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眼卫星影像遥感影像图制作总结
遥感影像处理课程总结.ppt

分类
空 域 方法 增
强
点处理
方法
包括 图像求反、增强对比度、
灰度变换
扩展动态范围等
直方图修正 包括 直方图均衡(匀)化、 直方图规定化
图像平滑 包括
方法
顺
邻域(模板)处理
序
中值滤波
可抑制干扰脉冲和点噪 特点 声,可保持目标物边缘,
是非线性平滑滤波法
邻域平均法、 特点 模板内系数全为
加权平均法等
正,且系数之和为1
多尺度分割中采用不同的分割尺度值生成不同尺度影 像对象层,使得具有固定分辨率的影像数据可由不同尺度 的数据结构组成,从而构建了一个与地表实体相似的层次 等级结构,实现了原始象元信息在不同空间尺度间的传递, 以适应特定的应用需要。
多尺度分割
第3层
第2层 第1层 第0层
尺度=100 尺度=50 尺度=20
高通滤波器进行孤立点的检测
对做过边缘检测的图像进行
用于连接中断的边
直方图
基
阈值分割法
于
If f(x,y) T set 255 Else set 0
P参数法
区
最大方差自动取值法
域
确定区域的数目
内
区域增长
选择有意义的特征
单一型
部
灰
确定相似性准则
质心型
度 相
混合型
事先不了 解区域的
似 性
区域分裂与合并
基于四叉树的思想不断的进行分裂与合并, 直到不能有新的分裂与合并为止。
工程管理
影像预处理
影像分割
特征选择 与提取
影像分类 矢量操作
工程设置 新建工程 打开工程 保存工程 关闭工程
辐射纠正 几何纠正 影像去噪 影像镶嵌 影像融合
长沙市锁眼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图

市区一市区二市区三市区四1960年8月,美国成功发射了世界第一颗侦察卫星-锁眼一号(又名“发现者”13号)光学成像侦察卫星。
至今,美国已发展了六代“锁眼”系列光学成像侦察卫星。
现役的“锁眼”12号分辨率最高,达0.1米。
锁眼系列照相侦察卫星是美国 60 年代开始使用的侦察卫星,主要有KH-1、4、5、6、7、 8、9、11、12等九种型号。
KH-1型是第一代普查型照相侦察卫星,于1960年10月开始发射,工作寿命3-28天,地面分辨率3-6米。
KH-4型属第一代详查型照相侦察卫星,于1962年3月开始发射,工作寿命3-5天,地面分辨率2-3米。
KH-5型属第二代普查型照相侦察卫星,于1963年2月开始发射,工作寿命20-28天,地面分辨率小于3.6米。
KH-6型属第二代详查型照相侦察卫星,于1963年7月开始发射,工作寿命4-10天,地面分辨率0.6米。
KH-7型属第三代普查型照相侦察卫星,于1966年8月开始发射,工作寿命14-36天,地面分辨率0.6-2.4米。
KH-8型属第三代详查型照相侦察卫星,于1966年7月开始发射,工作寿命9-90天,地面分辨率小于0.6米。
KH-9型属第四代普查兼详查型照相侦察卫星,于1971年6月开始发射,工作寿命5-220天,地面分辨率小于0.3米。
KH-11型属第五代普查型照相侦察卫星,于1976年12月开始发射,工作寿命770-1175天,地面分辨率1.5-3米。
1991年以后美国政府陆续解密KH-4型号两个版本的卫星图像。
其中,国内大部分区域为1.8米或2.7米黑白数字化影像,个别局部地区甚至有0.6米影像。
中景视图整理全国大部分存档影像,利用自有开发软件,可实现遥感影像快速获取及加工,目前已形成万余幅历史存档影像库,有效保证数据提供时效。
测绘技术中遥感影像制图数据处理方法与技巧

测绘技术中遥感影像制图数据处理方法与技巧在现代测绘技术中,遥感影像制图数据处理是一项重要的技术工作。
通过遥感影像,我们可以获取到大面积、高精度的地理空间信息,为城市规划、土地利用、环境监测等领域提供了重要支撑。
然而,由于遥感影像数据本身的复杂性和庞大性,如何高效地处理这些数据成为了测绘技术中的难点之一。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遥感影像制图数据处理方法和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应对这一挑战。
一、影像预处理遥感影像采集后,常常存在噪声、辐射校正、大气校正等问题,需要进行预处理以提高数据质量。
通常的预处理工作包括:影像去噪、几何校正、辐射校正、大气校正等。
1. 影像去噪影像去噪是提高数据质量的重要一环。
我们可以采用滤波算法(如均值滤波、中值滤波、高斯滤波等)来去除影像中的噪声。
其中,中值滤波常用于去除椒盐噪声,而高斯滤波则适用于高斯噪声的去除。
2. 几何校正几何校正是将采集的影像与地面坐标系进行对应,消除由于航线摆动或者传感器畸变引起的影响。
这一步骤通常包括像控点的选取、图像配准、几何变换等。
常用的几何校正方法有最小二乘匹配、数据库匹配和光束法平差等。
3. 辐射校正辐射校正是将影像数字值转化为反射率值,以消除不同时刻、不同传感器等因素引起的辐射量差异。
这一步骤通常包括定标系数的计算、辐射度计算等。
常用的辐射校正方法有直方图匹配法、特征点法和直线递推法等。
4. 大气校正大气校正是消除大气因素对遥感影像的影响,提高影像的可解译性。
这一步骤涉及大气传输模型的选择和参数估计等。
常用的大气校正方法有6S模型、FLAASH模型和QUAC模型等。
二、影像分类与提取影像分类是将遥感影像中的像元划分为不同的类别,并提取出感兴趣的特征。
影像分类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物分布、进行地物量化分析等。
1. 基于像元的分类基于像元的分类是根据单个像元的光谱信息进行分类。
常用的方法包括最大似然分类、最小距离分类、支持向量机等。
这些方法通过计算像元与样本之间的距离或者相似度,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类别。
卫星影像处理与遥感图像解译技巧

卫星影像处理与遥感图像解译技巧地球遥感技术以其高分辨率和广覆盖的优势,成为当今科技发展中重要的工具之一。
卫星影像处理和遥感图像解译技巧是在遥感应用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本文将探讨几种常见的卫星影像处理和遥感图像解译技巧,并探索其应用领域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卫星影像预处理技巧在利用卫星影像进行遥感图像解译之前,首先需要对卫星影像进行预处理。
预处理的目的是消除或减小影像中的噪声和不确定因素,提高遥感数据的可用性。
1. 辐射校正辐射校正是指将原始卫星影像转化为反映地表辐射能量分布的数据。
由于卫星影像获取过程中会受到大气环境的影响,因此需要进行辐射校正来消除大气效应。
常用的辐射校正方法有大气纠正、反射率校正等。
2. 几何校正几何校正是指对卫星影像进行几何校正,使其符合地理坐标系统。
卫星影像获取过程中会受到卫星运动和地球自转的影响,因此几何校正对于实现影像的精确配准和准确的空间位置信息非常重要。
3. 合成影像将多幅卫星影像合成成为一张高分辨率的影像可以提高遥感数据的空间分辨率,同时也可以提高影像的质量。
常用的合成影像方法有类别合成、分辨率增强等。
二、遥感图像解译技巧遥感图像解译是指通过对卫星影像进行解读和分析,得出地表特征和信息的过程。
它是遥感技术中最核心、最具挑战性的环节之一。
1. 图像分类图像分类是将卫星影像中的像元划分为不同的类别,以实现不同地物类别的提取和识别。
常用的图像分类方法包括像元法、目标法、混合像元法等。
2. 特征提取特征提取是指从卫星影像中提取出能够区分和区域化地物类别的特征。
常用的特征提取方法有光谱特征提取、纹理特征提取、形态特征提取等。
3. 目标检测目标检测是指利用卫星影像进行目标或地物的检测和识别。
常见的卫星影像目标检测方法有目标检测算法、基于机器学习的目标检测等。
三、卫星影像处理与遥感图像解译的应用领域卫星影像处理和遥感图像解译技巧广泛应用于地质勘探、环境监测、农业、城市规划等领域。
遥感制图实习报告

遥感图像处理实验报告班级姓名学号实验室成绩评定教师签字专题一: DEM图像进行彩色制图(叙述制图过程并把自己处理结果加载到本文档里)实验目的:1.实验步骤:2.选择File > Open Image File>bhdemsub.img,出现由主图像窗口、滚动窗口和缩放窗口组成的ENVI 图像。
3.选择主图像窗口内的功能菜单Tools>Color Maping>Density Slice, 出现Density Slice对话框。
4.选择Clear Ranges, 清除Defined Density Slice Ranges下的内容。
5.选择Options>Add New Ranges, 其中RangeStart: 1219 ;Range End;1701;#of Ranges:10。
在Density Slice对话框中Defined Density Slice Ranges下出现十组内容。
6.逐个组将Red条依次改为25, 50, 75, 100, 125, 150, 175, 200, 225, 250。
Greeen与Blue不变。
选择Apply按钮, 主图像窗口、滚动窗口和缩放窗口组成的ENVI图像的颜色改变。
选择主图像窗口内的功能菜单File>Save Image As> Image File 出现Output Dispiay to Image File对话框, Output File Type选择JPEG, Enter Output Filename选择保存位置, Compression Facter(0-1)选择0.750.实验结果:专题二: TM与SPOT数据融合(叙述该过程并处理结果加载到本文档里。
注意用两种方法融合的过程)实验目的:1. 进行快速对比度拉伸、直方图执行交互式对比度拉伸和直方图匹配的操作2. 快速滤波、滤波的操作3. ENVI中变换(Transform)菜单功能的了解实验步骤:1. 选择File > Open Image File>Lon.spot文件,点击No Display>new display>load band2. 选择File > Open Image File>Lon.tm文件,点击No Display>new display>load band3. 选择Basic Tools>Resize Data>选择Lon.tm文件>点击OK(弹出对话框, 分别填写内容)4. 选择Basic Tools>Stretch实验结果:专题三: 航片的配准与镶嵌(叙述该过程并处理结果加载到本文档)1配准●图像-图像地面控制点 (Select GCPs: Image-to-Image)●图像-图像配准需要两幅图像均打开。
基于卫星遥感数据的正射影像图的制作

基于卫星遥感数据的正射影像图的制作【摘要】随着卫星遥感技术的断发展,影像图的成图精度越来越来高。
卫星遥感技术融合了现代信息技术以及智能化遥感信息处理技术,其为城市规划、了解区域环境等方面提供了技术支撑。
正射影像图是利用DEM对卫星遥感影像进行微分纠正、辐射改正以及镶嵌等,并依据规定对影像数据进行裁切,从而制作成正射影像图。
【关键词】卫星遥感影像图制作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社会已步入数字化信息时代。
数字信息在促进我国国民经济以及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传统的数字正射影像生产过程主要包括:DEM的生成及数字正射影像的生成、内业的空中三角测量加密、外业控制点的测量、航空摄影等,在数字影像处理过程中,其耗时长、成本高,精确度低等特点[1]。
因此,传统的地形图已无法满足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需求。
数字正摄像图具有信息丰富、直观性强、精确度高的特性,其正被广泛应用于土地动态监测、道路设计、农田水利建设、防洪抗灾等领域,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高精确度的正摄影像图对我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数字正射影像图的发展现状近年来,计算机技术及数字正摄影像图生产技术迅猛发展,数字正射影像图在城市规划、建设及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数字正射影像图正被城市规划专家广泛认同,其在实践中的应用也得到进一步发展。
目前,城市在获取基础信息以及更新图像数据库时,大多采用数字正射影像图。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遥感一词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遥感是指通过对遥远地方的目标物进行探测,并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研究,进而确定目标物的特有属性,以及目标物之间的关系[2]。
而卫星遥感影像是指运用现代卫星遥感技术获取地球表面的客观实在物,并对物体进行数据分析,然后制作成影像图,最后服务于实际应用。
目前,世界各国政府及有识之士已达成“数字地球”的共识,他们都在为取得信息时代的战略制高点儿付出巨大的努力。
在此背景下,我国也将“数字中国”提上议事日程,而“数字城市”是“数字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实习五遥感影像专题制图

3. 主题规划: 本实习的目的是建立河南某矿区的土地覆盖专题图, 本主题包括7个土地利用类型。具体如下:
农田、 植被、 水库、 公路、 铁路、 电线杆、居民地 注意:若有不属于上述地物类别,统一 标注为“未分类地物”。
4.利用GIS软件实现土地覆盖专题图。
五: 实习报告要求 1) 目标对象的特征图表。 2) 提交土地覆盖专题图。 (专题图名称为: 河南某矿区土地覆盖专题图)
本次实习采用的数据为河南某矿区的 Quickbird数据; 采用实习专用件(自己选择) ENVI ERDAS ArcGIS ArcView Photoshop等。
四、实习内容
1、利用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图像进行土地覆盖调查。 2、技术路线 (1) 选择遥感图像处理软件和GIS 软件 (2) 观察遥感图像 (3) 利用RS软件进行目视判读 (4) 利用GIS 软件制作专题图
目标对象的特征图表
专题 土地覆盖
对 象 居民地 植被 水库 公路 铁路 农田 电线杆
主 要 特 征 居民地在图像中呈白色,形状较规则
专题图版式要求: 专题图像放于左侧,名称位于右上角。标注位于名称下方。
实习五 遥感影像专题制图
一、实习目的
1)根据一幅融合的卫星遥感图像,进行目标识别, 建立一个实际的遥感影像专题地图; 2)完成从设计、准备、遥感目视判读、数字化到制 图的全部过程;
二、实验要求
1)要求建立目标对象的特征图表; 2)由2-3名同学组成一个小组,集体完成这次实习任 务;
三、实习数据及仪器
遥感实验报告-影像地图制图

《遥感解译与制图》实验报告
影像地图制图
班级: 620707
学号: ********
**: **
日期: 2010/4/18
要求: 对实验目的与要求、实验内容进行简要说明, 重点说明实验步骤及相应结果(附相关的图像、图形等), 并对存在问题进行适当说明和分析。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目的: 以辽宁省葫芦岛市所在地为研究区, 利用Land sat /ETM+遥感数据, 通过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及分幅, 进行影像地图制图, 最终提交1∶5万锦西县影像地图及实验报告。
要求:
1.掌握遥感影像制图的分幅方法
2.掌握影像地图制图要素的制作规范及方法
二实验内容
利用E nvi给图像添加网格线和比例尺, 在利用photo shop软件对图像进行制作, 包括添加图框, 标题, 图例等。
三实验步骤及相应结果
1添加网格线
给图像添加网格线:
对网格线进行设置: 结果:
2添加比例尺结果:
3输出图像
4用photoshop对图像进行制作
用到的主要工具有文字编辑, 画线等。
5最终结果:
遇到的问题:
一开始在photo shop中总是无法编辑文字, 和同学交流, 发现有好几个同学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 后来在E nvi输出图像的时候选择JPEG格式, 就可以进行文字编辑了。
收获:
通过本实验, 了解了photo shop的一些简单的图像处理功能。
理解了影像地图制图的一般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范围和任务量
作业区为整个荆州市范围,工作区包含 11 景 KeyHole 遥感卫星 数据,总面积约 16.7 万平方公里。作业区具体情况如下:
5
图 1-1 作业区
图 1-2 卫星数据分布图
本项目的起止时间为:2017 年 10 月 10 日至 2017 年 10 月 23 日。 为保证本项目的顺利实施,公司安排专人负责,实施生产全过程质量 控制,探求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来提高生产效率。共投入作业人 员 4 名,DELL T5500 工作站 4 台,Erdas 2014 软件 2 套,PCI Geomatics 2012 软件 2 套, PhotoShop CS6 软件 2 套, ArcMap 10 软件 1 套, Microsoft Office 2007 软件 1 套。
4.5*25 4.5*25
4.5*25
焦距(英寸) 24
24
24
3
66
60
59.8
4
二、项目技术总结
1. 项目概述
1.1 目的
荆州市遥感影像图制图项目生产,其主要工作内容为以自有 1:5 万比例尺数字地形图为基础,利用 KeyHole 系列卫星于 20 世纪 60 年 代拍摄的历史遥感影像为数据源,使用遥感图像处理软件进行配准、 拼接、纠正、调色、镶嵌及裁切等处理,制作全市域 1.8 米分辨率的 历史遥感影像图。
6
单景面积
15*209-41*579 17*231
13.8*188
482*482
12*64 20*38
160*270
胶片宽
70mm
70mm
70mm
5in
5in
18in
18in
放大能力
16
16
8
16
10
21
18
胶片分辨率 50-100
120
160
30
160
200
120
帧(厘米) 2.18*29.8
2.18*29.8 2.18*29.8 4.5*4.5
3.3.2 纠正模型
图 3-4 控制资料分布图
纠正模型采用几何多项式模型。
3.3.3 纠正方法
采用 ERDAS 2014 软件进行单景几何纠正,相邻单景之间选取一 定数量的连接点,保证景与景之间的接边精度,方便后期镶嵌作业。
1)打开 ERDAS 软件,点击工具条上的 Viewer 按钮,通过 Open 打 开影像文件。
配准拼接数据
控制资料
坐标系转换
纠正控制点选取/测量
控制点残差满足要求?
几何多项式模型纠正 是
数字校正影像 否
纠正精度满足要求? 是
影像色阶调整 是
影像镶嵌
精度检查
否 色调检查是否通过? 7
影像裁切 成果质量检查、整理及汇交
图 2-1 总体技术流程图
3. 影像处理
3.1 基础资料检查及处理
主要对影像数据、控制资料等基础资料做相应的检查和处理,为 数字影像图制作提供完整的基础资料。经检查,数据覆盖不全,左右均 有缺失,与甲方沟通后确认不再增加数据,以当前数据范围为准。
锁眼卫星影像遥感影像图 制作项目总结
1
二〇一七年十月二十五日
目录
1. 项目概述........................................................................................................................................5 1.1 目的......................................................................................................................................5 1.2 范围和任务量......................................................................................................................5
图 3-1 影像数据检查示例
3.2 影像预处理 3.2.1 影像配准
采用 ARCGIS 软件进行单景影像不同分块之间的配准,配准误差
8
不超过 1 个像素。
图 3-2 配准数据构成图
3.2.2 影像拼接匀色 1)拼接后影像能清晰表现地物特征,无重睑、勾边等现象。 2)能清晰表现地物纹理信息,能突出主要地物。 3)影像光谱特征真实、准确、无光谱异常。 4)各种地类特征明显,边界清晰,通过目视解译可以区分。 5)影像色调均匀、反差适中。
拍摄的照片。包括科罗纳、氩计划和火绳卫星,于 1960 至 1972 年间
拍摄的约 86 余万景卫星照片。主要为黑白胶片和少量的彩红外胶片。
分布范围遍及全球,集中分布在东欧和亚洲。2002 年美国又解密了
包括 KH-7 侦察卫星和 KH-9 制图卫星于 1963 年至 1980 年间拍摄的 5
万景影像,影像比例尺和质量变化不定。图 3-3 拼接色效果图3.3 几何纠正
以已有的 1:50000 比例尺数字地形图为基础,采用几何多项式模 型,对 KeyHole 历史遥感影像进行几何纠正。几何纠正成果采样间隔 为 1.8 米,方法采用双线性内插法。
9
3.3.1 控制点情况 本任务区内共有 1:50000 数字地形图 119 幅,如图 3-4 所示。
3
框幅相机,而晚些的 KH-4、KH-4A 和 KH-4B 则装有前视和后视两个相
机。Keyhole 卫星中 KH-9 有 3 种轨道机动方式,即水平机动、垂直
机动和规避机动,其中规避机动主要用于躲避敌方卫星的袭击。所有
的 Keyhole 影像都是胶片状的,飞行的轨迹可以平行或垂直纬度带。
1995 年克林顿总统发布了总统令,解密美国第一代照相侦察卫星
2. 技术路线........................................................................................................................................7 3. 影像处理........................................................................................................................................8
存档时间
1959'-1963'
1963'-1969' 1967'-1972' 1961'-1964' 1963' 1963'-1967' 1971'-1984'