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评选主题及申报材料编制导则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中国人居环境奖申报与评选管理办法的通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中国人居环境奖申报与评选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日期】2022.01.21•【文号】建城〔2022〕12号•【施行日期】2022.01.2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其他规定正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中国人居环境奖申报与评选管理办法的通知建城〔2022〕12号各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城市管理委、水务局、园林绿化局,天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城市管理委、水务局,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委、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绿化和市容管理局、水务局,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城市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海南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水务厅:现将《中国人居环境奖申报与评选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22年1月21日中国人居环境奖申报与评选管理办法为进一步加强对人居环境建设工作的指导,规范中国人居环境奖的申报与评选管理,制定本办法。
一、总则(一)本办法适用于中国人居环境奖的申报、评选、动态管理及复查等工作。
中国人居环境奖包括中国人居环境奖(综合)、中国人居环境奖(范例)两类。
“中国人居环境奖(综合)”授予在改善人居环境方面取得突出成就的城市(含直辖市的区)。
“中国人居环境奖(范例)”授予在改善人居环境相关领域具有重要示范价值的项目。
(二)中国人居环境奖申报评选管理遵循自愿申报、分类评选、动态管理和复查的原则。
(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中国人居环境奖申报评选管理工作。
二、申报主体中国人居环境奖(综合)的申报主体是城市(含直辖市的区)人民政府。
中国人居环境奖(范例)的申报主体是城市(含直辖市的区)和县人民政府。
三、评选区域范围中国人居环境奖(综合)评选区域范围为城市建成区。
中国人居环境奖(范例)评选区域范围为城市(县城、镇)建成区或者村庄。
小度写范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申报书范文模板

南辛店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目标责任书一、责任对象村“两委”是组织实施责任主体,村党支部书记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主要责任人,村委会主任是直接责任人,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负领导责任。二、工作目标(一)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历史积存生活垃圾清零,农村环卫保洁公司化专业化运营水平明显提升,实现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率达到90%。(二)农村厕所改造。各村完成专项方案制定任务数,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75%。(三)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大力推行农村污水有效管控。(四)村容村貌提升。完成“三清一拆”工作;村内道路硬化率达到90%以上,主街道硬化率达到100%;村庄亮化美化取得明显成效。(五)农村环境绿美工程。完成既定任务数,争创省级绿色村庄。三、主要责任(一)县(市、区)是组织实施责任主体,书记、县长负主体责任,负责项目落地、资金使用、推进实施等工作,并对实施效果负责。(二)建立工作协调联动机制,县级负责组织各县直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统筹协调,抓好组织实施和督导考核,严格落实承担的任务措施,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各项工作。(三)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县级财政整合设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资金,列入年度预算。统筹整合相关渠道资金,有效保
二是日常保洁全天候。保洁实行市场化运作,街面清扫、街面清洗做到了常态化。乡村保洁,579个村全部配备了保洁员,统一了服装、统一了考勤、统一了奖惩,日常保洁成效显著增强。三是整治经费全保障。乡村投入整治资金近亿元,财政专项经费XX万元,整合相关项目资金XX万元,用于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并切实按时拨付到乡镇、到村,确保一线治理的项目经费和工作经费。乡镇自投XX万元,用于改善基础设施。四是考核问责全方位。出台了《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考核办法》,考核的标准更高、考核的程序更实、考核的要求更严。县委书记或县长每季度督查一次,相关办公室每季度考核三次,乡镇每月组织检查,开展评比,评出最好村、最清洁户和最差村、最不清洁户,并予以张榜公布,表彰先进、鞭策后进,并督促后进村和后进户做好整改。严格责任追究,对季度排名三类
人居环境整治项目申请理由

人居环境整治项目申请理由尊敬的评审委员会,我是一名关注人居环境,热爱自然生态的内容创作者。
我对人居环境的整治有着浓厚的兴趣,并希望通过参与环保项目,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因此,我向您申请参与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并在下面阐述我申请的理由。
1.关注人居环境问题作为现代人,在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很多人都忽视了生态环保的重要性。
一些地区由于过度采取天然资源或开发建设,导致生态环境破坏。
中长期的发展下,如果这些环境老化和破坏继续扩大,可能会引起更大规模的问题,甚至涉及到整个社会及经济的发展。
因此,整治人居环境问题是至关重要的。
2.贡献社会及对未来的责任感每个人都应对未来承担责任感,对于环保事业更是如此。
随着世界文化的融合及全球化的加速,我们认识到人类之间相互依存的现实,我们不能再像以往那样只追求自身利益。
通过参与人居环境整治项目,我可以以自己的方式来保护环境,维护可持续发展及生态平衡,实现有用的社会建设。
3.提升环境保护意识和能力整治人居环境问题不仅是一个体力和物力资源的问题,同时也需要社区和大众的参与。
通过参与项目,我将有机会接触到许多专业的技术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及同样有爱心精神的志愿者。
参加项目不仅可以提高个人的环保意识,还可以提升技能和能力。
尊敬的评审委员会,我相信人居环境整治项目是为社会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这不仅要求个人的素质和意识,也需要组织、机构的管理与带领,然而我愿意为这项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为未来的环境保护贡献一份力量。
希望您的审核结果能够顺利通过,我期待能够加入这个团队,从而拥有真正地实现为环保事业贡献一份力量的机会。
中国人居环境奖申报和评选办法

关于修订《中国人居环境奖申报和评选办法》的通知颁布单位:建设部建城[2006]101号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建委与有关部门,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中国人居环境奖”设立以来,在改善我国城乡人居环境、指导城市健康发展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原《中国人居环境奖申报和评选办法》(建城[2002]127号)中的部分容和指标已不适应于当前城乡建设工作。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一步规“中国人居环境奖”的申报和评选工作,我部对《中国人居环境奖申报和评选办法》进行了修订,现予印发,请在组织申报时遵照执行。
《中国人居环境奖申报和评选办法》(建城[2002]127号)同时废止。
附件:1.中国人居环境奖申报和评选办法2.中国人居环境奖参考指标体系3.中国人居环境例奖评选主题与容4.中国人居环境奖工作领导小组成员5.中国人居环境奖和中国人居环境例奖申报表中华人民国建设部二○○六年四月二十九日附件1中国人居环境奖申报和评选办法一、奖项的设立为在我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充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表彰在构建和谐社会、改善城镇人居环境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城镇、单位和个人,建设部决定设立“中国人居环境奖”(含“中国人居环境例奖”)。
“中国人居环境奖”综合反映城镇在改善人居环境方面的总体成就。
“中国人居环境例奖”反映获奖者在改善城镇人居环境工作中某个方面取得的成就。
二、评选对象“中国人居环境奖”的评选对象是城镇政府。
“中国人居环境例奖”的评选对象是:1、城镇政府或政府部门;2、企事业单位;3、社会团体;4、项目;5、个人。
三、申报条件(一)城镇政府或政府部门积极制定改善城镇人居环境,促进城镇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方面的政策、法规,并取得实施效果;组织改善城镇人居环境的重大项目的规划和实施;重视对改善城镇人居环境建设的投入;有效领导和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改善城镇人居环境工作;在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建筑节能检查中没有被通报批评;不存在拖欠工程款或农民工工资以与因拆迁引起大量群众上访事件等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1765号——关于宣布失效一批住房城乡建设部文件的公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1765号——关于宣布失效一批住房城乡建设部文件的公告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公布日期】2017.12.12
•【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1765号
•【施行日期】2017.12.12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法制工作
正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
第1765号
关于宣布失效一批住房城乡建设部文件的公告为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确保各项改革措施有效落实,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住房城乡建设部对本部门印发的文件进行了清理。
经过清理,决定对95件住房城乡建设部文件宣布失效。
凡宣布失效的住房城乡建设部文件,自本公告之日起一律停止执行,不再作为行政管理的依据。
特此公告。
附件:决定失效的文件目录
住房城乡建设部
2017年12月12日附件。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评比活动方案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评比活动方案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评比活动方案》
嘿,乡亲们!咱村要搞个超有意思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评比活动啦!
想象一下,咱村就像一个大家庭,每个院子、每条街道都是这个家的一部分。
现在呢,我们要让这个家变得更加整洁、漂亮!这可不是啥难事,对吧?
咱就比一比,看谁家的院子最干净,谁家门前的花最鲜艳!这就好比一场比赛,大家都是选手。
(李大爷就笑着说:“哈哈,那我可得把我家院子好好拾掇拾掇!”)大家都拿出自己的本事来,把那些垃圾清理掉,把杂物摆放整齐。
这有啥难的呢?(王大娘也插话说:“就是就是,这活动好,让咱村都变美咯!”)
活动怎么搞呢,听我细细说来。
我们分成几个阶段,首先是大家各自行动起来,把自家园子、家门口收拾干净。
然后呢,我们组织评委去每家每户转转,看看谁做得最好。
评委可不是随便选的哦,都是咱村里有威望、公正
的人。
(张大叔连忙点头:“嗯嗯,这样才公平!”)而且啊,表现好的,还有奖品呢!
这不只是一个简单的评比,这更是让咱村变得越来越好的机会呀!难道
我们不想生活在一个干净、美丽的环境里吗?这可是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质量呢!大家一起行动起来,让我们的村子焕然一新吧!
咱村就是咱的骄傲,通过这次评比活动,我们能让它变得更加让人羡慕。
所以,大家都积极参与进来吧,让我们一起打造一个让人惊叹的美丽乡村!不用怀疑,我们一定能做到!。
住建部印发人居环境奖评价指标体系

住建部印发人居环境奖评价指标体系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建设信息》
【年(卷),期】2016(000)006
【摘要】6月3日消息,住建部近日印发新版《中国人居环境奖评价指标体系》和《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评选主题及申报材料编制导则》。
新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基本指标体系、
【总页数】1页(P27-2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023
【相关文献】
1.住建部:深入开展建筑节能大力推进绿色建筑——住建部总经济师李秉仁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摘要 [J], ;
2.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中国人居环境奖评价指标体系(试行)》和《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评选主题及内容》的通知 [J],
3.住建部公布2016年中国人居环境奖最终获奖名单 [J], 谭立
4.住建部公布2017年中国人居环境奖获奖辊单 [J],
5.住建部印发住建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2018年工作要点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人居环境示范村典型材料

人居环境示范村典型材料人居环境示范村是指在农村地区,通过改善基础设施、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优化居住环境等措施,形成的具有较高人居环境水平的村庄。
以下是一些人居环境示范村的典型材料:1. 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示范村通常会有完善的道路、供水、排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
例如,村庄内的道路硬化、宽敞,方便居民出行;自来水普及率达100%,确保居民用水安全;污水处理设施完善,有效减少污水对环境的污染。
2. 生态环境改善:人居环境示范村会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通过植树造林、水土保持、湿地保护等措施,提高村庄的绿化覆盖率和生态环境质量。
例如,村庄周边有绿树成荫的防护林带,河流水质达标,空气质量良好。
3. 居住环境优化:人居环境示范村会关注居民住房条件,推广绿色建筑、节能建筑等理念,提高住房的安全性、舒适性和美观性。
例如,村庄内的房屋结构安全牢固,室内外装修简洁大方,生活设施齐全。
4. 公共服务设施完善:人居环境示范村会提供丰富的公共服务设施,如文化活动中心、卫生室、幼儿园、便民服务中心等,满足居民的文化、教育、医疗、生活等多方面需求。
5. 美丽乡村建设:人居环境示范村会注重村庄的整体规划和美化,通过整治村容村貌、提升景观品质、举办文化活动等手段,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
例如,村庄内有独特的民居建筑、优美的自然景观、丰富的民俗文化等。
6. 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相结合:人居环境示范村会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发展适宜的产业,如生态农业、乡村旅游、特色手工艺等,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
7. 村民自治与参与:人居环境示范村会积极推动村民自治,鼓励村民参与村庄规划、建设和管理,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例如,成立村民委员会、志愿者团队等组织,定期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文化活动等。
8. 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人居环境示范村的建设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包括土地、财政、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资金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3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评选主题及申报材料编制导则第一部分: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评选主题及内容 (2)第二部分: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申报材料编制导则 (15)第一部分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评选主题及内容主题1:住房条件改善一、住房改善1.住房供应体系完善,供应结构合理。
2.住房保障体系健全,保障性住房基本满足中低收入家庭需要,建成区内基本完成现有城镇棚户区、城中村和危房改造。
3.住房保障机构健全,保障性住房申请、审核、配租、配售制度完善,住房保障管理和服务规范有序。
4.房地产市场有序、交易规则健全,增量市场、存量市场、租赁市场体系健全,住宅供求总量基本平衡、结构基本合理、价格基本稳定。
5.住房二级市场和租赁市场得到有效启动。
6.商品房空置量处于合理的区间。
7.住宅建设广泛采用无障碍、节能设计,注重养老设施建设,有效改善残疾人、老年人的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
8.房屋产权、产籍档案管理科学规范。
9.房地产交易、产权管理程序合理、服务规范。
10.市场规则比较健全。
11.有序推进老旧小区整治改造,实施专业化物业管理。
二、住宅科技1.编制完成住宅产业发展规划,积极引进和开发关键技术,促进住宅产业化的发展。
2.积极推行康居示范工程,引导住宅规划设计质量的提高和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
3.推广应用装配式建造方式及其它先进的结构建造技术,增进居住功能。
4.积极推广新材料、新产品、新设备,促进住宅整体技术的进步。
5.注重住宅基础技术和关键技术的研究和技术突破。
6.在住宅技术标准化工作、实施工业化成套技术方面有杰出贡献。
7.在住宅部品生产、运行和流通体制方面,努力实现通用化、系列化、标准化,改善部品质量。
8.提高住宅全装修比例。
主题2:社区建设1.新建住宅小区全部实行专业化物业管理,大多数的旧住宅小区经过整治后实施了专业化物业管理。
2.社区内生活、文化、卫生、教育等各类设施配套齐全,经常性群众文体活动丰富多彩、健康有益。
15分钟社区便捷生活圈实现全覆盖。
3.重视开展社区的公益活动。
社区社会稳定,治安情况良好,各类矛盾得到有效的协调和化解。
4.设立社区服务中心(家庭服务中心),积极开展居家养老服务。
5.重视失业或下岗人员的就业安排,社区里没有工作能力的老弱病残人员及其子女得到有效的接济。
6.鼓励居民、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建设和公共事务,社区居委会定期公开居务、财务、事务。
7.探索社区自治,重视社区之间的协作与交流。
主题3:供水安全保障1.全面实施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2.重视城市水源地保护,建立水源地水质报告制度。
3.加强城市供水设施建设,保证城市用水的有效供给;用水普及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公共供水覆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4.重视城市供水管网的技术改造,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不超过10%。
5.完善城市各类用水的区别水价和超额累进加价收费制度,有效促进水的节约和优化配置。
6.提高城市供水水质安全保障率,近三年内无重大供水安全事故。
7.供水服务质量全面达到《城镇供水服务》(CJ/T316-2009)标准要求。
8.提高城市供水可持续发展能力,计划使用水资源,供水管网有计划实施更新,供水设施、管网做到定期维护。
9.开展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工作,积极创建“节水型城市”,并已被命名。
10.开展“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研究与示范”主题研究任务,达到考核指标,在饮用水水质达标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主题4:提高空气环境质量1.加强城市燃气设施建设,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减少城市煤烟污染,基本实现管道输配燃气。
2.三北地区城市积极发展集中供热,逐步实行用热商品化、货币化,实行供热计量收费,努力提高城市集中供热水平和热能利用效率。
3.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城市工业废气和机动车尾气的治理。
4.城市内的建筑施工场地有防止扬尘的措施。
5.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较高,道路扬尘对大气污染小。
6.建立城市空气质量日报制度和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体系。
7.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主题5:水环境治理1.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建有较为科学、完善的城市排水系统,努力实现雨污分流,有效解决管网渗漏以及地下水、河水、雨水导管等问题,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
2.加大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力度,城市污水处理能力明显提高,污水处理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3.重视城市污水综合防治技术的应用,有效控制城市初雨污染和合流制污水溢流排放,城市污水处理厂负荷率达到国家有关规定要求,实行达标排放,污水、污泥全部得到稳定无害化处理处置,促进污泥能源化和土地利用。
4.全面实行污水处理收费政策,并达到国家规定的最低收费标准,运行资金解决较好。
5.采取控源截污、垃圾清理、清淤疏浚、生态修复等措施,加大黑臭水体治理力度,申报区域内黑臭水体基本消除。
6.水体沿岸绿化良好、具有特色,按照生态学原则进行驳岸和水底处理,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明显。
河道无大规模硬质护坡和衬砌。
7.开展“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城市水体污染控制与水环境综合整治技术研究与示范”主题研究任务,达到考核指标,在水污染控制与治理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8.重视再生水、雨水利用。
住宅和公共建筑、小区推广应用中水设施,建立了中水应用市场化长效机制,形成合理的中水回用价格,城市工业生产、道路清扫、车辆冲洗、绿化浇灌等优先使用再生水。
主题6: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与地下综合管廊建设1.建立了地下管线综合管理协调机制,明确了牵头部门。
2.在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基础上,建立了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和专业管线信息系统,实现了信息的即时交换、共建共享和动态更新。
3.编制了管廊专项规划,在年度建设计划中优先安排了管廊建设项目。
城市新区、各类园区、成片开发区域新建道路同步建设地下综合管廊,老城区结合地铁建设、棚户区改造、道路改造安排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4.建立了管线入廊制度,明确了建有管廊的区域各类管线必须全部入廊,管廊以外区域不得新建管线。
5.建立管廊有偿使用制度,明确入廊费和日常维护费等收费标准主题7:城市垃圾处理和资源化利用1.实行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和回收利用,促进城市生活垃圾的减量化。
2.认真落实国家关于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染防治的技术政策,科学、合理地选择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不断提高城市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水平。
3.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项目的建设和运行,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
4.重视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过程中的可燃气体、有机肥料和热能等资源性产品的合理利用,促进城市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利用。
5.推进垃圾收运处理企业化、市场化,实现垃圾清运体系和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的对接。
6.开展餐厨垃圾和建筑垃圾回收和资源化利用工作,基本建立餐厨垃圾和建筑垃圾的回收和再生利用体系。
主题8:促进能源节约利用1.积极落实新建住宅和公共建筑节能,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推进建筑节能、发展绿色绿色建筑的要求,积极出台相关政策法规,不断完善节能绿色技术标准,建立行之有效的行政监管体系,积极开展建筑节能及绿色建筑宣传培训。
2.推广应用地源热泵、水源热泵、太阳能光热、太阳能发电、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
3.大力推广被动式房屋等绿色节能建筑与装配式建筑。
4.绿色建材在新建建筑(含市政基础设施)中得到规模化应用。
5.实施城市节能工程。
全面推进区域热电联产、政府机构节能、绿色照明。
采暖地区新建住宅、既有住宅节能改造全部实现供热分户计量。
主题9:城市园林绿化及城市生态修复1.优化城市绿地布局,建立城市绿道系统、风道系统,实现城市内外绿地连续贯通,将自然生态要素引入市区。
2.认真实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严格实行城市绿线管制制度。
3.城市道路绿化符合《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全市形成林荫路系统,道路绿化养护良好,植物生长立地条件适宜,对道路改造中的树木保护措施有力,没有大规模迁移、砍伐树木。
4.编制公园体系规划,加强公园绿地建设。
城市公园绿地布局合理、分布均匀,符合《公园设计规范》要求,公园绿地维护管理良好。
加强老旧公园提升改造,提高公园绿地品质和功能。
5.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因地制宜,积极培育、应用乡土植物,加强植物新品种的培育和引种驯化,丰富园林绿化植物种类,保护生物多样性。
6.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法规健全,古树名木保护建档立卡,责任落实,措施有力。
7.重视庭院绿化美化。
新建居住小区和改造旧居住区重视绿化美化建设,小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等均符合标准要求。
8.积极推广建(构)筑物屋顶、墙面、立交桥等立体绿化,取得良好效果。
9.在摸底评估的基础上,制定生态修复工作方案并对外公开,有计划修复被破坏的山体、河流、湿地、植被等,积极推进采矿废弃地修复和再利用,治理污染土地。
10.重视对城市规划区内森林、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地区和生态脆弱区等特殊生态系统的保护,并将其列入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规划中。
11.结合老旧小区有机更新、棚户区改造、城中村改造等,加强社区公园、小游园、绿地广场建设。
主题10:发展城市绿色交通1.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并通过技术审查,制定保障规划实施的政策措施。
2.城市道路网结构合理,密度适宜。
建成区平均路网密度不低于8公里/平方公里。
道路资源分配合理,多种交通方式均具有较高的服务水平。
3.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确立了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优先地位,明确了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制定了相应的保障政策和措施。
4.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完善,公交优先车道(路)设置科学,公共交通运营结构合理,出行分担率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5.重视城市步行、自行车交通系统的建设,制定了专项规划和政策措施。
6.城市步行、自行车交通系统完善,人行道、自行车道安全、连续、畅通,无被非法侵占现象,机非分离、人车分离、行人、自行车过街等安全设施完善。
7.编制了停车设施专项规划,制定了分区域差异化的停车需求管理政策,停车秩序良好,无配建停车设施挪作他用现象。
8.开展“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制定活动工作方案,如期开展活动,大力宣传绿色交通,绿色出行意识不断提高。
主题11:历史文化遗产保护1.制定了相关的法规和规章,以及相应的保护措施和政策。
2.已编制有关的保护规划,并按规定的程序依法批准实施。
3.保留了真实的历史遗存,有较完整的历史风貌,并在保护规定中划定了保护范围。
4.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状况良好,未列入保护等级的历史建筑也得到妥善保护。
5.注重对地方传统特色文化进行保护,包括地方戏剧、传统工艺、饮食、民俗等。
6.对于具有旅游价值的保护区,制定了相应的游客管理措施,并注意避免由旅游引发的对居(村)民传统生活方式产生的不良影响。
7.建立有规范的保护管理档案。
主题12:塑造城市特色风貌1.建立有效的城市设计编制、管理、实施、监督机制体制,编制完善的城市设计专项规划,将城市设计融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