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测量综合系统课程设计报告(2019版)
课程设计报告 光电检测电路设计

应用物理学专业实验课程设计光电检测电路设计太原理工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应用物理学专业实验课程设计基于光电检测电路的设计目录第一章选题背景与总体思路.................................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选题背景 (5)1.2、总体思路 (6)第二章设计原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选材 (6)2.1.1、AT89S52芯片.................................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2、二极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3、三极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光电电路..........................................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1发光电路......................................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2光接收电路 (11)2.3、原理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电路的功能实现.....................................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控制电路——89S52芯片 (11)3.1.1、电源电路 (11)3.1.2、复位电路 (11)3.1.3、晶振电路 (11)3.2、检测电路..........................................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程序设计及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光电检测课程设计

光电检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光电检测的基本原理,理解光电效应、光电器件的工作原理及其在检测技术中的应用。
2. 使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光电传感器及其特性,能够分析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场景。
3. 引导学生掌握光电检测系统的构建方法,学会进行简单的光电检测系统设计和分析。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光电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的能力,提高实际操作技能。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光电检测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学会在团队中分工合作,共同完成项目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光电检测技术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2. 培养学生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注重实验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3. 引导学生关注光电检测技术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认识光电检测技术对社会进步的重要性。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高二年级物理选修课程,结合物理知识和实践操作,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高二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物理基础,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项目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光电检测基本原理:光电效应、光电器件原理、光电传感器工作原理。
教材章节:第二章光电检测技术基础2. 光电传感器类型及特性:光敏二极管、光敏三极管、光电池、光电管、光电倍增管等。
教材章节:第三章光电器件及其特性3. 光电检测系统构建:系统设计原理、传感器选型、信号处理与分析、应用案例。
教材章节:第四章光电检测系统设计与应用4. 实践操作:光电传感器数据采集、处理与分析,实际应用场景下的检测项目实施。
教材章节:第五章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5. 创新设计:结合所学知识,开展小组项目,设计并实现一个简单的光电检测系统。
光电综合课程设计报告

光电综合课程设计报告姓名: 李方圆学号: 1150730006专业: 应用物理学目录1引言 (1)1.1含义 (1)1.2结构 (1)1.3优点 (1)1.4发展趋势 (2)2理论分析 (3)3 MATLAB数值模拟 (3)3.1 程序主要源代码 (3)3.2 数值模拟结果 (5)3.3 结果分析 (5)4心得体会 (6)1引言1.1含义单包层光纤激光器的输出一般只有几十毫瓦的量级, 因此光纤激光器通常被认为是小功率光电子器件。
然而, 对于大多数的激光应用领域, 我们需要更高功率的激光输出。
双包层泵浦技术的出现是光纤领域的一大突破, 它使得光纤激光器和光纤放大器真正成为高功率器件。
双包层光纤激光器是新型光纤激光器发展的代表,它的优点在于不需要将泵浦能量直接藕合到模场直径相对较小的光纤中去,它可以采用低成本的,大模场(多模)高功率的半导体激光器作为泵浦源。
因为这个优势,近几年来,双包层光纤激光器研究受到了极大的关注。
1.2结构图1 是双包层光纤示意图。
光纤由纤芯、内包层、外包层和保护层组成, 折射率从纤心到外包层依次减小。
为保证光纤输出单模激光, 纤芯直径为一般为几个微米, 内包层起着使激光约束在单模纤芯内和成为泵浦光的多模导管作用, 外包层起将泵浦光限制在内包层中的作用。
内包层的直径一般为几百微米, 这种设计大大减小了对泵浦源模式的质量要求, 可用价格相对便宜的高功率多模二极管阵列做泵浦源, 通过特定的光学装置或直接人射到光纤,一部分泵浦光藕合到纤芯中, 而大部分泵浦光祸合到内包层中, 内包层中的光受外包层限制, 在内包层之间来回反射, 而不被吸收, 在不断的穿过纤芯的过程中, 被其中的激光介质一稀土元素离子吸收, 所以泵浦光在光纤的一端藕合进人光纤, 在光纤的整个长度上都发生激光泵浦过程, 几乎所有的泵浦光都能被激光介质吸收, 因而大大提高了泵浦功率1.3优点作为新型的光纤激光器, 双包层光纤激光器有许多的优点。
光电系统课程设计

光电系统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光电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对光电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光电系统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和应用领域;技能目标包括能够使用光电设备进行实验操作,分析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热爱,增强学生对光电技术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光电系统的基本原理、光电设备的组成和操作、光电技术的应用等。
具体来说,教学大纲如下:1.光电系统的基本原理:介绍光电效应、光电器件的工作原理等;2.光电设备的组成和操作:介绍光电设备的结构、功能和使用方法;3.光电技术的应用:介绍光电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案例。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本章节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包括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等。
具体来说:1.讲授法:通过讲解光电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帮助学生建立理论知识框架;2.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对光电技术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章节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光电系统相关教材,提供理论知识的学习材料;2.实验设备:准备光电实验设备,供学生进行实验操作;3.多媒体资料:提供光电系统相关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料,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五、教学评估本章节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种方式进行,以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以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2.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评估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3.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4.考试:设置期末考试,全面考察学生对光电系统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安排本章节的教学安排将根据学生的作息时间和兴趣爱好进行合理规划。
光电检测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光电系统设计与检测说明书电子照片(证件照)题目红外遥控设计系(部) ******专业(班级) ******姓名****学号20100411**指导教师******起止日期13年6月 3日6月15日长沙学院课程设计鉴定表10级光电检测课程设计任务书系(部):电子与通信工程系专业:光电指导教师: 刘莉孙利平谭志光谢志宇 2013-6-8摘要:很多电器都采用红外遥控,那么红外遥控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呢?本文将介绍其原理和设计方法。
红外线遥控就是利用波长为0.76~1.5μm之间的近红外线来传送控制信号的。
常用的红外遥控系统一般分发射和接收两个部分。
红外遥控常用的载波频率为38kHz,这是由发射端所使用的455kHz晶振来决定的,在发射端要对晶振进行整数分频,分频系数一般取12,所以455kHz÷12≈37.9 kHz≈38kHz。
也有一些遥控系统采用36kHz、40kHz、56kHz等,一般由发射端晶振的振荡频率来决定。
接收端的输出状态大致可分为脉冲、电平、自锁、互锁、数据五种形式。
关键词:80c51单片机、红外发光二极管、晶振目录1、绪论 (7)2、红外遥控器 (8)2.1、基本原理及应用 (8)2.2、红外遥控发射部分 (9)2.3、红外遥控接收部分 (11)2.4、系统设计 (12)3、设计思路 (13)4、设计成果展示 (14)5、总结 (15)6、参考文献: (15)附录1: (16)1、绪论人的眼睛能看到的可见光按波长从长到短排列,依次为红、橙、黄、绿、青、蓝、紫。
其中红光的波长范围为0.62~0.76μm;紫光的波长范围为0.38~0.46μm。
比紫光波长还短的光叫紫外线,比红光波长还长的光叫红外线。
红外线遥控就是利用波长为0.76~1.5μm 之间的近红外线来传送控制信号的。
发射部分的主要元件为红外发光二极管。
它实际上是一只特殊的发光二极管,由于其内部材料不同于普通发光二极管,因而在其两端施加一定电压时,它便发出的是红外线而不是可见光。
光电检测技术课程设计

光电检测技术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光电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理解光电效应、光电器件的工作机制及其在检测中的应用;2. 使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光电传感器及其特点,能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光电传感器;3. 引导学生掌握光电检测系统中的信号处理方法,了解相关检测电路的设计与实现。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光电检测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进行简单的光电检测系统设计;2. 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能正确操作光电传感器及相关检测设备,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在小组合作中共同完成光电检测系统的设计与调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光电检测技术及其应用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提高学习积极性;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了解光电检测技术在环保、节能等领域的重要作用;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光电检测技术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高二年级物理选修课程,结合物理知识和实际应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学生特点:高二学生在物理知识方面具备一定基础,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对新技术和新设备充满好奇心。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注重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光电检测技术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工作中,为我国光电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教学内容1. 光电检测技术基本原理- 光电效应(光电导效应、光伏效应、光生伏特效应)- 光电器件(光敏二极管、光敏三极管、光电管、光电耦合器)2. 光电传感器及其应用- 不同类型的光电传感器(环境光传感器、位置传感器、转速传感器等)- 光电传感器的选型与应用3. 光电检测系统设计- 信号处理方法(模拟信号处理、数字信号处理)- 检测电路设计与实现(放大电路、滤波电路、信号转换电路等)4.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 光电传感器操作与调试- 光电检测系统设计实例分析- 小组项目:设计并实现一个简易的光电检测系统教学大纲安排:第一周:光电检测技术基本原理学习,了解光电器件的工作机制;第二周:学习光电传感器及其应用,进行光电传感器选型分析;第三周:学习光电检测系统设计,掌握信号处理方法和检测电路设计;第四周: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小组项目设计与实施;第五周:项目展示与评价,总结课程学习成果。
光电测速课程设计

光电测速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光电测速的基本原理,掌握光电测速仪器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光电测速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a.了解光电测速的基本原理;b.掌握光电测速仪器的主要部件及其作用;c.知道光电测速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
2.技能目标:a.能够正确使用光电测速仪器进行测量;b.能够分析测量数据,得出合理结论;c.能够运用光电测速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a.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b.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沟通协作能力;c.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光电测速的基本原理、光电测速仪器的主要部件及其作用、光电测速技术的应用等。
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课时:光电测速的基本原理a.光的传播速度;b.光电效应及其应用;c.光电测速的原理。
2.第二课时:光电测速仪器的主要部件及其作用b.光敏元件;c.信号处理电路;d.显示与输出装置。
3.第三课时:光电测速技术的应用a.运动物体速度的测量;b.生产过程中的速度监控;c.光电测速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等。
具体安排如下:1.讲授法:用于讲解光电测速的基本原理、光电测速仪器的主要部件及其作用等理论知识。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光电测速技术应用的看法,培养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
3.实验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光电测速仪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光电测速技术与应用》;2.参考书:光电测速技术相关论文和专著;3.多媒体资料:光电测速仪器操作演示视频;4.实验设备:光电测速仪器、实验器材等。
通过以上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体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光电测速知识。
光电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光电系统课程设计报告设计题目:光电心率计指导老师:吴xx班级: 10XX设计者: XXX设计者学号: *************同组者姓名: ********************************************************************************************* 设计者联系电话: ******************目录一.摘要 (4)二.技术指标 (4)三.设计原理 (5)3.1、光电探测电路 (5)3.2、电源电路 (6)3.3、滤波放大电路及虚拟地电路 (6)3.4、单片机电路 (7)3.5、显示电路 (8)3.6、蜂鸣器电路 (9)四.设计方案论证 (9)4.1、心率计的软件实现方法 (9)4.2、滤波放大电路的实现 (9)4.3、光电探测电路的实现 (10)4.4、心率值的显示方法 (10)五. 硬件电路设计 (11)5.1、电源电路设计 (11)5.2、光电探测电路 (12)5.3、“虚拟地”电路 (12)5.4、滤波放大电路 (12)5.5、单片机电路 (13)5.6、译码显示电路 (15)5.7、蜂鸣器电路 (16)六.软件设计 (16)6.1 总流程图 (17)6.2 主函数流程图 (18)6.3 采样比较程序 (19)6.4 心率计算与显示警报模块 (20)七.结论 (21)八.课程设计的心得体会 (21)参考文献 (22)附录 (23)附录一、程序代码 (23)附录二、原理图 (28)附录三、PCB所有层图 (29)附录四、顶层PCB图 (30)附录五、底层PCB图 (30)附录六、元件清单 (31)一.摘要随着现代社会,人们对自己的健康越来越关心,因此对各种医疗设备的需要也越来越大。
其中心率测量仪是最常见的医疗设备之一,它能应用于医疗、健康、体育以及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因此一个简单便宜而又有较高精度的心率测量仪是很有市场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报告内容要求
(1)根据题目进行国内外文献查阅调研,撰写光电技术在某一领域应用的设计报告,包括应用背景、发展历史及现状、未来前景等;
(2)详细说明光电应用系统的工作原理(画出原理图);
(3)凡是引用他人的论述、分析、解析式、图、表、数据、计算结果等等,必须加以明显的
注释。
2 报告格式要求
(1)A4纸打印,封页单面打印,正文双面打印;
(2)页边距设置:上下页边距分别为2.5cm和2cm,左右页边距分别为2.4cm和2cm,页眉、页脚边距分别为1.8cm和1.7cm,奇偶页不同、无网格;装订要求:左侧两钉装订;上下钉分别距离上下顶边6-8cm,距侧边8-9mm,与侧边平行;
(3)字号要求:正文小4号宋体字,行距最小值20磅;标题详见模板;
(4)页码:页脚居中插入页码,但封面不得有页码;
(5)按范例制作封面,封面不应有不必要的框线;
(6)所有图表按顺序编号,下注图题,居中,小5号字;
(7)图片出现之前,有相应的文字引出图片;
(8)排版时注意尽量不要出现大幅的空白;
(9)参考文献格式规范,参考文献序号应按在正文中出现的顺序排列;
(10)除有明确要求内容以外,其他内容排版以表达清晰、美观大方、布局紧凑为基本原则。
四、注意事项
1.查阅文献至少6篇以上(外文文献1篇以上),报告不允许抄袭及互相抄袭,一旦发现,
无论是抄袭还是被抄袭者,各扣10分;
2.每组按模板提交一份综述报告,模板见下页;
光电测量综合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设计题目)
年级专业:× ×级检测或精仪
小组成员:*** (贡献度**%)
*** (贡献度**%)
年月
题目(宋体、黑体、小二号字)
作者1,作者2,作者3,…...
(燕山大学电气工程学院xx专业xx班级)
摘要:字数一般在150字以内。
摘要必须反映全文中心内容,内容应包括目的、
过程及方法、结论。
要求论述简明、逻辑性强、尽量用短句。
关键词:3至5个
Abstract:
Keywords:
1引言(包括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
论文要求主题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炼。
[单击此处输入正文内容(宋体、小四号字,行距20磅)]
……………………………………………………
2正文部分(题目自拟)
题名应恰当简明地反映文章的特定内容,要便于编制题录、索引和选定关键词。
不宜使用非公知的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符、代号等,也不能将原形词和缩略词同时列出。
2.1系统结构
2.2工作原理
2.3实验步骤
文字大小规定如下:摘要、图名、表名及内容、参考文献均为小五号字,标题见样例。
文中各级标题采用阿拉伯数字分三级编序,且一律左顶格排版。
一级标题形如1,2,3,…排序;二级标题形如2.1、2.2,…排序;三级标题形如2.1.1、2.1.2,…排序。
3分析与总结(分析实验数据和现象,总结实验结果)
表1 中文表题居中(表随文出现)
换行时此处对齐
基本要求表中文字中文采用小5号宋体。
注:表注采用小5号宋体
公式主体居中,编号右对齐。
参考文献:
[单击此处输入参考文献内容(宋体、小四号字,行距20磅)]
[1]作者1[,作者2,作者3][,等]. 期刊论文题名[J]. 刊名,出版年份,卷(期):起
止页码.
[2]作者. 书名[M]. 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起止页码.
各类主要文献的著录格式如下:
期刊:[序号]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期):起止页码.
专著:[序号]作者.书名[M].版本(第1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论文集:[序号]作者.题名[A].编著者.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学位论文:[序号]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专利文献:[序号]专利申请者.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
文献作者3名以内全部列出,4名以上则列前3名,后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