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初识鲁迅》

17《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授课时间:年月日授课教师: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而理解课文内容。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3.感受少年闰土这一人物形象,了解闰土是个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农村少年,理解作者对闰土的特殊感情。通过联系上下文、时代背景、同学相互讨论等方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4.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言行外貌概括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1.通过联系上下文、时代背景、同学相互讨论等方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2.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言行外貌概括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学情分析:因为课文写的是少年时代的事情,学生容易产生共鸣。但由于时代的原因,对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很难理解,教师要注意指导。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交流,导入新课

1.谈话:有这样一位少年,他和我们的年纪相仿,不仅健康、天真、活泼,而且勇敢、聪明、有本领、见识广。大家想不想认识他,了解他呢?

2.板书课题:少年闰土

齐读课题。“闰土”是谁,他和“我”是什么关系?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学生分段朗读课文,纠正字音。

默读课文,在课本空白处作简单的批注,在文中你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并想一想少年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学生自读圈画,教师巡视指导。

3.质疑,不懂的词和句子。

4.说说少年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能谈多少就谈多少)

三、初识闰土,了解特点

1.“我”和闰土第一次见面时,闰土是什么样子的?速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出示句子:(1)他正在厨房里……用圈子将他套住了。(2)他见人很怕羞……我们便熟识了。

2.闰土的外貌有什么特点?

教师适时板书:紫色的圆脸头戴小毡帽颈套银项圈

3.从闰土的外貌特点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少年?

(1)若学生不知从哪说起,可引导学生做一个小练习:拿铅笔将“圆脸”的“圆”,“小毡帽”的“小”和“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一句话轻轻划掉,进行对比阅读。

(2)如果学生没有新发现,再做一个练习:用铅笔将“紫色的”划掉,换上“苍白的”“蜡黄的”一类词语,读后说说有什么体会。

板书:年少健康天真活泼

(3)结合“他见人很怕羞……我们便熟识了”体会闰土具有年少、健康、天真、活泼的特点。

四、随文练笔,进行仿写

1.让学生结合对闰土外貌描写的学习,说一说描写人物外貌要注意什么。(抓

住人物的特点)

2.用几句话描写一位同学的外貌。

让一位学生读,其他同学猜一猜他写的是谁。(如果同学们能很快猜出来,就说明他写得像,抓住了人物的外貌特点)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上节课,从对“我”和闰土初次会面时对闰土的描写中,我们体会出他是一个健康、可爱的农村孩子。写人还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写呢?(从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这篇课文还描写了闰土的哪些方面?(语言)

请你们细细地品味6~16自然段,边读边想闰土向我们讲述了几件事?

二、再识闰土,探究深读

1.学生默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师生交流,适时板书:雪地捕鸟夏日拾贝看瓜刺猹潮汛看鱼

3.闰土向“我”讲述自己的海边生活,你们能想象出他说话时的语气、神态吗?请你试着用成语描述一下。(眉飞色舞等)

4.用你们所说的那种感受读这几段话,相信会读得更好。练好之后读给同桌听,请同桌评一评。

5.学生自由练读。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觉得闰土是个怎样的少年?(教师相机板书:聪明、能干、勇敢、见多识广)

三、想象画面,指导背诵

月亮地下,闰土一个人看瓜刺猹在“我”眼里是多么惊险刺激的事啊。所以,三十年过后,“我”回忆起闰土来,头脑中首先浮现出来的就是这幅画面。

出示课本第一幅插图。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这幅画面。学生描述。

轻声读课文第1自然段,看看作者的描述和同学们刚才的描述有什么不同。(景色描写烘托气氛、动词的恰当使用使画面动了起来)

引导背诵(可以出示段落填空进行提示)

四、解疑释惑,升华认识

1.那闰土的心中仅仅只有这四件稀奇事吗?(学生肯定会回答:不,他还有无穷无尽的稀奇事……)

出示句子:“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2.大家想象一下,他那无穷无尽的稀奇事还会有哪些呢?(比如说:池塘捕鱼、捉泥鳅……)

3.为什么“我”会有如此复杂的感情?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五、教师引读,学生接读

出示课件:

闰土在(海边)时,我正在(),不知道(海边有如此美丽的贝壳);

闰土在()时,我正在(),不知道();

闰土在()时,我正在(),不知道();

闰土在()时,我正在(),不知道()。

六、观看插图,想象表演

1.闰土为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看见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我多么想再和他相处几天,再听听那些新鲜有趣的事儿呀,可惜我们却要分手了。

2.读一读17自然段。他们会怎样话别呢?

3.同桌分角色想象表演。板书:难舍难分

七、拓展活动“我”和闰土一别就是三十年。三十年后,“我”和闰土再次相遇,闰土的一句“老爷”让“我”大吃一惊。请同学们课下阅读鲁迅的小说《故乡》,然后交流读后的感想。

板书设计:17、少年闰土

雪地捕鸟聪明能干

海边拾贝见多识广

瓜地刺猹机智勇敢

潮汛看鱼见多识广

教学反思:

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

授课时间:年月日授课教师: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本课生字、词语,把握课文主要内容2.运用结合背景、查阅资料、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3.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

教学重难点:1.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2.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

教学准备:1.查阅有关鲁迅的资料。2.课件

学情分析:通过对《少年闰土》一文的学习,学生初步了解了鲁迅先生,本篇课文要让学生进一步感受鲁迅先生的高尚品质,同时继续引导学生通过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人物品质的方法。另外,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有的学生难以理解,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适当介绍时代背景。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

一、介绍人物,导入新课

1.导语:我们曾经学过鲁迅先生的作品《少年闰土》,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回忆鲁迅先生的文章。

2.板书课题: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学生读课题。

3.交流课前查阅的资料,认识鲁迅先生。

4.介绍作者及背景。

5.解题:为什么作者称了“伯父”还称“先生”呢?

二、初读课文,把握内容

1.教师出示自读提纲,学生自学课文。

⑴认真朗读课文,勾画生字词语,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⑵遇到生字新词读读记记,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来理解。

⑶想想作者回忆了鲁迅先生的哪几件事?

⑷试着用简短的语言给课文的每一部分加小标题。

2.自学反馈,全班交流。

⑴识字学词,理解词义。

①教师出示文中的生字新词,学生认读。

教师重点指导:“唁、浒、囫、囵、悼”等的读音,“囫囵”一词的字形。

②理解词语:殡仪馆、追悼、挽联、吊唁、囫囵吞枣、张冠李戴、饱经风霜。

⑵说说文中作者同忆了鲁迅先生的哪几件事?(课文以空行为标志写了五件事)

⑶按顺序逐个部分再读课文。用简短的语言给各部分加小标题。

三、沉痛悼念,深受爱戴

1.默读课文第一部分内容,说说从这部分课文中你体会到什么?(体会到鲁迅先生深受人民的崇敬与爱戴。)

2.交流:人民群众崇敬和爱戴鲁迅先生表现在哪里?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部分内容。

4.过渡:当时年幼的“我”知道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爱戴的原因吗?(不知道、不完全明白。)

出示句子:“我呆呆地望着……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⑴抓住“呆呆地”“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体会“我”失去伯父时的悲痛心情。

⑵了解“我”对伯父的认识发生了变化。

⑶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体会“我”的悲痛之情。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谈话,导入新课

1.谈话:为什么伯父鲁迅先生会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

⑴学生自由发言。

⑵出示文章中心句(即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齐读。

2.教师导言:这节课,我们结合具体的事件来体会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

二、了解事件,体会品质

(一)谈《水浒传》。

1.自由读课文第二部分内容。

2.理解句子:“哈哈!还是我的记忆好。”

3.讨论:为什么“我”听了伯父的话会“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

⑴“羞愧”是因为伯父年纪比“我”大,而比“我”记性好。

⑵“悔恨”是后悔自己读书囫圈吞枣,结果张冠李戴。

⑶“比挨打挨骂还难受”是因为“我”听出了伯父的话中之意,伯父说自己记性好。实际上是说自己读书比“我”认真。伯父说这话是在婉转地批评“我”的学习态度。教育“我”读什么书都不能马马虎虎的。

4.临去时伯父为什么要送两本书给“我”?

5.议议:这个小故事反映了鲁迅先生的什么品质?

(二)谈“碰壁”。

1.默读课文谈“碰壁”内容。

2.说说:在座的人为什么哈哈大笑?

3.理解句子:“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⑴“四周围黑洞洞的”指的是当刚黑暗的社会。

⑵“碰壁”指与国民党反动派斗争时遇到的挫折及反动势力对鲁迅先生的迫害。鲁迅先生写文章揭露同民党反动派,他的笔是“匕首”,是“投枪”。同民党反动派非常害怕,不许鲁迅发表文章,甚至要逮捕他。

⑶这句话用反问和比喻的手法,表现了鲁迅先生对反对统治的憎限和顽强斗争的革命精神。这是鲁迅先生受到那么多人爱戴的根本原因。

4.议议:作者回忆这个小故事是为了说明什么?

(三)救助车夫

1.快速默读课文第四部分内容。

2.画出描写车夫伤势严重的句子,读一读,议一议:为什么这么冷的天,那位车夫还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

⑴体会车夫伤势严重。

⑵体会车夫生活的悲惨。

3.伯父他们是怎样救助车夫的?找出一系列表示动作的词,说说: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鲁迅先生的什么情感?

⑴动作词:扶、蹲、跪、拿、夹出、洗、敷上、扎好、掏、给。

⑵这些动作词,表现了鲁迅先生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与热爱。

4.事后鲁迅先生为什么脸上变得那么严肃,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呢?

⑴“脸变得严肃”是因为想到车夫在那样寒冷的天气里,还光着脚拉车,受了伤也没钱治,这是黑暗的旧社会造成的。他无法控制自己对旧社会的憎恨的思想情绪。

⑵“叹了一口气”是鲁迅先生对在旧社会苦难中挣扎的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给劳动人民带来如此痛苦的黑暗社会的憎恨。

5.教师小结。

(四)关心女佣

1.默读课文第五部分内容。

2.说说:鲁迅先生是怎样关心女佣的,又是怎样对待自己的。

3.通过这件事表现了鲁迅先生的什么精神品质?

4.出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齐读。

5.体会这句话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既是对文章开头的照应,又是全文的中心句;既是第五部分的总结,也是全文的总结。起到点明中心的作用。

三、总结全文,认识写法

1.教师小结。

2.了解文章的写作方法。

⑴通过具体事例,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和动作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

⑵前后照应,篇末点明中心。

板书设计: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深受爱戴

因趣谈《水浒》为自己想得少,

倒叙笑谈“碰壁”为别人想得多

果救助车夫

关心女佣

教学反思:

19*《一面》教学设计

授课时间:年月日授课教师: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鲁迅先生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贵品质。3.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鲁迅先生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贵品质。2.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学情分析:通过对本单元前两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对鲁迅先生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学习课文,学生能更深刻地感受到鲁迅先生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