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北站综合交通枢纽周边路网设计

合集下载

分析深圳北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建设管理模式

分析深圳北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建设管理模式

分析深圳北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建设管理模式1.工程概况深圳北站综合交通枢纽深圳北站综合交通枢纽是京广深港客运专线和厦深铁路的重要枢纽站,是深圳市最重要的陆上交通门户。

深圳北站综合交通枢纽除了铁路客运车站之外还引入了城市轨道(轨道4、5、6号线)交通、常规公交、长途汽车、出租车以及社会车辆等各种交通方式,配以合理的物业开发建筑,深圳北站交通枢纽工程已成为一个便捷高效的大型综合客运公共交通项目。

深圳北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总占地面积约公顷,其中: 1、位于枢纽中心区段的铁路站房占地面积约52公顷,设20股道11个站台,总建筑面积约18万平方米,工程概算约20亿元,主要办理深圳通往全国各大省会和主要城市的长途列车、以及广深港城际列车,远期每日发车对数286对,预测2030年发送旅客为2610万人次。

2、由深圳地铁集团负责建管的除国铁以外的工程(称为深圳北站综合交通枢纽配套工程),占地面积总共约为公顷(其中东西广场占地面积约公顷,主要配套的四条紧邻市政道路占地面积约公顷,轨道交通6号线用地公顷),总建筑面积411635平方米(不含二期开发),经政府审核批复的工程初步概算约亿元(不含投资A1、B1b、C1、D1配套建筑物)。

深圳北站综合交通枢纽配套工程的工程范围包括: 1、枢纽东广场;2、枢纽西广场;3、市政道路工程:(1)新区大道改造工程、(2)玉龙路改造及新建工程、(3)留仙大道改造及新建工程、(4)致远中路、致远北路新建工程、(5)民塘路新建工程;4、轨道交通4、5、6号线相关工程;5、四栋上盖配套商业建筑。

深圳北站综合交通枢纽配套工程建设管理模式业主的建设管理机构深圳地铁集团成立枢纽项目部,负责深圳北站综合交通枢纽配套工程等项目从报批报建、设计管理、施工现场协调管理到工程验收等全过程的项目管理工作。

已建成的深圳北站综合交通枢纽配套工程,采用施工总承包的项目组织管理模式,除电梯、扶梯设备、环控设备、信息化集成等系统设备的采购和安装外,其它建筑安装工程项目如:初步设计范围内15项子单位的土建工程和与土建工程关系密切的人防工程、雨水系统工程、给排水管道工程、动力照明工程等其他配套工程以及装修、景观、绿化和导向标识等工程均由中国中铁总承包。

基于城市发展战略的深圳高铁枢纽规划研究——以深圳北站和福田站为例

基于城市发展战略的深圳高铁枢纽规划研究——以深圳北站和福田站为例
目 前为止,国内还很难接受这个理念,

般都将铁路站设在城区外围。随着 我国铁路客运专线和城市轨道 交通
的快速发展,综合枢纽型的铁路车站
选址理念将发生重大变化,铁路车站 特别是城际铁路 车站进入城 市核心 地区的需求将越来越大。依托完善的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和慢行系统,可以 有效 解决铁路 车站进入城市核心 区
道两侧及益 田路东侧绿化带内。其 考虑交通功能。构筑面 向区域的、多 功能 、综合性 的城市 中心或副 中心,
租车即停即走场站;深南大道南侧结 已经成 为大城市 铁路 车站建设 的主
合地形及南面绿化带,在地下一 5 m标 流趋 势 。 张晓春,博士,注册规划师,教 授级高级工 国外大都市铁路枢纽大多布设在 程 师,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 研究中心有 高 层集中设置开敞式出租 车接驳站, 主要服务勒道 1 号线及国铁客流;益 城市核 区,—般由多个车站组成 交 1 l交 生 寸不 田路东侧市政公园地下 一 0 1 m标高层 通易达 I{好。出于又王境、景观、治 靠近国铁站厅设置开敞式出 划在益 田路 场与枢纽的人行联络通道_ 。
[] 5 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有限公
东侧绿化带 内设置小型公交首末站,
主要服务国铁客流。在深南大道两 侧布设港湾式公交停靠站,主要服
在枢纽周边道路上,根据需求分 布及步行系统条件,设置了一系列与
安及道路交通疏解等问题 的考虑,到
限公 司副 总 经 理 。
[ 收稿 日期] O 1 0 - 2 2 1 —8 0
2 1 年第1 期 第2 卷 2 01 0 7 g
带来的负面影响。深圳在深圳北站枢 纽、福田站枢纽,特别是福 田站枢纽
的选址和规划设计 中进 行了一些有 益的尝试,以期推动城市核心地 区综

深圳北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

深圳北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
1 l 6
铁道工Fra bibliotek程学

2 0 1 3年 7月
深 圳 北 站 综 合 交 通 枢 纽 工 程
深圳北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荣获 2 0 1 2 年度 中国土木工程詹 天佑奖 。该 站包括站 台层 、 设备 夹层 、
高架候车层 、 商业夹层 , 总建筑面积 5 9 . 4万 m , 钢结构最大跨度为 8 6 m, 最大悬挑为 6 3 I T I , 总用钢量为 6 . 3万 t 。拉索幕墙 2万 m , 候车大厅 5 . 6 万m , 共6 4部步行楼梯 、 1 8 1 部电扶梯 。 1 . 该工程是 “ 两主三辅 ” 的客运格局最为核 心的车站 、 接驳功 能最为齐全 的特大型综合交 通枢纽 。 深圳北站衔接广深港客运专 线 、 厦深铁 路 , 并 与 3条地 铁线 、 长途 汽车站 、 公 交场 站 、 出租车 场站 等接 驳, 设施完备 , 功能齐全 , 并采用 国内首创 的“ 上进上出” 的进 出站模式和 “ 公 共交通优 先” 模式, 换 乘极 为便捷 , 充分体现 了以人为本 的设计理念 。深圳 北站作 为深圳铁路 “ 两主三辅 ” 的客运格局 最为 核心 的车站 , 是当前最大悬挑 、 拉索幕墙 面积最大 、 接驳功能最 为齐全 的特大 型综 合交通 枢纽 , 也是全 国重 要 的区域性铁路客运枢纽之一。该站设计新颖独特 , 地铁高架车站线路穿越站房屋盖 , 形成独特 “ 桥建 合一 ” 的组成模 式。
节点 +焊接球 , 雨棚屋面结构采用新型 的环 向索弦支 网格梁结构体系 。屋盖 6 3 m大悬挑被誉 为“ 亚 洲 第一悬挑” , 锯齿形屋面系统为 阳光板 + 直立锁边铝镁锰合金板 + 光 伏发 电系统 + 虹 吸排水 系统 , 屋 盖 波浪形 吊顶采用铝合金管帘 , 外墙为 双 向拉索 的玻 璃幕墙 , 室 内大厅装 饰 以石 材墙地 面和铝合 金 吊顶 板、 不锈钢玻璃栏板为主 。安装工程主要有给排水 、 强 电、 消防 、 通 风空调等系统集成 。 3 . 工程建设施工条件复杂 , 科技含量高 。在结构 上 , 采用大跨度 异型钢结构设计超长无缝 , 结构 造 型复杂 , 钢构件测量放样 、 加工制作 、 现场拼装及安装难 度大 , 雨棚 四边形环索弦支体 系张拉 、 变形监 测

深圳北站综合交通枢纽

深圳北站综合交通枢纽

深圳北站综合交通枢纽一、枢纽的功能定位深圳北站是京广深港客运专线的重要车站之一,也是深港莞都市圈重要的对外门户。

深圳北站是集口岸、高铁、公路客运等多种对外交通方式于一体满足对城市轨道、常规公交、出租车、小汽车、慢行交通等各种交通方式的接驳需求以及龙华新城周边的出行需求。

深圳北站枢纽定位为区域性铁路枢纽、深圳市重要综合交通枢纽。

规划目标是:构筑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功能综合、布局合理、换乘便捷、运作高效的一体化综合客运枢纽。

枢纽的区位优势也为龙华城市副中心发展打下基础。

图1 深圳北站的地理位置二、枢纽的总体布局深圳北站综合枢纽总体布局的特点是空间多层次立体化布局与平面十字形结构布局相结合。

1、平面总体布局:以铁路站台及与之垂直联系的东、西广场的步行平台为十字形轴线。

东广场是以公共交通与轨道交通为主导的主广场,西广场是以私人小汽车为主导的副广场。

其中,如图2所示,东广场的东北象限布设常规公交接驳设施,东南象限布设出租车接驳设施;西广场的西北象限布设长途客运汽车接驳设施,西南象限布设社会车辆及出租车接驳设施。

图2 深圳北站的平面总体布局2、国家铁路及城市轨道布局:国铁站房采用“上进上出”的客流组织方式,国铁站台设于地面层,旅客进出大厅设在站台上方高架平台层。

城市轨道4、6号线高架于平台层上方,5号线下穿铁路站台层。

图3深圳北站的国铁、城市轨道布局以及接驳设施立体布局3、东广场接驳设施立体布局:以连接铁路车站、地铁站、接驳设施和城市步行系统的步行平台为中轴线,北侧设置公交专用场站、南侧设置出租车专用场站,立体布局上结合接驳设施进行上盖开发。

东广场在竖向上分为地面层(标高78m),夹层(标高84m)和高架层(标高90m)的三层空间,如图3、4所示。

图4深圳北站东广场接驳设施立体布局北侧公交接驳设施中高架层和夹层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长距离公交场站,高架层为上客区,夹层为下客区,主要为组团间公交接驳服务;地面层设置短距离公交场站,主要为组团内公交接驳服务。

深圳北站交通枢纽配套商业策划报告

深圳北站交通枢纽配套商业策划报告

深圳北站交通枢纽配套商业策划报告背景介绍:深圳北站作为深圳市的交通枢纽之一,承载着大量的进出城人流和货运,是深圳市最重要的客运火车站之一。

为满足旅客和市民的需求,一个完善的商业配套是必不可少的。

本报告将对深圳北站交通枢纽的商业配套进行策划,旨在提供便捷的购物、餐饮和娱乐体验。

一、目标:1. 提供便利性:为进出站的旅客和周边居民提供购物、餐饮、娱乐等服务,满足他们的需求。

2. 提升商业价值:吸引更多的商家入驻,增加商业收入,提升商业价值。

3. 提高竞争力:与周边商业区相比,提供差异化的服务和体验,增强竞争力。

二、商业配套策略分析:1. 购物体验:为了提供优质的购物体验,可以引入一些知名品牌商店,包括时装、鞋包、化妆品等,以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

同时,还可以考虑引入一些特色小店,如手工艺品、文创产品等,打造独特的购物场所。

2. 餐饮服务:餐饮服务是交通枢纽商业配套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引入各类餐饮品牌,包括快餐、特色小吃、餐厅等,以提供多样化的选择。

此外,可以考虑开设咖啡店和茶餐厅,为旅客提供休闲场所。

3. 娱乐设施:在交通枢纽商业配套中,娱乐设施也是重要的一环。

可以考虑设置一个影院、健身房或儿童乐园,为不同年龄段的人士提供娱乐休闲的去处。

4. 便民服务:为了提供更好的便利性,可以考虑引入一些便民设施,如超市、药店、银行等。

这样,旅客和周边居民就可以在出行的同时,完成一些基本的生活需求。

三、商业运营模式:1. 招商引资:通过租赁商铺的方式,吸引各类商家入驻。

可以与知名品牌进行合作,提供优惠政策,吸引他们拓展市场。

2. 搭建电商平台:面向旅客和周边居民,建立一个电商平台,提供在线购物、外卖等服务,方便他们在出行的过程中获取所需物品。

3. 举办特色活动:定期举办一些特色活动,如购物节、美食节、文化展览等,吸引更多的顾客。

四、市场推广策略:1. 广告宣传:在车站、周边区域和互联网媒体上进行广告宣传,介绍商业配套的特色和优势,吸引顾客。

(完整word版)深圳北站介绍

(完整word版)深圳北站介绍

深圳北站综合交通枢纽一、枢纽的功能定位深圳北站是京广深港客运专线的重要车站之一, 也是深港莞都市圈重要的对外门户。

深圳北站是集口岸、高铁、公路客运等多种对外交通方式于一体满足对城市轨道、常规公交、出租车、小汽车、慢行交通等各种交通方式的接驳需求以及龙华新城周边的出行需求。

深圳北站枢纽定位为区域性铁路枢纽、深圳市重要综合交通枢纽。

规划目标是: 构筑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功能综合、布局合理、换乘便捷、运作高效的一体化综合客运枢纽。

枢纽的区位优势也为龙华城市副中心发展打下基础。

图1 深圳北站的地理位置二、枢纽的总体布局深圳北站综合枢纽总体布局的特点是空间多层次立体化布局与平面十字形结构布局相结合。

1.平面总体布局: 以铁路站台及与之垂直联系的东、西广场的步行平台为十字形轴线。

东广场是以公共交通与轨道交通为主导的主广场, 西广场是以私人小汽车为主导的副广场。

其中, 如图2所示, 东广场的东北象限布设常规公交接驳设施, 东南象限布设出租车接驳设施;西广场的西北象限布设长途客运汽车接驳设施, 西南象限布设社会车辆及出租车接驳设施。

图2 深圳北站的平面总体布局2.国家铁路及城市轨道布局: 国铁站房采用“上进上出”的客流组织方式, 国铁站台设于地面层, 旅客进出大厅设在站台上方高架平台层。

城市轨道4.6号线高架于平台层上方, 5号线下穿铁路站台层。

图3深圳北站的国铁、城市轨道布局以及接驳设施立体布局3.东广场接驳设施立体布局: 以连接铁路车站、地铁站、接驳设施和城市步行系统的步行平台为中轴线, 北侧设置公交专用场站、南侧设置出租车专用场站, 立体布局上结合接驳设施进行上盖开发。

东广场在竖向上分为地面层(标高78m), 夹层(标高84m)和高架层(标高90m)的三层空间, 如图3.4所示。

图4深圳北站东广场接驳设施立体布局北侧公交接驳设施中高架层和夹层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长距离公交场站, 高架层为上客区, 夹层为下客区, 主要为组团间公交接驳服务;地面层设置短距离公交场站, 主要为组团内公交接驳服务。

深圳北站枢纽概况

深圳北站枢纽概况

高铁链接城市枢纽中的典范——深圳北站综合交通枢纽概况一、地理区位深圳北站综合交通枢纽(以下简称“北站枢纽”)位于深圳市宝安区龙华的西南部,龙华二线扩展区的中部地区。

距离深圳市中心区9.3 公里。

深圳北站是深圳市“两主三辅”铁路客运格局中最主要的客运站,是联系“北京-武汉-广州-深圳-香港客运专线”及“杭州-宁波-福州-深圳客运专线”的交汇中心。

它是华南地区乃至全国重要的铁路客运枢纽,是深圳市最重要的陆上门户。

二、城市规划龙华中心区为城市发展的次中心,规划以北站枢纽为核心进行高强度的综合开发,并从整合交通与居住功能入手,以建立高效便捷的城市交通体系和高品质的城市空间为目标,依托深圳新客站的建设将龙华二线拓展区建设成为区域性交通枢纽和综合服务的现代化新城区。

三、功能定位以国家铁路为核心,北站枢纽引入了城市轨道(地铁4、5、6 号线)、公交场站、出租车上落客站、长途汽车站以及社会车辆停车场等多种交通接驳方式,将使深圳北站成为一个大型的综合客运交通枢纽,带动地区发展,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和地位。

四、深圳北站枢纽是由“八大理念”贯穿的高铁链接城市的典范之作1. 立体化布局与“十”字形结构北站枢纽以步行系统组织水平及竖向交通,利用多个层面组织各种流线,实现便捷的综合换乘。

北站枢纽以90平台为人流集散主交通层,向上发展城市轨道交通4/6号线,向下发展高铁站台层与城市轨道5号线,再配以其它配套交通接驳设施。

同时,在平面上北站枢纽利用铁路站房与90平台主交通层形成的“十”字形结构,分别在东、西广场四个象限布置公交、出租、长途等常规接驳设施,实现各种换乘。

2.综合换乘厅为组织核心东、西广场均以综合换乘大厅为核心组织立体化换乘空间及人流的集散。

东广场两层的换乘大厅是轨道交通、各层场站、商业及高铁火车站等各人流换乘的组织核心;西换乘厅是西广场地下空间与高铁各人流换乘的组织核心。

3.公共交通优先北站枢纽以公交优先为原则,各种交通方式的人流优先顺序为:轨道>公交/长途>出租>社会车辆。

超高、超长建筑结构设计若干关键技术(傅学怡)

超高、超长建筑结构设计若干关键技术(傅学怡)

超高、超长建筑结构设计若干关键技术(傅学怡)中建国际设计顾问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傅学怡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最近我们做的项目中我觉得一些比较关键的技术,主要讲三个内容:一是新高规即将颁布了,其中有一条,在做动力弹塑性分析前,必须要做施工全过程模拟,带着这样一个比较符合实际的重力荷载的工况和状态,进入弹塑性分析。

我在这里讲一下施工全过程模拟与施工控制,以中钢国际广场为例。

二是重力荷载下长期变形以及长期变形的控制,以平安国际金融中心为例。

三是超长结构的温度收缩效应分析与控制,以已竣工的深圳北站为例。

案例:中钢国际广场中钢国际广场将近40万平米,主楼84层,358米,主要特点是在下部1/2高度以下采用六边形编制的窗洞构成外网筒结构,建筑师不允许里面再加柱子,针对六边形外网筒结构我们做了一些工作,下面我把结构构成的情况跟大家说一下。

我们有内筒,底下的厚度是1.15米,到了上面变成500,现在做住宅,只要有楼梯、有电梯都是混凝土墙去封,但是超高层这么去封是不合理的,因为自重就很大了,所以我们把墙相对的集中、对称,同时受力、延性、承载力等方面都会有所改善。

内筒的构成跟国贸三期一样,采用内层钢板,但内层钢板在设计上已经有预留在钢板两翼的混凝土连接的预留孔,预留孔里要放构造、穿芯钢筋,同时钢板上要布置栓钉,栓钉按照钢板剪力墙的主应力,在主应力方向多配,应力小的部位少配。

整个结构的构成,上部是矩形钢管的菱形网格,中部是一个过渡,下部是六边形,上部菱形是酒店,每个房间的窗户正好在中间,窗户上没有构件,下部是六边形网格。

楼面环梁有两种类型,主要是根据建筑的需要,类型1要往里退,玻璃窗才能装。

我们在六边形网筒上做了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角部斜柱,正六边形应该都是120度,这里把它放大到130多度,它跟直线的夹角改为18度,可以节省钢材,改善受力,这些都经过详细论证。

第二件事是把非楼面横梁做了刚度的优化,国外没有已建工程,但有这方面的方案,六边形是六条边相等的,我们做的是不等的,这里包括两个不等,一是夹角到角部扶正,二是在六边形横梁上刚度适当弱化,六边形横梁相当于剪力墙的连梁,主要是传递水平力,不传递竖向力,因此给它适当地弱化,有利于提高整体结构的延性,同时不改变结构的受力性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圳北站综合交通枢纽周边路网设计
0 引言
深圳北站位于中国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民治街道,占地240万m2,北至红山路、南至白龙路、西至福龙路、东至民塘路。

深圳北站综合交通枢纽集合了铁路、公交、地铁、的士、长途客运、小汽车等各种交通形式,市民在此可畅享交通换乘“零距离”的便捷。

1 工程概况
深圳北站枢纽周边市政道路建设工程包括新区大道改建、留仙大道改建、玉龙路改建、致远中路、致远北路、民塘路6条市政道路工程,其道路概况如下所列:
1)新区大道改建段: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路,设计车速60km/h,双向八车道,道路红线宽度60m,本次改造范围为1.92km,其中下穿国铁站房段采用隧道结构。

新区大道辅路同时具有枢纽东广场地面场站的外部交通功能,出租车利用新区大道a、b辅路出入出租车场站。

公交车利用新区大道c、d辅路进出公交车场站;
2)留仙大道改建段: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路,设计车速50km/h,双向六车道,道路红线宽度60m,本次改造范围全长1.98km。

留仙大道上跨国铁股道部分为高架桥,桥梁全长约385.72m。

留仙大道与东广场北侧的公交车场站采用匝道桥的方式进行接驳。

a匝道为公交车从东广场84上客平台上跨留仙大道高架桥后左转并入留仙大道的接驳匝道;
3)玉龙路改建段: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路,设计车速50km/h,双向六车道,道路红线宽度60m,本次设计范围全长1.65km。

玉龙路上跨国铁股道部分为高架桥,桥梁全长约383.54m。

玉龙路与东广场南侧的出租车场站采用匝道桥的方式进行接驳。

c匝道为出租车从东广场84上客平台至玉龙路的接驳匝道;
4)致远中路: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路,设计车速40km/h,路基标准横断面为左幅两车道、右幅四车道,道路红线宽度38m,本次设计范围全长0.7km。

道路功能主要考虑长途公交、旅游大巴车和进出西广场的社会车、出租车使用。

在与k0+180~k0+340段范围道路西侧为路堑;
5)致远北路:道路等级为城市支路,道路全长0.25km,规划红线26m,路基标准横断面为双向4车道,设计车速30km/h。

致远北路起点处接致远中路终点,并与留仙大道辅路相接。

桩号
k0+146.492处,与红山木路形成平交丁字路口;
6)民塘路: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路,设计车速40km/h,双向六车道,道路红线宽度45m,本次设计范围全长0.58km,在
k0+100~k0+300段范围内有不良地质。

道路功能主要考虑公交专用到和进出东广场的出租车辆及公交车使用,地块物业开发原则上不允许在民塘路设置进出口。

2 工程设计
2.1 自然地理条件
拟建场地位于深圳市宝安区龙华镇,场地范围原始地形主要为低山丘陵,用地西侧为连绵山脊,整体地势呈现西高东低的特征,起伏较少,坡度平缓,局部为坡、洪积台地和冲(坳)沟,经人工挖、填改造形成现有地形。

2.2 设计原则
1)枢纽空间呈多层次立体化布局,在交通组织上采用“立体化+管道化”的模式,使交通设施实现立体分离;专用公交车、小汽车和地下停车进出车道实现了人车分流;
2)新区大道、玉龙路、留仙大道改建段和原有路段进行平、纵、横断面的顺适衔接,保证道路行车顺畅;
3)致远中路、民塘路作为新建道路需兼顾城市道路和枢纽集散道路的功能,合理进行交通组织设计,保证高铁客流的疏散;
4)留仙大道、玉龙路桥梁跨越国铁股道,在桥梁防撞、防护、防抛设计上需考虑国铁安全因素。

2.3 方案比选
方案一:留仙大道、玉龙路与致远中路相交路口设计为平交路口,西广场地下车库出入车辆通过定向匝道在留仙大道、玉龙路、致远中路进出。

方案二:留仙大道、玉龙路与致远中路相交路口设计为不完全互通式的菱形立交路口。

留仙大道、玉龙路主路下穿致远中路,以保证主干道的车辆直行方向不受干扰,留仙大道、玉龙路辅路和致
远中路平交保证交通相互转换。

留仙大道、玉龙路在与致远中路交叉位置设两跨现浇框构桥一座,并在主辅路之间分别设置挡土墙,按墙高不同设计为扶壁式和悬臂式。

3 结论
深圳北站综合交通枢纽周边路网设计,工程实施复杂,需综合考虑道路交通组织、道路安全施工、经济等多方面因素合理确定设计方案。

通过协调各项接口工程的平面和竖向关系、并积极配合现场施工,深圳北站综合交通枢纽于2012年1月全线开通,成为取得良好实施的工程典型之一。

参考文献
[1]建设部.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
[2]杨少伟.道路立体交叉规划与设计[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1-3.
[3]深圳市城市规划委员会.深圳市宝安402-01&22&24片区[龙华新城核心地区]法定图则(草案),2009,1.
[4]徐成永,王敏远,杨建华,邵金雁.雁.深圳北站综合枢纽在“高铁链接城市”中的探索[j].都市快轨交通,2011(1).
[5]李传成.交通枢纽与城市一体化趋势:特大型铁路旅客站设计分析[j].华中建筑,2004,22(1):23-3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