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评选主题及内容

合集下载

建设部关于公布“中国人居环境奖(水环境治理优秀范例城市)”获奖名单的通报

建设部关于公布“中国人居环境奖(水环境治理优秀范例城市)”获奖名单的通报

建设部关于公布“中国人居环境奖(水环境治理优秀范例城市)”获奖名单的通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建设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06.08.21•【文号】建城[2006]206号•【施行日期】2006.08.2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建设部关于公布“中国人居环境奖(水环境治理优秀范例城市)”获奖名单的通报(建城[2006]206号)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建委及有关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近年来,各地在城市水环境治理、促进人水和谐环境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根据《关于推荐中国人居环境奖(水环境治理优秀范例城市)的通知》,经研究,决定授予天津市等35个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水环境治理优秀范例城市)”称号。

希望获奖城市珍惜荣誉、发扬成绩、再接再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加强城市水环境治理,改善人居环境方面取得更大的成绩。

各地要学习借鉴获奖城市成功经验和好的做法,不断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附件:中国人居环境奖(水环境治理优秀范例城市)获奖名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二○○六年八月二十一日附件中国人居环境奖(水环境治理优秀范例城市)获奖名单1.天津市2.河北省石家庄市3.山西省太原市4.吉林省通化市5.辽宁省朝阳市6.辽宁省阜新市7.山东省青岛市8.山东省烟台市9.山东省潍坊市10.山东省威海市11.山东省德州市12.山东省蓬莱市13.江苏省扬州市14.江苏省南通市15.江苏省无锡市16.江苏省吴江市17.江苏省常熟市18.江苏省张家港市19.安徽省合肥市20.安徽省六安市21.安徽省马鞍山市22.浙江省杭州市23.浙江省绍兴市24.福建省厦门市25.福建省泉州市26.江西省南昌市27.湖北省黄石市28.湖南省长沙市29.广东省广州市30.广东省江门市31.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32.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33.贵州省贵阳市34.四川省成都市35.四川省广元市。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中国人居环境奖申报与评选管理办法的通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中国人居环境奖申报与评选管理办法的通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中国人居环境奖申报与评选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日期】2022.01.21•【文号】建城〔2022〕12号•【施行日期】2022.01.2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其他规定正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中国人居环境奖申报与评选管理办法的通知建城〔2022〕12号各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城市管理委、水务局、园林绿化局,天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城市管理委、水务局,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委、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绿化和市容管理局、水务局,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城市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海南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水务厅:现将《中国人居环境奖申报与评选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22年1月21日中国人居环境奖申报与评选管理办法为进一步加强对人居环境建设工作的指导,规范中国人居环境奖的申报与评选管理,制定本办法。

一、总则(一)本办法适用于中国人居环境奖的申报、评选、动态管理及复查等工作。

中国人居环境奖包括中国人居环境奖(综合)、中国人居环境奖(范例)两类。

“中国人居环境奖(综合)”授予在改善人居环境方面取得突出成就的城市(含直辖市的区)。

“中国人居环境奖(范例)”授予在改善人居环境相关领域具有重要示范价值的项目。

(二)中国人居环境奖申报评选管理遵循自愿申报、分类评选、动态管理和复查的原则。

(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中国人居环境奖申报评选管理工作。

二、申报主体中国人居环境奖(综合)的申报主体是城市(含直辖市的区)人民政府。

中国人居环境奖(范例)的申报主体是城市(含直辖市的区)和县人民政府。

三、评选区域范围中国人居环境奖(综合)评选区域范围为城市建成区。

中国人居环境奖(范例)评选区域范围为城市(县城、镇)建成区或者村庄。

关于2010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关于2010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关于2010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获奖名单的公示建城综函[2011]15号根据•关于印发†中国人居环境奖评价指标体系‡(试行)和<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评选主题及内容>‣(建城…2010‟120号)及•关于做好2010年中国人居环境奖、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组织申报和复查工作的通知‣(建办城[2010]23号),经中国人居环境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初审、现场考察和专家评审,并经中国人居环境奖工作领导小组研究批准,决定授予银川、无锡、黄山、吴江、寿光市2010年“中国人居环境奖”;授予“北京市通州大运河公园建设项目”等35个项目2010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为保证评审工作的公正性和透明度,现将评审结果进行公示,以广泛接受社会监督。

公示时间为:2011年2月18日至2月28日。

如有不同意见,请在公示期间以书面形式将反映的情况寄(送)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邮寄的材料以邮戳日期为准)。

单位反映情况要加盖公章,个人反映情况要签署真实姓名,并留下真实的联系电话、地址、邮编。

来信请寄: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路9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邮 编:100835联系电话:(010)58933661传真:(010)58934664附件:2010年中国人居环境奖获奖名单附件2010年中国人居环境奖名单中国人居环境奖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江苏省无锡市安徽省黄山市江苏省吴江市山东省寿光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1、北京市通州区大运河公园建设项目2、天津市大板楼节能改造工程3、天津市天津大道绿化工程4、天津市梅江风景区工程5、上海市闵行区立体绿化建设和绿色交通项目6、上海市闸北区临汾路街道社区建设项目7、上海市农村村庄改造项目8、重庆市公园大渡口项目9、河北省唐山市中心区再生水回用项目10、山西省大同市富乔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11、山西省临汾市城市公厕项目12、内蒙古自治区美丽草原宜居小镇项目13、辽宁省大连市绿色低碳住宅小区项目14、辽宁省锦州市东湖公园工程项目15、吉林省通化县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项目16、黑龙江省大庆油田乘风湖环境综合治理项目17、黑龙江省海林农场生态特色小城镇建设项目18、江苏省可再生能源在江苏建筑上的推广应用项目19、江苏省昆山市锦溪镇古镇保护项目20、江苏省宜兴市官林镇规划建设管理项目21、江苏省太仓市居民住房改善项目22、浙江省杭州市长桥溪水生态修复工程23、浙江省奉化市生态滕头和谐家园项目24、安徽省芜湖市保兴垾城市排涝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项目25、安徽省阜阳市城市中心区生态环境建设项目26、山东省胶南市海之韵住宅小区海水冲厕示范工程27、山东省诸城市辛兴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项目28、山东省临沂市临沂城区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工程29、山东省德州市旧城区改造与环境提升项目30、河南省新安县仓头镇小城镇建设项目31、湖北省随州市白云湖两岸生态环境建设项目32、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商业文化中心区再生水、雨水综合利用项目33、四川省长宁县城市绿化项目34、青海省西宁市餐厨垃圾处理项目35、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沙坡头大道景观水系建设项目。

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评选主题及申报材料编制导则

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评选主题及申报材料编制导则

附件3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评选主题及申报材料编制导则第一部分: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评选主题及内容 (2)第二部分: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申报材料编制导则 (15)第一部分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评选主题及内容主题1:住房条件改善一、住房改善1.住房供应体系完善,供应结构合理。

2.住房保障体系健全,保障性住房基本满足中低收入家庭需要,建成区内基本完成现有城镇棚户区、城中村和危房改造。

3.住房保障机构健全,保障性住房申请、审核、配租、配售制度完善,住房保障管理和服务规范有序。

4.房地产市场有序、交易规则健全,增量市场、存量市场、租赁市场体系健全,住宅供求总量基本平衡、结构基本合理、价格基本稳定。

5.住房二级市场和租赁市场得到有效启动。

6.商品房空置量处于合理的区间。

7.住宅建设广泛采用无障碍、节能设计,注重养老设施建设,有效改善残疾人、老年人的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

8.房屋产权、产籍档案管理科学规范。

9.房地产交易、产权管理程序合理、服务规范。

10.市场规则比较健全。

11.有序推进老旧小区整治改造,实施专业化物业管理。

二、住宅科技1.编制完成住宅产业发展规划,积极引进和开发关键技术,促进住宅产业化的发展。

2.积极推行康居示范工程,引导住宅规划设计质量的提高和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

3.推广应用装配式建造方式及其它先进的结构建造技术,增进居住功能。

4.积极推广新材料、新产品、新设备,促进住宅整体技术的进步。

5.注重住宅基础技术和关键技术的研究和技术突破。

6.在住宅技术标准化工作、实施工业化成套技术方面有杰出贡献。

7.在住宅部品生产、运行和流通体制方面,努力实现通用化、系列化、标准化,改善部品质量。

8.提高住宅全装修比例。

主题2:社区建设1.新建住宅小区全部实行专业化物业管理,大多数的旧住宅小区经过整治后实施了专业化物业管理。

2.社区内生活、文化、卫生、教育等各类设施配套齐全,经常性群众文体活动丰富多彩、健康有益。

15分钟社区便捷生活圈实现全覆盖。

中国人居环境奖 联合国人居奖 申报陈述材

中国人居环境奖 联合国人居奖 申报陈述材

一、广州市概况二、申报“人居奖”类别城市环境建设与管理––城市环境综合整治●道路及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架构城市道路主骨架,完善城市交通路网,增强城市服务功能。

●市容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整治城市脏乱现象,规范城市管理秩序,改善城市环境面貌。

●大气污染治理治理废气污染,推广使用清洁汽车,发展绿色交通。

●水源污染治理完善污水处理设施,提高污水处理率,整治工业污染源。

●城市生态环境改善完善城市园林绿化体系,建设生态公园和森林公园,构建现代化生态城市新格局。

三、广州市人居环境改变的过程●未实施改善环境之前的情况。

前几年,随着经济社会和城市建设的发展,广州市的城市区域迅速扩展,周边农村大幅纳入市区范围;产业结构和城市功能迅速调整,城市基础设施对经济发展的承载负荷不断增大;机动车辆迅速增长,城市道路建设相对滞后;农村人口迅速向城镇流动集中,城市管理面日趋复杂,广州市面临的环境脏乱和环境污染问题十分突出: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跟不上城市发展的需要,交通阻塞状况严重;商业网点和室内市场建设跟不上市场发展的需要,违法建设现象大量涌现;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跟不上用水量的大幅增长,珠江和流溪河等水源水体污染比较严重;废气和扬尘污染指标急剧升高,城市大气环境受到污染;城市绿化跟不上城区扩展的步伐,市区“温室效应”不断增大,城市居住环境呈现恶化的态势。

●广州市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实施过程。

(2)整治城市脏乱现象。

对市区道路两侧、农贸市场周边、市区铁路沿线、城乡结合部、珠江两岸和城市进出口等部位的脏乱现象进行全面整治,按照岭南建筑风格对市内陈旧楼宇的立面屋顶进行整饰改造,“穿衣戴帽”,美化市容景观。

全面清拆违法建设和临时建筑,强化城市规划管理,近三年来年,共清拆违法建设和临时建筑870万平方米。

整治户外广告,规范户外广告的管理,1999年全部清拆了户外烟草广告,使广州市迈入了无户外烟草广告城市的行列。

对环境卫生进行规范化管理,城市道路实行16小时保洁制度,城市垃圾和粪便全部实行无害化处理,营造良好的环境秩序。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2014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获奖名单的通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2014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获奖名单的通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2014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获奖名单的通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日期】2015.01.12•【文号】建城[2015]8号•【施行日期】2015.01.1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其他规定正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2014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获奖名单的通报建城[2015]8号各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直辖市建委,北京市市政市容委、园林绿化局、水务局,天津市市容园林委、水务局,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水务局,重庆市市政委、园林事业管理局,海南省水务厅,各计划单列市建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有关单位:根据《关于印发<中国人居环境奖评价指标体系(试行)>和<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评选主题及内容>的通知》(建城[2010]120号)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4年中国人居环境奖和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申报工作的通知》(建办城函[2013]653号)精神,我部组织专家对各地推荐的申报项目进行评审并经社会公示,决定授予“北京市朝阳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等54个项目2014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获奖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再接再厉,继续在人居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取得更大成绩。

各地要以获奖单位为榜样,深化改革、创新机制、突出重点,不断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改善城乡人居生态环境。

附件:2014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获奖名单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5年1月12日附件2014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获奖名单1.北京市朝阳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2.天津市供热改革和建筑节能泰达示范项目3.河北省张家口市山体绿化建设项目4.山西省晋城市白马寺沉陷区生态综合整治工程5.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喀喇沁旗锦山镇小城镇建设项目6.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乌兰浩特市成吉思汗公园维修改造项目7.辽宁省沈阳市于洪新城旧城改造项目8.上海市徐汇区历史文化风貌整体保护工程9.上海市长宁区城市网格化管理项目10.上海市静安区旧住房综合改造工程11.上海市普陀区长风老工业区转型生态商务区建设项目12.江苏省村庄环境整治苏南实践项目13.江苏省徐州市云龙湖风景名胜区生态景观修复工程14.江苏省常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项目15.江苏省常熟市虞山镇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项目16.江苏省太仓市沙溪镇特色小城镇建设项目17.浙江省杭州市公租房日常管理服务体系建设项目18.浙江省杭州市市区道路分类保洁管理项目19.浙江省德清县下渚湖湿地风景区资源保护项目20.浙江省龙泉市溪头村新农村建设项目21.安徽省合肥市滨湖湿地生态修复和公园建设项目22.安徽省合芜蚌实验区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和应用技术研发中心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项目23.安徽省潜山县官庄村美好乡村规划建设项目24.福建省漳州市郊野公园龙文段项目25.福建省长泰县上蔡村村庄环境综合整治项目26.江西省赣州市中心城区章江水环境治理暨健身绿道建设项目27.山东省济南市保障房人居环境建设项目28.山东省潍坊市虞河上游湿地综合整治工程29.山东省日照市沙墩河绿道工程30.山东省菏泽市数字化城市综合管理项目31.山东省寿光市城市绿荫系统建设项目32.河南省许昌市数字化城市管理项目33.河南省三门峡市迎宾花园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34.湖南省长沙市洋湖生态新城建设项目35.湖南省长沙市梅溪湖生态公园建设项目36.湖南省湘潭市盘龙新农村建设示范项目37.广东省广州市轨道交通5号线首期工程滘口至文冲段工程38.广东省广州市第一资源热力电厂二分厂城市固废物环境教育项目39.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餐厨垃圾处理项目40.广东省惠州市金山河水清岸绿工程41.重庆市云阳县龙脊岭生态文化长廊建设项目42.四川省北川新县城灾后重建工程43.贵州省盘县古银杏风景名胜区妥乐景区保护与治理项目44.云南省昆明市保障性住房信息系统平台建设项目45.云南省红河州蒙自市空气环境治理项目46.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西三镇可邑村特色民居保护建设项目47.甘肃省临泽县大沙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48.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商住小区水源热泵供热建筑应用项目49.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库区湿地生态保护建设项目5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煤改气工程5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紫美雅和项目建筑节能与利用工程5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市公园绿地建设项目5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尔勒市旧城改造项目5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白碱滩区数字化城市管理项目。

加强生态保护 全力争创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加强生态保护 全力争创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加强生态保护全力争创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长宁县政府副县长刘拯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和生态保护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城市居民生活环境、实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搞好生态保护和城市绿化建设,不仅长宁县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改善群众居住环境,全面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举措,而且也是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创建省级生态县、申报“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打造“四川丘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明珠”的重要内容。

因此,当前应结合长宁县生态保护及城市绿化建设的现状和打造“四川丘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明珠”的奋斗目标,按照社会生活的综合需求和环境资源合理配置城市绿地,将“生态人居、养生名城”的规划理念真正落到实处,使长宁县形成绿化总量适宜,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的城市绿地系统,为长宁县成为中国竹生态养生名城,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长宁县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和生态保护的现状近年来,随着长宁县“碧玉溪”、“淯江河”综合治理及沿岸绿化;城市公园、广场建设及庭院绿化;全民参与的“大竹海”战略等一大批大型绿化工程的初见成效,长宁县建成区的园林绿化建设已取得长足的进步,初步改善了城区公共场绿地偏少的状况。

截止2009年底,建成区园林绿地总面积达到213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达到246公顷,建成区公园绿地面积达到76公顷,建成区绿地率达35.98%,绿化覆盖率达41.55%,建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9.34平方米,城区内淯江河、碧玉溪水体清澈透明,地表水达到国家二类标准,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Ⅱ级良。

城区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51.3dB(A),均优于国家标准。

二、搞好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和生态保护的原则和目标(一)搞好长宁县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和生态保护的原则。

1.可持续发展原则。

以结构合理、功能优化、产出高效的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全面规划建设城市绿地系统,形成与城市用地布局相适应的多级园林绿地结构。

2.以人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结合城市未来的拓展方向和模式,完善城市功能组团分隔,营造自然与人造和谐的立体绿化网络,满足城市居民对绿地的各种功能要求。

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申报材料山东省德州市建设委员会二○○四年五月打造城市名片提升城市形象德州市新湖风景区申报‚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汇报材料一、项目开始前的情形德州市新湖风景区位于德州市中心,由五个相对独立的湖面组成,初为自然形成的水塘,德州俗称‚海子‛。

历届政府都倾力保护利用,几经开挖整治,形成人工湖泊。

原德州城区有着丰富的自然水面,号称‚九十九‘海子’‛,作为城市宝贵的环境资源,一直是城市的黄金地段。

随着城市的迅猛发展,特别是自20世纪70年代后居民、单位纷纷填水造地,进行建设,城区水面迅速缩减。

作为市区最大的水面——新湖,更是各单位、居民的建设首选地,湖面岸线被各单位分割占有,多数市民享受不到。

同时近40万平方米水面一直作为周围部分单位的排污和蓄洪湖,致使大量的污水不经处理进入新湖,水体富养化严重,水生植物基本绝迹;水质恶化、蚊蝇孳生,夏季频繁发生鱼类大量死亡事件,半个城市腥臭难闻。

围绕湖周围的商业、餐饮、办公区域板房、临建遍布,人流繁杂,卫生状况和环境秩序十分恶劣。

环湖周围除东岸有10米左右的绿化带和叠翠山周围小面积绿地外,仅有少量树木分散在各机关院内。

湖区虽有优越的自然条件,但环境状况与市民对新湖的期望相距过远,当时的情况与城市中心区的地位极不相称。

二、项目的确定和实施过程1、确定重点新湖的规划控制早在20世纪60年代先后有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在编制德州市总体规划时确定新湖周围建设市中心公园,80年代又邀请山东省有关专家进行指导对湖区进行规划控制。

90年代结合省建委开展‚三标‛的要求,对新湖风景区的规划进一步调整完善,并获二等奖。

特别是94年地改市后,市委、市政府确定城市建设‚高起点、出精品、创一流‛的整体思路,以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居民生活条件为重点的新湖风景区的综合治理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

为此市委、市政府把新湖风景区建设放到了首位,制定了分步实施的方案,并连续多年把新湖风景区的建设项目作为当年的城建重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2: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评选主题及内容主题1:住房条件改善一、住房改善1.住房供应体系完善,供应结构合理。

2.住房保障体系健全,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基本满足低收入家庭住房需要,棚户区、旧住宅区得到有效改善和整治。

3.住房保障机构健全,保障性住房申请、审核、配租、配售制度完善,住房保障管理和服务规范有序。

4.房地产市场有序、交易规则健全,增量市场、存量市场、租赁市场体系健全,住宅供求总量基本平衡、结构基本合理、价格基本稳定。

5.住房二级市场和租赁市场得到有效启动。

6.商品房空置量处于合理的区间。

7.住宅建设广泛采用无障碍、节能设计,注重养老设施建设,有效改善残疾人、老年人的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

8.房屋产权、产籍档案管理科学规范。

9.房地产交易、产权登记程序合理、服务规范。

10.市场规则比较健全。

二、住宅科技1.编制完成住宅产业发展规划,积极引进和开发关键技术,促进住宅产业化的发展。

2.积极推行康居示范工程,引导住宅规划设计质量的提高和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

3.推广应用先进的结构建造技术,增进居住功能。

4.积极推广新材料、新产品、新设备,促进住宅整体技术的进步。

5.注重住宅基础技术和关键技术的研究和技术突破。

6.在住宅技术标准化工作、实施工业化成套技术方面有杰出贡献。

7.在住宅部品生产、运行和流通体制方面,努力实现通用化、系列化、标准化,改善部品质量。

主题2:社区建设1.新建住宅小区全部实行了物业管理,大多数的旧住宅小区经过整治后实施了物业管理。

2.社区内生活、文化、卫生、教育等各类设施配套齐全,经常性群众文体活动丰富多彩、健康有益。

3.社区居民团结互助、文明居住,重视开展社区的公益活动。

4.社区社会稳定,治安情况良好,各类矛盾得到有效的协调和化解。

5.重视失业或下岗人员的就业安排,社区里没有工作能力的老弱病残人员及其子女得到有效的接济。

6.妇女的合法权益得到尊重和保护,妇女参与社区公共服务及管理的程度较高。

7.社区有居民参与公共决策的正式程序,并得到认真实施。

8.重视社区之间的协作与交流。

主题3:供水安全保障1.全面实施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

2.重视城市水源地保护,建立水源地水质报告制度。

3.加强城市供水设施建设,保证城市用水的有效供给;用水普及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公共供水覆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4.重视城市供水管网的技术改造,有效降低城市供水管网漏失率,达到《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CJJ 92-2002)要求。

5.完善城市各类用水的区别水价和超额累进加价收费制度,有效促进水的节约和优化配置。

6.提高城市供水水质安全保障率,近三年内无重大供水安全事故。

7.供水服务质量全面达到《城镇供水服务》(CJ/T 316-2009)标准要求。

8.提高城市供水可持续发展能力,计划使用水资源,供水管网有计划实施更新,供水设施、管网做到定期维护。

9.开展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工作,积极创建“节水型城市”,并已被命名。

10.开展“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研究与示范”主题研究任务,达到考核指标,在饮用水水质达标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主题4:提高空气环境质量1.加强城市燃气设施建设,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减少城市煤烟污染,基本实现集中管道输配燃气。

2.三北地区城市积极发展集中供热,逐步实行用热商品化、货币化,实行供热计量收费,努力提高城市集中供热水平和热能利用效率。

3.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城市工业废气和机动车尾气的治理。

4.城市内的建筑施工场地有防止扬尘的措施。

5.建立城市空气质量日报制度。

6.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主题5:水环境治理1.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建有较为科学、完善的城市排水系统,努力实现雨污分流,污水管网覆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加大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力度,城市污水处理能力明显提高,污水处理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3.重视城市污水综合防治技术的应用,有效控制城市污水的排放量,城市污水处理厂负荷率达到国家有关规定要求,实行达标排放,污水、污泥全部得到稳定无害化处理处置。

4.全面实行污水处理收费政策,并达到国家规定的最低收费标准,运行资金解决较好。

5.规划区内的河、湖、渠已全面整治改造,无直接向城市水体的排污口。

6.水体沿岸绿化良好、具有特色,按照生态学原则进行驳岸和水底处理,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明显。

河道无大规模硬质护坡和衬砌。

7.开展“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城市水体污染控制与水环境综合整治技术研究与示范”主题研究任务,达到考核指标,在水污染控制与治理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主题6:城市垃圾处理和资源化利用1.积极推行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和回收利用,促进城市生活垃圾的减量化。

2.重视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过程中的可燃气体、有机肥料和热能等资源性产品的合理利用,促进城市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利用。

3.认真落实国家关于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染防治的技术政策,科学、合理地选择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不断提高城市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水平。

4.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项目的建设和运行,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

5.全面实施垃圾处理收费政策,运行资金解决较好。

主题7:促进能源节约利用1.积极落实新建住宅和公共建筑节能,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发展节能省地型建筑的要求,积极出台相关政策法规,不断完善节能技术标准,建立行之有效的行政监管体系,积极开展建筑节能宣传培训。

2.可再生能源在建筑(小区)中得到规模化应用。

3.在建筑和小区中积极推广使用节能、环保的照明产品和技术。

4.城市建设中避免过度景观照明。

主题8:生态保护及城市绿化建设1.重视对城市规划区内森林、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地区和生态脆弱区等特殊生态系统的保护,并将其列入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规划中。

2.重视城市在周边地区植树造林等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工作;大力推进城郊绿化,在城市周围、城市功能分区的交界处建设绿化隔离带。

3.认真实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严格实行城市绿线管制制度。

4.重视城市中心区绿化建设,努力提高城市绿化水平。

5.城市道路绿化符合《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全市形成林荫路系统,道路绿化具有本地特点。

6.城市公园绿地布局合理、分布均匀、公园设计突出植物景观,绿化面积符合标准,植物群落富有特色,维护管理良好。

7.城市绿化建设因地制宜,积极培育、应用乡土树种,加强植物新品种的研究和引种驯化,丰富绿化植物种类。

8.城市广场以植物造景为主,乔、灌、花、草有机结合。

9.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法规健全,古树名木保护建档立卡,责任落实,措施有力。

10.重视庭院绿化美化。

新建居住小区和改造旧居住区重视绿化建设,小区绿化符合标准。

11.积极推广建筑物、屋顶、墙面、立交桥等立体绿化,取得良好效果。

主题9:发展城市绿色交通1.编制了《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并通过了技术审查,制定了保障规划实施的政策措施。

2.城市道路网结构合理,道路资源分配合理,道路通行能力强。

3.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确立了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优先地位,明确了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制定了相应的保障政策和措施。

4.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完善,公交优先车道(路)设置科学,公共交通运营结构合理,出行分担率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5.重视城市步行、自行车交通系统的建设,制定了专项规划和政策措施。

6.城市步行、自行车交通系统完善,人行道、自行车道安全、连续、畅通,无被非法侵占现象,机非分离、人车分离、行人、自行车过街等安全设施完善。

7.制定了停车设施专项规划,停车设施利用情况良好,无配建停车设施挪作他用现象。

8.开展“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制定活动工作方案,如期开展活动,大力宣传绿色交通,绿色出行意识不断提高。

主题10:历史文化遗产保护1.制定了相关的法规和规章,以及相应的保护措施和政策。

2.已编制有关的保护规划,并按规定的程序依法批准实施。

3.保留了真实的历史遗存,有较完整的历史风貌,并在保护规定中划定了保护范围。

4.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状况良好,未列入保护等级的历史建筑也得到妥善保护。

5.注重对地方传统特色文化进行保护,包括地方戏剧、传统工艺、饮食、民俗等。

6.对于具有旅游价值的保护区,制定了相应的游客管理措施,并注意避免由旅游引发的对居(村)民传统生活方式产生的不良影响。

7.建立有规范的保护管理档案。

主题11:旧城改造1.编制旧城改造规划,并逐步得到实施。

2.开展旧城教育、医疗、商业服务、体育、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更新改造,基本满足旧城居民生活需求。

3.旧城道路、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更新改造完毕,旧城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4.旧城内有价值的历史建筑和传统文化得到有效保护。

5.城市老旧小区道路、绿化、照明等基础设施及居住环境普遍得到改善,全面实施物业管理。

主题12:城市安全1.城市各项建设严格执行国家的强制性规范。

2.完成对城市险情和易受伤害程度的评价,根据实情制定以社区为重点的、系统的防灾减灾应急预案和实施细则,并认真执行。

3.建立早期灾情警报系统,及时向居民发布灾情警告。

4.建立建设(城建)档案(特别是地下管线和重大工程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为城市规划、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地下管线事故明显减少,抢修救险能力显著提高。

5.划分各主要职能部门和行为主体在防灾减灾方面的职责,有完整的危机处理程序和对策。

6.做好城市防灾减灾的宣传工作,提高城市居民(特别是老弱病残人员)和各有关方面的防灾减灾意识,确保居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7.重视城市之间防灾减灾方面的协作和交流。

主题13:灾后恢复与重建1.城市政府对灾后恢复和重建工作制定了近期规划和长远目标,从资金的筹集、人力的动员到重建工作的开展,都制定了具体的实施计划。

2.政府各部门明确界定各自的职责,相互配合,争取同所有社会团体、民间组织进行广泛合作,支持各种参加救济、恢复和重建的活动,使恢复重建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把受灾的损失降到最低。

在灾后重建的工作中要重点考虑老人、妇女和儿童的需要,鼓励妇女积极参加与灾害的规划和管理工作。

3.交通运输、电力供应、住宅、市政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文化等各方面得到较好的恢复,居民生产生活得到较好恢复和发展。

主题14:风景名胜资源保护1.认真贯彻执行“科学规划、严格保护、统一管理、永续利用”的方针。

2.已完成风景名胜区规划编制,并按程序经过批准。

严格遵守经批准的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服从规划管理。

3.严格执行《风景名胜区条例》,风景名胜区内的各项建设项目应符合风景名胜区规划,其建设选址按规定经过审批。

4.风景名胜区内没有破坏自然、人文景观,违章建筑,乱砍树木,捕猎动物等行为发生。

5.古建筑、古树名木保存完好。

6.风景名胜区内有严格的安全保障制度并得到认真地执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