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人教版噶一语文《我愿意是急流》说课稿设计

合集下载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教案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教案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教案第一章:诗歌背景及作者简介1.1 诗歌背景了解诗歌创作的时期背景,分析诗歌反映的社会现实和时代特点。

探讨诗人为何选择“急流”作为主题,以及这一主题所蕴含的深层意义。

1.2 作者简介介绍诗人的生平、思想和文学成就,分析诗人创作风格的特点。

探讨诗人个人经历与诗歌创作之间的关联。

第二章:诗歌主题与意象2.1 诗歌主题分析诗歌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如对自由、独立、坚韧等品质的追求。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主题与现代社会的关联。

2.2 诗歌意象分析诗歌中的主要意象,如“急流”、“岩石”、“荒野”等,探讨其象征意义。

引导学生通过意象感受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第三章:诗歌结构与形式3.1 诗歌结构分析诗歌的结构特点,如韵律、节奏、句子长度等。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结构对表达主题和情感的作用。

3.2 诗歌形式探讨诗歌运用的文学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引导学生欣赏诗歌形式美,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第四章:诗歌语言与表达4.1 诗歌语言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如词汇、语法、修辞等。

4.2 诗歌表达技巧探讨诗人如何通过诗歌表达情感和思想,如运用隐喻、象征等手法。

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诗歌表达技巧,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第五章:诗歌鉴赏与创作5.1 诗歌鉴赏分析如何鉴赏一首诗歌,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欣赏诗歌。

通过小组讨论、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5.2 诗歌创作引导学生学习诗歌创作的基本技巧,如选用意象、运用修辞等。

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培养学生的文学创造力。

第六章:诗歌分析与解读6.1 诗歌内容分析对诗歌进行逐句解析,分析诗歌中的隐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外延。

6.2 诗歌情感解读探讨诗人通过诗歌表达的情感,如激情、忧伤、渴望等。

引导学生体验诗人的情感,与诗歌产生共鸣。

第七章:诗歌应用与拓展7.1 诗歌应用分析诗歌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文学创作、演讲、写作等。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丰富自己的表达方式。

《我愿意是激流》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二)

《我愿意是激流》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二)

《我愿意是激流》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必修二)教学目的1、感悟诗中的一组组意象群,把握各自的特点及其间的关系2、理解诗人对爱情真诚无私的奉献精神,感悟诗中美好的感情。

3、欣赏诗歌结构整齐、反复咏唱的艺术美教学重点:1、把握诗歌意象,分析意象内涵。

2、体会中外诗歌在表情方面的区别教学难点:学习“通过一系列鲜活并独创性递进排列,营造一个感情流动的回旋天地”的艺术手法。

教学过程:导入:匈牙利诗人裴多菲有首名诗“生命诚可贵”(学生接着背诵)。

这是争取自由的宣言。

其实他对爱情也非常的执着,并有为了爱奉献一切的决心。

1、下面朗读这首诗(教师示范朗读)2、学生自由读二、学生质疑同学们读了这首诗,你最想知道什么?疑难有哪些?提出来共同解决。

学生写条子(老师整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归纳起来有:(抓住裴多菲是男是女,来展开教学) 我们来探讨第三个问题,大家说他是男是女,能根据诗句推断?(从学生最感兴趣的问题入手,有利于抓住学生,引导学生探究。

)好吧试试看!三、学生自行研讨全诗,思考并讨论。

1、诗中意象可概括为几组、几类?明确:全诗五段,每段有一组意象构成。

这些意象又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急流、小河、荒林、废墟、草屋、云朵、破旗,都是诗人的自喻;另一类是小鱼、小鸟、常青藤、火焰、夕阳,是“爱人”的形象表现。

2、这几类意象各有什么特征?能有我们要的结果?明确:相对来说,比较阔大、粗犷富有男性的阳刚之气,给人以壮美之感;比喻爱人的意象,相对来说,比较娇小、细腻、有着女性的柔媚,给人以秀美之感。

四、学生深入研读全诗,思考并讨论1、怎么分辨诗人是男性还是女性?2、秀美的是女性,阳刚的是男性!3、有首《近试上张水部》的诗这样写“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它的作者可是纯大老爷们儿。

不能仅根据意象就作出推断。

由于“我的爱人”的不确定,文中的“我”说不定是女中豪杰。

因此首要的是,看看文本歌颂、赞美了什么。

我愿意是急流(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教学设计

我愿意是急流(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教学设计

我愿意是急流(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诗人裴多菲及其创作。

2、进一步了解诗歌中的意象。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①先反复朗读,再用心感悟、品味;②抓意象,品情感;③抓语言,欣赏技巧;德育目标:通过对爱情观的讨论,联系社会生活中一些现象,从而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通过对比手法领会诗歌的情境美。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方法:朗诵法、讨论法和比较法。

教具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放映名著名片中在教堂里举行婚礼时的场景片断,从新郎新娘随着《婚礼进行曲》步入教堂开始,至新娘说出“我愿意”为止)提问:看到这里,老师想打断一下,提个问题。

如果你是这一场景中的新郎或新娘,这时神甫突然问你了:“这位女士或先生,你知道你说出这一声‘我愿意’之后所要承担的责任吗?或者说,除了愿意娶她为妻(嫁给他)之外,你还愿意为她做出些什么呢?”,你怎么回答?明确:真正的爱情不是索取。

对爱,我们要说,我愿意…其实在一百五十多年前,著名匈牙利诗人裴多菲(板书作者)也写过了与大家所说同样内容的一首诗《我愿意是急流》(板书题目),写了这首诗后不久,他就和他心爱的人儿森得莱尤丽亚结为伉俪。

二、作者简介裴多菲(1823-1849)是匈牙利19世纪最伟大的诗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家。

他15岁开始写诗,题材多取自人民生活,一生共写了八百多首诗和八篇长篇叙事诗。

他当过兵,作过流浪艺人。

1849年与俄国军队作战英勇牺牲,年仅26岁。

他一生写过大量爱情诗,尤其是爱上森德莱尤丽亚之后,写了不少动人的诗给她。

他的主要代表作有《农村的大锤》和《勇敢的约翰》等。

他的《自由爱情》一诗被白莽译为《爱情与自由》“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在我国广为流传。

三、题解在古代爱情诗中,发愿体是一种常见的格式。

从题目中,我们可以看出,这首爱情诗歌也是用发愿体的形式来写的。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设计(教案)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设计(教案)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一些外国诗歌知识,领略外国诗人的优秀作品中表现的异国情趣。

2.了解裴多菲的简历及其创作过程。

二、能力目标1.体会诗作蕴含的深刻思想内容及诗人对爱情的独特理解。

2.品味诗歌语言,学习本诗表现手法,展开丰富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内涵。

三、德育目标体味作者真挚的情怀,陶冶高尚的情操。

【教学重难点】1.把握一组组意象群和层层递进、富于变化的诗歌形式。

2.准确把握诗人的意念和情绪,并深入诗中的意境。

【教学方法】1.诵读法。

教师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内容及形式特点。

2.比较阅读法。

将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急流》和舒婷的《致橡树》进行比较,这样可使学生对内容、情感及艺术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课前播放背景音乐)一、导言爱情作为一种人与人之间最复杂最微妙的关系,从古至今吸引了无数文人骚客,留下无尽动人诗篇。

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首爱情诗。

(幻灯显示课题:我愿意是急流)二、诗人小传及解题(点击小标题:诗人小传及解题)裴多菲:19世纪匈牙利伟大的爱国诗人。

他当过兵,作过流浪艺人,参加卫国战争1849年7月英勇死在哥萨克兵的矛头上,年仅26岁。

他在短短的一生中,写下了许多优美的爱情诗,尤其是1846年秋爱上森德莱尤丽亚以后,写了不少动人诗篇给她,这首诗可以看作他献给尤丽亚的一首爱情诗。

(回主页)三、整体感知(点击小标题:整体感知)1.学生依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将这首诗歌自由朗读一遍。

(点击背景音乐标志)强调:情感处理恰当。

2.正音(点击出现)窠:kē讨论用何情感朗读。

学生答。

老师小结。

参考:强烈情感、缠绵的倾诉、深情恋情、浓烈情感、由衷、一往情深、幸福无比、温情和热爱等等。

3.请大家听课文的配乐朗诵及相关画面的欣赏,注意其情感处理。

(点击配乐朗诵页面――注意朗诵时页面自动播放,莫点击)4.老师提示学生朗读时,要声情并茂,应象示范朗读那样,语速缓慢,充满深情。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设计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设计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设计课程背景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深刻意识到在学生学习中文的过程中,阅读的重要性。

特别是无论是在中考还是高考中,阅读都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因此,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我开始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阅读上。

教学目标在本次课程中,我希望通过阅读《我愿意是急流》一文,帮助学生:•能够真正理解急流的特点和意义;•学会如何用“我愿意是急流”的语言表达;•练习阅读理解的技巧,提高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增强语文素养。

教学内容1. 前期准备在课程开始前,我会让学生提前阅读《我愿意是急流》这篇文章,并在课堂上进行讨论,让学生表达对急流的理解,解释它的特点和意义。

通过这个环节,我能够了解学生在阅读方面的基础知识和能力,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

2. 高质量朗读在阅读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进行高质量朗读,在朗读中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文章的语感、节奏、语调和表达方式。

同时,我也会让学生注重细节,如文中的标点符号、断句等,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将之与意义进行联系,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阅读理解阅读理解是本课程的重点,为了增强学生对《我愿意是急流》文本的理解能力,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方式:•关注重点句子:在阅读过程中,我会着重介绍一些重要的句子,并对这些句子进行详细解读和讲解;•语言分析:通过对文本中的语言进行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比较分析:通过与其他经典名篇进行比较,在多样的文本世界中加深阅读体验;•图文互动:通过图片、艺术照和现场互动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我愿意是急流》的内涵。

4. 自我表达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我希望学生能够自由表达自己对于急流的理解和自己的心情、想法,提高学生开放、自由、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自我表达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合理、准确、自信地使用语言,增强自己的语文素养。

教学方法在上述的教学内容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演讲式教学:通过教师主讲、引导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问答式教学:通过提问、回答等方式,启发学生阅读文本的思考,展示自我表达的能力;•探究式教学:通过问题导入、文本分析等方式,增强学生阅读和思辨能力。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一、教案名称:《我愿意是急流》教学设计教案二、学科领域:语文三、年级组别:八年级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我愿意是急流》的诗篇,了解作者席慕蓉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对现代诗的鉴赏能力和朗读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诗中对爱情的真挚表达,激发学生对美好情感的追求和珍视。

六、教学重点:1. 诗文内容的理解和诗句的鉴赏。

2. 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和合作学习能力。

七、教学难点:1. 诗句深层含义的解读。

2. 通过对诗句的鉴赏,培养学生对现代诗的欣赏能力。

八、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寻找答案。

2. 使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和背景资料,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利用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九、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介绍诗人席慕蓉及《我愿意是急流》的背景。

2. 学生自读诗文,理解大意。

3. 分组讨论,每组选出一两个关键词或句子,分享对诗文的理解和感悟。

4. 教师引导全班同学对各组的分享进行评价和讨论,深化对诗文的理解。

5.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1. 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

2. 针对诗文中的重点诗句进行鉴赏和分析,引导学生体会诗句的美感。

3. 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教师指导并评价。

4.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如何将诗文内容转化为实际行动,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对爱情的珍视和追求。

5. 各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6.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十、课后作业:1. 背诵《我愿意是急流》。

2. 写一篇关于对诗文的理解和感悟的短文。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如何将诗文中的爱情理念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并在下一节课上进行分享。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以及诗句鉴赏能力的提升。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上册)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上册)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上册)【课时安排】 1 课时【教材分析】本篇课文选自《语文(基础模块)上》第五单元,这是一首向自己所爱的人表白爱情的诗歌,诗人使用博喻和对比等修辞方式,以两组不同的意象,刻画了一个坚韧豪迈而又充满苍凉感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和一个具有娇媚温馨气质的女性形象,表达了诗人为爱情敢于承受孤独、敢于排除任何艰难险阻、甘心付出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的决心和意志,同时也倾诉了对爱人无私的抚慰和支持。

【学情分析】鉴于本课是诗歌单元的最后一首诗歌,此前,学生已经阅读了一定量的诗歌作品,也已经初步掌握一定的诗歌鉴赏方法,因此,在学习本课时,主要以听配乐朗诵、朗诵阅读再加上适当的点拨的方法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裴多菲的人生经历及其创作情况;(2)感悟本诗的意象群,并把握其各自的特点,领悟诗人要表达的思想。

2. 能力目标(1)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2)欣赏本诗结构整齐,反复咏唱的艺术美。

3. 情感目标理解诗人对爱情真诚无私的奉献精神,感受诗人美好的情感,感悟“爱”的真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反复诵读把握诗歌意象,进而了解本诗在意象选择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让学生感知裴多菲的爱情观,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方法】朗读法、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导入铃响前播放王菲的《我愿意》。

中华民族高吟《诗经》、《楚辞》、唐诗、宋词,一路走来⋯⋯五四以来,也出现了很多优秀的诗篇,同时也从国外引进了许多经典的诗歌。

有人说,诗歌是语言艺术的精华,而爱情诗则是诗歌花园里的奇葩,今天我们将共同赏读的外国爱情诗是由十九世纪匈牙利的爱国诗人裴多菲所写的《我愿意是急流》。

二、关于作者学生交流查找资料。

注意指导学生抓关键词了解作者及诗歌背景。

相关资料参考:裴多菲山陀尔(1823-1849), 匈牙利爱国诗人、英雄,匈牙利民族文学的奠基人。

生于多瑙河畔上的一个小城-- 萨堡德沙拉斯,父亲是一名屠户,母亲是一名农奴,生活在社会最底层。

我是急流教学设计

我是急流教学设计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设计教学目的:揣摩诗的意象,体会诗的章法。

教学设想:一、将西方婚礼中的有关场景通过电教设备引入课堂,将德育与教材的学习融为一体,使学生在课文学习的同时接受一次正确恋爱观的教育。

二、教学结构呈递进式复合状(分析写法时:作—仿—创;分析内容时:单样解读—多样解读爱情诗——革命诗;分析特色时:用裴多菲的诗来“现身说法”)。

三、各次朗读均配上有关爱情的比较合适的轻音乐名曲,以渲染气氛,强化美育效果。

四、安排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场景导入,引发思索1、《婚礼进行曲》步入教堂开始,至新娘说出“我愿意”为止)。

2、提问题提问:看到这里,老师想打断一下,提个问题。

如果你是这一场景中的新郎或新娘,这时神甫忽然问你:“×××,你知道你说出这一声…我愿意‟之后所要承担的责任吗?或者说,除了愿意娶她为妻(嫁给他)之外,你还愿意为她作出些什么?”,你怎么回答?3、写心声要求学生:设身处地地以排比段的形式,把自己愿意为对方做的事写在纸上(要求:言简意明,直抒胸臆,体裁不限),然后交流并对比评价。

4、作评价教师进行综合讲评。

讲评前和讲评时,要注意发现和褒扬用形象来说话的诗文及其学生作者。

二、引出裴多菲的诗歌《我愿意是急流》,供学生鉴赏和模仿1、引导教师:一百五十多年前,著名匈牙利诗人裴多菲(板书作者)也写过和你们刚才所写同样内容的一首诗《我愿意是急流》(板书题目),写了这首诗以后不久(1847年秋),他就和他心爱的人儿森德莱·尤丽亚结为伉俪。

现在让我们一起欣赏这一首诗。

2、聆听作者生平:裴多菲(1823—1849)匈牙利十九世纪最伟大的诗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家。

他一生写了800多首抒情诗,8部长篇叙事诗,被誉为匈牙利“抒情之王”。

主要作品有长诗《农村的大锤》和《勇敢的约翰》等。

他的《自由·爱情》一诗被白莽译为《爱情与自由》“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在我国流传甚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人教版噶一语文《我愿意是急流》说课稿设计《我愿意是急流》是匈牙利诗人裴多菲为恋人麦德尼阿斯基•伯尔娜所写的一首爱情诗,诗中通过意象的转换来表现诗人情感的变化,从而表达了诗人所信奉的爱情观。

一、说教材
《我愿意是急流》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自读课文《外国诗三首》中的最后一首,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恋人深沉而热烈的爱情。

二、说学情
这首外国爱情诗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舒婷的《致橡树》朦胧爱情诗,对爱情观已有触碰。

通过本诗的学习,可以引导学生比较两种爱情观的不同之处,使学生对爱情观问题有更深的认识。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新大纲的要求,我主要从以下三个维度拟定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学习本诗运用句式反复、意象对比的写作技巧,体味诗中回环往复、渐进不同的音乐美;
(二)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在配乐朗读的反复练习中,体味诗人对爱情的理解,通过对意象转变的分析来把握诗人情感的变化轨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认识爱情的真正含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自我朗读中,引导学生体味诗人的爱情观和为爱情愿意忍耐与献身的精神。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正确把握五节诗中诗人的情感变化轨迹。

五、说教学过程
(一)在导入新课时,我采用复习、对比式导入,首先让学生齐读《致橡树》,回味中国女诗人舒婷在诗中所表达的爱情观,然后引入新课,使学生在学习的一开始便从爱情观的教学目标着眼,来品味本诗。

(二)分析课文
1.为学生播放《我愿意是急流》的朗读录音,使学生感受本诗的音乐美,然后让学生有感情地自读整首诗。

2.对本诗内容的分析,我从每节诗中的意象入手。

在对每节诗分析之前让学生齐读本节诗,然后引导学生从每节诗意象的转换中品味诗人的情感变化。

在第一节诗中,我让学生找出主要意象:“急流”与“小鱼”。

我设问:诗人在意象的转换中,表现出怎样的情感变化?
学生经过讨论可以体味到:急流在崎岖的路上、岩石上经过,其流程艰难,有一种雄壮之气在其中,这也是诗人的情感寄寓所致。

而对爱人是小鱼的想象,又使诗人的情感从“急流”雄壮过渡到“小鱼”的欢快,诗的音乐美也随诗人情感的变化而变化。

由于整首诗的五节采用了同样的句式,所以在学生学习了第一节诗的分析方法之后,对第二至第五节也可以采用同样的分析方法。

但在分析中,让学生自己通过意象分析来准确描述出诗人的情感变化并不容易,这也是本诗的教学难点所在。

我对第二至第五节的意象表现情感变化有预设答案(在板书中有体现)。

学生通过讨论,可能生成很多解释,对于这种生成性问题,我采用共同探讨、认同合理、完善己见的方法,与学生共同加深对本诗的理解。

3.对意象——情感的分节分析完成之后,再从整体上把握诗人的爱情观。

学生通过讨论,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主要是体会出诗人对爱情的深沉与炽烈、愿意为爱情献身的坚定与幸福。

(三)课外延伸
让学生继续鉴赏裴多菲的其他诗作,如《我愿意是树》、《民族之歌》、《我的歌》、《一个
念头在烦恼着我》、《自由与爱情》等作品。

了解裴多菲作为匈牙利伟大诗人的艰难人生历程。

(四)作业
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中情感变化轨迹的把握,选择合适的乐曲作为朗读配乐,在下节课进行朗诵表演。

六、说板书
我愿意是急流
裴多菲
第一节:急流——小鱼,雄壮——欢快
第二节:荒林——小鸟,坚忍——幸福
第三节:废墟——常春藤,低沉——甜蜜
第四节:草屋——火焰,隐忍——热烈
第五节:云朵、破旗——夕阳,平淡——高扬
爱情观:(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