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开学考试试卷

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开学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有21小题,其中1-10题每题1分,11-21题每题2分,共32分。)

1. 2018年5月,“真理的力量——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主题展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展,标志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是

A . 《权利法案》的颁布

B .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C . 《人权宣言》的颁布

D . 《独立宣言》的发表

2. 西成(西安—成都)高铁是我国首条穿越秦岭山脉的高速铁路,桥梁隧道占总路程百分之八十左右,修建异常艰难。读图,完成问题。

(1)影响该铁路线修建的不利因素主要为

A . 气候

B . 河流

C . 城市分布

D . 地形

(2)乘坐该高铁列车,沿线我们可以看到

A . 依河筑屋河成街

B . 围着火炉吃西瓜

C . 都江堰水沃西川

D . 世界屋脊入云中

3. 朝代更迭往往导致疆域的变迁。下列是不同王朝的疆域图,符合中国古代历史进程顺序的是

A . ②③①④

B . ③④②①

C . ④③②①

D . ③②①④

4. 阅读下面图1“唐朝长安城平面图”和图2“日本平城京平面图”,完成问题。

图1 图2

(1)联系所学知识,判断图1和图2在建筑风格上的相互关系

A . 两者完全相同

B . 图1的建筑风格是学习图2的结果

C . 图2的建筑风格是学习图1的结果

D . 两者毫无关系

(2)图1唐朝长安城“前为朝,后为市”和严格设置管理“东市、西市”的建筑格局,随着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而被打破,出现城市居民区和商业区界限消失、市场散布在官邸、民宅之间等新气象的城市建筑格局。这种城市新格局大约出现在

A . 隋朝

B . 两宋

C . 魏晋

D . 明清

5. “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是学习历史的主要方法。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有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6. 历史人物总是和历史事件相连,下列历史人物和事件搭配正确的是

A . 唐玄宗——“贞观遗风”,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B . 宋太祖——崇文抑武,“杯酒释兵权”

C . 成吉思汗——建立元朝,开创了行省制度

D . 朱元璋——建立明朝,平定了七国之乱

7. 2018年是农历戊戌年,120年前的戊戌年,中国开启了一场重要的政治改革——戊戌变法,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目的是为了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②主要筹划者是康有为

③“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的序幕④变法最后以失败告终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8. 新版《世界上下五千年》在描述近代欧美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时,对其中一次革命活动以“‘进口’的国王”为题加以论述。这一历史事件最可能是

A . 英国“光荣革命”

B . 美国独立战争

C . 巴黎公社运动

D . 德意志帝国的统一

9. “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日本大化改新与商鞅变法相比较,最主要的共同之处在于

A . 自上而下的封建改革

B . 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

C . 废除土地国有制度

D . 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

10. 历史事件并不是孤立发展的,我们要善于发现不同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下列历史事件(现象)存在因果关系的是

①七国之乱--唐由盛转衰②赤壁之战--曹操统一北方

③孝文帝改革--北方民族融合④北宋积贫积弱局面--王安石变法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11. 以下历史人物与其历史功绩组合,正确的有

①俾斯麦——促成德国完成统一②林肯——领导美国独立战争取得胜利

③拿破仑——领导法国人民攻占巴士底狱④玻利瓦尔——领导拉丁美洲开展独立运动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④

D . ②③

12. 小华找来《康雍乾三朝史录》、《论军机处与极权政治》、《“文字狱”的研究》三本书,计划写一篇小论文。下列最有可能成为这篇论文题目的是

A . 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B . 明清的君主专制

C . 浅议焚书坑儒

D . 清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13. 四川新闻网曾报道了一则成都男司机暴打女司机的事件。事件起因为女司机突然变道导致对方急刹车,造成车内小孩的脸碰在车窗上。之后双方斗气别车,最终情绪失控酿成暴力冲突。女司机被打伤住院,男司机因涉嫌寻衅滋事被刑事拘留。上述事例说明

①情绪是不能自己调控的

②我们应该学会做情绪的主人

③我们应该学会在合适的场合、用合理的方式表达情绪

④我们要遵守规则,尤其不能违法法律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14. 亲社会行为通常是指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下列属于亲社会行为的是

①主动关注、了解社会问题,积极建言献策②同情和关心遭遇挫折、不幸的人

③增强忧患意识,优先考虑个人前途命运④对处于困境和危难的人能伸出援助之手

A . ①②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③④

15. “雄赳赳,气昂昂,冲到路中央;有中年,有儿郎,老爷老大娘;迎着红灯亮,不停止方向;凑够一撮,随波逐流向前闯?”网络上的一曲《过马路战歌》生动刻画了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中国式过马路”。据相关部门统计,在每年的交通事故中,53%的致人死亡交通事故是由行人和非机动车过马路闯红灯引起的。“中国式过马路”属于

A . 行政违法行为

B . 民事违法行为

C . 刑事违法行为

D . 严重违法行为

16. 习近平指出,要坚持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倡导全面安全、共享安全、合作安全理念,推进同周边国家的安全合作。因此,我们

①要自觉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②只有各民族团结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

③要学会与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作斗争

④要树立国家安全意识,享受维护国家安全的权利

A . ①③

B . ③④

C . ①②

D . ②④

17. 按照“群众提、大家定”的理念,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开向社会征集2018年为民办实事项目,群众踊跃参与。这一活动表明,在我国

①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②公民依法享有监督权

③人民依法参与政治生活④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18. 下列行为中,侵犯了公民合法权益的有

①某广告公司未经小红同学的允许,将其艺术照片用作广告宣传

②某杂志在报道未成年人的犯罪事实时采用了化名的方式

③小明司学长得矮胖,有人给他起了个“武大郎”的外号

④小强同学参观历史博物馆,发现博物馆里安装了很多摄像头

A . ②③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①④

19. 12月4日是我国国家宪法日,之所以设立国家宪法日,是因为

①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②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③宪法是所有法律的总和④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A . ①②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题有5小题,共48分)

20.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我国最大的“冬菜篮子”,也是我国最大的“南菜北运”生产基地,每年冬春季节,南菜北运正当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4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形图

(1)根据图3判断,城市A为________,百色的蔬菜通过货物分销运到的省级行政区中,最北的是________。

(2)根据图4,写出右江的流向及判断依据。

(3)综合上述资料,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成为我国最大“冬菜篮子”的原因。

21. 学习历史,要有全球视角。阅读材料,通过中西对比宏观感知世界发展的潮流,准确分析中国形势。

材料一:乾隆年间西方国家部分大事示意图

材料二:万历二十一年(1601年),江苏巡抚曹时聘因苏州民变上疏皇帝,内中提到“吴民生齿最繁,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臣所睹记,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明神宗实录》

材料三:乾隆皇帝接见马戛尔尼使团后,在给英方的回信中说:“咨尔国王,远

在重洋,倾心向化。朕披阅表文,词意盹恳,具见尔国王恭顺之诚,深为嘉许。尔国王表内恳请派一尔国之人住居天朝,照管尔国买卖。此则与天朝体制不合,断不可行。其实天朝德威无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然从不贵奇巧,并无更需尔国制办物件……

——摘编自《清实录》

(1)材料一所示的历史事件依次发生在哪些国家?从这些事件中可以推测当时西方在政治、经济方面正发生着怎样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苏州当地出现的新的生产方式及其性质。

(3)遗憾的是,材料二中新出现的生产方式并没有得到进一步发展。请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寻找“古老的中国仍沿着原来的轨道前行”的相关证据,并简述其后果。

22.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列强侵华史,又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抗争史,也是中国追随世界历史发展潮流,走向近代化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面对内忧外患,清政府内部以曾国藩、李鸿章等为代表的地主阶级认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材料三:1871年日本明治政府派出以副首相岩仓具视为团长的高规格庞大的政府代表团,历时11个月,遍访欧美12国,考察学习。

材料四:日本使节到欧洲,注意的是讲求政法,兴办工商,研究学术。中国人到欧洲忙于探询军火的价钱和何种军舰装备精良。不同的考察,不同的结果,30年后日本“喜笑颜开”,中国“苦闷迷茫”。

(1)材料一中“屈辱开始”和“群殴”分别指的是哪一条约的签订?这两个事件分别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漫画“两个强盗”对中国犯下了哪一野蛮暴行?

(2)根据材料二、三,判断当时中日两国分别开展了什么运动?从内容角度说说这两次运动有何共同之处?

(3)30年后日本“喜笑颜开”,中国“苦闷迷茫”。请结合史实谈谈你的认识。

23. 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8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备受关注。

材料二:宪法修改前后部分内容对照

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

修改前

修改后

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健全社会主义法治

注:“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法治”是主张严格依照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

材料三:宪法目录及部分内容

(1)请根据材料一指出全国人大的性质和职权。修改宪法内容先由中共中央提出建议说明了什么?

(2)运用所学知识,谈谈宪法修正案作出这一修改的意义。

(3)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也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请结合材料三,谈谈你的理解。(任选一项作答)

2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提起“中国速度”,很多人马上就会想到中国近年来的高速铁路的发展速度,从中国首条高铁正式运营已过去了8个年头。8年后的今天,“复兴号”完成的时速350公里每小时的评估测试再次成了全世界关注的焦点。这是中车集团在技术上的又一重大突破。中国动车已经成为我们的又一张“国家名片”。更为难得的是中国标动体系具有完全知识产权,彰显了我国的科技与工业实力。

材料二:李克强总理在第十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中指出:我们正在推进国有企业包括国有大企业的改革,让国企瘦身健体,集中精力发展主业,减少过多的管理层级,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我们继续努力创造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公平竞争的条件与环境,这本身也是结构性改革。

(1)材料一中的中车集团属于什么经济成分?这种经济成分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有何地位和作用?

(2)从我国基本经济制度角度,结合材料二谈谈我国经济稳定发展的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