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日资料

合集下载

世界地球日资料

世界地球日资料

世界地球日资料世界地球日,也被称为国际地球日,是每年的4月22日。

它旨在呼吁全球人民共同关注和保护我们的地球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

下面是一些关于世界地球日的资料,希望能够增加大家对地球保护的认识和行动。

1. 起源世界地球日起源于1970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开始举办,由当时的参议员盖勒特·哈德(Gaylord Nelson)倡导。

首个地球日活动得到了惊人的响应与支持,超过20多万人参与其中。

此后,每年的4月22日成为纪念地球日,以此来唤起全球人民对环保的重视。

2. 背景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但人类的活动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气候变化、空气污染、水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日益严重。

世界地球日的目的是提醒人们,我们需要改变自己的行为,保护和修复地球的生态系统。

3. 目标世界地球日的目标是推动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行动。

它呼吁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努力,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减少碳排放、减少污染、促进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保护野生动植物等。

通过集体行动,我们可以改变未来。

4. 庆祝活动世界地球日的庆祝活动多种多样。

在这一天,各地举行各种环保主题的活动,如清洁行动、植树活动、环境讲座、垃圾回收等。

此外,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和民间组织也以此为契机,宣传环保知识,号召人们参与环保行动。

5. 成就世界地球日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就。

例如,1970年地球日活动后不久,美国成立了环境保护署(EPA),并通过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法律。

此外,全球范围内的环境保护意识不断提高,许多国家制定并执行了环境保护政策。

6. 个人行动每个人都可以为地球保护贡献力量。

我们可以从日常生活做起,节约用水、减少废物产生、减少能源消耗等。

对于那些有条件的人来说,可以购买环保产品,选择低碳出行方式,参与环保志愿者活动等。

每个人的微小行动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7. 地球保护的重要性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保护地球意味着保护我们自己和子孙后代的生存环境。

世界地球日百科知识

世界地球日百科知识

世界地球日每年的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WorldEarthDay)。

全世界地球日活动起源于美国,旨在唤起生命体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促进资源促进联合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1969年,美国民主党参议员盖洛德·尼尔森提议,在全国各大学校园内举办环保问题讲演会,并将次年的4月22日作为“地球日”。

当时25十岁的哈佛大学法学院学生丹尼斯·海斯很快就将尼尔森的提议变成了一个在全美各地展开成大规模社区性活动的具体构想,并教师得到好多青年学生的积极响应。

1970年4月22日,澳大利亚声势浩大首次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地球日”活动,参加人数多达2000万。

这是人类第三次有史以来第一次规模宏大的群众性环境保护运动。

没有但美国的环保弊病并没有由此得到根本解决。

与此同时,环境污染问题趋于国际化。

大气层臭氧减少、海平面上升、海洋污染缠身等日益严峻的问题困扰着整个人类,亟待各国通力合作应予以解决。

因此,1990年4月22日,全世界140多个国家、2亿多应邀参加人同时在各地举行多种多样的环境保护宣传活动。

这项活动得到了联合国的博得首肯。

从此“地球日”成为“世界地球日”。

地球是人类的共同家园。

然而,近几十年来,生命体在最大限度地从自然界获得各种资源的资源同时,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破坏着全球生态环境,全球气候和环境因此迅速变化。

统计表明:自1860年有气象仪器观测记录年后,全球年平均温度抬升了0.6摄氏度,最暖的13个年份均出现在1983年以后。

20世纪80年代,全球春季受灾害受影响的人数平均为1.47亿,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这一数字上升到2.11亿。

自然环境的恶化北极熊也严重损失着地球上的野生物种。

如今全球12%的鸟类和四分之一的植食哺乳动物濒临灭绝,过度捕捞已导致三分之一的鱼类资源枯竭。

近年来,随着环保观念的普及与加强,国际社会正采取相关措施保护地球环境,并初见成效。

2000年制定的《联合国千年宣言》将环境保护弊病纳入其中。

世界地球日百科知识

世界地球日百科知识

世界地球日百科知识地球是我们人类的家园,我们生活的基础。

为了提高人类对地球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每年的4月22日被定为世界地球日。

在这一天,全世界的人们齐心协力,开展各种活动来呼吁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本篇文章将为大家介绍一些世界地球日的相关知识。

1、世界地球日的起源世界地球日起源于1970年。

当时,美国国内爆发了大规模的环境保护运动,人们对污染问题的担忧日益增加。

为了唤起公众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美国媒体人尼尔·埃弗里提议设立一个全球性的地球日,以推动全球环境保护意识的普及。

1970年4月22日,第一个世界地球日活动在美国各地展开,吸引了大量的参与者。

2、世界地球日的意义世界地球日的活动目的是提醒人们,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我们必须共同努力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通过开展各种环保活动,人们可以增加对环境破坏的认识,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同时也倡导人们采取积极的环保行动,为地球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3、世界地球日的重点活动为了宣传和庆祝世界地球日,各地举办了丰富多样的活动。

其中一项重点活动是树木种植。

树木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它们能够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保护土壤和水源,维持生物多样性等。

每年的世界地球日,人们纷纷参与到树木种植活动中,以还原自然生态,减少气候变化的影响。

另外,人们还会组织环境清洁活动。

地球上存在着大量的垃圾和污染物,它们对环境和生物造成了严重影响。

世界地球日是一个提醒人们保持环境整洁的良机,人们会自发组织清洁行动,去城市、公园、河流等地捡拾垃圾,并倡导公众养成环保的生活习惯。

另外,一些地区还会组织关于可持续发展和节能减排的讲座和论坛。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包括可再生能源、低碳经济等多个方面。

通过这些讲座和论坛,人们可以了解到最新的环保科技和理念,共同探讨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4、世界地球日的影响自从世界地球日的设立以来,它已经成为一个全球范围内的大型环保活动,引起了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

世界地球日介绍

世界地球日介绍

世界地球日介绍每年的 4 月 22 日,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世界地球日。

这一天,世界各地的人们都会以各种方式来关注我们共同生活的地球,思考如何保护和珍惜这个美丽的家园。

世界地球日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 70 年代。

1970 年 4 月 22 日,美国首次举行了大规模的“地球日”活动。

当时,环境污染问题在美国日益严重,人们对环境的关注度也不断提高。

这次活动的举行,旨在唤起公众对环境问题的重视,推动环境保护的行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世界地球日逐渐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环保节日。

它不仅仅是一个纪念日,更是一个行动的号召,鼓励每个人都积极参与到保护地球的行动中来。

那么,为什么要设立世界地球日呢?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它为我们提供了空气、水、食物和各种资源。

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我们对地球的索取越来越多,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

森林被大量砍伐,导致许多物种失去了栖息地,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原本郁郁葱葱的森林变成了一片片荒漠,土地沙漠化日益加剧。

大量的树木被砍伐,不仅影响了生态平衡,还导致了水土流失,增加了洪涝灾害的发生风险。

水资源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工业废水、农业化肥和生活污水的排放,使得许多河流、湖泊和地下水受到污染。

一些地区出现了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生产。

大气污染同样不容忽视。

汽车尾气、工厂排放的废气等使得空气质量下降,雾霾天气频繁出现。

这些污染物不仅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危害,还对气候产生了影响,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除此之外,垃圾问题也日益严重。

大量的垃圾堆积如山,其中一些难以降解的垃圾如塑料,会在环境中存在很长时间,对土壤和海洋造成污染。

面对这些严峻的环境问题,世界地球日的意义就显得尤为重要。

它提醒我们要审视自己的行为,反思我们对地球的影响。

通过这个节日,我们可以加强环保意识,促使人们改变生活方式,采取实际行动来保护地球。

在世界地球日这一天,各地会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

有环保宣传讲座,向人们普及环保知识,提高大家的环保意识;有植树活动,通过种植树木来增加绿色植被,改善生态环境;还有清理垃圾的志愿活动,大家一起动手,让我们的环境更加整洁。

地球日是什么意思

地球日是什么意思

地球日是什么意思地球日是指每年的4月22日,是一个世界性的环境保护节日。

它的目的是提醒人们关注并保护地球环境,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和参与。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地球日的由来、意义和举办活动。

地球日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世界各地人们的环境意识日益增强,对全球环境问题的担忧与日俱增。

1970年4月22日,美国参议员盖奇·威利斯(Gaylord Nelson)发起了第一届地球日活动。

当时,美国许多大城市发生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事件,公众对此感到忧虑,并希望能够通过一个节日来唤起政府和社会的关注。

威利斯选择了4月22日,因为这一天离大部分学校的暑假和校园示威活动的日子最近,有助于吸引更多的参与者。

第一届地球日活动取得了巨大成功,吸引了超过2000万人参与。

在美国,人们举行了各种环保活动,如清洁运动、环境讲座、植树活动等。

此后,地球日逐渐成为国际性的环境保护节日,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参与。

地球日的主要目的是提醒人们保护地球环境的重要性。

随着人类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地球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环境问题,如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这些问题对人类和其他生物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保护地球环境变得尤为重要。

地球日的举办活动多种多样。

各地会组织植树活动,用行动来呼吁人们保护植被和森林资源。

同时,一些组织还会举办环保讲座、展览和竞赛,以提高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关注。

此外,一些人还会参与环保志愿者活动,如清洁海滩、河流等,为美丽的自然景观贡献自己的力量。

地球日对于每个人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提醒我们保护地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无论身处何地,每个人都应该珍惜和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我们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如节约用水、减少垃圾产生、使用可再生能源等。

我们还可以参与到环保组织和志愿者活动中,为保护地球环境做出贡献。

总之,地球日是一个引起全球关注的环境保护节日。

它的由来和意义告诉我们,保护地球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关于世界地球日的知识

关于世界地球日的知识

关于世界地球日的知识每年的 4 月 22 日,是一个专为世界环境保护而设立的节日——世界地球日。

这个节日旨在提高民众对于现有环境问题的意识,并动员民众参与到环保运动中,通过绿色低碳生活,改善地球的整体环境。

世界地球日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 60 年代。

当时,美国的环境污染问题十分严重,工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1970 年 4 月 22 日,美国首次举行了大规模的“地球日”活动,这一活动的影响力迅速扩大,逐渐演变成了全球性的环保活动。

如今,世界地球日已经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民间环保节日之一。

在这一天,世界各地的人们会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来表达对地球的关爱和保护地球的决心。

比如,有的学校会组织学生参加环保知识讲座和实践活动,让孩子们从小就树立起环保意识;有的社区会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和废旧物品回收活动,鼓励居民们积极参与环保行动;还有的环保组织会举办植树造林、海滩清洁等公益活动,以实际行动来改善地球的生态环境。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重视世界地球日呢?首先,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优美的生态环境。

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我们对地球的索取越来越多,对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

森林被大量砍伐,导致水土流失、物种灭绝;水资源被过度开采和污染,许多地区面临着缺水的危机;大气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也日益严峻,给人类的健康和生存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如果我们不采取行动来保护地球,那么我们的未来将会变得十分暗淡。

其次,保护地球也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虽然个人的力量看似渺小,但如果每个人都能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那么汇聚起来的力量将是无穷的。

比如,我们可以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自带购物袋和餐具;在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用电,做到人走灯灭、水龙头随用随关;出行时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工具或骑自行车、步行,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将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分别投放,便于后续的处理和回收利用。

世界地球日的相关知识

世界地球日的相关知识

世界地球日的相关知识
世界地球日(Earth Day)是一个致力于提高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意识并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国际性活动。

以下是一些关于世界地球日的相关知识:
1.日期:世界地球日定于每年的4月22日。

第一个世界地球日于1970年4月22日举办,至今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环保活动日。

2.起源:世界地球日的创始人是美国的环保活动家、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创始人之一丹尼斯·海耶(Denis Hayes)和美国参议员盖洛德·尼尔森(Gaylord Nelson)。

第一次世界地球日是为了呼吁加强环境保护和提高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

3.目的:世界地球日的主要目的是唤起公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促使人们采取行动以保护地球。

活动包括宣传、教育、社区清理、植树、环保讲座等各种形式。

4.主题:每年的世界地球日都会有一个特定的主题,主题涵盖了多个环境问题,例如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水资源、能源等。

主题旨在引起人们对具体问题的重视,并提倡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5.全球性参与:世界地球日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环保运动,数百个国家和地区的数亿人都参与其中。

政府、非政府组织、学校、企业等各界纷纷组织和参与各种环保活动,共同关心地球的未来。

6.联合国参与:联合国也在世界地球日发起了一系列的倡议和活动,以推动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行动和其他环保目标。

通过世界地球日,人们得以共同关注地球环境问题,鼓励并促使个体和社会采取行动,共同为地球的可持续发展努力。

世界地球日百科知识

世界地球日百科知识

世界地球日百科知识一、起源与概述世界地球日(Earth Day)是为了引发全球对环境保护的关注而设立的国际节日,每年的4月22日举行。

该节日的设立旨在提醒人们关注和保护地球环境,呼吁人们采取行动,为地球的生态平衡做出贡献。

二、背景与意义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唯一家园,然而,人类的活动对地球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全球变暖、大气污染、生物多样性损失等问题给地球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因此,举办世界地球日旨在通过集中全球的力量,呼吁人们保护地球,推动环保事业的发展。

三、全球庆祝活动世界地球日在全球范围内都得到广泛的重视和关注。

各国政府、非政府组织、环保机构、学校以及个人都会在这一天开展各种形式的庆祝活动。

例如,举办环保讲座、组织志愿者清理环境、推广可再生能源等等。

四、地球日的举办历史世界地球日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70年。

当时,美国的一位参议员和环保活动家盖勒德·尼尔森提议,在每年的4月22日组织一次全国性的环保活动,以呼吁人们关注地球环境问题。

在他的倡导下,1970年4月22日,美国举行了第一次地球日活动,数百万人参与其中。

此后,地球日逐渐成为全球推动环保事业的象征。

五、地球日的成果和影响自从第一次地球日活动举行以来,地球日已经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和影响。

首先,地球日的举办引发了全球范围内对环境保护的广泛关注,增强了人们的环保意识。

其次,地球日促使各国政府加大了环保法规和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力度。

此外,地球日也为环保技术和科研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推动力。

六、每个人都是地球的守护者保护地球环境不仅仅是政府和环保组织的责任,每个人都应该承担起属于自己的责任。

我们可以从自身做起,减少能源的浪费,降低碳排放;鼓励使用环保的交通方式,如步行、骑行或公共交通工具;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等等。

只有每个人都意识到自己是地球的守护者,才能真正实现地球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七、环保的未来展望面对全球环境问题的严峻现实,保护地球环境已经成为人类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按照“十二五”期间地球日主题宣传活动主题要求,结合十八大精神,确定2013年地球日活动主题为“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生态文明共建美丽中国”。

各地举办活动时,可以使用统一主题,也可根据内容丰富或细化主题内容。

善待地球——珍惜资源,持续发展,就是这个春天的主旋律。

地球母亲,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又一个美丽的春天。

4月22日,当第44个“世界地球日”踏着春天的舞步来到我们身边的时候,我们不能不想一想:我们应该如何善待地球母亲,应该怎样珍惜地球母亲赐予我们的万里春光。

善待地球——珍惜资源,持续发展,就是这个春天的主旋律。

“珍惜资源,崇尚节约”,就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

为了我们的明天更美好,请快快行动起来吧!
地球资源:取之不竭不?
地球,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

她好像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等着我们去用,但根据世界自然(香港)基金会最新报告显示,若人类以目前速度消耗资源,地球资源将于2075年枯竭。

《中华人民共与国节约能源法》第九条规定:任何单位与个人都应当依法履行节能义务。

因此,了解关于地球的资源危机、节约使用能源就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一、森林资源危机
森林就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

目前全世界每年损失森林面积1800至2000万公顷,如果这种毁灭性的砍伐不加制止,不到2200年,全世界的森林将丧失殆尽。

森林破坏导致了土地沙化的进程加快,使全世界饥饿的难民由4、6亿增加到5、5亿。

森林锐减严重威胁着地球生物的多样性,目前已有3956个物种濒临灭绝,每天消失40-140个物种。

森林破坏还能使自然灾害在更大的范围内更加频繁地发生。

二、水资源危机
水就是生命之源,就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自然资源之一。

地球并不就是一颗缺水的星球.它有70.8%的面积为水所覆盖,但就是,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水资源仅占地球总水量的0、01 4%。

在我国,水资源总量大约为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

但就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水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就是世界上最为缺水的国家之一。

三、石油资源危机
石油资源就是社会发展与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资源。

世界石油资源的地区分布就是不平衡的,中东地区探明储量995.8亿吨,占全球总探明储量的57、4%。

北美、西欧、亚太三个
地区石油消费占世界石油消费总量的近80%,世界最大的石油消费国美国三分之二的石油消费依赖进口,1993年,中国就已经就是石油纯进口国,中国2012年石油进口规模达到2亿吨,进口依存度51、3%。

转变发展方式,建设节约型社会
“转变发展方式,建设节约型社会”就是我们珍惜、节约资源时喊的一个口号。

可就是,又该怎样才能真正做到节约资源呢?
一、水资源。

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平方米左右,居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水量为2100多立方米,只占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属于缺水国家,全国600多座城市中就有400多座缺水。

特别就是西部地区缺水非常严重,一些山区地方连人、畜饮水都非常困难。

我国的用水面临着严峻的问题,所以我们要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

比如:用完水后,要拧紧水龙头,以免造成“一江清水向东流”的浪费现象,如果发现水龙头坏了,要及时修理,避免损失大量的水,大家也别小瞧废弃的电池,因为一粒纽扣电池会污染600吨的水,如果您把它扔到水里,水将无法饮用。

我们应该把电池收集起来,送往回收站,这样既可以避免污染水源,又使电池得到回收,一举两得。

二、森林资源。

我国森林资源总量不足,森林覆盖率只有18、21%,相当于世界森林平均覆盖率的61、52%;全国人均森林面积与人均森林蓄积分别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与六分之一。

森林质量不高,平均每公顷蓄积量只有84、73立方米,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84、86%。

这就就是森林资源向我们发出的警报!我们要节约利用森林资源,首先,不能乱扔稿纸,也不拿没写过的纸张折飞机之类的小工艺品,更不要乱砍乱伐,任意践踏花草树木,要植树造林,爱护花草树木;不使用一次性的东西,如纸杯、木块等等。

在学校,我们要建立“绿色银行”,捡起以前丢弃的纸屑、小手帕等。

外出就餐时,自带勺子、筷子。

我们一起行动起来,节约利用我们有限的森林资源。

二、电力资源。

我们生活中到处都离不开电。

电,给我们带来各种便利,但就是我们要节约用电,因为电几乎就是由烧标准煤产生的,而在我国储藏的煤只够开采100年了!所以,我们要节约用电。

首先,从自我做起,我牢记“人来灯开,人走灯灭”,盛夏时节,开空调时,不要把温度调得太低,适合就可以了。

平时的照明灯,尽可能用节能灯,因为普通灯泡把大量的电能转化为了热量,
只有小数转为光线,而节能灯把电能几乎转化为了光明。

积极发展生态文明建设
从人与自然与谐的角度,吸收十八大成果的定义就是:生态文明就是人类为保护与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与制度成果的总与,就是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与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状态。

建设生态文明,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控制与生态恢复,而就是克服工业文明弊端,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的过程。

由于我国巨大的人口基数与经济规模,即使采用各种末端治理措施,也难以避免严重的环境影响。

要真正实现人与自然与谐相处,需要大规模开发与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实现对自然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

这对于尚处于工业化时期的我国来说,挑战就是巨大的。

但作为后发国家,我们又具有积极借鉴与吸收其她国家经验的优势。

我们必须抓住历史机遇,采取有力措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1、在思想上,应正确认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主要就是:从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并重,从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转变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步,从主要用行政办法保护环境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与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

要牢固树立保护环境、优化经济结构的意识,将环境保护作为新阶段推进发展的重要任务。

2、在政策上,应从国家发展战略层面解决环境问题。

只有将环境保护上升到国家意志的战略高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才能从源头上减少环境问题。

在发展政策上,抓紧拟订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价格、财政、税收、金融、土地等方面的经济政策体系,采取总体制度一次性设计、分步实施到位的办法,使鼓励发展的政策与鼓励环保的政策有机融合;在发展布局上,遵循自然规律,开展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工作,根据不同地区的环境功能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与禁止开发的要求确定不同地区的发展模式,引导各地合理选择发展方向,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在发展规划上,进一步优化重化工业的布局,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

3、在措施上,应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

包括建设完善的法律制度,制定严格的环境标准,培养专业的执法队伍,采取行之有效的执法手段等。

建立健全与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特点与环境保护管理决策相一致的环境法规、政策、标准与技术体系,凡就是污染严重的落后工艺、技术、装备、生产能力与产品一律淘汰,凡就是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建设项目一律不允许新建,凡就是超标或超总量控制指标排污的工业企业一律停产治理,凡就是未完成主要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任务的地区一律实行“区域限批”,凡就是破坏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一律严惩。

核心要求就是杜绝一切环境违法行为,任何对环境造成危害的个人与单位都要补偿环境损失。

珍惜资源,共建美好地球
当前在我国,无论土地资源还就是矿产资源,其保护、利用与永续利用的形势,都不容我们乐观。

我们不得不问一问:地球的春天,就是永远的不?
珍惜资源,保护资源,节约资源,人人有责。

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珍惜地球母亲赐予我们的一切自然资源,使我们的家园年年春光灿烂……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们每个人的手里都紧握着珍贵的“资源”,掌握着对这些民族发展“命脉”生杀予夺的权力,成之毁之、爱之损之在于我们每个人的行动。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党与政府曾经大力倡导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滴油、一斤煤、一寸布的精神。

现在经济发展了,收入增加了,日子好过了,但那种节俭精神不仅没有过时,反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了更加丰富的意义。

“俭以养德”,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一直以节俭为值得彰扬的美德。

今天,我们的20字公民道德纲要也将勤俭节约大书其中。

选择节俭,不仅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追寻一种精神品质,更就是确立了一条走向未来的道路。

它的名字叫可持续发展。

它需要13亿国人同心协力、身体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