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与简爱的爱情观比较
林黛玉与简爱的爱情观比较

【 关键词】 爱情现 ; 比较
一
、
爱 情 观 形 成 根 源
1 相 同的 身世 , 同的 经 历 、 不
恨的林妹妹 , 在温驯善良的宝玉眼中自然就是一 朵带刺的玫瑰 , 宝玉 但 还是对她言听计从 , 这就必然遭人嫉妒。但在黛 玉身 上 , 闪耀着追求个
简爱与林黛玉都是 自小失 去双亲 的疼爱 , 人篱下 。黛玉寄居 在 寄 外祖母家 , 加上其母亲的遗训 f 外祖母家自与别处不 同 从而致使 黛玉 , 幼小的心灵感到沉重的压抑。于是 , 她在 贾府的 生活中时 常小心翼 翼 的 步步留心 , 时时在意 ” 。可想而知 , 黛玉的生活是多么的无奈 。 简爱则不同, 一样寄人篱下 , 受姨妈歧视 、 哥欺负和毒打 , 表 然而 她 并未绝望 , 种种不幸唤起的是她无限信心和坚 强不屈的精神 ; 被关进红 房子 , 伍洛德学校 去 接受宗教教化 , 但知识与 艺术的熏陶多年后最终 升华为简 爱不卑不亢的气质。
代则处于资本主义经济上升时期 , 工业革命 刚刚完成 , 新兴资产 阶级具 封建社会卫道士们——贾母、 王熙凤 、 王夫人等 工于心计八面玲珑 的人 有开明的先进性 , 妇女追求 个性解放 , 位有所提 高 , 地 使得 婚姻自 由跨 是对立 的 , 这亦使她与宝玉的爱情浸润了 不尽相思血 泪抛红豆 滴 一 越阶级门第成为可 能。正如马克思所说 :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这 般的哀恸与无助 , 最终以 “ 宝玉 为林 妹妹摔 玉 王熙 凤暗使 、 调包计 ”
林黛玉与简爱对比研究综述

比较》一文中,李珠从幼年环境,家庭背景,寄居环境,社 会环境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在生活背景方面,大家 虽从不同角度进行探讨,但观点大同小异。我们都认为环境 对人的影响不容小觑,以上学者都认为林黛玉与简爱的生活 环境和她们的性格与爱情存在密不可分的关联,笔者认为, 若从社会背景,居住环境,家庭出身与生活空间中的一方面 进行描述则缺乏说服力,如若能从各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得 出结论,则更能让人信服。
二、性格形象 性格形象的对比研究在林黛玉与简爱的对比中显得尤 为重要,彭红卫认为林黛玉具有典型的名士型文化人格,而 简爱的性格却显得比较单薄。在《异域别壤中的两朵孤独之 花 - 林黛玉与简爱的比较》中,彭卫红指出,林黛玉的这个 形象非常符合中国传统的审美趣味,甚至连叛逆也具有传统 内涵 ;而简爱这个与历史割裂的艺术形象很难有深刻的内 涵,从而缺乏历史的纵深感。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彭卫红高 度赞扬林黛玉这个形象,而却无情批判简爱性格与形象。李 珠在这方面却提出了截然不同的看法,她认为简爱性格倔 强,富于反抗性,追求自由平等,而林黛玉纤弱多病,尖刻 任性,多愁善感,坐享其成。由此可以看出,她把简爱的优 点与林黛玉的不足进行对比,从而引出导致二者性格差异的 原因。 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部分人对林黛玉,简爱 二者形象褒贬不一,而这也更丰富了研究视觉与深度。当然, 也有不少学者并未对二人进行批判,而是从二人性格魅力出 发,赵方瑜在《简爱与林黛玉比较谈》中谈到,简爱最具精 神魅力的地方是有自己的尊严并努力维护自己的尊严 ;而林 黛玉性格的美则体现在她的真,不慕名利以及诗歌造诣。马 振丽在《绚烂与质朴之美 - 对比林黛玉与简爱的悲喜爱情》 中也对二者性格稍作描述,认为林黛玉是至美至柔,而简爱 是至钢至韧。 而戴峰则与以上学者出发角度有所不同,他从林黛玉与 简爱性格形象方面的异同进行分析比较。在《幻灭与抗争 林黛玉与简爱形象比较》中,戴峰认为,这两位女性的身份 与个人素养基本一致,性格特征也基本一致,但体貌却大相 径庭,人生观也迥然相异。 就像硬币有两面一样,人的性格形象也必然存在两面性。 对林黛玉和简爱的性格形象对比研究,观点不一,层面各异, 有对二者加以褒奖,有对二者给以批判,也有褒贬夹杂,学 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各抒己见,更能让读者体会两本著 作的内涵,更深地挖掘林黛玉与简爱性格形象的特征。 三、爱情追求与结局 在林黛玉与简爱在爱情观及爱情结局方面的对比研究, 国内也有不少学者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总的来说,有以下几 种见解。第一,林黛玉和简爱对爱情的执着与坚守是一样的。 孙艳在《花一样的年华,花一样的梦 - 林黛玉与简爱之对比 分析》中提到,林黛玉对宝玉的爱是纯洁无私的,但在美好 之中又透露着伤感 ;而在简爱身上,显示出自强独立和追求 平等的人格和美好的理想。她们对爱情执着的信念从始至终 均未改变。现实社会和生活环境给她们沉重的枷锁以束缚,
简爱与林黛玉对比分析

摘要:简•爱和林黛玉太相似了,都是孤女,都寄人篱下。
相似的环境,使他们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郁症,他们对周围环境都格格不入,对周围的人和事都作了反抗,而且都获得了诚挚的爱情,然而在各方面都有其差异。
本文力图在以上几个方面作对比分析,并探寻二者差异的原因。
关键词:简•爱林黛玉抑郁叛逆爱情Summary: Jane with wood Lin dai yu resembled too, they are no parents, they all to depend on another person for support.Alike environment, make them all express a different degree to suppress , they made to resist with matter all to the environmental person in surroundings, and all acquired the sincere love, however all have its difference in everyone's.This text dint diagram at above several a reason for setting against ratio analyzing, and exploring second differences.Key phrase: Jane; Lin dai yu; Suppress; Love《简•爱》是英国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一出版(1847年)就震惊了英国文坛,尽管主人公简•爱贫穷、低微、不美、矮小,但是至今,她的反抗精神和爱情追求还仍然强烈地感染读者。
简•爱是穷牧师的女儿,父母双亡,抚养她的舅父又去世了,舅母及表兄和表姐妹都歧视她,虐待她,专横暴虐的表哥甚至经常无理由地殴打她。
林黛玉和简爱的爱情结局差异分析-外国文学论文-文学论文

林黛玉和简·爱的爱情结局差异分析-外国文学论文-文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红楼梦》产生于18世纪的中国,《简爱》产生于19世纪的英国,曹雪芹和夏洛蒂勃朗特分别塑造了两位不朽的女性形象--林黛玉与简爱。
但她们走向了不同的结局,一个是绝望至极而死,一个却是有终成眷属。
一、相似的身世、迥异的境遇在《红楼梦》中林黛玉赢得了太多读者的眼泪。
她清灵清丽而又多疑多妒的性格和气质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
林黛玉天生性格孤傲,天真率直,和宝玉一样,都是封建道德的叛逆者。
她是贾敏和林如海的独女,小小年纪,父母便先后离世。
贾母可怜她孤独一人,便接来荣国府抚养。
事实上,虽处于封建礼教和世俗功利的水深火热之中,但黛玉依然有着纯真的天性,很少顾及得失后果,因此她很难融入周围的环境中。
她从不劝宝玉追求功名,也不会逆着自己的性子做事。
以这种性格在贾府这样身世显赫的封建家族中我行我素,自然难有好人缘。
因此黛玉自重警惕戒备;率真与锋芒去抵御、抗拒侵害势力。
在生活上,虽然缺乏衣食供养,却依然受到寄人篱下的影响。
她具有高人一等的才华,又无人教她人情世故。
简爱是一个并不美丽的矮小的女人,但是她有着极其强烈的自尊心。
简爱寄人篱下,每天都遭受着姨妈的嫌弃,表姐的蔑视,表哥的侮辱和毒打也许正是因为这一切使简爱拥有着同龄人少有的坚强不屈的性格,她勇敢的追求自由而美好的生活。
在罗切斯特先生的面前,她不会因为自己是一个家庭教师而感到自卑,反而认为他们之间是平等的。
也正因为她的正直、、善良、勇敢和不屈,深深吸引着罗切斯特,并把她看作了一个可以和自己平等交谈的知己,并且深深爱上了她。
二、相似的痴恋、迥异的结局林黛玉和简爱有着和每一个痴情的女子一样的渴望心愿,希望和心爱的人相知相爱相偎相依一辈子。
但结局并不都如人所愿。
宝黛二人以悲剧告终,爱情,是林黛玉生命的全部。
这么一个孤傲的女子,不屑功名,不屑利禄,她是红楼众女子中性情最真,用情最深的一个。
2011从林黛玉和简_爱看两种女性形象

- 27 -
群文天地·2011 年第 7 期
掉泪,由此又生出对自己身世的哀叹,总是沉溺于自身的世界 中。不仅对人如此,看花看事物都感怀于自己不幸的遭遇。《葬 花吟》中“花谢花飞飞满天,红绡香断有谁怜”, “侬今葬花人笑 痴,他年葬侬只是谁”都是借花抒发自身的感伤,哀怨自己的 不幸。
同样寄人篱下,还被嫌弃欺负,简·爱却坚强独立、顾及他 人的。正因为如此,她才能以豁达、热心的态度来面对生活。虽 然在盖茨黑德受到恶劣待遇,她没有为此自怨自艾认为所有 人都针对她。对于贝希她还有感情,在离开盖茨黑德时会有不 舍。只身来到桑菲尔德后,简·爱对学生阿黛尔寄予了关怀和 同情,并因为她的身世更加怜爱她.对于罗切斯特,简·爱没有 因为地位财富的悬殊而自卑,压抑自己的感情。因为她的独 立,把人与人之间看成平等友好的关系,才不会陷入自身的悲 哀当中。她能够客观看待周围的事物,能关心同情他人,这些 品质也赢得了罗切斯特的好感。
(作者简介:廖小琴,女,重庆万州人,硕士研究生,四川大
位有所提高,使得婚姻自由跨越阶级门第成为可能。
学文新学院,研究方向:中外语言与文化研究。)
浅谈简爱与林黛玉的比较

浅谈简爱与林黛玉的比较内容摘要:简爱与林黛玉作为中外著名文学著作刻画的具有反抗当时封建传统和礼教束缚的,勇敢地努力地去追求过自己幸福的典型女性形象代表,通过两位大师的细致地内心和行为描述,点点滴滴,慢慢渗透,让我们深深地被这两位女性震撼,不禁反思两人的命运到底为何如此的相似却又那么的不同。
本文通过尝试分析比较两人在历史背景、人生遭遇、性格表现、反抗精神和对幸福爱情的追求方式等方面的相似和不同,从而理解两位大师是如何通过细节和背景塑造两个明明相似却分明不同的女性,为何最终决定两人走向完全不同的命运结局,学会怎样塑造人物;也希望大家能通过更为深入的探讨了解分析这两位不平凡的女性得到更多的人生启迪。
关键词:林黛玉;简爱;比较;爱情Abstract:Jane Eyre and Lin describe as a famous Chinese and foreign literary works that have resistance to the feudal traditions and traditional social restraints, and courageous efforts to pursue happiness through their own representative of the typical female image. By two masters described the figural emotion and behave in many details, bit by bit, we are shocked deeply,so start to thinking why in the end the fate of two similar but yet so different. By trying to compare the two in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life experience, character performance, against the spirit and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 their ways of love,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how the two masters the details and background shaped by two similar but clearly clearly different women, why they finally decided the fate ofa completely different outcome to learn how to create characters; I hope youwill explore through more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these two extraordinary women to get more inspiration in life.Key Words:Lin;Jane Eyre;compare;love引言同样的文学巨著,不同的国家背景,一位女主人翁由悲惨童年走向幸福婚姻,另一位却由两情相悦坠入死亡的深渊。
林黛玉与简

• 简爱竭尽全力编织爱情之网,爱得热烈,爱得真挚,虽然 爱得艰难和痛苦,但最终在爱情中获得重生,平凡却也感
• 黛玉用尽心血浇灌爱情之花,爱得深沉,爱得美丽,却在 爱情中饱受煎熬痛苦挣扎,为爱情而生,也为爱情而死,
她耗尽了最后的心力。因为社会环境的不同,自身追求爱
谢谢观赏
WPS Office
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
@WPS官方微博 @kingsoftwps
• 简爱1.不认为自己低人一等 叛逆比较直接、简单,表现在 为了生存而对家庭、社会和不平等爱情的反抗上
• 2. 和表哥。在劳渥德学校反抗肉体和精神上的一切摧残。更
• 3.变得自尊,要强,坚韧她以其独特的性格,超强的探索精 神步入了社会这个大舞台,她为争得独立而斗争,她要求 个性解放,同传统的教会说教、做斗争。
• 不同之处:
•
从身世状况看
•
从寄居情况看
•
从社会环境看
• 3、林黛玉生活在封建社会的大潮中,封建社会对女性的压抑尤为严 重,妇女受封建族权、神权、夫权的控制,须遵守三从四德。在个人 婚姻上,封建社会的女子毫无自主权,根本不存在与男子从相互倾慕 到结为连理的以爱情为纽带的婚姻程序,“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 那时的社会规则。林黛玉与贾宝玉共同的价值观与人生观虽然奠定了 他们纯真的爱情基础,但“门当户对”“包办婚姻”的封建意识桎梏 着人们的心灵,他们是无法与封建的婚姻制度相抗衡的。林黛玉具有 的叛逆性格和生活理想,由于不容于当时的社会,与封建势力有尖锐 的冲突而导致爱情悲剧,而这一悲剧具有时代深刻性和必然性。
从女性意识的角度比较林黛玉与简

从女性意识的角度比较林黛玉与简•爱作者:高旖琪来源:《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36期摘要:18世纪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与19世纪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简·爱》是中外文学史上不朽的著作。
这两部作品分别代表了一个时代,自诞生之日起,就引起了文学界的广泛关注。
其中,最为打动人心的是两部作品中的主要女性人物——林黛玉和简·爱。
她们身世相近,都是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孤女;她们性格相似,都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和特立独行的叛逆精神;她们有着相似的爱情观,都追求纯真美好的爱情。
本文拟从女性意识的角度,比较林黛玉与简·爱的人物形象,并经过分析,寻找两人身上的差异及其原因。
关键词:女性意识;林黛玉;简·爱作者简介:高旖琪,女,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6-0-02一、中西方女性意识的差异褒雄贬雌,男尊女卑,是中国古籍经常宣扬的观念。
三从四德、夫为妻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用来束缚女性的教规。
女性从小就被迫接受的观念是: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因此,中国妇女的一生都是在听从男性的话语中度过的。
进入封建统治时期后,男权统治进一步加强,女性作为男性的附庸,在社会中居于附属的地位。
在西方文化中,女性一直受到高度重视。
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女性因为代表着死亡和生育,从而受到原始人类的崇拜。
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中,古希腊的女神具有神圣的地位,女神是最早的祖先,她们多为先知,代表着公平与正义,所以当时都由女性来主持祭祀。
进入父权制社会以后,虽然女性退居第二位,但由于深受原始思想的影响,在西方人的思想观念中,女性仍具有較高的地位,女性美是受社会推崇的。
随着启蒙运动的开展,人文主义的传播,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成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进一步催生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二、林黛玉和简·爱女性意识的体现林黛玉是曹雪芹笔下最让人怜爱的形象,她不屑与老妈子打交道,也不屑于讨好封建家长,她是封建礼教的叛逆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红娘”鼓励各位单身朋友多参加线下的相亲活动,尤其是大型的相亲活动。
作为线上交流的一个补充,在线下的交流中,人们会淡化“现实标签”。
如线上交友中,人们会搜索有学历有车有房有身高有样貌的异性,但在现实交往中人们会更注重感觉和第一印象,哪怕对方在“硬件”上没有达到要求,感觉良好的话,也不会排除发展的可能性。
/在客观条件(涨工资,买房,买车等等)无法立即改变的情况下,主观上要积极主动才能争取到幸福。
如果你的相亲活动约在下班后,尽量不要以不修边幅、懒散的形象出现,第一印象很重要。
对男生来说,整洁得体很重要,大部分女生都不喜欢邋遢的男生;对女生来说,温柔、妩媚是男生很看重的特质。
要准备充分,尤其是参加大型交友活动的时候,要让对方看到你的诚意。
在几百个人的相亲活动上,一张只写着名字和联系电话的卡片有时无法让别人记得你是谁。
红娘透露,曾经有位男士参加一些网站的相亲活动时,打印了非常详细的个人资料现场派发,提高了配对成功的几率。
红娘网务实的人更容易找到幸福,不要好高骛远。
如果在一个相亲交友派对上,你的个人条件在同性参与者中排行100,追求排名20的异性的话,成功几率则不会很高。
林黛玉与简爱的爱情观比较作者:朴英爱作者单位:延边大学艺术学院,吉林延边,133002刊名:新西部(下半月)英文刊名:NEW WEST年,卷(期):2010,(2)被引用次数:0次1.夏洛蒂·勃朗特.祝庆英简爱 20012.李迎新从《简爱》看女性主体意识的确立 2000(6)3.赵勇怀疑与追问--中国的女性主义文学能否成为可能 1997(11)1.期刊论文纪朝锋.JI Chao-feng农村青年事业观爱情观的嬗变——高加林和谢永强形象比较-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20世纪80年代路遥著名小说<人生>中的主人公高加林和近年来涌出的乡村题材电视剧<乡村爱情>主人公谢永强,都生活在农村,都不满足于生活现状,为事业和爱情不懈奋斗,同样付出了青春和汗水,却有着不同的结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使农村青年完成了由"高加林"到"谢永强"的嬗变,其爱情观、事业观也更加成熟.2.期刊论文陈欣中西方传统爱情观比较-文教资料2010(1)中西方的传统爱情现有着极大的不同.这在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反映.西方人重视恋爱,中国人重视婚姻而轻视恋爱,其背后有深刻的原因,如民族文化、民族性格、社会开放程度等的迥然不同.中国的传统爱情观已经逐渐落伍僵化,时代要求结合中西爱情观的可取成分,形成一种健康向上、积极有为的爱情观.3.学位论文孙娈论路遥的爱情观2004该文从路遥爱情观的生成背景入手,探讨其爱情观的表现及其实质,力图从整体上对作家的爱情观作一比较明白、详细的阐述.路遥爱情观的成因包括外因和内因两方面,外因是客观的社会地理环境以及儒家思想等传统文化的影响,内因则是作家独特的情感经历.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形成了路遥传统母性意识和现代女性意识相扭结的悲剧性爱情观.在其作品中,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亲情爱情观,体现着浓厚的传统母性意识,它以土地情结为特征,表现出爱情主人公对土地和母性情怀的无限依恋;二是理想爱情观,体现着强烈的现代女性意识,它以现代人的自我意识觉醒为特征,表现出爱情主人公对精神和自我价值的追求;三是悲剧性爱情观,体现着痛苦的理性意识,它以美好爱情的夭亡为特征,表现出现代文明对传统文明的冲撞.路遥的这种爱情观实质上乃是作家对传统道德的留恋以及对现代文明的正视.作家的文化意识与创作思想在依恋乡土文化的基础上,经历了一个对现代文明由渴望与追求陡变为否定与排斥,再渐变为肯定与接纳的过程.传统文明是作家现实世界与文学世界里的共同情感纽带,现代文明则是作家在渴望又痛恨、恐惧又追求的过程中,逐渐认识、熟悉和接纳的,但是对路遥来说,这种认识和接纳不是源于情感的需求,而是源于理性的认知.因此,在作家以乡村为基点,向城市进军的道路上,其爱情指向与价值取向同他的作品一样显示为一种由非理性到理性、由不自觉到自觉的发展轨迹.4.期刊论文鹿忆《一朵红红的玫瑰》与《上邪》的爱情观比较-科教导刊2010(2)爱情是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而诗歌又是赞美爱情抒发感情的最好的文学形式,古往今来出现了无数经典的爱情诗.爱情又是跨越国界的,没有国界和种族之分的,全世界的人都在赞美追求爱情.对爱情的向往与追求是中西方诗人们共同孜孜追求的不朽主题.英国诗人罗伯特·彭斯的<一朵红红的玫瑰>和中国古代汉乐府民歌<上邪>就是中西方经典爱情诗的代表.文章以这两首经典爱情诗歌为例具体的分析了中西方爱情观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及形成中西爱情观不同的原因.5.学位论文刘萍试论池莉小说创作中的爱情观2008在当代文坛,池莉小说创作中的爱情观因其独特性而引起广泛关注。
本文在解读池莉小说的基础上对其爱情观进行了分析和闸释。
首先是对女性主义视域下的爱情观这个角度进行分析和阐释。
这里又从四个方面切入分析,即女性被欺凌与被损害的现实地位、爱情不在时的残酷斗争、对男权话语的屈服与消解、成熟女性的觉醒。
这四个方面展现了池莉小说创作中对女性在婚恋中天生的弱者地位的关注和关怀,并对女性的觉醒怀有热切的希望。
同时池莉坚信:由于漫长的封建父权制文化的淬炼,女性锻造出了更加坚毅柔韧的品质,她们在卸掉旧的精神镣铐之后,必然焕发出更为强劲的生命力。
其次是从非女性主义视域下的爱情观进行书写,具体又可分为认同物质实利,消解精神追求、世俗人生与浪漫爱情的对立、理智与情感的二难选择、婚姻的自主性与开放型四个方面。
池莉一步步化解了笼罩在爱情字眼上的重重虚幻色彩,使爱情走下神坛,走出诗的氛围,回归于平凡的生存状态,而不是飘荡于高空的可望而不可及的神妙情感。
池莉小说中的爱情婚姻观与另一位婚姻写手王海鸰的婚恋观颇有可比性,具体可从第三者的类型和作家所持的态度、女性对家的守望和对男性的依附、婚姻在世俗面前的尴尬、婚姻的类型和出路四个方面进行比较论述。
通过对两位女作家的创作理想进行深入的开掘,可以更加深刻地发掘池莉作品中纷繁表象背后的深刻内涵,从而展现当代女性婚恋的现实和超越的理想。
因此,通过对池莉小说中的爱情婚姻观方面进行分析可以看出,现阶段的婚恋文学更加关注现实和人性,通过婚恋现象和婚恋伦理道德,在探索爱情婚姻上有所创造、有所突破,开辟了我国婚恋文学创作更加宽广的道路。
在文学多元化的今天,关于爱情婚姻的写作是当代文学一种主要的存在方式,它符合大众的审美要求,为文学创作的前行和繁荣在审美上提供具体参考和形而上学的理论参考。
6.期刊论文任重远外语教学中东西方爱情观比较-甘肃科技纵横2006,35(6)本文从分析东西文化的异质性入手,对《罗密欧与朱丽叶》与《孔雀东南飞》的爱情观进行了比较.7.学位论文程兆军个价值的构建与实现----于连、拉斯蒂涅、杜洛瓦之比较研究2000于连、拉斯蒂涅和杜洛瓦这些"来自外省上的年轻人",不甘自身生存现状,分别以 才智、门第和相貌为资本,以伪善攀附与欺骗利用为手段,以不同历史时期的巴黎为战场,为争得一席之地而与上流社会展开抗争和周旋,可谓是一本共生的"同宗兄弟".该文首先对三者进行了人生价值观、爱情观、宗教观8.期刊论文许艺萍简·爱和现代女性爱情观比较-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09(4)<简·爱>中,简·爱在桑菲尔德庄园中表现出的对爱情执着而朴素的追求,成为世代流传的佳话.现代女性在面临压力和竞争,在现实和理想发生冲突时,她们对爱情的选择是怎样的呢?本文通过讲述简·爱和现代女性对爱情的选择和追求,来分析她们爱情观的差别.9.学位论文LANG LANG A CONTRASITIVE STUDY OF TRADITIONAL CHINESEAND WESTERN VIEWS OF LOVE2002爱情是由爱的情感和性的欲望组成的。
它是人类由野蛮时期步入文明时期的产物。
在封建道德观念的长期影响下,华夏大地培养了自己独特的爱情观。
西方文化也是如此。
本文旨在通过研究两种文化所揭示的爱情观在历史中的发展和文学作品中的体现来探求它们的异同。
中国的传统爱情观最能体现这最后一种感情——浓厚的好感和善意。
中国伦理道德和教育的奠基人孔子认为爱的本质,确切的说是他的“仁”的概念,即根据伦理规范去爱和关心他人。
孔子的更进一步阐述说明他承认男女之间的爱情是人性的组成部分。
他的思想受到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学说的反对。
他们认为欲望是所有苦难的根源。
因此他们声称人应该根除包括爱在内的一切欲望,过一种无为的生活。
在西方,柏拉图的《会饮篇》是第一部具体探讨爱情本质的作品。
它为西方传统爱情观奠定了基础。
《会饮篇》的重要主题之一是爱情建立在一个人要由另一个人来完整自我的需求的基础上。
每个原始人都是由两部分组成——两个男性,两个女性,或一男一女。
他们强大的生命力威胁神灵,于是他们被一分为二。
只有当两个部分找到自己最初的真爱,重新合二为一的时候,人类才会幸福。
上述两种文化的爱情观有异同之处。
它们都从远古时代获取源泉,分别成为两种哲学,即儒家哲学和柏拉图哲学的来源。
两种哲学对爱情的阐述是一种普遍的看法,但不同的是孔子侧重于对他人无私的爱,而柏拉图则更看重爱情的升华。
10.期刊论文刘静现实与理想的碰撞——林黛玉和现代女性的爱情观之比较-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9(3)爱情是从古至今永恒不变的话题,<红楼梦>中林黛玉在大观园的理想环境中,表现出对爱情的执着追求,成为世代流传的佳话.她坚贞不贰的爱情观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女性.成为女性追求的理想爱情.而现代女性生活在既进步、繁荣,有时又略显浮躁、喧闹的社会环境中,面临种种压力和竞争,在现实和理想发生冲突时,她们对爱情的选择是怎样的呢?本文主要是通过林黛玉和现代女性对爱情的执着和要求上,同时通过面临现实和理想的冲突时,她们的选择来分析她们爱情观的异同.本文链接:/Periodical_xxb-xsb201002069.aspx授权使用:吕先竟(wfxhdx),授权号:492b3262-d04d-47b3-866b-9e790128e651下载时间:2011年1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