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新教材)《大气的水平运动——风》导学案
2020-2021年高中地理 大气的水平运动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地理大气的水平运动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学习目标:1、运用图示解释风的形成2、掌握风在高空和近地面的受力情况以及风向。
学习重点:高空风和近地面风的对比学习难点:高空风和近地面风的受力情况与最终风向。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资料、图文分析。
知识链接:1、什么是地转偏向力?在南、北半球的偏转方向如何?2、画图说明什么是热力环流?学习过程自主学习一:根据图一说明:1、什么是气压梯度?什么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它与风的形成有什么关系?2、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如何?与等压线的关系如何?自主学习二:根据图二(北半球高空)说明:1、一旦形成风,气流除了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外还受哪种力的作用?2、指图说明高空风的受力情况及最终风向。
自主学习三:根据图三(北半球近地面)说明:1、近地面风与高空风比较多了哪种力?2、这种力如何产生的?作用如何?3、指图说明近地面风的受力情况及风向与等压线的关系。
合作探究:1、如果气流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风向如何?2、高空风向为何与等压线平行?4、根据教材图2.8完成下列要求1)甲、乙两地,哪里的气压梯度力大?简要说明判断理由。
2)在图上画出甲、乙两地风的方向。
课堂小结1、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2、高空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近地面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
3、水平气压梯度力与等压线垂直;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摩擦力与风向相反。
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反之越小。
本课反思1、本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2、本节课你还有不会的吗?及时问。
达标检测1、读等压线分布图,判断甲、乙、丙三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
A 、甲>丙>乙B 、甲<丙<乙C 、甲=丙=乙D 、甲> 乙>丙2、如图所示,一架飞机在北半球自东向西飞行, 飞机左侧是高压,判断( )A 、顺风飞行B 、逆风飞行C 、风以南侧吹来D 、风从北侧吹来 读下面实际大气中的风向图,回答下列问题:3、图中代表风向的箭头是( )A 、①B 、②C 、③D 、④4、图中代表水平地转偏向力的箭头是( )A 、①B 、②C 、③D 、④5、图中代表地转偏向力的箭头是( )A 、①B 、②C 、③D 、④甲 乙丙。
大气的水平运动 导学案

大气的水平运动导学案一、风的形成1、风形成的过程(回顾热力环流的原理)地面______不均→空气______运动→同一水平面上产生______差→________________力促使空气从__________流向__________→风2、风形成的原因(1)直接原因:________________ 。
(2)根本原因:_______________ _。
3、三种风(1)在图1中画出一力作用时A地(北半球)的“理想风”。
此时风向由指向,与等压线。
(2)在图2中画出二力作用时地B地(南半球)高空风此时风向与等压线。
(3)在图3中画出C地(北半球)三力作用时的地面风此时风向由指向,与等压线,北半球偏,南半球偏。
4、三种作用力(1)A是_______________ _力,其特征是始终_______于等压线,并由_____气压指向_____气压。
该力大小与风速快慢成______ _(正比或反比),____ _(能或不能)影响风向。
(2)B是_______ _力,其作用是使风速______ _,其方向始终与风向________ _。
(3)C是______________力,其特征是始终与风向_______,_____(能或不能)影响风速。
【知识小结】①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产生,大气运动方向垂直于等压线,并由高气压吹响低气压②在高空,大气受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风向与等压线平行③近地面,大气受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三力共同作用,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④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大气运动的直接原因例1:下列所示各风向示意图中,表示南半球高空的是()例2:北半球高空一飞机向西行,飞行员右侧是高气压,左侧是低气压,下面的叙述正确的是()A. 飞机逆风而行B. 飞机顺风而行C. 风从南侧吹来D. 风从北侧吹来例3:下列区域中,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的交角最小的是()A.海洋B.山地C.丘陵D.高原二、等压线图上风的判定1、风向的判定:(风向就是风的来向)例4:图5为北半球中纬地区等压线,有关说法正确的A、A的风向为西北风B、B的风向为西北风C、A的风力小于BD、B的梯度力大于A2、风力大小的判定:同一幅等压线图上,等压线越密,风力越;相邻两条等压线间的气压差越大,风力越;例5、读甲乙两幅等压线图,A、B、C、D四处风力最大的是()3、判断南北半球例6:右图表示某地海平面的等压线,箭头表示风向。
大气水平运动导学案

大气的水平运动导学案一、课前看一看1、大气的水平运动——风;水平气压梯度:同一水平面上单位距离的气压差;水平气压梯度力:促使大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的力,这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这个力的方向与等压线垂直并指向低压,这个力的大小与等压线疏密有关,在同一幅图中,等压线密集的地方风速就越大,等压线稀疏的地方风速就越小。
2、风向与受力的关系:受一个力: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向与等压线垂直并指向低压。
受两个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风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
这种风主要分布在高空。
受三个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近地面摩擦力,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定的夹角,这种风主要分布在近地面。
(一力垂直、二力平行、三力斜交)二、课上动一动1、影响风的作用力有以下几个:①风的原动力是___________________;该力方向始终垂直于________,由_____指向________;等压线越密集,说明风力越____(大/小);气压值差值越大,风力就越____(大/小)。
该力既影响风向,又影响风速。
②风形成后就会受到_____________的影响;该力方向始终垂直于风向,北半球___偏,南半球____偏。
该力随着纬度的增加而______(增加/减小)。
该力只影响风向。
③____________,方向始终与物体的运动方向__________。
既影响风向,又影响风速。
【2高空的风受到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影响,风向________于等压线;近地面的风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______。
动手:让学生画三种力分别作用下形成的风向(以北半球为例)(1)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的风向990百帕1000百帕 仅有原动力作用下的风向 1010百帕(2)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的风向 800百帕850百帕 高空的风向 900百帕(3)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作用下的风向990百帕1000百帕 近地面的风向 1010百帕【规律总结】【绘图方法】:风向的判定①先画水平气压梯度力。
大气的水平运动导学案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学习目标】一、明白得大气的水平运动的动力和全然缘故。
二、把握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在风的形成进程中的作用。
3、能够利用大气的水平运动原理,解答生产、生活中的问题,抵达知识拓展的目的。
【课前预习区】1.风形成进程:太阳辐射地面不均→大气运动→同一水平面上产生差→力促使空气从流向→风2. 风形成缘故:直接缘故;全然缘故【课堂互动区】探讨点一、三种风的形成进程〔在等压线图中画出风向〕〔1〕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理想风〞1004百帕1006百帕1008百帕现在风向与等压线,并由指向。
〔2〕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一起作用——“高空风〞〔北半球〕1004百帕1006百帕1008百帕现在风向与等压线。
〔3〕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与摩擦力一起作用——“地面风〞〔北半球〕1004百帕1006百帕1008百帕现在风向与等压线成一个〔0度、锐角或直角〕的夹角。
我来总结要紧作使劲及特点〔图表示北半球近地面三力作用下的风向〕作用力特征A 垂直于,并由气压指向气压;该力大小与风速快慢成〔正比或反比〕,〔能或不能〕影响风向。
B 方向始终与相反,使风速。
C 始终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偏,南半球偏;〔能或不能〕影响风速一、除赤道外,风一但形成那么会受到____________力的阻碍。
二、高空风是_______力和_______力的一起作用下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_______。
3、近地面风受 _____力、_____力和_____力三力一起作用,风向与等压______。
【动动脑,思维拓展】拓展1:以南半球为例按要求在以下图黑点处绘出风向〔标出各力和风的最终方向〕。
拓展2:什么缘故一样的气压条件下海面上的风力往往比陆地上大?拓展3:位于北半球的甲地,试作出本地风向拓展4:等压线的疏密程度反映了气压梯度的大小。
依照图完成以下要求。
〔1〕甲、乙两地,哪里的气压梯度大?简要说明判定理由。
〔2〕在图上画出甲、乙两地的风向。
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大气的水平运动风导学案新人教必修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2.1.2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导【学习目标】——导1、大气水平运动——风的形成原因2、高空中的风和近地面的风的形成3、判断风向【重难点】1、高空中的风和近地面的风的形成2、判断风向一、基础梳理——思(一)预习课本P35,为本课学习作好准备(二)速读课本P35内容,迅速完成以下自学问题,并在课本上用双色笔做好记录,背诵重点1、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的形成2、比较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二、合作探究——议、展、评1、简述风的三种情况概念 方向 大小 影响 水平气压梯度力同一水平面上,使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的力 取决于等压线的疏密 A 、形成风的 原因,与风速呈 相关;B 、影响 。
地转偏向力使水平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向发生偏转的力 与速度和纬度呈正相关 影响 。
摩擦力 物体与地面,或与空气之间的阻力f 地面>f 高空 A 、 风速;B 、影响 。
情况1:只考虑水平气压梯度力(F梯)(理想状态),风向为:情况2:水平气压梯度力(F梯)+地转偏向力(F偏)(高空),风向为:情况3:水平气压梯度力(F梯)+地转偏向力(F偏)+摩擦力(f)(近地面),风向为:2、判断风向的方法(1)风向的判断: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从什么方向吹来的风,就叫什么风。
(2)等压线图上判断风向的方法三、自我检测——检1.如右图,箭头表示甲地空气运动及受力状况,则:A___________; B _________;C___________; D ___________。
甲地位于______半球。
2.下列近地面图中,属于北半球风向的是,表示南半球的是。
情况2 北半球高空读某地高空等压线图:若丙地在北半球,标出丙地的风向若丁地在南半球,标出丁地的风向读某地近地面等压线图:若甲地在北半球,标出甲地的风向若乙地在南半球,标出乙地的风向某地近地面等压线图某地高空等压线图情况1 理想状态情况3 北半球近地面。
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第二节 课时2 大气的运动导学案 鲁教版必修1

大气的运动[学习目标定位] 1.运用热力环流和风的形成示意图,说明大气运动的形成过程,并能用该原理解释一些简单的自然现象。
2.学会判读、绘制风向。
一、热力环流1.形成原因:地面冷热不均。
2.形成过程3.热力环流(1)垂直运动(2)水平运动思考1.气压随高度的上升如何变化?答案气压是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大气压力,即等于单位面积上向上延伸到大气上界的垂直空气柱的重量。
所以气压随高度的上升而减小。
二、大气水平运动——风(以北半球为例)1.风形成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2.主要作用及方向3.风向⎩⎪⎨⎪⎧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斜交思考2.为什么海面上的风力往往比陆地上大?答案 海洋表面与陆地表面的摩擦力不同,陆地表面摩擦力大,海洋表面摩擦力小,所以相同气压条件下,海洋表面上的风力往往比陆地上大。
探究点一热力环流的成因探究活动读“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近地面受热均匀的情况下,气压在垂直方向上有何分布规律?(2)近地面受热不均的情况下,空气垂直方向上的运动特点以及气压的相应变化是怎样的,请完成下表。
(3)(4)图示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中,主导性的是垂直运动还是水平运动?请分析原因。
答案(1)由于地表受热均匀,水平方向上同一高度压强相等,垂直方向上气压自下而上越来越小。
(2)(3)(4)垂直运动。
近地面受热不均,产生大气的垂直运动(对流),然后产生水平方向上的气压差异,推动空气在水平方向上由高压流向低压,从而形成热力环流。
反思归纳热力环流(1)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2)等压面的形态变化在热力环流形成过程中,等压面也发生了如下图(a→b→c)的形态变化。
由图中等压面的变化可知:①高压区、低压区是指同一水平面,在垂直方向上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②等压面上凸为高压区,下凹为低压区。
③同一地区垂直方向上,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类型相反。
(3)常见的热力环流形成①海陆风②山谷风③城市风探究点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探究活动读下图(以北半球为例),回答下列问题。
2.2第3课时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导学案

第二章第二节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第3课时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班级:姓名:小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预习指导】预习教材了解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三个作用力【学习目标】(1)了解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三个作用力;(2)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对风的影响;(3)学会判读等压线图,在等压线图上确定某一点的风向。
【使用说明】1、根据【预习案】通读教材,进行知识梳理;勾画课本知识点并作适当标注。
2、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标出填入“我的疑问”处。
【重点难点】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三种作用力”及其作用下的风向。
【预习案】【情景导学】基本概念(结合教材文字内容及图完善下列知识点)(1)形成过程:地面不均→大气运动→同一水平面上产生差→力促使空气从流向→风。
(2)形成原因:直接原因;根本原因。
(3)主要作用力及特征(右图表示北半球近地面三力作用下的风向)字母作用力特征垂直于,并由气压指向气压;该力大小与风速快慢成A(正比或反比),(能或不能)影响风向。
B 方向始终与相反,使风速。
C 始终与风向垂直,(能或不能)影响风速(4)风向高空:;近地面:。
【预习自测】读图,回答1~2题。
1.上图表示的是( )A.北半球高空大气运动B.南半球高空大气运动C.北半球近地面大气运动D.南半球近地面大气运动2.图中箭头①表示( )A.地转偏向力B.水平气压梯度力C.摩擦力D.风向【课堂活动案——小组合作探究】【情景构建】【合作探究点1】以南半球为例按要求在下图绘出风向,并回答总结。
(1)除赤道外,风一但形成则会受到____________力的影响,如图()。
(2)高空风如图()是_______力和_______力的共同作用下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_______。
(3)近地面风如图()受________力、________力和_______力三力共同作用,风向与等压线_______。
【合作探究点2】为什么相同的气压条件下海面上的风力往往比陆地上大?【合作探究点3】根据等压线确定风向和风速1.比较甲、乙两地的气压梯度大小?2.画出甲乙两地的风向?3.比较甲乙两地风速大小并说明理由。
课题17 大气运动导学案-风

103010201010(h P a )甲●103010201010(h P a )甲●近地面的风:斜穿等压线100810101006100410021000(hpa )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与地面摩擦力(→)共同作用下开成的风(北半球)风向水平地转偏向力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顺着风向走,高压在右后摩擦力既影响风向,又影响风速103010201010(h P a )甲● 课题17 大气的运动——风一、大气的运动1.大气的水平运动——风(1)风形成的直接原因_________;根本原因是_________ (2)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以北半球为例) 图示 受力状况风向理想 风向只受F_____________影响垂直于________ 指向_________ 高空 风向受F 和P________共同影响与等压线________近地面风向受F 、P 和f________共同影响与等压线________误区警示 1.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如西北风是从西北吹向东南的风,南风是从南向北吹的风。
2.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太阳辐射能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2.在下面三幅图中画出甲地风向(北半球)(1)情况1:只存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理想状态)(2)情况2: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高空)(3)情况3: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近地面)考点一 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1)理想状态的风: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 风的大小:取决于气压梯度 风的方向:垂直于等压线,并指向低压 【名词】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面上存在着气压梯度, 从而产生促使大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的力,叫水平气压梯度力。
其特点:①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②水平气压梯度力指向低压(2)考虑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名词】地转偏向力:①始终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右偏,南 半球左偏。
②只改变风向,不影响风速 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风受 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使风向逐渐偏离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一直转到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为止,此时,地转偏向力与水平气压梯度力两力平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课时大气的水平运动——风大气的水平运动——风1.形成风的直接原因:□01水平气压梯度力。
2.三种作用力及特征3.风向1.判断正误。
(1)形成风的根本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
(×)(2)海拔越高,摩擦力越小。
(√)(3)摩擦力只影响风速,不影响风向。
(×)2.关于地转偏向力的叙述,正确的是()A.与风向垂直B.北半球左偏C.南半球右偏D.与风向相反答案 A解析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3.下列关于风的说法,正确的是()A.风向是指风的去向B.风包括大气的垂直运动C.风的强弱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D.风向与等压线斜交答案 C解析风向是指风的来向,A项错误;风指的是大气的水平运动,不包括大气的垂直运动,B项错误;风的强弱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C项正确;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斜交,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D项错误。
4.地面状况对风力大小有何影响?提示地面状况不同,摩擦力不同,对风速的影响不同。
如海洋摩擦力小,风力大。
任务探究大气的水平运动风是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下图为风的形成示意图。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1)判断图中四个箭头的含义。
(2)比较图中A、B两处风力大小,并说明理由。
(3)该图表示的是________(填“南”或“北”)半球,请说明判断理由。
(4)判断该图表示的是________(填“近地面”或“高空”),请说明判断理由。
[成果展示](1)a为水平气压梯度力,b为风向,c为地转偏向力,d为摩擦力。
(2)B处风力大。
B处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3)北风向右偏。
(4)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1.影响风的三种作用力2.两种典型风向下图为北半球等压线图(单位:hPa)。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如果图示等压线位于近地面,F1、F2、F3为A处空气所受的外力,则F1、F2、F3依次为()A.摩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B.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地转偏向力C.地转偏向力、摩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D.摩擦力、地转偏向力、水平气压梯度力(2)如果图示等压线位于高空,F1为水平气压梯度力,则风向是()A.①B.②C.③D.④科学思维大气水平运动受力的分析思路第(1)题,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应与等压线垂直,且由高压指向低压;地转偏向力垂直于风向,摩擦力与风向相反。
第(2)题,高空大气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右偏。
[答案](1)B(2)D提升运用能力读高空风向示意图,完成1~3题。
1.关于图中箭头含义的说法,错误的是()A.甲—水平气压梯度力B.乙—地面摩擦力C.丙—风向D.乙—地转偏向力答案 B解析读图可知,甲垂直于等压线,并由高压指向低压,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高空不受地面摩擦力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平行,丙表示风向;乙与风向垂直,表示地转偏向力。
2.此图表示的半球是()A.东半球B.西半球C.南半球D.北半球答案 D解析读图可知,风向右偏,故此图表示北半球。
3.随着海拔的升高,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A.先变大后变小B.先变小后变大C.逐渐变小D.逐渐变大答案 C解析随着海拔的升高,地面摩擦力越来越小,风向逐渐趋向平行于等压线,故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逐渐变小,C项正确。
任务探究等压线图的判读下图为世界部分区域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示意图。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1)判断A、B两地气压差值。
(2)判断C地的风向。
(3)比较C、D两地风力大小,并说明判断理由。
(4)比较台湾海峡与日本海风力大小,并说明判断理由。
[成果展示](1)5~10 hPa。
(2)偏东风。
(3)C地风力大。
C地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
(4)台湾海峡风力大。
台湾海峡吹东北风,受海峡峡管效应的影响,风力大。
1.判读气压形式(1)低压中心(如图中□01乙处):等压线呈闭合曲线,中心气压比四周气压低(中心为上升气流)。
(2)高压中心(如图中甲处):等压线呈闭合曲线,中心气压比四周气压高(中心为□02下沉气流)。
(3)高压脊(如图中丙处):高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等压线弯曲最大处点的连线叫□03脊线。
(4)低压槽(如图中丁处):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等压线弯曲最大处点的连线叫□04槽线。
(5)□05鞍:两个低压或两个高压交会处,其气压值比高压中心低或比低压中心高。
2.判断风向首先明确高低气压;其次确定□06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最后根据南、北半球画出风向。
注:北半球用右手,掌心向上,四指指向为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拇指指向为近地面风向。
3.判断南、北半球(1)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07右侧——北半球。
(2)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08左侧——南半球。
4.判断风力(风速)大小(1)根据等压线判断: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09大,风力大;等压线□10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
(2)根据摩擦力判断:摩擦力大,风力小。
5.判断季节(1)夏季(北半球7月、南半球1月):大陆内部一般为□11低压。
(2)冬季(北半球1月、南半球7月):大陆内部一般为□12高压。
下图是东亚局部地区某日8时气压分布图(单位:hPa)。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①②两地气压差最可能是()A.12 hPa B.13 hPaC.14 hPa D.15 hPa(2)此时,台湾海峡的风向是()A.西北风B.西南风C.东北风D.东南风科学思维等压线问题的分析思路第(1)题,由图可知,图中等压距为2 hPa,①地气压应为1 010 hPa,②地气压应为1 022~1 024 hPa,两地气压差应为12~14 hPa。
第(2)题,由图可知,台湾海峡的西部为高压,东部为低压。
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受地转偏向力向右偏的影响,台湾海峡吹西北风,故A项正确。
[答案](1)B(2)A提升运用能力读“北半球某区域等压线(hPa)分布图”,回答1~2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个箭头中正确表示风向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 C解析该图是北半球等压线分布图,风向是由高压指向低压,且与等压线斜交,根据图中风向情况,只有③箭头正确。
2.图中①②③④四处风力最大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 C解析从图看出,③点附近的等压线最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故风力最大。
教材活动巧点拨[教材第39页思考]思路点拨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风向右偏,南半球风向左偏;使用图2.16,根据南半球风向偏转特点,在图中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和风向。
成果展示[教材第40页活动]思路点拨 1.等压线越密,气压梯度越大。
2.根据“左右手法则”判断风向。
3.等压线越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
成果展示 1.甲地气压梯度大。
甲地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大。
2.甲地为偏北风,乙地为偏东风。
3.甲地风速大。
甲地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地理实践深探索方向与建议1.选择某天多个时间,判断学校五星红旗的飘向,并归纳一天内红旗飘向的变化特点。
2.收看天气预报,认识天气预报中的常见符号,特别是天气预报中的风向和风力符号。
展示与评价略。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读某地大气水平运动的受力情况示意图,回答1~3题。
1.图中字母a代表的是()A.水平气压梯度力B.地转偏向力C.摩擦力D.近地面风向答案 B解析先判读特征最明显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为d。
风向与等压线斜交,由高压指向低压,故c为风向。
与风向垂直的是地转偏向力,故a为地转偏向力。
与风向相反的是摩擦力,即b为摩擦力。
2.对风的速度有影响的力是()A.a、d B.a、bC.b、d D.b、c答案 C解析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对风速、风向都有影响;地转偏向力只影响风向;摩擦力影响风向和风速。
3.图示区域不可能位于()A.中国B.美国C.俄罗斯D.阿根廷答案 D解析读图可知,风向右偏,说明图示区域位于北半球,阿根廷位于南半球,故D项符合题意。
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月近地面等压线,图中N地气压高于P地。
读图完成4~5题。
4.N地风向为()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西南风答案 A解析由题意可知,P地气压低于N地,则N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N 处的等压线,且由北指向南;根据纬度可确定该地位于北半球,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风向右偏,因而N地风向为东北风。
5.M、N、P、Q四地中,风力最强的是()A.M地B.N地C.P地D.Q地答案 D解析四地中,Q地等压线最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风力最强。
下图示意某等高面。
M、N为等压线,其气压值分别为P M、P N,M、N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
①~⑧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
据此完成6~7题。
6.若此图表示北半球,P M>P N,则O点风向为()A.⑥或⑦B.②或⑥C.④或⑧D.③或④答案 A解析北半球近地面的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影响,风向斜穿等压线;高空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影响,风向平行于等压线。
7.若此图表示高空等高面,P M<P N,则O点风向为()A.③或④B.②或⑧C.③或⑦D.⑥或⑦答案 C解析在高空不受摩擦力作用的情况下,风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
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的风风向右偏,南半球的风风向左偏。
图甲、图乙为冬季某日沈阳附近20时的高空和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等压距相等;图中H代表高压中心,L代表低压中心,①②分别对应地面③④。
据此完成8~9题。
8.判断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气压值最高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 D解析高空气压小于近地面的气压,故①②气压比较小;读图乙可知,H为高压,从H向四周气压减小,所以④大于③,④气压值最高,故D项正确。
9.与图乙中沈阳风力状况相比,图甲中沈阳的()A.风力更大,且风向一致B.风力更小,且风向一致C.风力更小,且风向相反D.风力更小,且风向相反答案 A解析图甲位于高空,不受地面摩擦力的影响,且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故图甲沈阳风力更大。
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风向斜穿等压线,结合等压线分布可知,风向几乎一致。
读世界某区域等压线(单位:hPa)示意图,完成10~12题。
10.此时,甲地风向为()A.偏北风B.偏西风C.偏南风D.偏东风答案 A解析读图可知,图示区域位于南半球。
判断甲地风向,应先画出甲地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由高压指向低压,垂直于等压线,南半球风向左偏,故甲地风向为偏北风,A项正确。
11.图示区域气压最大差值可能为()A.31 hPa B.33 hPaC.39 hPa D.41 hPa答案 C解析读图可知,图示等压距为4 hPa,气压最大值为1 020~1 024 hPa,气压最小值为984~988 hPa,故气压差为32~40 hPa,最大差值可能为39 hPa,C 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