营者正当的经营活动C.限制外地商品进入本地市场D.限制本地商品的市场价格【答案】 D7、在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市场的一方不能观察到另一方的行动,则另一方就可能采取不利于对方的行动。
这种问题属于( )。
A.道德风险B.逆向选择C.正向选择D.相机抉择【答案】 A8、(2020年真题)从短期看,在要素市场上,供给曲线具有后弯特征的生产要素是()A.数据B.土地C.资本D.劳动【答案】 D9、(2011年真题)关于要约的说法,错误的是()。
主要内容基数效用理论序数效用理论消费者选择

2 XY 2 2 X 2Y 2 5
2018/11/22
X=125,Y=50
南京广播电视大学财会金融系
16
四、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总 额减去实际支付的价格总额的差额,是 消费者的一种主观心理感受。 消费者剩余代表了消费者的福利。
MU X MUY PX P Y
2018/11/22 南京广播电视大学财会金融系 11
若 MU MUY X PX P Y
意指消费者花1元钱购买X商品所获得的 效用比1元钱购买Y商品所获得的效用要大, 因此消费者会选择增购X商品,而减购Y商品。 于是,QX增加,MUX减少;QY减少,MUY增加。 直至均衡条件满足。反之亦然。
U
MU
1、总效用先递增,后 递减;边际效用递减。
TU
2、MU=0时,TU最大。 MU>0时,TU递增。 MU<0时,TU递减。 3、边际效用是总效用 曲线上各点的斜率。
6
Q
2018/11/22
南京广播电视大学财会金融系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随着消费者对 某种消费品的增加,消费者从连续 增加的每一单位消费中得到的效用 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2018/11/22 南京广播电视大学财会金融系 8
讨论:幸亏我们生活在一个边际效用
递减的世界里
假如:肚子饿了吃一口馒头得不到很高的享受。 可是吃得多了,这种享受的感觉越来越强烈。设想如 果这样,将出现什么现象?
吸毒就接近于效用递增,因为毒吸得越多越上瘾。 换言之,与其他消费相比较,益发觉得毒品给人的享 受超过了其他的各种享受。所以吸毒的人会卖掉家产, 抛妻弃子,宁可食不充饥,衣不蔽体,毒却不可不吸。 如果全世界的人都接受了吸毒,一切的人都将忙于种 毒品,收毒品,运输毒品,加工毒品,分配毒品,不 会有任何人士从事任何其他的活动。这将是一个疯狂 的世界。所以说,幸亏我们生活在一个边际效用递减 的世界里。
比较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答疑解惑

比较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答疑解惑比较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是解释消费者行为的两种不同理论。
二者有明显的差异:(1)两者的区别:第一,假设不同;第二,使用的分析工具不同;第三,均衡条件的表达也不同。
(2)二者的共同之处:第一,都从市场的需求一方入手,通过推导需求曲线,说明需求曲线上的任意一点都表示消费者获得了效用最大化。
第二,它们都是一种消费者行为理论,都把消费者的行为看作是在既定的收入限制条件下追求最大效用的过程。
第三,它们都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为基础,认为商品的价值或价格是由商品带给消费者的边际效用的大小来决定的。
第四,它们推导得出的需求曲线具有相同的趋势,都符合需求规律。
试解释以下关于水和金刚钻的价值悖论:水对人们很有用,必不可少,但水却很便宜;金刚钻对人们的用途很有限,但却很昂贵。
(1)这一悖论可以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来共同说明,因为价格是由需求和供给共同决定的。
从需求一方面看,价格取决于商品的边际效用,而不是总效用。
对于水,水源充足,人们对水的消费量大,因而其边际效用很小,价格也就很便宜。
同理,人们对金刚钻的边际效用很大,其价格也就相应地昂贵。
(2)从供给一方面看,由于水源充足,生产人类用水的成本很低,因而其价格也低。
金刚钻则很稀缺,生产金刚钻的成本也很大,因而金刚钻很昂贵。
根据基数效用论的消费者均衡条件,若MU1/P1≠MU2/P2,消费者应如何调整两种商品的购买量?为什么?对消费者均衡问题的讨论,主要是研究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如何选择最优的商品组合,以实现最大的效用。
其研究的结果表明:以两种商品为例,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为:MU1/P1=MU2/P2=常量(常量表示不变的货币的边际效用)。
其经济含义是:消费者应选择最优的商品组合(X1,X2)使得最后一单位的货币支出无论用来购买哪一种商品,其带来的边际效用都相等,且等于所付出的最后一单位货币的边际效用。
经济基础知识 章节练习题库 第2章 消费者行为分析

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1.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的商品消费时所带来的满足程度的增加或者效用的增量叫做()。
A.总效用B.基数效用C.序数效用D.边际效用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边际效用。
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的商品消费时所带来的满足程度的增加或者效用的增量。
2.当商品消费量达到一定程度后,总效用达到最大值时,边际效用()。
A.为零B.达到最大C.达到最小D.变为负值答案: A解析:本题考查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当商品消费量达到一定程度后,总效用达到最大值时,边际效用为0。
3.(2014年)用效用理论分析消费者行为时,会假定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且是理性的,这一前提通常称为()。
A.经济人假设B.边际效用最大化理论C.消费行为最优理论D.消费者偏好答案: A解析:本题考查效用理论。
在研究消费者行为时,我们需要假定,消费者是追求效用最大化的和理性的,这也就是所谓的经济人假设: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总是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最大的经济利益。
这个假设不仅是分析消费者行为的前提,也是整个经济学的一个基础。
4.在名义收入不变时,由于该商品价格的变化而导致消费者实际收入发生变化,进而导致消费者所购买的该商品数量变化,称为()。
A.乘数效应B.弹性效应C.收入效应D.替代效应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收入效应的概念。
收入效应是指在名义收入不变时,由于该商品价格的变化而导致消费者实际收入发生变化,进而导致消费者所购买的该商品数量变化。
5.(2014年)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的主要区别是()。
A.边际效用是否递减B.效用函数是否线性C.是否承认效用D.效用是否可以直接度量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效用理论。
基数效用论认为效用是可以直接度量的,存在绝对的效用量的大小。
而序数效用论则认为效用的数值无法知道,只能说出自己的偏好次序。
所以二者的主要区别是效用是否可以加总。
6.认为可以用绝对数值的大小表示效用大小的理论是()。
2024年经济师中级历年真题及答案通用

2024年经济师中级历年真题及答案通用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缺乏,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妙的回忆。
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吧经济师中级历年真题及答案篇一2024年经济师考试备考已经开场,为帮助大家备考特整理了“历年经济师中级经济根底章节知识真题精选”供大家理解经济师考试出题方向、难易程度,有帮助!1.(2024年)在消费者行为理论中,可以描绘消费者偏好的曲线是( )。
a.无差异曲线b.需求曲线c.预算约束线d.消费者平衡曲线【答案】a【解析】此题考察无差异曲线。
我们可以用无差异曲线来描绘消费者偏好。
2.(2024年)在序数效用理论中,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的曲线是( )。
a.预算约束线b.平均本钱线c.无差异曲线d.等产量线【答案】c【解析】此题考察无差异曲线。
序数效用理论是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来分析的。
我们可以用无差异曲线来描绘消费者偏好。
3.(2024年)用效用理论分析消费者行为时,会假定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且是理性的,这一前提通常称为( )。
a.经济人假设b.边际效用最大化理论c.消费行为最优理论d.消费者偏好【答案】a【解析】此题考察经济人假设。
在研究消费者行为时,我们需要假定,消费者是追求效用最大化的和理性的,这也就是所谓的经济人假设: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总是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最大的经济利益。
这个假设不仅是分析消费者行为的前提,也是整个经济学的一个根底。
4.(2024年)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的主要区别是( )。
a.边际效用是否递减b.效用函数是否线性c.是否成认效用d.效用是否可以直接度量【答案】d【解析】此题考察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的主要区别。
基数效用论认为效用是可以直接度量的,存在绝对的效用量的大小。
而序数效用论那么认为效用的数值无法知道,只能说出自己的偏好次序。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习题参考答案(微观部分) - 副本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欲望效用基数效用序数效用总效用边际效用边际效用递减消费者均衡无差异曲线边际替代率消费者可能线补偿预算线消费者剩余收入—消费曲线恩格尔曲线价格—消费曲线替代效应收入效应不确定性期望效用二、简答题1.根据基数效用理论,边际效用与总效用的关系是怎样的?2.用实例说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3.基数效用论如何论证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均衡的实现?基数效用论是如何推导需求曲线的?4.序数效用论如何论证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均衡的实现?序数效用论是如何推导需求曲线的?5.根据序数效用论的消费者均衡条件,在MRS12>(P1/P2)或MRS12<(P1/P2)时,消费者应如何调整两商品的购买量?为什么?6.序数效用论是如何说明价格---消费曲线的?7.什么是边际替代率?边际替代率为什么呈现递减趋势?8.用已学的经济学理论来解释投资谚语:“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三、计算题1.已知某消费者每月收入为1200元,花费用于X和Y两种商品,他的效用函数为U=XY,X的价格P X=20,Y的价格P Y=30,求:(1)为使他获得的效用最大,他所购买的X和Y商品的数量各应该是多少?(2)假设X的价格提高44%,Y的价格不变,为保持他原有的效用水平,收入必须增加多少?(3)假设该消费者的消费组合正好代表全社会的平均数,因而他原有的购买量可以作为消费品价格指数的加权数,当X的价格提高44%时,消费品价格指数提高多少?2.某人的效用总函数为:TU=4X+Y,如果消费者消费16个单位的X产品与14个单位的Y产品,试求:①消费者的总效用。
②如果因某种原因消费者只能消费4个单位的X产品,在保持总效用不变的情况下,需要消费多少个单位的Y产品?3.某消费者的月收入为500元,可购买两种商品X和Y其价格分别为P X=20元,P Y=50元,决定预算线方程式和斜率分别是多少?如果月收入从500元增加到700元,会不会改变预算线的方程式和斜率?4.已知某消费者每年用于商品X和商品Y的收入为540元,两商品的价格分别为P X=20元和P Y=30,该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U=3XY2,该消费者每年购买这两种商品的数量各应是多少?每年从中获得的总效用是多少?5.假设某消费者的均衡如图3-21所示。
基数效用序数效用特点和区别

基数效用序数效用特点和区别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是经济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用来描述人们对商品或服务的满足程度。
它们在描述消费者行为和决策时有一些共同点,但也存在一些显著的区别。
基数效用是指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的满足程度的度量,它是一个连续的数量,可以通过数值来表示。
基数效用假设消费者对商品的满足程度是递增的,即消费者对越多的商品拥有的满足程度越高。
例如,一个人对于一杯咖啡的基数效用可能是10,而对于两杯咖啡的基数效用可能是15。
相比之下,序数效用是一种比较消费者对不同商品或服务满足程度的度量,它并不关心具体的数值大小,而是将商品或服务按照满足程度的高低进行排序。
序数效用假设消费者只关心商品或服务的相对满足程度,而不关心具体的数值大小。
例如,一个人认为咖啡比茶更好喝,那么他对咖啡的序数效用就高于对茶的序数效用。
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度量方式:基数效用使用具体的数值来度量消费者对商品的满足程度,而序数效用仅仅将商品按照满足程度的高低进行排序,不关心具体的数值大小。
2.数值特征:基数效用是连续的、可度量的,可以通过数值大小来比较不同商品的满足程度;而序数效用是离散的,只能通过排序来比较不同商品的满足程度。
3.理论基础:基数效用的理论基础是边际效用递减原理,即消费者对商品的每一单位增加的满足程度递减;而序数效用的理论基础是偏好关系的传递性,即消费者对不同商品的满足程度可以通过比较来确定。
4.决策依据:基数效用在消费者决策中可以用来计算边际效用和边际效用成本,从而确定最优的消费组合;而序数效用在消费者决策中主要用来比较不同商品或服务的满足程度,帮助消费者做出选择。
在实际应用中,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往往同时存在,相互作用。
基数效用可以用来计算边际效用和边际效用成本,帮助消费者做出最优的决策;而序数效用可以帮助消费者比较不同商品或服务的满足程度,从而影响消费者的选择行为。
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在经济学中还有一些相关的概念。
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的异同

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的异同
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是两种不同的理论分析人们对物品或事件的偏好和满足程度的方式。
基数效用论是指对物品或事件的满足程度用一个具体的数值来表示,即效用值。
基数效用论假设人们能够有效地衡量和比较不同物品或事件的效用值,从而可以做出理性的选择和决策。
序数效用论则是指将物品或事件按照满足程度进行顺序排列,而不涉及具体的数值。
序数效用论假设人们只能判断物品或事件相对于其他物品或事件的满足程度,而无法精确地表示其具体效用值。
因此,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的主要区别在于对效用的度量方式的不同。
基数效用论强调量化效用值,而序数效用论强调比较满足程度。
另外,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还存在一些共同点。
它们都关注人们的偏好和满足程度,都认为人们做出的选择和决策是基于对不同物品或事件的偏好排序。
同时,它们都是经济学和行为经济学中对人类行为的理性分析框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变量的变化量 边际量= 自变量的变化量
基数效用论者将效用区分为总效用(total utility,TU)和边际效用(marginal utility, MU) 。 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从一定数 量的商品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效用量的总和。 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 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
Y商品 I
无差异:线上任何一点X与Y的不同 组合,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相同。
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X商品
效用(满足程度)保持不变
Y商品衣服 A 减少Y,增加X 减少X,增加Y D I X商品食品 处于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 的两个点: 两种商品的组合不同,但 效用水平相同
组合方式 X 商品 a 1 b 2 c 3 d 4
(二)关于货币的边际效用
基数效用论者认为,货币如同商品一样, 也具有效用。所以,商品的边际效用递减 规律对于货币也同样适用。对于一个消费 者来说,随着货币收入量的不断增加,货 币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但是,在分析消费者行为时,通常又假定 货币的边际效用是不变的。
(三)消费者均衡
消费者均衡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有限 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以获 得最大的效用。也可以说,它是研究单个 消费者在既定收入下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 衡条件。 这里的均衡是指消费者实现最大效用时既 不想再增加,也不想再减少任何商品购买 数量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
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量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 费量,被称为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消费两种商品,维持效用不变, 随着一种商品量的连续增加,所需放弃的另一种
商品的消费量是递减的。
与边际 效用递 减规律 相似
在同一座标平面 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 线都不可能相交。
30
20
40 60 100
教材P84 图3-6
10
0
200 X1
X2
40
无差异曲线的特征【3】
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30
20
10
0
40
60
100
200 X1
4.边际替代率 MRS
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 of Commodities
二、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
在对“满足程度”即效用的度量问题上, 西方经济学家先后提出了基数效用和序数 效用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分析 消费者行为的两种方法,它们分别是基数 效用论者的边际效用分析方法和序数效用 论者的无差异曲线的分析方法。
基数效用论
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西方经济学家普 遍使用基数效用的概念。基数效用论者认 为,效用如同长度、重量等概念一样,可 以具体衡量并加总求和,表示效用大小的 计量单位被称作为效用单位。
原因: 对某一商品拥有量较少时,对其偏爱程度高;而拥有
量较多时,偏爱程度较低。 随着消费量的增加,想要获得更多这种商品的愿望就 会减少,所愿意放弃的另一种商品量就会越来越少。
边际替代率递减,意味着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
越来越小,因此该曲线必定凸向圆点。
边际替代率与边际效用的关系
任意两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该两
Y 商品 4 3 2 1
U f (X1, X 2 ) U0
X1,X2分别为商品1 和商品2的数量; U0是常数,表示某个 效用水平 。
3、无差异曲线的特征【1】
X2
40
同一座标平面上 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 曲线。
教材P83 图3-4
30
20
10
0
40
60
100Βιβλιοθήκη 200 X1X240
无差异曲线的特征【2】
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之比。
MU1 MRS12 MU 2
证明:当消费者所消费的X1与
X2商品发生变动(X1的变动量为 dX1,X2的变动量为dX2)后,维持 效用水平不变,即使得效用增量 dU=0。
5.无差异曲线的特例——MRS不递减
(1)完全替代:两种商品之间的替代比例固定不变。
例如:在某消费者看来,
预算线上的每一点, X1X2两种商品组合不同, 但支出相等。 A点,全部买X1,无法买X2; B点,全部买X2,无法买X1。
X2(衣服) B
A 0 X1(食品)
2、预算线方程
以I表示消费者的既定收入,
P1 X 1 P2 X 2 I
两种商品分别为X1和X2,
商品价格分别为P1和P2
求量为Q0
消费者剩余=需求曲线以
下,市场价格线之上的面积
P0 O
B
Q0
Q
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总数量—消费者实际支付的总数量
第二节
无差异曲线
1.消费者偏好 序数效用理论认为,效用只能根据偏好程度排列出顺序,即
偏好。 即消费者能对可能消费的商品进行先后排列。 理性 消费 者的 三大 基本 偏好
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是:如 果消费者的货币收入水平是固定的,市场 上各种商品的价格是已知的,那么,消费 者应该使自己所购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 用与价格之比相等。或者说,消费者应使 自己花费在各种商品购买上的最后一元钱 所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
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可以用公式 表示为:
X2
I A P2
P1X1+P2X2=I
O
B
I P1
P1 I 预算线 X 2 X1 方程 P2 P2
X1
3、预算线的移动
(1)平行移动——I变,P不变 收入减少,消费可能性线向左下方平行移动。 收入增加,消费可能性线向右上方平行移动。
(2) I不变,两种商品的 P同比例变动:
是消费者的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
格与实际支付的价格之间的差额。 或者:消费者消费某种商品所获得 的总效用与为此花费的货币总效用 的差额。
主观心理评价 反映消费者 通过购买商品 所感受到福利 改善
消费者剩余的求解
令反需求函数Pd=f(Q), 价格为P0时的消费者的需
P A 消费者剩余
(四)需求曲线的推导
基数效用论者以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和建立 在该规律上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 件为基础推导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基数效用论者认为,商品的需求价格取决 于商品的边际效用。
当消费者购买一种商品的时候,消费者均 衡条件可以写为:
MU P
边际效用递减与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序数效用论
到了20世纪30年代,序数效用的概念为大 多数西方经济学家所使用。序数效用论者 认为,效用是一个有点类似于香、臭、美、 丑那样的概念,效用的大小是无法具体衡 量的,效用之间的比较只能通过顺序或等 级来表示。
三、基数效用论和边际效用分析法概述
(一)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边际量的一般的意义是表示一单位的自变量的 变化量所引起的因变量的变化量。 抽象的边际量的定义公式为:
P
7 6
dd
5 4 3 2 1 0 1 2 3 4
教材P79 图3-2
5
6
7
Qd
(五)消费者剩余
边际效用递减,所以,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逐步下降。 但,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是按照实际市场价格支付的。 于是,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和实际市场价格之间就存在
一个差额,便构成消费者剩余的基础。
第一,完全性。可以明确比较和排列不同商品 组合。要么A<B;要么 A=B;要么 A>B。 第二,可传递性。如果A>B, B>C,那么, A>C。 第三,非饱和性。对每一种商品的消费都没有 达到饱和点。对任何商品,总认为多比少好。
2、无差异曲线
indifference curves
无差异曲线 :用来表示X,Y两种商品不同组合,却 给消费者带来效用完全相同的一条曲线。
假定消费者对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为Q,则 总效用函数为:
TU f (Q)
相应的边际效用函数为:
TU (Q) MU Q
当商品的增加量趋于无穷小时,有:
TU (Q) dTU (Q) MU lim Q 0 Q dQ
例:
Q
2
消费量
TU
总效用
MU
边际效用
TU=14Q-Q
Tu =14Q-Q
2
MAX[Tu]
Tu
教材P73 图3-1
30
20 10 0 15 10 5 1 2 3 4 5 6 7 8 9 10Q
Mu =14-2Q
0
Mu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utility) :在一定时间内,在其它 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 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 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 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利用数学语言,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表达为:
P X 1 P2 X 2 …… Pn X n I 1 MU n MU1 MU 2 …… P P2 Pn 1
消费者均衡条件的说明 [以购买两种商品为例]
P1X1 + MUX1 = PX1 MUX1 < PX1 MUX1 > PX1
P2 X2 = I MUX2 = PX2 MUX2 PX2 MUX2 PX2
例:某消费者的边际效用表
Q MU1 MU2
1 11 19
2 10 17
3 9 15
4 8 13
5 7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