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著名老建筑资料

合集下载

青岛八大关的公主楼简介

青岛八大关的公主楼简介

青岛八大关的公主楼简介
青岛八大关的公主楼,又称德国总督楼,是位于中国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的一座历史建筑。

该建筑建于1903年至1905年间,是德国统治时期的总督府所在地,曾作为总督的官邸。

公主楼是青岛八大关建筑群中的一部分,是其代表性建筑之一。

公主楼建筑主体为欧式风格,为三层建筑,整体呈现出古罗马式的建筑风格。

楼内有多个对称排列的大型阳台,外观装饰华丽精致。

公主楼四周环绕着浓密的花园,花园内种植着各种植物,营造出宜人的氛围。

二战以后,公主楼曾一度被用作画室、电影放映厅等用途,直到1985年被列为青岛市文物保护单位。

目前,公主楼内设有博物馆,展示了青岛八大关及相关历史的展览。

游客可以在公主楼内参观展览,了解青岛八大关的历史与文化。

公主楼作为青岛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光。

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历史内涵使其成为青岛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

青岛花石楼简介和历史

青岛花石楼简介和历史

青岛花石楼简介和历史
花石楼位于青岛中山路北端,是青岛最早的建筑群之一。

它建于1897年,原名“中国屋”,因其外墙的花岗石花纹如花似石而得名。

1900年德国占领青岛后,将其改为德式建筑,并改名为“花石楼”。

它是中国北方最大的西洋式建筑,也是我国近代建筑史上最早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之一。

花石楼至今已有120多年的历史。

花石楼是一幢西洋式高层住宅建筑群,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这幢楼房从建立到落成,仅用了一年时间。

由德国建筑师弗里德里希·艾曼设计,建筑风格采用了德国19世纪流行的巴洛克式、洛可可式等多种形式,是当时德国最时髦的高层住宅之一。

花石楼建成后不久就引起了德国当局的注意。

1900年德军占领青岛后,为了监视这座建筑的一举一动,便下令将其拆除。

1903年德军撤离后又将其重建起来。

花石楼原占地面积为2345平方米,建筑面积为2000多平方米。

它的主体建筑分三层,外墙是花岗石结构,用清水砖砌成,门窗用铜皮装饰,屋顶是小青瓦,造型美观大方。

—— 1 —1 —。

青岛栈桥知识点

青岛栈桥知识点

青岛栈桥知识点青岛栈桥是中国青岛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位于青岛市市南区中山路。

作为青岛的文化和历史遗产,它承载着丰富的知识和故事。

本文将介绍青岛栈桥的相关知识点,包括其历史、建筑特点以及文化价值等。

一、历史青岛栈桥的历史可追溯到1892年,当时青岛还是德国殖民地时期。

它是为了方便码头货物运输而建造的。

最初的栈桥由木质结构构建而成,供人们步行和运输货物使用。

随着青岛的发展壮大,栈桥不断扩建。

到20世纪初,栈桥已成为青岛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二、建筑特点1. 结构:青岛栈桥采用了典型的西方桥梁建筑风格,包括桁架结构和木制扶手。

它的主体是由钢筋混凝土构成,给人稳固和坚实的印象。

2. 长度:栈桥的总长约440米,为人们提供了俯瞰整个青岛海岸线的视野。

3. 风格:栈桥在建筑风格上融合了东方和西方的元素,既展现了中国传统桥梁的韵味,又带有异域情调。

4. 灯光:栈桥的夜景灯光设计迷人,成为夜间游览的一大亮点。

灯光的变化给人们带来不同的视觉体验,增添了浪漫的氛围。

三、文化价值1. 历史见证:青岛栈桥见证了青岛城市的变迁和发展过程,是青岛重要的历史遗迹之一。

2. 旅游景点:作为青岛的旅游景点之一,栈桥每年吸引着大量的游客。

游客可以在栈桥上散步,欣赏到海岸线的美景,感受青岛的独特魅力。

3. 文化交流:青岛栈桥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

许多国内外游客都会来到这里,体验中国和西方文化的碰撞融合。

4. 拍照胜地:栈桥的独特建筑风格和海景背景成为摄影爱好者的最佳拍摄地点之一。

许多人在这里留下美好的照片和回忆。

四、保护和传承为了保护青岛栈桥的文化和历史价值,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

他们对栈桥进行了维修,增加了安全设施,并进行了灯光升级改造,以提升游客的体验。

此外,青岛栈桥也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和展览来传承和弘扬其文化价值。

例如,在栈桥附近的广场上定期举办音乐会、艺术展览等。

这些活动不仅增加了附近居民和游客的娱乐选项,还进一步宣传了栈桥的文化内涵。

青岛市十大标志性建筑

青岛市十大标志性建筑

青岛新闻网8月6日讯由青岛市政府主办的新中国成立60年“青岛市十大标志性建筑”评选活动,自6月1日启动以来,经过申报、推荐、资格审查和专家委员会初选,经两轮讨论投票后,确定了30个候选建筑项目。

30个候选建筑项目确定本次评选的新中国成立60年“青岛市十大标志性建筑”是指1949年至2008年底期间,在青岛市域范围内建成的、具有城市发展标志性和社会文化历史意义的优秀建筑。

十大标志性建筑评选专家委员会根据评选条件,经两轮讨论投票后确定了以下30个候选建筑项目。

本次评选对候选的30个建筑,按照社会公众投票和专家评选意见各占60%、40%的比例计算得分,前十名将最终获得新中国成立60周年“青岛市十大标志性建筑”称号。

市民可通过4种形式参与评选纸质选票:8月6日的《青岛日报》、《青岛晚报》将刊登活动选票,市民按要求填写完整后,在信封正面注明“十大建筑”字样,邮寄至青岛市宁夏路288号一号楼甲,青岛市勘察设计协会收,邮政编码:266071。

此外,8月16日我市部分广场将组织集中宣传和投票活动,市民届时也可在活动现场进行投票。

网络投票:市民可登陆组委会官方网站进行投票。

手机短信投票:编辑手机短信228+候选建筑物编号,(如为编号01的建筑投票,则编辑22801),移动、联通、电信用户统一发送至106285325。

(资费1元/条,不含通信费)固定电话投票:固定电话可以直接拨打16893265进行投票。

(资费1元/条,不含通信费)所有投票方式的截止时间均为2009年8月31日24时(邮寄方式以邮戳为准)。

一等奖42寸液晶电视一台为鼓励广大市民积极参与,组委会办公室对采取不同投票方式参与的市民均设置奖项:其中一等奖各1名,奖品为42寸液晶电视一台;二等奖各2名,奖品为32寸液晶电视一台。

三等奖各3名,奖品为彩屏手机一部;纪念奖各100名,奖品为精美纪念品一份。

最终评选结果,将于国庆节前向社会公布,并举行抽奖活动。

青岛市公证处将对社会公众投票统计结果、专家评审结果及抽奖活动进行公证。

青岛八大关浪漫的欧式建筑风情

青岛八大关浪漫的欧式建筑风情

青岛八大关浪漫的欧式建筑风情青岛是我国东海岸的一座美丽城市,因其独特的欧式建筑风情而闻名于世。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青岛八大关,这些古老而浪漫的建筑群萦绕在市区的金沙滩旁,为这座城市增添了一抹别样的风情。

本文将为您介绍这些青岛八大关浪漫的欧式建筑风情。

一、总览八大关建筑青岛八大关位于青岛市市南区的金沙滩附近,是青岛独特的欧洲建筑群落。

这八大关别墅群分别为栈桥、德国领事官邸、英国领事街、法租界、日本热带馆、皇家花园、法国领事官邸和直隶总督府。

这些建筑早已被列为青岛市的文物保护单位,每年吸引着大批海内外游客前来观赏。

二、栈桥-极具历史价值作为八大关的起点,栈桥是青岛海滨最著名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建于1892年,这座木制石桥曾是德国统治时期重要的船舶运输码头。

如今,栈桥已经成为了一个热闹的游览景点,桥上设有观景平台,游客可以远眺海滩和市区的美景。

三、德国领事官邸-古典与现代的完美结合走进德国领事官邸,你会被它那独特的欧式建筑风格所折服。

建筑采用立面对称、尖顶装饰和飘窗等元素,给人一种古典与现代相结合的美感。

它是德国殖民者在青岛时期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八大关中保存最为完好的建筑之一。

四、英国领事街-浪漫的街道风情沿着英国领事街漫步,仿佛身临英国小镇。

这条街以其洋派建筑风格而闻名,建筑外墙多采用红砖和白色装饰,给人一种古典庄重的感觉。

街道两旁的建筑屋顶修剪整齐,墙上常常挂有蔷薇花等植物,更增添了街道的浪漫气息。

五、法租界-法式的浪漫风情法租界是八大关中唯一的法国殖民地遗址,这里保留了许多法式建筑的特色。

例如法国市政厅和法国领事官邸,建筑风格独特,给人一种法国古典浪漫的感受。

此外,在法租界还能找到欧式花园和巴洛克风格的教堂,让人仿佛置身于法国的小镇中。

六、日本热带馆-东方与西方的交融日本热带馆是八大关中一座特别的建筑,它结合了东方和西方的建筑元素,给人一种独特的感觉。

建筑特点包括曲线屋顶、汉白玉和黑旗石等材料的运用,使得整座建筑如同一座东方宫殿,独具魅力。

青岛市区建筑,街道经典线路(老市区)

青岛市区建筑,街道经典线路(老市区)

青岛市区建筑,街道经典线路(老市区)青岛火车站青岛火车站候车大楼,建于1900年,1991年拆除重建,主体由候车大楼和钟楼组成。

钟楼的基座、窗框、门框及山墙和塔顶的装饰线均用花岗岩砌成。

楼顶为双坡陡峭屋顶,高耸的尖塔,凝重地表现了德国文艺复兴建筑风格。

站在火车站广场,东南方向有一座带有塔楼和外走廊的两层楼房,是车站旅馆旧址。

延泰安路北走,到湖北路时右拐,经过一条小巷,就是称为“赃官巷”宁阳路,因以前住过几个贪官得名。

青岛市公安局前行不多远的青岛市公安局,主体建筑是建于1904年的青岛警察署旧址。

整个建筑不等层,正立面前后错落。

虽然是威严的警察署,建筑却以花岗石和红砖交替,形式很活泼。

中部有高30米的钟楼,是青岛市五大钟楼之一。

礼和洋行旧址延蒙阴路南行,到海边首先看到太平路43号的小楼,是原礼和洋行旧址,旧时经营进出口贸易,建于1902年。

马路对面的海滨就是栈桥景区。

青岛国际俱乐部旧址前行到中山路,左转中山路一号,为青岛国际俱乐部旧址,最初为会员制俱乐部。

栈桥宾馆延太平路东走,太平路31号青岛市第一座欧式商务型大型旅馆,建于1899年。

1914年日本侵略青岛后成为青岛大饭店,是闻名全国的商住旅馆。

目前是栈桥宾馆,门口有孙中山塑像。

德华银行(青岛)太平路青岛路口有一座十分抢眼的老建筑,这就是原德华银行。

它的造型以文艺复兴风格为基调,参照了德意志公用建筑的威严浑厚。

四周有宽敞凉台前卫穹形廊。

建筑材料除采用青岛特产花岗岩以外,屋顶采用了黑色铜皮这种罕见的材料。

青岛市民俗博物馆前行到江苏路口是原路矿公司旧址。

德国侵略青岛时组织工人开采煤矿。

太平路12号,一座金碧辉煌的中国古典民族式建筑为初建于1467年的天后宫,也是青岛市区现存历史最早的庙宇。

目前为青岛民俗博物馆。

监狱博物馆(青岛) 继续前行到常州路口,常州路23号为欧洲人监狱旧址。

这是我国现存唯一的一座欧洲古堡式监狱建筑。

这座监狱有一个圆锥形塔顶,整体造型如中世纪古堡,透出一种威严和阴森。

青岛八大关蝴蝶楼简介和历史

青岛八大关蝴蝶楼简介和历史

青岛八大关蝴蝶楼简介和历史青岛八大关蝴蝶楼是位于中国山东省青岛市的一座历史建筑,是青岛八大关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

蝴蝶楼建于20世纪30年代,是一座独特的西式建筑,以其精美的设计和优雅的外观而闻名。

下面将为大家详细介绍蝴蝶楼的历史和特点。

蝴蝶楼位于青岛市市南区八大关路,建筑面积约为2000多平方米。

其建筑风格融合了欧洲的巴洛克和罗马式风格,外立面采用了大量的花岗岩和大理石装饰,给人一种庄重而华丽的感觉。

楼内分为三层,每层都有宽敞的大厅和精美的装饰。

楼顶还有一个观景平台,可以俯瞰整个八大关的美景。

蝴蝶楼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青岛是德国的租借地,德国人在这里建设了许多欧洲风格的建筑。

蝴蝶楼最初是一座德国人的私人别墅,后来被卖给了一位来自美国的富商。

这位富商在楼内开设了一家高级餐厅,吸引了众多的顾客。

蝴蝶楼成为当时青岛最具声望的建筑之一,也是八大关地区的标志性建筑。

蝴蝶楼的名字来源于其外观形状,建筑顶部的装饰有着蝴蝶状的设计,给人一种轻盈飞舞的感觉。

这种独特的设计成为了蝴蝶楼的特色之一,也使其成为八大关地区最受欢迎的景点之一。

蝴蝶楼在二战期间曾经遭受过严重的损坏,但在解放后得到了修复和保护。

如今,蝴蝶楼已成为青岛市文物保护单位,并对外开放。

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到历史建筑的魅力,感受到青岛独特的历史文化氛围。

除了作为一座历史建筑外,蝴蝶楼还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和展览。

在这里,人们可以参观艺术展览、观看音乐会和戏剧演出,体验到多样化的文化艺术活动。

青岛八大关蝴蝶楼是一座具有丰富历史背景和独特建筑风格的建筑。

它作为青岛市的地标之一,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参观。

蝴蝶楼的修复和保护,不仅保留了这座历史建筑的原貌,也为后代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我们应该珍视这样的历史建筑,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青岛十大名胜古迹

青岛十大名胜古迹

青岛十大名胜古迹
1.青岛崂山:位于青岛市南部,是中国十大名山之一,被誉为“山海结合处,天下奇景”。

崂山有上千年的历史,也是青岛最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地方。

2.青岛老虎山:位于青岛市北部,是中国最大的岩洞景观之一。

古老的老虎山湖泊坐落在这里,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参观。

3.青岛大明湖:位于青岛市西南部,是中国最大的人工湖。

它以其壮丽的景色,湖光山色,独特的生态系统成为青岛最受欢迎的景点之一。

4.青岛白塔寺:位于青岛市西部,是青岛最古老的古迹之一。

它是一座以白塔为代表的佛教寺院,拥有历史悠久的佛教文化,每年都吸引着许多游客前来参观。

5.青岛即墨印象:位于青岛市西北部,是青岛的文化遗迹。

即墨印象由四座古建筑,九道景观组成,收集了许多古老的建筑,使游客能够直观地体验到青岛的文化历史。

6.青岛黄岛:位于青岛市东南方向,是一个富有海湾风情的小岛,拥有众多景点,令人叹为观止。

7.青岛熊猫岛:位于青岛市东北部,是青岛最大的游乐场所之一,拥有众多游玩项目,能够满足不同年龄段的游客,令人流连忘返。

8.青岛开发区:位于青岛市东部,是中国最早的经济特区,也是中国现代工业的象征之一。

这里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以及先进的科技和工业加工,使其成为青岛最具有影响力的地区之一。

9.青岛莱西温泉:位于青岛市西北部,是青岛最著名的温泉景点之一。

这里有着众多的温泉池塘,拥有令人惊叹的自然风光,是游客度假休闲的绝佳去处。

10.青岛火车站:位于青岛市中心,是青岛最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

火车站的建筑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是青岛最具代表性的景点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著名老建筑(三)八大关别墅区

大关别墅区汇聚了众多的 各国建筑风格,故有“万国建 筑博览会”之称。这里集中了 俄、英、法、德、美、丹麦、 希腊、西班牙、瑞士、日本等 20多个国家的各式建筑风 格。 八大关别墅区位于汇泉角 景区北部,西邻汇泉湾,南接 太平湾,最初因有8条以关隘 命名的路是以八个关口命名的, 即韶关路、嘉峪关路、涵谷关 路、正阳关路、临淮关路、宁 武关路、紫荆关路、居庸关路。 这八条马路纵横交错,形成一 个方圆数里的风景区,故称 “八大关”

公主楼
• 这座丹麦式的绿色小楼由一座尖塔与不规则斜顶 屋组成,南部有方型平台;位于居庸关路16号。
元帅楼
• 山海关17号是一座日本式建筑。解放后, 彭德怀、刘伯承、贺龙、罗荣桓、徐向前 等共和国的元帅曾在此休养,因而被称为 “元帅楼”
花石楼
• 花石楼 ,1932年由白俄人格拉西莫夫修建。 是一幢融合了西方多种建筑艺术风格的欧 洲古堡式建筑,既有希腊和罗马式风格, 又有哥特式建筑特色。由于楼内由大理石 贴墙面,楼外又砌有鹅卵石,称之为“花 石楼”。
• 二提督楼 江苏路12 号建于上世纪初的 这座住宅楼最初的 住户有人考证是德 国总督的副官,所 以又叫“二提督楼 “。它的外立面非 常复杂,错落有致。 红橙相间的色调更 像一座卡通建筑。 1949年后一直为检 察院办公地点。现 为青岛市交通稽查 支队所在地。
• 常州路25号初名“欧人监狱”。其始建于 1900年,建筑面积8297.5平方米,各种建 筑20余栋,是一片以古堡式建筑为主体的 建筑群,也是19世纪末德国侵占青岛的历 史见证。此监狱自建成之日起,一直使用 到1996年。现为海滩古堡酒店。
这座建筑历经沧桑百年,曾几次易 主。1914年11月日德交战,驻青岛 德军战败离开,此处成为日本历任 驻青岛守备军司令的住处。1922年 12月我国收回主权,此处为胶澳商 埠督总办官邸,后为国民党历任青 岛市长的官邸。1932年沈鸿烈任市 长后,不再入住此处,这儿仅作为 接待宾客之用,1934年此处正式命 名为“迎宾馆”;1938年--1945年 日军第二次侵占青岛,此处为“国 际俱乐部”,日军投降后,又改回 “迎宾馆”。
• 沂水路9号海军营部大楼旧址,始建于1899 年。初为德国高层官员官邸,亦称“十一 号官邸”,1912年改称“营部大楼”,现 为我海军某部驻地。
青岛著名老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五)红房子、教堂
• • 青岛德国建筑繁多,几乎涉及各个领 域。以下是一组商店、教堂、医院等 建筑。 红房子,广西路33号医药商店旧址, 德式建筑,又名橡树饭店。建于1905 年,德国人库尔特.罗克格设计,砖石 钢木混合结构。共4层,檐高18米, 红瓦蒙莎顶。该建筑立面为红色墙体, 间以清水粉墙和彩色方形墙砖,上部 两个楼层及两座烟囱所采用的拱形与 曲线具有青年风格派的典型特征。建 筑上以花岗岩装饰檐口、滴水嘴和底 部粗短的承重柱,几块暗红色曲墙砖 上压入橡树叶的图案,巨大的老虎窗 上方的纹章上凿有一根蛇体缠绕的圆 杖(医生的标志),靠巨大的老虎窗和 屋顶的一排竖窗采光的高起蒙莎顶, 为这幢楼房另外开辟了第四层空间和 造型,整个建筑属欧洲青年派风格。 解放后,此建筑曾作为某机关办公楼。 后对外出租,几经易手。现为红房子 宾馆。
青岛著名老建筑(一)迎宾馆
这座德国建筑的历史有100多年了,现 在看起来还是那么美。
青岛迎宾馆建于1905年, 1908年竣工使用,由德 国建筑师拉查鲁维茨设 计,是德国威廉时代典 型建筑式样与青年风格 派手法相结合的欧式建 筑。青岛迎宾馆原是胶 澳德国总督的官邸,故 名德国总督楼、总督官 邸。
迎宾馆是一座具有欧洲皇家风范的德国古堡式建筑,建筑4000平 方米,高度为30米。除居室以外,有大小客厅、书房、宴会厅、 室内花园。其建筑及设施之豪华,在当时大大优于香港、澳门总 督的官邸,外部装饰有富丽堂皇的浮雕、雕塑,极具艺术观赏价 值。预算45万马克,结算超过100万马克,以至于因为造价太高, 在德国国内受到批评。第一任总督只住了三年就卸任回国。
青岛著名老建筑(四)政权机关
• 胶州帝国法院旧址, 建于1912——1914 年,德国近代公共 建筑,建筑师为德 国人汉斯· 非特考尔。 始为胶州帝国法院 办公楼,后为青岛 历届法院驻地。现 为市南区检察院办 公地。
• 德国胶澳警察署 旧址,建于 1904——1905 年,文艺复兴风 格德国建筑,为 历届青岛警署驻 地。青岛解放后, 为市公安机关驻 地。现为青岛市 公安局所在地。
青岛著名老建筑(二)总督府
• 胶澳总督府旧址,建于 1904——1906年,近代欧洲 公共建筑,建筑面积7500平 方米,耗资85万马克,德国建 筑师马尔克设计,始为德国胶 澳总督府。1914——1922年 日本侵占时期为日本守备军司 令部。青岛主权收回后,为历 届政府驻地。二战期间,日军 再度侵占青岛,1938—— 1945年为日侵政权驻地。 1949年6月青岛解放至1994年 7月为青岛市人民政府驻地。
该楼是一座砖石、钢、木 混合结构的建筑,采用十 九世纪欧洲公共建筑的对 称平面、四角和中间略为 突出、中轴线非常明显的 特点。整个建筑为4层楼 房,呈“凹”字形,屋顶 用红筒瓦覆盖,坡度较大, 围以铁栏杆,既美观又作 避雷之用。总督府背靠观 海山,从总督府前广场直 至海边,没有其他建筑, 直面大海,这些都象征 “总督”的威严。大楼外 表采用青岛优质花岗岩石 料砌成,屋顶采用红色筒 瓦。整个建筑既庄重典雅, 又美观坚固。
1957年7月12日至8月12日,毛泽东主席携夫人江 青及女儿李纳、李敏来青岛时居住在此。在这里他 还召集进行了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朱德、周恩来、 邓小平、陈云等来青岛也曾下榻过迎宾馆。迎宾馆 还接待过许多国家领导人和贵宾。亦曾经住过蒋经 国、胡志明、西哈努克亲王、前澳大利亚总理希尔 等国家元首。1999年5月1日,青岛市政府将 迎宾馆辟为旅游景点向海内外游客开放, 1996年 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迎宾馆大门口门柱上两块黑色大理石匾牌,让我感 到意外的均是著名作曲家徐沛东的手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